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庶子风流-第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焦芳只是这么很轻巧的问一问,就仿佛是平时随口打招呼一样。

    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八章:觐见(第五更)() 
只见谢迁手里拿着一份奏疏:“噢,正要寻你,走,到刘公那儿说。”

    他当先便进入了刘健的公房,李东阳跟在他的身后,朝着焦芳摇头苦笑。

    焦芳反而松了口气,料来应该不是王华的噩耗,可是他又心底生出一团疑云,既然不是噩耗,那么又是什么让谢迁如此激动呢?

    他朝赵书吏温文尔雅的道:“赵书吏,你先去办公,有话待会儿说。”

    焦芳在内阁里,素来是以和气著称的,即便是面对赵书吏这样的小小吏员,也从不端架子,赵书吏忙躬身作揖,返回自己的案牍。

    四个阁老齐聚刘健的公房。

    刘健显得很是老成持重的抿嘴笑着,看向谢迁,道:“于乔,又是谁让你动了气?”

    李东阳和焦芳都跟着笑起来。

    若是平时,刘健打趣一下,谢迁讪讪一笑,气也就消了,可是今儿他依然愤恨不平:“这天下的规矩真的是坏了,竟有这样的事,若不是南京那儿的奏报,一字一句都说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老夫只怕道听途说了也不敢信,刘公你自己看吧。”

    一份奏报送到了刘健面前,刘健拿起奏疏,只低头一看,也是错愕不已。

    他阴沉着脸,将奏疏递给李东阳,焦芳也凑过去,便见奏报上说的竟是王华的事,他心里咯噔一下,旋即又看到了叶春秋

    叶春秋

    王华和那个传说中的叶春秋有什么关系?

    见了鬼了,怎么事事都好像和他沾了边。

    可是他细细看下去,却是明白了一切。

    叶春秋那个家伙是疯了吗?好端端的一个解元,提刀去了王华的府邸,还说要给王华治病,王华病入膏肓,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南京太医院数十个御医会诊,都几乎已经确定了情况,翰林院也已准备好了诰命,随时要发出去,降下天子对这位恩师的恩荣。现在所有人都在等这最后一刻,捋起袖子要弹劾的准备弹劾,借此抨击是某某人下毒的人也早已打好了腹稿,甚至有些人觉得情况不妙的,也都已做好了改换门庭的打算。

    整个庙堂,都已有了心理准备呢。

    你叶春秋凑个什么热闹?

    却听谢迁怒气冲冲道:“看看吧,看看吧,现在学风坏到了什么地步,那个叶春秋,起初还说他纯孝至善呢,才没夸几天,尾巴就翘天上去了,他平倭有功是没错,却是这样肆意胡为,王公是什么人,本来现在命不久矣,便已是让人伤心了,现在倒好,这个叶春秋还闹了这么一出,居然提剑闯入了王公的病房,甚至还胁迫了王家小姐,刘公,这样的人若是不严惩,不狠狠处置,朝廷的纲纪可就成了笑话。”

    谢迁怒不可遏的原因,大家总算了然了,这谢迁和王华都是浙江人,在朝时就是至交好友,本来现在王华中毒,就已经让谢迁心里积攒了一肚子火气,现在看到南京的王家弄出了这么一幕闹剧,心中的愤怒可想而知,人都要死了,这个时候理应是亲人在病榻边,环伺左右,聆听弥留之际的王华最后的交代,谁愿意临死之前,突然被人提剑闯进去,自家的女儿还受人胁迫,一家子人想哭都不知该怎样哭。

    这在谢迁看来,那个故交好友至今,肯定是受到了极大的羞辱。

    他气的禁不住扶住案头:“要严惩不贷,非要严惩不贷不可,叶春秋绝不能轻饶,理应立即索拿,刘公,请速速下条子,让南京五军营督办此事,不可枉纵啊。”

    刘健也是脸色阴沉起来,且不说谢阁老这儿已经无法控制情绪了,王华乃是帝师,还是南京吏部书,现在出了这么档子事,无论是谁,都要严办不可。

    他毫不犹豫道:“立即下条子,让南京刑部来督办,五军营暂时用不上,他一介书生,难道还想反了不成,南京六部那儿,其实不必内阁这边告知,也是晓得怎么做的。于乔息怒,此事总会有个结果。”

    李东阳不由道:“此事理应奏陈陛下,若是擅专,不免宫中不悦。”

    刘公阖目,捋着须道“于乔去觐见吧,把事情讲清楚。”

    让谢迁去,显然是想借着谢迁的火气去压一压,毕竟宫中前些日子有些传闻,说是陛下对那叶春秋颇有欣赏。

    谢迁颌首应下来。

    焦芳只是在旁默不作声,想到王华在南京那儿被人折腾,他心里颇为快意。

    想当初,焦芳和王华都是入阁的重要人选,而王华呼声最高,既是帝师,在廷推时,又几乎得到了一面倒的支持,若是按着规矩,焦芳是不可能入阁的,结果却因为焦芳搭上了刘瑾,却最终翻转了结果,王华去了南京,而焦芳留在了内阁。

    也正因为如此,许多人暗暗对焦芳颇多鄙视,却对王华推崇有加,活在这王华的阴影下,焦芳早就想看这王华的热闹了,得知王华临死都不能得到安生,岂不也是一桩快意的事?

    只是他面上却不敢表露,在临末时却是发出了一声感叹:“王公乃是有德之人,不曾想,而今竟还要受此羞辱,苍天无眼啊。”

    谢迁更加愤恨难平,也懒得和焦芳议论这个事,匆匆赶去觐见了。

    内阁大臣请见,除非天子有特别重要的事,否则是很难挡驾的。

    朱厚照心情很不好,索性每日将自己闭在暖阁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连后宫也不肯去了,倒是张太后心疼儿子,让贵妃到这暖阁来照拂。

    朱厚照烦闷的很,一直都在坐卧不宁的等着消息。

    可说来也怪,之前的奏报说就只有几日活头了,偏偏左等右等,该来的总没有来,他本就是没有耐心的人,好不容易接受了事实,却偏偏南京那儿一点消息都无,于是脾气显得十分暴躁。

    倒是听到谢迁请见,朱厚照打了个哆嗦。

    谢迁啊。

    若是刘健和李东阳,那倒还好,这两位阁老一个沉稳,一个内敛,即便是说一些重话,那也十分婉转,可此来的偏偏是谢迁!

    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九章:打商量(第六更)() 
在朱厚照的记忆里,在父皇还健在时,谢迁若是有看不惯的事,都敢劈头盖脸当着父皇痛骂,朱厚照谁都敢招惹,唯独不敢招惹他,见了他都和老鼠见猫一样。

    朱厚照的心情更加惆怅了,却只得道:“请进来吧。”

    过不多时,便见谢迁阔步而来。

    朱厚照一看他脸色,乌云密布,心里就晓得,今儿有些糟糕,不知是谁招惹了他,不会是朕吧,他笑了笑:“噢,谢师傅来了,来,快给谢师傅赐坐,谢师傅,朕一直想见你。”

    谢迁冷着脸,却还是耐心的道:“老臣谢陛下。”这才欠身坐下,接着道:“老臣此来,是有一桩事需呈报陛下,陛下看了这份奏疏就知道了。”

    他随手将奏疏交给一边的宦官,那宦官小心翼翼的将奏疏递到了朱厚照的面前。

    朱厚照先是看到南京都察院启奏的字样,心里咯噔一下,心里突然涌出了悲意,莫不是王师傅过世了?

    可是继续看下去,他下巴都掉下来。

    是叶春秋呀

    会不会是那个杭州的叶春秋?

    呀,居然还使刀,在密密麻麻的东厂番子那儿取上将首级,劫持了王家小姐。

    朱厚照眼珠子都要爆出来,竟竟有这样的事,这叶春秋有三头六臂吗?百余个番子呢?这些番子都是从锦衣卫中选的,而锦衣卫又大多是孔武有力的良家子,虽然未必个个武艺精湛,却也多少有点三脚猫功夫。

    他倒吸一口凉气,这人也真够真够怎么说呢,真够让人吃惊的,他闯入王家,原来是为了要给王师傅治病。

    呀原来还可以这样玩?为何朕当初就没有想过,这样去给人治病呢?

    朱厚照很是懊恼的样子,摇摇头道:“叶春秋朕不如也。”

    这个心情是很好理解的,玩了这么多年,自诩自己玩出来的花样也算是百出,街上强抢民女的事儿都干过,至于那种粪坑里丢石头,踢人掉进护城河的事他也没少做,他平时还自诩自己也算是这圈子里的一个人物呢,可是这叶春秋的玩法,便是连朱厚照都觉得自己想都不敢想啊。

    “什么陛下不如他是什么意思?”谢迁耳朵尖,虽是朱厚照不由自主的呢喃,却还是听了个一清二楚,这陛下真是昏透了,难道不知这样的事何其严重吗?

    朱厚照回过神,看着怒气冲冲的谢迁,意识到了什么,忙是肃容道:“朕的意思是这叶春秋实在可恶,哼,他居然敢做这样的事胆大包天,不知轻重。”

    这些话,是当初别人这样教训他的。

    现在拿出来,用来教训叶春秋,居然也特别的贴切。

    谢迁脸色缓和了一些,沉痛道:“陛下,王公都成了这个样子,临死,却还要遭此磨难,何其痛哉。陛下所言甚是,叶春秋胆大包天,所以臣也恳请陛下,断然不可姑息此人,此事也不能轻易善罢甘休,理应严惩不贷,方能以儆效尤。”

    朱厚照言不由衷道:“不错,不错,谢师傅果然是朕的肱骨之臣,定要严惩不贷,严惩不贷不可,理应把他拿住,吊起来,暴晒几天,不可。噢,不如把他挂在南京城门上示众如何?这样的人,坏透了,当然不能轻饶的。”

    谢迁呆了一下,脑子有点发懵,把叶春秋挂在城门上示众他立即义愤填膺道:“臣的意思不是玩闹,而是理应拿下他,革去他的功名,打入天牢,令各司会审,确定他的罪名,再明正典刑,秋后问斩!”

    朱厚照吓得脸都白了,不由道:“呀,这样的严重?”

    他突然想到,如此算起来,凭着自己这么多年做的事,只怕也够杀一百次头了吧。

    特么的,有种兔死狐悲的感觉。

    朱厚照讪讪道:“是吗,朕也认为谢师傅说的很有道理,没有错,朝廷自有法度。”他背着手:“没有纲纪,怎么能治天下呢,谢师傅果然是朕的左膀右臂,你的话说到了朕的心坎里,朕也觉得,此事非同小可,不明正典刑,不足以服众。不过,谢师傅可以打个商量吗?只是治病而已,似乎并没有这样严重。”

    打个商量?

    谢迁有点感觉自己要疯了。

    可是在朱厚照看来却不是这么一回事,自己的恩师要死了,固然很可惜,心里挺惆怅挺难过的。

    可是朱厚照觉得,恩师死了,闹一闹也好,何况人家是去治病的。

    显然朱厚照有点别具一格,并不觉得人之将死,闹腾一下有什么不好,他甚至在琢磨,自己若在南京,想必也会做这样的事吧。

    凡事将心比心之后,就不会觉得叶春秋的举动有什么出格了,心里只有一些小小佩服,原来这样也可以啊,朕为何就没有想到。

    不过就算是想到了,也不敢去做吧,小打小闹会比较安全一些,嗯,叶春秋确实是在作死。

    只是想到恩师性命垂危,又有些难受起来。

    谢迁振振有词道:“陛下,这样的事没得商量,理应立即将叶春秋立即押解入京,各司会审,明正典刑,秋后问斩。”

    他的态度没有一丁点转圜的余地,若是换做是刘健和李东阳,甚至是焦芳,都会有一些讨价还价的余地。

    不过朱厚照一听到押解京师,居然打起了精神,好啊,押解京师啊,叶春秋那个小子,不是说要会试吗?会试得在南京考,朕早想见他,只是这一等,却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

    现在好了,押解京师来了。

    朱厚照眼眸一亮,便背着手:“这样啊,谢师傅说的很有道理,朕深以为然也,这样的恶贼,若是押解京师治罪,也难消朕心头之恨,好得很啊,那么就立即押解京师吧。”

    他很狡猾的没有接下去说明正典刑,谢迁怒火攻心,却也没想到这天子给自己下了一个陷阱。

    这时候他老怀安慰一些,陛下虽然总是不靠谱,却还是分得清轻重的,于是站起,拜倒在地:“陛下圣明。”

    未完待续。。。

第三百章:寂寞(第七更)() 
朱厚照见谢迁很认真,倒是又开始惆怅起来,恩师要死了,春秋押解了京师,瞧着谢师傅恨不得生啖其肉的样子,只怕也是不保。

    嗯,先押解了京师再说,这个小举人,吃饱了撑着,居然非要跑去考什么会试不可。

    但愿时间久了,谢师傅的气也消了,放过叶春秋一马,好有人陪我行军布阵吧。

    朱厚照含含糊糊道:“谢师傅谬赞。”

    谢迁告辞而出,冷不防却见当值陪驾的刘瑾迎面而来,刘瑾见了谢迁,笑嘻嘻的打招呼:“谢公好。”

    谢迁想到南京的王华,被这刘瑾打击排斥,这一次王华中毒,只怕和刘瑾也有关系,他拉下脸,冷哼一声,扬长而去。

    刘瑾站在玉阶上,眯着眼,看着谢迁的背影愈来愈远,心里冷冷一笑,嘴里喃喃念:“好不晓事,迟早哼”

    不过想到王华在南京若是双腿一蹬,自己即将成为众矢之的,刘瑾又不禁的忧愁起来,连焦芳近来都不和自己怎么走动了,还有那个张彩,嘿若不是咱,会有他张彩的今日,从前总是围着自己转悠,现在却说自己病了,这些读书出来的,还真没一个好东西啊,得了咱的好处,还想翻脸吗?

    他换上了一副忠厚的样子,乖乖的进了内阁。

    治病的过程,已经延续了两日。

    此时天气已经放晴,雨后的王家大宅,此时却是弥漫着一股清新的气息。

    只是这里的气氛却是紧张到了极点,在王华的卧房外头,里三层外三层的围满了厂卫的人,再后来,南直隶的差役也来了,五军营的人马也都到了。

    钱谦很忧伤,听说王府这儿闹了乱子,他精神一震,自己这五军营左哨坐堂官总算有了用武之地,结果带着兵马抵达这里,看到一个个褐衫的番子,便不禁倒吸了一口气,此时大家都齐聚在王府的正堂,来的许多人,大多数钱谦都不认得,不过他还是颇为开心,这是跑关系的好机会啊。

    想想看,礼部侍郎、吏部侍郎、刑部书,还有兵部主事,再加上本地的镇守宦官,还有东厂的档头,锦衣卫的千户也在,这么多平时自己难得一见的大人物,平时连想见个面都难,今儿倒好,大家聚在了一处了,这是机遇啊。

    钱谦是个油滑的人,不过他却深谙官场之道,晓得做官最重要的是撒钱,他已经积攒了许多许多的财富,外头还放了不少的债呢,家里钱多的没处放,得亏了自己平时节俭持家啊。

    只是要撒钱,哪里有这么容易,你贸贸然的冲去巴结人家,连门路都没有,多半是要被打出来的,钱谦的目标是进入亲军系统,做这五军营的坐营,看上去似乎官儿大的不得了,其实屁都不是,若是在座的这些人里,有谁肯为自己说说话,事儿就好办了。

    这是很好的刷脸机会,先刷脸,大家算是认得了,之后嘛,才可以深入的交朋友嘛,他一个个走上前去行礼:“卑下五军营左哨钱谦,见过大人。”

    那些吏部、礼部、刑部、兵部的大员们,只是不咸不淡的朝他点头,一个个忧心忡忡的样子,连一句哦字都吝啬没有说出来。

    钱谦并不觉得灰心,又去和锦衣卫和东厂的宦官行礼,结果人家只是斜着眼看他,也是不发一言,尤其是那东厂来的崔公公,朝他冷笑一声,便把脸别到了一边。

    呵钱谦挺高兴的,虽然没有得到很热情的回应,不过不急,至少给了对方留了印象,跟人产生金钱上的关系就好像熬粥,慢慢的来才好,先让对方晓得有这么一个人,然后才隔三差五送礼过去,第一次人家看不上,第二次、第三次人家也只是不屑于顾,可是时间久了,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渐渐的改变了看法,等到他觉得噢,居然还有这么个人的时候,就水到渠成,能攀上去说几句话,之后再把厚礼份上,这官儿也就跑成了。

    啦啦啦啦啦啦

    他心里挺开心的,忍不住学叶春秋哼那不着调的童曲,这曲子好啊,很能表达本官愉悦的心情,很好

    噢,对了,到底是什么歹人居然劫持了王部堂来着,好大的胆子哪,待会儿老子带兵冲进去,将他砍为肉酱,且看他还敢不敢?

    其实现在的钱谦挺寂寞的,虽然有资格进入这正堂,可是厂卫的人和厂卫的人窃窃私语,六部和南直隶应天府的人也凑在一起焦灼的低声攀谈,似乎是在思考着对策,大家曲径分明,各不相干,唯独钱谦有点儿寂寞,他枯坐在这里,有时候觉得很寂寞,有时候又不由觉得挺开心的,万事开头难嘛,噢,李白还有一句诗,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不过长风破浪会有时,迟早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时突然许多兵丁涌进来,一个个杀气腾腾的样子,众人先是微愕,接着是肃然,一个个分列两侧,默不作声。

    钱谦吓了一跳,这是怎么了?

    却听有人道:“魏国公到。”

    魏国公钱谦吓了一跳。

    魏国公可是钱谦真正一辈子都得仰望的人物啊,人家的祖上,乃是中山王徐达,开国功臣,这倒也罢了,偏偏这魏国公世系又将一个女儿嫁给了文皇帝朱棣,文皇帝靖难,徐家有人暗中给文皇帝传递消息,因而被诛杀,又有人给文皇帝暗开城门,这徐家,不但出了皇后,又立了一个靖难之功,此后百年,徐家一门两个公爵,恩荣不断,而当下这个魏国公,就是徐家的本家,承袭着魏国公的爵位,最最重要的是,这魏国公历来都是南京守备。

    什么是南京守备呢,这倒是颇有点儿像是云南的沐家一样,世守云南。

    当然,南京和云南是不同的,云南是鸟不拉屎的地方,所以在那儿,沐家是一言九鼎。而南京却有南京六部,有无数的官吏,所以徐家的职责,则是节制南京诸卫兵马,掌握着卫戍之权而已。

    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一章:死罪(第八更)() 
百多年来,徐家子弟遍布天下,门生故吏更是数不胜数再加上魏国公的公爵,再加上徐家还有一个旁支,承袭着定国公爵,一门里头,一个开国辅运公,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