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庶子风流-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叶老叔公一下子抢了所有人的目光,却听叶老叔公道接着:“这首词,正是春秋他爹的生平写照,他爹出身叶家,也曾风光得意过,历经多少世事,春秋看在眼里,这才有所感悟,于是才有是非成败转头空,这首词,分明是用来安慰他爹的,怎么就春秋道不出人间沧桑呢,他父亲就是沧桑啊,耳濡目染,写出这首词也就不足为奇了。”

    简直就是强词夺理啊,叶家的绝大多数人都不是傻子,这首词的版权,不归叶家归谁,春秋不懂事啊,这么长脸的事还低调,我们还得仗着这首词出去吹吹牛呢,以后见到了文友、连襟什么的,也好有个吹嘘的资本,你看,我们叶家牛不牛,牛不牛,屁大的孩子都能做出这样的词,这是什么,这才是真正的诗书传家,是家教啊。

    此处……应有掌声。

    众人恍然大悟,刘甲长笑了:“是啦,是啦,我也看明白了,父子之情跃然于纸上啊,春秋了不起。”

    “不愧是案首啊。”

    叶辰良简直就是被人围殴,在别人眼里,一下子无足轻重起来,似乎他说什么,换来的都是一股嘲笑。

    一场酒宴,宾主尽欢而散,女眷们已经先回各房去了,叶春秋和叶景孤零零的顶着月色回房,叶景喝得半醉,叶春秋不得不搀着他。

    “儿啊……出息了啊,哈哈……案首,爹来问你,这案首是真的吗?那词是写给爹的吧,春秋懂事了,晓得疼爹了……”

    “春秋,爹高兴啊,这辈子最高兴的就是这一回了,不不不,这是第三回,第一回是娶你娘,第二回是你出世的时候……”

    又走了几步,终于酒醒了一些,脚步也开始不那么踉跄了,叶景似乎也觉得方才这样不像话,便摆出案首他爹的态度出来:“春秋,不可自傲,要好好上进,将来才有大出息。”

    “春秋啊,爹不争气,可是你要争气,爹这辈子就把希望放在你的身上了。”

    叶春秋听得耳朵长出茧来了,不知觉的,就到了自家院落,送摇摇晃晃的叶景回房,叶春秋心道好险,还好中途出了这么多事,否则老爹肯定要瞎捉摸狎妓的事,他若是知道,这狎妓的事是因自己而起,估计自己是难逃挨揍的节奏了。

    回到房中,叶春秋倒是兴奋得没有睡意。

    中了案首,若说不高兴那是假的,他能感受到,一个小小的县案首出来,顿时所有人看自己的目光有些不同,比如老太公,眼中已经不再那样冷漠,比如羡慕嫉妒恨的二叔,比如喝得一塌糊涂的三叔,还有……其他的远亲近邻。

    呼……万里长征才走了第一步,不可自满。

    其实对叶春秋来说,最重要的是光脑在科举中的效果,既然县试有用,那么府试……院试……乡试……会试……

    叶春秋不敢想啊。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两世为人地叶春秋怎会不明白,功名在这个时代对于一个人有多大的作用。

    深吸一口气,反正睡不着了,练字。

    他抖擞精神,脑子里依然还回荡着方才许多人的喝彩和夸耀,那不可置信的眼眸聚焦在自己身上,还有二叔与大兄铁青着脸的样子。

    哈哈……铺开了白纸,叶春秋下笔。

    因着这几日筹备着去县里见县令,这几乎是童生们的殊荣,所谓的过堂,其实就有面试的意思在,叶家对此格外的看重。

    准备了两日,老太公那儿送了一身剪裁合体的衣衫来。

    虽然没有说什么,不过这位叶家真正的一家之主,似乎对叶春秋这个私生子的态度有了一点松动,在这个家里,老太公就是土皇帝,决定着一大家子的人的命运,至少现在来说,老太公对自己的态度十分重要。

第十九章:威武县老爷() 
次日清早,叶春秋动身,叶三也随行,所以这一次不必大包小包的叶春秋亲自拎着,叶家平素不开的中门,如今因为要送四个童生,所以也特意开了,这是老太公特意吩咐过的。

    叶春秋在这里看到了叶辰良,叶辰良虽然也换了新衣,却是一脸疲倦憔悴的样子,显得神情落魄,叶辰良看到叶春秋,脸就拉下来,叶春秋如沐春风的打招呼:“大兄好,春秋有礼……”

    叶辰良本要冷笑,可是有外人在,却换了一副笑容,勉强和叶春秋寒暄。

    一行人到了县城,因为沿途有几个仆役照顾,倒也省事,大家依然是在上回下榻的客栈安顿。

    叶辰良的人缘不错,与其他两个一起来的族兄去街上采买东西了,另两个中了童生的族人年纪都是不小,自然不愿意和叶春秋这‘小屁孩子’玩,所以虽然是主仆十几人来,叶春秋却是形影单只。

    叶春秋才不计较这些,躲在房里倒头大睡,傍晚时起来,叶三兴冲冲的给他带了饭菜上来,低声道:“辰良少爷又出去了。”

    出去就出去了,和自己有什么关系?

    叶三踟蹰了一下道:“少爷,方才我在楼下看到周夫子了。”

    周夫子?

    叶春秋的眼睛眯起来,就在自己考中案首的次日,这家伙便向叶老太公辞了馆,从此在叶家消失匿迹,周夫子是奉化人,相必也不会跑去其他地方,在奉化县里逗留很正常,不过他来县城做什么?

    难道想要报复自己?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啊,叶春秋对叶三道:“你在楼下守着,看大兄什么时候回来。”

    一夜过去,曙光初露,叶春秋依然起了个大早,这是他养成的习惯,这里不是叶家,所以也没有什么开阔的地方锻炼,叶春秋索性就在自己屋子里做了几套体操,等到浑身是汗的时候,本想练习行书,可是想了想,待会儿就要去县学,索性作罢。

    清早叶三兴冲冲的赶来,道:“少爷,辰良少爷昨夜子时回来的,带着酒气。”

    带着酒气……

    叶春秋眼睛眯起来,大兄爱和人打交道这没有错,叶家的交际花嘛,天天招蜂引蝶装逼吹牛什么的,叶春秋早就习惯了。可是叶春秋就是觉得这一次有些不同寻常。

    夜半三更的,还和人去喝酒,喝酒的人是谁?

    难道周夫子?

    只是时辰不早,叶春秋来不及多想,洗漱一番,楼下几个住在这儿的新晋童生早就在这等了。

    众人急着去见县令,奉化的王县令官声很好,能蒙县令亲自召见,这确实是一件与有荣焉的事,不可怠慢,所以童生们一齐到了县学,紧接着便有差役安排他们进去,在廊下等候。

    奉化的县学规模宏大,不过却显得有些老旧,叶春秋是案首,所以站在首位,远处就是明伦堂,明伦堂的建筑新一些,几乎县学的每一次修葺,有钱了明伦堂要重修,没钱了,其他地方都可以不顾,唯独大成殿和明伦堂却是绝不能忽视,这是县学的脸面,最是紧要,在这恢弘的建筑之外,数十个差役一字排开,又有县中官吏在此久侯,叶春秋本以为县令已在堂中等了,可是过不多时,却听到县学外传出锣鼓声,紧接着王县令带着一干差役进来,他没有看廊下的童生,径直在众官吏的陪同下进了明伦堂,才有差役过来道:“诸生入见。”

    好大的架子。

    话说叶春秋还觉得自己是天之骄子来着,好歹也是过关斩将,好歹也算是斩了几百个像叶俊才那样的‘废柴’才跻身进了童生的行列。

    叶春秋对自己现在这个身份还是很自信的。本以为今日的场面会像自己脑补的那样,县老爷笑容可掬、嘘寒问暖,谁晓得这样的灰头土脸。

    他当先打头,与诸生一道鱼贯入明伦堂。

    抬头一看,便见到了孔圣的画像,上悬匾额‘万世师表’四字。王县令蛮谦虚的,没有坐在孔圣和万世师表的匾额下,而是侧坐一边,县中教谕则坐在右手方向。

    叶春秋来之前晓得一些规矩,乖乖的和诸生先向孔圣的画像行弟子礼,而后一起向王县令行礼。

    “治下童生见过父母大人。”

    王县令眼眸只是阖了阖,懒洋洋的样子:“嗯,不必多礼。”

    没有太多客气,叶春秋心里挺憋屈的,话说,好歹也是知识分子好吗,这王县令不是素来被本县人称赞他官声卓著、遗爱民间,最重教化的吗?我是案首呀,是你教化出来的杰出人物,怎么瞧着,像是没睡醒似的,连看都懒得看一眼。

    众人接着又向教谕行礼,这教谕也只是皮笑肉不笑一下,颌首点头。

    然后众人一字排开,便是听领导讲话了,王县令开始之乎者也,叶春秋听不懂,傻乎乎的,县令是在夸我们吗?于是打开光脑,将他一段话截进去,我去,这哪里是什么领导讲话,分明就是诫子书中的内容:“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啰嗦一大通还不是自己的话,这位王县令,倒是真够敷衍的。

    王县令的话说到一半,居然还累了。

    没错,这位县中的大领导才说几十句话,就顿了口,有差役揣摩他的心意,忙是给他递了一盏茶来,他才慢悠悠的呷了一口,像是缓过了神,继续滔滔不绝:“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一干童生像孙子一样垂着头假装自己听得很认真。

    王县令边喝茶边引经据典,他甚至懒得抬头去看这些童生。

    走过场而已,对于王县令这一县之主来说,是何等大的官,况且人家是堂堂进士出身,怎么会对一群童生感兴趣。

    叶春秋显然不太明白所谓的童生和王县令之间有多大的鸿沟。

    你今日是童生,明日考了府试才有了参加秀才考试的资格,即便你过五关斩六将成了秀才,那也勉强只有可以坐着和县令说话的资格而已,离真正的统治阶级差了十万八千里。

    王县令每年都要录取数十上百个童生,即便你出类拔萃,可是这江南出类拔萃的人比狗还多,多少人曾经一鸣惊人,最后连个秀才都考不中,堂堂一县父母,管着这么多事,今日不过是履行约定成俗的义务,连自己讲话稿都不酝酿,直接信手捏来一些经典,劈头盖脸就是一通训斥。

    爱听听,不听就滚!

    说到最后,王县令似乎也厌了,看到这群童生就讨厌啊,瞧他们一个个没有朝气的样子,罢,走完了过场,还有事要办,于是把茶盏一放,总算开始要客气一二,他含笑道:“哪一位是叶春秋?”

    终于来了,叶春秋眼眸一亮,我就说嘛,好歹是案首,肯定还是要区别对待的。

    叶春秋上前一步,道:“学生在。”

    ……………………………………

    新的一周,求支持,求点击,求推荐,求收藏,万分感谢。

第二十章:争田() 
王县令上下打量叶春秋,又狐疑了,禁不住道:“本县在哪里见过你吗?”

    这句话……怎么听着有些耳熟。

    然后一句更耳熟的话让叶春秋想要撞墙。

    侧立一旁的胥吏笑吟吟的道:“大人,叶春秋的生父是叶景,河西叶家的大老爷。大人,这是活脱脱的小叶景啊。”

    王县令又恍然大悟,笑了:“噢,原来如此,后生可畏,叶……”说到这里,王县令又微愣了一下,身侧的胥吏提醒:“春秋,叶春秋……”

    王县令八成脸皮很厚,哂然笑了:“对,叶春秋,你此次考得很好,文章……本官略看过,颇为老辣,本县点你为案首,望你不可自满,下月就是府试,好好用心。”

    叶春秋已经彻底对王县令没什么兴趣了,连自己名字都忘了,还说什么看重自己,逗我玩呢,他作揖敷衍:“是。”

    王县令也懒得再说,吩咐了教谕几句,便起身离去。

    那教谕见县令走了,这才有了出头的机会,便又开始板着脸,开始絮絮叨叨……

    一日下来,除了身心疲惫,实在没什么有趣的,下午回到客栈,一些童生打算留在县里备考,邀叶春秋一起留下,要和叶春秋切磋制艺,叶春秋不愿逗留:“家严来时叮嘱,让我早些回去。”

    便有人表现出遗憾,有人去问叶辰良,叶辰良道:“家慈也盼我早些回家。”

    估计是觉得没成为案首,怕丢人吧。

    叶家兄弟们便启程还乡,一路无话,等到了叶家的大院,门房一脸焦急的道:“哎呀呀,几位少爷这就回来了?回来就好,老太公很是担心,本来还想捎信让你们赶紧回来。”

    叶辰良很有主人翁的精神,道:“出了什么事?”

    门子哭丧着脸道:“黄家人又来闹了,还是为了河东那块地的事,他们黄家的老二前年中了进士,本来是在户部观政,这本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可是听说……朝廷有命,调他去了南京都察院做了浙江道的巡按御史,黄家有了这个底气,便又来索问河东的地,还放出话来要收拾我们叶家,太老爷听了,怒火攻心,如今已经病倒了。不巧,二老爷清早就去了杭州,三老爷呢,说是病了,黄家现在气焰很嚣张。太老爷身子又不好,于是大老爷去斡旋了,太老爷生怕你们在县里遇到什么事,便吩咐人赶紧叫你们回来。”

    “啊……大父病了……”叶辰良一脸揪心的样子,二话不说,便冲进了府里去抱老太爷的大腿,嘘寒问暖去了。

    我爹去交涉了?

    叶春秋感觉很不妙。

    黄家和叶家都是河西的大族,不过关系一向不好,真要追溯,恩怨几乎可以从爷爷的爷爷辈算起了,至于河东那块地,却是一笔烂账来着,本来那块地就是叶家的,不过因为有一年河水泛滥,那儿的上百亩地被河水冲击,成了泽国,叶家损失重大,等到水退了之后,黄家却是跑去河东开垦洼地,叶家人自然不肯,认为地是自己家的,而黄家却说,这是他们自己开垦的荒地,七八年前,为了这事,双方使出了所有的关系和手段,最后才勉强达成了协议,那块地双方一人一半。

    不曾想,黄家腰杆子硬起来,便又来惹事。

    其实百来亩地,也没什么,两家之所以互不相让,为的就是个面子,若是吃了亏,肯定要被人看轻的。

    叶春秋觉得这事儿的起因,理应不是地,而是那个黄家的老二。

    黄家老二新近升了官,成了南京都察院巡按御史,对于这官职,叶春秋却是一窍不通,他忙是在光脑中一查,这才明白了怎么回事。

    巡按御史不算什么高官,也就是七八品的样子,说起来连本县的县令在品级上也与他不相上下,叶家在本地也有一些关系,倒也不至于被人随便欺到头上。

    不过光脑中搜索的结果还是让叶春秋心凉,因为巡按御史是风宪官,监督辖内的官员风纪和政绩,凡有地方官吏以权谋私,或者政绩不彰,都可直接举报弹劾,所以地方官最怕的不是上司,而是巡按御史。

    这就好像,本县的县令未必就怕宁波知府,可是听到巡按要来查你,十有**他是要吓尿的。

    “黄家突然闹事,原来是家里有了这么个出息的人物,他如今是浙江的科道御史,本县县令哪里敢招惹他,有官府的偏袒,老爹这一去,是羊入虎口啊。”

    噢,老爹去了河东,那还等什么……

    叶春秋二话不说,忙是对叶三道:“驾车,我们去河东。”

    那门房忙道:“春秋少爷,不可啊,太老爷有吩咐。”

    老太公吩咐个毛线,叶春秋现在哪里理得了这么多,对叶三道:“走。”

    叶三不客气,捋起袖子,赶车便走。

    一路上,叶春秋转了许多个念头,这么多日子的相处,他一直坚信一个血淋淋的事实,老爹是个好人,若不是好人,也不至于会被二叔这样欺负,他宁愿吃亏,也不愿声张出去。

    现在黄家有备而来,二叔却突然去了杭州,三叔呢,恰好又病了,这世上哪里有这么巧的事,一定是这两个叔叔嗅到了什么,觉得这件事很棘手,所以就能避则避了。

    连他们都解决不了,脚底抹了油,老爹可是十几年没有回家,在本地几乎可以说一丁点关系都没有,面对那有备而来的黄家,岂不是作死?

    等到了河东,河东这儿良田无数,虽然这里地势低洼,经常河水泛滥,不过也正因为大水的冲击,所以土地十分肥沃,叶三沿着田埂去打听,却是哭笑不得的道:“春秋少爷,糟糕了,方才听了这里的庄客说,黄家的人和大老爷发生了争执,还说咱们叶家夺了他们的地,他们指使了几十个庄客押着大老爷去了县里,说是要拿大老爷去治罪,大老爷揪扯不过他们,已是被他们带走了。黄家的人放了风声,说是这一次一定要让大老爷吃板子,枷号示众不可。”

    够狠。

    虽然叶春秋很喜欢这种霸道,毕竟霸道总裁什么的一直是他混吃等死之余的偶尔幻想,可是这种霸道针对到了自己的爹身上,就不是这么回事了。

    叶春秋心里琢磨,这一次黄家这样做,倒也未必就是为了几十亩地的事,很有可能是因为此前的种种宿怨,让他们希望借着这个由头一次性的把叶家打痛,想要一劳永逸的把叶家踩到脚底下去。

    而老爹,不过是撞在枪口而已。

    “去县里。”

第二十一章:真正的勇士() 
叶春秋发现自己别无选择了,他感受到黄家的雷霆手段,而他们的手段完全足以碾压叶家,自己无权无势,现在去县里,只怕也是无济于事。

    可是叶春秋非去不可,在两世为人的叶春秋心里,他真正的亲戚,可能就只有这个老爹了,别人的事,他管不着,可是老爹的事,他绝不能临阵退缩。

    大不了,跟着他一起挨板子就是。

    天色还早,叶春秋和叶三匆匆赶到县衙,远远看到这里已经是人满为患,数十个短装打扮的黄家庄客还在这儿呱噪什么,兴奋莫名,狗腿子大抵就是如此。

    叶春秋冲过去,叶三护着他,道:“让让,让让,叶老爷是不是在衙里?”

    那些庄客听到叶老爷,一个个露出鄙夷之色:“噢,叶家来人了,啧啧,这是要来助战吗,哈哈……叫了个娃娃来。”

    叶春秋没有和他们计较,忙是排众而出,到了衙前却被差人截住,那差人正色道:“县尊正在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