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庶子风流-第5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奏疏的抬头。

    叶景……

    见鬼了?

    卧槽,还真是在天有灵?

    在朱厚照脑子里,这是他的第一个念头,因为此刻,他跟在场的其他人都是默认了叶景殉国,所有人都已经形成了一个固化的印象,可是现在……这个辽东巡抚叶景的抬头,一下子将朱厚照吓了个半死。

    他的眼睛依旧瞪得大大的,面色开始发冷,然后牙齿咬的磕磕作响。

    众人一看,心便沉到了谷底,难道辽东还有坏消息吗?否则,陛下怎么会是如此惊慌失措之态呢?

    只是紧接着,朱厚照露出了一副不可置信的样子,眼睛火速地朝奏疏最下的方向看去。

    在排除见鬼的可能之后,朱厚照的第二个念头便是,有人冒充叶景修的书……

    只是,当朱厚照看到最下角的位置时,却又呆住了,是右副都御使,兼钦命巡抚辽东的大印,这倒也罢了,旁边还有一个叶景随时携带的私印。

    朱厚照骤然明白了,想必这是叶景被贼人擒获,夺了他的印吧,想到这里,他咬了咬牙,已经可以想象到当叶景落入叛贼之手后,会遭遇怎样的侮辱。

    朱厚照急着去看奏疏的内容,却又是一下子呆住了。

    奏疏里大致讲了事情的经过,杨玉如何勾结私商,如何被叶景察觉,叶景预备上书弹劾,杨玉如何谋反,接着叶景如何逃出生天,再之后是如何只身进入朝鲜,最后如何招募勇士,一路拿下辽阳,擒获乱党。

    这洋洋洒洒数千言的奏疏,若是以往,朱厚照是一定没有这样的耐性的,可是这一次,却是令朱厚照看得如痴如醉。

    带着十几个人,叶景就跑去了朝鲜?

    哎呀,去朝鲜请兵,这哪里请的到?

    朱厚照的脑海里刚刚冒出一个疑惑,接下来奏疏就给了他解释,原来朝鲜请兵只是虚张声势,本质上,只是凝聚人心,让整个辽东知道,叶巡抚的平叛大军已经到了,而真正的攻坚主力,居然放在了一群商贾上头。

    叶景详细地说明了自己的想法,出海的商贾,大多都是‘不良人’,为了利益铤而走险,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只要给予足够的利益诱惑,定会全力以赴。

    朱厚照终于恍然大悟了,他情不自禁地拍了拍大腿,一时间眉飞色舞起来,没来由地来了一句:“这和朕当初奔袭土谢部岂不是并无二致?”

    当初朱厚照奔袭土谢部,借用的就是牧民,而这一次,叶景所用的,和牧民有什么分别?一个出关,一个出海,都是一群将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家伙,而恰恰,这些人反而是最用命地,比起那些吃饷地官军,朱厚照深知这其中的道理。

    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后头的奏报,朱厚照就一下子看懂了,本质上,叶景这是一次巨大的冒险,犹如朱厚照在关外一样,只是朱厚照万万料不到,这个读书人出身的叶巡抚,居然有这般的勇气和胆识。

    一边的人,都是看着朱厚照的表情变化,一个个一头雾水的,开始是惊,接着是错愕,最后是喜,到了最后,是喜上加喜,喜上了眉梢,手舞足蹈,口里说着胡话……

    等到一份奏疏看完,朱厚照终于抬起了头,眼眸显得格外的明亮起来,他猛地一下豁然而起,只是他这一起,却是将头上的冕冠不甚掉落下来。

    这是礼物的冕冠,在这敬天法祖的场合,一旦落地,是为大凶之兆啊。

    便见那冕冠落下,打了几个滚,珍珠链子顿时散落了一地,所有人的脸色都已经变了。

    刘瑾吓了一跳,连忙蹲身下去拾。

    朱厚照却是抬腿将这冕冠顺脚踢开,啪嗒,这冕冠便如蹴鞠一般,飞了个老远。

    “陛下……”

    陛下又疯了。

    这才正常了多久啊,早就知道陛下天性如此,可是今儿倒好,敬天法祖的场合,你居然做这样的事?

    费宏身为礼部尚书,当先一脸面如死灰的样子,哀嚎着跪倒下去道:“陛下,神明和列祖列宗们在呢。”

    其余人也觉得有些不知该如何收拾是好了,也都是面如土灰的样子。

    朱厚照却是突然大笑道:“噢,朕竟险些忘了。”

    这话说的,险些忘了……费宏几乎要吐血。

    却又听朱厚照道:“列祖列宗和神明们在,这敢情好啊。”

    “……”

    若说上一句叫童言无忌,或是不知者不怪,那么这一句,就有欺天灭祖之嫌了,意思是说,你特么的是故意的?

第一千五百零六章:大功于朝() 
朱厚照当然是故意的。

    他心里感慨,这是白白的哭了一场,也白白的跑到祖宗面前胡言了一番啊。

    不过无所谓。

    辽东失而复得,而叶景还活着,这是现在最可喜可贺的。

    这些日子,朱厚照可谓是憋了一肚子的气,现在随着这一份捷报,统统都吐了出来,他看到大臣们一个个既是不解,又是忧虑地看向自己,随即笑了,笑得很是轻松无比。

    只是这笑,在其他人的眼里却是显得傻得可以。

    陛下难道不觉得这很傻吗?

    哎,可怜的列祖列宗啊,在这儿看到自己的子孙在这儿胡闹,胡闹就算了,还高兴得笑了,若是在天有灵,多半这个时候已经跳脚了。

    虽然大家已经习惯了这个天子,再不像朱厚照初登基之时那般一惊一乍,动不动就想死想要撞柱子了,不过还是觉得有些过份,所以费宏禁不住苦笑道:“陛下请……”

    朱厚照很不客气地打断了他的话,得意而欢快地道:“朕就是这个样子,刘瑾,你来,给朕念。”

    费宏听到朱厚照前半句,脸额上的肌肉抽了抽,倒是安静地等待朱厚照让刘瑾所念的奏报。

    刘瑾连忙上前,接过了奏疏,他显得颇为激动,前些日子他可是够惨的,陛下喜怒不定,动不动就发脾气,心心念念的都是辽东,这自认自己要开疆拓土的君王,结果祖宗的辽东都被一锅端了,这种郁郁之情,可想而知,而刘瑾这位最常出现朱厚照跟前的当红大太监,正好就是朱厚照心情不好的出气筒了。

    所以刘瑾这些日子,时时刻刻都是心惊肉跳的,就怕朱厚照不知什么时候突然又暴跳如雷,给自己屁股狠狠踹一脚,现在好了,这份奏报的道理,终于让他的苦日子消停了。

    朱厚照的心情好了,刘瑾自然也心情舒畅,看着奏报,眉飞色舞地道:“臣辽东巡抚叶景启奏。”

    只听这一句,所有人的脸色都变得有意思起来了。

    有人下巴都要掉下来了,露出不可置信的样子。有人吓了一跳,活似见鬼了似的,其实这还真是见鬼了,叶景不是已经死了吗,现在好端端的,哪里来的启奏?

    就算是李东阳这样气度的人,方才还在恼怒刘瑾打断了自己的话,现在猛地脑子有点发懵了。

    这是什么情况?

    叶景启奏?

    哪个叶景?

    他一张老脸显得阴晴不定,示恩、示恩,叶春秋的爹死了,才有示恩的机会,可是叶景怎么会活着呢?

    而在这里,反应最是震惊的,应该就是叶春秋了。

    叶春秋一直处在忧愤心情里,这些日子以来,甚至没有睡过好觉,满脑子都是叶景的音容笑貌,可听到叶景启奏这几个字,心头顿然地扑腾了一下。

    然后叶春秋做了一件让所有人都错愕的事,如疯了一般,一个箭步冲到了刘瑾面前,很不客气地夺过了奏疏。

    这时候,管他什么君前失仪,管他什么规矩,他眼睛贪婪地在奏疏上扫视着,接着浑身一震,整个人差点要晕了过去。

    还活着……父亲还活着,不但活着,竟还立下了大功,收复了辽东不说,还擒获了叛贼……

    叶春秋本是疲累而显得阴沉的脸,因为激动,浮现着红晕,眩晕感更加重了。

    而心在,他却毫不在乎,突然大笑起来:“哈哈……”

    在这社稷坛里,居然如此不守规矩?只是现在,却没人跟叶春秋计较,因为此时神库里的大臣们已经哗然了。

    叶春秋这时急速地道:“逆贼杨玉,勾结女真人谋反,臣事前失察,以至贼人杀入辽东,有游击将军刘进,护臣出城……”

    他一边念,一边大笑,边上的朱厚照则是叉着手,也是喜不自胜,忍不住接了叶春秋的话茬道:“哎呀,朕听了都急死了,你这样念,要念到什么时候,朕就直说了吧,辽东已经收复,巡抚叶景,只身入朝鲜,招募勇士,越境杀入辽东,连破三十七座关塞,杀入辽阳,一干贼人,统统都被擒获,哎呀……这是上天保佑,不不不,这是叶卿家的大功一件啊,什么叫做守土有责,这便是守土有责,若是人人都如叶卿家这般,临危不惧,都如他这般,智勇双全,如他这般,这大明的江山何止是万万年,朕万万想不到,真真想不到,想不到叶卿家不但没有死,而是力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果然不愧是春秋的父亲,老子英雄儿好汉,扬眉吐气,扬眉吐气啊这是。”

    说到这里,朱厚照想起了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来。

    方才念的祭文不对啊。

    他记得那祭文里写得很清楚,辽东没了,祖宗的基业被自己败了,这是什么,这是子孙不肖啊。

    这祭文是礼部所撰,朱厚照只能按着写,心里虽然憋屈,其实也很清楚,这话儿是没有错的,特么的辽东确实是丢了,我朱厚照给祖宗们丢人了,很不好意思。

    哪里知道,这特么的突然来了大捷,不不不,是失而复得,不但失而复得,而且那些狗贼统统都已经拿了。

    朕……哪里对不住祖宗了?

    这样一想,朱厚照就觉得这事情很严重了。

    朕没错,凭什么就得认错呢,祖宗们现在都已经知道了辽东没了,一定在天上气恼得很吧,不成,得去重新念一遍祭文啊,啊……再让礼部重新撰写一份,怕是来不及了,可该怎么说呢?

    朱厚照是个有错也不认的了,这是他的天性,人嘛,总是爱面子,何况还是皇帝,可现在倒好,朕明明没错,也没对不住祖宗的地方,凭什么还去悔过?得改,不,是得立即改。

    朱厚照便道:“还愣着做什么,重新祭祀,报喜,不………是报功。”

    朱厚照的行为,是让大家不能接受的。

    因为很多消息,大家还没消化过来呢,事实上,国朝不曾遇到过这样的乌龙啊,现在这样子,简直就成了天大的笑话了。

第一千五百零七章:后遗症来了() 
大明的制度到了而今,已是极为完善,确实是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乌龙。

    某种意义来说,在政治上,叶景已经死了,而这也能死而复生,确实是一件让人无语的事。

    而之所以会出现这个误会,本质上还在于辽东的叛乱来得过于急促,这场狂风骤雨之后,整个关内人心惶惶,等到叶景疑似就义的消息传来,暂时朝廷也无从去证实这个消息了,可是另一方面,现在人心不定,流言蜚语传得到处都是,大明的关防又需进行调整,军民不安,所以朝廷也急需要立下一个牌坊,而这位叶巡抚正好成就了朝廷的所需,被打造成一面旗帜,表明朝廷平叛的决心。

    可哪里想到,原来死了的人还活着,原本失去的辽东被这个死去之人收复了,这样的反转,任谁也想不到。

    朱厚照想到没有犯错,却要向祖宗认错,以他这样性子的人,可想而知有多不爽,自是是急着要重新祭祀。

    可就是这状况来得太突然,大臣们真是五味杂陈,自然有人是喜出望外的,如叶春秋,如王华和谢迁,甚至杨一清,也长长地松了口气。

    亲人复生,令叶春秋一下子又觉得世界有了色彩,而对于谢迁这类真正忧国忧民之人来说,这对大明的整个边患来说,确实缓解了不少,失去了辽东,大明的损失太大了,现在这位叶巡抚居然能力挽狂澜,真正是谢天谢地。

    可有的人,就未必有那么高兴了,李东阳一直是个极理智之人,他固然不是不在乎国家利益,收复了辽东,当然是可喜可贺的,可是想到叶景死而复生,却还是不免有些叹息,早知如此,自己何须要弄那么多的小动作?

    朱厚照现在急着要去重新祭祀,却是把费宏吓坏了,祭祀可不是这样好祭的,趁朱厚照还没付之行动之前,他连忙道:“陛下,良辰吉日已是过了,何况哪有一日两祭的道理?陛下需重新择定吉时吉日,预备供物,烹羊宰牛……”

    朱厚照顿时有些恼了,正要发脾气,却见一边的叶春秋,却只是抱着手里的奏疏沉默无言,眼角闪烁着泪花,顿时心里的无名火一下子消了下去。

    这么些年了,见叶春秋最多的,就是他那张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脸,即使之前以为叶景已经身死,固然叶春秋显得悲痛,可一直都没见他在人前掉一滴的泪,叶春秋现在这模样,朱厚照自然知道叶春秋是喜极而泣了。

    见到自己的好兄弟正是处在大喜的时候呢,自己又何必惹来什么不快呢?

    “春秋。”朱厚照对着叶春秋唤了一句。

    叶春秋得到父亲还活着,自是喜不自胜,方才一直沉溺在父亲复生的喜悦里,现在被朱厚照一叫,倒是令他醒悟了什么。

    他看着手里依旧攥着奏疏,这奏疏,是父亲亲笔所书,睹物思情,虽然平叛的过程很是轻巧,可是叶春秋很清楚,这其中的艰辛,只怕是外人不能体谅到的。

    叶春秋心里想:“父亲逃出生天的时候,完全可以趁着乱贼立足未稳,火速逃往锦州,经过锦州回到关内,这是叛贼勾结女真人作乱,和他这个巡抚无关,以叶家的地位,无论如何也能保他无恙。可是他依旧带着十数人入朝,冒这样大的风险,难道只是尽忠这样简单吗?”

    想到此处,叶春秋打了个寒颤,他太了解自己的这个爹了,如此他已经想到,这个爹这一次如此英勇,应该只是为了尽忠,而是为了承担这个家的责任,是不愿意他这个儿子因有这个爹而被人耻笑,不愿他这个儿子从此抬不起头来,所以……叶景入朝鲜的那一刻,本质上就已经做好了两手准备,要嘛就是以抵抗叛贼的名义去死,要嘛就是平叛。

    呼……

    要嘛叶春秋是功臣之子,要嘛就是烈士之后……这是为了他这个儿子啊。

    叶春秋平时别说掉眼泪,为官这些年,甚少在外人跟前露出内心的情绪,更何况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是当他体谅到父亲的这个苦心后,竟是抑制不住地呜咽起来。

    朱厚照看着叶春秋那再也忍不住而掉下来的眼泪,又是唤了叶春秋几声,他这才努力吸了吸鼻子,依旧攥着奏疏,生恐有人抢了去似的,道:“臣弟,在。”

    朱厚照很是欣慰地看着他道:“你的父亲如今还活着,可喜可贺,而你的父亲更是劳苦功高啊,朕真真想不到。单凭这克复辽东,就足以让朕欣慰了,朕没有看错他,朕这便将他召回京师,朕要升他的官,兵部尚书之……”

    说到这里,却有人陡然想起了什么,李东阳心里有些无奈,却还是道:“陛下似乎已经忘了,就在方才,陛下在江山石前,许诺敕叶巡抚为郡王。”

    “……”

    呃……后遗症来了。

    一下子,所有人的表情都怪异了起来。

    对啊,陛下已经开了金口了,若只是关起门来议论这件事,倒是有收回成命的可能,可方才当着百官跟前,对着祖宗和神明说了,这话,还收得回去吗?

    可以说,就在奏疏没有抵达的那一刻,叶景实则已经是郡王的身份了,难道就因为他死而复生,一切就不作数了吗?

    既然是王爵,那么怎么可以封为兵部尚书呢?

    爵是爵,官是官,一旦有了爵位,就不能再进文官体系了。

    朱厚照一脸诧异,他的脑子有些发懵,转不过弯来,旋即咧嘴笑了,道:“是吗?李师傅倒是提醒了朕,朕险些忘了,那么诸卿以为如何呢?”

    朱厚照的目光,值得玩味地看着他的臣子们。

    众人也是哑然,表情却是愈发的怪异起来。

    眼下,显然出现了一个悖论,一方面,是皇帝需一言九鼎,何况,欺骗神明和祖宗,显然是决不允许的。另一方面,祖宗之法之中,外姓的话,活人可不能敕封为王的啊,祖宗成法不可变!

    (未完待续。、,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17…02…06 07:41:50

第一千五百零八章:朱叶一家() 
在这大明朝,要封外姓人为王,祖宗成法就是最大的阻碍。

    即便是叶春秋,虽也有封王的意愿,却也只有两个方子,宗室们当他是朱家人,要避过这个祖法,而李东阳的药方则是遵循附属国的例子,也等于是规避了这个祖宗之法。

    唯独叶景这个郡王,却是无论如何避不过的。

    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祖宗之法是死的,现在的问题,显然是把这件事如何圆过去了。

    要圆过去,可不太容易啊。

    说起今天尾随而来的几个宗室藩王,周王、兴王这等都来了,却是这里头最没有存在感的,他们身份尊贵,地位却是尴尬,所以虽然也随朱厚照在这神库中小憩,却是显得可有可无。

    现在几个阁臣和部堂都不做声,藩王们的心思却也各自不同,周王朱睦柛和叶春秋无仇无怨,其实也早想拉拢,何况他在镇国府里有诸多股份,实在不愿和叶春秋反目成仇,叶景立了大功,他的心里不免也有些欣慰。

    可兴王心里的滋味就有些不太好受了,他现在绝了俸,朱厚照又不准他回到封地,让他留在京里悔过,宗室近亲,沦落到这个下场,实在有些可叹,可是他很清楚,现在宗室们都满心希望拉拢叶春秋,虽然他心里还是记恨叶春秋,可到了这个时候,他哪里敢表达什么不满?最近都是夹着尾巴做人,叶景死了,对他来说或许是一件好事,这不合着就是叶春秋的报应嘛,活该!

    谁料现在竟是这么一出,让兴王朱祐杬不禁有点儿心里不太自在,偏偏又不敢露出死了娘的样子,索性只好装傻。

    神库中竟是落针可闻,没有人发出声音。

    连礼部尚书费宏都觉得为难得很,因为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