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庶子风流-第4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是能多码字,老虎也想多码字。可是老虎实在太累了。说了这些,只是希望跟大家说明白,能理解的,老虎很感激,不能理解的,到了现在,起码老虎从来不会给任何借口让自己偷懒,起码做到从不断更,至于有些同学觉得老虎没有用心想剧情,老虎想说,老虎要不不做,做一件事还是懂得用心做才不浪费的道理,萝卜青菜,不一定每个人都喜欢吃,但是我想用心做的人都是用了时间和心思的!当然,老虎也知道许多同学都在支持老虎的,老虎这阵子很少回留言,在此对大家说声抱歉了,也谢谢依旧支持老虎的人,谢谢你们的订阅、打赏、留言和月票、推荐票!老虎不懂说好听话,只能说声谢谢,今天又是新的一月开始了,最后顺便求点保底月票吧,谢谢大家!未完待续。

第一千二百九十章:皇者气势() 
那刘成腹背中弹,顿时大惊,感觉鲜血淅沥沥地自后腰冒出,疼得他几乎要落下马去。

    刘成也不知到底生了什么事,可处于天生的敏锐意识,连忙用尽余力,疯狂地策马狂奔而去。

    这一路,流了许多的血。

    叶春秋将骑枪收了,枪管依然还带着滚烫,倒是身后的唐伯虎一脸错愕:“公爷……”

    叶春秋却是一笑道:“没什么,试试枪而已,给他一点教训,自此之后,也就没有人敢再来骚扰了,这些人,还真不将自己当外人呢。”

    唐伯虎方才就恨不得痛揍刘成一顿,奈何被叶春秋拦下来了,本以为叶春秋是让他隐忍,却没想到是为了……

    唐伯虎回过神,忍不住惋惜地道:“可惜没有打死这种混蛋!”

    叶春秋不由笑道:“总得有人回去将这说出去,好让他们知道我们镇国府的厉害,不是?”

    天气渐渐地凉下来,叶春秋依旧派人寻找朱厚照,可是朱厚照依然没有踪影。

    紫禁城里,秋日的落叶飘飘,显得很是萧条,仁寿宫里也没有半分的生气。

    近来年纪小小的朱载垚,每日都乖乖地在此伴驾,他才四岁,已学会了走路,穿着小小的蟒服,腰间系着小带子,头戴着小梁冠,犹如小大人一样。

    宫里的人终究都是早熟的,当然,朱载垚的父皇显然属于变异品种的。而朱载垚却继承了祖宗们的性子,所以此时小心翼翼地站在一旁,这么一个小孩子,倒实在难为了他。

    张太后对此,竟也没有宠溺地叫人抱住他,若是以往,这个做皇祖母的,早就心疼死了,可是现在,张太后却是端坐其上,脸色显出几分深沉。

    几个阁臣今儿又来了觐见。

    李东阳等人的脸色很糟,叶春秋的请罪奏疏已经送了来,自然,关外依然没有陛下的踪迹,厂卫已经开始去宁夏、江南找寻,而大多时候,也是一无所获。

    李东阳诸人瞥了一眼垂立一旁的朱载垚,心里不免生出了几分慈爱之心,他们心如明镜,太后娘娘这是在做一个姿态。

    而今陛下不知所踪,自然还是要继续找,非要找到不可,可是凡事都有万一,一年找不到,找两年,找三年,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可是还是找不到呢?

    国无主君,不免使臣子们相疑,到了那时,只好将朱载垚搬出来了。

    张太后这是告诉大家,谁也别想打其他的心思,陛下还没死,即便真到了万一的时候,还有太子呢,这太子也足以克继大统了。

    此时,张太后终于开口道:“近来,御史们可都说了什么?”

    张太后倒还算镇定的,连说话都开始带上了不容置疑的权威。

    陛下不在,天塌下来,只能她这个母亲来挡,要撑住,撑不住,就会有许多人动其他的心思了,若是有人当真动了歪心思,去迎立藩王入京,可就糟了。

    而张太后之所以问御史,是因为御史代表了言路。

    什么是言路呢,言路就是臣民们的想法,至少是天下绝大多数官员和读书人的想法,他们的想法很重要,在这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大明,他们即所谓民心。

    谢迁张口欲言,这时,却是杨廷和抢先道:“回娘娘,近日有诸御史弹劾南人放马二三事,诸御史皆说,此举误国误民,既使关内民生凋零,人力不足,而大明以农为本,可如今,乡间青壮渐少,既耽误了农时,又荒废了土地,若是太平年景还好,一旦遇到了荒年,则会动摇国本。”

    杨廷和说得条理清晰:“这只是其一,其二,汉人怎么懂得放马?那关外苦寒,不知多少人在外挨饿受冻,这还是其次的,而更重要的是,我大明历来依靠城墙来保境安民,百姓们在关内,生活富足,那胡虏想要害民,非要扣关而击不可,可是如今,却是大量百姓出关,这岂不是送羊入了虎口?臣对此亦是深有认同,据山海关那边的奏疏,这半年来,出关的百姓络绎不绝,除了商贾,人数已高达六万,这些本是我大明子民,是青壮,一旦鞑靼人袭击他们,岂不是生灵涂炭?臣听说,每到岁末,草原便有乱战,皆因贪婪而起,臣恐届时,那些出关的百姓任人宰割,而朝廷却是无能为力啊。”

    张太后听到御史没有借机说宫中的事,反而放下了心,至于那些国家大政,她也不甚懂,便道:“这件事,从长计议吧,现在最重要的,还是得多加派人手,秘密查访,无论如何也要将陛下找回来。”

    杨廷和本想借此机会废黜掉南人牧马,事实上,现在两京十三省,已经开始出现许多怨言了,他站出来极力反对这件事,自然能给刚刚入阁的他带来巨大的声望。

    可是张太后显然对此,没有太大兴趣。

    杨廷和只得道:“娘娘……”他只稍稍犹豫,却是拜倒在地道:“臣只是仗义执言,并非是针对镇国公,也无意去指摘陛下此前的圣命,只是兹事体大,不敢不言,还望娘娘三思。”

    他显得不依不饶,令李东阳三人都不由看着他。

    杨廷和很清楚,今日见凤驾的结果,可能无法令人回心转意,可是他要的,不过是借此将今日的事传播出去罢了,一旦人心所向,众望所归,无论宫中是什么意思,自己都可捞取巨大的政治资本。

    “胡说。”

    一声清亮的声音传来。

    众人疑惑地看去,却见朱载垚如小大人一样看着他们,奶声奶气地呵斥。

    不过这小太子长身而立,还真有几分气势,他个头虽还没有人的腿高,可是目光却带着几分妖孽般的早熟。

    只听他此时继续道:“南人牧马,是镇国公所提的方略,绝不会有错,这是母后说的,镇国公是不会害父皇,也不会害朝廷,这也是母后说的,没有他,就没有本宫,这还是母后说的,母后不会错,镇国公也不会错。”未完待续。

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草原英雄() 
全场静默。

    杨廷和本来侃侃而谈,想着只要自己再劝说一二,就极有可能说服张太后,就算这个目的没有达到,也为自己赚足了名声。

    可却是被这幼稚的童音打断,沉眉一看,说话的正是太子朱载垚。

    此时,杨廷和倒是没有恼火,却有一些小小的愤怒,太子殿下是国之储君,虽然年纪可是自幼竟生出这样的三观,这不是国家之福啊。

    于是杨廷和耐心地道:“太子殿下此言谬矣,这是国家大策,岂有好坏之分,镇国公的出发点可能是好的,可是”

    只是

    还不等杨廷和说完,朱载垚却是很是蛮狠地打断他道:“没有可是,叶叔叔尽忠职守,他说的,就是对的,听他的就准没错,这”他歪着脑袋想了想,又道:“这也是母后说的。有他才有本宫,这一句是母后说的,本宫是太子,是未来的天子,这是皇祖母说的,皇祖母的话也没错,皇祖母还说,天子是不会有错的,所以,有叶叔叔才有天子,天子不会有错,叶叔叔也就不会错,谁要是敢说他错,就是昏臣,是乱臣贼子,父皇说,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这也没有错,这是这是”

    说到这里,朱载垚看向了李东阳,接着道:“李师傅也这样说过,是不是所以你再敢非议镇国公,便是乱臣贼子。”

    杨廷和的下巴都差点要落在地上了,他突然发现自己挺蠢的,居然还傻乎乎地跑去跟一个四岁多的孩子讲道理,这简直就是自己找不自在。

    只是,原本好生生的振振有词,却是被一个孩子破坏,似乎传出去,也显得有些可笑,这令他感觉挺受伤的。

    张太后待朱载垚说完了,方才道:“垚儿,不可无礼,你的杨师傅也是忧国忧民,方才说出这样的话,快给杨师傅赔个不是。”

    朱载垚顿时乖了,立即上前朝杨廷和作揖行了个礼,依旧很是小大人的样子。

    杨廷和的面色很尴尬,只得应下,道:“殿下太客气了。”

    朱载垚便道:“客气是应当的,母后说,对师傅们要客气。”

    杨廷和愈发尴尬,看来继续劝说张太后是没可能的了,眼看在这里实在没有太多必要,只好泱泱地和李东阳诸人一起告退而出。

    待出了仁寿宫,李东阳在前,谢迁与王华在后,杨廷和快步追上李东阳,低声道:“李公,我还是很担忧关外”

    李东阳淡淡道:“宫中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自太后到陛下,对此都是坚决支持,此事尝试一二,又有什么妨碍?”

    杨廷和道:“眼看着就要入冬了啊,这一入了冬,那草原也就成了修罗场”

    李东阳面无表情地道:“嗯,只是现在当务之急还是得找到陛下,其他的,就不要分心了。”

    杨廷和深深地看了李东阳一眼,心里不禁想,莫非

    李公的意思是,一切都等入冬之后再说?

    这就是了,等快要入冬的时候,那些疯了一样的胡人势必会洗掠那关外汉人的牧场。

    哼,一旦流了血,且看那叶春秋该如何交代!

    想到这里,杨廷和本是不平衡的心终于舒坦了一些,便含笑地朝李东阳行了个礼:“是。”

    哒哒哒哒哒

    此时,朱厚照正愉快地骑着快马,驰骋在草原上。冷风刮面,他也恍若不觉。

    细细而看,他的腰间插着数柄骑枪,整个人显得英姿勃发。

    在朱厚照前方数十丈外,一头獐子正疯狂地奔跑,朱厚照毫不迟疑地抬手便击发了骑枪,连续射了三发。

    啪啪啪,那獐子猛地跃起,只是在半空扑哧了一下,接着便血流如注地落地。

    “好枪法。”

    身后一骑火速追上来,却是那赵大哥,赵大哥很佩服地看着朱厚照。

    这个家伙简直就是天生的草原英雄啊!不但文武双全,而且对骑枪上手奇快,马术也是精湛无比,而且居然对这里的人文地理了解得比他还清楚,这家伙竟还粗通一些蒙语,更可怕的是,他说起兵法来,可谓头头是道。

    牧场里三百多人,无一不对这个年轻人信服有加,连黄东家见了他,都对他青睐无比,竟有将女儿嫁给他的意思,不过这朱寿,却也没有答应,只是不置可否,专心地教人使用骑枪和骑马之术,他总是随身带着一张舆图,闲下来的时候,他便趴在帐里琢磨着舆图。

    也不过几个月功夫,他已脱颖而出,隐隐之间,已是这个牧场真正的主事者了。

    “小赵啊。”朱厚照看着赵大哥哈哈一笑,从前的赵大哥,现在成了小赵了:“将这獐子捡回去,叫刘东几个剥皮,煮了,晚上下酒吃。”

    赵大哥连忙笑着下了马,快手地捡起獐子挂在马下,一面道:“朱公子枪法如神,教人佩服。”

    朱厚照撇撇嘴,望向天穹,道:“哪里,不过是勤学苦练而已,这骑枪实是好东西,银子花得值,你知道这骑枪最大的妙用是什么吗?”

    赵大哥道:“自然是比弓箭射得更快,比弓箭射得更精准,比弓箭”

    朱厚照抿抿嘴,他唇上的一撇小胡子被这冷风吹得乱七八糟的,原本白皙的皮肤,略略带了几分黝黑,他却只是笑着摇头道:“错了,这骑枪的真正作用在于上手快,要培养一个弓手,若是在从前,需要数年,可是现在,只要是个汉子,苦练个把月,便可媲美一个蒙古的骑射手了,骑枪的真正妙用就在于此。就如一个真正的武士,没有三五年,是绝不可能在战场上成为雄狮的,可是有了这骑枪,只需一个月,人人都可是武士,这才是真正厉害的地方。”

    赵大哥很多时候不得不承认,这个小伙子,虽然年轻不大,可是他说的每一句话,居然都极有道理。

    赵大哥连忙点头道:“朱公子高见。”

    朱厚照豪迈地笑着道:“哪里是高见,这是常识。”未完待续。

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不虚此行() 
常识?

    赵大哥有种很强烈的哭笑不得的感觉,我特么的浪迹江湖半辈子,也没有这样多的常识呢!

    他愈地觉得这朱公子真是神鬼莫测了!

    此时,他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来,笑了笑道:“朱公子可知道一件事吗?现在青龙那儿正四处寻找两个人,那悬赏可高了。”

    “嗯?”朱厚照侧目看他一眼,道:“什么人?”

    “倒是和朱公子一样,出身福贵,却是跑到关外来了,只是私下里,有人流传说是天子……哈……一开始,我还怀疑过找的是朱公子呢,可是听说找的是天子,我便不信了,呵呵,不说这个了,我们该做的还是好生为黄东家办事,就不打那悬赏的主意了。朱公子,时间也不早了,我们是不是该回去了?”

    朱厚照看了一下天色,随即点头道:“回去吧!”

    赵大哥确实一开始对朱寿的身份有些怀疑,可是很快,这个念头便打消了,他怎么都觉得这个朱公子断然不可能是什么流落在外的天子。

    天子那该是养尊处优,满口仁义道德的,哪里能像这朱公子这般,在马厩里照样睡得香,有一手漂亮到极点的骑术,还孔武有力,又有如此强的适应能力,而且,朱公子说话时,总是不经意地会说几句他娘的之类的粗口,他平常穿着一件御寒的皮制衣衫,也和其他人一样席地而坐,照样是几日不洗一个澡,大口吃酒,大口的吃肉,用草茎剔牙的动作,完全就像一个久经世故的小无赖,撒尿的时候,掏出了家伙,还要把人邀来一起,迎风飘飘,看谁射的更远,这简直就是无赖中的无赖,泼皮种的泼皮。

    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是生在帝皇之家的天子?

    可是话又说回来,这位新的带头大哥挺讲义气的,黄东家给他提了薪俸,他是一分半点也不看重,其他的人,薪俸到了,多少要储存起来,而他呢,却是叫人买酒,让大家聚起来一道喝,谁若是有点困难,他也是慷慨解囊,从不将银子当银子。

    有一身的本领,又和人打成一片,几个月功夫,牧场上下,没一个人不对他敬佩有加了,虽然年纪轻,大家却都叫他朱大哥,便连附近牧场的人,也都听了他的大名,若是有牧场的人和朵颜部族人生了什么口角和冲突,将这位朱大哥请到了,朱大哥胆子大,他真敢冲上去,扬起拳头把人打得服服帖帖为止。

    这人若是天子,赵大哥真是一万个不信,他若是天子,老子就是天子他爹。

    赵大哥很愉快地翻身上马,跟着朱厚照策马朝牧场方向赶,朱老大这个人实在很念旧情的,因为自己曾是他的赵大哥,所以一直对自己很照顾,历来让自己跟在他的身边,这也让赵大哥渐渐风生水起起来,在这附近也算是闻人。

    二人策马,一前一后地回了营地,在营地的门前,钱谦早就在外焦灼地等候了,一见朱厚照平安回来,连忙上前道:“公子,今日带了什么鲜活……”

    可惜钱谦这一套不太好使了,这朱厚照一回来,顿时许多人热情地跟他打起了招呼,这些牧人早已学会了骑马,此时天色将晚,霞光万丈,许多人骑马赶着牛马回到圈里,还有一些刚来的新手,晃晃悠悠地骑马跟在背后,可是每一个人见到了朱厚照来,纷纷打招呼道:“朱大哥……”

    “哟,朱大哥好……”

    朱厚照抿着嘴,一一点头。

    成为了这里的带头大哥后,他那皇者气势便渐渐显露了出来,此时,颐指气使地道:“待会儿让杨胜清点一下马圈,新送来的牛犊子和小马驹要特意看管一下小钱,带人把新来的都召集起来,让他们练一练枪今夜杀一头羊,让冯二娘来煮,莫让赵恩的婆娘去打下手……小赵啊,带着人在附近警戒一下,近来这里不太平,你没看到那朵颜部的牧人都许久没有在这附近出没了吗,事有反常即为妖啊。”

    “好嘞……”

    “是。”

    听着手下的人一一应下,朱厚照感到很满意,随即便直接打马进入了营地。

    所谓营地,也不过一群帐篷堆罢了,外围只是用栅栏围住。

    回到了自己的帐篷,朱厚照很习惯地点了马灯,这马灯是玻璃罩子,上头有一个孔通气,里头却是火油,可以遮风。

    将马灯移近,朱厚照的目光便落在了那舆图上,他小心地拿起了炭笔,这炭笔用的人可不多,多是镇国府研究院的人用的,市面上能买到的少,这还是朱厚照托人去青龙好不容易买来的。

    只见在舆图上,朱厚照已在这里做了无数个标记,都是出关牧场的大致方位,这些牧场犹如众星捧月一般围着青龙,而他的目光,最后也落在了青龙上。

    每次看到青龙的时候,朱厚照便吸了口气,脑子里也不由地在想……

    春秋现在不知如何了,这家伙,倒是在青龙快活得很……

    想到这里,他不禁笑了,这笑容许是因为心头涌上了一些温馨的回忆,带着几许暖意。

    天已冷下来,他随手拿起案边的一件大衣披上,蜷着身子,又不禁想了许多。

    他真的很喜爱这样的日子,只是可惜,他知道这是不能长久的,因为现在,他已经有些想念朱载垚,想念自己的母后,还想去见一见叶春秋了。

    不知叶春秋那个家伙在关外,是否也会有这样的想念。

    刚才听赵大哥说叶春秋现在还在寻找他,还给了很高的悬赏,其实他前些日子就知道有人四处在牧场附近寻访一个和他酷似的人,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