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百一十一章 分省取仕()
&的吗?”天启皇帝狐疑地问道,“可不要让朕空欢喜呀。”
&上可记得大明洪武朝时的南北榜案件?”
&模糊糊有点印象,你不会是想让朕借口考官舞弊,重开科考吧。虽然副主考王图也曾经刁难过你,但后来改邪归正,你重夺会元也有他的一份功劳。如果将他下狱,恐怕会落下口实。况且东林被抓,天下震动,如果再搞出一个大案出来,政局定然不稳。还有这次会试,大明已经靡费太多,再来一次,财政吃紧哪。你想报复王图,朕不反对,不过可以找别的借口呀。”
朱由诚哭笑不得:“您看我像那种牙眦必报的人吗?”
天启皇帝、信王、魏忠贤一齐大点其头,就连转身准备出去的魏红莲也点了一下头。
朱由诚想了一下,也笑道:“好像我确实是这种人哪。不过我出的主意并不是重新开考,而是在下一次科考时,不再分南北取士,而是分两京十三省取士。”
天启皇帝听到朱由诚的话,若有所悟。
&上,山东、湖北、江苏三省文风颇盛,每次会试时,以这三省的士子录取比例最高。而大臣的乡土观念很重,所以朝中有齐党、楚党、东林党之争。如果分省取仕,可以淡化地域党派之争。而且有些大臣眼光比较短浅,没有大局观念,提出的建议都是从是否有利于家乡出发的。比如自从皇上提出两亿亩粮田的保障计划以来,不少江南官员都鼓动皇上撤销这一政策。只因为他们没有全局的观念,注重一时一地之利。我们不可能让每个官员都成为王阳明那样的圣人,但兼听则明,分省取仕,我们可以听取全国不同地方官员的意见。”
天启皇帝一拍桌子,道:“妙啊,到时候江苏士子只能占到录取比例的很小一部分,还怎么去搞党争哪。诚弟,你的脑子究竟是怎么长的,竟然能想到这么妙的主意?早知道,朕在开科取仕之前,就征求一下你的意见,省得今年录取那么多东林余孽。”
&上,今年录取的进士,您也不用担心。东林党把士子教育成无君无父的劣绅,大明行政学院可以把他扭转为大明的中流砥柱。”
&不说,朕差点把大明行政学院给忘了。有了这个,东林党就翻不出多大的浪花了。我是两大学院的祭酒,经常要去学院视察,所以学院要建得离皇宫近一些。这样吧,原来的首辅叶向高、韩爌的府邸离紫禁城比较近,就在那里建两个学院,旁边居民搬迁的事宜就交给魏伴伴去办吧。”
&上,东厂的手段太激烈,容易影响皇上仁德的名声。微臣麾下有一个叫秦可的总旗,在拆迁方面特别有心得,不如交给他去办吧。”
&弟真是了不起呀,手底下什么人才都有。”天启皇帝见朱由诚主动揽下最难的拆迁一事,知道他准备为自己扛下骂名,心中感动,道,“不要勉强,如果遇到麻烦,就去找东厂,他们一定全力配合。至于资金,朕会指示户部拨款的,如果户部没钱,朕就从内库拨钱。”
朱由诚毫不客气地点点头。虽说他和天启皇帝亲如一家,但老拿自己的私房钱贴补国家财政,想想也不是个事儿呀。像建设儿童乐园是万历皇帝掏的钱,可是建设妇女乐园,就是自己和信王出钱了。这次为皇上建设大明行政学院和大明军事学院,再自个儿掏腰包,他可要到金銮殿上哭穷了。
&了,来儿童乐园之前,朕看到巷道后面热闹非凡,走过去一看,竟是个非常有趣的地方——妇女乐园,特别是门口的一对石狮子,真是令人捧腹。进入内部一看,真的有种让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这是谁设计的呀?”
信王自豪地一挺胸,道:“像这么奇特的建筑,除了皇帝哥哥的弟弟之外,还有谁会设计呀。”
信王挺胸挺得太利害,连小肚子都凸了出来。
&看里面已经装修完毕,一应家具摆放整齐,为何不对外营业呢?”
&哥哥告诉我,刚装修完的房子,油漆味及各种辅料的味道很重,还含有一些有毒有害的物质,人长期处于这种环境容易患上各种疑难杂症,特别怀孕的妇女,有流产的危险。新建房屋必须通风半年后,才能对外营业。妇女乐园接待都是皇亲国戚,自然要把危险降到最低才行。”
朱由诚的经验来后世。后世的木板、油漆都用化学物质处理过,虽然经久耐用,但会散发出各种有毒有害物质,影响人体健康。大明的建材自然是天然环保的,但小心无大错,所以朱由诚才告诉信王晚一点再开业。
天启皇帝闻言点头微笑,忽然脸色大变,一脸阴沉,拔腿就走。
朱由诚和信王面面相觑,不知道哪句话说错了。
好在魏忠贤心疼外孙,怕朱由诚心生恐惧,忙悄声对他说道:“皇后怀孕,最近老流鼻血,太医却查不出问题。而皇后住的宫殿正是新建的,皇上听你们说新屋通风半年后才能居住,想起此事,现在多半是去请皇后移宫的,和你们没有关系。”
说完,魏忠贤匆匆跟随皇帝而去。
走到门口,天启皇帝回头说道:“诚弟,你抓紧时间建设大明行政学院和大明军事学院。还有,再过一个月就要殿试了,你要抓紧复习。记住你立下连中六元的誓言,不要让朕失望啊。”
送走天启皇帝,朱由诚急忙命人去妇女乐园的工地找秦可。
不一会儿,仆役回报,秦可说这里工程已经结束,赶去京西皇庄督建改造皇庄了。
朱由诚不由暗叹,秦可真是个建筑狂人哪。自己和他说好,半年内建好妇女乐园,就把他提拔为总旗。结果,为了改造皇庄,他连赏也没领就匆匆离开了。
他命人去京西皇庄传令,通知秦可明天早上赶回京城。另外,还下了一道命令给魏良卿,让他给秦可配备两名保镖。
或许是那一顿杀威板起了作用,现在的魏良卿没有历史上那么不堪,训练非常刻苦,和一般的士兵格斗起来,可以斗个旗鼓相当,虽然仍然比不上朱由诚最初招募的百户班底,但也在逐渐接近。看到魏良卿这么争气,朱由诚提拔他为护卫队长,专职负责各个重要人物的保卫工作。
第二天,秦可赶到儿童乐园。他有了两个侍卫,感受到朱大人对他的重视,走起路来昂首挺胸。
&大人,为何把我叫来,我正在改造皇庄的城防呢。”
&吧,好吧,等这个任务完成,你爱怎么改造皇庄,就怎么改造皇庄,就算你想把它改成巨型厕所也随你。不过,现在皇上交给我们一个任务,在紫禁城旁边修建两个学院。这个重任,我打算交给你。”
&院?难道是书院吗?”
&院可不是书院哦”
朱由诚前世读过警察学院,也去别的大学参观过,便向秦可介绍起他的设想来。
他心目中的两个学院,每个能容纳4000名学生,因为随着时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官员会到学院里来学习民政或军事。学院里除了有教室、教师办公室之外,还有图书馆、食堂、训练场地等配套设施。
秦可越听越有兴趣,对于设计这种复杂的建筑群,他可是兴致勃勃。
两人谈着谈着,就谈到了下午。
两人谈得差不多的时候,一个小太监过来传旨,却是封魏红莲为四品诰命夫人的圣旨。
小太监传完旨,又拿出一盒百年人参送给朱由诚。原来,天启皇帝给皇后移宫之后,太医久治不愈的流鼻血的症状竟然不药而愈。天启皇帝大喜,便赏了朱由诚一盒人参。
&
秦可真是个了不起的人才,一点就透。晚上就拿着设计图给朱由诚过目,居然和朱由诚设想得一模一样。
朱由诚放心地把建设两所学院的任务交给他,全力复习,准备在殿试上拿个好成绩。
&谢书友品十四淡的打赏。求收藏,,下章预告:第一百一十二章殿试夺魁)
第一百一十二章 殿试夺魁()
殿试原本应当在紫禁城内的建极殿进行的。不过当年三殿失火,建极殿化为乌有,到现在还没有建完,所以移到了皇极殿进行。(注:前文没有注意,太和殿是建奴窃据北京后改的殿名,大明叫皇极殿,特此更正。)
殿试分为复试和廷试两步,复试与会试相仿,廷试则只有一天,只考策问。廷试那天黎明,考生进入皇极殿,一番繁文缛节之后,考官拿出皇帝早已出好的题目,考生便开始做答。
皇帝本人一般不参与殿试的监考,最多是视察一下,不会陪考生枯坐。而且殿试的试卷也不会当天批改,要延宕第二天才会由各个考官批阅。阅卷时,考官认为可以,便在卷子上画个圈。最后,主考官挑出卷子上圈圈最多的试卷给皇上点状元、榜眼、探花。
不过今天因为朱由诚要参加考试,所以天启皇帝亲自坐镇,准备观看朱由诚如何挥毫泼墨,力挫群雄。众考官不由暗叹,这朱由诚真是个规矩的破坏者。
殿试的程序各个考生早已知晓,因为要进入金銮殿内考试,所以考生事前统一到礼部演礼,学会了殿试的各种礼仪。
礼仪已毕,各位考生入座。
拿到题目,朱由诚仔细阅读题目后,把题目放在一边,闭目沉思起该如何行文作答。
朱由诚这一闭目沉思,可把天启皇帝急坏了。他不知道朱由诚的写作习惯,只道昨天朱由诚太辛苦了,现在正在打瞌睡。
于是他走到朱由诚的桌前,大声地咳嗽,想借此吵醒他。
朱由诚睁开眼睛,用无邪的眼神看着他,说道:“皇上感冒了,要多多休息,多喝点鸡汤,或者可以早些痊愈。”
考生哄堂大笑,哪有这样和皇上讲话的,简直太失礼了。
天启皇帝心里却一阵温暖,大明官吏或敬他,或怕他,或恨他,但唯独没有一个人关心他。朱由诚此话出自赤诚,不带任何功利,让天启皇帝眼睛不禁有些湿润。
为了掩饰眼中的泪光,天启皇帝用袖子一遮脸,回到龙椅坐下。
他刚坐下,就看到朱由诚似乎又沉沉入睡,不由心生怜悯:这孩子今年才十四岁,正是天真烂漫的时节,朕却往他身上压了许多任务,忘了他年龄过小,身体稚嫩,不能承受过重的负担。殿试后,让他好好休息一阵吧。
正想着,天启皇帝突然见朱由诚坐起身来,往砚台里倒了一点水,慢慢地研墨,越磨越快。不一会儿,墨研得了,他提起毛笔,蘸了一点墨汁,便在纸上写了起来。只见朱由诚的手上笔杆左右摇晃,写文章竟是不假思索。唯一的停顿,便是墨汁将尽,用毛笔蘸墨汁的时候。
不一会儿,一张纸写完,朱由诚吹干墨汁,将纸放在一边,然后开始写第二张纸。一连写完三张纸,朱由诚这才停笔不写。他收好纸,重新检查一遍,果然和原来一样,一个错别字也没有。
朱由诚知道,他还有一个任务没有完成,就是编草稿。他叹了口气,愁眉苦脸地开始写草稿了。
天启皇帝见他速度一下子慢了下来,有点奇怪。别的考生都是打草稿速度慢,誊写时速度快,怎么到朱由诚这里反过来了。
天启皇帝不由问道:“朱由诚,朕看你刚才速度很快,怎么现在慢下来了?朕只出了一题,你只需要作答一次就可以了,多答可没有奖励的哦。”
&上,微臣已经写完答卷,现在只是在写草稿而已。试卷易答,草稿难写呀。”
朱由诚的话引起了考生的一阵哄笑。
天启皇帝奇道:“朱由诚,你这话倒让朕不解了。别人都是先写草稿再修改誊写,为何你却与众不同呢?”
&上,微臣习惯打腹稿,然后一挥而就,少有写错的时候。但科举考试,规定要交草稿,否则以作弊论处,因此每次写完答卷,我都要编草稿。我非常讨厌写病句和错别字,所以编草稿成为我最头疼的事。”
内阁次辅文东来补充道:“微臣多年前当过朱由诚的老师,发现他自小就养成了打腹稿的习惯。我纠正了他数次,也改变不了他的习惯,便就随他去了。想不到多年过去,他这一习惯还没改正。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呀。”
天启皇帝展颜笑道:“考试中让你们打草稿是为了防止你们从外面夹带答案入场。今天的题目是朕随机从八份题目中抽取出来的,打开封条前,连朕都不知道是什么题目,你们就更不可能知道了。而且你们都是在朕的眼前考试,根本不可能作弊。所以,今天你们有草稿也好,没草稿也罢,都不影响你们的成绩。”
天启皇帝的话音刚落,朱由诚就站起身来,道:“微臣交卷。”
既然皇帝都说了不需要草稿,朱由诚又不是自虐狂,当然是抢先交卷喽。
天启皇帝接过朱由诚的答卷,才看了一页纸,便大赞了一声好。朱由诚的答卷还是一如既往的气势磅礴却又言之有物,饱含真知灼见而又文采斐然。更为难得的是,朱由诚的速度很快,书法也不错,一笔娟秀的馆阁体的字迹,看起来特别清爽。
天启皇帝本来准备利用皇帝的特权,强行点朱由诚为状元,即使留下千古骂名也在所不惜。可是朱由诚的文章让他耳目一新,即使比起孙师傅以前拿给他看的历届状元答卷也不遑多让。
的确,以特权来破坏规则的感觉很爽,但依照规则达成目标更有一种道德上的成就感。天启皇帝早就把朱由诚当作自己的弟弟,见他答卷如此漂亮,更是心怀大畅。
他看完答卷,顺手就递给孙承宗。孙承宗是他的老师,他一直都很尊敬他,如此佳文,自然要先给老师品读一番。
孙承宗城府很深,虽然欣赏此文,但却不露声色,只是默默地打量朱由诚。朱由诚此刻正在收拾文具,一派天真的少年形象。孙承宗第一次接触朱由诚的试卷时,还以为作者是一个颇有才华的中年人,待天启皇帝得意洋洋地介绍是他的弟弟的作品时,他又认为是有人捉刀。今天可是亲眼看见朱由诚作答,试题又是密封的,做不了假,这才叹道:“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换旧人哪。”
孙承宗老谋深算,很少会动容夸人,这句算是了不起的赞赏了。各位考官不由心生疑惑,急切地想抢先看到此文。
孙承宗见考官们热切的眼神,淡淡一笑,把答卷递了过去。众考官依次看了答卷,他们的表情和动作都基本一致,开始是淡然甚至有些轻蔑,后来激动,读完后闭目回味,仿佛刚才吃了一道大餐似的,接着便拿起毛笔,饱蘸朱砂,在试卷上画个圈,表示同意录取此卷。
答卷回到主考顾秉谦的手上,他数了数,总共有十个圈。这是相当难得的事,因为青菜萝卜各有所好,考官的胃口不一样,有好简朴庄重的,也有好华丽精美的,博得他们的一致赞赏实在是很不容易的事。
顾秉谦把试卷卷好,放在天启皇帝的书案前,这算是一份能中状元的试卷。天启皇帝并没有急着点朱由诚为状元。因为考生中只有朱由诚一个人交卷,其他人还在奋笔疾书。现在就点状元,难免会留下话柄。
忽然,一位大臣跪下启奏道:“皇上垂拱而治,大明人才济济,实在是国家之幸,百姓之福啊。先贤说过,奇文共欣赏,此文得到所有考官一致好评,定是文词精美,立意高雅之作。肯请皇上让微臣抄录,发表在明日出版的邸报增刊》
众人定睛一看,却是通政司七品经历徐四岳,负责邸报增刊的编撰。以前的负责人李春烨因为力挺魏忠贤,深得天启皇帝和魏老阉狗的喜爱,官升数级,现在是正四品的太仆寺少卿。而徐四岳上次在科场帮助朱由诚,也得到丰厚的回报,连升几级,由从九品的礼部司务厅司务升为正七品的通政司经历,主管邸报增刊的编撰,并因此获得入朝的资格。
天启皇帝点点头,一名小太监捧起书案上的试卷,递给徐四岳。
&谢书友品十四淡的打赏。求收藏,,下章预告:第一百一十三章独占鳌头)
第一百一十三章 皇帝赐筳()
徐四岳抄了两份试卷,一份自然是带回邸报增刊编辑部,供内侍刻版用,而另一份则交给一名太监,让他贴在皇宫门口张贴布告的位置——那里张贴的大小公告是邸报的内容来源。
张贴朱由诚的试卷是魏忠贤的主意。魏公公是个很爱出风头的人物,否则后来也不会创出九千九百九十九岁这一冠绝大明的称号。外孙的答卷做得如此精彩,一定要让全大明——至少北京是街知巷闻。当然,魏公公还吩咐徐四岳把前十名的试卷都贴出来,好文章是比出来的,没有榜眼等人的衬托,怎么显出朱由诚的状元之才呢?
皇宫里,朱由诚越坐越不耐烦,便到观战的信王那里拿了一本书出来看,是凌濛初写的初刻拍案惊奇。这个时候,凌濛初只写了四十卷,汇成一本,原定名字为拍案惊奇,不过朱由诚知道他在历史上写了八十卷,汇成两本书,便劝他把书名改为“初刻拍案惊奇”,并且勉励他写出一百二十卷,编成三本书,不让冯梦龙专美于前。
朱由诚展开书卷,不一会儿便沉入书籍的世界中。
众考官暗暗记住朱由诚看的书名,准备散朝后——那肯定是来不赢了,还是等明天吧,去书店买上几本。状元郎爱看的书,那还差得了吗?朱由诚不知道他为凌濛初做了一次活广告。正因为他在殿试中看这本书,从此以后,这本书便畅销大明,凌濛初狂收了一大笔稿费。
&
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提前交卷,剌激了许多考生,午时前便有许多考生也交了卷。不过他们和朱由诚一样,交了卷也不许离开考场,要等成绩出来以后方可离开。他们可没有朱由诚那样的好运,没有兄弟为他们带消闲的书,只能坐在位置上发呆,不时抓耳挠腮,可没有朱由诚坐得那样端正。
认真的男儿最英俊,朱由诚本来就是个美男子,又在认真看书,真是有说不出的风情。许多考官不由想到,朱由诚才貌双全,这次恐怕又是状元,实在是个佳婿呀。本来应该轮到皇上先选,不过皇上已经赐他姓朱,而且入了皇家族谱。同姓不得婚配,公主们还是留在家里吧。自己的女儿、孙女倒是有点希望,过两天得找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