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朱由校正是从这一条看似简单的历史记载里,发现了端倪。这骆家到底有多牛叉,才能做到垄断锦衣卫这一点。要说其背后没有强大势力支持,这是睁着眼睛说瞎话。这个势力强大到,崇祯宁愿被人遮蔽耳目,也要废除锦衣卫的特权。
让朱由校感到更为担忧的是,锦衣卫背后的势力,似乎没有明确的国家民族概念,也没有明确的党派之分,而是典型的奉强者为尊。谁强大就听谁的话,或者干脆撂挑子不干。
皇权强大时,锦衣卫便紧紧跟随;皇上成了傀儡,锦衣卫也不介意踩上一脚。他们就像习惯攀附的藤蔓植物,虽然没有自己的灵魂和目标,却能在不经意间将宿主彻底吞噬。无论是谁掌握了锦衣卫的力量,也就等于掌握了明朝的话语权。
历史上,明熹宗朱由校继位后,不仅重用魏忠贤也重用锦衣卫,使得晚明王朝进入了一个短暂的恢复期。这个恢复期内,朝政通畅税收顺利,老奴更是被打得没脾气。后金屡次下山抢劫,都沦为了配角,最后还搭上了老奴的一条老命。
明熹宗落水生病后,天天喝尚书霍维华敬献的米汤(灵露饮),最终营养不良去见了重八。而这个霍维华竟然啥事没有,直到崇祯九年才嗝屁。但此时,皇权的衰败已经成了事实。各方势力逐鹿朝堂之时,锦衣卫所代表的势力,选择了明哲自保。
在明末三大案中,无所不能的锦衣卫蹊跷地沦为了配角。在明熹宗喝着米汤见佛祖后,他们也保持了沉默。崇祯继位后,锦衣卫干脆就成了路人甲。此后,无论朝廷风波几何,锦衣卫永远地成为了其背后势力的替罪羊。
……………………………………………………………………………………………
朱由校穿越后,面对诸多的复杂局面,一时没有对锦衣卫下手。随后根据得到的情报,他敏锐发现了锦衣卫的不正常,也发现锦衣卫属于可以被拉拢的对象。他们就像一群没有首领的非洲野牛,凶猛强悍,却又没有自己的主见。
在朝廷规则话语权的争夺中,不同于东林等朋党的激烈反应。锦衣卫作为旁观者,一直极有耐心地等待水落石出的那一天。但朱由校不准备给锦衣卫及其背后的势力,有更多的腾挪空间。要么上船,要么等着覆灭。
锦衣卫及其背后势力,似乎也看明白了这一点。他们虽然坚定地奉行了皇上在南直隶的行动,但对于朝中某些势力的胡作非为,也冷眼旁观。当皇上得胜归来后,锦衣卫终于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骆思恭对于皇上新的任命,并未有表示出任何异议。对于皇上给予的新利益分配,也很满意。随着时间的发展,锦衣卫也明白,在旧有的规则话语权下他们难有作为。皇上既然愿意建立新的规则话语权,他们自然乐意分上一杯羹。失败?那就一切照旧咯,又不是没玩过…
朱由校对于锦衣卫的选择很满意,至少说明他现在已经具备了一定实力,能够让现在的锦衣卫跟随。朝中沉默的大多数人中,已经有聪明人看明白了自己的改革意图,开始小心翼翼地参与到新规则下的利益分配之中。
明朝早已如积重难返,大刀阔斧的改革,只会让这个重病之人直接死于医疗事故,或者自己被干掉。朱由校准备选择第三个答案,用中医治病的方式,先温补滋养身躯,后下猛药驱除病毒。至少,先让明朝恢复一部分的力量,让明朝有喘息的机会。
为此,他不介意团结一切力量,那怕需要暂时的妥协。就算是养虎为患,最终会以身饲虎,朱由校也毫不畏惧,而且他也没有退路可选。
朝堂中的乌烟瘴气,康西草原的食人惨案,河北大地的妖教肆虐,让他隐隐看见,在三百年的无间地狱中,无数黎民百姓化作孤魂野鬼,在狼烟四起的华夏大地上四处游荡,伸出干枯的双臂,凄厉哀嚎…
………………………………………………………………………………………………。
如果说锦衣卫是响鼓不用重锤,那么太和殿中的一帮中老年,让朱由校想想都觉得牙疼。明朝读书人是愤世嫉俗的,文臣武将的节操是可以论斤卖的。可这些医生却不同,一个个都有真才实学不说,脾气还大的不得了,你还偏偏拿他们没辙。
代表皇上去慰问的书僮傅山,在名医们的涛涛口水之中,像只受惊的小鹌鹑般,正蜷缩在角落里瑟瑟发抖,心里早就开始骂娘:劳资年龄小,就不能看妇科?这特么谁规定的?凭啥说我的外科治疗是妖术?你们用粪便治疗疾病算什么?这没有道理啊…
因为年龄小,在大人说话的时候,就没有插嘴的这一条选项。傅山艰难抵挡着名医们的唇枪舌剑,可怜巴巴地看着太和殿宫门,祈求皇上快点到来。猛如虎那个怂货是不用指望了,早在名医们的第一轮口水轰炸后,就声称自己内急,然后不知去向…
“皇上驾到!”太监尖细的声音响起,傅山如同听到之音,撩起长袍就奔到门口。见皇上如沐春风般走了过来,眼睛一红,哽咽着说:“皇上,您可来了。小的实在扛不住了啊。”
朱由校淡淡一笑:“行了行了,都不知道哭什么,让你以医会友而已。你别跑,一起进来,给朕介绍一下诸位名医。”哎,可怜的娃,真是闻者伤心见者流泪。医生那是好惹的?所以朕才让先你抵挡一阵嘛,难不成朕打头阵?死道友不死贫道的道理,朕还是懂的…
………………………………………………………………………………………………。。
见皇上进得屋内,屋内名医纷纷停止了议论,立刻行礼致敬。虽然皇上不讲礼数,但我们可是文化人。只是皇上随后的举动,让这些名医不免嘴角微微抽搐:皇上这是…在菜市场选鸭子,看着那只顺眼就提那只?
傅山走到一个瘦削精干的中年人面前:“皇上,这位是来自吴县的吴有性,字又可。擅长‘疠气’之说,对瘟疫治疗有独到见解。”
朱由校使劲点点头:“吴又可啊,这可是重要人物。傅山,吴医生的办公室在皇家科学院特甲字号房。命猛如虎安排侍卫日夜守护,不得有误。”
吴又可:!!!
傅山走到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面前:“皇上,这位是来自宁波的赵献可,字养葵。擅长‘易水学派’之说,对命门很有研究。”
朱由校赞许地点点头:“赵献可,不错不错。傅山,赵医生的办公室在医院重症科。记得多安排一些有资质的学生,好好向赵医生请教。”
赵献可:???
傅山走到一位红光满面身材高大的老者面前:“皇上,这位是张景岳老先生,字介宾。人称‘仲景东垣’再生。”
朱由校哈哈笑道:“张景岳老先生,人称张熟地,乃我大明医学界的带头人啊。傅山,张老先生的办公室,在皇家综合医院顶楼的院长室,不能失了礼数。”
张景岳:??!!
傅山走到两位年纪更长但精神矍铄的老者面前:“皇上,这位是王肯堂,字宇泰。不仅对治疗伤寒颇有心得,还擅长治疗眼疾,对西洋医术也颇有研究,老先生与利玛窦还是好友。
这位是陈实功老先生,字毓仁,乃我大明外科手术第一人。老先生《外科正宗》一书,分门逐类,统以论,分析详尽,论治精辟,治法得当,并附若干医案,令人信服。”
朱由校拍拍手道:“好,世人皆言我大明朝,只重内科忽视外科。两位老先生可是我大明的宝贝啊。傅山,两位的办公室在皇家科学院的特乙字号房,切莫怠慢。”
王肯堂和陈实功面面相觑:??!!??
………………………………………………………………………………………………。
在介绍了内科大家李中梓,针灸大师杨济时的后人,及儿科名医龚延贤之子龚守国后,傅山走到一个着从七品官服的老者身边道:“皇上,这位是内阁撰文中书舍人加四级金匮,华希闳。自万历朝开始,便专事古书的校刻。华老号称我大明古书之总编纂官,其经手古籍不计其数。”
傅山来到一位肤色黝黑满面风霜,两眼炯炯有神的中年人面前:“皇上,这位是我大明的奇人。‘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的徐宏祖,也被称为徐霞客。他正在编写《徐霞客游记》。书成之日,便是我大明又一部旷世奇书。”
朱由校笑得见牙不见眼,完没了皇上的模样,他转过头对骆思恭说:“好好好,骆指挥使这件事办得漂亮。不仅替朕找到了名医,还找到了两位大才。朕,定会重赏。”
看着眼前一脸懵逼的众人,朱由校气势非凡地挥一挥手道:“都晌午了,开席。”
众人:…??!!
第九章 仁心(3)()
明朝的宫宴那是出了名的奢侈,只要敢张嘴,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山里爬的,御厨都能变着花样做,份量还足。缺斤少两以次充好这种事,向来为御厨所鄙视,堪称业界良心。只是这个良心到底值多少银子,只有御膳房的人才知道。
来参加宫宴的诸人,早已过了满足口腹之欲的年纪,也不会对那些菜品有什么期待,但皇上赐宴这种事,那得多大荣耀,说出去倍儿有面子。
其实我们也不是不愿意来科学院,就是那个锦衣卫头子做事不地道啊,绑我一个就算了,为何要绑我全家?一想起这些,心里就堵得慌…这找个机会要和皇上说一下,俺们也是有脾气的。
对啊,我们还没和皇上正儿八经说话呢,怎么就稀里糊涂的被皇上安排了职务?说好的太公钓鱼三顾茅庐呢?读书人要面子,俺们医生就不要了?算了,先吃了再说。孔子曰:民以食为天…
朱由校当然不会和这些名医多说话,倒不是出于上尊下卑的思想。而是当他听骆思恭说,为了让名医安心在京城呆着,就把名医家人一起‘接’来了,他知道这就是捅了马蜂窝啊。既然如此,干脆就不给名医说话的机会,然后安排各种事情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宫女高举着托盘,扭着腰肢在太和殿内飘过,朱由校安排的宫宴终于开始了。名医嘴角又抽搐了起来:两盘时蔬,一碟泡菜,一碗炖鸡…说好的流水席呢?说好的美味珍馐呢?美丽的舞娘呢?为何连古音伴奏都没有…
朱由校讪讪笑道:“诸位,朕很穷。宫宴三菜一汤,确实简单了些。但是,”随即话锋一转,“但是,朕相信诸位不会在意这些世俗之物,因为朕以为,医者仁心,诸位一定想知道医院是怎么样的。我们闲话少说,吃完了就赶紧去皇家科学院一看究竟。”
扣高帽子这种事,朱由校在后世混论坛的时候就玩得滚瓜烂熟。如此一来,名医就再也不好意思纠结,为何全家被绑…带到京城之事。再说这顶高帽子任谁看了,都会高高翘起大拇指夸赞一声仁义。为了给咱百姓谋福利,名医不容易啊…
……………………………………………………………………………………………
在太监宫女眼里满满的问号中,皇上和众人快速用完了午餐,然后打了个响指:“出发,”意思简单明了。
名医的嘴角又微微抽动:咱这皇上也太不讲究了吧。帝王出巡,不得有什么仪仗一类的?不过这样的皇上,貌似很好相处?江南传言说,皇上穷兵黩武,祸害苍生,逼反代王。目前来看,穷是真的,其余的看看再说。想要我们真心实意效力,那也得俺们愿意才行…
太和殿外,两辆公共马车已经等待很久了。皇上大踏步地走到第一辆马车前,忽然想起了什么,转过身对众人说道:“诸位,骆指挥使这次奉朕的命令办事,如有得罪的地方,还望诸位包涵。”
骆思恭虽然老于朝政,但此刻也不免心跳快了许多:不甩锅的皇上,才是好皇上。皇上啊,您放心,以后背黑锅您去,送死的事我来…嗯,怎么感觉不对味儿?管他的,是那个意思就行。陛下,您有如此胸怀,老臣自当以死效命…
名医暗暗点头,心悦诚服地低头施礼。皇上给了如此大的面子,咱说什么也得兜着。就冲皇上这份胸襟,这次俺们就亮亮真本事,不负皇上的期待。
“今日陪同诸位游览科学院的人,除了朕以外,还有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他以后将负责你们及家人的安全;首辅叶向高,徐光启院长,韩爌院长,已经在科学院备好香茗恭候;皇家综合医院,全体四百八十名职员正翘首以盼,等待诸位就任。
这是朕的贴身侍卫,皇家卫队第一旗旗长猛如虎,你们以后有什么急事找朕,直接告诉他就行了。如果这小子耍脾气,踹他;这是负责你们日常生活起居的汪文言,你们以后什么需求,只管告诉他便是…额,差点忘了,刚才陪着你们说话的,是朕的书僮—傅山。”
皇上每次说大实话的时候,效果总是出人意料的好,这就是尊重的魅力,傅山对此含笑认同。但随着皇上的话音落地,他的嘴角抽了两下顿感到遍体生寒,笑容瞬间凝结在了脸上:皇上,有些实话就不用说了吧,俺今年已经十八岁了,给点面子好不好…
……………………………………………………………………………………………
名医大多来自都来自江南,徐霞客更是土生土长的江阴人。优渥富足的生活,见多识广的底气,让他们本就自带几分优越感。他们也很自然的将京城的人文风貌,和南直隶进行了一番对比。
透过马车窗帘审视一番后,他们对京城有了初步的认识,加之这一路行来所见的民生民情。让他们皱眉思考之余,心中的优越感更是呈现几何级上升。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仲此话放之四海而皆准啊…
张景岳早年壮岁从戎,曾游历北方。后辽西崩溃势不可违,张景岳感叹‘壮志消磨殆尽’。而亲老家贫的现状,终于让他放弃了功名之心,卸甲归隐返回南方潜心医道。因此他对于京城的情况,还是多少有了解的。
时南方富裕鲜有饥馑之忧,文风盛行市民多知礼义廉耻。因此南方之人的精气神,远胜北方。即使是京城之地,也很难与南方相比。张景岳仅仅撩开车窗看了一会儿,便闭上眼睛假寐,心中感叹:离开京城足有五年,再见之时却一如昨日…
吴又可游医多年,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对于明朝百姓的苦难深有体会。他与另外几人低声议论了一番,便皱紧眉头盯着窗外,瘦削的脸上阴云密布:京城百姓面有菜色体质堪忧,倘若发生病害,必定又是一场大灾祸…
徐霞客的脸色也好不到哪儿去,作为明朝非著名的旅游达人,他对于大明各地的情况了如指掌。南直隶一带,街道整洁水清见底,基本看不到垃圾遍地的情况。北方的情况就要差了许多,没想到京城也是如此。街道拥挤不堪,垃圾随处可见,便溺之物沿水沉浮…
…………………………………………………………………………………………………
京城的道路年久失修,马车行走其上颠簸不堪,可这马车上却找不到垫背靠枕,诸位名医有苦难言。老胳膊老腿的,在这么颠下去可要散架了。他们忽然很想念来京路上乘坐的轿子,用来打盹休息最好不过,养足了精神还可以痛骂骆思恭…
猛如虎和傅山交换了一下眼色,‘嘿嘿’笑了一声道:“诸位,再忍忍,很快就到了。”两个小年轻戏谑的眼神,更让名医不满:这俩儿后生额,摆明了报复啊…不就多说了几句嘛。
不知何时颠簸的感觉突然消失了,耳边传来了车轮流畅的碾地声,就像大石碾子被老牛拉的风快。名医们察觉有异急忙拉开窗帘一看,发现马车行驶在一条石路上。而石路竟然是由大块光滑平整的石头铺就的…这得花多少钱啊,皇上还真舍得…
傅山拢了拢耳发,轻咳一声说:“各位前辈,这条路是由科学院最新研究的水泥铺筑。烧制价格便宜,使用简单方便,最适合铺路建房。因为目前科学院所需甚巨,所以这种筑路之法暂时还没有在京城使用。不过皇上说了,以后会在整个大明推广。”
名医探头打望着路面,眼中尽是疑惑之色。此种筑路之法闻所未闻,这科学院看样子还有些神奇之处。皇家综合医院又会是怎样的呢?
更令名医惊讶的是,路边行人并未对马车有什么好奇之举,刚才在京城里转悠的时候,许多市民可是纷纷投来羡慕眼光,不少小屁孩还傻笑地追着马车一起跑。
他们甚至还听见围观的人群说:“这几个老头运气不错啊,竟然坐上了马车。哼,多半又是走了后门。”坐个马车而已,还需要走后门??
……………………………………………………………………………………………
此时,马车速度慢了下来,一副壮观的画面出现在名医面前:一条宽阔笔直的水泥大道直通远方,一黑一白建筑两座巨大建筑矗立在道路尽头;三条清澈的护城河自大道下穿过,波光粼粼中无数小船穿行期间;翠绿的河堤上挤满了人群…
水泥大道上,行人车辆左行右往井然有序;一块小铁牌旁边停着一辆马车,与他们乘坐的马车貌似同款,装满一车人后就缓缓而行。不少市民沿着铁牌排成一条长龙;
另一种人力拖拽的两轮载人箱子,在车夫的吆喝声中来回穿梭。乘坐之人正翘着二郎腿,神色倨傲地看着等待马车的人群,对于人群的白眼视而不见,一脸嘚瑟的潇洒而去。
傅山是个好导游,给名医详细介绍了公共马车和人力车。最后轻叹一声,车少人多供给不足啊。可是车夫驾照不好考,人力车的产量还跟不上,科学院正在想办法解决…
名医们揪着胡子若有所思,心里暗暗赞叹之余,对于科学院有了更多的期待…
……………………………………………………………………………………………
马车在拥挤的人群中缓慢穿行,名医睁大眼睛看着窗外的一切,生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