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技师-第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不一样了,有了逐鹿侯府这座靠山,谁敢二狗二狗的叫,同行也好,西市的商贩也罢,谁见了面敢不称呼一声狗爷?虽然也还是狗,但是加了个‘爷’,那可就不一样了。这叫什么?身份!

    身份很重要!至少二狗是这么认为的。

    二狗也用心办事了,不到三日,二狗便按照市场均价,一文钱也没多花,买足了十二车粮食,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长安城的粮米,都控制在少数几个大粮商的手里。在长安城,粮米的供应,是有规矩的。王公贵胄,买粮不需要到市场来,打个招呼,自有人按时送到府上。而郊外的农夫,也不会来长安城中买粮。只有住在长安城各坊的百姓,才会到西市买米。寻常人家,一次买几斗米便够吃好几天的,买多了还要担心虫蛀鼠咬。因此长安西市的米铺,通常不会有大宗购买的生意。

    如果有,这生意还不能随便做。谁知道这粮食买了给谁吃啊?就如灭突厥之前的几年,大唐的粮食,一粒米都不许卖去突厥,一经发现,立刻抓起来斩首。但即便这样,也没能挡得住走私,边境城池,私自卖粮的还是不在少数。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古今皆准。

    但在长安,这种事情还是没人敢干的。因此二狗三日之内买够了十二车粮食,还是很体现能力的一件事。李牧在中介费之外,还赏了两贯钱给他,许他一份月例,需要的时候,让他帮着张罗张罗事儿。

    二狗自然是喜不自胜,从此之后,他便成了逐鹿侯府的一个小厮。西市牙人的工作,倒成了他的兼职。

    在灞桥上送走了兀自还在生气的张天爱,李牧叹了口气,拨马回城。他再三挽留,但张天爱执意要走。粮食昨晚凑齐,今日一大早,人家就启程出发了。

    李牧多少有点莫名其妙,他自觉没有得罪张天爱,误会他也努力解释了,甚至白巧巧都亲自来说,但是没有用,张天爱嘴上说没误会了,但是态度依然非常冷漠。早上临行之时,也只是跟白巧巧和李知恩告别,李牧一直送她出城十里,她连一句话都没说,让李牧心里有点不是滋味。

    但他也不是纠结之人,回到城里的时候,这点小心酸便抛诸脑后了。

    他正赶去工部,因为今日是工部乔迁之日。李牧这几日虽然一直都没去工部,但是进度一点也没耽误。正处在升官考察期的宇文规,恨不得把自己熬死,据说连家都不回了,吃住都在工部,就为了早点完成李牧的安排。

    功夫不负有心人,宇文规把李牧算计的工期,足足提前了两日。昨天傍晚来府上报告工程完成,李牧便定了今日乔迁。还拿了钱,让宇文规置办酒席,宴请工部上下。又让李知恩在大唐日报上登了一个小花边,告知长安百姓,明日工部官署乔迁。

    宇文规办事,李牧还很放心的。虽然这老小子初时不甚服他,但是现在,他已经是工部最唯李牧马首是瞻之人了。整个工部上下,也都把宇文规当做李牧的心腹,就算与他平起平坐的吕文奉等人,见到他的时候,也都已下官自居。

    但宇文规没有昏头,他知道李牧不喜欢什么,所以每当有人吹捧他的时候,他都会撂下脸来,把功劳都算在李牧身上。

    工部坊的坊门很高,离着老远就能看到。李牧见已经完工的工部坊的坊门上张灯结彩,颇有气势,心里也很高兴,想到在这坊门发生的事情,也不胜唏嘘,崔玉言这厮被流放了两千里,也不知道现在怎样了,但是想来以博陵崔氏的势力,应该已经早把他救出去了,也不知他日有没有再见面的机会。

    离近了些,李牧看到有人在坊门下面忙活。有人看到了李牧的影子,拔腿就跑。正在李牧疑惑之时,只见离坊门最近的屋子里涌出来一群人,俱是锦衣华服,但李牧放眼望去,竟然没几个认识的。前排他只认得宇文规,后面他瞧见了马场的程钱和酒坊的黄岐,其余就都不认识了。

    来到坊门近前,李牧下马,宇文规赶紧凑上来,小声对李牧耳语了几句。李牧这才知道,这些人竟然都来自于各大门阀世家,虽然都只是如程钱这般代理人,但是忽然凑了这么一堆,也是让李牧没想到。

    尤其是博陵崔氏也来人了,多少让李牧有些惊奇,他以为已经把博陵崔氏得罪惨了,但是现在看来,在利益面前,之前的些许小事,似乎都没影响到大局。

    程钱在这些人中间,与李牧算是熟识的了。而且他是程府的人,地位特殊。程咬金是如今这朝堂之上比较另类的一个,他的老婆是清河崔氏出身,他算半个门阀中人,而他本身又是新贵,有从龙之功,另外他又是如今朝中有数的几个掌兵的大将,军方的势力也很深厚。若是非要把他归类到哪一派势力,还真不好说。

    但可以确定的是,没人敢主动得罪他。作为程府的代表,程钱相对来说便要特殊一些。这些人似乎商议过了,推举程钱做了代表,越众而出,来到李牧面前。

    程钱手中拿着一个大红帖子,躬身施礼,道:“侯爷,长安商贾听闻工部坊今日乔迁,都喜不自胜。自发前来贺喜,这是礼单,还请侯爷笑纳。”

    李牧看向宇文规,宇文规点了点头,李牧便知道,这份礼单不轻。他看了一眼,却没有接,而是说道:“今日工部乔迁,与尔等商贾何干?再说了,今日之事,乃是工部的事情,你们送礼给我算什么意思?难道是想贿赂本侯,来日再告发我么?”

    “侯爷误会啦!”程钱赶紧赔笑解释,道:“侯爷容禀,侯爷虽然任职不久,但是为咱们大唐做了多少事啊。旁的不说,单就贞观犁一项,便不知会救了多少性命。更难得侯爷不贪恋财物,工部坊如今修葺得这样好,工部官署这样气派,谁不知这都是侯爷个人出资,我等凑这几个钱,对侯爷来说,自然是九牛之一毛,仅仅就只是为表达对侯爷的敬佩之情而已。”说着,程钱又略显不好意思地一笑,谄媚道:“当然,也不能说一点私心没有。大家都知道侯爷赚钱有道,前有酒坊,后有马场,俱是日进斗金。也是想与侯爷打好关系,来日若能得侯爷点拨几句,侯爷吃肉,大家也想跟着喝一口汤。”

    “你这样说,本侯倒是有点心软了。”李牧把礼单接了过来,打开瞥了一眼,头一个便是博陵崔氏,白银一千两。这礼单是按照送礼的多少,从上往下排的,博陵崔氏出手便是一千贯钱,看得出是下了血本了。

    李牧没有细看,随手把礼单递给宇文规,对众位代理人说道:“本侯致力于工部改革,何为改革?简单来说,便是精简开支,任用贤能,提高效率。我已经向陛下保证,明年工部所用的朝廷拨款,只要今年的一半。争取三年之内,达到自给自足。这钱如何来啊?自然是要赚!如何赚!”李牧扫视了一下在场的人,道:“自然是从你们身上赚!”

    众人面面相觑,都不知道该如何接这个话。心里暗道,侯爷您这也太露骨了些,就算打我们的主意,您有必要说得这么直白么?

    李牧把众人的表情收在眼里,道:“当然,本侯不是马匪,不会抢你们的。咱们可以双赢嘛,今日本侯看到了你们的心意,来日有了好的机会,自会看着办的,不会让你们吃了亏。以前的事情,自此时起,便都揭过了。本侯与博陵崔氏,太原王氏的几个不成才的子弟发生的些许龌龊,以后本侯也不会再提。今日来的,都是本侯座上之宾。就不要着急走了,仪式之后,备有宴席,本侯准备了三十坛新酒,请各位一起品鉴品鉴。”

    众人一听李牧把话拉了回来,自然是高兴不已。尤其是博陵崔氏的代表,今天已经做好被折辱的准备了,但没想到李牧竟然如此大度,不计前嫌,还留他们吃饭,乐得牙花子都咧开了。

    李牧把宇文规叫来,让他再填两桌酒席,安置一下这些人。然后便带着李重义一起,来到了工部的新官署。

    其实说是今日乔迁,其实昨天傍晚到今天早上,基本已经迁完了。李大亮碍于面子,本想着晚点搬家,但拗不过他的婆娘,一大早也雇了辆车搬了过来。

    留下婆娘在家里安置,李大亮已经在官署门口等候李牧多时了。

第200章 工厂由来() 
“下官来迟了。”李牧看到李大亮,远远便行礼。李大亮走过来将他扶起,道:“不必行礼,我知你事务繁杂,耽误一些也属正常,再说这不是也没误了时辰么。”

    李牧听着心里惭愧,他这几天,哪来的繁忙。夜夜笙歌倒是有的忽然他好像明白张天爱为什么怒气冲冲了,她该不会是听到什么声音了吧。她所住的右侧厢房,距离后院正房直线距离也就十米多点,考虑到隔音效果一定是这么回事!

    李大亮见李牧的脸色有异,问道:“侍郎怎么了?”

    李牧忙道:“无事,早上没吃饭,有点饿了。”

    “那咱们快点进行,刚刚我已看过,酒宴已经备好了。”李大亮笑着说道,李牧点点头,跟在李大亮身后。自他以下,各郎中,员外郎,主事,依次排列跟随。便如太庙祭祀时一般,一起来到了工部新衙署的正门。

    衙门开张,自有一套礼仪。李牧不懂,混在人群中跟着做,倒也看不出什么来。一套下来,忙活了小半个时辰。李牧以为会放个炮仗之类的,但很可惜没有,基本上就是一个缩小版的太庙告祭。

    正常情况,礼仪结束之后,便算是完结,大家该做什么做什么。但是今天李牧拿了钱,宴请工部上下所有人。一共开了六十四桌,加上后加的两桌,一共六十六桌。大唐立国以来,还没有过这种事情。便是参加酒宴的工匠们,也都有几分不自在。他们自觉低人一等,今日在工部乔迁之时,竟能与官吏坐在一席,内心十分不安。菜在桌上,却无人敢动,只盼着同桌的谁能先动手,他也能跟着一起吃。

    而各家的代理人,入席之前还在想,他们与工匠们身份不同,席面理应会高级一点。但是坐下才发现,大家的席面都是一样的,不止是他们,就连工部各官员的席面也都是一样的,半点区别都没有。

    众人互相低声闲聊,都觉得甚是新奇。

    李牧见众人没有动筷的,低声对李大亮道:“大人,不如您讲几句,否则我看大家都不太敢吃啊。”

    李大亮笑道:“这是你安排的,还是你来说,老夫就不越俎代庖了。”

    李牧犹豫了一下,点点头,站了起来。怕众人看不到,他又站在了条凳上面。

    “大家听我说。”

    李牧的声音盖过了议论之声,所有人的目光都向他瞩目过来。

    “今日是我工部的大日子,我们从杂乱的棚户搬了出来,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这都是各位努力的结果。今天的席面,两桌一只羊,一桌一坛酒,希望大家不要浪费,好好享用。往后各位要更加努力,才能赚更多的钱,过更好的日子。不止今天有肉吃,有酒喝,往后每天都要有!好了,开吃!”

    李牧说完,接过李重义递来的羊肋,也不避油腻,拿起来咬了一大口。

    看到李牧开吃了,众工匠高呼一声‘多谢侍郎大人!’,便也有学有样,直接上手去抓肉吃。羊汤,胡饼,酒,这样的伙食对工匠们来说,已然是极为丰盛了。

    李牧从条凳上下来,把手上的羊肋吃完,接过宇文规递来的布,擦了擦手。看到李重义要去拿桌上的羊腿,李牧抬手拍了他一下,把羊腿拿过来,放到了李大亮面前。

    李大亮又把羊腿还给李重义,道:“这孩子年岁不大吧?长得这么壮可惜了,若是从军,以后必是一员猛将啊。”

    李重义得了羊腿,便只顾着吃了,李大亮说什么他像是没听到一样,就算听到了,估计他也不会在意。

    李牧道:“大人,这小子今年才十四,再过个几年,我便寻个机会,把他送到军中历练一番。大人前几天不是还跟下官说早晚会回到军中么,到时便让他跟着大人可好?”

    李大亮赶紧摆手,道:“我只是一个守城之将,冲锋陷阵我不行。这孩子跟了我,才是真正的埋没了。你义父那儿也不行”李大亮捋了捋胡子,沉吟了一下,道:“依老夫看来,这孩子若想出人头地,唯有跟在两位大将帐下最合适。”

    李牧本来之时敷衍一句,但见李大亮如此认真,便也起了好奇心,问道:“不知是那两位大将?”

    “一个么,便是宿国公程知节,另一个就是李靖大将军。”提起程咬金的时候,李大亮多少有些苦笑的意味,但当他提起李靖的时候,则全是钦佩了。

    “前者,是因为与这孩子调性相合,而且程咬金的三板斧还是有点门道的,我看着孩子也用斧子,当能学到不少东西。而后者,便是什么样的兵在他手里都能调教好,若能得到李靖大将军的青睐,这孩子的成就将不止为将,为帅,也有可能。”

    李牧笑道:“大人竟对李靖大将军如此推崇?”

    李大亮纠正道:“非是推崇,而是确实如此。当世用兵入神者,唯有李靖一人而已。陛下当年或可赢过一线,但这些年来,陛下久不领兵,而李靖平辅公祏,安岭南,灭突厥,其用兵之法已更进一步,便要超过陛下一筹了。”

    李牧没想到李大亮竟然会拿李靖与李世民进行比较,但想想这朝中的风气,便也释然了。如今的朝中,可不像后世清宫戏里那样。李世民一个月都要被魏征怼三五回,李大亮做个比较,也属正常。

    看得出李大亮是在工部憋坏了,提起个话头,便刹不住车了:“我只盼着能有朝一日,跟随李靖大将军征战一回。可惜突厥覆灭之后,我大唐周边再无大患。疥癣之敌,想必也不会劳动李靖大将军了。”

    李牧心道,这也不一定。他要是没记错,前世看过的某部电视剧里,就有过这一段。李靖在灭了突厥之后,没几年又跟吐谷浑打了一仗,他只是没记住李大亮是否也在。

    不过这些历史,李牧现在都不怎么看重了。他来到了大唐,就如同蝴蝶擅动了翅膀,必将会引起一连串的反应,走一步看一步,他也不能确定历史的轨迹是否还会跟原来一样。

    李大亮感慨完了,终于想起了正事,对李牧道:“上次答应你找的人,已经找到了百余。你什么时候用,我便让他们过来。”

    李牧想了想,道:“下月初三吧,到时我手头的事情也安排得差不多了,正好倒出手来。”

    李大亮犹豫了一下,道:“侍郎,我并非是不相信你。只是这些孩子大多是我曾经的袍泽之子,他们先去一步,而我还在世,对他们的孩子就有责任照顾。这次我把他们找来,是许了诺的,若不能吃饱穿暖,我心中有愧。因此,我能不能打听一下,你想怎么安置他们?”

    “正要跟大人说。”李牧让宇文规去拿来纸笔,拿起笔,在纸上歪歪扭扭写了一个‘廠’,道:“上次与大人谈论到这些孤儿的时候,回到家下官颇有感慨,深为大人的情操所感动,便也想为这些孤儿做些什么。昨日下官读书时,看到了这个‘廠’字,脑海忽然浮现出一个念头来。”

    “什么念头?”

    “廠者,山石之厓巖,人可居。本意指自然形成的石居,可庇护人居住。下官便想,若我们工部也能成为这庇护孤儿的石居便好了。古人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时的救济不是办法,解决不了问题。为今之计,还是给这些孤儿找到一个长久的营生为好。”

    李大亮深以为然,边听边点头。

    李牧继续说道:“除了上次说的,需要保密的活之外,咱们工部其实是提供不了什么营生的。这样一来,便是庇护,也庇护不了几个人。那么该如何做,才能帮助更多人呢?”

    “下官想了半夜,直到今日天亮时,才想出了一个办法。”

    “什么?”

    “咱们工部干脆干个买卖,就唤做‘工厂’。由工厂出面,把这些孤儿都雇佣起来,让他们干活挣钱。例如,制甲,做完了可以卖给兵部,咱们赚一点工钱。这样一来,不但可以为工部赚取盈利,也可养活不少孤儿,大人以为如何?”

    “这”李大亮从来没听过这样的主意,难免有些犹豫,道:“这样一来,怕是会引来与民争利的非议吧?”

    李牧冷笑一声,道:“大人,恕我直言。与民争利这句话,用在哪里,都用不到这上面。民尚有一口饭吃,但是这些孤儿,他们却很可能连一口饭都吃不上。他们不来工部干活,也得给别人做佃户,一年到头连口吃食都挣不出来,祖祖辈辈受人欺辱。想想他们父辈的付出,这样公平么?”

    “来到咱们工部,温饱肯定不是问题。往后若是盈利多,便多给他们分些。娶个媳妇,生个孩子,也得延续香火。大人难道只顾着名声,而不顾他们的处境么?这样与那些沽名钓誉之徒,又有什么分别?”

第201章 符号() 
李大亮惭愧不已,羞赧叹道:“我为这些孤儿奔忙多年,自以为劳神费力不少。但听了你的话之后,方觉竟是走错了路。你说得对,只要能帮助到这些孤儿,区区非议算的了什么呢?任由他们去说好了。可笑我痴长四十有四,竟然还想不透这么简单的道理。可见闻道有先后,不以年齿而论啊。侍郎你天生便是一个通透之人,我不如也。”

    李牧赶忙道:“大人怎么还吹捧起我来了,我哪有大人说得这般好。要说优点么,我只认一个。”

    “哦?”李大亮还是头一次见到谈论自己优点的人,不由好奇,道:“是什么?”

    李牧笑道:“只有‘敢想敢干’四字而已,下官出身微末,乍来长安,也不懂什么规矩,也不去想后果。初生牛犊不怕虎,想到便做了。蒙陛下信任,扶持到了今天,侥幸而已。”

    “侍郎谦虚了,就这四个字,现在朝中的文武,有几个能做到呢?”李大亮说罢,不知想到了什么,饮了杯中的酒,长叹了一口气。

    李牧看他这副样子,也没有继续往下聊了。李大亮本就不愿在工部任职,每一天对他来说都是煎熬。心中的诸多不平,不能感同身受,绝对是无法体会的。这种事情,李牧也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