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技师-第3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人从擂台上下来,又换了一对继续比试。李牧问旁边的李思文,道:“擂台上使用暗器的人多么?”

    “也不算太多,但也有不少。”李思文鄙夷道:“男子汉大丈夫,打得过就打得过,打不过就是打不过,使用暗器算什么好汉,这样的人,判输也不为过。”

    “哦?”李牧好奇问道:“那若是不判输,二人搏命,谁能获胜?”

    “这”李思文凝眉想了想,不太情愿道:“若是搏命,双方武功相当,自然是使用暗器之人出其不意,胜面更大一些。”

    李牧笑了,道:“这么说是人才了、”见李思文还要说话,李牧摆了摆手,道:“我并没有说他们的做法对,但是思文啊,你得记着,江湖上做事,首先得能活下来,太过于正派,死了有什么用?锦衣卫要的不止是光明正大,背地里也有一些腌臜的事情,需要人去做,这样的人未必就不适合。”

    李思文有些懵懂,但也没有反驳,他已经习惯了听李牧的话了。

    又看了一会儿,李牧把独孤九叫了下来,附耳嘱咐了一番,便带着唐观离开了。今日是大年初一,他还要去给孙氏拜年,正好跟唐观一道去。而白巧巧那边,上午回娘家看了眼,中午也是要去莒国公府,去给婆婆拜年的。

    昨日已经说好,今日午饭在莒国公府吃,随后便回来。李知恩也是要一起去的,毕竟上元节她就要嫁给李牧了,得跟婆婆搞好关系才行。

第641章 天下门派出我辈() 
今日是大年初一,对于唐家来说,也是一个大日子,唐家一共有七个儿子,唐观最小,还在家中,其他的六个儿子,都在各地做官,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回来省亲。

    其中有几个,是见过孙氏的,知道唐俭续弦娶了一位夫人,但也有是没见过孙氏的。而且过年的时候人多,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也会登门,李牧担心孙氏会被人看轻,所以他才又来一趟,就是为了给孙氏装场面。好歹他现在也是朝堂上的一个人物,就算有人心里腹诽,也绝不敢在他面前表现出来。他为了孙氏,撞破大理寺墙,怒而杀人的事情,现在还在坊间流传呢,谁不要命了敢惹他。

    还好,唐家没有那么不识相的人,李牧面无表情地陪着吃了顿饭,大多都是捧着他的,没有听见刺耳的话,席间也没有几个人找他说话,大概是因为地位相差太多,不知道说什么好吧。

    李牧也乐的清闲,看着孙氏红光满面,他也替她高兴。

    这其实是一个命运坎坷的妇人,家人因边境的连年征战,都已经惨死了。嫁了一个军汉,也死在了战事之中,唯一的儿子,还是捡来的,无依无靠,不敢坦白。

    如今嫁给了唐俭,还好这个老家伙,算是一个正人君子,而且李牧如今青云直上,如日中天,也算有所指望,苦熬了三十多年,终于算是过上了好日子了。

    自打知道孙氏不是自己的“亲妈”,李牧对孙氏的感情经过了很复杂的变化。其中很多的原因,也并非是因为孙氏,而是源自于他自己的悲观,他很渴望有一个完整的家庭,然而两世为人,这个小小的愿望都做不到,所以他现在非常看重自己的家庭,他不想让自己的小孩,再重蹈覆辙。

    从莒国公府离开,白巧巧和李知恩见李牧的脸色不太好,都有些不敢说话。李牧靠在白巧巧的怀里,紧紧地抱着她,什么也没说,就这样一直回到了家里。

    等到他从马车上下来,便又恢复了平时意气风发的模样,张罗着叫王鸥过来一起吃火锅。但白巧巧和李知恩却知道,自家的夫君,心里头有苦,只是他不想说罢了。

    过年,李牧给自己放了三天假。初一到初三,但他也没闲着,马球赛的事儿,擂台的事儿,他一直在处理,慈幼局那边,他也在初二送去了新年大礼包,吃的,用的,给每个孩子都准备了一份儿。但他没有露面,只是让二狗去了一趟,因为他不想像前世他遇到的好心人一样,送个书包拍三十张照片,拍完了上车就走了。虽然说这也是慈善,但对孩子的心里来说,并不是一个好的体验。

    程家经营马场,已经有了一些心得。马球赛是在马场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规则已经定了,其他的经营方面,没有什么大闪失。李牧能做的也就是在细节上提醒一下,实际上起不到多大的作用了。

    倒是擂台赛这边,李牧看了一场就发现了很多问题。

    在独孤九的脑袋里,擂台赛最大的作用,就是给他找一个对手。其次的作用,才是为锦衣卫招人。他不会去想找个擂台赛有没有人看,只要能决出一个胜者跟他比试,他就很高兴了。但李牧已经养成了惯性的思维,如果他做一件事,没有人关注,他就会很难受。若这件事还不赚钱,那就难受加难受,因此,情况必须得改。

    于是初二一大早,李牧就带着唐观来到擂台这边。他先询问了一下这次参赛的武林人士的门庭,得知了一个让他非常惊奇的事情。在李牧询问出身何门何派的时候,很多人都是一脸懵逼,搞得李牧也是一脸懵逼,细细询问才知道,原来在这个时代,还没有门派这一说。这一点,跟他参与大唐群侠传的时候,收集到的资料大有出入。

    这让李牧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拉上独孤九研究了一番之后,才彻底搞清楚这个事儿。

    原来在初唐的时候,习武之人,与其说是按门派分,还不如说是按“思想”分。这与武功的诞生有直接的关系,武功的本质,是人对自身潜力的开发。而人对自身的了解,是懵懂无知的。这个开发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想象力。就如同内功的运行,谁也不知道从哪个穴道开始到哪个学到终止是利益最大化的,只能去试,而怎么试验,是思想决定的。

    中国的历史沿革,思想迸发的时期,是“百花争鸣”的时代。这个时期的“门派”,如,儒家,法家,道家,兵家等等,都有各自的武人,他们的功夫,都是根据自己所坚信的思想试验出来的,这也是最开始的门派的雏形。

    而随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各家没落。这样的门派也消失于历史的长河,随着魏晋之时,佛教传入中土。中国的大地上,基本形成了以“儒释道”三者为思想为雏形的门派区分。

    但是这个区分,只在思想上。大意就是,你的功夫,是根据哪一种思想想象出来的。

    例如,孙思邈给李牧的太玄经,这就是一个典型的道家武功。

    而起源于北魏,兴盛于隋末的少林寺镇寺之宝,达摩祖师留下的洗髓经、易筋经,则是典型的以佛家思想创立的武功。

    这些功夫,虽然创立时候的思想不同,但究其根本,都是开发人体潜能的办法,殊途同归,都是一样的效果。

    这个时期武功的传授,开宗立派者少。大多数还是父传子,或者像孙思邈给李牧太玄经这样,寻一个有缘人。而为何这样做,一来是敝履自珍,其二也是因为,这些武功都是创立者一拍脑袋想出来的。可能适合他自己,却不一定广泛适用,教别人也教不会。所以现在江湖上的各路高手,基本上师出同门的还是少。

    少林寺如今的名头也不响亮,因为少林的武功广泛性有了,但是因为太广泛,威力就很一般。练了之后,也不比军中的校尉高多少。真正少林的高端武功,则掌握在“少林三十六房”手里,这三十六房,每一房有自己的一门绝技,是不会轻易传授的。各房之间,纷争也是不断,与后世李牧看的电视剧里头的少林寺,还有很大的区别。

    因此,江湖上门派很少,大家都是野路子,所以在李牧问出身何门何派的时候,大家都有点发懵。

    这样不行啊!

    李牧搞清楚了问题所在,有点犯愁。他犹记得,他十几岁沉迷武侠的时候,其中最吸引他的一个点就是两个高手过招之前,先各报家门。

    “在下西门吹雪,剑长三尺三分——”听起来是多么的帅气啊。

    必须得有所改变了。

    初二傍晚,结束当日比试之后,李牧把独孤九和唐观,还有次日要比试的高手们,叫到了一旁。

    “你叫啥名,家乡何处?”

    “在下岳平,祖籍蜀州。”

    “附近可有什么名山大川?”

    “有、有一座青城山。”

    “很好,你记住,你就是青城派的了,明天上场的时候,别忘了自报家门。”

    岳平懵了,道:“侯爷,青城山上啥也没有,只能打柴,这不是扯谎么?”

    “这是为了炒作,说了你也不懂,你就这么说就行了。另外,你习武到现在,做没做过点值得称道的事情啊?”

    岳平想了想,道:“为了抢水源的事情,曾与邻村发生争斗,在下仗着学了几年功夫,以一挡六,胜了他们。”

    李牧点点头,对旁边的唐观道:“写上,青城派岳平,因恶匪占据水源,为相邻打抱不平,一人一剑,独闯匪寨。力战匪徒三十余,大胜而归。”

    唐观刷刷地写在纸上,把岳平给臊得满脸通红,连声道:“侯爷万万不可啊,在下没有那样的功夫。在下以一敌六,也是仗着手里头有兵刃,对手没有兵刃的优势,若是单打独斗,能敌两人就算多了,独闯匪寨实在是不敢当,也做不到啊!”

    “用得着你做到么?老子是为了卖票!别废话,拿去背熟了,别谁一旦问起露馅了,下一个!”

    “你怎么没头发?”

    “回侯爷的话,俺从小就不长头发。”

    “不长头发啊行,你是少林的了,记住你是少林俗家弟子,你的师父曾帮助大唐义军打败王世充。”

    “可是俺不认识哪个是王世充啊?”

    “用不着你认识!”

    李牧手把手地教给唐观套路,唐观不愧是李牧的第一抢手,没多大一会儿,就掌握了此中诀窍。

    有念过几天书的,被他取名为夺命书生。有使大刀的,被他取名神刀无敌。光听名字,这里的高手都是以一当百的,厉不厉害不知道噱头是足足的了。

    李牧见独孤九在旁边不出声,以为他不高兴了,凑过来问道:“怎么,对大哥的安排不满意了?”

    独孤九摇了摇头,道:“大哥,我在想,我应该算是哪个门派的。我有很多位老师,我也不知道我应该算是哪个门派的了。”

    李牧笑道:“这是为了找噱头,买门票而已,什么门派不门派的,你要是喜欢,自己建个门派,就叫独孤九剑如何?”

第642章 一言不合() 
独孤九摇了摇头,非常认真道:“我打算给我的功法叫独孤九剑,门派叫这个很奇怪大哥,要不你创立一个门派,我加入你的门派好了。”

    “我?”李牧指了指自己,笑道:“我又不会武功。”

    “你不是在练内功了么?又不一定多厉害才可以创建门派。”

    “说的也是”李牧想了想,道:“那好吧,我也创建一个门派欸,有了,太上皇赐我表字逍遥,我的山谷也叫逍遥谷,我就在那里开宗立派,叫逍遥派吧。”

    “逍遥派、”独孤九念叨了一下,道:“好,就逍遥派了。”

    二人并不知道,此事随口一言,对日后江湖上的格局,造成了多大的影响。数百年后,逍遥派有一位弟子,号称无崖子,无崖子又有一位逆徒,号称星宿老仙,为祸江湖,这边都是后话了。

    在李牧的启发,唐观的努力下,几十名参赛高手的生平都编写好了。李牧叫人拿去印务监,要求快马加鞭,印制一千份小册子,明日随着大唐日报的发售,一并散发出去。力求造一波声势,让所有的参赛高手扬名。

    折腾了这几件事,三日的假期须臾而过。到了初三的晚上,李牧按着约定,来到天上人间赴宴。

    李牧来的时候,阿史那思摩一行已经到了。除了他们,还有颉利可汗和他的儿子叠罗支,也被叫来作陪。昔日不可一世的大汗,成了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陪客,其中心酸自不必言表。以至于他一直在闷头喝酒,能不说话,就不说话。

    倒是他的儿子叠罗支显得比较活跃,看到李牧来了,上赶着来敬一杯酒。李牧都差点把这个人给忘了,直到他来在眼前,才想起来他跟他的舅舅阿尼罗贩马的事情,微微一点头,跟他喝了一杯。

    李渊今日显得很高兴,大年三十那天,他没见到阿史那思摩,并不知道他来长安的事情。今日阿史那思摩自西门进入长安,第一站就来拜访他,这让李渊觉得很有面子。谁不喜欢念旧之人呢,阿史那思摩是他亲口封的和顺郡王,如今皇帝已经换成了李世民,阿史那思摩却能先来探望他,足以见得在此人心中,他还是有一定地位的。

    李牧自然也不会戳破,哄得老爷子乐呵就行了,至于其他的事情,也不能当着老爷子的面提。

    让李牧较为意外的是,李有容竟也在座。转念一想,他便明白了。在座的突厥人,除了阿史那思摩和颉利可汗之外,还有死去的突利可汗的两个兄弟,阿史那欲骨和阿史那结社率,李有容和突利是甥舅关系,与这二人论起来自然也是甥舅关系了。李渊让李有容出面,自然想的是让他们认亲。

    但李牧瞅着这个架势,这俩突厥人神色倨傲,似乎也没把李有容看在眼中,丝毫没给面子啊。

    李渊自然也看出来了,心中不忿。在他看来,不管突利那头的关系是怎样的,但李有容现在已经是大唐的郡主了,这俩个蛮夷就必须得敬重着,如此倨傲,难不成是不把他这个太上皇放在眼中?

    人老,脾气就像小孩儿。不会考虑那么多,非常的反叛。你不是不愿意认我的孙女么?那好,我还非得让你认不可了。酒过三巡之后,李渊抬眼瞅了瞅阿史那结社率兄弟来,开口道:“我身边这个女娃,乃是我的长孙女。她是一个苦命的孩子,父母惨死,身边也没个亲人,还好有我这个皇爷爷能管管她。我听闻,她的母亲,也是阿史那族人,与突利乃是一母同胞,你二位是突利的胞兄弟,怎么,不想认下这门亲么?”

    到底是做皇帝出身,说话就是这么直接。直接丢过去一个非黑即白的选择题,要么你们认下这门亲,要么你们就得罪我,二选一,看你怎么选!

    “回太上皇的话,女子在突厥部落,与牛羊无异。没人会在乎,只有男儿,才是部落的顶梁。什么一母同胞,我等不记得有此事。”

    阿史那结社率和阿史那欲谷两兄弟,便是李世民所说的狡诈那类的突厥人。他们此次来长安的目的,是想与颉利取得联系,谋求大事。但见到颉利之后,看到颉利颓唐的模样,这份念头也就淡了。转变为,如何与大唐讨价还价,为自己的部族争取更好的待遇。既然是谈判,姿态必须得摆的高一点。他们已经调查清楚了,如今的大唐皇帝乃是李世民,而李渊只不过是一个被逼退位的太上皇,没有牙的老虎,根本无需惧怕。

    他们自恃在突厥部族中的地位,觉得李世民不会为了李渊而迁怒于他们,因此才如此的大胆。甚至他们认为,李世民都已经造了他老爹的反,与李渊产生冲突,能更和李世民的心意,对谈判也更加有力。

    李渊的脸色顿时沉了下来,道:“你的意思,我的孙女,与牛羊无异?”

    阿史那结社率无半点惧色,道:“这句话,我没有说,是您刚刚说的。”

    “你大胆!”

    阿史那欲谷站了起来,充当和事老的模样,端着酒杯凑近过来,大咧咧道:“太上皇为何生气啊,您若想要女子,我们兄弟送您一些就是了,都是上好姿容的中原女子,我们都舍不得碰”

    李渊何时受过这样的气,气得嘴唇发抖了起来。眼见着阿史那欲谷来到跟前,竟然一时呆住,没有任何反应。

    最先反应过来的人是阿史那思摩,他虽然喝了不少的酒,但是还没有醉,见阿史那欲谷冒出这么大逆不道的话来,赶忙站起来拦着,但他没有想到,坐在他身旁的李牧,竟然后发先至,手里抄着一个酒壶,直接砸在了阿史那欲谷的脑门上。

    “我操你大爷!”

    酒壶砸在阿史那欲谷的脑门上,顿时四裂八瓣,碎开的茬子扎在脑门上的肉里,顿时鲜血横流。

    “你怎么打人!”

    “打你是轻的,你对太上皇不敬,我要砍了你!”李牧霍然站起,伸手便要去拿摆放在架子上的仪刀,阿史那思摩见状,赶紧去抱住李牧,连声道:“侯爷,此子无礼,我待道歉,请饶他一命吧,他的部族有五万人,这”

    “哈哈,倒是提醒了我。李牧,容不得你嚣张,你今日打了我,我这就回到我的部族,尽起全族之力——”

    “我呸!”李牧一口浓痰吐在了阿史那欲谷的脸上,骂道:“败军之将,也敢言勇?五万饿的半死不活的老弱病残,也敢提与我大唐铁甲交战?我看你是想身死族灭!好好好,今天就从你开始,不用你来攻,我先把你砍了,然后上书请陛下传檄,让我义父点起并州之兵,先把你的部族给屠灭,让你们这群不知天高地厚的蛮夷知道,如今这天下姓什么!”

    李牧一边叫喊,一边奋力挣扎,阿史那思摩如何肯放,使出浑身气力不让李牧拔刀。李牧也火大了,一口咬住阿史那思摩的胳膊,顿时满口鲜血,阿史那思摩发出一声惨叫,松开了胳膊,李牧拔出仪刀,向阿史那欲谷砍去。

    阿史那结社率早已躲到了一边,阿史那欲谷虽然是他的兄弟,但俩人之间也不是没有竞争的。突利死后,他的部族被二人吞并不少,若是阿史那欲谷再死,阿史那结社率的部族将会再次壮大。

    阿史那思摩也没有想到,李牧竟然是这么一个冲动的人。眼见着拦不住了,只好用突厥语大喊,让阿史那欲谷快逃。

    李牧一刀没砍中,阿史那欲谷也反应了过来,直接从窗户跳了出去,摔了个七晕八素。还没等他站起来,李牧的仪刀已经丢了下来,戳中了他的肩窝。

    “来人,把这个匪类给老子拿下,我今天要砍了他的脑袋——”

    李牧趴在窗口大喊大叫,自有护卫去抓人。阿史那思摩顾不得被咬的疼痛,扑过来抱住李牧,苦苦哀求:“侯爷,权当是我求您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