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终于到了临别之际了,回想这次大唐之行。鞠智盛的心中五味杂陈,尤其是与李牧之间的种种,更是让他感慨万千。他最不堪的一幕被李牧看到,他绞尽脑汁的谋划,被李牧戳破,临别之际,还用贵了十倍的价格,买了李牧的东西这种感觉十分的难受,但他偏偏还说不出什么,甚至在心底,还有那么一丝丝地感激。
诸般滋味涌上心头,鞠智盛模糊了眼眶,他来到李牧跟前,深深施礼,道:“侯爷,高昌与大唐,相距七千里,此一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侯爷,你可要保重啊。”
李牧满不在乎地哈哈笑道:“世子也要保重不过也不必如此悲观么,高昌与内务府已经签订了契约,每三个月就有商队往返一次,世子若是惦记我,可以委托商队给我带点土特产嘛!”
鞠智盛听到“土特产”三字,表情瞬间僵了一下。价值十一万贯的土特产,他实在是送不起了。鞠智盛不敢再继续这个话题,咧嘴干笑了一下,把话题岔开,道:“侯爷真会说笑哎呀,小王忽然想起一事,一定要告知侯爷,若是不说,心中难安。”
“哦?”李牧疑惑道:“还有比土特产更重要的事情?”
鞠智盛不接话茬,自顾道:“侯爷,那日我在你府上,看到了你的四夫人实不相瞒,你的四夫人,我认得。”
李牧眯起了眼睛,道:“世子,我记得我跟你说过,谁打我女人的主意,我就要打谁——”
“侯爷误会了、”鞠智盛连忙道:“小王怎敢,我想说的是,她其实是一个马匪。她的父亲,便是陇右三大马匪之一,张家寨的寨主张勋。这个张勋不简单,侯爷一定要多加小心才是。”
号角声起,高昌使团开拔。鞠智盛翻身上马,向李牧抱了个拳离去了。
第550章 阴损坏()
“他说我的老丈人不简单?”
李牧看着远去的高昌使团,喃喃嘀咕。他本以为鞠智盛会说出张天爱与他的婚约,借此来恶心他一下,却没有想到,鞠智盛会着重点出张勋。
对于自己这个老丈人,李牧着实了解不多。在张天爱口中得知了他的名字,除此之外也没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地方。在张天爱的口中,她的父亲是一个有旧伤在身,为了寨子殚精竭虑的老人形象,实在是听不出哪里有‘不简单’的感觉。
其实用脚指头想想也能知道,身为陇右三大马匪之一,张勋必然是个人物。只是鞠智盛为何特意点出呢?难道还有隐情?一瞬间,李牧甚至想追上去问个清楚明白。
但想了想,他还是放弃了这个念头。
有什么意义呢?再怎么说都是自己的老丈人,有张天爱的关系,张勋也算是自己的一个亲人了。就像白闹儿,曾经李牧烦他烦的要死,甚至为了躲他不惜搬家。但最终又如何呢?
老婆能不能不要?不能。女儿能不能不认爹?也不能!这就是一个没法选择的事情,但是能选择的是,孰强孰弱。
翁婿关系就这么回事儿,谁牛逼谁说了算。李牧如今很牛逼,白闹儿还不是伺候大爷似的伺候着?以前的所有毛病,硬生生全改了。现在就算有人拿刀架在他的脖子上让他骂白巧巧,让他说女婿的坏话,他也必然是不肯的。
打铁还需自身硬啊
李牧爬上马背,正要开溜,忽然看到高公公笑眯眯地摆手。李牧叹了口气,从马上下来,来到了李世民的銮驾跟前。
“陛下。”
“上来,朕有事问你。”
李牧大惊:“天子的车驾,臣怎敢”
“废什么话!”
李牧闭上嘴巴,抓着车辕上的龙首,爬到了车上。高公公摆手示意了一下,仪仗启程,缓慢地动了起来。
李世民冷冷地瞥了李牧一眼,道:“这几日怎么不见你入宫啊?”
李牧一脸茫然,道:“陛下,是您不让臣进宫啊。那日臣带郑氏母女出宫时,您传旨说让臣快滚,没有召见,不要随便进宫臣谨遵陛下旨意,因此才不敢入宫。”
李世民一窒,狠狠瞪李牧一眼,哼道:“狡辩!那都是多少日子的事情了?朕的真实心意如何,你能不知?你少装傻,这几日‘云龙将军’威风的紧啊,假传圣旨的事情都敢做了,真是不把朕放在眼中了!”
李牧听他提起‘云龙将军’四字,立刻明白李世民什么都知道了,不敢再装,嘿嘿赔笑道:“陛下,您许臣任命六品官员的权力,就差一品,也没差多少。再说也不是外人,大个儿是臣的兄弟,又是河间郡王的义子,要是只有区区六品,河间郡王知道了,还不得觉得陛下凉薄呀?臣琢磨着总不能让河间郡王挑理,就大胆了一次,封了个五品,但臣体谅陛下呀,多出的俸禄,臣自掏腰包就是了”
“哼!”李世民冷哼了一声,话锋一转,道:“李牧啊,朕今早突发奇想。你看啊,你总是坏规矩,又总是能找出一些奇奇怪怪的道理。朕不处置你呢,朕心里不舒服,朕处置你呢,心里又多少有点愧疚。咱们这样办,以后你坏规矩,不治罪,咱们罚钱,你觉得怎么样?”
“陛下呀!”李牧登时哭丧个脸,道:“臣哪有钱呐,臣在两仪殿不是说过了么,臣现在是倾家荡产,臣现在是家徒四壁,臣现在是”
“少哭穷,你当朕不知道,你刚发了笔财么?”
李牧心中一突,暗道糟糕。李世民的‘密探’都已经这么高明了吗?难道他已经知道鞠智盛送的是一千斤黄金和一千斤白银,瞒报九万贯的事情他已经知道了?
李世民瞧见李牧呆住,心中得意,袁天罡回来果然是有用处,若无他在,能探出实底么?
“不用猜了,朕自有消息渠道。你以十倍的价格卖给鞠智盛香水的事情,朕昨天晚上就知道了。你挣钱是你的本事,朕也不抢你的,只是你那日说在东城建工厂的事情,得提上日程了。朕这几日一直在想这件事,也跟李靖、侯君集等人讨论过。他们都觉得此举甚善,若是能有一个工厂统一生产军械,必然能省下不少的钱,这件事越早做越好。”
“呃”李牧支支吾吾地不肯应声,李世民瞧了瞧他,道:“有话就说。”
“嘿嘿——”李牧干笑两声,道:“陛下,工厂是可以建。就像您说得,臣手里又有点钱了,但是有个事情,臣还是得说在前面。工厂建好之后,生产出的军备,可不能白白送给兵部,得拿钱来买!”
就知道是这么回事儿!
李世民心中暗道,果然猜准了。但他没有表现出来,而是皱眉道:“这倒叫朕搞不懂了,工部是朕的,兵部也是朕的,难不成要朕把钱从左手倒给右手么?”
“陛下,账不是这么算的。”李牧立刻反驳道:“工部是陛下的,兵部也是陛下的,但是生产军备所需原材料,不是陛下的吧?虽说四海之内莫非王土,但光凭这一句话,也换不来矿石和皮革啊?矿石需要采买,皮革需要采买,工匠也得吃饭,这一切都是需要钱的。”
“而且为了提高军械的质量,除了原有的兵刃、甲胄之外,还有有人来研究更好的武器和甲胄。例如诸葛连弩,也许有人能造出更好的连弩也不一定,但这都是需要时间、人力、物力去累积的,还是要钱。”
“钱是工匠付出努力和辛劳的动力,陛下不要小看这种动力,很多时候奇迹就是这样发生的。况且,设置工厂之后,制作出来的兵刃或是甲胄,都要远低于现有的价格,已经是非常便宜了。”说着李牧的语气变味儿了,道:“就算是百姓买东西,也都知道得给钱,难道兵部的人就觉得我们工部的人欠他们的?想一文钱不花?他们是土匪,是强盗,打算抢劫呀?”
“朕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李世民为难道:“可是如今国家到处都用钱,国库捉襟见肘,哪里有多余的钱啊要不,从内帑出?”
李牧暗骂一声,要是从内帑出,那我可真是从左口袋掏给右口袋了,当即道:“陛下,您是不是觉得内帑的钱无穷无尽呐!就算是无穷无尽,那也是以后的事情。现如今一切都只是个开头,那天我不是说过了么,还没到看见回头钱的时候呢。陛下您要是这么说的话,那工厂不建了,就当没这回事,啥时候等有钱了再说吧。”
“你急什么,朕不是跟你商量么。”李世民见李牧急了,赶紧又把话拉回来,道:“这也是实在没辙,国库没钱你说怎么办?总不能效仿前朝,横征暴敛吧?要不,你给出个主意!”
哦,这是想把皮球丢回来。国库没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量我也没辙,就得从了你——哈,真是小看人,这就想难倒我?
李牧从容不迫,道:“陛下,臣有一计。”
李世民颇为意外:“你有办法?”
李牧凑到李世民耳边,嘀咕了一阵。李世民紧锁眉头,道:“这样三省六部会不会打起来呀?”
“陛下,打就让他们打去。这就像是居家过日子,若不算计着来,花了多少钱心里都没数。没了钱就伸手要,永远有恃无恐,永远不担心,这样下去多少钱能够啊?是时候立个规矩了。”说完,李牧还不忘嘱咐,道:“臣就是出个主意,怎么办还得是陛下拿主意,不过话可说在前头,若是陛下如此做了,千万可别说是臣的主意呀。”
“怎么?”
“太得罪人了,臣惹不起。”
李世民哈哈大笑,道:“你小子还有怕的时候?你把御史台折腾这一番,谁还敢弹劾你了。”
“陛下千万别这么说!”李牧赶忙打断李世民的话,道:“您还不知道吧,御史台虽然被臣折腾够呛。但是主力未损呐,臣本来觉着,那样的查法,除了魏征之外,所有人都逃不过去。谁曾想王境泽那厮竟然是又一个魏征,就像那茅坑的石头,又臭又硬!他与魏征是御史台的主力,俩人都没下手处。而其他人,经此一事,可是被臣得罪惨了。本来还有几个犹犹豫豫不敢太过于针对我的,经过这件事,也都豁出去了。臣得到消息,那日我抄完了家,这群御史就都去了王境泽的家中,密谋了很久。看来他们是铁了心要找臣的麻烦了,这几日臣都如履薄冰,生怕被他们抓住了把柄。”
李世民眯起眼睛,悠悠道:“看来你还布下了眼线?”
李牧煞有介事,道:“不能不小心啊,臣使了点小钱,买通了二十余住在这些御史家附近的老婆子,让她们没事就多留意,真的很有用,这些老婆子消息灵通的紧!臣不但得知了他们密谋的消息,别的消息也收到不少,一个姓李的御史妻子偷人,还有一个姓王的御史,与他的嫂子珠胎暗结,他的侄子其实是他的儿子”
李世民目瞪口呆:“这都是什么玩意!”
“那些老婆子传给臣的消息呀!臣打算给他们登在大唐日报上,嘿嘿”
第551章 一地鸡毛()
“得饶人处且饶人。”
李世民说完这句话,便把李牧赶下了车。李牧灰溜溜地回到自己的马上,跟独孤九合计,这得饶人处且饶人是什么意思?百思不得其解,最后还是独孤九聪明一点,他觉得李世民的意思是不能暴露真实姓名。
于是,第二天的大唐日报,花边新闻版块出现了这样的标题。
感天动地!大嫂竟是他的妻!御史台王姓御史与兄嫂旷世情缘!。
原来如此!娇妻送他一顶绿色幞头,竟是背地偷人的征兆?御史台李姓御史找到本报编辑泣血痛斥!。
两篇新闻一道发出,登时引爆了长安城舆论。刚刚从高昌归附大唐事件中走出来的长安城百姓,立刻被吸引住了,纷纷议论这‘王、李’二人到底是谁,御史台是不是真有这样一号人物。
御史台也每日都看大唐日报,看到了这则消息,立刻引起了热议。御史台有几十号人,王姓与李姓的御史有好几位,到底是哪个,谁也不敢说。
人皆有好奇之心,越不知道是谁,就越想知道是谁。
谁都知道大唐日报是李牧办的,御史台跟李牧仇口最大的人,非魏征和王境泽二人莫属。而这‘王、李’两个新闻中,偏偏有一人姓王,众人便猜测,这‘王姓御史’指的是王境泽。
王境泽听到议论,立刻拿出了家谱,他没有兄长,只有一个姐姐,因此不可能是新闻中的‘王姓御史’。如此便撇清了干系,众人又猜是别人,猜谁,谁慌。还有所谓的‘李姓御史’,更是提谁谁炸,‘王姓御史’还好些,怎么说也是偷别人的媳妇。‘李姓御史’可就倒了霉了,自己的妻子背地偷人,他竟浑然不知?这得是有多惨!
谁敢承认啊,承认就成大王八了!
御史台被这两个新闻搅和得鸡飞狗跳,哪还有心情办公了?最后还是魏征出面,喝止了此事,要求御史台上下不得再提,若是他人提及,也不可回应,才算是把事情平息下来。
但天底下哪有不透风的墙?百姓的眼睛自然是雪亮的,没出三天,这‘王、李’二人是谁,已经水落石出了。当天夜里,王御史的兄长便提刀冲上门来,要手刃自己的亲弟弟。吓得这王御史尿都出来了,任凭兄长喝骂,就是不开门。他的兄长气急,买来火油丢进院子,烧了他半个宅子,回到家休了妻,跑到寺庙出家当和尚去了。
而这王御史做下如此丑事,也不可能再做官。上吊没死成,得了吏部一纸罢免,灰溜溜地回原籍去了。
李御史的境遇就更凄惨了,他看到报纸上说到绿色幞头,心里便泛起了低估。回到家翻找了一下,还真找到了半月前妻子为他缝制的绿色幞头。他拿着幞头找到妻子质问,却被贱人讥讽他不算个男人。他怒极抬手去打,愣是没打过他的妻子,反被扇了好几个嘴巴子。
最后还是邻居听到声音,报了官,才把他救了下来。
通奸是大罪,官府自是向着他的。但到了判决的时候,听闻要判处他的妻子死刑,他又心软了。在他的求情之下,判处他的妻子与奸夫分别流放南北,成了一对儿苦命鸳鸯。
李御史也再没脸留在长安城,以病为由,请辞归乡。李世民可怜他,没有直接免官,而是改任原籍县令。与那王御史相比,下场算是好的了。
经此一事,御史台上下人人自危,不要说弹劾,连‘李牧’这两个字都不敢提。各方势力也头一次真正意识到舆论的力量,对于报纸这个东西,重新审视了起来。
作为此次事件的直接受害者,御史台的话事人魏征,第一个站出来表示要办报纸。但是第二天,他便放弃了。倒不是因为缺钱,而是不会印刷。他打听之后才知道,如今大唐能够做到批量印刷的,只有内务府印务监一家。除此之外,再无分号。难道要去跟李牧说,你帮我印一个对你跟你作对的报纸?
用脚趾头想一想,都知道结果是什么。
一计不成,只好再想一计。魏征联络王珪、长孙无忌等一起上奏,要求朝廷严管大唐日报的内容。在这一点上,三家是有共同利益的。否则‘王、李’二位御史的遭遇再来一道,搁在谁的身上也受不了。他们的要求是把印务监收归朝廷直属管辖,但遭到了李牧的强烈反对。他宣称若是如此,他就把印刷术毁掉,大家谁也别想用。
李世民从中和稀泥,最后调停的结果是,由中书省派一位主事常驻在印务监,负责判别内容。若是涉及‘伤风败俗’、‘有辱斯文’等文章,则不得印刷,算是起到一个监督之责。
因为这件事,李牧又与三家闹得很不愉快。但是很快,他便报了仇了。因为李世民经过深思熟虑,最终还是采纳了他的建议。为了精简朝廷开支,李世民要求三省会同六部,一起讨论各衙门职司‘预算’的问题。预算一旦定下,原则上不再追加。
这个消息一出,把所有人都打了个措手不及。百官打听明白这道旨意到底是什么意思之后,纷纷上书反对,但李世民主意已定,反对通通驳回。百官无可奈何,只能接受,于是一场‘抢钱大战’迅速拉开了序幕,三省六部每天吵作一团,各衙门口分文不让,见面就吵,争得面红耳赤,也没空跟李牧斗气了。
转眼过去半个月,这一日,李应过来找李牧,给他送来了他定制的四轮豪车零件。顺便也带了四个老木匠过来,打算看一看李牧是怎么把车组装上的,那日他虽然买到了李牧的专利,但次日去专利司立契约的时候,却被告知,这是一个‘限时优先授权专利’,李应仔细阅读了契约的内容,肺都要气炸了。怪不得李牧答应得那么痛快,敢情这专利只卖一年。
契约中的内容大致意思是,在一年限期之内,李牧不会把四轮马车的专利技术卖给别人。但一年之后,这个契约就作废了。换言之,李牧想再卖给别人,也都随他的心意。
李应当时就想去找李牧理论,但脚步还没迈出去,他就转回身把契约签了。
他掌事多年,经验老道。如何不明白时间差的重要性,如果今天不签这份契约,转手李牧把四轮马车的技术卖给了别人。很可能在短时间内,就会出现一个足以匹敌赵郡李氏车马行的竞争对手。
但反过来,若是签下这份契约。再经过一年的时间发展,赵郡李氏将在四轮马车的帮助下,牢牢稳坐‘物流霸主’的地位。届时就算李牧再把这个技术卖给别人,他人也休想撼动赵郡李氏的主导权。
契约签完,李应拿到了转向架的图纸。但回去照葫芦画瓢,制作出来的转向架,在安装的时候却总是出问题,达不到完美的程度。因此,今日他便带了工匠过来,想看看李牧是如何做的,一千两黄金都花了,若学不成手艺,这钱岂不是白费了么?
李牧也很大方,毕竟他先摆了人家一道,教得也十分认真。经过这半个月的将养,他被阴弘智刺伤的地方已经好了。这几日若不是一直在平康坊,逍遥谷两处工地来回跑,实在忙不过来,他早就把熔炉搭起来,把锻造突破到高级,看看第三个问号技能是什么了。
忙活了小半个下午,马车组装好了。李应在旁边看着,万分地服气。他原本只是听说过,李牧什么都会,无论木匠、铁匠、瓦匠,他全都能上手,而且非常精通。
今日之前,李应对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