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个”高公公不说话了,李世民又有点忍不住,清了下嗓子,道:“高干,朕问你点事。”
高公公忙道:“陛下有什么吩咐?”
“不是吩咐,朕就是想问问你,你跟在朕身边二十来年了,朕的脚真的有那么臭?”
“这个”高公公怎么敢说实话,一副茫然的样子,道:“老奴没有闻到啊,有吗?”
“唉”李世民长叹了口气,道:“朕也没闻到啊,可是昨天李牧说完,朕忽然想起来了,朕每次去立政殿,皇后都要朕洗澡。其他爱妃也一样,变着法的让朕沐浴。这绝不是巧合,看来朕的脚是很臭,只是你和朕的鼻子不好使。”
高公公嚅嗫了一下,还是没敢把实话说出来,怕李世民从他的表情看出点什么,赶紧把头低了下去。
李世民自顾地说道:“高干,脚臭能治吗?”
“应该是可以。”高公公巴不得李世民把脚臭治好了,作为距离李世民最近的人,他是最直接的受害者,忙询问道:“陛下要传御医么?”
“不行不行、”李世民连连摆手,道:“御医为朕治病,每一次都要存档,方便史官修史。难道朕要留下脚臭的名声?”李世民叹了口气,道:“可惜孙神医寻药去了,不然有他在,必能药到病除。”
高公公担心李世民不治了,赶紧提醒:“陛下,孙神医还有一位高足在长安。您忘了逐鹿侯说的,他把府邸空出来,给孙神医的那位高足办医馆了。”
“啊,对,朕想起来了。”李世民大喜,道:“那咱们就出宫,让孙神医的徒弟,给朕瞧一瞧。”
“诺。”
高公公应了一声,便要出去吩咐准备马车。忽然李世民旁边的机关传出响动,高公公停下脚步,走过去把机关打开,袁天罡从密道走了出来。
只见袁天罡神色有些慌张,见到李世民也来不及行礼,急忙道:“陛下,出事了!逐鹿侯惹上了河间王,现被捉去了河间王府!”
“什么?!”李世民勃然大怒,道:“李牧这小子真的是越来越出格了,他竟然惹到了堂兄,这次朕不能再惯着他了,快,备车,朕亲自去看看!”
高公公和袁天罡二人哪能听不出,李世民嘴上说是要责怪,实际上还是担忧更多。也不能怪李世民如此,这次李牧惹上的是河间郡王,这天下能左右李世民的人,不会超过五个人,而这位,恰恰就是其中一个。
河间郡王李孝恭的祖父李蔚,是唐国公李虎的第七子,李世民的祖父李昺是李虎第三子。他与李世民,是实打实的堂兄弟。唐朝建立的过程中,唯一一个能与李世民在武功方面,相提并论之人。
隋朝末年,李渊在晋阳起兵,攻克长安后,下诏拜李孝恭为山南道招慰大使,领兵出巡巴蜀地区,李孝恭不负期望,一年之内连下三十余州,震惊宇内。
武德三年,李孝恭又献计进攻萧铣,李渊非常欣赏他的计策,任命其为信州总管,进爵为王,并改信州为夔州,让他广造大船,教习士兵水战,准备进攻萧铣。当时他的副将,便是现如今的军方第一人,军神李靖。
武德四年,李孝恭平灭萧铣,被拜为荆州大总管,岭南四十九州皆望风而降。
武德五年,辅公祏反唐、杀王雄诞、率部占湖州。李孝恭率兵前往九江,李靖、李勣、黄君汉、张镇州、卢祖尚全都受他指挥。
武德七年,辅公祏穷蹙,放弃丹阳逃走,孝恭派出骑兵穷追,俘获辅公祏于武康,遂江南平定,官拜扬州大都督,江淮及岭南诸州都归他所统摄。
隋灭乱起,李氏家族除李世民带兵纵横天下外,宗室中只有李孝恭一人能独当一面,立有大功。他两次击破大寇,北起淮河,东包长江,越岭而南,尽归他统管。如今的大唐名将,李靖、李绩等人,都在他帐下效力过。一人攻下半壁江山,绝非虚言。
正所谓,功高盖主,必生祸端。李孝恭也难逃此劫,大唐初定之后,李渊命李孝恭镇守江南,他为了彰显自己的功劳,也是为了防备江南各反王余孽报复,修筑了一座石头城作为宅邸,还命将士巡逻,以保护自己的安全。但他这个举动,被有心之人诬告为意图谋反。李渊便把他召回长安进行调查,调查的结果,自然是无中生有。李渊杀了诬告之人,却也没再放他离开。李孝恭自己也心知肚明,从此便以歌舞美人自娱,再不问朝中事务。
第522章 平康坊()
当年所谓的“造反”之事,李渊心里清楚,李世民心里也清楚。在这件事情上,俩人对李孝恭都是心怀歉疚的。因此,无论是李渊在位的时候,还是李世民登基之后,对待李孝恭都是倍加优渥,礼遇过人。
李世民登基之后,封赏功臣。从龙之功第一长孙无忌和军方出力最大的尉迟恭,实封一千三百户。其余人等,皆比二人少。而在这期间,保持中立的李孝恭,却仍实封一千二百户,仅比长孙无忌和尉迟恭少一百户而已。如此不公平的事情,满朝文武却无一人提出异议,可见李孝恭在群臣心中的地位。
李牧现在虽然混得不错,就连长孙无忌都要忌惮他三分。但在李孝恭的面前,他拥有的一切,都无法成为依仗。倒不是说李孝恭比长孙无忌更厉害,而是因为,长孙无忌的付出,得到了李世民给予的相应回报。而李孝恭的付出,无论是李渊还是李世民,都没有给予对等的回报。
这份歉意,是无法偿还的。
如果今日李牧真是犯在了李孝恭的手上,就算李孝恭把李牧弄死,李世民也不能把他怎么样,甚至连申斥都不会申斥,因为他的功劳摆在那里,撑得起这份面子。
李世民心急如焚,来不及细问情况,带着袁天罡和高公公,不乘车直接上马,直奔河间郡王府而去。
一个时辰前,平康坊门前。
二狗的消息是越来越灵通了,李牧把他叫过来询问阴弘智的事情,没到半个时辰,阴弘智的信息搜集完毕了。
李牧没有想杀阴弘智,他在李世民和阴德妃的面前说过,不会杀阴弘智,他没打算食言。但他也不想让阴弘智过得舒服,打算收拾他一下。
长安的勋贵,仅仅只靠俸禄过活的人,几乎没有。少数几个死心眼,如李大亮、牛进达这样的人,毕竟是例外。大多数,都是像长孙无忌和程咬金这样,利用自己的影响力,让家人出面做生意,供给整个家族庞大的开销。
李牧的想法,是断了阴弘智的进项。打听出他做的是什么买卖,然后带人过去,二话不说之间给他砸了。反正看目前的状况,双方也没有和解的可能,既然如此,不如就做得绝一点。遮羞布也不要了,直接撕破脸皮。
让李牧万没想到的是,阴弘智的买卖竟然开在平康坊。
长安城一百零八坊,平康坊绝对是最独特的一个。它是唯一一个,没有宵禁的坊。长安城作为大唐的都城,施行严格的宵禁制度。从一更三点的暮鼓,到五更三点到晨钟,严禁老百姓随意上街走动,一旦犯禁,抓住了就是五十大板。若携带兵刃,那就不是五十大板的事情了,轻则下狱,重则处斩。
而对平康坊来说,这个坊内就没有宵禁。原因是,进奏院设置在这里。
进奏院是外省驻长安城的办事处,外省官员来长安述职或者办事,都要通过进奏院。大唐一共有十五个进奏院,全设在平康坊中,这些官吏离家来到长安处理事务,一走就是数个月,时间长了,总有一些需要亟待解决。另外,长安城,天子脚下,办事是那么好办的么?少不得要疏通关系,上下打点,也需要一个可以谈事情的地方。
在这样的‘刚需’促使下,平康坊的功能性就可想而知了。此乃大唐第一娱乐圣地,青楼楚馆星罗棋布,各色女子应接不暇。阴弘智便在这平康坊开了一家青楼,名为“春风楼”,专门从事“荤活儿”。
平康坊的青楼生意,分为“荤”和“素”两种。荤活儿卖身,素活儿卖艺,两者之间有严格的界限。能在平康坊开青楼的人,背后都有根基。若是有人想坏规矩,在“素”楼中点“荤活儿”,保准吃不了兜着走。
阴弘智的“春风楼”,在平康里算是中上等。每月的进项也有数千贯,养活他绰绰有余,日子也算是滋润。他为了给阴家留后,挑选女子生孩子,便是通过这“春风楼”挑选的。说起来,也算是把“爱好”便是“事业”的典型了。
李牧来到长安这么久,路过平康坊无数次,但是一次也没进去过。一来他活动的时间,大部分都是白天。而白天平康坊几乎是没人的,再者,他家中有娇妻,还有好几个妾室等着宠幸,还不至于来这种地方解决问题。
没想到头一次来这里,竟然是做打砸这门煞风景的事情。
李牧一马当先,身后跟着李重义和独孤九两个哼哈二将,再后头,是五十名“独立团”的壮汉。一行人浩浩荡荡,开进了平康坊。
没办法,五百人一起行动,动静实在是太大了。而且平康坊的街道也会堵死,不方便作案之后逃离。因此李重义就挑选了训练成绩最好的五十人过来了。
来到“春风楼”门口,门口站着的小厮瞧见来者不善,赶忙跑进去报信。不多时出来一个花枝招展的老鸨,看到李牧带这么多人过来,只当他是与谁争风吃醋,带人来找面子。这种事情她遇得多了,处理起来非常有经验,一点也不觉得害怕。
“哟,这是哪家的公子,这么大阵仗,这是要干嘛呀。”老鸨一边说,一边瞧李牧的脸色,抛过来一个媚眼儿,腻声道:“公子瞧上谁了,跟奴家说就是了。奴家悄悄给您安排,何必闹成这样呢?”
“你可真是恶心啊!”李牧胃里一阵翻涌,这老鸨要是不自称‘奴家’,他的感觉还能好些。但这老鸨非得娇滴滴地自称“奴家”,这可是王鸥经常说的话。
想想王鸥那个“奴家”,再看看眼前这个“奴家”,李牧鸡皮疙瘩起了一身。他也不理会这人,摆了下手,吐出一个字:“砸!”
李重义毫不犹豫地冲了出去,老鸨挡在他前面,被李重义一把推倒一边,坐了个屁墩儿。这也是李重义没想伤人,否则这一巴掌,就能要了这老鸨的命!
五十个壮汉跟在李重义身后,如虎入羊群一般,从袖子里拽出藏着的棍棒,开始了疯狂乱砸。独孤九没有出手,他担心会有人伤害李牧,一直守护在他身边。
叮叮咣咣砸起来,惊动了春风楼中所有的人。男吼女叫,乱成了一团。此时还有昨夜留宿的客人尚未离开,突然见到一群壮汉闯进了屋子,登时吓得魂不附体,捂脸露屁股,捂屁股露脸,有那更倒霉的,窗户被砸烂了,外面的凉风吹进来,小弟弟差点冻成了冰棍儿。
其中有一人,正是这河间郡王李孝恭。
李孝恭交权之后,以歌舞美人自娱,家里的侍妾高达百人,他自己都不知道又多少。按道理来说,也不应该这么饥渴。但男人就是这么回事儿,有句话说的好,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家花没有野花香,这是古今不变的道理。过了几年开心的日子之后,李孝恭忽然发现,他对娶回家里的妻妾没了兴趣。
这可如何是好?
作为一个曾经功高盖主如今赋闲在家的王爷,李孝恭能干的事情已经很少了。他这一辈子,就喜欢两件事,弓马和美人。弓马是不可能再碰了,唯有这美人,聊以解忧。
现在面对家里的美人,竟然没有了兴致。那往后余生干什么呀?难不成要青灯古佛为伴?或者弃武从文,去读那圣贤之书?
李孝恭当初就是因为不喜欢读书,才选择做了武将。如今活了半辈子,难道要从头再来么?
绝对不行!
就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他遇到了阴弘智。
阴弘智的爹阴世师虽然刨了李家的祖坟,但那毕竟是上一辈的事情。李渊杀了阴家三族,已经算是报了仇,阴弘智当时年幼,也没人会迁怒在他身上。
后来阴弘智揭发太子李建成昆明池之变阴谋有功,在李世民称帝后,升迁至吏部侍郎,李祐出宫开府后,又做了齐王府长史,姐姐月娥也受宠于唐太宗,升级至一品夫人,封为德妃。可谓荣宠至极,因此不少勋贵子弟与之交攀,想借此谋取仕途。
阴弘智是一个乐于交往的人,他也不管自己能不能帮人办到,总之是有礼就收,有朋友就交。他的真实目的,是为了日后有机会报仇的时候,多拉几个入伙的人。但在现下这个时候,他一点也没漏出来。三不五常,就在府中设宴请客。他的身份,也算是外戚,与李孝恭也说得上话。一次酒宴过后,阴弘智见他闷闷不乐,就问缘由。李孝恭借着酒劲,便把事情说了。
没有想到,阴弘智听后大乐,表示这事儿他能解决。次日,就把李孝恭带去了春风楼。
李孝恭在春风楼春风一度之后,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一样,从此乐不思蜀了起来。隔一日,便要微服过来一趟,俨然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春风楼上下,也都知晓李孝恭的喜好,从不把他当成郡王对待,只当做是一般熟客招待。这样反倒合了他的心意,每次过来,都有赏赐。
哪成想,今日清晨刚醒,正在抱着一个美人儿晨运之时,一个八尺大汉突然就闯了进来。
李孝恭比李世民大七岁,今年已经三十九了,被这八尺大汉这么一吓。
不幸的事情就发生了——
第523章 知道老子是谁么?()
李孝恭何时吃过这样的亏,登时气得哇哇大叫。从美人的身上爬起来,甩着胯下的一条长虫,一步从床榻上跳下来,伸手点指李重义的鼻子,喝道:“你是谁家的家将,竟敢闯进我的屋子,叫你主子过来,今天这事儿没完!”
李重义低头瞧瞧他,没有理他,却也没有动他,因为李牧说过,今日只砸东西不打人,径直越过了李孝恭,拎起一个凳子,叮叮哐哐地继续砸着。
李孝恭没想到自己竟然被无事了,怒火攻心。他是武将出身,虽然有好些年没跟人动过手了,又被酒色掏空了身体,但是底子还在,一拳抡过去,声势如雷:“我打杀了你这个傻大个!”
伴随着话音儿,一拳捣向李重义的后心。若是搁在常人身上,必然要了半条命去。但是不幸,这一拳的对象是李重义。大个子不止是天生神力而已,有句话叫做身大力不亏,在防御方面,他也是异于常人。
李孝恭声势浩大的一拳,打在穿着甲胄的李重义身上,基本是没有破防的状态。
李重义回过头,看了看李孝恭,浓眉皱起,犯起了难。
如果他此时甩出去一巴掌,李孝恭肯定是要飞出窗外的。但是李牧特意嘱咐过,不能伤人。不能伤人,便不能还手。这可如何是好呢?
可把李孝恭给气坏了!
这傻大个子,不但无视他的存在,更无视了他的攻击虽然李孝恭不是以武力著称的猛将,但好歹也是武将出身,李重义这种反应,让他感觉到了奇耻大辱。
“我跟你拼了!”
李孝恭恼羞成怒,也不顾什么章法了,抡起了王八拳。但他此时的力道,确实是比巅峰时候下降很多,又是打在李重义这样的怪物身上,根本起不到什么效果,只能让他微微一颤而已。
李重义也不着急还击,就这么看着他,见他满头大汗了,还有心情劝他:“大叔,你不要再打了。你再打,我可要生气了。我不是不知道还手,我是怕劲儿使大了,把你打坏了,我大哥说今天只砸东西,不伤人。”
李孝恭打出十几拳,实在是打不动了,呼哧带喘,叫道:“你大哥是谁,你、你把他给我叫来!”
此时李牧也听到了声音,怒气冲冲闯进来,见到一个中年大叔竟然在打李重义,顿时气不打一处来,冷声道:“你又是哪个,敢打我的兄弟?你知道老子是谁么?”
李孝恭听到这话,气极反笑,他活这么大,就没见过在他面前如此嚣张的人,反问道:“小子,挺嚣张啊,敢在我面前自称‘老子’的人,我还真是没见过,你知道我是谁么?”
李牧上下打量了这位裸男一遍,心中暗想,能在春风楼这种地方眠花宿柳的人,地位高能高到哪里去。顶多也就是个子爵,或者外省的四五品官员罢了。高于这个层次的人,都叫教坊司派官妓到府上行乐了,怎么会来这种地方?
看这老家伙语气挺横,李牧高看了他一眼,心道可能是个子爵。
那又怎样,老子侯爵,不比你大啊!
想到此处,李牧便没有什么可怕的了。比声音大是不是,老子还能怕了你去?当下来到李孝恭身边,扯开喉咙喊道:“既然你想知道老子是谁,那老子就告诉你,别吓尿裤子就行!仔细听好了,老子姓李名牧,陛下亲封逐鹿侯是也!从三品内务府总管大臣,总领内帑宫廷皇产等事宜。越王和赵国公世子拜我为师,太子见了我也要叫一声大哥,听清楚了没?”
说罢,盯住李孝恭的眼睛,一字一顿,语带威胁道:“本侯说完了,你这个老小子,表明身份吧?让我看看你是哪路的神仙,敢打我的兄弟!”
逐鹿侯李牧?
李孝恭听到这个名字,不禁挑了挑眉毛。这个名字,最近半年,他听到太多次了。寻回传国玉玺的是他,发明贞观犁的是他,开办大唐日报的是他,跟孔颖达、魏征干仗并且获胜的也是他。
他还是李绩的干儿子,唐俭的继子,更得太上皇青睐,收归宗籍,成为皇亲国戚。这个凭空出现的少年,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着实没少折腾。
虽闻名已久,但由于李孝恭一向不参与任何事务,同时碍于他的特殊情况,也不能主动与李牧这样的宠臣联系,因此俩人一直没有过照面。
没有想到,第一次见面,竟然是在这种尴尬地情况下。
李孝恭冷笑一声,学着李牧的语气,道:“既然你想知道老子是谁,那老子就告诉你,别吓尿裤子就行!仔细听好了,老子姓李名孝恭,太上皇亲封赵郡王,当今陛下登基,改封河间郡王,实封一千二百户!李靖李绩曾为我帐下中郎将,陛下见了我也要叫一声大哥!”李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