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一个必错题,不是得罪皇帝就是得罪皇帝他爹,李牧才不答呢,直接绕了过去,道:“陛下,您误解了臣的意思,臣的意思是,陛下可以用做买卖的思路来处理事情,至于做买卖嘛,如有需要,自然是臣为陛下分忧了。”
李世民瞥了他一眼,不置可否,道:“你先说,朕先听听。”
第252章 内帑令()
李牧左右瞄了眼,小声道:“陛下,能赐臣个座不?站得太久,有点脚麻了”
“你可真是”李世民从来没听到过臣子有过这种要求,气得想笑,但还是道:“高干,给他个锦墩!”
“诺。”高公公应了声,给李牧搬来一个锦墩。李牧道了谢,坐了下来。跟李世民相处久了,李牧也逐渐摸清了一点他的脾气,这位老板是个实用主义者,只要是能给他办事,或者有利用价值的人,在他面前放肆一点,他是能够包容的。
无疑,李牧就是一个既能办事,又有利用价值的人。趁着李世民用得着自己,不谋一点便利,不是傻子么?
“陛下可看过臣的奏疏?”
“看了。”李世民点点头,道:“工部改革之事,朕信得过你,已经转给李大亮,让他按你的奏疏去做了。而关于矿产新政,煤地置换法,朕很欣赏,也觉得可行,但是其余的部分,朕没看懂你的意思。治国理政,如何能当买卖来做?若传了出去,天下人改如何评价朕?”
“陛下,为何不行呢?”李牧道:“臣给陛下举个例子,就说马场吧。马场的点子,是臣想出来的,事情是程伯父在做,而地,则是陛下的。因此,咱们三方都占了份子。每个月所得的纯利,咱们三方来分。”
“矿产新政也是一样,四海之内莫非王土,也就是说,这天下矿藏都是陛下的。埋在土中的矿石,就如同马场的地一样,是陛下在这个生意中所占的份子,而地方上的门阀世家等,则如同程伯父一般,是具体的施行者,他们也占他们应得的份子,所得利润,如马场一般按比例分成,这样想不就很简单么?其实用不着提升到家国大事的高度,一个买卖而已,只是这个买卖有些大,利润有些多罢了。”
李牧这样说,李世民倒是听懂了,但他还是犹豫,道:“可是朕若真的如此做了,如魏征者,必会说朕与民争利,天下悠悠众口,朕如何跟他们解释的清?”
“陛下说到点子上了,这件事情,朝廷和陛下绝对不可直接出面,而是需要设置一个民间自发形成的组织,与朝廷对接。因这个组织是民间形成,因此避免了陛下和朝廷遭人诟病。而且这个组织的形成,也可以方便朝廷对承包了矿藏的人统一管理,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哦?”李世民听出意思了,李牧这是在给自己谋差事呢,想了一下,道:“那么这个组织何人管理呢?”
李牧正色道:“必须得是一个精通此道,又不是朝廷官员的人,居中调节,这样双方才能信服。”
“这个人想必就是爱卿你了?”
李牧憨笑了起来,道:“臣敢不为陛下分忧?臣一定帮陛下把这件事办得妥妥的。”
“哼!”李世民冷笑了一声,道:“李牧啊,朕现在都不知该信你哪句话了,你昨日还说不是算计好的,但是如今朕怎么觉得,你还是算计好的啊?”
李牧认真解释道:“陛下,臣只是善于变通而已。事情已经发生了变化,臣总不能死心眼吧。当然是当变则变,争取让事情往最好的方向发展了。陛下,难道臣做错了么?”
“倒是没错”李世民想了想,道:“你说得这些,朕听不太明白。朕想知道的是,若朕答应了你,结果会是什么?”
“陛下,于矿产一道,明年臣可为陛下带来三百万贯的盈余。”
“若达不到呢?”
“臣敢立军令状,若臣达不到,臣肝脑涂地也为陛下补上。”
“好!”李世民等得就是这句话,他才不管李牧如何去做,他只想要结果。之前李牧在提议矿产回收朝廷的时候,曾算过一笔账,说新政推行得好,仅煤石一项就能有二百五十万贯的岁入,如今去掉了山东诸地,再加上是第一年推行,若能有三百万贯的盈余,也是非常好的情况了。多了这三百万贯,就等于是多出一万全副武装的骑兵,如今四边未定,多出这一万骑兵,打仗的时候,就多了三分把握。
“你需要朕如何配合你?”
“陛下只需要下一道旨意,让民部设置一个矿税司,多派一些账房就行了。其他的事情,臣自会张罗。”
“好,朕这就按照你的意思下旨,希望你不要辜负朕的期许。”
李牧赶紧谢恩,李世民拿起笔要写圣旨,看到李牧还没走,道:“话没说完?”
“呃”李牧清了下嗓子,问道:“陛下,臣有一个问题,不知道当问不当问。”
“当问不当问你都开口了,朕还能不让你问么?问!”
“陛下的内帑如今有多少钱?”
李世民把笔往案上一摔,怒视李牧,道:“你还是想找朕要钱?朕不是跟你说了,朕没钱!”
“陛下误会了。”李牧赶紧赔笑,道:“臣的意思是,一个羊也是赶,两个羊也是放,陛下若不嫌弃,臣捎带手的也帮陛下的内帑宽裕宽裕”
李世民听到这话,有些心动了。他自登基以来,内帑就一直空虚,还要供养李渊这个祸害钱的老头子,以至于宫中的妃嫔都非常拮据,不然他也不会打马场的主意了。李世民嘴上不说,心里也有些惭愧。李牧赚钱的本事他是看在眼里的,若他真能帮上忙,实在是一件大好事,毕竟国库再充盈,也是归户部管,他身为皇帝,总不好意思频繁跟臣子开口要钱。
但是李世民还是没有贸然答应,反而非常警惕,问道:“你该不会是想损公肥私,拉朕入伙吧?若是如此,朕不答应!”
“陛下,臣怎么会是这样的人啊?臣赚钱的本事,还需要损公肥私么?”李牧的话说得有点大言不惭,但是李世民却放下了心,李牧既然敢夸下海口,必然心里已经有了盘算。
果然,李牧接着就说道:“陛下,臣想的办法与矿产新政根本就不相干,臣的意思,是与马场的方式类似。陛下不是有地么,还有各种私产,若臣能运用得当,收入翻倍也不是难事啊。臣只是不知,以往内帑的收入,都是从何而来,而陛下的私产,又有多少,简单来说,就是做买卖的本钱。”
“这个”听李牧问起这个,李世民有点脸红,他自己不好意思说,对高公公使了个眼色。宫中的内帑,一直都是高公公辅佐长孙皇后在打点,高公公负责记账,而长孙皇后决定用度。所以这个问题,高公公知道得最为详细。
高公公看到李世民的眼神,开口道:“侯爷,内帑的主要收入来自各地进贡、山泽园池的出产、关税、酒税的收入,还有就是口钱以及每年民部的盈余,只是自陛下登基以来,民部就没有过盈余,相反还要陛下的内帑来贴补,因此才捉襟见肘。”
李牧有点没听明白,问道:“高公公,不知这‘口钱’为何物啊?”
“啊,是这么回事。”高公公解释道:“十四岁以下的稚童,每年要交二十三文的口钱,二十文归内帑,三文归国库。”
李牧有点不能理解,道:“这是为何?”
“这”高公公似乎没想过这个问题,难以解答,支吾了半天,也没说清楚,只是说历朝历代都是这么做的,大唐只是程溪旧制罢了。
李牧没再说什么,打算回头找机会好好打听一下。
“每年内帑的收入么,全都加起来,差不多有二十二三万贯左右。如民部不来拆借,其实是够用的,只是这些年”高公公说着叹了口气,颇有些吃了亏的感觉。
李牧还真没想到堂堂皇帝竟然会这么穷,一年二十二三万贯,平均下来每个月都不到两万贯。怪不得在跟魏征打赌的时候李世民的眼神怪怪的,原来是羡慕嫉妒恨。
李牧正色道:“陛下,若把经营内帑的权力交给臣,臣敢保证,明年的这个时候,内帑定然翻一倍。”
“当真?”李世民认真道:“不可损公肥私,能让内帑翻倍?”
主动帮你忙还磨叽上了,李牧把视线飘到一边,道:“陛下若信不着臣,那就算了,当臣没说。”
“信得着!”李世民赶紧说道,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皇帝也是一样,面对着金钱的诱惑,李世民也是没有矜持得住,道:“明日,我就让高干把皇家财产的清单送到你府上去,一切都由你来安排,只要不损公肥私,不叨扰百姓,随你怎么做,朕只看结果就是了。”
顿了一下,李世民又道:“朕封你为内帑令,全权掌管内帑事宜。”
“这不好吧。”李牧犹豫道:“臣毕竟刚辞了官,而且还要处理矿产组织的事情,这时有官身似乎不太合适。”
李世民把脸一板,道:“你为宗室之人,是朕的侄子,帮朕管管内帑,有何不可?谁也挑不出毛病来,就这么定了。”
行行行,你是皇帝你有理,怎么都是你对。李牧不做声了,起身领旨谢恩。
忽然他眼珠转了一下,道:“陛下,若按陛下刚才所说,臣帮陛下管理内帑,应该不公事,既然不是公事,臣能不能跟陛下讨点好处?”
第253章 官迷(打赏加更)()
李牧走在皇城里,看着天边的晚霞,心情非常之好。今天,将是他最后一次走在这条路上,再来的时候,他就可以骑马了。
皇城骑马坐轿,是朝中宿老和六部尚书以上才有的殊荣,而李牧,如今也讨要了下来,作为经营内帑的奖赏。李牧自己是很满意的,他不缺钱,近期也不想当官,就羡慕别人可以在皇城骑马,如今算是心愿得偿。
马上就要到冬天了,这个年代又没有羽绒服,想想就知道会有多冷,万一再下点雪,西北风刮着,从皇城门口一直走到宫城门口,那得是什么滋味。
还好,赶在冬天来临之前,讨要下来了这个待遇,可以少吃点苦头了。
走到皇城门口,李牧回头看了眼宫城,这几日虽然风波不断,但到了如今,终于算是告一段落了。
上马,回家。
李牧从大理寺监牢出来的时候,就想去见一见母亲孙氏,给她报个平安。但是一直也没得空,也就没见成。没想到孙氏竟来了,李牧到家的时候,在府门口看到了莒国公府的马车。
“娘!”
李牧呼喊着来到后宅,孙氏正在屋里跟白巧巧聊天,听到李牧的声音,赶紧从屋里出来了。
“我的儿啊!”孙氏紧紧抱着李牧,眼泪瞬间掉了下来,泣不成声。李牧赶紧安慰,看到唐俭也在,不方便见礼,点点头算是打了招呼。
孙氏哭了好一阵,才渐渐平复了心情。李牧搀着孙氏进屋,众人重新落座。
“娘,儿子不孝,让娘担心了。昨日从大理寺监牢出来的时候,儿子就想去给娘请安,但是宫中召见,未能成行。今早从宫里出来的时候太早了,担心会打扰娘休息,本打算下午的时候去,结果一觉醒来又被叫道宫里了,一直到现在才回来”
“不用跟娘解释这么多,娘怎会不知道你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娘是太惦记你了才来等你的。”孙氏说着,眼泪又要掉,紧紧抓着李牧的手,道:“傻孩子,你可再不要做这么傻的事情了。咱娘俩出身低微,人家说一句就说一句吧,少不了一块肉。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的,你叫娘怎么活啊。娘用不着你这样的孝顺,记得啊,可再不能这样了。”
李牧笑着安慰,道:“娘,儿子心里有数。你是我娘,只要儿子有一口气在,就不能让娘受了委屈,这是做儿子应该做的。”李牧在心里补了一句,这也是我给‘李牧兄弟’的交代。
孙氏感动莫名,又不知该说些什么,只是一个劲的重复傻孩子、傻孩子,李牧陪着傻呵呵地笑。其实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对孙氏,做才算是尽了孝。毕竟他不是原来的李牧,孙氏到底需要什么,他不十分清楚。他能做的,真的只是像他刚刚说的那样,尽力去做到一个儿子应该做到的事情。孙氏需要什么,他尽量满足,不让她受了委屈,也就是如此了。
娘俩续了一阵话,孙氏见唐俭似乎有话要跟李牧说,便借口说要去找李知恩说说话,带着白巧巧一起走了。李知恩这个时候要忙印刷大唐日报的事情,一般都不在后院,而是在前院督工。
见孙氏和白巧巧走得远了,唐俭道:“这几日我下了值回家,你娘必缠着我问你的事情。我又不能尽数都说了,担心她受不了刺激。她不懂朝堂的事情,一心只为你,以后有空的时候,可要多来看看她。”
“我会的,如今官职没了,闲暇的时间应该多些,我会经常跟娘见面的。”
唐俭点点头,问道:“我等离开之后,陛下责骂你了吧?你也是够胆大了,竟然跟陛下要钱?陛下怎么说你的?”
“没事、”李牧笑了笑,简单地把事情跟唐俭叙述了一遍,道:“陛下封我为内帑令,没有品轶,专管内帑,特许我皇城骑马,怎么样,厉害吧?”
唐俭苦笑道:“你小子才多大岁数,就有了如此殊荣,真是后生可畏啊!但是你夸下如此海口,万一做不到,陛下必不会轻饶了你。”
“放心吧,我心里已经有了章程。”
“嗯。”唐俭微微颔首,道:“我跟你娘一起来,是有一件事要跟你说。今日朝议的时候,你不在,魏征和几个御史上书,请陛下把大唐日报收归于朝廷。魏征等人的意思是收归于秘书监管辖,陛下没有答应,但也采纳了一部分,决定把大唐日报收归朝廷,归中书省管辖。此中的深意,你可明白?”
“我明白。”李牧叹了口气,道:“经历了这件事,魏征已经察觉到了舆论的厉害,而如今大唐日报主导舆论,他想把大唐日报收于秘书监,他是秘书监监正,自然这把利刃就归了他。只是他的算盘被陛下识破了,没能成功,又让他改任了御史大夫,彻底断了念想。但是想必陛下心中也有所忌惮了,否则今日也不会一个字都没对我提起,估计不日就会有旨意下来吧。没关系,我创立着大唐日报,本来也是为了国家,若真收归于中书省,也是好事一桩。”
“你倒是豁达。”唐俭笑了笑,道:“还有一事,托你的福,陛下看到了唐观写的那篇为你辩护的文章,赐了他一个正式的八品官身,这小子才疏学浅,能到这一步,我已经知足了。”
李牧随声附和,他没告诉唐俭,其实那篇文章只是署了唐观的名字,内容是他授意,李知恩撰写的,唐观只是提供了材料而已。
忽然李牧想起了‘口钱’的事情,唐俭是民部尚书,总管天下钱粮之事,对此应该是最为知晓的。
李牧便把这个问题问了出来,唐俭听了先是一愣,然后又是一叹,开口道:“高公公说不清楚,不是他不知道,而是当着陛下的面他不敢说。”
李牧奇怪道:“这有什么不敢说的?难道是犯禁的事?”
“这事本身不犯禁,但是要是说仔细了,也有那么一点这‘口钱’之税,古已有之。一个孩子一年二十三文钱似乎并不多,但实际情况却不是这么简单,二十三文是朝廷的规定,实际上执行起来,从上至下,每一层都要加一点。而且有的地方,一年内要征收多次,数额早已经是规定的数倍。遇逢灾年,有些人家因为交不起孩子的‘口钱’,孩子一生下来就掐死了,若是生了女儿,卖给富户做奴婢的比比皆是。陛下是要做明君的,他若知道了实情,必然心中不舒服。但是内帑本就捉襟见肘,少了这‘口钱’,便要少很大一部分进项,因此是不得不收。高公公不说,想必是为了不给陛下添堵。”
李牧听了,心中有些凄然。因为身怀系统,穿越之后他除了一开始吃了点苦,到了定襄之后的日子其实都还行,至少没挨过饿。因此他对于最底层百姓的生活,并不是非常了解。现在听唐俭说,竟然有人因为交不起‘口钱’,亲手掐死自己的孩子,李牧不禁在脑海中浮现出了一个成语,易子而食。
这天下,真的会苦成这样吗?李牧原来没见过,其实是不信的,因为他想象不到那种场面,但是听唐俭说起时的语气,他觉得应该是真的,这也让他的心里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
老天爷让他来到唐朝,冥冥中肯定是想让他做点什么,也许这便是其中之一。
闲谈了一会儿,快到坊门关闭的时间了,唐俭告辞,李牧送他到了前院,与孙氏又说了会儿话,一直送到了门口。刚转身要回府,一辆马车从街道另一头过来了,李牧看着好像是奔自家门口来的,就驻足等了一会儿,来到近前李牧才看清,驾车的是二狗,车上坐着的人是白闹儿,这俩人怎么混一起去了。
“贤婿,看到你安全无恙,我的心总算能放下了。这几日我吃不好睡不好,胆战心惊,就怕办不好你交代的事情,万幸没出什么纰漏。”
“丈人请进,我也正有事请,要跟丈人说。”李牧把白闹让进了院里,来到大堂落座。
“丈人,这次我能平安度过这一劫,多亏了丈人出力。我心中都有数,今日我见到了陛下,也提起了丈人。陛下对你的义举也是颇为赞赏,如今赐下了两个奖赏,让你择选其一。”
白闹儿一听,乐了,他没想到自己会有一天被皇帝提及,赶紧问道:“陛下赐下了什么?”
“其一,是赐白银一千两。”
“这么多啊!”白闹儿咧嘴笑,正要应下,话都到了嘴边,又忍住了,问道:“其二呢?”
“其二算是个小官。”
“官?!”白闹儿瞪大了眼睛,呼吸都变得急促了,道:“我选第二个!”
李牧没想到白闹儿会这么大的反应,吓了一跳,道:“丈人,这官很小,而且还有附加条件,我劝你还是选白银千两吧,你不是最喜欢钱财么?”
“不不不!”白闹儿激动道:“贤婿,我是喜欢钱财没错,但是我更喜欢当官。钱,我可以不要。官我必须得当,让我做什么都行,让我当官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