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两个人也是慢慢把话说开,讨论了一下,一会儿讨论这个,一会儿讨论那个,两个人也是互相说出了自己对于一个事情的看法,然后两个人拿各自的想法互相讨论,不亦乐乎。
这事儿一直持续到了天黑吃饭才结束,虽然两个人也是讨论的意犹未尽,不过看到黑下来的天色,郭玉也是不好再过叨扰,对着钟飞施礼后说改日在讨论。
郭玉走之前也是邀请钟飞去三天之后的颍川诗文会,问钟飞有没有兴趣,听到钟飞说,自己要跟荀彧一起去后郭玉也是微微吃惊,荀彧他是知道的,人称王佐之才,而且不想到荀彧居然是钟飞的叔父,不过听到钟飞三天后也要去,郭玉也是开心的哈哈大笑了起来,随后也是说了句告辞后就大步行云的离开了县令府。
第18章 诗文会(一)()
时间又过去三天,今天的钟飞也是破天荒的早早起了床,看到起床这么早的钟飞荀贞也是颇为诧异,还以为自己这个儿子是昨晚失眠了,毕竟自己这个儿子一般都是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床的主儿,荀贞也是连忙上去问钟飞是不是昨晚失眠了,只不过钟飞确实说今天要去参加颍川的诗文会,所以也是早早地起了来,毕竟能认识更多的年轻翘楚,对于钟飞来说也是个好事情。
听到钟飞是因为可以认识青年才俊,可以和别人探讨文学荀贞也是很开心的点了点头说钟飞有出息,好读书,有学识,也是安排了下人送来了早饭。
吃完早餐之后只听见家丁也是走来说钟飞的叔父荀彧来了,听到这儿后钟飞也是高兴地扔下那被自己吃的还剩一半的馒头不吃了,直接跑到大堂去找荀彧,看到钟飞这个样子荀贞也是苦笑的摇了摇头。
“叔父!郭兄!”此时钟飞看到荀彧和郭嘉两个人也是坐在县令府的大堂上,钟演作为一个县令也比较忙,现在整个大汉灾荒比较严重,颍川也不例外,钟演也是早早地出了门去视察。
“嗯,姐姐!”只见荀彧对着钟飞点了点头,然后也是对着走在后面的荀贞做了个辑说道。
“好了,你们现在就带飞儿走吧,今天可是难得的早早就起了床,听到你们来了也是饭都不吃了。”只见荀贞看着钟飞,摸了摸钟飞的小脑袋一脸疼爱的说道。
“好的姐姐,飞儿跟着我们走没问题的。”
“不用排家丁一起么?”
听到这儿荀贞也是迟疑了一会儿然后问道,毕竟钟飞出去还是要有家丁护卫好点,自己就这么一个儿子没有护卫他也不放心,没有护卫荀贞恐怕们都不敢让钟飞出。
随后荀彧和郭嘉也是给荀贞说这个诗文集会,下人不能跟着进去的,不过荀贞确实说让家丁在门口就行了,听到这儿荀彧也是犟不过荀贞也只能是妥协的点了点头,听到答应自己给安排家丁保护钟飞荀贞心中才是稍稍放心了下来。
此时钟飞和荀彧郭嘉三个人也是坐着钟飞自己的马车,驾车的自然是跟着自己的下人们。
“嘿,这县令之子就是不一样啊,出门还能做马车。”只见郭嘉也是一如既往随性的性格说道,没办法投胎投的好,钟飞心中是这么想的,不过想了会儿还是没说出口,以免伤了和气。
今天的颍川诗文会的地点实在颍川附近的一座山中间的大凉亭举办的,其中不乏家事不俗的人,不过此时钟飞来到了山下也是看到山下一个个的下人们,也是知道,已经上山的人也是很自觉地没有带下人上去,毕竟今天是诗文会,是文化人互相交流的地方,不需要下人什么事儿,下人在旁边未免有点打扰雅兴。
“公子,我们就在这儿等你。”
只见县令府的家丁们也是知道,下人不能上去后对着钟飞说道,听到这儿钟飞点了点头,也是跟着荀彧和郭嘉往上山走去。
“累了吗飞儿?”此时看到有点上气不接下气的钟飞后荀彧也是连忙问道,毕竟自己这个侄儿才两岁体力肯定不太好,荀彧也是拉着钟飞的手往山上走,此时不仅仅的是钟飞,郭嘉也是喘着气,额头上居然流出了汗水来,现在可还是冬天啊!
“郭嘉,你没事吧?”只见钟飞看到郭嘉居然比自己还夸张也是问道郭嘉,只见郭嘉还是一副随性的样子摆了摆手。
“嘉从小身体就虚,见笑了。”听到这儿后钟飞也是点了点头表示自己明白。
此时荀彧可谓是又当爹又当娘,不仅拉着钟飞也拉着郭嘉。
大概十几分钟后,三人终于是走到了凉亭外,此时钟飞和郭嘉两个人双手撑着膝盖然后喘着气,休息了一会儿后三人也是朝凉亭走去,此时钟飞看到这个凉亭可是非常大的,里面铺着一个个坐垫,里面确实细数已经落座了三十人,只见每个坐垫的面前也是摆放着一壶酒。
“这么香的酒气,一看就是好久啊!”此时郭嘉就跟一条鼻子灵的狗一样,对着空气中弥漫的酒气嗅了一下,然后看着那凉亭之中的美酒说道。
不过荀彧和钟飞没理他,毕竟今天可不是来喝酒的,而且钟飞才两岁,根本不能喝酒。
“荀彧兄,郭嘉兄,可让我们好等啊!等会儿当自罚三杯!”只见里面一个貌似跟荀彧比较熟的人也是走了过来拉着郭嘉和荀彧的手说道。
“该当如此,该当如此!”此时郭嘉也是狠狠的点了点头,看他那样子,恐怕巴不得多喝点酒。
荀彧和郭嘉被这个人给拉着走到前方,钟飞这小身板确实被忽略了!
“之才兄,后边可还有一个人呢!”此时听到一个人看着走在后边的钟飞提醒道,此时拉着荀彧和郭嘉的那个人也是听到这话后连忙回了回头,一看后边果然还有一个人,而且还是个孩童?
此时一看这个孩童也就两三岁的模样牙齿没有长齐,小小的身板,不过这个孩童的双瞳颜色各异,完全不同于常人的眼睛也是让这人联想到了什么。
“刚才真是失礼!未看见小友,吾名戏之才,看小友双瞳右为金色作为翡翠色,莫不就是就是前几日在雅集说出无为而治之高论的颍川县令之子钟飞?”此时这名叫戏之才的人也是对着钟飞行了个礼然后略带抱歉的说道,其实这个真不怪戏之才,他是真的没看到钟飞,毕竟钟飞太矮了,而且又走在荀彧和郭嘉的身后,自然是被前面这两个海拔高的给挡住了。
“高论不敢,钟飞愚见罢了。”此时钟飞也是对着戏之才行了个礼说道。
“钟飞小友不必自谦,这等才学吾也是望尘莫及啊,刚才多有得罪钟飞小友快快入座。”说完戏之才也是拉着钟飞的手往凉亭里面走去。
此时在做的所有人也是都坐了下来,有人一听说钟飞是五日前在雅集说出无为而治治国言论的那个人后也是纷纷对着钟飞施礼,钟飞也没办法挨个回礼,钟飞看来这次是真的出名了,颍川的这些青年才俊居然都知道自己了,而且自己太好认了,毕竟自己两个瞳孔颜色不一,在这个颍川乃至大汉恐怕都找不出第二个人来了。
此时在做的众人也是纷纷说起了话来,众人围圈而坐,中间一块空地,听到荀彧给自己的解释是等会儿吟诗作赋的时候站在中间去,钟飞听了后也是点了点头。
众人你一眼我一语的,说的是不亦乐乎,说着说着有人居然笑了起来,在做的所有人除了钟飞都是喝起了酒了来,汉代满了十二岁就可以喝酒了,郭嘉和荀彧也是已经满了12岁喝酒自然是无妨,而这个郭嘉却是跟个酒鬼一般,抱着酒就喝,没过一会儿就喝见底了。
“钟飞你不能喝酒,你这就不如就给我喝了吧,嘿嘿!”此时郭嘉看着钟飞面前原封不动的酒也是对着钟飞笑着说道,只见钟飞也是对着郭嘉甩了甩手示意他拿走,看到这儿后郭嘉也是嘿嘿的笑了起来。
“那嘉就不客气了。”说完立马拿过钟飞身前的一小坛酒,弄开封盖就是咣咣的往嘴里灌区,此时钟飞感觉郭嘉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酒鬼,今天来参加诗文会恐怕讨论学识是假,喝酒才是真,也不知道郭嘉这个人怎么会是颍川年轻一辈中的俊杰。
此时钟飞看到郭嘉大口大口的喝着酒,也是颇为无奈,看到郭嘉喝的这么凶,旁边的人也是给郭嘉提醒了一句说酒管够,还有呢,让郭嘉注意点形象。
不过此时郭嘉一听到就管够之后整个人眼睛都散发出了绿光,钟飞感觉那绿光比自己的左眼瞳都要绿了,也是问酒在哪儿呢。
此时钟飞听到郭嘉这话后也是不免把自己的坐垫稍微拉了一下靠近了坐在自己另一边的荀彧远离了一点喝酒喝的正起劲的郭嘉。
“郭嘉兄,喝酒是可以喝,刚才辛毗兄也说了酒管够,但是光喝酒没有诗词赋来助兴,未免太过乏味咦,不如郭嘉兄作诗一首来个开门红可好?”
只见此时一个人站了起来对着抱着酒坛大口喝酒的郭嘉说道,刚才在场的所有人都是子过自我介绍的,钟飞记得这个人好像叫郭图来着。
听到郭图这话后郭嘉也是放下酒坛,然后用手指着郭图摇晃了一下手指一脸坏笑的看着郭图。
“郭兄这是在考嘉啊!隔!”说完郭嘉也是打了个酒隔,散发出来的酒气也是被坐在旁边的钟飞给闻到了,立马就是有衣袖捂住鼻子。
此时在座的所有人看到钟飞这样也是纷纷哈哈大笑了起来,郭嘉对着钟飞恨了一眼,感觉就像钟飞是个叛徒一样,随后也是站了起来走到了台中间。
“郭兄说的是,嘉看到美酒不忍多喝了两口,在此便作诗一句。”
只见郭嘉说完后又是回到了刚才的地方,拿起刚才没喝完的酒坛,然后走到中间豪饮一口,然后有衣袖擦了擦嘴边漏出来的酒,随后郭嘉缓缓开口。
“亭中人满座,坛中酒不空。”只听郭嘉说完之后在场的所有人也是纷纷拍手示好,钟飞也是跟着一起拍了拍手,此时钟飞也是颇感意外,看来这个郭嘉还是颇有才学的嘛,说的话也很应景,不过念得诗也是不离酒,当真是个酒鬼矣!
“哈哈,嘉献丑了,献丑了。”说完之后郭嘉哈哈大笑然后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继续喝着酒。
此时郭嘉开门红的一句诗,也是纷纷激起了在做各位想要一展才学的想法,毕竟弄不能让郭嘉独占鳌头,只见中间的空地也是纷纷有人走上去,有说赋的,念诗的,说词的,一时间凉亭之中是不亦乐乎。
而随后就连坐在自己旁边的叔父荀彧也是不免走上前去,看到自己这个叔父钟飞也是有点吃惊,自己这个叔父可是有着王佐之才的美称,也不知道自己这个叔父会说出何种诗句何种赋来。
只见荀彧走到中间,对着在做的众人做了个辑。
“荀彧今天不念诗也不说词,也不做赋,就来说说当今天下之局势!”
只看见荀彧说完后众人也是纷纷面带好奇,纷纷把目光盯在了荀彧身上,就连钟飞也是一样,自己也很想看看自己这个叔父对于天下大势有何见解。
只见荀彧脸上露出了一副很痛心的表情,然后说道。
“我大汉危矣!”
说完便是甩了甩衣袖。
第19章 诗文会(二)()
荀彧大声说出来之后也是流着眼泪,甩了一下衣袖,悲天悯人的说道。
“荀彧兄何出此言?”只见一个人也是大声问道,不过钟飞不记得这个人叫什么名字了。
只见荀彧也是看了那个人一眼然后继续说道。
“如今外戚专权,十常侍又蒙蔽圣听,朝廷解释两党斗争,天子对朝野大事不闻不问,只知骄奢淫逸,而且当今天下灾荒连连,百姓食不果腹,如此下去必定大乱矣!”
荀彧说完也是一副痛心疾首的说道,就连最后说话的声音也是变得有点颤抖了起来,听到这儿钟飞对自己这个叔父也是刮目相看,自己是个后世人,肯定知道后面的黄巾之乱,不过荀彧就凭目前的形式也能预测道天下将有大乱钟飞还是挺佩服的,毕竟深处汉代,尤其是东汉末年这个三国时期,有远见和见底是非常重要的,毕竟乱世之中能者为王,搞不好就因为你一步错就造成步步错的结果,就拿曹操来说,赤壁之战,就是阴沟里面翻大船,被周瑜一把火给少了个精光。
再拿官渡之战来说,袁绍兵力和人才数倍与曹操,最后不还是在官渡最关键的一场战役被曹操来了个大翻盘嘛。
再说一个,那就是刘备夷陵之战,当时气势汹汹东吴都准备投降了,最后也不是被陆逊一把火火烧了八百里联营嘛?
就从这三个来看,钟飞发现三国时期最大最著名的三场战役,最终都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例子;所以就冲这三个例子来看钟飞也是明白乱世之中自当谨慎为之。
此时荀彧说完后也是坐在了原地,众人听完荀彧的言论后也是纷纷点了点头,坐在大部分都是士族子弟,郭嘉这种寒门子弟不多,所有人都有自己的长辈亲戚在朝为官,当今朝中的局势是个什么样的,基本上都是知道的,而且天下近些年确实也是灾荒不断,朝廷又不管不顾,长此以往肯定会造成动乱。
不过在做的众人就在想办法的时候也是纷纷摇了摇头,当今党锢之争极其严重,当今圣上又不是个贤明之主,难道就眼看着天下大乱嘛?
“荀彧兄所言极是,如果天下大乱,我们读书人更应该勤奋读书忠君报国,一来可以拯救社稷累卵之危,二来也可以施展自身之才学,三来如遇明主,前路坦荡。”
只见戏之才也是站起来对着众人说道,听到戏之才这话后众人心中也是激动了起来,自己这群人读书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能够在朝堂或者天子眼中释放自己全身之才能,为了自己也为了家族能有一个好的前途而努力嘛,此时在做的众人也是纷纷点头赞同。
此时钟飞也是点了点头,毕竟从出生以来就备受荀家和钟家的关注,自己书房中那上万卷的书卷就是最好的证明,家族也是打算把自己往这个方向培养,而且恐怕自己入朝为官基本上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时机和年龄到了家族就会推举自己出去当官,而且家族人在内说自己都是一个未来的文武极才,不过钟飞不这么想,自己也就是个普通人罢了,家族给予自己的这个评价感觉太高了,而且钟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如家族所说的那样是个文武极才,钟飞有时候都会在铜镜前打量自己自己到底是不是真的向别人说的那样,不过钟飞看着铜镜里面的自己也没发现自己有什么优点,除了自己这双眼睛跟普通人不一样以外,自己唯一的优势恐怕就是自己是个后世人,知道一些历史大概罢了。
而且后世的钟飞十个理科生,不是历史学文科生,三国的历史和人物自己知道的也就是那几个耳熟能详的人物罢了,对于三国历史上一些细微的东西和具体时间钟飞根本就是不知道的。
此时的钟飞也是迷茫了起来,乱世估计也没多久就要到来了,不过具体是多少年钟飞不知道,不过唯一记得就是黄巾之乱发生前是有前奏的,具体这个前奏是什么钟飞也不知道。
而且想了想自己未来的路到底该怎么走,钟飞也是完全不知道,辅佐曹操?辅助刘备?还是辅佐孙权?或者是乱世之中自己占一块地盘跟那些穿越中的人一样,最后努力扫清敌人最后自己坐上龙椅当皇帝?
此时的钟飞心中对于这些想法和未来该当如何也是打了个大大的问号,随后也是摇了摇头,事到如今走一步,看一步吧,做好眼前事,活在当下才是最重要的。
“之才兄所言甚好,不过天下之大,朝廷不一定投效有门,敢问我们该当何去何从是好啊?”只见郭图看着戏之才问道,其他众人也是点了点头,毕竟现在天下还没有出现诸侯割据群雄并起的状况,当今能投效的人除了皇帝基本上没有其他的选择了。
只见戏之才一脸高深莫测的说了一句。
“乱世天下,变数众多,众位切莫慌张,吾等只需好好读书到时候入仕辅佐变好。”戏之才这话说完,众人也是回味儿了一下。
戏之才这话说的没错,如果是乱世天下,天下肯定是有变数的,万一到时候出来第二个高祖皇帝也说不准,一想到这儿很多人心中更加激动了起来,毕竟如果出现第二个类似高祖皇帝或者光武皇帝那样得人出来去辅佐他
一想到这儿,众人想了想都不敢再想下去,人瞬间都热血沸腾了起来,不过众人也是没有说出来,毕竟有些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大家心知肚明就好,而且在座的人没有一个是蠢材。
“之才兄说的是,不过那毕竟是还没发生的事,刚才荀彧兄说了如此下去天下必有大乱,可是治国方针,荀彧兄可是一句都没说啊。”
众人听到过图这话后纷纷点了点头,然后看着荀彧,你这人直说问题也不说怎么解决问题,不太厚道的感觉,不过众人也没说出来,这样下来的话必当是在场的众人百花齐放各说见解了。
前前后后开始有人纷纷发表自己的治国观点,不过最让钟飞听得中意的确实戏之才的观点。
戏之才是说如果乱世平息,第一步定当是提拔官员任贤士能,第二步就是安抚百姓鼓励农桑,第三步就是实行屯田,储备粮草,不仅要让百姓吃的上饭,更要有余粮,毕竟古代灾荒是很麻烦的,古代也没有杂交水稻这种种植技术的存在,如果出现灾荒那么一年你的田地里面也别想有一粒米,第四步就是富国强兵,抵御匈奴草原等外患。
听到这儿后钟飞也是站了起来对着戏之才拍了拍手说好,这四步都很正确,并且目的也很明确,那就是休养生息稳定民生,鼓励农桑种田产粮,随后是抵御匈奴外敌。
匈奴在汉代始终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隐患,毕竟从汉武帝年间,虽然是教训的匈奴俯首称臣,但是没安分个几十年继续侵犯大汉疆域,前前后后好几次,讲和也用了,和亲也用了,不过就是没用,在钟飞看来匈奴就是一群喂不饱的白眼狼,必须打到灭族绝种才行。
而且这匈奴也不好打,匈奴跟羌人一样都生活在草原骑兵凶猛,打不过就往草原深处跑,这也是问什么匈奴之祸这么多年不能根除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