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华夏互联网协会。
不用想都知道,这个协会的成立,举足轻重。
能够当会长。
怎么说也是有威望的人。
岂能是一个女嘉宾提议,众人一起拥护,这么草率。
虽说,陈楚良现在的呼声,的确有点高。
但,其他人还不想就这么认输了。
这是在场一部分人心里面的想法。
好在,陈楚良挺会照顾别人的感受。
至于女嘉宾提议的事情。
有点大。
需要从长计议。
好在,陈楚良学会了用幽默的语气,去缓解尴尬的气氛。
便是带着给人一种阳光的微笑,说道:“成立协会,其实就和娶媳妇一样,不能操之过急,自然不能草率了事。不过,这个提议不错。但现在,我们这是第一届互联网大会,许多东西都还不成熟,而且到场参会的嘉宾们,有的或许是抱着打酱油的心态过来遛个弯就走了,并没有想到,我们的大会开的如此精彩,也受益匪浅。这样吧,等我们明年再次召开东湖论剑互联网大会的时候,经过一年时间的发展,我相信,华夏的互联网行业都能够有一个不错的开局,也更成熟了。那时候,我们再商量成立互联网协会的事情?到时候你就是不提议,我自己也要主动张罗。”
陈楚良妙语连珠,噼里啪啦,说了很多幽默的话。
比如娶媳妇不能草率,比如打酱油。
他这些幽默的话说出来,原本是一个很尖锐,很不好回答的提议。竟然是在笑声中,就这样被抹平了。
就连提问的女嘉宾,也觉得,陈总真是替她解了围。
“我现在又发现,陈总是个有魅力的人,嗯。。不愧是我的偶像。”
女嘉宾在递给工作人员话筒的时候,竟然‘表白’一样,说了一句煽情的话。
这就是互联网大会,畅所欲言,只要有勇气,可以大着胆子,什么都说。
陈楚良这下就有点不好意思了。
原来这位女嘉宾是自己的粉丝啊。
被人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是她偶像,关键还是一个漂亮的同行,多少值得骄傲的。
没看见同一主席团坐着的其他人,此刻都是拉耸着老脸的吗?
“谢谢我希望,能够一直是你的偶像。”
陈楚良也自恋了一次,这算是陈氏幽默吧。
经过这么一个小小的插曲之后。
互联网大会又回到了主题上。
先前,讨论了行业的未来。
也讨论了合作与互利互赢。
这次互联网大会剩下的主题,还有成长、经营、安全
于是乎,一场激烈的会联网讨论大会又开始了。
经过前面两个问题的发酵。
后面的这些问题。
回答的人就多了。
不单单是坐在主席团上的各大互联网大佬们都开始发言。
当然,这些人主动参与,而且踊跃发言,主要是为了吸粉。
毕竟,都让陈楚良一个人表演了,他们坐在主席台上,岂不是绿叶。
只不过,这些大佬说的东西,基本上都干瘪瘪的,一点儿货都没有。或者说有货,但是大多都是画一个大饼,看着好看,摸不到。
至于台下会场的观众。
也有很多要求工作人员递过来话筒。同主席台上的大佬们对话。
你来我往,还真有点讨论的样子。
甚至,有的嘉宾,还和主席台上的大佬们怼了起来。
虽然最后都是笑笑结束。
也说明,这次互联网大会,还真的就像打出来的口号“东湖论剑”那样,能够一论高低。
当然,这样的讨论当中。
也有不少的台下嘉宾站起来,直接点名台上的陈总,希望能够听到他的见解,让大家醍醐灌顶,犹如经历柳暗花明的欣喜。
对于嘉宾们的期盼。
在数次被提问中。
陈楚良先后又提出了互联网的几个慨念。
第一个:物联网
第二个:云计算
第三个:大数据
陈楚良在提出这些慨念的时候。
都围绕他第一次说的互联网+来举例。
生动而详细。
也很容易让人听懂。
让在场的嘉宾如同醍醐灌顶一样感觉面前豁然开朗。
需要消化的慨念太多了,很多嘉宾带来了笔和纸,纷纷记下来陈楚良在大会上的发言。
这次大会,最不缺的就是掌声。
尤其是陈楚良发言过后。
掌声,经久不息。
不管是陈楚良先前说过,今天是来打酱油遛弯。还是真正来学习交流的嘉宾。
不虚此行,是他们在这次东湖论剑互联网大会上最后的总结。
也许是开会期间,各家的发言,还有整个互联网从业者团体的融洽。
从十点整,大会开始。足足讨论到下午一点钟。会场的嘉宾还是一如既往的保持高调的情绪。
并且忘了记中午的饭点,而主办方,也不好意思在大家兴趣高昂的时候宣布结束。
又坚持了半个小时。
陈楚良的手机上,收到了李主任很多条问候结束的短信,主要是酒店方面好安排宴席。
在刚刚结束了和一个现场嘉宾面对面谈话之后。陈楚良才:“我估计大家都饿成纸片人了。好了,我们暂时先告一段落吧,等吃完饭,大家还是这么激情四射,那我们就继续讨论。如果没有,那接下来,就该轮到媒体朋友们提问的时间了。大家意下如何?”
用商量的语气,和现场的一千多号人说话。
虽然有话筒,也是够累的,腮帮子都说痛了。
好在,陈楚良现在都被现场的嘉宾当成是神一样。
他没说的一句话,都有很多人拥护。
“没问题,陈总。我们都听你的。”
不需要话筒,下面的嘉宾,就有很多人异口同声说道。
然后,便是有序地撤出会场。
主席台的人走在最后。
等嘉宾们都走的差不多了,他们才开始跟在后面去餐厅那面。
走过去的时候,张潮阳说了一句:“陈总今天是发神威了,接二连三给我们互联网行业提出来很多慨念出来,我觉得陈总可以去出一本书。”
王志冬同样是不爽的语气,他才是互联网主角儿啊,奈何今天说的话不超过十句,还没有张潮阳多,一种被比下去的不爽,让他心里面憋屈着。便是接了张潮阳的话说:“陈总这是想给我们互联网行业立方向呢。”
这两位一边走一边‘冷嘲热讽’。
陈楚良就在他们身边,并没有和他们对话。
眼光不同,考虑的事情不同,所以就没有共同语言。
只是,陈楚良觉得没必要和目光短浅的人解释。却是跟在他身后,像是小尾巴一样的马雲,这时候看不爽了,来了一句:“我觉得陈总今天讲的很好。听了他的话,收获很大,一些以前想不明白的东西都有了一点思路。张总和王总要稍逊色一些,眼光也短浅了很多。”
马雲是个心直口快的人,有什么就说什么。
他就觉得张潮阳和王志冬没啥眼光。
互联网大佬怎么样,没有眼光,还不是三两年就下去了。
张潮阳和王志冬两人互相望了一眼,心想有为科技什么时候又多了一个创始人?
他们并不知道马雲并不是有为科技的人。同时说道:“这位面生的很?未请教?”
马雲赶紧从自己上衣口袋拿出名片,能打一个人的广告算一个,何况还是两位互联网大佬:“阿狸巴巴的马雲。”
张潮阳和王志冬两人收了名片。
感情这个跟在陈楚良后面的家伙,和有为科技一毛线关系都没有。
他们都把他当大佬了。
原来是狐假虎威啊。
已经可以看见两人脸上的不屑。
正好旁边有个垃圾桶。
两人都做了同一个动作,竟然是直接把马雲递过去的名片给丢了。
其中王志冬还说:“这东西在中关村一天都能收到一百张介绍自己是某个互联网科技公司老总的名片。我们公司垃圾桶都快装不下了。”
张潮阳也是有仇必报说:“我们公司也一样。”
这两人这样做就有点过分了。
但大家都以为,估计是马雲刚才也说两人没眼光,把大佬给惹怒了吧。然后做一些不符合大佬身份的事情出来也挺正常的。
周围的人都没说什么。小插曲嘛,笑笑就过去了,开始陆陆续续朝着餐厅走过去。
唯独只有马雲,被两位互联网大佬把名片丢垃圾桶之后,他竟然是弯下腰从垃圾桶里面检出来。
马雲捡起名片的时候,周围的人都走了。
但是唯独陈楚良留了下来。
马雲不在乎地把名片又装回上衣口袋,嘀咕说了一句:“这两位是真的没眼光啊。”
陈楚良在旁边说:“我觉得也是!”
马雲就来了一句说:“刚才陈总提到的大数据。我觉得,如果要做电商,大数据这个慨念,简直是外挂了。如果能够有大数据进行用户消费分析,那么用户想买什么,就给他们推荐什么。。。这不是一发一个准?做电商能够这样精准,比起盲目烧钱推广,去筛选用户,强一百倍啊。。。。。。难怪星浪和嗖狐两家公司现在半死不活,就这眼光,趁早关门得了。”
只要是和自己专攻一致的问题,马雲简直像是教科书那样说的有板有眼。顺便还拿出来,批判了一下两位门户大佬。
马雲这一番话,这可把等着他的陈楚良给震撼到了。
电商大佬就是大佬。
一下子就分析透了一个靠着大数据去做电商的慨念。此时此刻,只能叹了一句说:“那两人的眼光真的是太差劲儿了。”
他其实想说,老马就是金子,就算蒙尘了,但是只要有机会,在那里都能发光。
“对了,马总,我对电商这一块不太熟悉,你能在和我说说嘛?”陈楚良干脆和老马聊一些他擅长的东西,毕竟陈楚良也不是万能的,对于做电商,他的确知道的一知半解,还需要专业人士来搞。
比陈楚良矮一头的马雲和他并排走着,然后就把自己的做电商的宏图,完完整整,像是在兜售一个策划那样说了出来。
第788章看你表演!(求订阅)()
马雲聊自己对电商的想法,让陈楚良也跟着像是上了一堂生动的课。
甚至连吃饭两人都是挨着坐在一起,继续电商话题。
有为科技的其他人,还是第一次看见bss‘好学’。
这是好事,证明,下一步,公司大概是要朝着电商方面发展了,而总负责人,应该是这位来自杭城的阿狸巴巴公司的马雲。
便是趁着机会,有为科技的创始人团队,都和马雲接触了,大有把他当成公司的一份子。
马雲自然受宠若惊,也喝了不少酒,表示荣幸。
午餐之后。
嘉宾的热情不减。
大家又回到了会场继续讨论上午的话题。足足讨论到下午四点钟左右。
这一次的东湖论剑互联网大会,才算是圆满的结束了所有提出来的话题。
接下来,就是东湖论剑最后的环节。
——现场回答媒体记者的提问。
这个环节是互动环节。
现场接近两百家媒体,可不是单独为了互联网大会而来,多多少少,要代表网民,代表自己的立场,问一些问题。
当坐在主席台上的陈楚良,就着话筒宣布,接下来是媒体朋友们的提问时间,总是我们业内人自己说,感觉有点自卖自夸的意思。
幽默而风趣的说话方式,让这个媒体互动的环节,变得轻松愉快。
因为有互联网从业者先前畅所欲言的讨论在前,媒体互动环节,媒体人也放开了胆子,尽量提一些网民比较关心的尖锐问题。
第一个提问的是汉州本地《汉州日报》的女记者。
因为位置离主席台比较近,这位女记者举手,就被陈楚良选中。
其他落选的媒体都看着这位的同行。
陈总说过,会回答现场百分之八十的媒体的提问。
所以不着急。
只见被陈楚良选中的女记者拿起话筒,直接问道。“我想问陈总,这一次互联网大会在汉州召开,有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这个话题就很官方了,毕竟是本地媒体,围绕的内容重点肯定是关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陈楚良从容而自然地给这位女记者说:“特殊的意义就是,大家都知道了,因为汉州市委市政府的支持,这里的土壤很适合互联网的发展,加上我先前也说了那么多东西,我想,在坐的同行,已经有不少会选择将公司落户汉州。并不是我说大话,只要给我们三年的时间,在坐的诸位就能看见,我提出的互联网+,对一座城市的影响有多大。当然,汉州有可能是我们互联网企业撬动实体经济的一个试验点,如果成功了,那么,我们就可以串联整个华夏所有城市。”
陈楚良陆续放大招,一段话说的振奋人心。连提问的女记者都被感染,说到:“陈总这么说,可以说这次互联网大会是汉州之幸了。”
女记者当然也知道捧人。毕竟是汉州官媒,当然要跟着和汉州现在的主政者合拍的陈总,一起加油呐喊。
因为规定了媒体互动环节,每位上台的记者都有两次提问机会,这名女记者又继续问道。“都知道,陈总现在才二十岁,就取得了如此耀眼的成绩,陈总能给我们传授一下你自己的成功经验吗?”
女记者这个问题,其实也是在把陈楚良捧高。
不过,她这个问题属于大家都想问的,所以瞬间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就连和陈楚良同坐在主席台的几个互联网大佬,也同样想学点经验。
这大概就是全场所有人,都目光灼热地看着陈楚良马上装了,还觉得喜欢看他装。。
好在,陈楚良学会了陈氏幽默。笑着回答:“在回答这位女记者之前,我强调一点。其实,我还差一个月,才满二十岁。当然,也只有短短一个月时间,就奔三张了,岁月不饶人。。”
陈楚良的幽默,换来的是全场的笑声。
在笑声中,便是听着陈楚良说:“我觉得,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取决于心态。”
“心态决定一切,有为科技是一家年轻的公司,我们的创始人团队,平均年龄不到三十岁。嗯,我们的心态都很好,然后,不知不觉,就取得了现在的成绩。你们都把焦点落在我一个人身上,并没有发现,我和我的团队,更值得学习。”
此处,有掌声响起!
应该是送给整个有为科技团队。
女记者问了两个问题之后。
又到了挑人提问的环节。
陈楚良对着大家说:“这次,还是挑一个女记者吧…。。女士优先。”
就顺手点了一位个子比较高,站在媒体方队最后一排的记者。
这名女记者是《钱江晚报》的记者。
她被点名之后。。。
便是拿着话筒,道:“陈总,我想向你提问。”
“怎么又是我?”
陈楚良心中苦笑。
主席台这么多大佬都在,感觉他们都成了绿叶了。
也不能拒绝,陈楚良说:“还请对待我温柔一点。”
女记者那个羞涩啊。陈总这话…。。
女记者虽然害羞,但是她的问题一点儿都不含蓄。
“有为科技现在已经涵盖了引擎、门户、即时通讯、以及网游,想问陈总,有为科技是否还会发展其他项目?能不能详细说下有什么项目是值得陈总关注的?”
女记者的问题很尖锐,而且是涉及到有为科技发展规划布局之类的秘密了。
好在,陈楚良学会了轻描淡写的说话方式,避重就轻道:“只要有发展潜力,能为我们带来利益的项目,我都会关注。”
《钱江晚报》的女记者不太满意陈总的回答,好在还有第二个提问的机会。
“那么在陈总的心中,有为科技最核心的项目是什么?”
这个问题,也很有挑衅性。
陈楚良想了想,回答说:“毫无争议,应该是网游。网游是我们现在的金主。”
《钱江晚报》的女记者还想问:即时通讯呢?算是边缘项目?只可惜,她只有两次提问机会。
《钱江晚报》女记者坐下后,有点害怕女记者的犀利问题。陈楚良就让一名男记者提问。
这名男记者自我介绍来自《燕京日报》。
听到这里,陈楚良就放心了。
门户网站两位巨头都在,肯定该他们被提问了。
正放松的时候,男记者已经拿起话筒,道。“我也想向有为科技的陈总提问,我的问题是,未来有我科技是继续以网游为核心,还是转移重心专注于即时通讯领域,或者说向其他领域扩展?”
陈楚良有点郁闷啊。
怎么又是问他?
咳了两下。
陈楚良说:“看来我今天是太受欢迎了。”才回答提问的男记者。“有为科技的重心当然是会随着公司的发展模式进行改变,所以暂时回答不了你。你要是一直关注我们公司,以后就知道了。”
《燕京日报》的男记者点了点头,继续问。“第二个问题,在座的人之中有没有陈总你佩服的人?”
陈楚良没想到这名记者会问这个问题,一时感到有些为难?
至于佩服的人?
说实话,一个都没有,就马雲和小马哥还有点意思。
当然,话不能这么说,陈楚良知道,稍不注意就引发血案,还是和稀泥好一点,就说:“在座的很多人,都是我们国内互联网的先驱,也是我的前辈,我对他们都很佩服,他们身上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陈楚良这个回答一出来,大家就觉得他低调,好学,圆滑、不给人一点把柄。
就连和陈楚良同坐在嘉宾席的其他互联网大佬,心里都有一个感觉,别看陈楚良这家伙年纪轻轻,但是从他对记者的回答来看,丝毫没有给人落下话柄的机会!
这样的对手才可怕!
问了两个问题之后,《燕京日报》的记者才坐下来。
这下又到了挑选媒体记者互动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