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司礼监-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巴巴,是我啊!”

    良臣很是兴奋的叫了声,站在门坎上静侯巴巴同样激动的过来给他开门。然后两人如夫妻般相拥,再手拉手,蹦蹦跳跳的进屋,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最后狼情妾意,做那不可描述之事…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你不必在乎目的地是哪里,你只要在乎,走的是哪条道就行。

    都说小别胜新婚,良臣憧憬着巴巴见到他后,瞬间扑向他怀中的场景。

    然而,巴巴好像突然消失了般。

    院内,一点动静也没有。

    难道?

    良臣脸色大变,气息变得急起来,一股无名怒火腾的升起:好你个客印月,我这才走几天,你竟敢就背着我偷人了!

    是谁?

    二叔还是魏朝!

第一百一十二章 我是有夫之妇(求订阅)() 


第一百一十三章 不可以这样(求月票)() 


第一百一十四章 不中用的货(求订阅)() 


第一百一十五章 我是小千岁,不是西门庆啊(五更)() 


第一百一十六章 你敢说你喜欢我!() 


第一百一十七章 前门开,后门张() 
以后谁养谁,谁罩谁,不定的事呢。

    能确定的就是,良臣一定会回来找巴巴。

    打客印月那里出来后,良臣便准备去宣武门那边找宋献策。走到半道改变主意,决定先去鸿胪寺的驿馆那里看看。

    付钱之前,总得先验验货。

    到了驿馆那里,却发现没什么动静。

    良臣倒是淡定,举目四望,想看看有哪位老神仙在那掐指一算,又或有什么稀罕物面世,上书什么亡什么兴,然后引得一帮吃瓜群众在那惊叹连连,最终造就一桩千古之迷。

    结果,屁都没有。

    大街上扎团的人倒是多,可人家那是和商贩讨价还价。驿馆那边,更是平静如常,建州人如往常一样出出入入,丝毫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难道宋康年那混蛋真敢收钱不办事?

    良臣打了个突,直觉就算这会他赶到四海客栈,恐怕宋献策也早就跑的没影了。

    古人,不可信啊。

    高人,更不可信啊。

    他无比失望,为自己上当受骗愤怒时,不远处有个扛着草木棒子的小贩勒着嗓子大喊着走了过来。

    “冰糖葫芦!冰糖葫芦!两文钱一串儿!”

    这小贩嗓门极大,虽然四九城的街道繁华依旧,但还是盖不住他那独有的大嗓门。

    想吓(he)死小爷噢!

    小爷是随身没带扩音器,不然怼死你。

    先来串糖葫芦压压惊…

    良臣摸出枚小平钱,朝那小贩招了招手:“卖糖葫芦的,给我来串!”

    “好勒!两文钱。”小贩笑容满面的扛着草木棒子走了过来。

    将钱递给小贩后,良辰顺手就从草木棒上拔了一根糖葫芦,张口就咬了起来,顿时一股酸甜之味涌上心头。

    果然还是大锅熬出来的香,后世的那些糖葫芦只有味,却没有那种沁入鼻息的感觉。

    “大哥,你这手艺绝了!这辈子我都没吃过这么好的糖葫芦。”糖葫芦,是良臣幼时的记忆,如今吃到正宗的,顿时赞不绝口。

    “那可不是?小哥打听打听,我宋家的糖葫芦哪个吃了不说好?…咱是祖传的手艺,那叫一个顶呱呱…”小贩顺杆上爬,得意的自夸起来,调门高高的,隔多远都能听着。

    良臣哈哈一乐,懒得听这小贩自吹自擂,嚼着糖葫芦漫无目的向远处走去。他是想自己到底是去四海客栈碰碰运气,还是直接去车马行跟车返乡。

    “买糖葫芦喽,买糖葫芦喽!”

    前方,一群七八岁大的孩童叽叽喳喳,又跑又跳的奔了过来。良臣险些撞到他们。

    这帮孩童许是家里大人给了钱,兴奋的围着那卖糖葫芦的小贩,嚷着要买。

    “好,别急别急,都有都有…”小贩见到这么多孩子要买,嘴都快笑歪了。

    这帮孩子买到糖葫芦后,蹦蹦跳跳的又回头。

    他们的童真模样让良臣会心一笑,小时候他也经常缠着妈妈要糖葫芦吃。

    孩童们奔远后,良臣已是拿定了主意,决定还是去四海客栈找一下宋献策,不管他在还是不在。

    去宣武门那里,得经过鸿胪寺的驿馆,良臣想叫车过去,但街上人太多,过去的马车上都人满了。不得已,他只好往前走一段。

    经过驿馆那时,却看到刚才买糖葫芦的那帮小孩子都聚在馆驿大门边上玩耍,一边做着良臣也不知道的游戏,一边唱着童谣:

    “前门开,后门张。前门引进虎,后门引进狼。左边一个卫,右边一个卫,不管虎与狼。鹿吞食东北,虎要吃大狼,狼要吃大虎,最后都成了李二郎。”

    那帮孩子似乎怕别人听不到般,将童谣唱得响亮非常。并且,他们始终就是在驿馆外面玩闹,不去其它地方。

    听到童谣的前两句时,良臣已是停下了脚步。

    几句听完,他笑了起来,因为他品出味来了,赶情这帮孩子就是宋献策的托。

    联想到历史上宋献策最擅长的就是弄童谣,也算是专业对口。

    先前,倒是冤枉了这家伙,人家还是办了事的。

    童谣中的“鹿吞食东北”,很明显是指辽东,而“左边一个卫,右边一个卫”则是在变相的指建州左右卫。

    “李二郎”就不用说了,这世上除了那个杀兄灭弟、逼父禅位的李世民,还能有谁当得“李二郎”一称?

    整段童谣放在一起,便是直指辽东。辽东现如今有哪家是兄弟关系紧张的,除了建州左右卫,没有其他家了。

    不论兄杀弟,还是弟杀兄,这童谣总能应上主。

    而对大明而言,不管是老大奴尔哈赤,还是老二舒尔哈齐,他们都是虎狼。

    童谣一起,驿馆里的建州人懂汉话的不少,自会有人揣摩其中意思。连带着朝廷官员们恐怕也会议论纷纷。

    舒尔哈齐能不能听到,又能否理会明白这童谣所指,避免被他哥奴尔哈赤害死,就看他本人造化了。

    良臣能做的也就这么多了,他总不能直接刻个“女真兴,大明亡”的木牌塞鱼肚子吧。

    不过,手段还是有点糙。

    这帮孩子就围着驿馆打转,有心人稍一想,就知道是有人背后指使。

    如此一来,这童谣便会失去价值。

    弄不好,舒尔哈齐还以为是明朝一些对建州不满的官员暗中授意,目的是要他兄弟彻底反目呢。

    还好,唱了一会,那帮孩子中有个稍大些的便领着比他小的走了,倒是没走太远,在里许外继续玩闹。与此同时,远处还有一帮孩子也在传唱着同样的童谣。

    良臣一路走下去,前前后后见到了六拨传唱童谣的孩童。一些大人听了这童谣唱的稀奇,好奇的凝听记下,然后议论起来。

    看这情况,用不了一两日,全京师的人都得听过这童谣。

    还行。

    良臣点了点头,这年头也没什么有效快速宣传途径,口口相传是最好的宣传办法。

    古来今往,借助童谣造反或讽刺的事迹层出不穷。当然,这还是属于没有逼格的传播方法。

    造些妖书,弄些神迹出来,才算有档次。

    经过一条小胡同外时,良臣有点尿急,附近又没有公共茅房,于是他四下看了眼,便偷偷溜进胡同,想就地解决。

    胡同里是有住户的,十来家的样子,这会,倒是没有人出来,要不然良臣就得尴尬了。

    摸到处墙角,良臣就摸出鸟儿,“嗖嗖”的尿了起来,尿的正爽时,冷不丁耳畔传来一个小孩子的声音。

    “前门开,后门张…”

    “好,都对,拿去买糖葫芦吧。下一个!”

    声音怎么那么熟悉,良臣将鸟儿收起,踮起脚尖朝院子里望,可够不着。索性手脚并用,爬上墙头,朝里一看,就见宋献策躺在一张竹椅上,右手拿着扇子,左手拿着一摞铜子,正在挨个听帮孩子背童谣呢。

第一百一十八章 凭这个行不行?() 
上午争取三更,兑现诺言,为盟主源鑫居加更。

    下午争取四更,这是骨头的极限了。

    另外,推荐一本科幻作品——末世星灾。作者是骨头一直以来的读者,他一直将我当成他的老师,奈何我什么都教不了他,也没法让他跟着沾光。现在,只能向我的读者推荐一下他的作品,喜欢科幻的不妨一读。至少,骨头一直追看的。

    “宋大哥!”良臣从墙上下来后,便大摇大摆的晃进院子,大声喊道。

    “你怎么来了?”

    宋献策吓了一跳,忙从竹椅上站了起来,很是惊讶,不明白这小子怎么摸到这来了。

    良臣没回应,而是眯眯带笑扫了眼那帮等着背童谣的孩子,点了点头,扭头问宋献策:“大哥费心了。”

    宋献策忙道:“拿人钱财,替人办事,天经地义,有何费心不费心的。”说完,面露难色,“只是贤弟有所不知,为了立竿见影,为兄这里多花费了些,这个”

    “好说,好说。”

    良臣打个哈哈,却是打定主意一个子也不多给宋献策,负手站在那打量起这间小院来。

    院子不大,比客印月住的那间还要小。不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应生活设施都有。更难的是,这院子自带一口水井。

    良臣再是不懂京城的房价,也明白自带水井的院子价格不菲,毕竟这年头没有自来水,如京城这等大城市,用水极其不便。

    大多数百姓只能在附近河中取水做饭洗衣,来回甚是辛苦。又或是每天从水行的水车打水,很是不便。

    若家中自有水井,便能解决许多不便,因而有水井的院子比没水井的院子价钱要高得多。

    良臣心中纳闷,不知道这院子是宋献策自己的,还是租的别人的。若是他自己的,那这人可就真的深藏不露了。

    不但是大佬,还是个阔佬。

    宋献策见良臣站在那不说话,不清楚他打什么主意,便朝那帮孩子挥了挥手:“今日就到这儿了,都散了吧。”

    “糖葫芦,糖葫芦!我要背歌,我要背!”

    一听结束了,那些还没轮到背的小孩子顿时哭闹起来,几个小些的直接上前抱着宋献策的腿跟他要铜板。

    “不哭不哭,都有,都有。”

    宋献策哈哈一笑,将手中一摞铜板挨个派发到这些孩子手中。

    得了钱,孩童们顿时不哭了,欢欢喜喜的跑了出去。

    等小孩子们都散了后,良臣方转过来身看向宋献策,赞道:“宋大哥这院子独门独户的,真是不错”话锋一转,“有这么好的院子不住,宋大哥怎的反去客栈租房住的?”

    “这院子不是我的,是我一朋友的,我临时住两天。对了,贤弟这一路过来,可曾看到听到了?”宋献策显然不愿多说这院子的事。

    “看到了,也听到了。”良臣自是不会追问,人都是有小秘密的,他魏小千岁心中的秘密还少么?

    “那贤弟觉得为兄做的如何?”宋献策一脸得意的样子,等着良臣的夸奖。

    良臣却撇了撇嘴,道:“还行吧。”

    “还行?”

    这个评语宋献策可不服气,他不甘心道:“贤弟莫要小瞧我那童谣,字字句句可是对着那建州的,且朗朗上口,易于传唱,绝对是上等货。”

    “嗯,是还行。”良臣龇牙一笑,就是不夸宋献策。

    宋献策为之一噎,恍若一拳打在棉花上般空落落的。

    他原是等这小子夸他时趁机邀功,多宰他点银钱。可这小子偏不上套,一句还行就打发了他,实在是叫他郁闷。

    良臣将宋献策郁闷的样子看在眼里,心里好笑,突发一想,起了恶作剧的念头,当下对宋献策道:“我这也有一童谣,却不知大哥觉得如何?”

    宋献策闷声道:“说来听听。”打心里不认为这小子能有比他还好的货。

    “大哥且听好了。”

    良臣清了清嗓子,一字一句道:“吃他娘,穿他娘,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说完,一双眼睛直溜溜的盯着宋献策。

    “这”

    宋献策吸了口气,很是动容,他可是识货之人,魏良臣的这段童谣绝对是上等货,且比他编的那段还要厉害。

    只是,这童谣是大逆不道,是蛊惑百姓杀官造反的!

    “贤弟这童谣好是好,可别怪为兄没提醒你,你千万不要乱传,不然叫官府知道了,是要杀头的。”

    宋献策真是好心提醒,也想不明白这小子怎么敢编这种童谣的,他难道真不怕被官府杀头?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我也是听别人说的,放心,这种杀头的东西,我哪里敢乱传,只是说给大哥听个乐而已。”良臣嘿嘿一笑:那位闯王如今怕不过三四岁吧,嗯,将来,还是不要让他失业的好。

    “是咧,你还小,有些事情碰不得的。”宋献策微一点头,想了想,问道:“那闯王是谁?我云游天下二十载,为何从没有听说过此人。”

    “我也不知道。”良臣打个哈哈,将金耳环和那根金玉枝从怀中摸出递给宋献策。

    宋献策眼前一亮,伸手接过利索的揣进兜中,然后却诉苦道:“贤弟也看到了,为兄为了让你满意,将场面弄的甚大,贴了不少钱进去,这点钱实在是不够啊。贤弟看,是不是能?”

    不待他说完,良臣就两手一摊,摆出一幅穷样:“不瞒宋大哥,我已经是分文没有了。”

    “怎么会呢,贤弟一看就是富家子弟,比为兄有钱多了。”

    “真没有。”

    宋献策干急眼,又不能伸手到魏良臣怀里去摸,只得讪讪道:“既然贤弟也困难,那为兄便吃点亏算了。”顿了顿,又道:“事情我已经替你办了,后面就与我无关了。”

    良臣明白他的意思,道:“宋大哥放心,我今日便离开京城。”

    “噢?”宋献策一愣。

    “先前不是和大哥说过我要回家小考么,如今离小考之期不过月余,我得回家温读待考了。待我考上秀才,再进京来找大哥谈开矿的事。”说完,良臣又强调,“我二叔很看重这件事,已经找人活动首奏官的事了。”

    “不急,你且小考便是。”宋献策笑了笑,“听你口气,考秀才十拿九稳了?”

    “还行吧。”

    又是还行?

    “八股如何?”

    “略懂。”

    “试贴、经论呢?”

    “略懂。”

    “策论呢?”

    “也略懂。”

    良臣自己说的有点不好意思了,对面,宋献策神情也是越来越凝重。

    “那你字写的如何?”

    “一般。”

    “不是略懂就是一般,就这,你考什么秀才?”宋献策乐了。

    良臣想想也对,讪讪的从怀中摸出那张司礼官帖,弱弱的对宋献策道:“凭这个行不行?”

第一百一十九章 秉笔太监的印() 
什么玩意?

    考试还能凭什么?

    宋献策伸手接过良臣递来的官帖,还未打开,就愣了下,因为他没有看错的话,这是一张内廷的官帖。

    不过想到这小子二叔在东宫当奉御,弄张官帖出来也不算什么,宋献策便未多想,展开一看,却是再次惊住。

    “司…司礼监的帖子!”宋献策难以置信的看着良臣,吃惊无比。

    内廷有大小二十四监衙门,各衙门都有官帖,流出来的不在少数。

    宋献策早年就曾得到过一张宝钞司的官帖,凭此帖骗了一笔钱,着实让他快活了一段日子。

    只可惜官帖一经投出,就不能收回,否则他可以靠那帖子一直逍遥下去,何必靠替人算命蒙那小钱。

    单是张宝钞司的官帖,就有这般大的好处,司礼监这个内廷首席衙门的官帖又有多大的好处呢。

    须知道,司礼监的官帖可是等同内阁的批示!

    宋献策双手微微有些发颤的将这张官帖打开,他要确认这张官帖的真假,等看到右下角那方显赫的司礼大印记后,他恨不得将眼睛珠子都贴上去辨别真假。

    真的!

    宋献策是识货之人,如获至宝,抬头看向魏良臣,失声道:“这帖子你怎么会有!”

    “我二叔弄给我的。”良臣早已想好说辞。

    “你二叔?”

    宋献策脸上写满一百个不信,因为这小子二叔不过是个奉御,听着是有品级,可在宫里也不过是个低等太监。这种人,有什么能量弄来司礼监的官帖。

    “嗯。”

    良臣点了点头,不再说话。

    良臣不吭声,宋献策自是明白对方的意思。谁还没个小秘密,是不?

    他将官帖合起,沉吟片刻,道:“你莫非是要拿这帖子去弄个秀才回来?”

    “大哥果然高人,小弟的心思一猜就知。”良臣也不瞒他。

    “考什么秀才?有这官帖,你能挣笔大钱。拿去考秀才,暴敛天物了。”

    宋献策一脸惋惜,恨不得能将这官帖据为己有。

    外面多少人想得而得不到,得到了定是拿去做大买卖,发笔大财,哪里会为了个秀才功名就给用了呢。

    良臣当然不会被宋献策忽悠,他以人各有志,家里为了供他读书如何辛苦,二叔对他如何寄予厚望,自己绝不能无辜亲人期盼为理由,斩钉截铁要拿这帖子去弄个秀才回来。

    宋献策固对科举国制深恶痛绝,但眼前这少年的坚定倒是让他刮目相看,便不再劝阻,说道:“你将这官帖拿给我看,不是为了光让我眼红这么简单吧?”

    “大哥果然是聪明人,什么都瞒不过你,嘿嘿,我是想…”

    良臣告诉宋献策,想请他在帖子上加上内容,大体便是说他魏良臣是宫中哪位大裆看中的人才,要地方妥为关照。

    听完良臣所说,宋献策冷笑一声:“若你是宫中的大裆,你会这样直白的与人说关照?”

    “嗯?”

    良臣没觉得有什么不妥,不说得明白,万一对方领悟不了,岂不是白辛苦一场?

    见这傻小子确是不知的样子,宋献策没好气道:“好东西到你手上,却不知怎么用,真是蠢蛋。”

    良臣不乐意了,翻了翻白眼:“我若不蠢,也不会为大哥搭进那么多银子。”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