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司礼监-第2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人名利,他从来没有想过。

    他是真心想让东方的亿万中国人能够成为天主教徒,他也始终关心着贫苦和疾病的中国人。

    而那些真正关心治下子民疾苦的官员,也是史泰隆最敬重的所在。

    可惜,他从来没有见过那种人,或者说,他见过太多虚伪的官员。

    所以,在获救之后,他按捺不住内心的感激和激动之情,真心实意的赞美了眼前这位年轻的明朝官员。

    那句“先救百姓,再救洋人”的吩咐,对同样也危在旦夕的传教士们可不是福音,甚至可以说是噩梦,但在中国人耳中,难道不是上帝的福音么。

    史泰隆一点也没有恨意,反而坚信,一个能将自己国家子民的生命看的比外人要重的官员,一定是这个国家最好最好的官员。

    如果这种官员能够接受天主教,那无疑是天主教最大的幸运。

    哪怕,他很有可能会因为对方的命令而丧身河底。

    不过,他会宽恕这位年轻的官员,上帝也一定会宽恕他的!

    尽管,史泰隆并不能代表所有的教士,但自己的生命是这位官员所救,因而郭居静、金尼阁连同那些洋商也纷纷走了过来,对魏公公的救命之恩表达心中的感激。

    魏公公对上帝十分了解,对眼前这帮传教士更是了解,在大致了解这些人的身份后,他有了点想法。

    所以,他让小田去给他准备下道具。

    西洋人也很快得知救他们的是明帝国的宦官,而非这里的地方官员。

    在惊讶之余,他们看向年轻的明帝国宦官目光中更多的是好奇。

    李之藻也想起了随利玛窦神父觐见皇帝陛下,献上万国图的那一幕,目光有些复杂。

    魏公公没空理会李之藻怎么看他,他缓缓的抬起手,向着一众西洋教士道:“其实,你们不必感激我,因为我并没有下令先救你们。”

    “正因如此,您才深受子民爱戴,也值得我们尊敬!”

    史泰隆再次弯下腰,然后拿手指在额头上划了一划。

    郭居静等人见状,也做了同样的事情。

    不管怎么说,他们都活下来了。

    活下来,就够了。

    “人人都是上帝的赤子,上帝面前也是人人平等,不管是我中国的子民,还是你们这些异域之人,于危难之际咱都是要救的。只是,咱无法说服自己先救你们,因为,咱是人民的官,咱无法做到放下咱的子民先救你们…”

    魏公公的神情有些悲伤,也有些凝重,“如果你们当中任何一人出了事,咱想,上帝可能不会原谅我。”

    郭居静他们惊呆了,这位年轻的明帝国宦官竟然也是信上帝的?!

    金尼阁想也不想,上前一步高声道:“上帝一定会原谅您的!”

    “但愿,上帝会原谅我。”

    魏公公将手放在了胸口,缓缓扫视众教士,铿锵有力道:“天下凡间,分言之则有万国,统言之则实一家。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咱只愿这天下兄弟姊妹,相与作中流之砥柱,努力奋斗,以实现强不犯弱、众不暴寡、智不诈愚、勇不苦怯之世,真正天下一家,共享太平,永沐浴在上帝福音之中!…阿门!”

    火堆熊熊燃烧着,将公公的脸映的通红,也将他身后小田用临时用竹竿拼起来的十字架映的无比高大。

    圣火啊,在我心中熊熊燃烧!

    天父啊天兄,请祝福我吧!

    让我替你们拯救这世间的迷途羔羊吧!

    咱知道你们太忙,没空降世下凡尘,但不要紧,你们能做的事咱都能做,只要你们替咱加冕为皇就行…

    东方的教皇陛下。

    阿弥陀佛,无量天尊,善哉善哉。

    https: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阅读网址:

第七百六十五章 法兰西革命老区() 
耶稣从来不嚼蛆,魏公公也从来不乱来。

    他真的是很中意天主教。

    中意天主教的资金、科学、技术、人材、武器装备。

    虽然,明朝的科学技术在当下和西方并没有大的差距,但体制却限制住了明朝科学技术的突破和爆发。

    这个体制不是帝制,而是儒家思想主导的政府思想。

    一方有好东西却不知道向外开拓,一方则是将好东西全用在对外开拓上,双方的差距自然一天天拉距。

    武器装备上,西洋人也是成规模,成建制的更新换代,所拥有的技术和人材储备远超明朝。

    明朝实际已经失去了大航海的机遇,并且在这场改变世界的机遇中,没有任何收获。

    魏公公此时要办的海事大业,属于插队,未来必然和西洋诸国发生激烈碰撞。

    因而,他需要有个缓冲。

    天主教的虎皮无疑是个极好的缓冲,能给公公的大业争取一定的时间。

    另外,眼下天主教在中国是不成气候,但在东南亚、在日本,却是极有势力的。

    这就使得致力于东亚共荣,世界大同的魏公公,必须要和天主教合作。

    如果有可能,未来,公公还要致力于宗教改革,致力于输出革命,致力于出口转内销…

    欧罗巴镇守太监,在穿越者眼中,未必就是笑话了。

    所以,公公在第一时间将自己打扮成了一个无比虔诚、一个一心追求上天堂的东方羔羊。

    得益于前世常有小姐姐在街上给自己发耶和华的传单,又听说教堂可以给介绍女朋友,公公特意去了几次,虽说没能拐走圣母玛丽亚,但几次蹭白食的经历,也足以使史泰隆等人在公公眼里,完全就是土包子的存在了。

    或许,教士们自己都没察觉,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完全就是在跟着魏公公走了。

    各种典故,公公那是拈手就来,一套套的说出来,把个郭居静和金尼阁这帮正宗的西洋教士都听的愣了。

    史泰隆听的最认真,在心里给这位年轻的明帝国宦官打出了一个比较中肯的评价——这位对上帝,对天主教的认知和理解,至少是主教级别的。

    真是上帝保佑,能够让东方出现这么一位优秀的人物。

    郭居静他们也有同感,虽然他们不愿承认,但事实就是如此。

    这个明帝国的年轻宦官对于天主教义的理解之深,并不比他们差半分。

    因而,在震惊同时,他们都很想知道是谁发展了这个年轻的明帝国宦官,他又是否受洗入教。

    几个听不懂中国人话的洋商见传教士们聚在一起,认真的听一个明国官员讲话,不时发出感慨声,也很是好奇,让身边的中国通事翻译给他们听。这一听,自然也是对这年轻的中国官员刮目相看。

    王体乾、曹文耀、许大有、李维等人则是听的一头雾水,看的目瞪口呆,谁也不知道魏公公是怎么能做到和西洋大和尚坐而论道的。

    可能,这么多人中,也就李之藻的震惊之感弱些。当初在乾清宫,还是舍人的魏良臣给他及利玛窦神父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知道这个年轻人对西洋文化很精通。

    “上帝是属于你们的,但最终却是属于我们的!”

    魏公公情绪高涨,猛的将小田举在手中的十字竹架拿在手中,高高举起。

    此时,也只有这个动作最符合他的气质,也最能表达他心中所想了。

    只可惜,此时没有会拉二胡的在边上给公公配上背景音乐,唱上一曲“上帝爷讲话理太偏,谁说夏娃害了汉?亚当采果在伊甸,奴家闲来守家园…”

    没有就没有吧,已经很好了。

    公公,也在期待。

    期待洋和尚们忍不住好奇,询问他的经历,打听他的一切。他们只要这样做了,就说明他们上钩了。

    果然,在交流了眼神之后,传教士一致认为魏公公是上帝在东方最好的信徒。

    于是,郭居静委婉询问魏公公是何人引他入教。

    魏公公却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向西洋和尚们伸出了橄榄枝。

    他诚恳邀请众教士能够到他所在的吴淞特区传教,并愿意为他们提供地皮盖一所宏大的教堂。

    “吴淞么?”

    郭居静有些印象,因为他要去的上海县距离吴淞口不远,不由有些心动。

    史泰隆上前认真的看着魏公公,询问道“尊贵的大人,不知如何称呼您?”

    “你们就叫我亲爱的魏吧。”公公腼腆一笑。

    之后史泰隆为魏公公介绍了他的同伴,当介绍到金尼阁时,对方称他来自于杜埃城,是比利时人,但公公却记得杜埃是法国的,所以将金尼阁视为一个来自法兰西革命老区的乡亲。

    教士们对去特区传教显然有些意外,一时半会拿不出主意,公公便决定再露一点。他针对天主教在中国传播不利的事实,给了一些十分可行的建议,这让众教士听的是眼前一亮,不住点头,对他亲爱的魏更是感激万分。

    公公看在眼里,心里洋洋自得。

    传教这玩意,就跟他公公卖债券一样,靠的都是包装和宣传嘛。

    而在中国,只有接地气的包装和宣传才能赢得人心,拉来客户。

    如何个接地气呢?

    “约瑟公,你坐下,听俺说说知心话。加百列,咱都坐下,咱们随便的拉一拉。小木匠你成亲后,娶了妮儿玛利亚。她没过门来就怀孕,知道你害怕当王八。

    孩儿他爹竟是谁,你每天夜里睡不下。这娃儿本是圣灵造,借着他娘胎投地下。代替世人偿罪孽,他就是那弥赛亚!”

    这是河南梆子版,唱出来,百姓喜闻乐见。

    还有天津卫的。

    “当了个当,当了个当。扯皮闲话咱不讲,今天就讲讲耶稣圣人他滴娘。

    要说这,耶稣圣人不一般,亲爹绿了小木匠。

    可怜呐,未婚先孕玛丽亚,天使托梦来帮忙。

    小木匠,你甭嫌圣母肚子大,那肚里的娃娃可是人类的王。”

    北方版的有,南方版的也有。

    “玛窦也许太鲁莽,有话对侬拉比讲,阿拉讲段经,包侬称心肠。道理相比,例子相当。问拉比呀,阿拉来讲经可像样。问拉比啊,阿拉讲道可稳当?…”

    总之一条,只要这帮传教士愿意跟他魏公公走,公公裤带子松松,就能让他们少干三百年。

    魏公公目中满是对教士们殷殷期待之情。

    “这件事,我们需要商量一下。”

    郭居静觉得有必要对这个年轻的明帝国宦官更了解一些,所以他向李之藻打听。

    “这个年轻人是皇帝身边的红人。”

    李之藻也不知如何向郭居静解释魏良臣的身份,想了想,只能这样说了。

    。

第七百六十六章 海上三大寇() 
    谢谢吃清屎的叫兽延虫年的百元打赏,亲爱的魏会向昊天上帝为你祈福的0。0

    ……

    “红人”这个概念有点为难郭居静,李之藻进一步解释这个“亲爱的魏”相当于皇帝陛下身边最亲近的内侍。

    这回,郭居静懂了。

    对皇帝陛下身边最亲近内侍的影响力,他可是深有体会的。

    早在多年前他与利玛窦一起北上进京途经天津卫时,就遭到了皇帝身边很有影响力的内侍马堂的刁难,险些让他们的北上之行就此夭折。

    如果这个“亲爱的魏”是如天津那个姓马太监一般的人物,那显然是件好事,因为这个“亲爱的魏”是上帝虔诚的信徒。

    能够得到他的帮助,对于传播主的福音会有加倍效果。

    但郭神父还是没有就此决定,他很认真的询问李之藻的意见。

    这位受过洗礼的明帝国高官是能给他最合理意见的。

    李之藻沉吟片刻,告诉郭居静可以去吴淞传教,并明确告诉郭神父,那个“亲爱的魏”对皇帝陛下有一定的影响力。

    李之藻做出这个判断,显然是基于他那日在乾清宫的深刻印象。

    他至今都清晰记得皇帝陛下听到海外有巨利时的表情,以及那个“亲爱的魏”所说的“发洋财”三字。

    骨子里,李之藻是瞧不起宫中太监的,尤其是一个竟敢蛊惑皇帝出海争利的家伙。

    但出于现实考虑,他又不得不承认郭居静他们想要在江南打开局面,真的需要这个魏公公的帮助。

    因为,对方现在很受皇帝陛下信重,至少几年内,对方不会垮台。

    听取李之藻的意见后,郭居静和金尼阁、史泰隆等教士一块商议了下,最终做出两个决定。

    第一是由郭居静带人去这个“亲爱的魏”所在的吴淞传教,金尼阁则去杭州。

    第二,仍由史泰隆返回罗马向教皇报告,但在此之前,史泰隆和郭居静一起前往吴淞,观察这个“亲爱的魏”,并且调用在华耶稣会的一切力量,尽快查出这个“亲爱的魏”是如何成为上帝信徒的。

    “如果亲爱的魏经得住考验,我们可以为他争取神职。”史泰隆由衷说道,他深深的为“亲爱的魏”人格所折服,所吸引。

    这,真是东方最完美的人物了。

    基于“亲爱的魏”对传教事业提出的几点意见,以及对上帝的虔诚信仰、对传教士的真诚、对子民的关爱,郭居静作为在华耶稣会的副会长,对争取这个明帝国有影响力的年轻宦官正式加入天主教,也很有兴趣。

    和中国的文官不同,西洋人对太监并没有任何歧视,甚至还很尊重。

    金尼阁没有意见,在杭州同样也有一位对天主教感兴趣的宦官等着他去争取。历史上,永历朝的司礼太监庞天寿就是金尼阁引入天主教,并受洗的。

    于是,由郭居静代表天主教向“亲爱的魏”表示了感谢,并答复愿意前往“亲爱的魏”所在地区传教。

    “好,太好了!”

    魏公公表现的很开心,也很激动,兴奋的让人赶紧请传教士到醉元楼。

    河中的烂摊子也收拾得差不多,船是不可能打捞的了,沉船的事自会有扬州地方处置,此段的漕口也会主动打捞,否则,会影响漕运。

    打捞上来的东西也只是那些飘在河上的箱子,其它沉下去的是没法子打捞了。至于那个失踪者的遗体打捞工作,也会由地方处置。

    肇事的那条船也主动靠了岸,船主一家面无人色,等着发落。

    魏公公没有处置,这种事情自有地方会管。

    郭居静等教士带着大难不死的随从,很是感激的听侯魏公公的安排。

    王体乾笑呵呵的请李之藻与他一同回醉元楼,一路老王表现的很是圆滑,几句话便让李之藻将之前小魏公公对他的喝斥放在脑后。

    那几个洋商见神父们都走了,他们却不知是否也要一起,站在那里,呆呆的看着神父们的背影。

    好在郭居静想起来了,连忙向“亲爱的魏”询问是否可以安排这些商人,不使他们在外挨冻受饿。

    “亲爱的魏”一拍脑门,连说疏忽,赶紧让部下去喊那些洋商及那些向导和翻译。

    到了醉元楼,魏公公吩咐厨房再开两桌,招待洋商和随从们。

    自己则请王体乾和李之藻落座,又请郭居静等传教士与他坐一起,言语举止很是客气,对神父们真是无比尊敬。

    神父们感受到关怀,对“亲爱的魏”感激之情自是难以言表。

    酒宴之后,魏公公让人安排神父和洋商休息,又亲自送王体乾休息。

    李之藻没有留在醉元楼,他在扬州城中有同年好友,因而和郭居静他们说了声后便带着随员离开了醉元楼。

    魏公公知道这位太仆寺少卿是在避嫌,避与太监打交道的嫌。

    他没有上楼去看赵家儿媳有没有睡,而是让人将为那几个洋商服务的两个翻译找了过来。

    这两个翻译都是广东人,一个叫陶杰,一个叫张安。

    二人都是常年在澳门混迹的,精通西班牙语、荷兰语、意大利语等几个语种。

    这让魏公公想到一人,此人就是国姓爷的父亲郑芝龙。

    传闻郑芝龙是个语言天才,不仅通晓闽南语、南京官话、还通晓日文、荷兰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

    这种人莫说放在当下东西方碰撞的时代,就是放在公公的前世,也是一顶一的精英。

    从另一个侧面也可以看出,如今这世道,就是做海盗想要出人头地,也得精通数国语言才行。

    茫茫大海,东西方各种势力碰撞,多会一门外语,都是多一分机会啊。

    可惜,公公的外文水平很差。

    不学ABC,照当接班人的那种水平。

    陶杰和张安被突然叫过来,都有些紧张。

    “你二人不必紧张,咱家叫你们过来,是因为你们常年与洋商交道,对海上事情想来知道不少。所以,咱家有些事要问问你们。”魏公公和声说道,对两个翻译,他老人家没必要打什么腹语,也用不着威吓什么。

    “却不知公公想知道些什么?”陶杰问道。

    “也没什么,就是咱家想知道如今这海上都有哪些势力存在,其地盘在何处,实力又如何。”魏公公说完喝了口茶,刚才酒喝的有点多,嗓子渴。

    原来是这问这个,陶杰和张安松了口气,前者赶紧说道:“回公公话,海上如今有荷兰红毛夷,西班牙…”

    尚未说完,就叫魏公公打断了,摆手道:“咱家不是问你洋人的事,你说我国人的事。”

    “我国人?”

    陶杰一愣,没有反应过来。

    张安倒是知道这位小公公想知道了,赔了个笑脸,说道:“据小的所知,现在海上有三股大势力和我国有关。”

    “噢?”魏公公身子往前倾了倾,“哪三股?”

    “一是被西班牙人称为甲必丹的李旦,二是暹罗的林家,三是颜思齐。”

    https: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阅读网址:

第七百六十七章 日本国太上皇() 
    海上三大寇?

    魏公公听的更加聚精会神了,酒意什么的早就烟消云散了。

    他当然要精神起来,攘外必先安内嘛。

    魏公公可不认为他的皇家海军能一力单挑西洋诸国,也不认为这些海上大寇会对他魏公公俯首称臣,乖乖的站在他魏公公的长幡下,共唱皇明万岁,天下一家,奉旨招讨欧罗巴。

    所以,战争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