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司礼监-第2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人行,必有我爹。

    王大力等人目瞪口呆:圣人真说过这话?

    盯着面前这青皮打量许久,魏公公忽的缓缓点头,欣然说道:“年不在高,有才者居长。你这青皮话糙理不糙啊,但你可不能屈解圣人的意思,圣人说的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是三人行必有我爹。”这话是忍着笑的了。

    “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师长不就是爹么?”赵宝乐一脸憨厚的笑容。

    “是这么个理?”

    魏公公看向身边算是知识分子的郑铎。

    郑铎想了想,点了点头。

    “也对,”

    魏公公眉头舒缓,视线重新落在赵宝乐脸上,“道理是这道理,但听着却是别扭,一看就是你这青皮在巴结咱,讨咱欢心,想着从咱这里得些好处咧…”

    赵宝乐闻言忙要说不是,却见魏公公示意他莫出声,沉思片刻,展颜一笑:“不过外人怎么看,咱管不着,咱觉得你不是那种人,你方才说的都是真话,是发自肺腑的,叫咱很欢喜啊。”

    “啊!”

    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赵宝乐大喜,眼珠子一下圆了。

    “既然你都叫咱爹了,咱也不能叫你白喊了,喏,这东西是爹赏你的。”话音一落,魏公公将手中的鼻烟壶扔给了赵宝乐。

    这什么意思,还用多说么。

    王大力等人看的是一脸愕然。

    “多谢公公!”

    赵宝乐无比兴奋,将那鼻烟壶捧在手中,唯恐落在地上碎了。

    “嗯?”

    魏公公颇是不快。

    赵宝乐醒悟过来,忙改口:“多谢干爹!”接着就是不住磕头。

    魏公公哈哈大笑,上前扶他起来:“好了好了,少磕几个头,替干爹我多做些事才是正经。”

    “儿子晓得,晓得!”

    赵宝乐不迭点头,今日终是抱住干爹的大腿了,看往后江南地界上还有谁敢瞧不上他乐三爷。

    王大麻子那帮家伙也都是眼瞎的猪,这都大半个月了,还看不出魏公公的能耐么?

    那些老爷们真要有本事收拾魏公公,就轮不到我赵宝乐拜干爹了!

    正所谓富贵险中求,雪中送炭远比锦上添花来的更让人感动。

    赵宝乐豁出脸皮,便是瞧出这魏太监是强龙压得住地头蛇,往后这海事大利,恐怕都得魏太监说了算呢。

    魏公公也很高兴,年纪轻轻就能收干儿,这说明什么,不正说明他魏公公有本事么!

    有本事的人,收几个干儿子又昨的了!

    咱这也是继承老魏家的家风不是?

    一想到二叔,魏公公便更乐了,虽然不知道二叔是怎么从石砫丘乘云那里跑回来,怎么叫刘吉祥相中弄到甲字库去的,但他却知道,有刘吉祥帮衬,二叔接下来的路子肯定是一帆风顺的。

    而东宫那边,只要万历一天不改变主意,二叔就始终是校哥儿的贴身伴读,由不得王安、魏朝他们拦着。

    叔侄二人现在都算是开始人生的起步阶段了。

    往后,这天下便是他老魏家的了。

    将来好大一份家业,却得有人继承才行啊。

    魏公公眉心一跳,本一脸喜色的他竟是一脸苦色了。

    原因是,寿宁那姘头真的大了肚子。

    而肚子里的孩子,有可能真是他的。

    万一真是老魏家的种,那他以后就要真当爹了。

    ………

    赵宝乐欢天喜地的捧着鼻烟壶退了下去,郑铎和王大力他们则是呆若木鸡的看着魏公公。

    船头很是沉寂,除了江水的流动声。

    许久,有人打破了这片沉默。

    “主公,我也觉得你像我爹…”真田一脸羞愧的往前迈了一步,旋即脸上的羞愧之情转而换成了一脸诚恳。

    魏公公二话不说,上前就是一脚。

    三山一江交映之处,魏公公如钢铁慈父般屹立江心。

第七百二十二章 生子当如魏良臣() 
    收义子,多多益善。

    只是,魏公公眼下还没有跨国收义子的心思。

    如小田、真田等倭卫,魏公公待他们还是如兄弟般可亲的,因而断然不会把他们也收为义子。

    再说,干儿子这种东西,有史以来就没多少好的。

    况太监收的干儿,更不是好东西。

    魏公公有自知之明的,他收个青皮做干儿,不过是想对方更加卖力替自家干活而矣。

    真要这干儿子犯了什么事,他魏公公头一个就“挥泪斩马谡”,这样就会有大义灭亲光环加身了。

    任那帮有鸟的士大夫们知道了,也得竖个大拇指赞一声“贤寺”。

    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

    眼下魏公公真是急需人帮衬,因而也才便宜了赵宝乐这个青皮。

    要知道,他这一拜拜的不但但是提督海事魏公公,而是咱大明朝日后的小千岁啊!

    这多大的便宜啊!

    造了二十辈子孽都换不来这便宜。

    只可惜这赵宝乐四十大几,若年轻个三十年,魏公公说不定还能与他赵家另有佳话传出。

    尔今,却连高堂贵庚都不敢问,一思便寒啊。

    用人之道,唯才是举。

    同样是阉二代的曹公给魏公公这个晚辈树立了很好的榜样,魏公公相信,有赵宝乐这青皮干儿马骨在前,往后,他老人家肯定义子多多。

    十三太保肯定是不够数的,一百零八郎都勉强。

    当然,这往后还是要挑挑选选,年轻的最好,十八以下多多益善。

    年纪太大的,除非实有必要,不然一律拒之门外。

    毕竟,年纪大的家里实在没有发展前途,不过要有貌美女眷就又是一说了。

    对于儿媳妇们,魏公公肯定是虚寒问暖的,如此,才是长辈该有的样子。

    如赵宝乐这般无耻的,魏公公倒记得一人,便是天启年间的东阁大学士顾秉谦。

    顾本是翰林出身,官至礼部尚书,但因不是东林党人,故在朝中颇受排挤,屡屡入阁都被东林阻拦。

    结果顾秉谦一气之下,索性把心一横,不顾自己已经七十一岁高龄,转身投了二叔,以期二叔能够帮他入阁。

    与赵宝乐这青皮直接就认爹的粗糙做法不同,顾秉谦身为文人中的极品者,做法肯定要委婉的多,不过却更让人好笑。

    顾秉谦不是自个直接认二叔当干爹,而是让他儿子认二叔做爷爷,这样,算是曲线救国了。

    说出去也好听,毕竟人顾大学士自个和魏忠贤没关系。

    孩子认爷爷,他又岂好阻拦。

    。

    魏公公让船队停在镇江附近,自不是真的赏这三山一江美景的,而是有正事。

    这正事便是那新收干儿赵宝乐替他联络安排的。

    准确说,是魏公公请客。

    客人是镇江及扬州、泰州及淮安府一带的商人。

    而这些商人中至少有一半是最近货物被海军扣住的。

    所以,在这些商人眼里,魏阉的酒席不好吃啊,所谓宴无好宴。

    但这宴又不得不赴,不赴宴,被扣的货物拿不回,以后也休想再从海贸中分一杯羹了。

    江南商人货物不走长江,还能咬咬牙走陆路贩运闽浙,大不了运费贵些,时日久些,耗损大些,但总比被扣的要强吧。

    江北商人却是不能不走长江,他们想将货物贩给闽浙的大海商,只能走水运,不然,他们的货物只能烂在手中,或低价抛售。

    因而,海路这一块,他们是万万不能放手的。

    由此,注定北固山上这场宴肯定吃得起来。

    除了这些商人外,魏公公的宴客名单上还有一人。

    这人算起来可是他魏公公的老乡,此人正是镇江知府王应麟,其老家便是河间府任丘县,和魏公公老家肃宁相隔不远。

    这年头,除师生关系外,同乡之情也很重要。

    有鉴于此,魏公公特地派人送了份请贴给这位同乡知府大人。

    满以为这位知府大人和自家是老乡,魏公公又不曾在镇江找过麻烦,王应麟肯定能给自家大开方便之门。

    不曾想,这位同乡却是位“耿直”之士,不屑与内臣交往。

    魏公公极为不高兴,但也只能骂几句不识抬举,这会倒没功夫给老乡来一枪。

    而那知府王应麟虽不屑与魏阉交往,却是不敢拦魏阉上岸。

    镇江府的那些差兵见着江上大船下来的一队队扛着火器的军卒,不劳上面发话,远远就避了去。

    魏公公一身青袍,着白色披风,脖挂大金链,指戴金玉扳指,手拿两核桃,老神在在,在一众随员簇拥下缓步上了北固山。

    这北固山由前峰、中峰和后峰三部分组成,主峰即后峰,是风景最佳处,有“天下第一江山”之称。

    宴席就在山上的凌云亭,又叫祭江亭,传说三国时孙尚香在听到刘备去世消息后,在此遥祭,而后投江自尽。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刘夫人,特意修了这祭江亭。

    这种传说,魏公公是嗤之以鼻的,他宁愿相信是哪个有钱的大佬为了赏风景方便,这才掏钱修了这个亭子,而不是百姓为了纪念谁。

    时辰尚早,客人们还未到,魏公公坐在亭中,遥看大江,这一回诗兴终是拦不住了。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魏公公豪情大发,语调抑扬顿挫,忽而低沉,忽而高昂,一句一顿。难得他记性好,把个词作完完整整背下来了。

    “干爹真是好文采!”

    赵宝乐情不自禁击掌叫好,真好,干爹这词写的真是太好了美中不足的是,那最后一句要是能改成生子当如赵宝乐就好了。

    也不知孙仲谋是哪个,这么得公公看好。日后若是有缘得见,还得好生奉承着才行。

    王大力等武将被赵宝乐这么一喊,也只道这诗作真是魏公公所作,听着确是不错,便也跟着齐声喊好。

    郑铎和魏公公的临时“秘书”的赵新全则是一脸生不如死:没文化,真是太可怕。

    魏公公也是直撇嘴,以后这种没文化的干儿子还是尽量少收。

    辛稼轩的这首词真是应景啊!

    不过那最后一句要是改成生子当如魏良臣就好了。

    

第七百二十三章 后人至此,拜咱三拜() 
感谢木子晕然百元打赏!

    ………

    天不生咱,至少三百年长夜。

    魏公公感觉良好,也是,就算没他,老魏家对大明朝也是功大于过的。

    再怎么着,二叔没把大明朝弄没了,反而把个辽东给稳住了,更没激出民变,使得处处烽烟。

    民不聊生这个成语断然是用不到二叔身上的,要用,也是官不聊生。

    现在再有侄儿助攻,老魏家想不名垂千古都难啊。

    历史,也会给老魏家一个公道的。

    这么一想,公公心情大好,也不去计较干儿和部下的没文化了。

    船上下来的厨子们正在就地埋锅做饭,这次宴客标准是四菜一汤,有鱼有肉有蔬有汤便可,无须那么奢华。

    当然,要换魏公公自个,一盆红烧肉便能吃个饭儿香。

    赵宝乐统计的来客有一百多人,这就至少要十来桌,亭中肯定是放不下这席面的,好在亭外空地不少,将就一些便是。

    桌椅板凳、锅碗瓢盆都是士兵从船上扛过来的,魏公公瞅着大家伙辛苦,一句赏,便一人领了几十小平钱,个个喜笑颜开。

    跟着魏公公就是好啊,凡事都有赏。

    只可怜好好的名胜景区,文人墨客的骚雅之地,愣是叫弄成了厨下之地。

    今日这北固山倒也不曾封山,只是那多大兵突然涌上山,那游客见着也不敢再呆下去,就是有胆大的也叫大兵给撵走,因而山上很是冷清。

    “咱这是扰民了啊。”

    魏公公心中惭愧,特意吩咐下去,往后不许再这般行事,免使他老人家与百姓有了隔阂。

    “咱就是百姓咧,从百姓中来,将来还是要到百姓中去的…百姓就是咱的根啊。”

    时辰还早,公公唏嘘着从亭中走出,负手信步在这山峰游览。

    至前方凤凰池,见有巨石一分为二,高的那块高约五尺许,矮的则减半,中间都有裂缝,平整如削。

    “好怪的石头!”

    公公诧异,好端端的石头怎么的一分为二了。

    “公公,此乃试剑石。”赵新全低声提醒道。

    闻言,魏公公大为奇怪:“你怎知这是试剑石?”

    “公公请看。”

    赵新全欠了欠身,拿手指了指石边。

    “咦?”

    公公定睛瞧去,石上斗大三字“试剑石”清晰可辨,这让他老人家脸上很是挂不住。

    赵新全陪笑道:“公公,这试剑石可是有段故事的。”

    魏公公眉头一挑:“怎讲?”

    赵新全道:“当年孙刘联姻,弄假成真…”

    “这么说来,这好好的石头是刘黄书和孙仲谋弄断的?”魏公公的语气显然是否定,而不是敬佩。因为,他素不信传说。

    “这…”

    传说的事,赵新全又哪敢确定。

    魏公公哈哈一笑:“咱就说了,附会而矣,不值一提。”说完,绕着这两块石头转了一圈,忽的精神一振,喝了声:“拿刀来!”

    小田慌忙解下佩刀递上,众人只见魏公公接过刀后,便手起刀落向那石块砍去,“咣当”一声,火花飞溅,那石块却纹丝不裂。

    而魏公公则是脸色发苦,皆因虎口震得生疼。

    “看到没,附会而矣,咱都砍不动,那孙、刘二人又如何能砍动!”

    魏公公一脸郑重告诫部下,“尔等听着了,凡事没有调查就不要乱说话,咱这人就喜欢实事求是,一切以事实说话,万不能人云亦云,就马虎下了结论。就好比这块石头,明明非人力可断,如何就是孙刘二人干的呢?”

    “谨记公公教诲!”

    左右个个做出一脸恭听,把公公老人家的话烙到骨子里的模样。

    魏公公微一点头,活动活动手腕,许是不服气,不由呸了声:“破石头!”尔后竟拿刀又砍了两石数下,直把小田看的心疼不已。

    心疼的不是那石头,而是自家的佩刀全豁了口。

    王大力看着实是不解,但想魏公公此举肯定有深意,或许如那得道高僧般给众人提点什么呢,遂上前问道:“不知公公为何恨这石头?”

    你问咱,咱问谁?

    魏公公屁的深意,就是装逼不成窝火,刚才那一刀哪怕只将石块削掉一块拇指大,也显得魏公公能耐不是,再经艺术加工,不也是一段内臣武勇过人的佳话。

    哪曾想,刀废了,石没废。

    “咱年近二十,但见国事为奸党所坏,皇爷为奸党所制,内库空虚,娘娘们连添件衣服都要精打细算,公公们更是节衣省食,日子过的辛苦,咱心中异常愤慨…现皇爷委我重任,着我提督海事,是咱一生幸事…故咱刚才暗暗发誓,若咱这能不辱皇命,开创海事大计,叫皇爷和娘娘们都享福,这石便劈不开。若不能,则刀落石断…现在看来,实上天欲成全咱啊。”

    魏公公说完,不忘嘱咐赵新全把这段记下,重点是让皇爷和娘娘们享福那句。

    兴致上来,竟又要赵新全拿笔墨来,尔后便在那石头左侧挥毫题写:“辛亥年,内臣魏某良臣至此一游,刀劈巨石以证坚心。后人若至,当拜咱三拜。”

    ………

    山中良景游完,魏公公收了兴致,那边赵宝乐来报,客商们差不多都到了,遂回凌云亭。

    远远便见亭外人头攒动,上百客商在那窃窃私语,想是互相在打听消息。

    赵宝乐于人群中长袖善舞,不时招呼这位,不时招呼那位,众多商人对这青皮倒是客气。

    正与一淮安商人说话时,见不远处魏公公一行已到,赵宝乐赶紧一轻嗓子叫道:“魏公公到!”

    众商人均是一惊,齐致向远处看去,但见长幡六杆当先而至,数十手按佩刀虎狼大汉簇拥一人缓步而来。凉亭附近官兵也都是齐致肃立,人人脸上有肃杀之气。

    这使得众商人难免心跳。

    待那行人到了近前,众人才发现被虎狼之士簇拥的魏公公竟是那么年轻一人,且看着甚是和蔼可亲。

    “都来了?”

    魏公公手中把玩两核桃,在众人目光注视下来到亭中,坐上他的白虎节椅,然后抬手示意。

    赵宝乐忙上前将名册递上,魏公公随手翻了翻,将名册丢给干儿,笑着于他道:“且唱名吧。”

    唱名?

    众商人听着都是一愣:这还带唱名的?

第七百二十四章 咱话讲完了() 
天子呼名见新登第进士,谓唱名。

    所以,让人唱名,无疑是犯忌讳的。

    不过眼下大明朝对犯忌讳这种事,向来是不究的,便是有人吃饱了撑的振臂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吃他娘,穿他娘什么的”也是不碍事的。

    只要你不是真的要吃他娘,那便当个乐。

    这也是万历一朝,为何是有史以来文明最为开放时代的原因。

    千言万语一个字——松!

    再者,真计较起来,魏公公那也是钦差,代天子办事的人,叫众商户唱个名也说的过去。

    其实,众商人对唱名的疑惑不在于犯什么忌,而在于他们都是两手空空啊。

    要知道,民间红白喜事如今都流行唱名,喊声这位老爷来吊唁,那位相公来贺礼,语调喊的越响,越代表那位来客的地位,同时也代表这位来客所带礼物的贵重。

    所以,魏公公是不是在暗示大家伙送礼?

    众商人面色古怪,这是有可能的,太监贪财好利天下皆知,这姓魏的小太监又岂能出污泥而不染。

    不过像这般,堂而皇之的当众收礼,也是太没水平了些。可一想到这小太监公然指使官兵封江扣船,众人也没什么好说的了。

    真要花钱买平安就花钱吧,反正大家伙这次来也是做好出血准备的,就是不知道这小太监跟大伙要多少才能放船放人。

    魏公公可冤枉了,他一点也没想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