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司礼监-第2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纵观全书,选取若干古今贤女实例,加以教导。每章最后都有假借贵妃娘娘口吻的评点。

    终合下来,这本书其实是就是上回闹出妖书大案的《闺范图说》的范本。

    只不过,这次直接是贵妃娘娘编著而已。

    在郑国泰期待的目光中,魏公公放下了书,道“恕咱家直言,这书编是的好,不过,却脱离群众,不能实事求是。”

    “脱离群众?”

    郑国泰愣住。

    “群众即百姓也。”魏公公笑了笑,“搁咱家家乡说法,这本书不接地气啊。”

    郑国泰和魏广微双双失神。

    “诸如,贵妃娘娘小时候曾于道中拾捡一银锭,于原地苦等失主,不果,又至县衙将这银锭上交。”

    魏公公随口说说。

    “有一次,贵妃娘娘带着小舅爷外出,在车马行买车票时,发现一群人围着一个带小儿的妇人。那妇人在哭诉,贵妃娘娘奇怪,就问周围人,得知这妇人是去京师看望丈夫的,可一不小心把车票和钱弄丢了。母女俩十分可怜。于是贵妃娘娘就拿出自己的盘缠为这妇人买了去京师的车票。”

    “我怎么不记得?”郑国泰一呆。

    “小舅爷那时不还小么。”

    “是么?”

    “妇人被贵妃娘娘热心感动,上车之前眼含热泪问贵妃娘娘叫什么名字,住哪里。贵妃娘娘不肯说,有围欢群众认出,此乃郑家大女也!”

    。

第五百九十五章 这人真有前途啊() 
魏公公本不想指点小舅爷,但念在老郑家对他还算不错的份上,还是稍作指点。

    当然,小舅爷他外甥女的面子恐怕更大一些。

    也算亲戚嘛。

    亲戚有事,又是长辈,魏公公能袖手旁观?

    这不是他的为人。

    六亲之外多认亲,一向是他的为人准则。

    虽然从长远及根本利益来看,他老人家其实是太子党,但老话说的好,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才能步步高升。

    所以,对于亲戚老郑家,他不能不管,但也不能管的太深。

    密谋献策打小爷是不能的,给贵妃娘娘洗洗白还是可以的。

    等到了移宫案,一个名声过得去的皇太贵妃也许能派上用场。

    毕竟,单靠一个选侍在名份上差了些力道,不足以服众啊。

    不管哪个年代,名份这东西都是极其重要的。

    反正再怎么洗白,老郑家也翻不了国本,魏公公不必杞人忧天,咸吃萝卜淡操心,对老郑家总是保留。

    该帮还是要帮,回头寿宁那里也承他情,要是驸马爷不在,犒劳他魏公公五六手都不是事。

    ………

    那么,问题出在哪呢?

    魏公公刚才翻的那么几下,一眼就看出哪里不对了。

    郑国泰这次犯的还是老毛病,跟上回他姐姐亲自操刀弄的《闺范图说》一个问题。

    太高大上了。

    诚然,这本书无论是印刷还是制作、插图,都十分精美,也尽可能的是以直白语言叙事,粗浅易懂。

    可是,从头到尾,这书都脱离实际,过于重视说教,借古人的故事说教,再借贵妃娘娘的嘴来评点。

    看起来就有点别扭了。

    魏公公前世可是最痛恨这种说教文的。

    而且这书是弄出来给人看的,不是给男人,而是女人——普通百姓家的女眷。

    那么问题就更严重了,女人嘛,可能大多数不太喜欢说教。

    而且不喜欢这种说教性质的书,她们多半是喜欢看故事的。

    所以,受众的需求要搞明白。

    说明文和故事文在市场上反应是截然不同的。

    再者,你贵妃娘娘点评的再多,到了一句话,这些又不是你贵妃娘娘做的,你贵妃掺和个什么劲呢。

    效果肯定会有,得益的却是那些书中的古代女子,于你贵妃不相干的。

    并且,根本点错了。

    你贵妃娘娘有什么资格评点古人?

    你是皇后娘娘呢,还是太后呢?

    上回那亏还没吃过?

    此地无银三百两。

    只怕这书真的刊行出去,科道又要哇哇叫了。

    因而,不能高大上,得接地气,要真真白白的写你贵妃娘娘自己的事,真也好,假也好,都是你郑家的私事,关外朝什么事。

    要朴实,要真实,要和百姓的日常生活贴近。

    贵妃娘娘未出嫁前,不就是民间一普通少女么。

    少女的故事,吸引人。

    先弄贵妃的好人好事,再弄贵妃娘娘如何从普通少女变成皇贵妃的故事,充满正能量。

    届时科道要嚷嚷是假的,行啊,你得去找证据证明这事是假的,要不然,就是诽谤、污蔑。

    人贵妃娘娘的老公可是皇帝,替老婆打打假总是没问题的。

    “总之,咱家的意思就一句话,要实打实的写贵妃娘娘,莫要写别人。”

    魏公公只能教到这了,郑国泰开不开窍,采纳不采纳就是他自个的事了。

    郑国泰听的迷糊,总觉这种小事编成书,似乎有点不成体统吧。

    郑家大女哎?

    我姐姐可是贵妃娘娘啊,这郑家大女的说法是不是太失威仪了。

    他拿不定主意,便请魏广微给个意见。

    这位是庶吉士出身,南京礼部侍郎,应该能给他不错的建议。

    魏广微忙道“要照下官说,小舅爷这书编的非常好,十分好,要让下官来编,恐怕做不到小舅爷这般…”说到这,想了想,又道,“不过魏公公所言也确是有理,听起来也是不错…下官愚钝,也不知如何是好呢。”

    你这不是说的废话!

    魏公公好笑,干哥哥这是两头不得罪啊。

    郑国泰没了主意,看向宋青阳。

    宋青阳摇摇头“我是个粗人,不懂。”

    “咱家也是随口那么一说,最终还是小舅爷自己拿主意。”魏公公也不得罪人,大家都做和事佬好了。

    郑国泰将那书在手中翻来翻去,十分犹豫。

    半响,喃喃一句“我姐哪有这么多事可写。”

    “事在人为。”

    魏公公还是这四个字。

    “噢。”

    郑国泰点了点头,这话什么意思,他还是能体会出的。

    只是,为了编这本书,他可是费了好大精力,准备了快半年,还拿给他姐姐看过,这突然说不行,心里未免有些接受不了。

    踌躇的样子让魏公公真是心急,便笑问了声“小舅爷,你编书是为什么?”

    “宣传啊。”

    郑国泰脱口说道。自青楼一别,他可是把这宣传二字十分放在心上的。

    “既是宣传,自当以娘娘为重,而不是书中这些人。”魏公公目光落在郑国泰翻开的书页上,淡淡说了句,“平凡之处才见伟大之处。”

    郑国泰闻言,不禁陷入沉思。

    魏公公眼睛一亮,一脸佩服的看着魏公公伟…伟大啊魏公公。

    “润物细无声,越是平凡之事,才能显出当事人品性之高尚。”魏公公言尽于此,听与不听和他没关系。

    “对,对。”

    郑国泰连连点头,然后直接把那书给撕了。看神情,显是认同魏公公所言了。

    “书若重编好,小舅爷最好请人把娘娘的事迹编成戏文,书剧,请人去演去说。先京城,再直隶,后天下。只有满天下的百姓都知道娘娘是好人,娘娘就真是好人。任谁也质疑不了,指责不了。”

    魏公公说完微微一笑。

    “是这个理,是我执着了。”郑国泰心情大好,因为魏公公这个思路不错,非常利于宣传。

    正如这小子当初说的,所谓宣传之道,核心不就是让别人知道么。

    “幸亏叫你来,不然,恐怕适得其反了。噢,对了,这次让你来除了看我这书,另外便是有件事要你帮忙。”郑国泰笑道。

    魏公公忙道“小舅爷有事但管吩咐咱家就是,何来帮忙一说。”

    郑国泰哈哈一笑,指了指魏广微“显伯听说你和寿宁在替陛下卖海事债券,便想将这债券在南都也发售。你看如何?”

    “噢?”

    魏公公有些吃惊的看着魏广微。

    魏广微腼腆一笑“南方富户众多,若公公允许下官代办此事,想来前景可观。”

    嗯。

    魏公公吸了口气,英雄惜英雄的目光看着魏广微,这人真有前途啊。

    ……

    儿子还有几天要开学,所以带他出来玩三天。

    一年一次,毕竟,再苦不能苦孩子…和他爹嘛。

    预计后天回去。

    本月保底更新十万字是必须完成的。

    。

第五百九十六章 你办事,我放心() 
南方富户众多的另一层含义便是人傻钱多速来。

    魏公公对这位将来的便宜干哥哥很是钦佩,成功的人要具备什么先提条件呢。

    答案很简单,走在别人前头就是。

    魏广微的人生为何成功呢。

    他走在了别人前头。

    他是第一个投奔二叔的东林党人,也是第一个朝廷重臣,更是第一个拜二叔当干爹的。

    因为他提前走了,所以他成了内阁次辅。

    因果关系,就这么简单明了。

    否则,按部就班,再有东林大佬赵南星的打压,他魏广微凭什么从冷板凳的南京礼部侍郎一跃而为手握实权的北京礼部堂官呢。

    生子当如魏广微啊,凡事先走一步,不成功便成仁。

    别人走了,你再走,连口汤都喝不上。

    魏广微的提议让魏公公暗自激动。

    世人皆知,大明之富不在朝廷,也不在皇室,而在民间。

    此民非彼民,乃士绅富户也。

    天下何处富户多,江南也!

    若是债券能在江南发售,把个江南的士绅富户都发展成下线,给他们个个来个五级三晋,不亚于一头扎进金矿里啊。

    好想法,好思路!

    魏公公大喜,他不是没有想过大规模发售,可苦于自己的销售队伍没建立,自个又即将南下出海,顾不上这头。

    寿宁那姘头虽然有商业天赋,毕竟是个女人,很多事不方便出面,能把京师这块盘子啃下,维护好,已然是难得。再指着她征战全国,也是强人所难了。

    最重要的是,寿宁的身份注定她只能在京师这一带搞风搞雨,离了京师公主殿下这个身份就不好使了。

    就好比朱常洵这个福王,他赖在京里不走能掀起风浪,可一旦离京就藩去洛阳,这辈子也就只能做个圈养的肥猪了。

    地方官员不会买亲王、公主的账的。

    尤其是,这个亲王和公主是郑贵妃生的。

    江南富户是多不假,可同样也是东林党的老巢所在。

    别说寿宁了,就是魏公公自个去推销,恐怕都得处处吃闭门羹。

    弄的不好,还得被地方士绅联手打压,给他魏公公来个五君子,八君子之类。

    这很有可能,二叔当权那么威风时,无锡的士绅富户不同样给二叔搞出了个群体抗税,搞了个五人墓碑记么。

    可要是由魏广微这个东林党人出面,这事就有操作性了。

    魏公公不知道魏广微是怎么接触到海事债券的,寿宁往他外公和舅舅家推销时他并不在场,只知郑承宪买了二十份,郑国泰买了十份,父子合计就买了三万两。还只给了一半现银,余下是打的条。

    当时魏公公还很生气,认为国丈和国舅太抠门了。

    寿宁却不以为意,反而很高兴。

    因为,她又可以拿外公和舅舅的名义去发展别的亲戚了。

    事后,魏公公越发觉得自己不如姘头,为了证明自己比寿宁更能干,趁着驸马爷屁颠去收钱的空当,狠狠干翻了寿宁。

    魏公公虽不知魏广微是怎么看出这海事债券远大前景,又如何说服郑国泰把他魏公公请来,但肯定,二人之前肯定“分析”过,确认有钱景,有操作性,这才下的请贴。

    搞不好,请魏公公来看书都是附带的。

    早不看,晚不看,偏这时候来看?

    “小舅爷和魏大人果然有眼光!…”

    魏公公不吝赞美,把郑国泰和魏广微狠狠夸赞了一通。当然,他夸的越凶,就越反衬他的海事债券真是极具价值的投资所在。

    “这债券是陛下交由你办的,海事也是你在办,所以我不能做这个主,你看看是否可行,要能做的话,就和显伯好生说。”

    小舅爷似乎不想掺和这事,话里话外这件事都是二魏公的事,与他无关。

    魏公公明白人,一听就明白郑国泰的念头。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嘛。

    小舅爷和他姐夫一样,又想捞好处,又不想担风险。

    倒是魏广微却表现的十分有担当,先是将自己对海事债券的看法全盘托出,尔后又说了在江南发行的好处。

    郑国泰在边上只听不说,面带微笑。

    宋青阳不关心这事,有点不耐烦,想回去睡觉又不敢。

    “难得大人看重咱家的债券,也不瞒大人,咱家真是有意在南方发售…”魏公公客套一番,也不再客气,直接提出了合作方式。

    郑国泰这时突然起身说去看看厨下饭菜备的如何,叫上宋青阳便出去。显是让二魏自己商量。

    待郑国泰走后,二魏公相视一笑。

    一番商讨后,定下了合作方式。

    魏广微荣升南方大区总经销,得到魏公公的全权授权。

    “公公这么看得起下官,实叫下官感激涕零!”

    魏广微事情办成,心中也是窃喜,有此功劳,郑国泰那边定是对他更加看重。

    “哎,说这些做什么。”魏公公直摆手,“有你办事,咱家也放心。都是替皇爷办差嘛,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说完,忽的一笑,随口问道“却不知大人此次来京师所为何事?”

    “这…”

    魏广微有些迟疑,见状,魏公公也不迫问,摆了摆手,以肚子饿了为借口把这事给岔开。

    魏广微忙去请郑国泰。

    郑国泰来后,也不问二人谈的如何,只叫人上菜。

    酒席摆上后,三人落座,有说有笑。

    饮了一杯后,郑国泰突的问魏公公“听说太子也从你这里买了债券?”

    “咱家眼里只有皇爷,没有太子。”魏公公一脸正色。

    魏广微稍稍歪了歪脑袋。

    他想起唐时的安禄山了。

    似乎这胖胡在玄宗面前也说过同样的话。

    却是不能把这事拿出来说。

    “显伯几时回南都?”郑国泰又问魏广微。

    魏公公打趣道“金陵之地龙盘虎踞,大人任重道远啊。”言下之意干哥哥回去发展下线,推销债券时一定要小心,万不能暴露了他魏公公,要不然,南方的富户一听是太监搞的,有几个肯买?

    魏公公却摇头道“南都有虎却无龙,真龙只在京城。”说完,有些讨好的看向郑国泰,“小舅爷不知,下官自往南都为官,已经数年未睹龙颜。”

    “此事好办,待我明日进宫与你说几句。”

    郑国泰笑了笑,不再多言。

    。

第五百九十七章 天将降大任,必先苦其() 
做侄儿的和国舅、侍郎把酒言欢,千里外,当叔的却蹲在道边,一脸愁苦的望着路尽头。

    两腿酸痛无力,肚子也时不时的发出“咕噜”声。

    二叔这是有两日不曾吃了,他是从几百里外的石砫逃出来的。

    有徐贵在,丘乘云那是愈发对哥三不满,没事就刁难哥三。徐贵更在边上添油加醋,哥三这日子实在是过不下去了,想回京却没个差条,真是上天无门,下地无路。

    又叫徐贵带人打了一顿后,哥三发狠心要离开这鬼地方。

    可哥三深夜好一番密谋,却计无可出。

    三人离京时可是各自在衙门去了单,这前程全系在丘乘云这了,再想回去,没丘乘云的条,原先衙门哪个会收他们?

    这没了编制,要么回老家,要么就是左安门外自宫白一途。要不然,就呆在这石砫,天天受那徐贵的欺。终有一日,叫打没了性命就罢。

    这一夜,哥三可是哭了不少。

    来时的雄心壮志早就没了影,如今,真是一言难尽。

    最终,二叔想到了东宫的李娘娘,对方似乎和自己的侄儿良臣有旧,说不定求她能有转机。于是说自己先回京去东宫请李娘娘给哥三定个安处,再引两兄弟回京。

    事已至此,还有什么好说的。

    徐应元和赵进教一咬牙,把身上值钱东西都交二叔,总共就一百多铜子。又买了点酒肉买通一守卫,终叫二叔在黑夜里潜出了矿子,一路头也不回往北而去。

    这一路,可是把二叔给苦的,吃穿可谓一样没有。仅有点铜子盘缠,也是省了不能再省,唯恐落个年前那般险些饿死下场。

    奔了十多天,终是出了四川地界,到了汉中。

    天已晚,路尽头倒是有家小店,可二叔哪有钱去住。

    四下巡视,想寻个草垛子对付一夜。

    可一夜望去,休说草垛子,连个干整处也没。

    蹲了约摸半个时辰,寻思这样也不是办法,二叔便踌躇着摸到那店,只道自个是异乡沦落人,请店家好心给处柴房歇下。

    他也不白住,明天早起替店家把水打满,再劈会柴便是。

    店主是老夫妻两个,却是好心人,见二叔模样凄苦,便叫他到后院住了。

    二叔也是苦惯了的人,到了柴房和衣就睡。

    一觉睡去,已是深夜。

    是叫狗叫惊醒的,当时二叔听得房内有响动,猛睁开眼,见壁上透进亮来,急忙爬起来看时,见后壁上一个大洞,原来是篱笆被贼扒开。

    二叔大惊失色,忙敲起火来照,发现藏着铜子的包袱已不翼而飞。自个的裤子也叫贼用小刀划开,显是那贼以为二叔裤裆可能藏着值钱物件。

    这就是有经验的了,出门在外的人,不少人晚上睡觉时要么将值钱物件压在枕头下,要么就是藏在裤裆中的。

    二叔是彻底傻眼了,失魂般坐在地上,看着自己被划开大洞的裤裆,好生气苦。

    他都这般可怜了,那贼还要下手,真是丧尽天良。

    没了钱,这一路要如何回京呢?

    气苦之下,抱着膝盖就在那哭,哭够了就擦眼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