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如魏太监自己想的那般,肃宁县对于狗咬狗这种事,热见其成。不过这事也加深了县衙一干人等的印象,那就是魏老二能量很大,要不然他不可能动太仆寺的人。
其实颜良倒是想过来露个面,弥补一下魏老二对他的印象。但再一细想,他魏老二动太仆寺的人不要紧,兵部或许不能拿他怎样,但要给自己这个知县找麻烦却是简单不过。
这么一想,索性继续躲在衙门里喝茶,反正府里的吩咐他都照办了。退一万步讲,你知府陈伦晓得拍秉笔大珰的马屁,给魏老二一路照顾,可你怎么自个不来呢?
树要皮,人要脸。
颜良骨子里还是有几分圣贤子弟傲气的,不到万不得已,他不想给人留下和阉寺交结的名声。
良臣不管县里怎么看这件事,反正他们也管不着,宋捕头带人过来帮忙维持确是好事,也提醒了他今天选兵存在重大疏漏。
这个疏漏,就是他魏公公身为主办方,明显缺乏组织经验。
甭管前世今生,上万人的聚集活动,你主办方事先都得有相应安排,确保活动不出问题。可到良臣这边倒好,直接立个牌子,其它事就不问了。
这能行?
要知道,今天来选兵的可不单是那四千多报名的,还有他们的家属,以及来看热闹的百姓,另外还有一大帮子趁机摆摊卖东西的小贩们。
说肃宁县全县为之一空,都跑来三围子村有点言过其辞,但要说河滩上的人少于万人,任谁都是不信的。
良臣的确疏忽了,现在河滩上满是人,三围子村也都是汹湧人潮,跟赶集似的,好不热闹!
一些后来看热闹的人实在是挤不上前去,索性爬到村里人的屋上头,或是爬到树上,时不时的就能听见村民的骂娘声。
县城那些做买卖的小贩们可能是事先商量过,看出了今日魏太监这里的商机,不约而同的在天还未亮时就将摊子摆了过来。此举,导致城里头不少人家中午竟然没菜下锅。
场面,就差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了。
良臣越看越不对劲,人真是太多了,他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人聚在一处,就是在赫图阿拉那次黑脸老汉给他摆场子,也不过是四旗精锐数千骑兵而矣。
且那次人家是有组织,有纪律,有号令,而眼下他面对的是超过两万众的乌合之众。
周安和宋捕头他们也都担心,虽说都是良善百姓,但自古至今,人只要一多,肯定就会出事。
不消什么振臂一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就是人群中某人大喊一声“快逃命”,今日怕就能踩死上百人。
真要出了这种事,别说县里兜不住,就是你魏太监也休想脱身。
承平日久,朝廷对于人命看的很重。
匪徒别论,单说百姓,一地有超过十人以上的死亡案件,刑部和大理寺都得紧急派人前往查探,甚至于锦衣卫和东厂都得赶去。
事后,总有乌纱帽掉地,滚几颗人头下来也平常。
况上百人?
宋捕头眼皮直跳,很想劝说魏老二是不是宣布改期,然后分批挑选,这样就能避免出现重大伤亡事故。
良臣也想改期,但迟了,人都来了,这会宣布改期会有损他的威望,也会让百姓有困惑。
若是因此让报名参加的那些青壮打退堂鼓,肯定得不偿失的。
但怎么做才能确保不出事呢?
良臣前世连个学生活动都没办过,陡然就要处置涉及上万人的活动,实是急眼。
正迟疑时,七舅姥爷郭大风带着一帮家里的晚辈们过来,催问良臣为何还不开始的。
良臣直言人太多,他怕会出事。
郭大风听后却拍着胸脯说不会出事,让外甥孙赶紧开始,他老人家今天要给外甥孙掌眼呢。
接着又要良臣看看他带来的几个郭家晚辈如何,是不是能给赏个官做做,闹得良臣头大,很想踢这舅姥爷一脚,让他有多远滚多远。
终是忍了,寻了借口把这七癞子打发走。回首再看汹湧人潮,眉头紧皱,想了又想,让宋捕头赶紧派人到城里买绳子,然后又让周安派兵砍树做桩。小田那边则赶紧去找生石灰,又命两个飞虎兵队长马上将河滩岸畔的摆摊小贩全赶走。
众人不明所以,却都按着吩咐做了。
良臣也是照猫画虎了,前世多少也出去旅游过,见识过景点前的人员分流通道。再差,银行柜台前的桩子总知道吧。
他是想把靠近河面的地方清出来,用石灰划上线,专门用于选兵所在。然后从左到右划分二十排通道,每排都用数十米长的绳子系在木桩上相隔,参加选拔的人群由这些绳子隔开的通道一一朝前参加。中间安排两三个拿刀的飞虎兵看着,胆敢有人乱窜,抓出来先取消选兵资格,再交宋捕头发落。
这样一来,只要核心区明确,人群分流,没有拥挤现象,就能最大程度避免推搡争赶这种事情发生。
绳子很快买来,树也砍了不少,正定兵正在忙着削尖作桩。生石灰有点难找,好在衙门里有人知道哪里有,小田赶紧带人赶去。
只消将河滩上的小贩和人群赶走,就能马上清出地方来。
哪知,小田那边石灰还没弄来,河滩上倒是有人扯着嗓子大叫起来:“魏太监打人了!魏太监打人了!大家快来看啊,太监打人了!。。。”
第五百零四章 选兵()
那声喊可把魏公公弄懵了,他人还好好的坐在这呢,啥时候去打人了。
叫喊声越来越大,引得人潮往那方向集中。
良臣赶紧让人去问怎么回事。
回报却说是一摊贩不肯搬走,因为魏公公吩咐过要好言相劝,所以飞虎兵们过来赶他们时不敢粗暴对待。
结果,大多数小贩听话将摊挪到别处,剩下几个却死活不肯搬走。说他们糊口艰难,做点小生意不容易,魏太监也是本乡本土人,怎能不顾同乡生计呢。又说他们只在边上,不影响魏太监办事。反正,任飞虎兵们怎么说,他们就是不肯走。
负责驱人的一个飞虎兵队长名叫陈广睿,此人祖上原是瓦剌蒙古人,后投降明朝被安置在辽东。
百余年下来,早和汉人无异,也取了汉姓,说的汉话,拜的汉人神佛,吃的汉人饮食,倒是骨子里有蒙古人的不羁。
所以少年时不学好离家出走和马匪厮混,过起了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快活日子。三年前收了性子加入飞虎军,后来跟着郑铎一起跟着魏舍人闯了趟建州,入关后因为他多少识几个字就给委了个队长。
受了魏公公令来赶人,人却赶不走,陈广睿自是有些急,他没办法交差啊。于是上前想将那小贩的摊子直接搬走,那小贩自然不让便来争夺。
争夺中,也谈不上谁打谁,那小贩突然就叫了起来,继而小贩们都大叫说魏太监打人。
陈广睿被弄呆了,他知道这些人都是魏公公的乡亲,唯恐魏公公责骂,赶紧带人从河滩上撤了回来。见到魏公公时也有些惶恐。
弄清事情原委后,良臣哭笑不得,这种事情前世时经常听闻,只不过这次他成了所谓暴力方。
“他们若不走,咱家这地如何清法?”
良臣肯定不能留那几个小贩继续,要不然走了的一看岂不都要回来,那样如何清场?真要出了事,一来他良心过不去,二来怕也没法向京里交待。
宋捕头给出了个主意,说倘若强硬驱赶,势必激化矛盾,围观百姓多不知真相,不明白魏公公为他们安危着想苦心,要是跟着起哄,就不可收拾了。不若给那几个小贩点小钱,好言好语哄他们走就是,省得节外生枝。
话音刚落,魏公公就愤而摇头:“不成,单给他们,那老实人岂不吃亏?”
老实人自是说那些听劝离开的小贩。
这也是道理,你要给钱给那些不听话的,哄他们,变相就是说那些听话的都是好欺负,好耍,无足轻重。
自古以来,听话服法纪的才是必须团结的对象,是谓基本盘。
抛弃基本盘,团结不听话的,小则亡事业,大则亡国家。
主次问题,公平问题,良臣向来看重,他断然不允许自己做出舍大哄小的蠢事来。
宋捕头见魏老二不采纳,干笑一声,提醒道:“公公,左右要不了几个钱。”
“不是钱的事,事要公平。”良臣摆了摆手,“咱家非为私利,而为公益,做事岂能畏手畏脚。若一人鼓噪便让一人,那人人都来鼓噪,咱家岂非就此收拾回京不成?”
不等宋捕头再劝,转身朝那队长陈广睿冷笑一声:“咱家若没记错,你陈广睿入高公公飞虎军前是做的马匪吧?想来手上没少人命。”
闻言,陈广睿一骇,慌忙解释道:“公公,那都是从前的事了,小的自入了飞虎军后,便遵军令,再无犯事过。”
“这么说,咱家的命令不是军令了?”良臣把脸一挂,“要不然,你何以这等小事都办不成的。”
陈广睿反应过来,赶紧道:“公公放心,小的这就去把人撵走!”
说完就去带人清场。
良臣这也是没办法,有些人好言好语对他,换来的只能是对方的气焰步步增高。世上人,哪怕再贫苦辈,总有那么几个私利辈。这种人,最好以软弱姿势激起周边人对他之同情,进而换取自身之利益。可怜那帮着起哄辈,被人卖了还帮着数钱。
宋捕头一听又紧张了,说是这么多人看着,真要对小贩们动手,难免有鼓噪的。
“把刀抽出来,看哪个敢鼓噪。有鼓噪的,抓!”
良臣将手一挥,让陈广睿速去。尔后吩咐宋捕头带衙门的人到人群中引流,但与百姓直说清场必要。若还有人起哄,手绝不能软。又称若是参加选兵者也如此,则取消其选拔资格,并追回报名给予费用。
别说,陈广睿带着飞虎兵再次过来清场时,那些小贩初始继续叫嚷,但见对方真的动拳头,甚至都拔刀后,顿时吓得赶紧自个收拾东西搬地方。
鼓噪起哄辈也是不少,不过没人再敢如先前那样帮着叫骂。更听说魏太监选兵马上开始,再不排队就取消资格,一个个都直溜的跟着衙门的人排队去了。
七舅姥爷郭大风听说这边的事后,也利索的带着一大帮子郭家亲戚过来帮着维持。
河滩清出后,小田带着生石灰赶到,迅速用石灰铺设标界。正定兵们也赶紧将桩子打上,系上绳子隔离人群。
负责登基记录的是吏房和户房的人,他们平日就耍笔杆子,这点事自是不在话下。
知道今天人多,六房帮闲的抬了几十张桌子过来,一字排开。每张桌子一个记名的,一个叫名的,两个带去考核的。
考核内容其实就两样,一是跑步。
标准很简单,跑一千五百尺就行。跑到地方的人,只要中途没停下喘气,到地嘴里不泛沫便可。
这其实就是剔除有病在身的人。
第二个是抱石磨。
一百斤重的石磨,只要抱起,不必过肩,坚持五个呼吸就行。
一百斤不重,大体相当于一个妇人体重,正常男人都能抱起。如果连这都抱不起,那就抱歉了,先前给了报名费全当你的来回路费了。
良臣给定的标准显然非常低,比之边军那里还要低。
忙活一天,通过标准的足有三千多,前后只剔掉了不到千人。
人数肯定超标了。
以良臣现有的身家,他养活不了三千多人。
没出海抢劫发财前,光这三千多号人每天的吃用开支,就能让他魏公公举债无门。
兵,是练出来的,更是养出来的。
。。。。。。。。。
感谢三只猫的花老三打赏百元人民币!
今天晚上,捉知了去了。
第五百零五章 老爹的面子也不能给()
虽说有御马监的五万两出海赞助,南城兵马司还有三元观、马厂那里也弄了三笔浮财,黑脸老汉奴尔哈赤也给了笔嫁弟媳妇的嫁妆,但相较花钱的速度,这点钱不足以支撑良臣一下养上那么多兵。
别的不说,黑脸老汉给的那笔为了保鸟,孝敬了张诚大半,在关外为了将未来国丈和皇后娘娘绑上魏记战车,又开出去一笔。带着上百人浩浩荡荡归京,吃的住的穿的用的,办事处的开办,哪个不要钱?
南城孟指挥那笔,基本都花在了衣锦还乡上。一路下来,包括租借正定兵的费用,少说就支出去了四千多两,这还不算招兵费用。要不是杨老黑和三元观倒霉催的撞在魏公公这,他想把招兵的摊子维持住,够呛。
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从前,良臣顶多就操心跟着自己的这上百人开销,怎么也能维持住。现在,要他负责的人数翻了几十倍,几千张嘴等着他喂,可想有多吃力。
人呐,都是到了一个高度,才会发现自己要面对的事情,远比自己之前面对的要复杂。
良臣现在算是明白了高淮为何身兼辽东矿监、税使两肥职,十年时间却不过才养一千多飞虎兵的原因。
这养兵,真是个无底洞啊。
正和宫中诸位大珰斗得不可开交的天津税使马堂,也是占了天津、临清两个运河肥关卡,但其能动用的打棍也只一千余人。
不管是高淮还是马堂,二人每年可都是向内库解递数十万两银之巨的大佬。
由此可见,这兵有多难养。
良臣现在虽担着海事太监的差,可却没正式开张,压根就没有从出海大计上捞取一文钱。就他手头这点家当,想养上三四千人,无疑是痴人说梦。
就算他真的能养上三四千兵,又如何出海。
当年下西洋可是倾举国之力作前期投入的,他一人能和一国相提并论。
若是不计下西洋带给明朝的巨大利益,同时支撑南北两个战场的巨大开支,只算本金投入的话,说出海是祸国殃民的弊政,铁板钉钉。
打一开始,良臣也没想和三宝太监那样风光,他只想小打小闹,打个野弄齐全套装备再去抢空投。
最后,人多船多者为王。
所以,初期控制兵力就是一件必然的事情。
他若不控制开支,一旦哪天断了资金,就得苦爹喊娘了。
三千多人,肯定不能全要。
但他魏公公放话出去了,只要达到标准就录,公公要言而有信,不能转眼就把自己的话当屁给吃了吧。
办法也简单,良臣让县里帮着买粮食了,他决定明天就开拨。
三百人一批,每人发给进京路上所需的粮食,及必要的生活用品,这些都由他们自己背着,再由五六个飞虎兵带着,一律步行进京。
队伍里的头目自是那些各级上线,拉一百人的且做队总,拉十人的就做哨总。层层负责,三百人设一营头。
营头路上对飞虎兵负责,到地方整编之后则归他魏公公直属。
义字营,勇字营、忠字营、胜字营…
面面营旗只对他魏字旗孝忠。
至于具体编制,良臣现在也没数,得等到了南海子后见了王永寿再说。
武骧右卫是内廷直属禁军,自有一套独立体系。
他现在照边军的也不行,照卫所的也棘手,弄套前世的有些不伦不类,所以且放着。
说一千道一万,这三千多人最后能有多少走到南海子才是问题所在。
能走到南海子的,不管是什么人,他魏公公都收。走不到的,半路跑了的,恕不远送。
安家费得兑现,却不能全兑现,一人先发两成,余下的到地方清点之后立即拨付。走不到的那些,这两成安家费就算给他们回家的费用了。
一分不给肯定不行,七舅姥爷那么卖力的宣传,各家亲朋好友上下线拉的不亦乐乎,条件早飞上天去了。
真要不给钱,恐怕明天这三千多人就能散个精光。
该花的钱良臣花,不小气,顶多父老乡亲们坑他几千两银子,权当扶贫了。
这也算是一个长途拉练,良臣相信真能坚持走到目的地,绝对是个好兵苗子。
被剔掉的不全是有病的,当中身体有毛病的实际只有一两百人,余下的是年纪实在过大或者过小的。
选中的也不尽是符合良臣的条件,当中还有不少油滑之辈。
甚至于还有十来个他的同行——自宫白。
这十几个没了鸟的自宫白是在京里实在呆不下去回的家乡,听说有同行招兵,也跟着一块来了。
他们也没什么心思,就想有碗饭吃。
这些人都是成年后自宫,所以身体发育齐全,很是有两把力气。跑步抱磨不在话下,表现的不比正常人差。
良臣叫登记的人将这十来个自宫白单独列册,如果这些人也能坚持到最后,他魏公公倒是能给他们远大前程。
老爹也来了,带了一大帮子魏家的亲戚,很牛的将人直接带到儿子面前,说都是自家人,考什么考,都录了。
良臣一听这哪行,他刚把七舅姥爷郭七癞子打发,因为对方提的要求跟老爹一模一样。
好说歹说,用别人都看在眼里,这节骨眼不能特殊化为理由终把老爹说服,不情不愿的带着老魏家的人去考核。
最后,六十八人来的,取中五十三人。
其中有六位大爷是因为所报年龄和长相实在不符给刷下来的。
这几位大爷不服气了,在考场上就闹将起来,一个说魏公公是我三太爷,一个说我是魏公公五爹爹,好不热闹。
良臣气的没出面,让小田去充了回恶人,硬是将这几位大爷拉走。尔后找到老爹,私下一人补贴他们二两银子算完事。
就这,老爹还骂骂咧咧的,说良臣如今当了公公,翅膀硬了,不把老爹放在眼里,也不把亲戚们放在心上。
良臣能说什么,听着呗,但死活不松口。
老爹这面子真不能给,他是广撒网,可却按规矩走。给老魏家的人开了这口,以后怎么带他们?
第五百零六章 打仗,要死人的。()
老爹这辈子是窝囊,可却也好面子。他先前可是在老魏家亲戚面前拍过胸脯的,结果儿子全然不给面子,一点后门都不开,该怎么来就怎么来,尤其还让人把几个亲戚给硬拉走,他老人家这脸皮定然是挂不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