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司礼监-第1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也幸好劲大,折腾的厉害,要不然睡得也不香。

    人为圣贤前,多少都是疯魔的。

    在屋内调整了下状态,顺便收拾了下后,良臣精神饱满的推门而出。早点已经备好,正吃着时,王永寿来了。

    再次见面,双方没有任何客套,直接进入主题。

    王永寿明确表示,御马监愿意扶持良臣出海,除提供五万两开海经费外,由武骧右卫设一营头,供良臣募兵用。具体手续,由御马监一手办理,不劳良臣操心。

    良臣对此自是认可,御马监是内廷的兵马,武骧右卫和勇士营都归内廷差遣,不论是调拨还是招募、军械、粮饷方面都与兵部无关。所以,这件事看着是复杂,但真正做起来却简单的很。

    这就是越过体制的好处,倘若走外朝路线,良臣想要招兵买马,一道道门槛有的他跨。别的不说,就粮饷这一块,上下漂没过上几道手,他能把兵养起来才见鬼了。养起来了,也得受一帮“婆婆”管着,不可能让他自由发挥。

    而在内廷,只要管事太监一句话,事情就能成。

    万历之所以大派矿监税使,原因也是如此。与其和庞大的士绅集团扯皮,谩骂,最后活活生闷气,不如抛开外朝来干。两耳不闻窗外事,任你外朝有多大的意见,只要太监们能把事办起来就成。

    某种程度上讲,万历这个皇帝也是在革命,不过仍是一场妥协的革命。毕竟,他不可能把自己的政权基础给革没了。他也不可能发动人民群众抓革命,促生产,唯一能够动用的人手,也就是自己的家奴太监们了。

    “经费这块,督公意先拨你一部分,供你把营兵练起来,待南下开海时再将剩余调拨。另外,”

    王永寿说到这,看了眼良臣,直言兵可以让他自己练,但武骧右卫却还是要调些人手进去的。

    “这是自然。”

    良臣同意,这也是应有之意,御马监也不是人傻钱多,拿出这么大笔钱来,还提供一系列方便,真不往良臣这派人手,良臣自己都过意不去。

    王永寿原先还担心良臣不同意,不想对方一句话也没有,自也轻松,笑着道:“募兵有成例,小魏既是要办出海,咱家不妨给你出个主意。这兵啊,最好是到东南沿海去募,渔民最佳,如此,既可操舟,又可征战,两全齐美。”

    良臣没领王永寿的好意,而是告诉对方,他准备去自己老家河间募兵。

    “河间?”

    王永寿愣在那里,河间那地方能有什么好兵员可练的。

    河间的确没有好兵员可练,不过,那是良臣的老家。

    他有兄弟、叔伯、同学、朋友…

    简而言之,良臣想学卢象升和曾国藩,尤其是前者。

    卢象升的天雄军和曾国藩的湘军,战斗力其实并不强大,但是,却极其让敌人头疼,因为这两支军队有一个共性,军中成员要么有直接关系,要么有间接关系,反正都是熟人,死一个就能激怒一堆人,因而,很能扛,跟膏药一样,贴上敌人就不掉,非得让对方脱层皮才行。

    不过这种靠关系维持的军队,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一人冲,全部冲。一人跑,也会全部跑。

    曾国藩就遇上过,和太平军作战时,曾老头站在后面督战,划了条线,说越过此线斩。结果开打不久,湘军就顶不住太平军的疯狂攻势,有人逃跑,结果就是一路全跑,也聪明,绕着曾老头的线跑,把曾老头气的都投了河。

    卢象升没有遇上这个困惑,因为每次开战,他都站在最前面。

    巨鹿一战,卢象升同他的天雄军战至最后一人。

    ……。。

    同乡宗族组成的军队,用良臣前世眼光来看,肯定弊大于利。奈何,他现在是个太监,不可能发动群众,也不可能挑战现有的制度,打土豪分田地,所以,他只能退而求其次。

    起步阶段,同乡显然还是很可靠的。再佐以一些练兵手段,良臣相信自己能够练出一支强军来的。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除了自己的老乡外,良臣眼下还真没办法到别的地方去招兵。

    他,是个太监。

    这世上有多少人愿意给一个太监卖命。

    那些矿监税使们动辄带上千人出去发财,这上千人有多少是良家子?

    九成是无赖泼皮。

    这些人能当什么兵,能打什么仗?

    飞虎军倒是能打,可清一色是马匪逃兵,这帮人初始用用可以,后面则要靠边站的。

    水军这一块,良臣已经有现成人选,就是降倭。到了南方,再从沿海招些渔民加以训练,招降海盗,一点点的滚雪球,魏公公想不做海霸王都不行。

    然而,北重南轻。

    水师再厉害,都无法用于北方的战事。

    时间,还有九年。

    良臣必须要着手了,哪怕他惦记着秦良玉的白杆兵,可那终究是别人家的,不是他魏家的。

    因此,他必须亲手打造出一支强兵来。

    老家,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河间那边不同,受风气影响,民间对老公们很是敬重,也很是向往,故而不会对太监排斥。

    有这一优势在,良臣不可能招不到兵。

    就合作细节讨论了一番后,王永寿很高兴,良臣也很高兴,请王永寿带他去见刘吉祥,以表示对督公扶持的感激之情。

    不想,王永寿却说刘吉祥已经回京,良臣一怔:“这么快?”

    王永寿道:“小魏不知道,皇爷任了司礼掌印,按规矩,督公他们得去听训。”

    良臣心头一跳,忙问:“新任掌印是谁?”

    “秉笔孙暹。”

    不是金忠?

    良臣有些失望,孙暹可是亲东林的。

    王永寿见他有些失神,不由问道怎么了。良臣忙说没什么,见太阳已经升了,便与王永寿说他先回京,等过几天再来南海子。

    王永寿点了点头,道:“也好,营头的事咱家得你办着,宋公公也要回京,你与他一起走。回头咱家和督公请示下,看营盘给你安在何处。”

    “有劳王公公了。”

    “你只要把出海办成了,咱家谢你还来不及呢。”说完,王永寿意味深长的又说了句,“你是张公公的人,不过这件事最好不要让张公公知道,倒不是怕张公公有意见,而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毕竟,宫里头对出海不满大有人在。”

    “王公公放心,我知如何做。”

    二人说着到门楼,见宋钦正和手下说什么,良臣忙上前打招呼,宋钦朝他笑了笑,打趣道:“昨晚你动静弄得不小啊。”

    良臣很是尴尬,不知如何回话。

    宋钦将手中马鞭扔给良臣:“走吧。你小魏如今可是刘公公看中的人,咱家可得伺候好你。”

    “宋公公真是折煞我了。”良臣接过马鞭,翻身上马,回头问了王永寿一句,“张媚儿回京了么?”

    “怎么,小魏还想折腾人家?”王永寿嘿嘿一笑。

    良臣颤了一下,打马就跑。宋钦见了也哈哈一笑,扬鞭追了上去。

    路上歇息时,良臣忍不住问宋钦刘吉祥为何扶持他出海。

    宋钦拍了拍屁股上的灰尘,道:“想来王永寿跟你说了,刘公公早年间的事。”

    良臣点了点头。

    “刘公公早年曾随其兄混迹于海商之中,五峰船主汪直就是他的义父。后来五峰船主和刘公公的兄长被杀,本来刘公公也是要被杀的,不过浙江总督胡宗宪刀下留人,因年纪小就净了身送入宫中…”

    宋钦说的大体和良臣猜测的差不多,明朝有阉割敌人少年幼童的惯例。如御马监的老前辈汪直就是叛乱瑶民后代。三宝太监郑和亦是打小被俘净身送进宫的。

    “刘公公一直念着五峰船主的情,早年又在海上漂泊,因而对大海有特殊感情。这几十年来,刘公公不止一次上书皇爷想要开海禁,然而宫里有人说刘公公是倭寇之后,请出海事意图不轨,故始终不得成。”

    宋钦叹了口气,看向良臣,有些困惑道:“张公公是如何说得皇爷同意开海的?”

    “这…此事说来话长。”良臣有些迟疑。

    “那不说也罢。”宋钦摆了摆手,“你既领了出海差事,刘公公自是希望你能办成,一来能遂他心愿,二来于我御马监也是一大好事。”

    “噢?”

    “你有所不知,当年三宝太监下西洋,始终主持其事的王景弘公公是我御马监的首位掌印。”

    宋钦说完,摇了摇头,没有再说下去。

    良臣却终是明白刘吉祥为何这么痛快竭力支持他,王永寿和宋钦又为何对出海之事这么紧张了。

    御马监竟是负责下西洋的直接衙门,实在是有些出乎良臣的意料。他一直以为是内官监呢,因为郑和是内官监太监。

    现在看来,是他想错了。想想也是,那么大的船队,完全是一支庞大的海军,如此大的武装力量,怎么可能和御马监没有关系呢。

    刘吉祥想开海,除了和他本人出身有关,只怕也是想通过出海恢复御马监的地位吧。

    从来,御马监的人都不承认自己弱于司礼监。

第四百三十九章 让姑娘们兼个职() 
    打南海子回来后,良臣和宋钦在左安门分的手,后者自回他的勇士营。

    临走时,这位宋公公告诉良臣,以男宠待客倒不是御马监的特色,而是刘吉祥的私人爱好。据说这事和当年五峰船主汪直有关,一方面是因为海上不得有女人,另一方面则是那位汪船主时常在日本,或许沾了日本国的风气。

    良臣往深里想了想,有点怀疑当年汪直收毛氏兄弟为义子,除了培养接班人外,是不是还有其它的目的。

    不敢往深处想,一想就恶寒。

    不过当下明朝男风很盛,士大夫多好此道,谓之于雅而非俗,风气使然,他纵是再看不惯,也干涉不得。

    心头倒也得意,宋钦说的明白,刘吉祥一般不拿男宠待客,但拿出来了,就绝是看中对方。

    若论档次,他小魏享受的绝对是超级会员那种。

    朝钦鹿血酒,夜宿小哥房。

    人生得意须尽欢啊。

    张媚儿那里,倒不用跟宋钦打听,昨天晚上良臣就知道了。这张媚儿和其同伴都是京城有名的青楼源鑫居里的牌子。

    和其它青楼不同,这源鑫居是男女双打,很有特色,据说背后的东主是开国的勋贵之后,哪家张媚儿就不清楚了。

    良臣和张媚儿约定,待张媚儿从通州回来,良臣就去源鑫居一趟。当然,不是去一日游,而是拿名单的。

    良臣想看看到底哪些人去通州赴李三才的宴,这些人中除了官员外,是不是还有其它什么人。

    想查李三才,良臣绝不能明目张胆来,毕竟对方已晋户部尚书,更是东林党的智囊骨干。所以这事得暗着来,他手头有现成的人。

    李维和田刚就是锦衣卫的,事情交给他们去做肯定保险。其实查探这种事情最合适的人选肯定是未来的锦衣卫大都督田尔耕,但良臣现在和对方并没有什么交情,冒然请人家调查东林党的大佬,不止是唐突,更是荒谬了。

    当然,田尔耕那里,良臣是要去的,他需要南镇的火器。

    现在御马监的刘吉祥帮助自己解决了营盘和编制的问题,良臣下一步除了招兵买马外,就是武器装备了。

    南镇的火器,兵仗局的军械和火药,两者一结合,一支听魏公公指挥的军队就呼之欲出了。

    给张诚那里许的是三个月时间,这三个月要办的事可太多了,良臣一点也不敢耽搁。回到内官监办事处,小田和真田二人就迎了上来。昨天良臣去南海子时没带他二人,所以回去后被郑铎训了一通。见到主人回来,立时欣喜若狂,两位降倭可是担心了一晚上。

    郑铎听到动静也赶了出来,见到良臣也是松了口气,上前将良臣交办的海事债券的事情说了。

    “那家是京里有名的印铺,不少达官贵人的名贴都是在他家做,按公公的吩咐,叫他们以金帛印制,不过价钱却是高了些。”郑铎将事情简短说了。

    良臣听后摆了摆手,道:“一分钱一分货,价钱高些不要紧,重要的是东西好。”

    小事方面,良臣不会一一过问,他掌个总,拿个思路,具体让郑铎负责。

    在办事处晃了一圈后,良臣又回屋画了图纸,拿去让郑铎找师傅按图上的式样把办事处装修点缀一下。

    真皮沙发当下是没有的,精美的地毯却有。式样清新的座椅,茶几,只要开出价钱,能工巧匠自是能做出来。

    总体上完全是营销中心的模版,良臣尽可能的结合了当下装修风格和家具,画完之后他还是很满意的。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大落地玻璃,还有水晶吊灯什么的。

    将自己的大概意思和郑铎说了,后者听的不是太明白,可一一记了下来。完事后,良臣又说让郑铎派人去招工。

    郑铎一脸为难,魏公公要招清一色的漂亮姑娘,这可是为难他了。他一大老爷们到哪去找呢。

    这要是找普通的工人,却是好找,左安门这地多的是自宫白,几个铜板就能使唤他们。可姑娘家,真是不好找。

    良臣想想也是,现在的风气虽然开放,可毕竟是礼法社会,女人出来工作少之又少。更何况能给女儿读书识字的,想来都是有一点小家底的,这种人家更不可能让闺女去给一个太监办事了。传出去,用不了三个人,两个人就能变味。

    事关名节,怕是再多的钱也请不来。

    郑铎手下一个飞虎兵在边上听着,也忍不住笑道:“公公要招漂亮的姑娘,还要识字的,怕是青楼没别地了。”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良臣摸了摸脑袋,张媚儿不是说要给他介绍帮姐妹们,正好拉来应个场。

    反正债券发行前后时间也不长,姑娘们白日歇着也是歇着,不如到这兼个职。

    都做姐儿了,名节这东西跟她们早就说拜拜了。

    至于识不识字这个问题,有名楼里的姑娘可不比秀才差。须知,人家除了卖肉外,也卖琴棋书画,诗经歌赋呢。

    有钱能使鬼推磨,源鑫居的东家再是有权有势,总不介意多挣点钱吧,要不然他开这个楼做什么。

    真不肯,搬出张诚和刘吉祥去压他,两个大珰的面子,你就是勋戚后人又如何。

    良臣得意一笑,觉得自己最近运气不错,事事都能逢凶化吉,还有意外好处。

    “家里交给你了,咱家还有事出去。”

    良臣拍拍屁股,要小田去套车,然后带着他和真田穿过大半个北京城,花了一个时辰才到积水潭。

    “你们在这侯着,咱家自己进去就行。”

    积水潭是皇家马场,良臣纵是宫里人,也不好直接把马车驶进去,所以下车步行。到了马场大门,将自己的腰牌和刘吉祥的贴子往里一递,管事太监陈宏就来亲自接待他了。

    “刘公公先前就派人来给咱家支会过了,就等魏公公来了。”陈宏笑容满面,无比客气,显是知道这位小魏公公是自家督公看中的人。

    良臣见过陈宏,对方当时没注意他而矣。

    “去把陈默叫来。”

    陈宏回头吩咐一个小火者去叫人,不一会正在洗马的陈默就匆匆赶到,看到良臣愣了下,待陈宏说他即日起调到内官监办事,陈默顿时知道发生了什么,再次看向良臣时,目光中满是感激之情。

    良臣谢过陈宏,与对方客气了几句,便带着陈默离开积水潭。陈默也没什么东西好收拾的,唯一带出来的是一包书。

    良臣随手拿过一本翻开看了眼,发现里面注满了字。

    “都是在内书堂听学士讲课时写的。”陈默有些不好意思。

    “狗日新,日日新。”

    良臣很是赞赏的点了点头,读书人,好读书,是好事。

第四百四十章 你有钱么?() 
    良臣记得在南海子时,刘吉祥身边的打手巾小太监曾说,陈默去年得罪了什么王公公,这才给差到御马监拨到积水潭。要不然以他内书堂的出身,怎么也不可能沦落成洗马的火者。

    这年头,受过高等教育的可是吃香的很。

    内书堂于内廷的意义不亚于翰林院,从毕业分配来看,良臣前世的北大清华都比不上这小小内书堂。

    因为,内书堂出来的起步就是处级干部。

    只要不出事,将来至少都得是部级退休。

    大珰们则是国级的存在了。

    权阉,数十年才出一位。

    读书人少,会读书的太监更少,良臣很想知道陈默到底干了什么事把自己的前程给毁了。要知道,积水潭的洗马工可是连事业编都算不上的,顶多算临时工。这跟处级干部的待遇可差的太大了。二叔要不是走了狗屎运,他就是再奋斗一百年,也还是个临时工。

    “这件事…”

    陈默犹豫之后,叹了口气告诉良臣,他确是得罪了宫里的王公公,此人就是东宫的管事太监王安。

    又是王安?

    良臣眼睛眯了起来,好事啊!忙问陈默怎么得罪了王安。

    陈默大致将事情说了。原来他从内书堂学成之后就分到了八局之一的酒醋面局任签书掌司,该局主要掌宫廷食用酒醋、粮酱、面豆等物,油水破丰。

    按例,酒醋面局是由司礼随堂太监分管,今届分管酒醋面局的就是王安。陈默任职之后未多久,王安便来到该局,要掌印拨挪局经费一万两。掌印不敢违抗,便让陈默经办此事。

    上头发下的话,陈默自是照做。可又担心这笔账会被文书房查出,到时自己要担责任,于是在账中备注了此笔款项是王安提走。

    其实他这完全是多此一举,分管各衙门的大珰提钱,是司礼监的默认规矩,谁也不会多事拿这种事要挟告发对方。

    或许就是书生意气吧,毕竟是正经内书堂学习的,又受学士们教诲,陈默还没能适应得了宫里的种种规矩。毕竟,书里的东西和现实差距,有时候是十万八千里的。

    结果王安得知此事后,自是大怒,一纸文书便要将陈默赶出宫去。幸得毕竟是内书堂出身,有人给说情,最后给发到御马监做了火者。

    这也是留了条后路,属于宫内察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