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挽明-第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包括王承恩在内的一干随从人等,都不明白皇帝想要做什么。

    朱由检没有迟疑的,把斗篷往眼前冻得反应都有些迟钝的士兵裹了起来。

    李中琦顿时大惊,他不敢推开崇祯,也不敢躲避崇祯的行动,只能口中不停的请罪。

    朱由检没有理会,只是一边给他系上领带,一边对他温和的说道:“这天寒地冻的,让你在门外站岗,并非是要折磨你。这里是五军都督府,是我大明军队的心脏,如果军队的心脏都没有人保护,那么这个国家还有希望吗?

    不过让你穿着这么单薄,守卫我大明军队的心脏,那便是朕的过错。所以你不必认罪,你什么罪都没有。你在这里站岗,是你的责任,让你站岗时不受寒风侵袭,这是朕的职责。”

    李中琦看着这个比自己弟弟大不了多少的少年,眼睛有些湿润,喉咙中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但是他握着枪杆子的手却捏的更紧了。

    朱由检堪堪帮面前的士兵系好斗篷之后,看着他回复了几丝血色的脸庞,顿时满意的拍了拍他的肩膀,称赞了一句:“真是一个好兵。”

    王承恩这时终于反应了过来,他赶紧解开了自己身上的斗篷,送到崇祯面前说道:“请陛下穿上微臣的斗篷吧,今天寒风刺骨,陛下当保重龙体啊。”

    王承恩身后的几名太监也纷纷上前一起劝说了起来,朱由检推开了王承恩递送上来的斗篷。

    朱由检正想说些什么的时候,言成泽终于从眼前的场景中反应过来,他赶紧跨了几步下了台阶,对着崇祯跪下行礼问好。

    朱由检仔细看了看跪在雪地上,一名穿着绿色盘领衫吏员服饰的官吏,和一名前卫中的小旗。

    这次他并没有伸出手去扶,而是任由两人跪在冰寒刺骨的雪地里。

    “你是前军都督府经历司的小吏?你是前卫里的小旗?”朱由检重复确认了一遍后,才挥手让他们起来说话。

    “这就带朕进去吧,前军都督府,今日当值的什么人啊?”朱由检一边向着大门走去,一边随口问道。

    几名看守大门的士兵,在吕善河的指挥下,打开了紧闭的中门,迎接皇帝入都督府巡视。

    在前军都督府门前的动静,早就惊动了相邻的其他都督府的注意,当朱由检走入前军都督府后,其他四军都督府一边赶紧派人去通知,自家的堂上官。另一边,几位留守都督府最高官职的官员,纷纷穿好朝服,跑到了前军都督府前院等候着,皇帝可能的召见。

    这五军都督府,不算挂衔的官职,每个都督府内都还设置着,左、右都督两位,都督同知若干﹑都督佥事若干﹐其属有经历司经历一人﹑都事若干等。

    但是昨夜大雪,今日早上大风,因此大多数官员都偷懒没上班,这前军都督府内,今日官职最高的不过是一位收发文件的都事,具体办事的人员却只剩下了工房的一名司吏为最高官职。

    朱由检原本倒是想要发怒,但是看着大堂中间公案上薄薄的一层灰尘,他也顿时失去了发火的动力了。

    一个本身就被削减了权力,用来养老的地方,要求这些勋贵每天积极的上班,来做什么呢?跑到都督府来发呆么。

    朱由检无可奈何的,下令王世德对其他几个都督府也调查一番,结果发觉前军都督府还不算最差的一个,中军都督府除了几名典吏,连一个司吏都没在。

    朱由检随后一一召见问话,发现大多数人别说不清楚五军都督府有什么权限,就是连自己的职责都是一问三不知,他们都跪在地上为自己辩解,说从来都是奉上命行事,若无上命则按前例做事,绝不敢有半点行差踏错。

    倒是前军都督府那个工房司吏还算有些见识,对于工程建设上还能谈上几句。

    这也是因为此时五军都督府管辖下的京营军士,大都成了皇宫、勋贵、大臣们的免费使唤的小工了。不管是修三大殿,修山陵,勋贵、大臣们修府邸,勋戚们修缮先人的阴宅,北京城墙、街道的修缮维护,都是抽调的五军都督府名下的京营军士们。

    久而久之,这五军都督府虽然忘记了如何指挥作战,倒是养出了一群泥瓦匠来。

    阳武侯薛濂、丰城侯李承祚等几位领都督府的勋贵,闻讯之后,匆匆赶了过来。

    朱由检此时却已经失去了和这些勋贵们谈话的兴趣,他只是坐在堂上,面无表情的对着这些勋贵说了两件事。

    第一件,五军都督府门前必须要有卫兵站岗,五个都督府的卫兵单独设立一个编制,不再分开执勤,并接受长安西门驻守锦衣卫的管理。

    第二件,清查五军都督府及京营士兵的粮饷和冬衣发放情况,锦衣卫千户王世德代表他进行监察。 

第175章 崇祯的询问() 
几位勋贵在大堂下方冰冷的地面上跪着,却感觉汗流浃背,额头冒汗,连一口大气都不敢出。

    阳武侯薛濂还试图为自己辩解一二,但是崇祯显然对他的解释不感兴趣,他让人把刚刚在门口值守的唯一一名士兵叫了进来。

    李中琦双手捧着崇祯给他披上的斗篷走进了大堂,然后跪在堂下把斗篷举过头顶语气激动的说道:“小人李中琦,谢陛下解衣之恩,现小人当值完毕,特前来奉还陛下之斗篷。”

    朱由检看了眼这名士兵,发觉此时这名士兵身上已经换上了,一件半新不旧的棉袄。

    他摆了摆手,阻止了一名太监想要上前去接过斗篷的举动。原本板着脸的朱由检,换上了和颜悦色的表情,对着李中琦说道。

    “李,李军士是吧。斗篷你就收着吧,这不仅仅是奖励你忠于职守,朕也希望你能记住,你今天受到的这种寒风冰冻的感觉。

    朕以为有过这种感受的你,一定更能了解那些卫所军士同僚的苦痛。你可愿意协助锦衣千户王世德,清查京中各卫的粮饷、冬衣发放的情况吗?”

    “陛下的厚赐,小人不敢妄自接受,小人愿意接受陛下的命令,协助千户大人办事。”李中琦感觉自己的心头似乎燃烧着一把火,之前在门外如浸冰窟的冰冻感觉,现在全都不翼而飞了。

    听着李中琦洪亮的回答,朱由检心情终于开朗了些,他笑了笑吩咐道。

    “前卫军士李中琦格尽职守,现调入锦衣卫担任小旗,协助锦衣千户王世德办事,清查京中各卫粮饷、冬衣发放诸事。”

    清查京中各卫粮饷、冬衣发放的情况,这对于这些平日里虽然不管事,但是靠着克扣军饷来填补家用的勋贵来说,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因此在场的勋贵们用目光交流了片刻之后,阳武侯薛濂不得不上前,硬着头皮对崇祯劝诫道:“陛下,这五军都督府按照祖制,不可事权统一。陛下要彻查各卫的粮饷、冬衣发放情况,不如交代各都督府经历司自行检查,则可不必如此兴师动众,又不用违背祖制了。”

    “祖制?按照祖制,这五军都督府难道不是行得军法吗?按照十七禁五十四斩的军法,这五军都督府今天要掉多少脑袋?既然你们认为祖制为大,朕不介意用祖制,那么阳武侯这就为朕执行军法吧。王世德何在?”朱由检突然之间就暴怒了。

    阳武侯薛濂、丰城侯李承祚等勋贵,顿时重新吓得跪倒在地,不敢继续出声了。

    王世德匆匆走到了堂前,对着朱由检行礼后,大声的答应道:“臣王世德在此,请陛下发令。”

    朱由检正坐在座椅之上,双手按住身前的公案,目无表情的说道:“朕现在命你封住五军都督府出入门户,然后点验五军都督府所属各官,点名三次不到者,治以慢军之罪,让阳武侯去行刑。”

    王世德家是世袭的锦衣卫指挥佥事,只不过他父亲尚在,所以现在还没有继承指挥佥事的职务罢了。

    作为世袭皇帝亲军的锦衣卫世家眼中,可没有什么对勋贵文臣的敬畏感,他们所效忠畏惧的只有大明皇帝一人罢了。

    崇祯的命令一下达,王世德立刻走到了堂前的庭院中,吩咐五军都督府的从吏取来了名册,开始点验名字。

    听着外面传来的点名声,几名勋贵顿时丧失了最后一点勇气。在被文官百多年的敲打中,这些勋贵早就失去了祖辈在战场杀敌的勇气。

    这些勋贵们从小到大就活在锦衣玉食之中,不知道什么叫做民间疾苦,而不得过问政事和军事的潜规则,又让他们对大明的现实毫无所知。

    他们之所以能理直气壮的向皇帝索要赏赐,在百姓面前耀武扬威,就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现在的生活就是祖宗法度所赐予的,和大明的百姓无关,也和当今的皇帝关系不大。

    当年太祖皇帝册封勋贵爵位时就说过,要令功臣子弟与国同休。

    因此这个时代,大多数勋贵的潜意识就是,只要不干涉国家军政大事,皇帝和朝廷就应该供给自己享受,这可开国太祖亲口保证的祖宗法度。

    阳武侯薛濂敢大着胆子劝谏崇祯,就是因为在他的脑子里有这么一个错觉,认为就算是崇祯皇帝也不可能违背祖宗法度,这也是文官们一向用来抵抗皇权的手段。

    但是他完全忘却了,一群没有力量的勋贵是得不到和文官相同的待遇的。

    阳武侯也不是英国公,崇祯对于他连半分脸面都不想给。于是阳武侯等勋贵顿时傻眼了,他们现在就算是想给英国公传个消息,也因为被王世德封锁了都督府的门户,而无能为力了。

    丰城侯李承祚顿时承受不住这种压力了,在王世德一声声的报名的声音之中,他脸上挣扎了一阵,便向前膝行了几步,对着崇祯以头伏地说道。

    “微臣以为,陛下所言极是。当初太祖只是严禁五军都督府合一,并没说不许五军都督府联合查办在京各卫粮饷、冬衣事务。微臣以为,陛下之令和祖宗法度并不冲突。”

    “哦?丰城侯说的似乎倒有些道理,兴安伯、安乡伯,你们两人怎么看?”朱由检的脸色似乎好看了一些,转着眼珠看着边上的两名勋贵。

    本身就没什么主见的兴安伯、安乡伯,听着崇祯的语气放缓和了,顿时就上前迫不及待的回复道:“臣等都认为,丰城侯说的对。”

    朱由检这才把目光转向了阳武侯薛濂,冷冷的问道:“阳武侯现在想清楚了吗?到底朕有没有违背祖宗法度?”

    阳武侯薛濂张了张嘴完全说不出话来,最后还是把额头紧紧贴着冰冷的地砖上说道:“臣知罪,臣请陛下责罚。”

    朱由检扫了一眼下方的几名勋贵,就没有继续做声了。大堂内一片安静,只能听到外面的报名声。

    兴安伯趴着地上恨不得自己现在能晕过去,安乡伯身躯肥大,虽然今天天气寒冷,但是他的额头上却在不停的冒汗。

    丰城侯则在心里一个劲的祈祷着,希望能够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这阳武侯触怒了崇祯的事,千万别牵连到自己身上。他不无恶意的猜测着,这是否是皇帝对阳武侯出头弹劾田尔耕的反击。

    而阳武侯薛濂心中很是惶恐不安,他不明白,为什么崇祯一点预兆都没有,就跑来巡视五军都督府,还是在一个因为大风罢朝的日子里。

    三遍点名总算是结束了,这让堂内四名勋贵悄悄的松了口气。

    这每一声的报名声,都让他们心惊胆战,唯恐再生出些什么事端出来。

    王世德结束了报名,就重新走入了堂内,对着崇祯行礼后说道:“五军都督府文武官吏共计179人,3遍点名之后,实到108人,尚有71人未到。臣王世德点名完毕,特向陛下缴令。”

    朱由检脸色铁青,挥手让王世德推下,并让3品以上的都督府官员们进入堂内。

    “朕也算是开了眼界了,自开国以来,像五军都督府属官如此玩忽职守的,擅离职守的,有过这种记录吗?”

    朱由检的训斥,让这些执掌五军都督府的勋贵们哑然无言,但也有少许人觉得皇帝这是小题大做了。

    训斥了一通后,朱由检终于宣布了自己的处罚措施:“今日没到的五军都督府属官,若是已经请过假的,不做处罚。没请过假的,经历以下不予追究,经历以上的一概罚俸禄半年。

    点名中才到的五军都督府各属官,其余上同,但是罚俸禄三个月。阳武侯、丰城侯、兴安伯、安乡伯四人尚算勤勉,奖赏半个月俸禄。但是阳武侯、丰城侯各执掌五军都督府一军,治下无方,导致五军都督府内属官懒散,各罚俸禄一个月,

    且阳武侯不思悔改,砌词狡辩,降职一级,勒令其闭门悔过一月,其执掌之前军都督府各项事务交与右都督负责。”

    朱由检一一说完了处罚之后,看着五军都督府内的官员们都没有反对的意思,这才挥手让这些官员退去,只留下了前、后军都督府内的官员。

    “这前军都督府内的,掌管卫所军士粮饷、冬衣发放的是个官吏?”其他三军都督府内的人退去之后,朱由检才再度开口发声说道。

    阳武侯此时那里还敢作怪,他立刻吩咐了下面的属官,把经历司的经历章礼忠叫了进来。

    朱由检只是打量了一眼这个穿的密不透风的胖子,就开口说道:“把前军都督府内的军士都带到堂上来。”

    这五军都督府内属官不少,充作仆役的军士自然更多,约有5、60人之多,把大堂塞的满满当当的。

    不管是这些士兵,都督府内的属官们,还是崇祯身边的太监们,都不明白皇帝想要做什么。

    看到军士不再走进来之后,朱由检站了起来,走下了大堂的正座。他让这些军士起身之后,在每个军士面前停留了一会,并捏了捏这些军士身上的衣物厚薄。

    最后才走到经历章礼忠面前,试过了他的衣服厚薄之后,朱由检替他整理了下衣服后,语气温和的问道:“章礼忠,你有没有克扣过朕发给军士们的粮饷,棉花啊?” 

第175章 自保的阳武侯() 
往日在军士和下属面前耀武扬威,眼睛长在额头上的章礼忠,在崇祯的面前却温顺的犹如一只羊羔。

    从皇帝走下座位查看这些军士身上穿的衣服开始,章礼忠两条腿就开始不停的抖动了,如果不是阳武侯的视线死死的盯着他,恐怕他更希望能就此晕过去,不用面对下面皇帝的问话。

    当崇祯问出这个问题时,章礼忠第一反应就是矢口否认,他张嘴就回道:“回陛下,卑职没有…”

    章礼忠的话还没说完,眼睛的余光就看到了;正注视着他的上司,薛濂眼中恶狠狠的目光。他下意识的就把舌头转了回来,“…没有克扣多少。臣有罪,臣该死,请陛下宽恕。”

    章礼忠认罪的时候,腿脚忽然一软,他顺势就这么对着崇祯拜了下去。

    朱由检本打算拿这名前军都督府经历,做一只儆猴的鸡,但是他没有想到,这名经历的胆子会这么小,自己顺口一问他就承认了。

    不过朱由检的很快就狐疑的转头看向了,前军都督府左都督阳武侯的方向。

    似乎察觉到了朱由检目光的移动,薛濂迅速低下了脑袋。朱由检心中顿时有了计较,“这是想要丢车保帅啊。”

    朱由检想明白了之后,看着跪之自己脚下,把屁股撅的高高的章礼忠,冷冷的说道:“能对朕说实话,证明你还不算无可救药。朕也就给你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给前军都督府管辖下的在京各卫军士,补足近三个月的粮饷缺额。

    如果今年各卫军士有一人因为饥寒而亡故的,朕就和你新账旧账一起算,你可有意见吗?”

    听到崇祯给出的条件,原本以为已经没有活命希望的章礼忠,顿时忙不迭的满口答应着,根本没去思考,替在京各卫补足三个月的军饷要花多少钱。

    朱由检这才笑了笑说道:“朕拭目以待,希望你别让朕失望。还有,刚刚朕和那个工房的司吏谈了一会,朕觉得这人办事还算不错,就让他担任都事协助你发放粮饷吧,丰城侯记下了吗?”

    丰城侯李承祚顿时上前答应了一声,随后朱由检便下令遣散了堂上的人,让他们各自回去办公去了。

    很快王世德便进来汇报,“连千户带着福建总兵俞咨皋在堂外等候着,准备向本军都督府当值都督报道。”

    朱由检看了一眼还陪侍在一旁的丰城侯和阳武侯,随口说道:“那就让他们上来吧,朕也想见见福建总兵是个什么样的人,听说俞大猷可是和戚继光齐名的抗倭名将,朕也想见见英雄之后是什么人。”

    连善祥、俞咨皋、许心素三人一起走进了大堂,按照官职许心素是没有资格晋见本军都督府的都督的。

    但是有连善祥在边上,都督府内的军士也不敢上前阻挡,就这么看着三人走进了都督府内的大堂。

    阳武侯随意的和俞咨皋谈论了几句,就算完成了俞咨皋入京报道的手续。接下来他便很知趣的退下,让崇祯和俞咨皋谈话了。

    朱由检看着面前这个书卷气息浓厚的中年人,感觉自己面前的不像是一位军中猛将,倒像是学堂内的一位教书先生。

    而那位漳州海商,现在的水师把总许心素,一脸的大胡子,看起来倒是很有猛将的味道。

    朱由检询问了俞咨皋关于乃父的几个问题之后,就随意的说道:“这都督府有没有温暖一些的房子,朕想和俞总兵喝杯热茶慢慢聊一会。”

    阳武侯马上把自己在后院的值房让了出来,让崇祯和俞咨皋几人可以坐下慢慢商谈。

    随即前军都督府的后院就被锦衣卫王世德封锁了,阳武侯和丰城侯两人也被赶出了后院。

    “我们这么让陛下和外兵单独相对,是不是不合规矩?要是让言官知道了,会不会弹劾我等?”阳武侯薛濂有些心境不安的对着身边的丰城侯说道。

    丰城侯李承祚一直保持恭敬的低着头退出后院,这才撇了一眼身边还在搞不清状况的阳武侯。

    “这俞总兵是入京向本军都督府报道,这才偶然遇到的陛下。陛下也不过是见猎心喜,想要找他询问关于故总兵俞大猷的往事罢了,言官有什么可弹劾的?

    倒是阳武侯你,陛下让你回府闭门思过,你不赶紧交接了事务,然后去执行陛下的命令吗?”

    薛濂脸色变幻了一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