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挽明-第7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购买到了第一艘475吨的硬帆捕鲸船,并改名为丙子丸号。

    也是在1636年,长州藩开始同四海贸易公司合作,修建了下关造船厂,主要是为大明的捕鲸船和商船进行维修和养护工作。1637年,长州藩购入一艘四海贸易公司淘汰下来的风帆贸易船,改名为丁丑丸。也就在这一年,下关船厂开始在明人造船技师的指导下建造新式帆船,并在2年之后成功建造了一艘日人自己设计的风帆战舰,这也就是己卯丸号。

    可以说,这三艘风帆战舰,实乃是长州藩近五年来试图建立海军的根基,也是目前长州藩御船手组中最具力量的一部分。一场战斗就将五年的辛苦化为乌有,对于这些毛利家重臣来说,实在是太令人傻眼了。

    至于这场海战之后,控制了下关海峡的幕府舰队开始炮击下关地区的岸防设施,做联军登陆准备的种种行动,众人就更想不出应该如何应对了。

    坐在御殿上首的毛利秀就挥手让村上元信退下之后,目光从下方就坐的家臣福原贞好、儿玉一造、益田广兼、吉川广正等人脸上扫过,发觉这些家臣不是低头不语,便是极力躲避着自己的视线,显然他们对于当下局面完全是一筹莫展,所以不想被他这个家主点名询问。

    毛利秀就此时心中也不由有些后悔了起来,悔不该不听从老臣益田元祥的劝说,应当全力经营长州藩,并借助明国商人的力量发展藩内的工商经济,而不是去鼓捣什么尊王攘夷的运动,导致原本蒸蒸日上的藩国形势居然急转直下,让本家站到了藩国灭亡的边缘。

    自从关原合战之后,毛利家受到德川氏的严厉打击,从领有八国的百万石大名削弱到了只拥有长门、周防两国的大名,可以说毛利家曾经一度站在了消亡的边缘,5000多的核心家臣也一度削弱到了300多数量。

    但是仰赖益田元祥、熊谷元直、天野元政和穴户元续等元老重臣的竭力维持,毛利家最终还是度过了这个难关,熬到了德川家康的去世,方才算是有了几天安稳日子可过。

    而之后长州藩又借助大明插手日本内政,扶持丰臣家复国的战役,以投靠明国为代价一举拿回了大部分失去的领地,虽然没能达到全盛时期的八国领地,但也再次成为了百万石大名。

    和萨摩藩先被明国教训,夺去了琉球和种子岛后才低头不同,长州藩几乎算是半被说服半是主动投靠的大明。也因此长州藩在丰臣复国一役中获得的好处仅次于丰臣氏,但是他们对于明国的武力却并没有更清楚的认识。

    即便是参与了当日广岛之战的那些长州藩士,为了夸耀本藩的伟绩,也往往对明人当日凶猛的火炮射击避而不谈。这也就使得长州藩的年轻武士们,常常以为广岛之战中最主要的功绩是本家所获得的。

    在这些年轻的长州藩武士心中,丰臣氏之所以能够复国成功,显然是因为本家打赢了至关重要的广岛一役,但是在战后的分配果实上,丰臣氏却没有把德川氏夺去的全部领土奉还,这显然就有些忘恩负义了。

    当毛利家重新收回安艺等国之后,之前被削去名籍的毛利家臣们便开始纷纷回归,虽然益田元祥主张应当一一甄别后再行录用,但是其他被德川氏压制怕了的毛利家臣们却认为应该来者不拒,把来投奔的家臣们统统接收下来,从而快速扩张毛利家的声势,把这些新近收回的土地尽快纳入毛利家的统治,以应对德川氏的反扑。

    也许是于德川家康威势的记忆太过深刻,这些老毛利家臣们一直都觉得现在手中的一切都是虚幻的,只有尽快拿到手里,才算是真正到手胜利果实。他们觉得要是不尽快消化这些胜利品,当德川氏再次出兵时,毛利家就有可能不得不将这些新收回的领土又吐出去了。

    毛利秀就最终选择了大多数家臣所支持的主张,但是这些良莠不分的武士、浪人成为了毛利家的家臣之后,很快就出现了两个问题。一个就是新旧家臣在权势上的争夺;另一个则是家臣扩大过快,直接导致了武士待遇的下降。

    毛利家赖以称道的就是“团结一心”精神,这种精神支持着毛利家度过了被德川家康打压的最困难时期,到了今天就更无法被毛利秀就所舍弃了。为了化解家臣团的内部矛盾,毛利秀就只能把矛头向外引导,于是最终长州藩上下得出了一个结论,他们之所以过的不好,是因为长州藩协助丰臣复国的过程中没能获得合理的回报。

    虽然长州藩的一些有识之士认为这种见解极为荒谬,而且本家将矛头指向大阪幕府的同时,也就意味着将要同丰臣氏身后的大明发生冲突,这显然是一种不理智的想法。不过已经被尊王攘夷思潮煽动起来的长州藩士,显然是听不进这种说法的。

    他们一厢情愿的认为,大明从丰臣家获得的利益,当长州藩取代了丰臣家之后同样也能给予,因此大明为什么要蹚这摊混水。更何况,本家以武士建立起来的军队,显然比大阪那些平民拼凑起来的军队要强的多,等到大明反应过来的时候,说不定他们都已经打到大阪城下了,明人到时候就只能接受现实。

    而还有一些武士的野心就更大了,他们认为只要毛利家取代了丰臣氏的地位之后,未尝不可再进一步,和丰臣秀吉、德川家康一样,建立起真正的天下人幕府,而不是如今天这样受到外国人的摆布。

    毛利秀就虽然并不全然赞成这些激进家臣们的意见,但此时激进派在长州藩的势力已经太大了,就连他也不敢从正面进行否定,以防止这些家臣首先将矛头对向自己。

    是以,和萨摩藩中、下级武士推动的在尊王攘夷运动不同。在长州藩,尊王攘夷的思潮其实是出自中、上阶层的野心。确切的说,是长州藩上层人士试图借助尊王攘夷的运动扩大长州藩的领地和自己的权势。

    因此面对幕府连续送来的通牒,长州藩并不能像萨摩藩一样立刻转向掉头,丢出几个罪魁祸首就能过关了。要是按照幕府的要求去做,估计今日坐在御殿内议事的就剩不下几人了,就连毛利秀就自己也要退位归隐了。

    这样的结局,不要说在座的大多数家臣不干,就连毛利秀就不到最后关头,也是不会就此放弃的。

    腹内反复思量了许久,毛利秀就终于还是打破了沉默说道:“下关之战的情况,众卿都已经听过了。幕府昨日送来的最后通牒,大家也都已经看过了,本家究竟应该何去何从,今日总是要拿个主意出来的。福原贞好,你是家臣之首,你先说说自己的意见吧…”

    。 =

正文 第三卷 帝国之路_第786章 海外起波澜二十八() 
福原贞好对于家主丢过来的这个问题也是为难的很,虽然他是长州藩少数中立派之一,既不赞成激进派藩士想要取丰臣氏以代之的想法;也不赞成如某些守旧老臣主张的,关起门来埋头发展,以待来日。

    但是局势发展到这一步,整个长州藩已经被激进派藩士拖下来水,幕府这边已经摆明车马,想把长州藩打回原形,再次把本家从广岛赶回萩城去的架势,这个时候再去埋怨激进派藩士已经无济于事,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把这条路走下去了,否则长州藩内部恐怕就会掀起一场腥风血雨来了。

    思考再三之后,福原贞好慢吞吞的说道:“臣以为,就算幕府的最后通牒再怎么咄咄逼人,本家也要先有个一定之规,做好文武两手准备才行。”

    毛利秀就听后顿时大感兴趣的问道:“你说的一定之规是什么?”

    福原贞好于是回道:“臣以为本家的一定之规就是,首先我们绝不能同意幕府要求主公前往大阪接受幕府质询,也不能同意幕府对于长州藩家主的更替做出什么决定来;

    其次,长州师团及本家所拥有的武力也不能交由幕府监控并进行裁撤;至于长州海关的管理权及大阪…冈山铁路延伸至广岛的修建权力等若干问题,应当在幕府撤军之后再行派人协商。”

    除了福原贞好没有提及的对于尊王攘夷分子的处置外,他基本已将幕府最后通牒上提出的条件否定了大部分。其他家臣对于他这样的主张其实并不看好,毕竟他们可不能做幕府的主。但是一来他们并没有更好的想法;二来这个主张算是先把家主毛利秀就排除在了责任人的地位,因此看到上面主公连连点头的样子,下面的这些家臣也就忍不住出声附和了起来。

    毛利秀就顿时精神振奋的向福原贞好追问道:“那你这文武两手准备又是什么?能否迫使幕府做出让步?”

    福原贞好并没有立刻做出答复,他沉思了一会才极为谨慎的说道:“以现在的局势,幕府军对于本家显然占据着明显的优势,这个时候我们自己去同幕府提出这些条件,显然很难为对方所接受,因此我们需要找到一个中间人去转圜。

    在当前的局势下,有资格做本家和幕府之间中间人的选择并不多。在臣看来只有两个,一个是以大明皇帝代表身份驻扎于大阪的总督府;一个便是向本家租借了北方海港建立捕鲸基地的明国四海贸易公司。

    如果现在叶总督还在的话,臣觉得大阪总督府出面的机会还是很高的。不过现在么,臣以为只能找明国四海贸易公司派驻在日本的代表了。若是能够请求他出面向幕府转达本家提出的要求,也许幕府是会坐下来同我们重新进行协商的。”

    毛利秀就听的有些泄气的说道:“这些明国商人都是见利忘义之辈,请他们替本家出头,恐怕他们提出的条件未必会比幕府的宽厚。不如你再说说,若是谈判不成,本家在武事上应该如何准备吧。”

    福原贞好顿时低下了头说道:“那样的话,臣以为只有把长州藩上下都武装起来,做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姿态,迫使幕府军知难而退了。”

    毛利秀就虽然没有出声置评,但是在座的家臣已经有人按奈不住的质疑道:“那些百姓上了战场有没有用是一回事,这把长州藩上下武装起来,本家哪来的这么多武器?就算向外人去买,本家恐怕也没这么多资金和时间吧?”

    福原贞好倒是真的想过了这个问题,因此不假思索的回道:“把武士编入到百姓中去,一边上战场一边训练,总还是能够临时抱佛脚的。至于武器,本家各地都有竹山,让百姓砍下竹子制作竹枪也不是很难的事情。”

    福原贞好提议顿时引起了一片哗然,即便是那些激进派藩士也不敢直言支持福原贞好如此疯狂的想法。不过这倒是让他逃过了继续被家主逼问,毛利秀就连续点了几位反对的最厉害的家臣,但是这些家臣们却提不出任何可行的想法,比之福原贞好还要无能的多,这令他大为失望。

    最后,他终于点到了吉川广正的名字。虽然长州藩把“团结一心”当做了藩中武士的精神信仰,但是有句话是怎么说来着,越是缺乏什么便越要强调什么。当丰臣秀吉拉拢了小早川隆基之后,毛利两川体制就算是崩坏了。

    当小早川隆基一脉随着“关原战神”小早川秀秋去世而绝嗣后,能够和宗家争夺藩内主政权利的便只剩下了吉川家。在丰臣家没有复国之前,吉川家一直都是德川氏拉拢的对象,自然也就遭到了家主毛利秀就的提防。

    不过随着丰臣复国,德川氏拉拢吉川家打压毛利家的战略中断,再加上长州藩的地盘扩大,毛利秀就需要“团结一心”的精神来团结刚刚加入毛利家的家臣,双方的关系才算是渐渐缓和了下来。

    可是吉川广正却是一个极为谨慎之人,即便毛利秀就一直对其示好,两人之间又有着姻亲关系,在藩政上他也是不会轻易发出什么声音的。因此对于毛利秀就的询问,他除了表示支持福原贞好的主张外,并没有说出什么特别的意见。

    对于吉川广正的回答,毛利秀就是既满意又不满意,但是他并不愿意在这个时刻同吉川广正发生什么冲突,因此正准备跳到下一位家臣时,却无意间看到广正身后就坐的吉川广嘉用手托着下巴看着屋顶发呆,一副神游天外的样子,这让他心中颇不舒服,于是干脆点了吉川广嘉的名字。

    虽然吉川广嘉留学北京时受到了崇祯的夸奖,因此在尊王攘夷志士中声名远播。但是在这座御殿内,他只是作为吉川广正之子前来旁听学习的,按照传统是没有发言权力的。因此对于家主突然点到他的名字时,吉川广嘉一时都没有反应过来,直到边上的熊谷元直用手推了他一把,他才醒悟了过来。

    吉川广嘉在没有前往北京之前,在岩国便已经有着聪明好学的名声了,当他在北京度过了人生最为重要的五年之后,作为亚洲乃至东方世界中心的北京,其风物人情都不是区区一个岩国和长州藩,甚至是日本能够相比的。

    这五年的半人质半学习生涯,让吉川广嘉大大的开拓了眼界,使其目光难以再局促于一个岩国和长州藩内。事实上,同其父亲吉川广正相比,吉川广嘉对于毛利宗家的情感已经是相当淡薄了。当长州藩士还在耿耿于怀当初关原之战中吉川广家的行动让本家失去了胜利的希望时,吉川广嘉已经认为这些长州藩藩士的格局实在是太小了。

    在今天这个时代,即便是连日本都在仰望的大明帝国,都迫不及待的把目光投之于海外诸方,不满足于自古以来他们已经占据了天下最好的土地,世界的中心。不管是日本以北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地区,还是日本东面远隔浩瀚大洋的美洲大陆,甚至于是突破了南洋群岛更南方的印度洋。

    明国的商人、农夫、军人,正满世界的去寻求那些未曾开发过的土地和无人发掘的财富,而毛利家也好,日本各藩也好,还在斤斤计较于能否从邻居那里弄上一块土地以壮大自家,这种封闭而沉闷的乡下老农式的观念,实在是让他提不起任何兴趣来。

    煽动那些尊王攘夷的志士起义,不过是他想要让这个沉闷的国度发生一点改变,从而让新鲜的空气流通到日本这个封闭的房间来,让这些武士们抬头看一眼外面的风景而已。虽然大明带着南蛮人打破了德川幕府营造的铁屋子,但是房间内的日本人只是睁开眼撇了外面一眼,就又开始慢慢的修补起这座被打破的铁屋子来了。

    对于吉川广嘉这样的年轻人来说,这样的日本可不是他想要的国度。听到了毛利秀就的问话之后,吉川广嘉立刻整理了下坐姿,然后一本正经的向家主回道:“臣以为,眼下的上上策是立刻向大阪总督府投降,接受总督府下达的一切命令,则幕府军也就再无借口攻打本家了。”

    吉川广嘉此言一出,顿时令御殿内的毛利家臣们哗然了起来。就连他的父亲也立刻向他训斥着,让他闭嘴,接着又向家主请罪道:“吾儿毕竟年轻,对于世事还是不够了解,家主还是不要将他的话当真了。这等国家大事,还是应当由阅历丰富的家老和家主定夺才是,年轻人终究还是火候不足的。”

    毛利秀就原本还想继续追问,这吉川广嘉的下策是什么,但是看着家臣们的情绪,吉川广正的护子之情,也就揭过不提,向其他家臣询问了下去。

    不过之后的诸位家臣,就再也提不出同福原贞好、吉川广嘉不一致的想法来了。这场会议足足开了五个多小时,直到众人都饿的饥肠辘辘了,毛利秀就才总算是有所决定。他一边令福原贞好出面联络四海贸易公司在长州的代表,请求对方从中转圜。一边则令山本又兵卫、熊谷元直主持下关和广岛的防御工作,以防止幕府军和九州联军突入到长州藩的腹心。

    这场会议虽然勉强得出了一个结论,但是这些毛利家的家臣们离去时都是心事重重,显然他们并不认为家主的决定能够解决眼下本家的困局。

    。 =

第787章 海外起波澜二十九() 
当吉川广正同儿子吉川广嘉从二之丸入口表御门走出时,和他们一起离去的毛利家臣便开始各自散去了。如果说本丸是领主同家人的居所,那么二之丸就是领主用来办公的所在,至于三之丸则是重要武士的居所。

    所以,二之丸、本丸几乎只有一条通道,且戒备森严。但是三之丸的气氛就宽松了许多,不仅道路和休闲设施较多,就连卫兵也少了不少。

    一路上快步疾走的吉川广正,走过了表御门之后方才放慢了步伐,并特意挑选了一条比较僻静的林间小路离开,远离了大路上三三两两的人群。

    在踏上落满了黄叶的林间小路,又令随从武士稍稍远离了他们父子,吉川广正这才对着儿子责怪道:“刚刚在御殿内你怎么敢那样说,你是真心这么想的?还是只想给别人添堵?”

    双手笼在袖子里,眯着眼睛享受着木屐踩在枯叶上发出的“沙沙”声,吉川广嘉漫不经心的回答着父亲,“自然是真心这么想的。现在的局势已经很是分明了,趁着本家还有力量的时候去同幕府妥协,好歹还能在战后保留一些权力,但是时间拖得越久,我们手中的筹码就越少,而毛利家存在的价值就越低,届时幕府提出的条件也就越苛刻。”

    吉川广正默默向前走了一段路,方才叹了口气说道:“你的想法是不错,可是让家主他们把本家的性命和未来交给别人来决定,就算对方是大明,也是难以让人放心和释怀的。”

    走在父亲身后的吉川广嘉撇了撇嘴,显然并不认可父亲的看法,他随即说道:“当日关原之战前后,他们不一样把本家的性命和未来交给了别人么?宗家一直以来就是这个臭毛病,永远看不清大势所在,只是蝇营狗苟于别人放在自己面前的那点残羹冷炙。套用明人市井中的一句话,他们就是不撞南墙不回头,不到黄河心不死。”

    吉川广正下意识的停住了步伐,让吉川广嘉差点就撞了上去,还没等到他有所抱怨,父亲却又恢复自然的向前走去了,“人人都把我们当成毛利家的一员,但是我们现在毕竟都不在毛利一门八众之内,有些时候还是应该避嫌的,这些话今后你还是埋在肚子里为好。而且你说的也未必正确,向大阪总督府投降是简单,但谁知道大阪总督府会不会提出比幕府更苛刻的要求。

    明人时常挂在嘴边的,不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