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挽明-第6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这公司注资150万荷兰盾,以共同开发亚马逊流域的野生橡胶林。原本无人问津的西印度公司股票立刻获得市场的追捧,阿姆斯特丹商会更是开始大量的购进西印度公司的股票。

    从前年开始举步维艰的西印度公司,在短短一周内就摆脱了财政困境,重新成为了共和国国民的希望。而威廉。乌泽尔利克斯也终于保住了自己董事会主席的职务。

    成立于1621的荷兰西印度公司,原本就是为了打破荷兰东印度公司对海外贸易的垄断权力而组建的。这一公司组建初期遭到了西班牙人和共和国议会中温和分子的阻扰,直到莫里斯亲王砍掉了温和派领袖共和国议会议长的脑袋,西印度公司才得以成立。

    但是也因为这个缘故,西印度公司从一开始就被视为了亲王的势力范围。为了防止亲王从西印度公司获得财政上的支持,共和国议会和东印度公司就一直在试图夺取西印度公司的领导权力。

    所以在1623年的股权竞争中,共和国议会和东印度公司以100万荷兰盾的投资击败了亲王派的商人,成为西印度公司的最大股东,从而绊住了威廉。乌泽尔利克斯的脚。

    而莫里斯亲王的将领们执着于打击西班牙在美洲的财源,使得西印度公司从成立开始就没有间断过海上战争。他们不是在加勒比海同西班牙人作战,就是在和英国人、法国人争夺加勒比海的控制权,最终又在巴西和葡萄牙人作战。

    过多的战争使得西印度公司消耗了大量的资源,也令公司股东们拒绝再追加投资。因此当西印度公司的将领们占据了大半个巴西的时候,公司的董事们却发觉公司已经陷入了实质性的破产。

    威廉。乌泽尔利克斯虽然竭力游说共和国议会,但是对方却表示,除非威廉。乌泽尔利克斯让出董事会主席的职位,把西印度公司的控制权让度出来,否则共和国很难再追加投资。正因为共和国议会同东印度公司董事们的意见,阿姆斯特丹商会的商人们也对西印度公司失去了信心,拒绝继续支持威廉。乌泽尔利克斯拯救西印度公司的计划。

    在中国人到来之前,威廉。乌泽尔利克斯已经陷入了绝望,但是没想到中国人出手拯救了他,这实在是让他对中国使团感激不已,于是在尘埃落定之后,邀请了宋献策、张国纪等人参加自己的家宴。

    从彼得。纳茨的住宅前往威廉。乌泽尔利克斯府上,同样要乘坐船只前往。张国纪和宋献策坐了一船,彼得。纳茨和其他人坐另一船。

    在蒙蒙细雨之中,船只荡漾在运河的碧波之上,张国纪倒是感觉仿佛回到了苏州一般。不过苏州的运河曲折蜿蜒,可不类似于阿姆斯特丹运河挖的这么齐整。而且苏州的街道上从不缺乏摩肩擦踵的人流和小商贩走街串户的叫骂声,但是阿姆斯特丹的运河住宅区却显得极为安静,只有市中心的广场才有几分热闹的景致。

    当然,阿姆斯特丹的人口是难以同苏州比较的,苏州城可是江南第一繁华之所在,就算是这几年发展迅猛的北京也是难以和苏州相提并论的,这可是明初就接近百万人口的大城市,也是江南的代表。

    不过安静也有安静的好处,比如张国纪和宋献策坐在船上闲聊,就不会遭到什么干扰。作为晋商中的精英,在南方打拼了半辈子的张国纪觉得自己的脑子还是够用的,对于一般的小市民他还是可以鄙视一下对方的见识浅薄的。

    但是在宋献策面前,他倒是真正服了气。仅仅凭借着彼得。纳茨搜集的那些资料,加上四海贸易公司驻欧代表对于欧亚贸易往来的分析意见,就能够制定出这样一个宏大的计划,把那些荷兰人的胃口轻易的调将了起来,张国纪认为自己是做不到的。

    因此在这船上独处的时候,张国纪看了划船的亲信一眼,便忍不住向宋献策求教道:“宋兄,这事情虽然已经办完了,可我心中还有几个地方不是很明白,能否请宋兄为我解一解惑?”

    正看着船外细雨落入河面的出神的宋献策,回头看了张国纪一眼,便随意的说道:“在海上漂了一年多,咱们一起闯了这么多大风大浪,还有什么话不能说的,你想问什么就直说好了。”

    张国纪下意识对他拱了拱手,方才说道:“按照陛下的意思,这荷兰东印度公司始终都是我大明的打压对象,即便是这次和他们保持了和平。那么宋兄为什么又让他们参与了这次的大计划,还给了他们橡胶制品的垄断贸易权呢?”

    宋献策的身体随着船只的向前而微微摇晃着,他伸出手接着外面的雨水,全然不顾自己的袖子也被大湿了,他就这么一边把玩着雨水,一边向张国纪回道:“大明和欧洲相隔万里,陛下手中的资料如何能比得上我们耳闻目睹的真实欧洲?

    既然陛下在出发之前给了我便宜行事的权力,对于陛下某些判断不准确的地方,我们自然是要修正过来的。怎么能够死板的照着陛下的计划行事,那样岂不成了刻舟求剑之举?

    荷兰东印度公司之所以被陛下视为需要优先打击的对象,实在是因为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亚洲和印度洋的势力太大,已经阻碍到了我大明海商向外发展的势头。

    但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实力虽强,可你觉得尼德兰联省共和国强大吗?”

    张国纪想了想说道:“共和国的实力还是不错的吧,毕竟他们挡住了西班牙人进攻这么多年。我以为,共和国的实力大约已经可以和建奴的大清平分秋色了。”

    宋献策回头看了他一眼,方才摇头说道:“差多了,如果西班牙人和共和国不是隔着一个法兰西,估计共和国早就亡了。

    面临着西班牙这样的大敌,内部还在为君主制和共和制争论不休,本国的银行还向敌国政府发放贷款,以供养攻打自己国家的敌军,这个国家即便现在看起来犹如烈火烹油,但是他们迟早会亡于自己的短视和商人的贪婪。”

    张国纪皱着眉头思考了片刻,方才试探的问道:“宋兄以为,这场战争的胜利者会是西班牙人吗?”

    宋献策笑了笑说道:“不,兵贵胜,不贵久。西班牙人已经失去了胜利的希望,原本他们有会胜利的。如果他们当初以进攻尼德兰联省共和国的名义向法国借道,或是打着天主教联盟的名义逼迫法国选择立场,那么这场战争就不用打这么久了。

    没有趁着法国内部混乱时将这个国家*,或是绑上自己的战车,反而给了法国人休养生息的时间。现在各参战国都已经师老兵疲,法国这只生力军就成了决定这场战争胜负的关键。

    当前年法国加入这场战争时,战争的胜利就已经倒向了新教联盟。比如去年法军在巴黎附近击败了西班牙和神圣罗马帝国的联军,今年八月爆发的法国和西班牙海战又是法国取得了胜利,现在西班牙人已经差不多被逐出了法国领土,就已经可见一斑了。

    法国的那位红衣主教在判断局势时可真是精准的很啊,我倒是很想去见见他了。”

    张国纪并没把宋献策最后一句话放在心上,他还是有些疑惑不解,于是追问道:“既然西班牙人无法取胜,共和国又会被谁灭亡呢?”

    宋献策不假思索的回道:“当然是法国,共和国的疆域狭小,但是其海上的实力却是欧洲首屈一指的。因此想要灭亡共和国,只有打一场陆地上的战争。

    共和国执政奥兰治家族,从第一代沉默的威廉开始,第二代拿骚的莫里斯,第三代现在的腓特烈亨利执政,父子三人都可算是极为出色的军事统帅。

    但是以荷兰如此之小国,又岂能代代都出现这样的英杰?四、五代之后,奥兰治家族如果能够战胜国内的共和派,必然要从武功走向文治。以共和国这样疆域狭小的国家,没有了天才的军事统帅,法国人即便次次入侵都是两败俱伤,共和国也会因为青壮死伤过大而败亡的。”

    张国纪自然不会去问法国为什么要攻打共和国,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这句话他还是知道了。就连西班牙这个宗主国都不肯放手富饶的共和国,更别提法国这个近在咫尺的近邻了。

    不过他倒是为自己的计划担心了起来,于是便问道:“如果共和国迟早要被法国吞并,那么我们和荷兰人的合作,将来岂不是要遇到麻烦?”

    宋献策点了点头道:“将来的确是一个麻烦,但未尝不是一个机遇。商人是没有祖国的,共和国保护不了他们,但大明未必保护不了。

    如果我们到时能够作出正确的选择,那么法国人将会在战场上胜利,而我们将会在金融上获胜。在战争的威胁下,荷兰商人一定会选择投靠一个安全的国家”

    张国纪努力着想要去了解宋献策话语中的意思,但是很快他就放弃了,转而向宋献策问道:“那么英国那边怎么办?我们还要不要继续和英国人推进组建英国中央银行的工作?”

第590章 吕宋战争的尾声一() 
对于张国纪的这个问题,宋献策第一次长时间的思考了起来,过了许久他才说道:“这正是我这些日子里思考的问题。关于英国现在的局势,你有没有看过?”

    张国纪倒不觉得这个问题有什么难以决断的,他随口便答道:“据说去年苏格兰地区因为国王推动的宗教改革而发起了叛乱,不过现在最新的消息不是双方正在进行谈判努力促成和平吗?我想这应当和我们是否推动英国人组建中央银行没什么关系吧。”

    宋献策显然并不认同同伴的看法,他立刻摇着头说道:“这当然和我们有着利害关系,根据英国人自己的看法,国王之所以被迫派人同苏格兰反叛者谈判,那是因为国王手中缺乏组织军队平叛的经费。

    你如果看过英国的一些资料的话,就知道这个国家并没有常备军的存在,在和平期间即便是国王本人,也不过只能调动几百人的侍从而已。如果英格兰遭遇了战争,或是英国想要发起一场战争,都必须通过议会颁发法令,征收一笔额外的战争税和征召平民组建军队。

    但是在1629年之后,英王就一直没有召开过议会,这虽然让他无需再顾及议会的意见而独立统治国家,但是他也将自己陷入了一个极为危险的境地。

    在前来欧洲之前,我和那些英国人有过许多交流,我发现英国虽然采取的是君主制,但同我国的君主制相比,英王的权力并不如我国皇帝陛下这么大。

    当然,这也同英国的历史有关系,这个国家从古代起就是一个经常被外来者征服的地区,最早的是罗马人,其次是北方的海盗,接着是诺曼征服。因此英格兰地区的贵族和民众已经习惯了接受一个外国君主的统治,但是这种轻易的屈服并不代表他们对于自家君主的绝对服从。

    或者说,英格兰的国王并不是依靠自身的实力来统治国家的,而是依赖于贵族们的宣誓效忠和其宗教领袖的身份来统治国家的。

    英王长期停止议会,等同于否认了贵族们对他的宣誓效忠,而他对英格兰和苏格兰推行的宗教改革措施,又使得民众质疑起了他身为宗教领袖身份的公正性。

    英王权力的两大支柱都已经被其折断,苏格兰人的起义不过是个*,真正危险的是英王接下来和英格兰贵族们的协商,他是否能够重新取得英格兰贵族对他的认可,还是再一次把这些英格兰贵族推向自己的对立面。

    苏格兰从来不是英国政治的决定性力量,不管是经济还是军事,苏格兰地区都是难以同英格兰地区相比较的。因此,只要英王能够获得英格兰贵族们的支持,苏格兰人的叛乱不过是手足小患罢了。但是反之,则英王是否还能维持自己的王位都是一个问题了。

    是以在当下这个时间里,我们前往伦敦推动建立英国中央银行,就会陷入一个极为微妙的处境。英王会将建立中央银行视为摆脱困境的出路,从而把筹备军费的负担压在中央银行身上。而那些英格兰贵族,则会将我们视为干涉英国内政的别有用心者。

    我们的资金将会被投入到一场未知胜负的战争中去,有没有回报姑且不论,但是当我们贷款给英王时,我们已经在英国为自己竖立起了一个广泛的敌对阶层。所以我始终都不认为,现在前往英国推动英国中央银行的建设是一个合适的时机。”

    张国纪顿时哑然了,他觉得宋献策说的很有道理,但是想到出发前皇帝的交代,于是又有些惴惴不安的说道:“不过陛下的谕命,可是让我们出使英国,我们这么滞留在荷兰,会不会令陛下不满?”

    宋献策似乎也有些愁眉不展,不过他很快就恢复了过来,振奋了精神说道:“陛下让我们出使英国的时候,显然也没有预料到英国国内政局会变得如此复杂,现在就算我们前往英国也多半是谈不出什么成果的。

    陛下想要的,无非是在欧洲有一个长期盟友。陛下看中的是英国,但是我觉得倒也不必非英国不可。就观念上来看,其实法国人更接近我们,而且法国即将成为这场欧洲战争的胜利者,我们没有理由不去接触一番,听一听那位红衣主教对于战后欧洲的态度和看法。

    我觉得先去一趟巴黎,明年开春再渡海前往伦敦,也许更合适一些。”

    张国纪有些茫然的看着对方,“去巴黎?可是我们同法国似乎并没有接触的渠道,难道就这么贸贸然的跑过去吗?”

    对张国纪的疑问,宋献策倒是胸有成竹的说道:“阿姆斯特丹银行也有给法国国王提供贷款的业务,我已经通过银行的董事向巴黎方面发出了访问法国的意向,如果没有什么意外的话,应该不会遭到拒绝。至于你和其他人还是继续留在阿姆斯特丹,和阿姆斯特丹商会的成员多多接触,也许我们今后用得着”

    载着宋献策和张国纪的小艇,在“咯吱、咯吱”的摇桨声中,渐渐消失在了越来越大的雨幕里。而远在万里之外的吕宋岛上,镇压土人的战争终于到了收官的阶段。

    在得到了国内援军的支援之后,日军对于邦板牙人的战斗便立刻变得血腥了起来。此前日军的作战目的,主要还在于迫降土人叛乱者,恢复地方上的秩序,好即刻恢复生产。但是当日军进入了邦板牙人的传统居住地之后,失去了四海贸易公司代表约束的日军,立刻将战斗变成了对反抗者的屠杀。

    在这些来自日本国内旧武士出身的军官眼中,这片富饶的土地让这些愚昧的土人占据着实在是太浪费了。特别是他们已经获知,在这场战争结束之后,日本将会在吕宋岛上获得一片土地作为战争赔偿后,便开始有意识的对土人进行了清理。

    向来自诩勇敢的邦板牙人,在装备了先进枪炮的日军面前,这种野蛮人的勇敢只会带来整村整村的灭绝。和人口数量不足的西班牙殖民者相比,日本人根本不在意是否留下一些土人来为自己耕作劳动,他们对邦板牙人开发出来的土地更感兴趣。

    在连续十多个村子的被屠杀之后,邦板牙人终于意识到,和日军的凶残相比,西班牙人和中国人的统治简直可以称的上是仁慈的。邦板牙人在西班牙人和中国人之间并没有选择谁的权力,他们要么接受统治,要么选择死亡。

    当日军从三个方向包围了甲万那端之后,邦板牙部族联盟的首领们终于决定向四海贸易公司投降,以获得公司的保护。只有极少数部族首领因为反对投降退出了联盟,带着自己的部族迁移到了东北方的崇山峻岭之中。

    真田幸昌和毛利胜家并没有在甲万那端多加停留,他们留下了一个联队驻守此地之后,便带着主力沿邦板牙河而下,直接扑向了马尼拉湾,准备一鼓作气将马尼拉王城边上的内湖平原也拿下来。

    12月份,日军2个联队2千余人首先抵达了马尼拉东北约10公里处的马里基纳河边。马里基纳河是流经马尼拉王城巴石河上游的一支分流。渡过了这条河流,南方便是西班牙人经营了上百年的内湖平原,也就是菲律宾殖民地的精华地区。

    不过当日军预备搭建浮桥从此处渡河时,马尼拉城内的西班牙人终于忍耐不住了。和美洲殖民地的社会结构差不多,马尼拉城内虽然有着上万人,但是从国内而来的半岛人只有八百余人,其次是2千多土生白人,接下来是西班牙混血人口和其他欧洲人,还有为他们服务的黑奴。

    和30多年前相比,马尼拉王城的人口几乎增长了十倍,这也是科奎拉总督敢于仿效前总督阿库那,试图再一次清理菲律宾迅速增长的华人人口,并企图劫掠华人财富的底气。

    但是他没能想到是,和前一次毫无组织的八联华人相比,以国家为后盾的四海贸易公司,反应迅速的把一只舰队放在了马尼拉王城的门口,迫使马尼拉的西班牙军队不敢明目张胆的出击。

    而西班牙人的帮手邦板牙人,在中国人的仆从军日军面前,简直就像是一群待屠宰的羔羊,不仅没能撼动公司在吕宋岛的贸易秩序,甚至连自己的地盘都失去了。

    在四海贸易公司代表郭庆迟迟没有抵达马尼拉,而日军却先抵达的局面下,科奎拉不得不命令城内的军队和内湖平原的土人部族组成联军,阻止日军渡过马里基纳河南下,以等待郭庆抵达马尼拉王城进行谈判。

    日军的一只联队约为1200人,其中还装备了一个炮兵中队,携带着4门六斤炮。两个日军联队约为2400人左右,而马尼拉这边出动了2500土人、800名火绳枪手和1000名日本侨民。这些日本侨民多为战国时代逃亡海外的日本武士、商人后代,他们对于现在的日本毫无感情,只是效忠于西班牙人。

    科奎拉一边派出军队阻止日军南下,一边又派出了使者警告日军的指挥官真田幸昌和毛利胜家,声称内湖平原的土人叛乱已经为西班牙军队所平息,如果他们敢继续南下攻击内湖地区,就是在对西班牙王国宣战,他一定会通过向东协申诉惩罚他们的。

    而且马尼拉已经和四海贸易公司代表郭庆达成了结束平乱战争的意向,只要郭庆抵达马尼拉,战争就结束了。现在郭庆已经登上了船只,抵达马尼拉不需要一周时间。科奎拉的使者质询真田幸昌和毛利胜家,他们是否打算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