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挽明-第5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保罗少尉低下头立正后说道:“好吧,为了祖国。我会尽快通知上尉先生”

    在将外城可靠的天主教徒收拢进城堡之后,马六甲总督很快就打开了武器库招募了1200名民兵,用以保卫城堡。

    依山而建的城堡不仅将整个圣保罗山的山顶包容了进去,还依托山势形成了三段防守的要害之处。这种立体式的防御城堡,使得亚齐军队连城堡第一道城墙防线都突破不了。

    而即便是换了明军上来,王嘉胤身边的参谋人员也认为,凭借人力是无法攻破这座城堡的。除非将船上的重炮搬迁下来,然后筑造和城墙高度相仿的炮垒,一点一点的将城堡构造给轰烂,才有可能攻下这座堡垒。

    事实上,他们这次进攻已经占据了便宜,在上次马六甲城被亚齐围攻之后,葡萄牙人已经着手在河口的小岛上再修筑一座炮台,以控制港口并和圣保罗山上的城堡互相支援。

    只不过葡萄牙人的官僚主义,使得这座炮台尚没有完成,连放在河口附近的12门大炮都被亚齐人给缴获了。

    不过再坚固的城堡,一旦出了内鬼,那也是守不住的。在阿戈斯蒂纽的策划下,当晚12点钟左右,驻守第一、第二防线的巴雷托上尉带着部下打开了大门,把明军放进了城堡。

    这座城堡的第三道防线,其实是圣保罗山被削平的山头,那里不仅是一座小小的广场,还有总督府、武器库、达官贵人的住所和一个小教堂。

    哪怕是失去了第一、第二防线,马六甲总督也带着亲信守到了天亮。只不过这上面最多也就2、3百人把守,当那些台湾高山族出身的士兵攀爬到山头上时,躲进了总督府的葡萄牙显贵终于打出了白旗。

    城堡内的国库虽然还不到20万克鲁扎多,但是从这些被俘的达官贵人家中却搜出了价值三、四百万两白银的财物。光是马六甲总督一个人就贡献了这些财物的六分之一,相当于他100年的总督俸禄。

    国库里的钱被赏赐给了城外的士兵,巴雷托上尉及其部下224人分得了50万两。虽然这个数字并没有达到阿戈斯蒂纽承诺的数字,不过这些葡萄牙官兵并没有提出异议。

    对于被俘虏的葡萄牙人和投降的葡萄牙军人,苏越给了他们一个选择,愿意效忠伊莎贝拉殿下的就送去澳门,不愿意的便送他们去果阿。

    大约有五分之三的葡萄牙人表示愿意效忠伊莎贝拉殿下,愿意为复国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些人在失去了自己的财产后已经一无所有,即便是去了果阿也要变成乞丐,因此想要留下来碰碰运气。

    至于另外五分之二的葡萄牙人,大多在果阿还有亲戚,并不愿意去冒险追随不知真假的伊莎贝拉殿下。

    众人接下来商议之后,决定让杨天生护送150万两白银回国贡献给皇帝陛下,并请求将安不纳镇守府提升为南洋巡阅府,迁移到马六甲城来。

    作为四海贸易公司的代表,在攻下了马六甲城之后,苏越便第一时间宣布下调了马六甲的各项税务,并将马六甲城周边的一些土地分配给了华人和向大明效忠的亚齐人。

    此外他还派人去接回了柔佛苏丹,在马六甲城重建了马六甲苏丹国,不过这个苏丹国就处在大明的保护之下了。至于亚齐王国,因为苏丹的死亡,内部也开始了不断的斗争,国势一时大不如前。

    借助亚齐王国势力,在苏门答腊和马来地区进行垄断贸易的天方商人,也不得不退让出了许多地方给华商经营贸易,其中最受打击的正是印度棉布生意。        

第410章 法律的本质() 
三月中旬,皇帝终于返回了北京城,京城的百姓忽然就感觉心定下来了。虽然崇祯登基不过五年多,但是京城百姓倒是将这位年轻的皇帝视为了定海神针。他们盲目的觉得,只要皇帝还坐在金銮殿上,那么这个国家就安稳的很,没有什么问题是解决不了的。

    而对于崇祯来说,从进入京城的那一刻起,他的日常事务就变得繁忙了起来。虽然内阁已经替他分担了九成以上的政务,但还是有许多政治决策需要他来做最后之决定。

    不过崇祯返回宫内后,并没有第一时间同内阁诸臣和国务委员会委员们碰面,而是招来了崔呈秀和孙之獬问话。

    在西苑精舍内,朱由检在会客厅内来回走动着,向两人激动的说道:“朕一直都认为,法律是维护统治的工具,但刑法和民法又有所区别。前者通过隔离犯罪者同社会大众的接触,来维护我们的统治;而后者则通过维护社会价值观和社会风气的导向,来维持民众对于国家和当前社会的信任。

    法律不能独立于政治,但又有别于政治,因为法律维护的是政治存在的根本,而不是维护政治本身。所以我们必须要掌握对于法律的立法权,但又必须保持对于法律的尊重。同样的,掌握法律的司法官员必须要知道自己维护的究竟是什么,而不是借助法律来满足自己的私欲。

    以上这些话,你们听过就好,就不必外传了。接下来朕要说的是,现在京城对于刑部处理的贾氏一案争执不下,朕以为这没什么可争论的。制定民法典的本意,就是为了确定和保护我国的社会价值观念:保护好人,打击坏人。

    现在那些清流士绅高喊的,要维护伦理纲常,保护名教云云,不过是为一己之私,而置社会大众的幸福和安全而不顾,完全不值一驳。

    这个世界上只有好人才会尊崇道德,坏人只会用道德理念来为自己谋利。口口声声将名教放在嘴边,却肆意践踏他人追求幸福权力的所谓君子,不过就是一群伪君子而已。

    一个社会如果不去维护好人享受幸福生活的权力,反而试图为恶人恶行百般解释,为恶人脱罪的。那么这个社会就是低等、愚昧且野蛮的,是要被淘汰的社会。朕绝不容忍,大明的法律变成这些伪君子的手中玩物。”

    朱由检说到这里便停下了脚步,转身看向了一边的孙之獬说道:“大明时报就按照朕刚刚说的意思,找些人来写几篇文章驳斥那些清流们的叫嚣,以正天下视听,有没有问题?”

    孙之獬微微挺直了腰板,声音洪亮的回道:“回陛下,绝无问题。臣这些日子来也对那些迂腐之辈的言论愤慨不已,只不过臣的见识不及陛下,所以一直想不出应当如何驳斥这些伪君子,今日听到陛下这番关于法律的言论,臣一时茅塞大开,必不叫陛下失望”

    朱由检对着孙之獬点了点头,又转而对着崔呈秀说道:“土地改革是解决本朝诸多问题的根本办法,朕现在想要听一听,这段时间土地改革委员会都做了些什么,又遇到了什么样的麻烦?”

    在皇帝和崔呈秀交谈的时候,孙之獬缓缓向后退出了会客厅,去办理皇帝交代他的任务去了。

    “土地改革实施之后,现在的乡村主要有三种经济模式,第一种是自耕农合并的合作社,也就是所谓的公社,除了缴纳二成半的国税,公社留置一成半的水利农田基金外,剩下的就分配给社员。

    第二种是赎买土地形成的合作社,除了缴纳以上四成的支出之外,还要另外加征一成的赎买费用给国库。

    第三种则是商人、地主以土地、资金入股,农民以劳动力入股形成的农业公司。在缴纳了税收和扣除了成本之后,剩下的收益以五:五分成。

    虽然农民的负担并没有比过去减轻多少,但是通过公社和公司的缴纳税收和采办农资,减少了胥吏和商人的盘剥环节,加上良种推广和水利设施的修建,农民的实际收入反而较过去提高了将近一倍”

    崔呈秀显然是踏实的沉下去做事了,否则他的报告也不会如此顺畅,朱由检在心里如此评价着。从这个报告中可以听的出来,那些地主士绅之所以不满,便是朝廷刚刚对河北地区进行了水利改造工程,农会也正开始逐步推广良种和优化的耕作技术时,朝廷却一脚将他们踢出了获利的对象范围。

    最让这些地主士绅感到不满的是,他们现在交出去的大部分土地,很明显将会改造成上等的水浇地,但他们现在收到的田价却只是中田或是下田的价格。甚至有些被他们霸占的公用山林和土地,现在也被朝廷近乎无偿的收回了。

    这样的土地改革,除了那些分得土地的农民会叫好之外,大部分地主都是抱有怨言的。只不过有许多地主士绅从棉纺织业或是其他粮食加工业中获得了补偿,因此才没能出现大规模的反抗事件。

    但是对于临近山东、河南部分河北地区的地主士绅来说,他们距离京城太远,观念也较为保守,因此并没有从朝廷鼓励工商的政策中获益,怨气自然就更大一些,联合山东的地主士绅反抗土改政策,也就不足为奇了。

    听完了崔呈秀的报告之后,朱由检思考了许久说道:“事情既然已经变成了这样,朕觉得目前土地改革委员会不仅不能退缩,反而要进一步彻底完成河北的土地改革计划。

    另外,山东民众既然已经卷入到了土地改革的政策争议之中,那就干脆今年把土地改革计划扩张到山东全省。土地改革委员会只有展现出坚定改革的决心,才能够迫使那些中间派转而接受朝廷的改革政策,我们需要面对的就剩下了那些少数冥顽不灵的保守派。

    现在在扶桑dao、婆罗洲、柬埔寨、马来半dao都有着大量的待开垦土地,对于那些中间派,土地改革委员会可以以:。或:的比例,发给他们土地拓荒证,准许他们前往当地申请开垦荒地,三十年内不收取地租。

    对于那些坚决反对的保守派,则强制以:的土地比例,换取其在国内的全部土地,指定其前往固定地区领取土地,十五年内不得回归

    朕看,这次的运河案子和反土改国策案,都可以遵照这一政策执行,只要没有触及到人命案子,只要他们肯认罪,就一体流放海外进行教育了”

    崔呈秀这时候又有点担心,打蛇不死反有后患了,毕竟把叛逆帽子盖在那些山东士绅头上的,可就是他的主张。要是这些人只是流放海外,到时卷土重来,必然是要和他或他的家族算账的。

    因此在稍稍犹豫之后,崔呈秀就有些担忧的对皇帝说道:“陛下对这些士绅心存仁厚,臣自然是没有异议的。

    只是,这些地方士绅都是当地的大族,如领头购买河北土地反对土改政策的,便是王象春之子。王象春出身新城王氏,兄弟四人都坐到了一方之大员,臣等这里流放了王象春一家,难保他的兄弟、友人、弟子不为其喊冤啊。

    这案子如果不是叛逆之罪的话,这儿子犯的过错牵连老子和族人,恐怕有些说不过去吧。”

    朱由检看了崔呈秀一眼,沉默了片刻之后,方才继续说道:“先大体照着这个思路处理下去,至于有人还要兴风作浪,纠结党羽翻案的,再以企图左右朝政的谋逆案另行处置。”

    崔呈秀的脸色终于舒展开了,对着皇帝躬身说道:“臣尊旨”

    在距离京城南方数千里的靖江dao上,新被册封的靖江王世子朱亨歅,正忙着走访dao上的领地,预备着如何安顿靖江王府日后的生活。

    这座被更名为靖江dao的dao屿,实是柬埔寨外海的第一大dao,南北长约百里,东西长约五十里,东北部高而西部、南部地势较低,dao上基本还没有怎么开发,大多数地方都被森林所覆盖,只有西北部和东南部有几个渔村和港口,人口约数千。

    朱亨歅在dao上待了半年之后,便意识到此地并不像看起来这么荒凉贫瘠。dao上不仅有着大批的椰子树,还有成片的珍贵红木。而dao的四周都拥有丰富的鱼类资源,西部、南部不仅有着大片的白色沙滩,在这些地区的浅海还有着大量的珍珠贝,出产的珍珠品质不弱于合浦珍珠。

    这边的气候虽然不及桂林分明,但是夏季和晚上却比桂林要凉爽,除了每年月这一个月的雨季外,其他个月都是晴朗的旱季。因为有着海风的吹拂,旱季倒是并不炎热。

    朱亨歅在研究当地地理气候的同时,便拒绝了靖江王朱履祜、废世子朱亨嘉等宗室请求,先仿照桂林靖江王府,在dao上建造一座新的王府供大家居住的想法。他把手中的资金全部用作从广西迁移贫民,及在dao上修建水库,并对码头和渔船进行修缮的资金。

    虽然他的做法使得废世子朱亨嘉等人极为不满,但是却获得了不少宗室成员的支持,毕竟修建王府只能让少数人受益。更何况,被朝廷迁移到海外之后,不少宗室倒是明白了过来,今后他们只能靠着领地的收入吃饭了,别指望朝廷再给他们什么补贴。

    在这种海外的穷乡僻壤,那些连语言都不能沟通的海外土着肯甘心情愿被他们驱役吗?大多数宗室的脑子还是正常的,在这样的地方惹恼了当地土人,别人闹性子砍死了他们,只要渡海逃往大陆,就什么事都没了。意识到这些之后,大多数宗室反而比在桂林时更为遵纪守法了。

    

第411章 帝国() 
将崔呈秀送走之后,正想洗个澡好好休息一下的朱由检,却从吕琦那里听到,黄立极在门外等候的消息。

    停下了动作的朱由检不由有些苦笑着说道:“黄先生难道连明天都等不了了吗?算了,请他进来吧,顺便让人送一壶红茶过来。”

    “好的陛下,要来一碟红枣糕吗?听说您今日回来,臣早上特意让人准备好的,很新鲜。”

    “嗯,那就来上一碟,这几个月的报纸都在这里了吗?”

    “是的,陛下”

    待到黄立极被吕琦带入了会客厅内,朱由检便放下了手中的报纸,起身邀请黄立极在沙发区交谈了。

    坐下之前,黄立极撇了一眼皇帝身上的服饰,眼下清明刚过,北京的气温正逐渐回升,应该来说是一个不冷不热的凉爽季节。在这样的日子里,一件内衣加上一件外袍,再带上网巾和翼善冠,是皇帝最为寻常的穿着。

    但崇祯身上却穿着一套用棉和丝混织的白布衬衫,下面着了一条黑色的裤子,头上没有戴任何冠冕,只有一头短发而已。对于黄立极而言,这一身实在是太奇装异服了。不过他看了数眼之后,终于还是没有出声劝谏。

    黄立极心里自我安慰着,好歹只是奇装异服,没有学那些江南士人,公然穿女子的服饰出来招摇过市,这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先生这么着急见我,可是有什么事要同我商议吗?”朱由检并没有发觉黄立极脸上的异色,坐下之后便直爽的向他问道。

    黄立极立刻撇开了关于皇帝服饰的烦恼,认真的对着崇祯说道:“的确如此,陛下出宫这么久,臣正有几件要紧的事同陛下商议。第一件便是臣退下之后,内阁成员的调整方案”

    朱由检接过了黄立极递交过来的文件,一边翻看着,一边倾听着对方的讲解。这一次的内阁和六部官员更替,可谓是崇祯登基以来更换力度最大的一次。

    随着他逐渐掌握了朝政,对于六部尸餐素位的保守派和无能之辈已经再难以忍耐下去了。于是干脆趁着内阁更替的机会,对六部官员也动了一次大的手术。

    朱由检默读着文件上第一页的内阁成员名单,内阁首辅:钱谦益,内阁次辅:温体仁,财政大臣:郭允厚,农业大臣:杨景辰,工业大臣:吴淳夫,邮政交通大臣:田仰,水利大臣:范景文,教育大臣:李天经,无任所大臣:蒋德璟。

    九名阁臣换掉了五人,这差不多也到了朝臣们能够接受的极限。毕竟每一位阁臣身后都有着一批门生部下,每名阁臣的更换也就相当于一场小型人事的变动。五名阁臣的更换,已经差不多将朝中的中层官员都要调动一遍了。

    接下来的六部尚书,只是礼部尚书更换成了周延儒,其他并没什么变动。可是六部之下新设立的二级部门,一下又增加了五、六个,除了原先增加的粮食局、农业部、水利部和交通部外,又设立了内政部、商业部、工业部等部门,算是对原先六部的补充,也是对六部的分权。

    听完了黄立极的解说之后,朱由检便合上了文件说道:“我认为这些人事调整并无问题,先生可以依照旧例组织廷推,朕会按照这份人事方案确定人选。”

    黄立极听后顿时放下了心来,能够把原先漫无目的的廷推,变成眼下的预先沟通人事,对于内阁来说,的确是省下了不少功夫。这也算是文官同皇帝互相进行了妥协,让双方不必在私下进行猜测和斗争。

    当然,这也是因为,崇祯和黄立极都不希望另一位反对改革的人员接任首辅的职位。这不仅会造成过去几年内的改革政策出现反复,也有可能让改革派遭受政治清算,对于双方来说都不是愿意见到的结局。

    黄立极提出的第二件要紧之事,却是问皇帝是否想要改元,他观察着崇祯的脸色不紧不慢的说道:“现在蒙古诸部向陛下进献传国玉玺,又上了天可汗的尊号,虽说本朝历代都是一帝一元,但按照眼下的局势,陛下改元也是理所应当之事”

    朱由检很快就明白了黄立极的意思,所谓改元也是为了纪念或是庆贺某件大事的发生,相当于在位皇帝立下了某种功勋,以供后人怀念。

    他只是犹豫了一下,便摇头说道:“还是不必了,蒙古诸部尚未全部臣服,后金之患也没有彻底消除,此时改元未免有些骄傲自满之意,且待日后吧。”

    朱由检虽不喜欢崇祯这个年号,但也没这么忌讳到需要主动避讳的程度,因此在短暂的思考之后,便回绝了黄立极的提议。

    黄立极的脸上倒是看不出失望的神情,他倒是立即提到了第三件事,是关于土地改革的事务。他并不知道皇帝刚刚对于崔呈秀的交代,因此只是作为内阁首辅的身份对皇帝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作为大明的首辅,其实黄立极才是维持这个国家正常运转的负责人。从他的目光看去,现在的大明就像是一个重病已久的病人,正一天天的恢复过来,再不像崇祯登基之前,朝堂上下束手无策,看着大明的状况一天天的恶化下去。

    身为崇祯改革的主事者,黄立极自然是希望改革能够生效,让大明恢复到万历初期的兴盛时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