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挽明-第4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由检指着地图说道:“大明的海岸线、琉球、台湾诸岛,这些你们应该是不陌生了。越南、柬埔寨、澜沧王国、暹罗王国、马来土邦聚集在中南半岛上,西班牙人的菲律宾群岛、渤泥王国所在的婆罗洲岛、香料群岛、荷兰人所在的巴达维亚、爪哇岛和苏门答腊岛,这些地区的地理、气候、文化和种族资料,大明也派遣商人在此地搜集。

    但是出了马六甲海峡之后,对于印度洋地区我们却很少有详细的资料。这一地区有两个地方是大明急需了解的。

    一个是缅甸王国,缅甸和我大明虽然有陆地交接的地方,但是那片区域都是茂密的森林地带,地多瘴疠,我国之人难以生活于此。所以缅甸人攻打我国,就如同在家中闲逛一般自在,但是我们想要去找他们算账,却难以越过莽莽林海。

    朕听说,其实缅甸王国的精华就在临近印度洋的沿海平原一带,所以朕希望你们能够好好调查一下这一片地区,了解这里的地理、气候、物产和民族特征,以备将来之用。

    而另一个区域则是这一片大陆,欧洲人称这里是印度大陆,据说现在这片大陆上正处于南北对峙的局面,北面的莫卧儿帝国强大无比,打的南方各土邦是节节败退。

    朕需要你们分别去南北地区调查,搜集有关莫卧儿帝国的一切资料,也要了解南方各土邦的各种情报。最为重要的是了解这片大陆上的棉花种植状况和棉布生产情况…”

    看到乙邦才、王恒有些难以理解为什么要搜集印度大陆棉花和棉布的资料,朱由检于是先改口为两人解释了一下。

    “…今年我大明投入市场的棉布达到了近7千万匹,即便按照最低一等的税额,每匹五分钱,也为国家贡献了350万元的税收。更别提其中有十分之一出口海外,为我国赚取了高额的利润。

    不过,我大明的棉布不管在塞外、西域、西藏、朝鲜、日本、琉球,都能卖出2…5元一匹。唯独在东南亚群岛和中南半岛,布匹的价格反而从此前的2元一匹掉落到了1。6元一匹。根据海关和海商协会的调查,我们认为是荷兰人运入了印度棉布同我们在这一区域进行了竞争。

    自从去年开始,棉花、棉线的上涨,导致国内的棉布也达到了1。15元每匹,加上运费的话,在东南亚地区的棉布销售只能保本而已。这样的状况显然有碍于我国商业资本对于棉纺织业的投入…简单的说就是影响到了大明的财政收入。

    如果大明的财政收入出现了问题,大明的军队整编就会出现问题,军队如果出现了问题,朝廷现在推动的改革就难以成功。

    所以,我们必须要搞清楚,印度大陆的植棉规模和棉纺织业的生产,假设能够找到摧毁印度棉布生产的方式,我们不仅在东南亚地区消灭了一个棉纺织业的竞争对手,还找到了一个更为辽阔的棉布销售市场。

    这是涉及到我大明未来国运的大事,所以朕希望你们要把这次任务当做是向敌军发起决死冲锋,绝不可以掉以轻心…” 

第338章 户部的觉醒() 
就在崇祯在西苑精舍向乙邦才、王恒交代任务时,户部正堂上,郭允厚也正把李昌时叫来谈话。

    作为河北、河南、山东植棉兴业计划的主持者,这两年多时间里,李昌时可谓是成绩斐然。

    只不过,随着棉花价格的高涨,原本对于植棉兴业计划持抵触情绪的地方士绅们,很快意识到这不但是一个赚钱的好机会,也是兼并土地的好机会。

    虽然在朝廷的主持下,这些被圈出作为棉田的土地,土地所有权被集中到了国家手中。但是能够大规模开发棉田的,依然是那些地主士绅们。

    作为小吏出身的李昌时能够得到皇帝的赏识负责这项工作,自然是希望将自己的工作干的最好。他一直认为应当将这些圈下的棉田分割成小块田地,然后出租给小的农户家庭,这样可以让更多的人获利。

    刚开始的时候,地主士绅气愤于朝廷强行赎买自己的田地,更担心这个所谓的植棉兴业计划是朝廷想要变着花样收钱的圈套,因此很少有地主士绅愿意配合李昌时的。

    不过等到第一年的棉花收获之后,这些地主士绅终于看出了这个计划的有利可图。

    首先朝廷圈占的那些土地,相当一部分是山坡地和旱地,甚至是盐碱地,可以说都是些烂地。这也是地方士绅只是口头抱怨而不采取武力抗拒的缘由,这些土地就算失去了也不会伤及到他们的根本。

    但是在地主士绅手中的烂地,在朝廷手中进行全面的农田改造之后,相当一大部分土地就从烂地变成了上好的水浇地。虽然这些农田改建的费用依旧要从承租者身上分期扣回,但是烂地和水浇地之间的产出基本上是一倍以上的差距。因此承租人还是有利可图的,更别提棉花的价格还一直在涨。

    地主士绅不愿意花费力气去整治手中的烂地,但并不表示他们不贪图别人手中的水浇地,哪怕这个别人是朝廷。

    看到了这些朝廷改造完的烂地产出之后,之前对于植棉兴业计划无动于衷的地主士绅们,立刻心动和行动了起来。但是负责计划的李昌时拒绝将大片的圈占土地交给一两户大户,这无疑就让他得罪了不少地方士绅。

    而植棉兴业计划的成功,也让李昌时成为了一些户部官员的眼中钉。一个小吏出身的官员,因为这个计划越来越受皇帝重视,这让那些进士出身的官员情何以堪?

    更不用提,在李昌时开辟出了植棉兴业计划的成功道路后,不少户部官员立刻便明白了其中的诀窍,这不仅是一个可以建立功勋的机会,也是一个非常有油水的位置。

    下面的地方士绅攻击李昌时徇私,户部的同僚则处处排挤他,这使得李昌时的处境顿时微妙了起来。

    今日被郭允厚叫来谈话的李昌时,听完了郭允厚对他新工作的建议之后,顿时心中有些不忿了起来。

    李昌时气恼之下有些幽怨的向上司说道:“这实在是太不公平了,卑职自认主持植棉兴业计划以来,无一日不战战兢兢,无一刻不敢忘却陛下的吩咐。

    这些地方上的士绅大户,先是不肯和棉花司配合,禁止自家的僮仆承租棉田,现在却说我有意刁难地方,想要勒索士绅,这真是岂有此理。我,我要向陛下申冤…”

    郭允厚摆手制止了他继续说下去,拉下了脸对他训斥道:“你要申什么冤,陛下让你现在离开这个位置,就是为了保护你。

    如今植棉兴业初见成效,地主士绅对于改造农田种植棉花可谓是积极之至。这些地主士绅家中有着足够的资本和人手,如果他们能够投入到这个计划中来,就能大大的减少朝廷在这个计划中的投入。

    你之前的行事固然是给植棉兴业起了个好头,但也是大大得罪了这些地主士绅。但凡是肯改变旧式生产经营田庄方式,投入到新的农业生产关系中的地主士绅,现在都是朝廷的依靠对象。

    你若是在这个位置继续呆下去,恐怕就要成为众矢之的。就算是陛下也未必能够保得住你。陛下以为当为国家爱惜人才,这才先行撤下你,免得那些士绅继续结党攻击你,你还要什么可委屈的?”

    被郭允厚这么一呵斥,李昌时顿时缩起了脖子,他能从一介小吏升到现在的五品郎中,没有郭允厚最初的赏识是不可能做到的。

    虽说以他的身份还成不了郭允厚的弟子门生,但平日里李昌时都是以师礼来尊敬郭允厚的。

    李昌时虽然不敢再继续抱怨下去,但还是向着郭允厚哀求道:“大人,就算是为了保护我,也不至于让我跑去海外,查访什么印度大陆的棉布制造业吧?

    我长这么大都没有在河中游水过,这海上行船要是遇到什么风浪,岂不是连尸骸都无法找到,从此成为异乡之鬼?下官宁可在陆地上待着,也不想去什么印度大陆。”

    郭允厚撇了一眼李昌时,这才恨铁不成钢的说道:“糊涂,陛下虽然把你从棉花司郎中的位置拿了下来,但却并没有忘记你的功绩,这才指派你去印度大陆考察。

    你好好想想吧,现在棉布的年税收额都已经仅次于盐和生丝了。和盐、生丝不同的是,棉布的年生产数量依然在快速提高,似乎毫无止境。

    农会那边试验出来的美洲棉种,亩产量是土棉的三倍,今年过后就可以大面积推广了,可见棉布的一年产量最起码也要翻上一倍才行。

    以今年投入市场的七千万匹布计算,那就是一亿四千万匹布,可收取700万元的税收。但是这些生产出来的布匹必须能够卖掉才能收的上税,能够容纳大量布匹的市场,除了东北面的朝鲜、日本之外,就剩下东南亚各藩国了。

    不过现在在东南亚还有印度布匹同我大明进行竞争,若是不去了解印度布匹的生产状况,我们又怎么能够确定棉布的生产规模到底应该如何发展呢?

    你若是能够从印度大陆调查出,当地详细的棉布生产资料,凭借着这份功劳,户部中还会有谁反对你再上一层楼呢?郎中和侍郎之间的区别有多大,你难道不清楚吗?”

    李昌时当然知道郎中和侍郎之间的区别有多大,只是他担任一个郎中都已经让那些进士官十分之眼红了,因此他还真没奢望过自己能够再升任到侍郎这一等级。

    坐在堂上的郭允厚看着李昌时患得患失的表情,心中顿时一晒,便继续说道:“你也不必担心老夫会蒙骗于你,你可知我户部上下现在最大的对手是谁吗?”

    李昌时立刻不假思索的回道:“大人说的可是总理衙门?”

    郭允厚顿时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不错,我户部原本应当是执掌天下财赋的。但是现在满朝上下却都对总理衙门俯首帖耳,你可知道是为什么吗?”

    李昌时思考了片刻才说道:“户部虽然执掌天下财赋,但是这些钱财一来一去都有成例可循,并无多少周转腾挪的余地。

    虽说自从陛下登基以来,极力打压了各部的小金库,将之收容到了户部下面管理,但是依然没有多少活钱可用。

    倒是总理衙门下面的海关,因为这两年的海外贸易大发展,每年的盈余都不会少于2、3百万元,这可是切实的活钱,各部自然是想从总理衙门借钱补自家的亏空,对之俯首帖耳也是常理了。”

    郭允厚难得的叹息了一声说道:“是啊,市井小民都知道,一事不能劳烦二主。

    老夫当年还是不够坚持啊,只想着把六部的小金库都搜刮出来,这天下就清朗了,才给陛下留下了这么一点私库。

    但是谁能想得到,海外贸易会这么赚钱,陛下会将自己的小金库变成了总理衙门这么一个不伦不类的衙门,来压制我户部的财赋之权呢。

    这总理衙门在财赋上的声音大了,我户部的声音自然就小了。在这么下去,我户部岂不成了总理衙门的下属,是可忍而孰不可忍啊。

    所以我们必须想尽办法,也要将海关的控制权力从总理衙门那里分化出来,哪怕有一半的话语权也成。

    这棉布生意,不仅涉及到我大明的内贸,也关切到海外贸易市场的动向。如果我们能够先总理衙门一步,找到了问题的关键,那么户部就有借口插手海关的管理。这对于我户部上下同仁来说,就是奇功啊。

    所以陛下点名让你去印度大陆走这一趟,老夫才没有推迟。我现在寄希望于你,你是不是打算要让老夫失望呢?”

    李昌时在自己的升官**和对海外航行的担忧中,最终还是扭扭捏捏的接受了郭允厚的命令。

    三日后,李昌时同乙邦才、王恒等人南下,预备从上海出发前往马六甲海峡。

    也就在这个时刻,爱德蒙。唐泰斯带着郑和号、飞虎号缓缓离开了马德拉群岛,向着南美洲的麦哲伦海峡行驶而去了。郑芝虎最后一次观看了马德拉群岛的美景,对于这次奇妙的欧洲航行还是颇有遗憾。

    为了能够把他身边的白胡子老头伽利略尽快送回中国,郑芝虎不得不放弃了继续前往君士坦丁堡的计划。为了让教皇乌尔邦八世准许伽利略前往中国,代表皇帝前往晋见教皇的徐高拿出了半船的珍贵货物贿赂了教廷上下。

    而站在徐高身边的伽利略同样怀恋的看了一眼身后的欧洲,带着女儿和一群学生前往传说中的塞里斯国,对他来说就是一场倾其所有的赌注。

    如果不是在耶稣会教士的宣传下,知道东面极远之地的中国是一个比欧洲更为文明富庶的地方,他还真没胆子坐上这条船。

    恋恋不舍的在心里同消失在海平面上的马德拉群岛告别之后,伽利略才忐忑不安的向着徐高再次询问道:“尊敬的中国皇帝陛下,真的会同意出版我写的《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对话》吗?他真的会废除教廷对我下达的1616年禁令吗?”

    虽然这些天来已经回答了无数次,但是徐高依然满面笑容的回答道:“当然,陛下对您的承诺就是,只要您愿意前往中国,您就将获得完全的自由,研究什么或是不研究什么,都是您说了算。不管您想要出版什么内容的书籍,也不会有任何问题。

    在我们的国家里,除了上天的意志之外,凡人是无法超越皇帝的意志的,就算是教皇也不成…” 

第339章 人间天堂() 
坐在马背上昏昏欲睡的彭祖春,被突然停下的坐骑差点摔下了马来。当他抱着马脖子完全清醒过来之后,正想对拉住自己坐骑的人发怒时,却听到家仆对自己说道:“小主人,向导说前面就是德里了,您可要把巡抚大人颁发给你的商业执照准备好啊,免得进城时遇到什么麻烦。”

    彭祖春听后,顿时抬头向前看去,发觉在碧波荡漾的亚穆纳河边上突然出现了一座气势迫人的红色城堡,在温暖的阳光下灼灼生辉,配上城堡身后的山脉剪影,这就像是一座被放大了的城堡雕塑一般精致,丝毫看不出什么杀气。

    彭祖春下意识的摸了摸胸口,感受到了胸前硬邦邦的文书后,才感叹的说道:“终于到了德里了么,还真是一趟遥远的旅程啊。”

    彭祖春是四川马帮商人彭得海的大儿子,随着奢安两土司叛乱的被平息,在内务府和民间商人的投资下,加上从陕西、河南、湖广迁入的民众,四川地方的经济开始迅速恢复了起来。因为奢安之乱导致的南方丝绸之路也重新被开通了。

    出云南经缅甸八莫或密支那到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乃至中亚、西亚,便是有着上千年历史的蜀身毒道了。从缅北越过那加山和帕特开山口进入印度阿萨姆,这一段地势较为平坦,是印度沟通中南半岛最为重要的一条交通线。

    从阿萨姆进入了布拉马普特拉河谷后,便是印度大陆上现在最为著名的丝绸纺织中心,现在属于一个叫做阿洪王国的管制之下。不过因为莫卧儿王朝对此地的用兵,使得这条商道依旧未能完全打通。

    马帮从四川带出的生丝、丝绸、麻布和食盐等货物,只能输送到缅甸地区。但缅甸的经济是无法消化掉四川数年积蓄下来的生丝、丝绸和麻布的。

    是以在彭祖春的建议下,彭家马帮第一次走了乌斯藏的商路,试图在前后藏销售这些货物。不过因为第悉藏巴同格鲁派之间的斗争,1200驮的货物只售出不到300驮。

    由于这趟货物中有三分之一来自于内务府的投资,三分之一来自其他商人的投入,他们如果就此返回四川,恐怕彭家马帮的名声就要倒了。彭祖春惹不起内务府,也不愿意断掉和内务府的合作。

    正因为有了内务府的投资,所以四川巡抚才破天荒的给他们发放了商队执照,要求途径各国、各地区给予交易方便。第悉藏巴只敢驱逐他们,而不是抢夺他们的货物。

    彭祖春不愿让内务府认为自己无能,于是干脆找了藏人向导翻过了群山。马帮从乃堆拉山口抵达了喜马拉雅山南面山坡,一个叫做哲孟雄的土邦,这里居住的是和藏人有所区别的雷布查人,不过这里还是被乌斯藏贵族古鲁·塔希家族所管辖着。

    最近这些年,因为藏地内部的宗教战争,导致许多西藏人为了躲避战火而迁移到了这里。这些来自乌斯藏的新移民称这里为登疆,意为稻米之谷。这些藏人之所以如此称呼,就是本地境内多山,平坦地区很少。西、北、东三面被高山围绕,如一个马蹄形的山谷。但是境内蒂斯达河流域地区却是非常适合种植水稻的地区。

    也正因为如此,管理此地的古鲁·塔希家族还是相当富有的,他们以西藏双倍的价钱购买了90驮货物,并在接受了彭祖春送出的一些礼物后,还给他们派遣了一名去过德里的向导,并告诉他们这些货物只有德里才能卖的出好价钱。

    古鲁·塔希家族的现任主事者蓬楚格纳姆伽尔,不仅向彭祖春表示了他对于大明皇帝的臣服之外,还希望在彭祖春返程经过这里时,能够带上他想要送给皇帝陛下的礼物。

    彭祖春刚开始还有些茫然,不知道这位蓬楚格纳姆伽尔为何要对自己这只商队表现的如此友好。直到他的家仆从当地的百姓口中得知,这位蓬楚格纳姆伽尔正准备成立自己的王国,但又担心遭到第悉藏巴和附近王国的反对,因此才想要得到大明的册封而已。

    从哲孟雄南下,地势就变得越来越缓和,最后就是一眼望不到尽头的平原,看着交叉纵横的河网和引水渠道,星罗棋布的稻田和一个又一个乡村,彭祖春差点以为自己回到了成都平原,不过这里好像是放大了数倍的成都平原。

    上千匹马、骡的彭家马帮的出现,自然是引起了沿途不少莫卧儿官吏、军队的窥探,不过凭借着彭祖春身上携带的大明四川巡抚颁发的执照,和马帮前进的方向是王朝首都德里城,这些官吏和军队最终还是放行了。

    印度大陆同四川不同,没有明显的四季,只有炎热的暑季、潮湿闷热的雨季和干燥凉爽的凉季,彭祖春发觉自己来的正是时候,这个时节正是凉爽的凉季。

    不过在沿着宽广的恒河向西前进的时候,彭祖春却发觉地面上变的越来越萧条了,经过向导的打听才知道,他们来的还真不是时候,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