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挽明-第4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由检环顾了一圈桌边的阁臣之后,点了点头说道:“黄先生和郭先生请说吧,什么事让你们这么慎重其事?”

    黄立极和郭允厚对视了一眼,两人便互相补充着将提高官员年俸的建议提了出来,并希望可以从总理衙门那里获得一部分资金补充。

    朱由检从郭允厚手中取过了官员年俸调整表格,仔细的翻阅了一遍,便拄着下巴沉思了起来。总理衙门的盈余,实际上就是海关的税收,虽然海关今年的税收已经突破了五百万元,但光是总理衙门自身的运营费用就差不多达到了110万元,而对海外各巡阅府、镇守府的补贴也要花费160万元左右,剩下的盈余也就2、300万元而已。

    这些盈余既要补贴小学教育,又要偿还一些水利交通建设的负债,剩下的资金也就几十万而已。户部提出的这个方案,等于就将剩下的盈余都划拨了过去,内务府在海关税收方面再无进益。不过,随着海外贸易总额的继续增加,海关税收总收入的继续升高,眼下的窘迫境遇也会有所改观。

    心里思量了许久之后,朱由检终于开口对期待已久的郭允厚说道:“对于户部提出的官员年俸改革意见,朕在原则上表示同意。”

    不待郭允厚和黄立极放松下来,朱由检又接着说道:“不过,朕不同意把官员年俸一次改革到位。一是对国库的支出造成了压力;二来各地官员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全部改成货币式年俸,未必能让地方上的官员叫好。像陕西这样的地方,难道有钱就能买到粮食吗?

    所以,朕建议户部对年俸改革意见重新调整一下,一是调查了解下各地的情况,特别是听听那些基层官吏的看法;二是先找几个地区进行试点,没问题了再推行到全国去;最后一点是,改革的年俸先调整到意见中的75,然后每年增加5,直至调整到位,这样也好给大家一点希望,少一些怨言。”

    对于皇帝提出的修改意见,在座的阁臣只是觉得有些持重,并没有感到有什么问题。除了黄立极、郭允厚两人之外,其他阁臣还是第一次听到关于年俸改革的事情,虽然他们心里有些不舒服,不过对于年俸改革却并没有什么反对的意见。这大约是朝廷推动朝政改革以来,通过的最为顺利的一条改革政策了。

    被黄立极、郭允厚两人这么一打岔,此前还在纠结于皇帝又要离开都城,而感到内心纠结的阁臣们,顿时有意无意的忽略了皇帝出京的问题。毕竟在去年的那场大胜之后,崇祯离开京城巡视京畿的次数就变得频繁了起来,以往文官们用以约束皇帝行动的招数,在崇祯身上已经起不到什么作用了。

    待到例会就此结束,皇帝带着侍从往武英殿方向离去时,返回值房的郭允厚方才想起了崇祯刚刚话语中的意思,“每年增加5…让大家少一些怨言。这不就是朝三暮四吗?陛下这是把官员当成了猴子吗。”

    明白过来的郭允厚心里冒出了不满,但是很快他就将这不满的情绪压制了下去,因为他思考了一会,发觉某些官员的确和猴子没什么区别,只要给他们一点甜头,他们就会忘记了大义之所在。郭允厚摇了摇头,把这点不快抛置于脑后,重新埋头于自己的办公桌前,认真的工作了起来。

    第二次召开的海军参谋本部会议上,俞咨皋、张燮等海军参谋的态度变得更为严肃和认真了。张燮亲自代表海军参谋本部,向皇帝讲解了海军参谋本部重新拟定的长期和短期规划,并对崇祯上次提出的,东亚海上秩序的建立,做了一个较为初步的推演,其中还包括了一个对日本作战的计划。

    朱由检放下了手上的海军规划文件,对着众人说道:“这份规划做的还不错,虽然细节上还有些缺失,不过已经很符合朕对于海军的期望了。

    但是,你们拟定的对日作战计划,朕觉得还是有些问题。不是说这个计划不够细致,也不是说这份计划的作战目标不明确,只是朕翻看了整篇作战计划,也没有看到你们打算在什么地方结束这场战争,有人能给朕解释解释吗?”

    俞咨皋把目光转向了张燮,希望这位学识渊博的同僚能够站出来解答皇帝的问题,因为他实在想不出来,除了杀死或征服敌人之外,还有什么是结束战争的方式。

    对于皇帝提出的这个问题,张燮其实比俞咨皋也好不了多少,他同样不知道答案是什么,不过多年的读书养气,让他比俞咨皋要沉得住气。

    虽然不知道如何回答崇祯的问题,他还是沉稳的向崇祯回道:“陛下上次曾经说过,创建海军的最高目标就是建立一个新的世界秩序,而短期目标是建立东亚的新秩序。

    现在东亚最不稳定的因素有二,一个是辽东的后金,另一个就是日本列岛。对于后金,主要还是应当依赖于陆军去解决,但是对于日本这样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却最适合于我海军进行登岛作战。

    为了确保东亚新秩序能够建立,日本向我大明的完全屈服,是最为基础的条件。所以,对于日本的作战目标,就应当是让日本失去作战的能力,从而让日本列岛完全控制在我大明手中。”

    朱由检轻轻拍了拍手说道:“张校长的逻辑还是很清晰的,你说的不错,为了建立东亚的新秩序,必须要让日本臣服于大明。

    但是,想要让日本这样的国家臣服于大明,光靠一场战争是不够的。没有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渗透,就不可能让日本心悦诚服的跟随我们创建新秩序。

    所以,我们做计划的时候,不能抱有毕其功于一役的侥幸心理。我们应当把一个完整的目标分隔成一个个小目标,然后一个个的去实现它们。

    比如再让日本臣服之前,我们先要让日本放开对于海外贸易的管制,准许大明纸币在其国内的流通,从而营造出一个向日本输入政治、经济、文化影响力的环境出来…”

    新任的京畿都督府都督秦良玉,饶有兴趣的倾听着皇帝和海军参谋们的讨论。她还是第一次参与这种形式的参谋会议,这让她感到很是新鲜。 

第175章 后金内部的和解() 
九月十二日,沈阳北门外站着一堆后金国的贝勒贝子和八旗亲贵,大家都翘首向北面的官道望去,等待着三贝勒莽古尔泰的归来。

    在黄台吉连连写信示好安抚,再加上莽古尔泰的同母弟德格类和妹夫琐诺木等人的劝说下,莽古尔泰终于放弃了起兵反对黄台吉的念头,接受了沈阳汗庭发出的命令,将手上的军队交给了德格类,自己独自返回了沈阳城。

    黄台吉接到了莽古尔泰的回信后,总算是松了口气,并将莽古尔泰的回信晓谕了朝中的大小亲贵,安定了沈阳城内的人心。今天他还亲自带着沈阳城内的文武大臣出城迎接莽古尔泰的归来,就是想要让沈阳内的百姓们知道,虽然阿敏犯罪伏法,但是剩下的三大贝勒之间并没有什么裂痕,依旧团结的很呢。

    当太阳快要升到中天的时候,有眼尖的八旗亲贵看着远处飞起的尘土,立刻小声的告诉左右同伴道:“来了,来了,三贝勒的车队已经到了,大家都准备着吧…”

    很快一列马队就出现在了众人的视线之中,一个高大魁梧的壮汉骑着一匹高头大马走在了马队最前方。原本马队的速度只是不疾不徐,但是看到了这么多八旗亲贵等候在城外后,莽古尔泰马上脱离了队伍,只带着三五个随从跑了上来。

    坐在送别亭内等候的黄台吉,看到莽古尔泰脱离大队人马独自上前之后,也立刻起身走出了亭子,准备迎接自己这个兄长。

    莽古尔泰远远的看到黄台吉、代善等人之后,就立刻滚鞍落马,快步向着黄台吉、代善走来。堪堪走到黄台吉面前时,莽古尔泰便屈身想要向黄台吉见礼,不过黄台吉却迅速上前扶住了他,同他行了一个抱见礼。

    黄台吉在莽古尔泰耳边亲切的说道:“五哥何必如此见外,我们兄弟之间就不必行什么君臣之礼了。五哥这次能够回来,就足以证明你对后金国的忠诚,想来天上的父汗也会为之心慰的。我后金国小而民贫,若是内部再搞什么分裂,又如何能够继续在这块土地上生存下去呢?”

    虽然黄台吉的态度很是亲切,但是莽古尔泰却觉得自己抱着的是一条毒蛇,从黄台吉口中蹦出的每一个字,他都不愿相信。因此在旁边的众人看来,主动上前的大汗对自己的兄长热情不已,但是身为兄长的莽古尔泰却身体僵硬,显然还对大汗存有什么偏见。

    围观的不少八旗亲贵觉得莽古尔泰似乎有些小心眼了,而大多数人看到两人行的是抱见礼后,倒是放下了这些日子来的提心吊胆,显然笼罩在沈阳上空的内战阴云,现在终于开始消失了。

    不提这些八旗亲贵心里有什么想法,黄台吉今日在众人面前已经做足了一个亲切恭顺的弟弟形象。莽古尔泰的演技显然不及自己这个大汗弟弟,因此在众人眼中到是显得有些不知进退了。

    和代善、黄台吉骑马并行进入沈阳的莽古尔泰低头想着心事,并没有在意街道两侧对他们顶礼膜拜的沈阳百姓,他自然也没有注意到自己的马头已经和中间的黄台吉坐骑并列了,而另一边的代善却始终落后了黄台吉一个马头的位置。

    马上的黄台吉虽然依旧笑容满面的同两位兄长聊着过去的趣事,但是眼中却没有什么笑意,显然他对于自己如此委曲求全,莽古尔泰却还摆出如此傲慢的姿态,是心怀不悦的。

    不过莽古尔泰过于专注于自己的思索,完全没有感觉到这些细节上的失礼,自然也就错过了同黄台吉真正交心的机会。当然,就算莽古尔泰注意到了这些小节,也未必能够遵守那些汉人制定出来的繁琐规矩。

    和那些小字辈的贝勒们不同,莽古尔泰可是跟随着父汗一起打天下的开国功臣,开创后金的功劳上,他比黄台吉可大多了。他又不是代善,亲眼见过父汗是怎么对付弟弟、长子褚英和开国五大臣等政治上的对手的。

    一直在努尔哈赤羽翼下长大的莽古尔泰,还不懂得什么叫做挫折,也不知道政治斗争的真正残酷。所以虽然他承认了黄台吉是接任大汗之位的最好选择,但是内心却从没有把黄台吉这个大汗当成父汗一样来敬畏。

    在他心里,黄台吉继承汗位不过是一个临时性的举措,是他和代善之间一时难以决出胜负,方才让这个势力单薄的弟弟登上了汗位。只要他能够建立更大的功勋,让后金国的上下认识到,只有他莽古尔泰才是最像那个英明神武的天命汗的儿子,黄台吉坐上去的汗位终究会回到他的手中来。

    但是谁能够想到,他们三位大贝勒会看走眼,当黄台吉继承了汗位之后,马上就从一位默默无闻的贝勒,变成了现在后金国内为众人所赝服的天聪汗呢?比起他屡屡击破蒙古诸部的功绩,黄台吉继承汗位之后,便迫使朝鲜王国同后金结盟,又让那个自比成吉思汗的林丹汗丢下老巢往西面逃走,简直唾手就白捡了两份功劳,名望生生压过了他们三位大贝勒。

    最让莽古尔泰不耻的是,为了不把功劳分给其他人,黄台吉硬是把这些功劳说成是上天对于后金的赏赐,是后金国上应天命,才能有这样的胜利。刚刚从山林里走出不久的女真人,本就乐于相信这些神神道道的事情,就像他们真的相信努尔哈赤是天命汗一般,于是有不少人真把黄台吉当成了上天赐予后金的真命天子了。

    如果不是去年在明国关内受挫,莽古尔泰都要怀疑,后金现在实施的四大贝勒共治制度,还能不能延续下去了。

    对于后金国的汗位,莽古尔泰其实到真没到念念不忘的地步。他想要得到这个汗位,一是觉得这是父汗留给他的东西,虽然父汗死去的时候没有留下遗嘱,但莽古尔泰认为父汗此前曾经向他承诺过,因此这个汗位就应该是他的东西。

    为了后金国,他可以不要这个汗位,但不代表别人可以从他手中夺走他的东西,还表现的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这让他感觉自己的名誉受到了侮辱。

    其次,莽古尔泰最为崇拜的就是自己的父汗,因此他渴望成为像父汗一样的女真人的英雄。而获得女真人认可最好的方式,莫过于像他父亲一样,成为后金国的大汗。

    不过随着黄台吉登基后颁发的一系列措施,他的声望开始鹊起,汗位也越来越稳固。莽古尔泰也意识到,他离汗位的距离也是越来越远,这让他有些沮丧,为了维护父汗建立的这个国度,他原本还是打算接受现实的。

    可当黄台吉向阿敏动手之后,莽古尔泰才发现,他或许可以接受黄台吉在汗位上越来越稳固的现实,可黄台吉未必能够容忍他们三位大贝勒和他继续平起平坐下去。

    听到阿敏被圈禁在自己府内的消息后,领兵在外的莽古尔泰自然不想步阿敏的后辙,因此就有了些无视沈阳命令的举动。

    不过在战场上勇猛果决的莽古尔泰,在政治上却显得有些犹豫畏缩,他没有在消息传来之前立即起兵,反而想要等待镶蓝旗会不会有什么动作,再进行下一步行动。这就给了黄台吉安抚收编镶蓝旗将领的时间,在莽古尔泰犹豫不决的期间,镶蓝旗内部的不稳定因素已经被黄台吉一一排除了。

    特别是阿敏的弟弟济尔哈朗出面安抚了镶蓝旗,使得镶蓝旗上下很快就接受了黄台吉对镶蓝旗内部的调整。除了一些跟随爱尔礼逃亡的阿敏嫡系,其他人都默认了济尔哈朗对于镶蓝旗的指挥权。

    可莽古尔泰期待的沈阳内乱并没有出现,反倒是他自己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正蓝旗上下对他的效忠之心,虽然比镶蓝旗对阿敏要强。但是八旗的家眷都在沈阳城内外,正蓝旗的家眷也不例外。

    如果黄台吉选择起兵攻打他,也许正蓝旗的官兵还能出于义愤进行抵抗,而那些非正蓝旗的满蒙部队也会被裹挟进战争之中。但现在黄台吉却选择了劝说的手段,这就让他麾下的将士们士气大衰了。

    女真人在战争中固然野蛮,将敌人的性命不当做一回事,但对于自己的家庭和族人却是另一个态度了。既然大汗想要以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莽古尔泰手下的将士也就没什么作战的意愿了。他们不愿意去进攻自己家人和亲族所居住的沈阳,因为不管胜负,都有可能让他们再也见不到自己的亲人了。

    手下将士的厌战情绪,加上同母弟德格类和妹夫琐诺木到来后的劝说,终于让莽古尔泰选择了同黄台吉妥协。得到了黄台吉的亲笔承诺后,莽古尔泰回到了沈阳。

    不过看着黄台吉如此大张旗鼓的模样,莽古尔泰心中隐隐意识到,以阿敏为开端的事件,远没有到结束的时候。他比任何时候都要担忧,自己究竟能不能挨过这场风波,不要落得和阿敏一个下场。

    到了城中的汗宫之后,黄台吉回头打发了身后队伍中的大部分人离去,只是邀请代善、莽古尔泰及一批年青的贝勒进入大政殿议事。

    莽古尔泰顿时有些警惕了起来,他刚回沈阳不久,还处在两眼一抹黑的状态,这个状况下议事,他都不知道能议出点什么来。

    “汗王,臣刚回来,到现在连口水都没喝上,今天的会议臣就不参加了吧?真有什么大不了的事件,不妨等明日再议?” 

第176章 对于明国的控诉() 
黄台吉却并没有放莽古尔泰离去的意思,他站在大政殿的台阶上看着下方的莽古尔泰说道:“如果是议一般的事情,五哥想不参加,我也不好勉强。

    不过今日要议的事,乃是事关我后金同大明之间如何相处下去的问题,五哥若是不参加,这四大贝勒共议朝政之制岂不形同虚设?

    原本这个问题早就应当进行讨论了,只是五哥迟迟不归,我和二哥终不能独断专行,这才一直放到了今日。五哥既然已经回来,不妨先听一听,再回家休息也不迟。至于茶水,我这就命人为五哥准备就是了。”

    黄台吉说完,就朝着一边的代善看去,沉默不语的代善不得不站出来说道:“汗王说的不错,三贝勒既然已经到了大政殿了,就应当先以国事为重,总不能再让大家白白荒废一天。至于家事,再等上一等又何妨。”

    莽古尔泰扫了一眼边上的年轻贝勒们,这些年轻人虽然不敢插嘴他们三大贝勒之间的谈话,但是却对着黄台吉和代善的话语不住的点头,显然是大为赞成他们两人的意见。

    刚刚返回沈阳的莽古尔泰,并不想一回来就成为众矢之的,于是他对着黄台吉拱手说道:“既然汗王有命,臣自然是听从的。请汗王入殿。”

    原本放在大政殿北面的四张椅子,现在只剩下了三张。莽古尔泰看着这些椅子只是停顿了片刻,便默默的在自己的椅子上坐了下来。

    代善和莽古尔泰都坐下之后,黄台吉却并没有坐下,他站在自己的座椅之前,看着下方排成数列的贝勒们说道:“在讨论今日会议的正事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一讲,召开今日这个会议的缘由。

    大家应该清楚,去年秋冬之际,我带着八旗和蒙古诸部组成的联军去明国的关内走了一趟。蒙上天的庇佑,这一趟算是小有斩获。但是因为多罗贝勒杜度的出卖,我们这趟出征最后还是未尽全功,以至于返回之时并未带回多少收获。

    不过通过了这次远征,我们也算是对明国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一是关内之富有远超关外之地;二是明国关内军队战力低下,内地官吏**;三是明国的新军还是比较有朝气的,他们使用的火器也较边军更为精良。

    这趟远征给我们留下的重要经验就是,明国的军队都只能依托营垒或是险要的地形才能同我军作战,一旦到了开阔的地形,其必然不是我八旗精兵的对手。因此想要消耗明国的强军,最要紧的还是在宁锦这样的地方,逼迫明军同我们野战。

    至于绕道远征关内,则必须遵循避实击虚,直趋内地的作战方式。明国就像是一个核桃,突破了最外层的硬壳,里面就是肥美的果肉。除了边关的和京城的明军还有些战斗力,越往南去,就越没有抵抗我们的武力。以明国内地的富庶,完全可以满足我军就食于敌国的需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