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挽明-第3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由检想了许久,才对着黄立极缓缓说道:“三藩之中以鲁王拥有的田地为最广,现在的鲁王朱寿鋐,按照辈分是朕的叔叔。朕听闻他平日里也还算安分守己,不过身体似乎不是很好,所以甚好神仙方术。

    朕听闻海上有三神山,山上有仙人居住。若是海客偶然遇到这三神山,都能从仙人那里获得一些好处。我这叔叔若是能够得到一丸仙丹,必然也就身体康健,延年益寿了。朕这边派个人,再送条好船给他。只要他愿意接受朝廷颁发的供给制,朕就准许他出海寻访神仙去,先生觉得如何?”

    黄立极期期艾艾了许久,才勉强回道:“这海上仙山一说恐怕未必可信,海上风险也是不小,若是因此让鲁王在海上出了什么意外,恐怕日后会有碍陛下的名声。”

    朱由检却没有黄立极这么多担忧,他不在意的说道;“以后的名声,自然以后再去担忧就是了。再说了,朕也不会让鲁王在海上漫无目的的乱晃悠的,现在山东到济州岛的航线还是比较安全的,就让他去济州岛逛逛好了。

    济州岛虽然不算是什么海上仙山,但是海外风景毕竟不同于大陆,听说那里还有温泉,让他去海外散散心,对他的身体也还是有好处的。开阔了视野之后,也许还能治一治他喜好神仙方术的癖好。

    至于德王朱常洁,于朕乃是近支,他和鲁王一样身体不是很好,不过却比鲁王不安分多了。据说平日里甚为喜好女色,还因此闹出了几件劫掠民女的案子。

    这些宗藩平日里无所事事,除了谋反之事不敢沾染之外,对于朝廷律法一向视若无物,朕觉得也是时候纠正下宗藩的行为偏差了。福王身为宗室之长,又是宗人府宗正,朕打算让他整顿一波宗室的行为,想来应当能够收到一些效果的。

    而衡王世子朱由檡在朕登基后不久便身故,由于此后事务繁忙,所以到现在为止,朕还没有决定衡王的人选。这一次,刚好借着这个机会把两件事一起解决了,就挑选出一个愿意服从于朝廷颁发政策的衡藩出来。”

    对于崇祯的安排,黄立极思考了许久,终于点头赞同的说道:“如果事情发展真能如陛下所预料,臣以为山东推行配给制的阻力将会减到最少,对于其他地区也能带个好头了。如果再能让北直隶南部的勋戚作出让步,起码今年的配给制政策应当勉强可以实施下去了。”

    对于如何让这些勋戚让步,朱由检思考了半天,依然得不到什么有用的方案,不过他最终还是想到了一个降低影响力的办法。

    “对于这些勋戚,朕暂时还没有想出让他们退让的办法。先生想必也知道,自朕登基以来,已经削减了勋戚极大一部分的利益,现在如果在这个问题上继续压迫他们,恐怕会有适得其反的效果。

    不过任由这个问题发酵下去的话,又会给其他地方的士绅带去一个虚假的希望,让他们生起抵制配给制的勇气。以现在的局势来看,北方各省除了北直隶之外,基本都能接受配给制度的实施了。

    我们虽然不能迫使勋戚立刻接受配给制,但是我们可以设法让北直隶从形式上接受配给制,从而将勋戚抵制配给制度的影响力降到最低。”

    崇祯的说法,就连黄立极也有些摸不着头脑了,他顿时有些惊奇的询问道:“陛下这话是什么意思?要如何让北直隶从形式上接受配给制?又要如何将勋戚们抵制配给制的影响力降到最低呢?”

    朱由检想了想说道:“朕一直就觉得南、北直隶的行政区划实在是大了些,这也使得南、北两京对于周边地区的权力过大了些。

    缩小南、北直隶的行政区划,降低两京的行政地位,也有助于朝廷对于南京的控制。不过一次动两处直隶地区,阻力必然不小。

    趁着这一次,先将北直隶一分为三,分成北京、天津、河北二市一省,配给制度对于北京和天津这样的城市来说,是属于受益对象,因此只要稍稍运作一番,这两个新划分出来的特别行政区,应当不会出声反对。

    而剥离了北京、天津两地之后,剩下的河北省也就同周边的普通行省地位相差仿佛。那些勋戚对于地方政务上的干涉,也就要多绕一个圈子了。届时,即便河北南部几个府县有抵制配给制的行为,也就无法影响到其他各省去了。

    当然对于这些勋戚的说服教育,我们还是要继续进行的。不过,我们到时就可以尽量将这些矛盾压制在府县一级了。”

    虽然他带来的问题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但是黄立极已经认为,他今天面见崇祯的收获已经很大了。

    和皇帝继续闲聊了两句之后,黄立极便满意的告辞离去了。看着首辅的背影在牡丹花围绕的小径中渐渐隐没之后,朱由检才叹了口气对着身边的吕琦说道:“听说邓玉函、金尼阁、李之藻三人都先后病下了,你安排一下,朕想要去看望下三人的病情… 

第83章 探病() 
距离紫禁城北面一街之隔的皇家科学院内,在临近西海子一处花园内,竖立着两排东西向的平房,这里便是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的宿舍所在。在这两排平房前有一排开着白花的老槐,看起来甚是清幽。

    邓玉函和金尼阁两人刚好分住在一东一西,这些平房虽然户户相连,但是每户之前都有修剪过的灌木围成的院子。朱由检先去看的邓玉函,和其他人种植的花草相比,他家门前的院子里倒是多了一些新奇的植物,看起来倒是一些药草。

    院内正在煎药的两个年轻人,看到皇帝到来之后,顿时起身前来迎接他了。朱由检对着他们摆手说道:“不必慌张,你们随意来一个陪朕进去探望下邓先生,另外一个自去看着火候,不要将药煎糊了。”

    两名年轻人对望了一眼之后,年纪较大,面目较为黝黑的年轻人便对着身边的年轻人说道:“傅师弟入门不久,还是我来看着药炉,你陪着陛下进去看完陛下吧。”

    朱由检转头让随从留在门外,只让吕琦跟着自己走进了房门,临近房门之前,他不由又停了下来,对着屈身向着自己行礼的那位年轻人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学生郑元藏。”这位年轻人老实的回道。

    “恩,你好好煎药,这些日子且好好照顾邓先生。”朱由检对着他这么吩咐了一句,便转头走进了房间。

    皇帝进来的时候,邓玉函正半靠在软枕上看书,他此刻的身体既不能站立,也不能躺下,只有这么半靠半躺着,才能让他好受一些。当朱由检看到他的时候,便知道邓玉函的时日已经不久了,毕竟一个原本体格健壮的白人男子,现在已经瘦的快要皮包骨头了。

    朱由检阻止了邓玉函想要起身行礼的举动,握住了邓玉函的双手说道:“我这些日子一时琐事缠身,倒是来迟了,想不到邓先生的身体已经…”

    看着朱由检露出难过的表情,邓玉函倒是为崇祯开解道:“皇帝陛下不必过于忧虑,对于我们这些主的信徒来说,死亡不过是回到了主的怀抱而已,这并不是什么坏事。

    我很清楚自己的病情到了什么地步,对于死亡我并不畏惧,但是对于我手上的的工作,我却有些放不下来。我原本想要学*明的礼仪,在临死之前想要向陛下上一封遗书,交代一下手中的工作。

    不过陛下也知道,我虽然学会了中国话,但是对于用中文写作就有些力不从心了。因此只能以拉丁文写了一封遗书,陛下今日来了,正好将它交给陛下,希望能够对陛下有所帮助。”

    朱由检接过了邓玉函让身边弟子取来的锦盒,转手便交给了身后的吕琦,接着他便对着邓玉函继续说道:“邓先生写的东西,我回宫后一定会好好研究,不会辜负先生的一片心意。不知邓先生对于自己的身后之事,可有什么要求吗?或者说你在故乡可有什么亲人需要照顾吗?虽然大明和欧洲有万里之遥,但是朕还是可以派人…”

    邓玉函阻止了崇祯继续说下去,他在一阵咳嗽之后,才对着崇祯说道:“我自投入教会之后,我就将我的一切奉献给了天主,这些俗务自然也有耶稣会的兄弟替我料理,陛下就不必在这方面费心了。不过我倒是还有两件事一直放心不下,希望陛下能够给予成全。”

    朱由检立刻回道:“邓先生有什么心愿就说出来,只要我做得到的,一定会为先生去做的。”

    邓玉函看着皇帝慢慢说道:“第一件事是,我受陛下资助,潜心研究人体解剖学,数年来终于写成一册《解剖学补注》。我很希望陛下来日能够将之颁行天下,不要让它沉没下去。”

    朱由检一口答应道:“这是理所应当之事,对于医学的研究,大明不会停止。今日中西方的一些人将新医学视为洪水猛兽,但是朕可以担保,后世之人一定会记住先生为新医学开创作出的贡献的。”

    邓玉函听了皇帝的话语,顿时笑了笑,露出了向往的神情说道:“如果陛下说的是真的,我倒是真想去看一看,那样一个时代。”

    停顿了片刻之后,邓玉函便再次开口说道:“这第二件事,便是我奉皇帝陛下命令,和吴有性先生一起创建的皇家医科大学和宣武门新式医院。

    吴先生受命前往武汉建立医学院,以研究治疗南方的各种传染恶疾,这虽然也是一件重要之事。但是陛下,目前来看,有资格带领皇家医科大学和新式医院继续前进的,只有吴先生。

    新式医学将中西方的草药学、经验医学和最新的化学医药学研究融合于一体,没有一个开明而又知识渊博的学者带领,新式医学就有可能走上歪路,变成神秘学和迷信相结合的巫医。这是我所不愿意看到的,为了新式医学的健康成长,我希望皇帝陛下能够召回吴先生,让他接管这两所医学机构…”

    同邓玉函交谈了半个多小时,看着他再次剧烈的咳嗽起来后,朱由检不得不起身告辞,让邓玉函服药休息了。朱由检从邓玉函家中离开时,不由对着身边那位举止从容的年轻人问道:“你师兄叫郑元藏,那么你又叫什么名字?听你的口音倒像是山西人?”

    这位年轻人拱手行礼后,恭敬的对崇祯回道:“臣傅鼎臣,正是山西阳曲人,拜入恩师门下,还不足半年。”

    朱由检对着他点了点头说道:“好,你和你师兄好好服侍邓先生,有什么要求,或是什么消息,便传给这边的管事,让他们通报于朕…”

    在金尼阁的家门口,朱由检刚好遇到了替金尼阁检查完身体的太医,他随即向这位太医询问起了关于金尼阁的病情。

    这位太医面露难色的对着崇祯回道:“陛下,请恕臣等无能,这位金传教士虽然年纪还没过六十,但是此前他数次往来重洋,身体亏空太多,现在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状况,恐怕归去之期也就在这几日了。”

    朱由检踌躇了一下,便再次问道:“那么,朕现在进去,他能够正常和朕交谈吗?”

    太医点了点头说道:“陛下想要同他交谈并没有什么问题,臣刚刚检查过,现在他的神智还是很清楚的。”

    朱由检吐了口气说道:“那就行,你且忙自己的事去吧。”

    走入了金尼阁的房间后,朱由检才发现还有两位耶稣会的教士也在房间内陪伴着金尼阁。两人见到崇祯到来之后,赶紧上前向他行礼问好。

    朱由检和两人简单的寒暄了几句,便坐到了金尼阁的床前,同躺在床上的金尼阁开始交谈了起来。原本没有什么精神的金尼阁,看到崇祯进门之后,倒是恢复了一些精神,他让耶稣会的同仁给他扶起,便半靠在床边同皇帝交谈了起来。

    和邓玉函不同,金尼阁念念不忘的还是耶稣会的传教事业,他也清楚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便迫不及待的再次向崇祯提道:“皇帝陛下,这几年来,耶稣会中国分会得到了陛下的庇护,终于能够进入了中国的都城,对于皇帝陛下的恩惠,外臣实在是感激不尽。

    为了回报陛下的恩惠,外臣遵从了陛下的指示,所有耶稣会在中国的教士们,都在努力的翻译着从欧洲带来的书籍。如果不是外臣的身体健康问题,外臣其实还是愿意继续等待下去,等待陛下准许我天主教在中国公开传教的一天。

    但是,以外臣现在的身体状况,显然已经不太能够等待下去了。因此外臣在回归主的怀抱之前,希望能够获得陛下的准许,准许我们耶稣会能够在陛下统治下的范围内自由的传教。则我耶稣会中国分会的同仁,都愿意为了陛下的光辉事业奉献自己。”

    朱由检并没有立即作答,而是先环顾了房间内一眼,对着其他人说道:“你们先退出去吧,朕希望能和金尼阁先生单独谈谈。”

    两名耶稣会的传教士和吕琦等人退出了房间之后,朱由检才起身对着金尼阁恭恭敬敬的拱手行了一礼,在金尼阁诧异于崇祯为何对着自己行礼时,朱由检才重新坐下对着他抱歉的说道。

    “金尼阁先生和耶稣会中国分会的诸位传教士,为我大明带来了数千部书籍,还组织人手将之翻译成了中文,为欧洲和我大明的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这一点上,朕要对你和诸位传教士表示感谢,这一礼朕施的心甘情愿。

    但是对你最后的请求,朕却只能抱歉的再次拒绝,因为朕以为,开放传教的时机还没有到来。”

    金尼阁对于皇帝的回答甚为失望,但他还是心有不甘的向崇祯询问道:“就外臣同陛下这段时间的接触看来,皇帝陛下对于我天主教的教义也并不是那么抵触,陛下也曾经说过,人民应当有信仰宗教的自由。而大明境内现在也不止一两种宗教,为何陛下不能对我天主教网开一面呢?”

    朱由检拍了拍金尼阁的手臂,让他的情绪重新安宁下来之后,才真诚的说道:“金尼阁先生说的不错,朕的确说过人民应当有宗教信仰的自由,但是这里应当有一个前提,人民应当拥有分辨什么是信仰和什么是迷信的能力…” 

第84章 东庆寺内() 
五月的镰仓正是一年中颜色最为艳丽的季节,不管是夹杂着乳白、鹅黄、金黄、粉红、大红诸般颜色的蔷薇花,还是以白色、粉红和蓝色居多的大朵绣球花,夹杂在路边灌木之中或山林绿荫之下,格外的让经过的行人看的心情舒畅。

    位于松冈山上的东庆寺,这座建于镰仓幕府的小小尼庵就这么被隐藏在树林和鲜花之中,只露出了一条青石小径通往了半山腰处的山门。

    和北面不远处规模宏大的圆觉寺相比,东庆寺更像是一群尼姑的隐居精舍,如果不是刚刚修缮过的山门和客殿等建筑,大约没什么人会以为,这里也是一座供外人参拜的寺庙。也因此,在这样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东庆寺的访客也还是寥寥无几。

    不过对于东庆寺的尼僧来说,今日接待的游客显然是一位值得她们尊敬的施主,两名东庆寺的尼僧守在了自家山门前,对于今日来访的不相熟游客,都好言好语的委婉劝离了。

    而在东庆寺最深处的方丈室内,年仅22岁的主持天秀尼,正在接待一位来自于长崎的大施主豪夫人。穿着黄褐色宽大布袍的天秀尼,和穿着色彩绚丽的明国绸缎做成小袖的艳丽女子,在方丈室内的榻榻米上东西向就坐着,几位下人都被遣到了门外,只留有一位4、50岁的老尼在边上伺候着。

    虽然这位来自长崎的豪夫人,即便是以女子的目光看去,也算是一位难得的美人。但是一身朴素僧衣,体型纤细的天秀尼,看似娴静、柔弱,却也始终没有成为对方的陪衬,就犹如一株山中百合一般冉冉绽放着。

    天秀尼面带着微笑,为对方解说着,去年对方捐献的钱财用在了何处,“…这个方丈室用去了12根柱子,还有…”

    一直端详着她的豪夫人突然打断了她说道:“见过了主持的颜色,妾身才算是知道了,为什么说三公主中只有淀夫人继承了阿市夫人的全部美貌啊。”

    天秀尼停下了对手中账本的朗读,她抬头打量了一眼对面的豪夫人,觉得对方只是一时有感而发,才抿了抿嘴说道:“夫人过奖了,贫尼不过就是一介吃斋礼佛的普通僧尼而已。

    这一次东庆寺能够得到全面的修缮,让寺内的僧众安心的渡过了这个冬天,这都是由于夫人你的功德啊。在贫僧眼中,夫人的善德才是最大的美貌。”

    豪夫人掩着小嘴开心的笑着回道:“主持这么夸奖妾身,真是太让人不好意思了。不过妾身有个问题想要向主持请教,不知会不会太过失礼?”

    天秀尼注视了豪夫人许久,才勉强点了点头说道:“施主若是不嫌弃贫尼见识短薄,那么贫尼自当勉力为施主解惑。”

    豪夫人先是看了看周围的环境,吩咐随从离开门口更远一些后,方才摆正了坐姿,对着天秀尼温和而小声的说道:“再过几日便是大阪城陷落15周年了,千代姬公主难道真的忘记了丰臣家覆灭的仇恨了吗?”

    天秀尼闻言很是吃惊了一下,但她很快就恢复了正常,警惕的盯着豪夫人说道:“丰臣家早就已经不存在这个世上了,现在乃是德川幕府的天下。你突然跑来对我说这些,是想要做什么?你究竟是什么人?”

    看着天秀尼这么快恢复了镇静,豪夫人也不由在心里赞赏了一句,她脸色不变的对着天秀尼说道:“妾身的父亲是秀赖公身边的侍卫,当初在大阪城陷落时,陪同秀赖公一起自尽殉国了。

    我们这些效忠丰臣氏的遗族,此后一直被德川逆贼所追杀。不得不四处流亡,并更名换姓,放弃了自己的家名。

    原本我们以为,丰臣氏的后人已经全被逆贼所谋害,丰臣的天下再没有了复兴的机会。但是秀赖公在天之灵还在庇佑着我们,不仅让我们找到了公主殿下您,还让我们遇到了一位强有力的资助者。

    只要公主殿下跟着妾身离开,接受那位资助者的庇护,只要来日德川家出现波澜之际,便是公主复兴丰臣氏之时。请公主殿下,带领我们一起复兴丰臣的天下吧。”

    天秀尼怔怔的看着向自己跪拜下去的豪夫人许久,才仿佛呓语般的说了一句:“资助者是谁?”

    但是话一出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