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挽明-第3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重庆顿时松了口气说道:“陛下英明,这办法的确不错,这样的话,我们就不用截断一部分街区的自来水,被断水的京城百姓斥责了。”

    王思任在一边听了之后,在心里默默思索了一下,便出声朗朗说道:“陛下是大明天子,这第一的编号,自然要安装在宫内的水龙头上。”

    刘重庆和朱由检都被王思任突如其来的发言给打断了思考,两人原本都没考虑过给皇宫的水龙头编号以作为限制,不过现在因为王思任的发言,朱由检不得不作出了回应:“王同知的建议还是很有道理的,那就从这只水龙头开始编号好了。停水的规则,也适用于它。”

    刘重庆迟疑了下,还是接过了崇祯的话头,答应了下来。不过刚刚王思任替他解围,让他生起的那点好感,顿时也就不翼而飞了。毕竟,今日他是来皇帝面前表现自己的政绩的,而不是来给皇帝添堵的。

    朱由检很快就将这点不舒服抛之脑后了,他接着由同刘重庆等官员说道:“朕以为,修建一座城墙,将城内的人围起来,并不就算是一座城市。

    你们不要看北京、南京、苏州、杭州、扬州这些地方人烟稠密,经济也较为发达,就以为它们都是城市了。不,在朕看来,这些地方就是一座被城墙包围起来的大农村而已。

    什么叫做城市,朕以为它起码应当具有以下几种基本的职能。比如,第一,一座城市应当有创造财富的能力,因为只有一座创造财富的城市,才能够创造出足够的岗位,让城市内的居民获得一份工作。这样即便他不依靠于城外的土地,也能够养活自己和家人。也只有一座创造财富的城市,当敌军入侵时,我们才能动员起这座城市的所有力量,对侵略者进行迎头痛击。

    第二,一座城市应当具备各种公共服务功能,如市内公共交通工具、城市卫生医疗机构、自来水、煤炭、米面和其他生活基本物资的平价供应能力、中小学的教育体系、消防和巡警对于社会治安和安全提供保障…

    从以上这些要求来看,将京城视为一座城市,朕以为还是有些名不副实的。在接下去的3…5年内,我们不仅要逐步建立起一套关于城市生活内容的各项评定指标,我们还需要在大明北方修建几座真正的城市,以作为大明北方的中流砥柱。”

    刘重庆和现场的诸多官吏,对于皇帝这番话语感到格外的新鲜。虽然他们还不明白,皇帝口中描述的城市是怎么样的情景,但是他们倒是听懂了一件事,那便是要建立一座真正的城市,显然还要建成许多项目。

    从崇祯元年开始的京城街道及下水道建设,轻轨、自来水管道建设,还有一部分棚户改建工程,这些项目所投入的资金,给这些官员都带去了不小的好处。虽然限于皇帝对于经济账目上的严格控制,这些官吏得到的好处不及过去比例高。

    但是这两年的项目却比过去多了数十倍,即便每个项目捞取一点,也比以往获得的好处要多的多了。因此隶属于顺天府的官吏们,倒是从原先对改革抗拒消极的态度,转为了积极支持的立场。

    就连作为东林中坚人物的刘重庆,在担任了北京市政厅市长之后,也转而拥护起了对于京城的城市改造规划计划起来了。他倒不是因为被规划中巨大的经济利益绑架了,而是看到了在城市改造过程中,不仅能为他带来巨大的政绩,还扩张了市政厅的权力。

    在场的官员之中,大约也就王思任等少数几位官员,对于皇帝对城市功能的演讲,还持有保留意见了。不过以他们的力量,显然是无法阻挡崇祯对于京城的改造计划,和向各地推广京城的改造经验了。

    王思任看着周边同僚欢呼雀跃的样子,也只能摇头不语了。虽然在实践中,道路改造、轻轨铺设和自来水工程,都表现出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是他依然觉得皇帝铺下的摊子实在是过大了。

    他始终想不明白,这些项目的建造资金应当去什么地方筹集,又该如何去偿还。须知道,三家银行断断续续已经借给了朝廷数千万元,再这么借下去,估计三家银行就会先垮下去,到时候朝廷要怎么还上这些烂账呢?

    王思任还在皇帝花钱的毫无节制感到担忧时,一名太监匆匆从东面的小径走了过来,他在崇祯面前停下,对着皇帝咬了一阵耳朵,一干官员便都看到崇祯脸上的笑容收敛了不少。

    在这些官员们还在猜测,这位太监给皇帝传来了什么消息的时候,朱由检已经恢复了正常的表情,对着他们说道:“今日的见面就先到此为止吧,下次有时间,朕再找你们一起去看看城内的街道改造工程。

    市政厅和顺天府,还有京城内的各区政府,回去之后便按照朕刚刚说的城市职能,各自写出一份城市规划发展计划方案来,让朕参考参考。另外,自来水厂的规模现在还是不够,市政厅要想想,如何让京城之内的所有百姓都用上自来水;而顺天府则要思考一下,现在的水源地是否能够满足京师百万人口所需?

    朕以为,沙河以北地区,还应当再考虑建设一两个大型的山谷水库,一来作为京师百姓的饮水储备;二来也可作为京畿地区耕地用水的来源。

    自从朕登基以来,京畿地区已经两次出现了旱情,天知道今后还会不会频繁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不能将希望寄托在靠天吃饭上,只有大修水库,自力更生,方才能旱涝无灾,丰衣足食啊…”

    和京城市政厅、顺天府等衙门的官员道别之后,朱由检便从西苑前往了文华殿的内阁值房内。已经得到皇帝到来消息的内阁众人,在首辅黄立极的带领下,都站在了殿前的台阶下等候着皇帝的来到。

    朱由检看他们顿时放缓了脚步,一一和内阁诸位大臣打完招呼,方才微笑着对他们说道:“都进会议室说话吧,各位先生都站在外面候着朕,这不知道的看了,还以为我大明的天要塌下来了。幸好朕来之前已经听了个大概,知道也不算是什么大事件,要不然还真要给你们的架势给吓到了。”

    朱由检说完就带头向着殿内走了进去,一干内阁大臣顿时有些诧异的看了眼黄立极,不知道他是怎么给皇帝传话的,居然让崇祯以为不是什么大事。在他们看来,陕西传来的消息,可是不折不扣的要紧之事啊。

    黄立极避开了同僚的目光,咳嗽了一声说道:“且进会议室再说,陛下安稳如常,这是我们的福气啊。”

    看着首辅不清不楚的丢下一句话,便转身跟在了崇祯身后进入殿内,几位阁臣面面相窥之下,也整理了下仪容,平静的向殿内走了进去。 

第66章 陕西冒出的乱子() 
当几位阁臣在会议室内坐下之后,朱由检才慢悠悠的对着他们说道:“说说吧,陕西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朕刚刚了解的也不够清楚,你们谁替朕详细的说说呢?”

    首辅黄立极看了一眼身边的同僚,才对着崇祯开口缓缓解释道:“刚刚内阁接到了陕西巡抚杨鹤、延绥巡抚蔡懋德各自发来的急报。曰:陕西有匪首王自用号紫金梁、高迎祥号闯将,两人于安塞地区招募乱民起兵,拘拿了当地县令后,还一度进攻了延安府城,幸被巡抚蔡懋德所击退。

    原本两位巡抚打算请求三边总督史永安出兵,从三面对匪军进行合围,将两匪消灭在安塞附近。不过他们刚刚开始调兵前去镇压,陕西便多地发生了响应两匪的暴乱,迫使他们停下了用兵计划。

    而王自用、高迎祥两贼就趁着这个时机逃出了安塞,流窜到了黄河边上。现在这两贼东进可渡河进入山西腹地,南下则可进入关中平原地区。

    陕西巡抚杨鹤以为,眼下正是春耕之际,不管让两贼东进还是南下,都会影响当地的春耕,因此他请求朝廷给予他招安两贼的权力,争取和平解决事端为上策。不过延绥巡抚蔡懋德认为,两贼反复无常,招安恐怕只是在养虎为患,应当尽快发兵剿灭为宜。

    他们两人因为对这两贼的处置意见不一,争执不出一个结果,便选择各自向朝廷上奏,等待朝廷的定夺。臣等接到两人的急报之后,便派人通知了陛下,希望陛下能够给予我等一个指示。”

    听完了黄立极语焉不详的解说,朱由检不由下意识的抬头打量了首辅一眼,黄立极立刻低下了头,避开了皇帝目光的注视。

    看着首辅的举动,朱由检大概猜到其中大约还有什么隐情,让这位首辅也不得不对自己隐瞒了下来。

    朱由检收回了目光,对着会议桌边的大臣们摊开了双手说道:“如果你们知道的内容只有这么一点,那么朕觉得现在不是作出什么决定的好时机。我们不如再等一等,等到其他人的奏折抵达京城再说。只有我们手上有了充分详尽的情报,我们才能作出一个正确的决定。

    否则我们大约只会作出一个错误的判断,让朝廷的公信力在陕西民众心里丧失掉。诸位先生是否赞同我的意见呢?”

    内阁的大臣们都陷入了沉默中,朱由检从他们脸上扫视了一遍之后,才缓缓的继续说道:“而且朕也有个疑问?过去两年内,朝廷为了赈济陕西灾民,不仅投入了大笔的赈灾粮食,还投入了数百万元以工代赈,用于兴修陕西的水利和道路工程。

    就算是前年这样发生了遍布全陕的大旱灾,陕西各地的灾民还能听从于朝廷的安置命令,进行人员上的分流,好让每个人都能活下来。何以今年陕西的气候刚刚恢复正常,各地的百姓反而要揭竿而起了?诸位先生难道不能为朕解惑吗?”

    首辅黄立极紧紧的抿着自己的嘴,似乎变成了一支锯了嘴的葫芦,而其他阁臣的神情则各不相同,坐在崇祯左手中间的张瑞图,不时的扭动着自己的身体,小心的左右打量着同僚的脸色,试图看出他们心里是怎么想的。

    沉默了片刻之后,朱由检收回了摊在桌子上的双手,然后环抱在了胸前平静的说道:“既然大家都不清楚内情,那便等其他消息传来再说吧,想来不要一二天,朕也能知道陕西的乱民究竟是怎么回事。”

    黄立极下意识的抬头看向了崇祯,他正想要试图对皇帝说些什么的时候,张瑞图终于迫不及待的抢在他之前,对着崇祯开口了。

    “回陛下,其实是内情是这样的…以朝廷拨付的那几百万元,赈灾是绰绰有余,但是想要将陕西的水利和道路都修建起来,恐怕这笔经费大约还没有达到投入资金总数的一半。特别是,当日刚开始进行赈灾的时候,外地粮食尚未运到陕西,只能从当地大户手中筹集粮食。

    以当日陕西的粮价,朝廷的赈灾款只是杯水车薪而已。因此为了能够尽可能的多救助几户灾民,和尽快完成陕西的水利工程,好免去来年有可能继续发生的旱情,陕西的地方官员们不得不拿无主土地出来,同这些陕西士绅进行了交易。

    虽说是无主土地,但是地方官吏执行这项政策的时候,并没有过于细致严谨。除了少数县衙核对过土地的主人是否尚存外,大多数地方的土地,都是县衙按照地方乡绅指定的地方划下的边界。

    如此一来,便把一些有主之田也划给了各地的乡绅。按照往年的状况,外出逃荒的灾民,基本上十个难得返回一、二个。且逃往外省的灾民,没有三、五年是不大可能返回乡下的。因此即便这些灾民的田地被人霸占了去,也很少能够要的回来的。

    但是因为陛下的赈灾和兴修水利之策,使得陕西受灾外逃的灾民起码保存了一半以上的人口。因为老弱妇孺的分营,和青壮劳力被组织起来兴建各项工程,因此大多数人家并没有变成一无所有的流民。

    去年陕西大多数地方总算没有再出现旱情,因此今年元月有不少灾民开始返回家乡,想要重建自己的家园。但是当这些灾民返回家中之后,便发现他们的田地现在大都归入了当地士绅的手中。

    没有了田地,他们自然就无法养活自己的家人。而再想要离开家乡,他们的积蓄又已经不足,也无地可去。因此这些回到家乡的灾民为了要回自己的田地,不是跑上衙门告状,便是纠集同乡驱赶土地上的佃户,闹出了许多纠纷。

    花了钱粮的地方乡绅不愿意交出土地,或是要求当地官府退赔银两。而地方官员既拿不出钱来赔给乡绅,也不想插手双方的纠纷,给自己找麻烦,便选择了避而不见。

    陕西各地这类的纠纷就越闹越大,有些地方双方种上的粮食都被毁坏了,有些地方则闹出了人命。这王自用原本不过是被招安的小贼,高迎祥原本是陕西军中的一名把总,前年陕西地方闹民变时,他们两人不过是籍籍无名之辈。

    但是那些积年大贼被朝廷招安调出陕西之后,两人见到陕西各处百姓怨言满腹,便伙同了一些心怀不满的灾民暴乱,攻破了安塞地方上好几个乡绅的庄子,然后招兵买马,吸引了数千人投贼。”

    朱由检听完了张瑞图的解说后,不由扬了扬眉毛问道:“那么这王自用、高迎祥两人聚众为乱之后,他们打出了什么口号?各地返乡灾民同当地士绅发生矛盾时,杨鹤当时是怎么处理的?内阁是什么时候知道这件事的?为什么不及时拿出一个办法来?”

    黄立极不得不起身向崇祯告罪,方才回道:“内阁知道这些事也不过只有几天,臣等原本打算先商议出个方案来,这几天便要向陛下进行汇报。可谁也没有想到,这么快陕西那边就生乱了,内阁甚至都没有作出一个解决方案来。

    至于杨鹤,他现在也是被某些事给绊住了,因此不能去各地巡视安抚灾民,否则那些灾民也无可能这么快被人蛊惑生乱。至于王自用、高迎祥两人倡乱的口号,是要求官府发还小民被霸占的土地,并要求免除额外增加的用水钱。”

    朱由检先是示意黄立极坐下,方才疑惑的问道:“陕西还有什么事比这件事更为重要?这额外的用水钱又是怎么回事?”

    黄立极在心里叹了口气,这才遮掩的说道:“秦王府和庆王府中的一些人员,趁着陕西大旱之年,从关中灾民手中购买了一些土地。

    后来他们听说朝廷打算在陕西大兴水利和道路建设,就收买了地方官吏,拿到了这些建设工程途径的地区,然后或是欺诈或是强买,从当地收购了数千倾的土地。当地的士绅听说后,也跟着他们强行收购了水渠经过地区的土地。

    如此一来,朝廷在陕西兴建的水利工程,不仅没有给当地百姓带去好处,倒是让不少人家失去了自家的产业。

    除此之外,原本朝廷打算修建的关中八惠渠,现在已经完成了两道较小的水渠,预计可以浇灌近4万亩田地。但是现在水渠两侧的田地已经被王府和乡绅所占据,他们把持了水渠两侧的分渠口,声称这些水从他们的土地上经过,远离水渠的田地就要向他们缴纳用水钱,否则就休想让他们放水。

    朝廷补贴在陕西打的水井和修建的蓄水池,也大多被当地的豪强势家所把持,他们声称王府可以收惠民水渠的用水钱,那么他们出了钱打的水井和蓄水池,自然就更有理由收取用水钱了。杨鹤便是想要让王府放弃收取用水钱,才耽误了安抚各地回乡灾民之事…”

    听着黄立极说完之后,朱由检顿时收敛了脸上的笑容,他现在才明白过来,为什么陕西的镇守太监和锦衣卫都没有向他汇报这些消息了。只要不是谋反的情报,这些王府宗室在地方上横行霸道的举动,基本上没人会关注。

    或者说,一是藩王宗室违法乱纪的事情实在太多,多到他们关注不过来;二则是生怕皇帝念及亲戚之情,反而怪他们多事。因此对于陕西官吏、军队情报收集的不遗余力的太监和锦衣卫,直接就将两家王府的事情给忽略过去了。

    不过既然已经闹的地方生了乱子,想来关于这些事情的奏折应当也该在路上了,否则他就要考虑下,对陕西的镇守太监和锦衣卫官员进行替换了。

    深呼吸了一口气,将心中冒出的无名火压下之后,朱由检脸上殊无笑容的向黄立极问道:“那么,内阁对于陕西民乱之事的意见是什么?对于宗室、豪强霸占水源的处理意见又是什么?” 

第67章 崇祯的应对() 
对于崇祯的询问,黄立极沉默了片刻才回道:“内阁中,钱受之以为,对于陕西的民乱事件,还是应当听从于陕西巡抚杨鹤的意见,以招抚乱民为上策。

    不过张长公认为,陕西在外流亡的灾民,返回家乡的人数现在大概还不到三分之一。若是朝廷表现的过于软弱,恐怕日后剩下的灾民返回家乡时,会闹出更大的乱子来。

    而且陕西各地的乡绅在过去两年内,为了安定地方和兴修水利,还是给朝廷提供了极大的助力的。现在因为回乡的流亡灾民起来闹事,就要将土地发还回去,对于这些地方乡绅来说,似乎也不大公平。

    朝廷过去数年内,一直在为陕西受灾的百姓提供帮助,但是协助朝廷维护地方治安并收取税赋的,却是各地的乡绅。我们帮助这些百姓取回土地并不会得到什么好处,但若是因此失去了地方乡绅的支持,恐怕朝廷在陕西推行的各项政策就难以为续了…

    至于那些宗室和地方乡绅占据水源收取用水费用的事,内阁倒是有了一致意见,大家都认为这种行为是不妥当的,应当派人前去阻止。不过秦王和庆王那边未必会听从于内阁的命令…”

    朱由检扬手打断了黄立极的发言后,才冷峻的说道:“宗室这边朕会亲自处置,但是地方乡绅和基层官吏那边,还是需要朝廷指派官员组建调查小组下去进行处置。

    朕以为,现在内阁最需要考虑的,不是安抚陕西乱民,还是对乱民进行武力围剿的问题。当前我们最优先考虑的,应当是能不能够保证,陕西各地的春耕生产不被延误。

    土地不管是还给百姓,还是判给乡绅,现在若是不能下种耕耘,夏秋之后陕西的百姓吃什么?在陕西多收获一石粮食,就等于为朝廷节约下了从南方调入陕西的七、八石粮食。朕现在不关心这些土地应当归属于谁,但是如果有人拿着土地归属未定的原因,将大片的土地进行抛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