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挽明-第3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说我们蒙古人没有汉人这么多规矩,但是我也不能忍受和姑姑、妹妹共一个丈夫。

    这要传了出去,阿爸的颜面何存?今后奥巴汗他们又要如何看待阿爸?让我去明国吧,阿爸。”

    布和转头看着抓着自己袖子的海兰珠,有些感动但还是带着一些迟疑的说道:“让我的奥黑嗯去明国,对科尔沁部的未来也许是一件好事。

    但是阿爸还是很担心,你这一去能不能适应明国的生活,虽然那些来到草原的明国商人都说,明国的京城就像是一座天空里的城市,不管是吃的、用的、玩的,都是草原上从没有人见过的精美之物。

    不过明国皇帝除了最初的两位皇帝之外,从来没有让一位蒙古部族的贵女进入过自己的后宫。

    虽然这一位刚登基不久的明国皇帝,看起来同以往的大明皇帝有些不同。但是我们都不清楚,他向科尔沁部索取你的目的,究竟是想要让你进入后宫,还是只想羞辱下后金的大汗?毕竟你的姑姑和妹妹现在都是黄台吉的福晋。

    若是前者,总算是为科尔沁部留了一条后路。若是后者,阿爸不仅会失去一个女儿,还会惹得黄台吉对科尔沁部产生计恨。”

    海兰珠闭上眼睛深深的呼吸了几次,才睁开了如同星眸一般闪亮的眼睛,坚定的说道:“阿爸让我去吧,我会进入明国皇帝的后宫,不会让那位皇帝有机会羞辱我科尔沁部的宰桑家的。” 

第52章 黄金、黄金() 
3月1日,海商协会的诸位代表离京返乡,澳门驻京代表也一起离开了京城。大部分海商代表返乡还是选择了旧有的驿站系统,只有郑芝龙、刘香、杨天生等人选择了一起坐船返回南方。

    这些原本互相提防的海盗首领们之所以愿意放下心防一起回程,自然是为了要在归程商议如何征讨广南国的事务。就算是他们之中有人曾经有过什么其他想法,现在也不会作出什么愚蠢的行动,因为当前有一个更好的目标等待他们去实现。

    在今日这只庞大的离京队伍中,显得有些鹤立鸡群的还是澳门驻京代表的队伍。这只队伍一前一后夹着两营军士,这让路上的其他人都远远的绕开了这只队伍。

    朱由检此刻就在这只队伍中间的一辆四轮马车之中,他是来送别南下的伊莎贝拉的。虽说现在的朝廷官员们对于宫内之事已经很难再做干涉,但是让一名后妃离开京城,以另外一个身份行事,依然还是有些惊世骇俗了。

    是以,伊莎贝拉的这次出行,还是采取了秘密出行的方式。此次同后金作战中表现出色的张献忠和一位资历深厚的锦衣千户桂远,两人作为了伊莎贝拉南下的护卫,届时协助伊莎贝拉和安东尼奥主教掌握澳门的局势。

    除此之外,海防二营还挑出了六百名日本籍军士,由数位向伊莎贝拉宣誓效忠的葡萄牙将领率领,从海上出发前往澳门。

    虽然这次南下之行,被伊莎贝拉看的颇重,这可是她真正走向葡萄牙王位的开始,她自然是怀着极大的兴趣和激动的心情出发的。

    不过她也很是明白,想要获得安东尼奥等人的支持,想要获得一顶真正的王冠,最为重要的还是她身边这位男子对她的宠爱。

    因此即便是离开京城的最后一刻,她也还是在马车内痴缠着崇祯,想让皇帝时时记住她的美好。而对于崇祯来说,青春少女的伊莎贝拉,就像是一团热情奔放的火焰,让他情不自禁的陷入了进去。

    毕竟在后宫任何人面前,他都要时刻提醒着自己是崇祯,是朱由检,不能做太出格的事。但是唯独在伊莎贝拉面前,他并不需要做这样的心理暗示,这也使得他更乐意同这位葡萄牙少女待在一起。

    于是在马车内同伊莎贝拉肢体交缠的崇祯,一不小心就送出了京城五里之外,被马车外的吕琦数次催促后,才依依不舍的放开了伊莎贝拉,亲了亲她的嘴唇,才道别着从马车上离开了。

    走下了伊莎贝拉的马车之后,吕琦赶紧将一辆没有任何装饰的马车赶了过来,等待崇祯上车返回京城。

    朱由检在上车之前,看着站在一边前来同自己告别的张献忠和桂远两人,不由停下了上车的动作,对着两人说道:“你们这次护送伊莎贝拉前往澳门,第一是要保护皇妃的安全;第二么就是要听从刘副使的指挥,一定要将澳门完整的接收过来,特别是澳门的炮厂…”

    进入3月之后,随着内阁颁布了未来五年内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国策,和对中央及地方主官执政能力进行全面审查的政令。改革派官员的声势大振,而守旧派官员的声音顿时低落了下去。

    曹于汴、李标、钱龙锡三人深感朝中形势大变,便先后上书请求致仕,想要脱离眼下的政争旋涡。朱由检循例挽留了一次,便同意了他们致仕返乡的请求。

    在朝中人事进行调整的同时,历时一年半之久的黄金比兑白银战争终于到了尾声,在一部分倒戈的白银炒家的帮助下,黄金比兑白银不仅突破了1:15,还一度接近了1:19的价位。

    中央、交通、山西三家银行在这场货币战争中大获全胜,不仅一举付清了欠债,还赢得了数千万元的利润。三家银行的资本从一年前的近五千万银元,上升到了现在的玖仟捌佰余万元。

    参与投资三家银行的商人们,在过去两年内赚到的利润,差不多超过了他们过去十年内本业盈利的总和。虽然这些利润现在还只是一个账面数字,尚不能完全放入到他们的钱包中去,但是这种稳定而高速的赚钱速度,已经让投资的商人们激动不已了。

    而最让这些商人感到惊喜的是,银行业务的发展不仅给他们带来了金钱上的收益,还在政治上给他们带来了好处。曾经连一个普通小吏都可以对他们呼来喝去,但是现在只要挂上银行的招牌,他们甚至可以同户部官员们平等的进行讨论。

    这种政治地位上的变化,使得这些商人们意识到,只要有银行这块招牌挡在前面,他们的财产就能获得一定意义上的保护。这也让参与银行投资的商人们,开始将精力完全集中到了银行的业务上,希望将之真正的经营成为可以传之子孙的产业。

    王府井大街挂着中央银行总行招牌的府邸内,三家银行17位股东正在讨论,关于三家银行合作和今后银行发展方向的会议。

    自从皇帝召见了三家银行的代表,向他们提出了向海外发行纸币,以取代现在海外贸易中所使用的各种流通货币的计划后,立刻为这些商人们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

    拿印刷出来的纸张去换取别人手里的真金白银,对于任何一个商人来说都是一个极有诱惑力的想法。这比此前他们抬高黄金比兑白银比价,还要有利可图。

    毕竟储备黄金同样也是需要本钱的,而向海外发行纸币的成本,则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最为关键的一点是,海外各藩国及贸易商人,是否愿意拿金银和其他物资,来换取他们印刷的纸币而已。

    对于个体的商人来说,也许这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难题,但是对于现在同朝廷联系起来的三大银行来说,这却不是一个问题。因为在2年前开放各贸易口岸时,朝廷已经同中央银行合作,在各贸易口岸设置了货币兑换点。

    这个货币兑换点的作用,就是将各国商人携带的不同种类的金银币,兑换成统一标准的大明元,在各个贸易口岸只有大明元才能进行合法的贸易。随着各贸易口岸的贸易额度不断增长,大明元在各国商人那里,也算是建立了一个基本的信用。

    因此三家银行的商人同海关人员进行商议之后,认为将纸币推行到海外去的关键,还是在于纸币可以购买到大明出产的各种商品。而在海外收到纸币的大明商人,通过统一结算汇兑的方式,又可以让银行从中抽取固定比例的汇水,这是一门稳赚不赔的好生意。

    刚刚被户部任命为大明进出口银行行长的张国纪,向三家银行的十多位股东描绘了一下,大明进出口银行未来光辉的前景之后,突然话题一转说道:“诸位银行的股东们,虽然大家投资的并不是同一家银行,但是我以为,现在三家银行都是有着一个共同目标的。

    这个共同目标是什么?就是确定大明的货币定价权在我们手上。不要看我们刚刚打赢了黄金和白银的比价战争,但是我们实际上并没有获得完全的胜利。

    截止到3月1日,我们三家银行手中握有的黄金储备是120吨,内务府存放于中央银行的黄金是302吨,户部存放于中央银行的黄金是57吨。也就是说,我们和朝廷的黄金储备加在一起,大约是155吨出头一点。

    一两黄金是375克,155吨黄金就是413万余两。按照1:15的比例兑换成白银,就是6000余万两。因为这一次的黄金汇兑上升,这批黄金我们大约升值了近3000万两,这就是4200余万大明元。

    这看起来大约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但是根据我们的调查,大约还有大致相当于这些数量的黄金,被储藏在民间。也就是说,我们虽然打赢了眼下的战争,但是我们并没有完全取得对于黄金的定价权力。

    只要我们抛出黄金的数量超过10吨,那么市场上就会有大量的黄金抛售出来,那么我们就无法锚定1:15的黄金对白银比价,拥有大量黄金的我们就会蒙受巨量的损失。

    所以我们想要保住自己的资产不断增长,就必须脱离被巨量白银支配的市场,要用纸币取代白银成为流通货币。只有将白银从流通货币的地位驱逐下去,黄金才能真正成为一种稳固而不变的财富。

    将纸币和白银进行脱离,这不应当只使用在海外贸易区域,我以为在时机恰当的时候,也应当在国内进行推行。请大家仔细的想一想吧,我们现在在大明境内发行的纸币还不到2亿大明元,但是我大明去年在国内的贸易总额,光是户部的统计数额就已经超过了6亿5千万大明元。

    也就是说,超过半数的贸易中还在使用白银、铜钱等货币,甚至是以物易物。这对于我们银行来说,就是一笔极大的损失。但是如果我们想要增加货币发行的数目,就必须要增加贵金属保证金,就目前来看,我们增加的保证金数目,远远跟不上贸易增长的速度。

    如果市场上的货币无法满足贸易的需求,那么按照陛下和朝廷的做法,就一定会开办第四、第五…家银行,通过收集沉淀在民间的资本来扩大发行纸币数目。这种做法对于我们三家银行来说,显然是不利的。

    因此我们三家银行必须联合起来,利用我们联合之后的庞大资本打压各地经营钱业的商号,尽可能的消除未来有可能出现的敌人。在一个便是加快对于黄金的囤积,不仅仅要收购国内的黄金,也要在海外搜索金矿。

    只要我们手上的黄金超过300吨,那么黄金和白银的汇兑比例大约就能真正稳固了。而当我们手上的黄金超过600吨,那么我们就能对黄金的价格进行随意的调整了。而如果我们能够将黄金储备达到1200吨以上,那么我认为大明元就应当同白银进行脱离,而单单以黄金进行计价了…” 

第53章 价格革命() 
三家银行17位股东在中央银行总行内召开的这场会议内容,很快就被人记录了下来送到了崇祯的手中。

    看完了会议纪要之后的崇祯,对此并没有表现出什么不满。在他看来,这些商人追逐黄金的想法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如果一群商人坐在一起不讨论怎么增加自己的财富,那才是一件反常的事情。

    不过从这份会议纪要中,崇祯倒是看出了一些其他东西。比如这些商人们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些对于银行一无所知的土包子了,他们终于开始对银行的业务和作用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知道了货币、纸币和财富的区别。

    这种惊人的学习速度,还是让崇祯感到了有些吃惊。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对于银行利润的追逐,使得这些银行的股东们,开始慢慢的向无血无泪的资本家方向蜕变了。最为显著的一点便是,在这场会议中有11人赞成了,张国纪说的:三家银行未来当以储备黄金为优先选择,在未来合适的时机将白银从流通货币中驱逐出去的主张。还有3人弃权,2人反对这个主张。

    也许其他人还没有意识到这些银行股东想做什么,但是朱由检却知道他们在想什么。这一次的黄金汇兑白银货币战,让三家银行从国内的白银储备者手中直接掠夺了数千万大明元的利润,而他们付出的成本并不算大。

    如此成功的生意岂能不再来一次,如果能够将白银从流通货币中剔除出去,这一次三家银行的利润便会是以亿元来衡量。毕竟以大明这样的体量解除了白银货币的流通地位,必然会引起整个世界经济体系的地震,因为这个时代全球将近一半的白银产出都在流向大明。

    如果大明出口的货物无法以白银进行结算,那么欧亚各国要么就是寻找能够替代中国商品的他国产物,要么抑制本国的需求,要么便是输出黄金。如果他们选择了最后一项,就等于是让大明建立了17世纪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从此大明元的纸币便是黄金。

    不过这个理想虽然很伟大,但是就目前的现实来说,还需要走很长的一段路。想要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就必须让大明的商品在世界市场上占据优势地位;拥有一支可以抵达全球各地,并可以维护大明商业的强大海军;最后便是黄金的储备量不能过低。

    就眼下来看,这三个条件也就第一条勉强有点样子罢了,后两条连个影子都算不上呢。不过把这作为这些大明商人作出的未来选择来看,倒无疑算是选对了方向。

    朱由检放下了会议纪要之后,便对着一边的吕琦说道:“去请郭先生过来一趟,另外在社会调查局下面设立一个金融监控小组,专门负责对于银行内部消息的监控,每个月整理一份纪要出来给朕了解。”

    吕琦答应了一声就准备下去,却不料崇祯对着他再次强调了一次:“记住,只是监控消息,其他什么事都别做。”

    吕琦顿时停下了脚步,对着皇帝慎重的回道:“臣一定会严加挑选人员,不会让外人知道金融监控小组的活动的。”

    朱由检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挥手让他下去传话。片刻之后,同在文华殿的郭允厚就被吕琦带来了房间。

    借着黄金汇兑的上升,户部提前购入的黄金平白赚了将近一百万两,这使得身为户部尚书的郭允厚,在听到了这个汇报之后也舒展了不少眉头。

    自他接手户部以来,户部的收入固然是节节提升,但是在支出这一块,同样是如同正月里的烟火一样,一路窜升到了让他难以入睡的高度。

    能够不依赖加税,而意外的得到这么一笔浮财,对于郭允厚来说,实在是没有比这更让他感到开心的事了。

    因此在见到崇祯的时候,他的脸上难得的挂着一次微笑。朱由检同他稍稍寒暄了几句,便把话题转到了正事上。

    “郭先生,朕今日找你过来,是想和你谈一些经济问题。朕想先生应当知道,最近市场上黄金飞涨,白银暴跌的消息了吧?”

    郭允厚点了点头,心情愉快的说道:“不错,臣知道这事。臣以为这是件好事,因为黄金的上涨,国库里的黄金倒是升值了不少,替户部解决了不少问题啊。黄金如果再升一两个价位,臣觉得也不算什么大问题。”

    朱由检看着他却摇了摇头说道:“朕的看法倒是同先生的不太一致呢,朕倒是觉得白银继续下跌,同样会替我们带来麻烦。

    之前大明是闹钱荒,银贵而铜钱贱,所以江南物价过贱,打击了江南各手工业者的生产积极性。而白银价格的下跌,在以往都会在市场上自动调节过来,反应在白银和铜钱之间的兑换比例上。

    郭先生也清楚,这一次黄金升的太快,白银跌的太猛,因此市场上的反应有些不够及时,所以现在铜钱和白银的比兑还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朕参照了西洋传教士所记录的,他们各自国家在西班牙发现美洲银矿,导致白银价格暴跌之后,国内物价的变化曲线。

    朕以为,很快大明也将会进入类似于他们国家一个物价飞涨的价格革命过程。一个因为白银价值的下跌造成物价普遍上涨的时期,朕把这种经济状况称之为:通货膨胀。”

    郭允厚接过了崇祯递过来的一本册子,仔细的翻看了起来。许久之后,他才抬头看着皇帝有些不能相信的说道:“过去一百年里,西班牙的物价涨了四倍,英国的物价涨了三倍,其他欧洲国家的物价涨幅,也就在两者之间。这样的涨幅下,难道这些国家还没有发生暴乱吗?”

    朱由检看着郭允厚说道:“欧洲这些国家同我们大明不同,虽然物价上涨让一些平民的生活变得非常艰难。

    但是对于这些国家的上层贵族、大商人和工商业者来说,从美洲近乎无偿获取的金银,使得他们拥有了近乎无限的财力,他们有足够的财力去镇压那些起来暴动的民众,也能拿出一部分物资来安抚另一部分民众。

    此外,打开了新航路的欧洲人,他们对于美洲、非洲、亚洲的殖民掠夺,也需要那些国内的无产者去开发。

    所以,欧洲各国在发生了物价飞涨的价格革命之后,还能继续统治下去。但即便是如此,过去几十年里,欧洲各国之间也在不断的爆发战争,以消耗那些多余的人口,这场战争到现在也没有看到结束的迹象。

    而我大明既没有一片可供掠夺金银物资的美洲大陆,也没有一片可以稳定进行殖民的土地,即便是想要发动战争消灭国内的不稳定因素,我们也负担不起发动战争的费用。

    所以,如果我们眼睁睁看着价格革命的发生,而同那些欧洲的国王贵族一样袖手旁观的话,那么大明的百姓,特别是北方的百姓必然是要揭竿而起的。

    在白银价格不断低落的今日,那些曾经将白银窖藏起来的富户商人,一定会试图将白银投入市场,更换成更能保存价值的东西。

    在今日的大明,能够保值的无非是黄金和确实的生活物资。黄金的数量本就比白银稀少,到了眼下这个局面,人们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