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挽明-第3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你也迁移人口去台南,恐怕当地土著没有反抗你,倒是郑芝龙要出手对付你了。在现在这个局势下,朕不会允许大明的海上势力自相残杀的。

    而且台北虽然没有平原,但是有硫磺和黄金,还有足够的水源,只要能够开发出来,就是大明在东亚最好的海外基地。

    只要有台北这个后方基地,不但可以护卫东南沿海,还可以辐射琉球日本。琉台不守,三韩为墟…”

    朱由检下意识的将后世琉球、台湾的重要性复述了出来,许心素虽然觉得皇帝未免将这两处地方说的太过重要,但他还是明智的保持了沉默。 

第30章 台北和琉球() 
虽然许心素并没有表现出对琉球、台湾地位重要性的怀疑,但朱由检已经观察到他脸上不以为然的表情了。

    崇祯只是转念一想,便已经明白过来,他的这番话对于许心素来说,还是过于超前了。即便这位是大明对海外形势最有体会的海商群体,但此刻也依然没有把海洋当成是可以随意往来的交通要道。

    因为,此刻的航海技术还没有真正进入到自由航行的地步,任何一条跨越大洋的航线,都可以算是海商们的传家之宝。在这样的状况下,背靠浩渺太平洋的琉球、台湾,他们所受到的威胁不是来自于太平洋的一面,而是北方的日本列岛。

    即便西班牙人占据了菲律宾群岛,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南洋诸岛的影响力日趋增长,但是对于中国海商来说,这些欧洲商人或是兼职海盗们也只能在南洋欺负一下岛上的土人,他们想要在中国沿海地区掀起什么风浪,还是没有这个实力的。

    特别是当朝廷将台湾岛收入治下,大力开发台南平原的现在,包括许心素在内的海商们大都觉得,即便是让南洋的欧洲商人们团结起来进攻台湾岛,他们都未必能拿的下,更别提直接进攻大陆了。更何况,这些欧洲商人也不是铁板一块,他们自己之间就打的视若仇敌的。

    而日本虽然实力不错,但是日本距离朝鲜只是隔了一道海峡,不必通过琉球、台湾来作为跳板。以日本的航海技术,占据琉球已经差不多是极限,再想要进攻台湾,恐怕就力有未逮了。

    所以,在这个时代的大明商人眼中,琉球、台湾的重要性,大约还不及厦门和澳门两地。不过随着台湾北部发现了金矿,南部平原的开垦拓殖,琉球附近开发的捕鲸渔场,这两处地方才真正的落入到了海商们的视野之中。

    崇祯想明白了许心素的心理之后,随即便转移了话题说道:“总之,台湾北部的开发是必须要加快的,这不仅仅关系到我大明日后对琉球、日本的控制。眼下来看,台北鸡笼港也是我大明商船前往美洲航线的重要据点。

    不过想要加快开发台湾北部,没有足够的移民人口是不行的。现在大明的移民担心台湾北部的生活环境,而不愿意前去。朕觉得,我们可以采取政策加以引诱。”

    许心素有些好奇的张嘴问道:“引诱?陛下这是指…”

    朱由检沉默了片刻才说道:“这世上比生命更有力量的,不正是金钱么?现在市面上黄金兑换白银的比例,已经快要超过1:15了,那些曾经极力卖出黄金的人,现在也正不断的在市面上抢购黄金。

    就连街头的平民百姓也在议论购买黄金的可能性,所以只要用台北的黄金去引诱他们,朕以为,自然就会有人去冒这个风险。除了现在已经开发的那些黄金矿区之外,其他尚未开发但有可能储备黄金的区域,可以对平民出租开放。只要他们将开采的黄金出售给朝廷即可。

    考虑到不少人也许会因为缺乏旅行费用无法成行,你可以同内务府商议一下,开办一个黄金移民公司,向那些想要去台湾碰碰运气的人贷款,作为旅行经费…”

    对于崇祯的提议,许心素倒是颇为心动。台湾北部的黄金开采,一直都属于内务府的禁脔,不管是他还是郑芝龙都无法染指。而他比郑芝龙稍稍走运一些的是,拥有鸡笼和淡水两个港口管理权的他,还是可以从黄金开采中分享一部分利益的。

    而鸡笼港发展越好,台湾北部开发的程度越高,他的收益也就越高。更何况向这些移民发放贷款也是极为有利可图的事,就算他们去了台北没有找到黄金,光是修建港口和开垦台北的其他工作,就足够让这些人赚到足够的钱偿还贷款了。更别提,这笔贷款的大头还会以船费的形式返回到他自己的手里。

    对于这样有利可图的生意,许心素自然是千肯万肯的,不过在他想要同意之前,却心念一动,想起了这些天来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的一个想法,让他想要趁着这个机会向皇帝作出一个请求。

    事实上,这个想法很早就在他脑子里隐隐成型了。只不过他担心皇帝觉得他贪心不足,所以迟迟没能表露出来。但是随着这次海商协会的例会召开,皇帝对于刘鹏丢失西贡事件的处理,和对于海外诸藩国的态度,使得他内心深处的想法再次活跃了起来。

    趁着皇帝同他谈起台北移民问题的时候,许心素终于忍不住向崇祯试探的提道:“陛下对于台湾移民问题的解决办法,臣觉得大为可行。不过臣也想借着今天的机会,向陛下汇报一下琉球和日本的问题,还请陛下准许。”

    朱由检有些意外的问道:“琉球和日本还有什么问题么?你先说给朕听听吧。”

    许心素立刻回道:“日本幕府去年限制我国商船在日本自由停靠贸易,并加强了对金银铜出口和生丝进口的管制政策,此前臣已经向陛下有所汇报,想必陛下应当有所了解日本幕府对我大明的官方态度了。”

    朱由检点了点头说道:“你说的不错,这些事,朕已经听说了。所以朕不是让你在日本招募人手,扶植三代将军的弟弟,并准备将丰臣后人解救出来,以待最坏的局面么?”

    许心素立刻点了点头说道:“陛下说的不错,但是臣以为,我们也不能任由日本幕府胡作非为,肆意操纵大明和日本之间的贸易政策,从而给我们带来严重的损失。

    在大明和日本的关系彻底恶化之前,我们应当调整一下对日贸易的策略。利用日本地方大名和日本商人的力量,绕开日本幕府对于我大明商品的限制进口政策。则我们就不必再担心,当我大明商船将货物运到日本却无法销售,或被迫以低价卖给幕府指定的日本商人的局面。”

    朱由检对于许心素所言,倒是提起了不少兴趣,他不由点了点头说道:“你说的蛮有意思的,不妨照直说来,给朕听听。”

    许心素在心里打看一个腹稿,才缓缓向皇帝说道:“陛下刚刚说过,台湾鸡笼若是修建好了,就是控制琉球、日本的关键。

    而台湾全岛除了最南端的热兰遮城在荷兰人手中,其他地方现在都在我大明手中。那么接下来东海巡阅府要关注的,便是琉球之归属。

    但是同此前占据了鸡笼、淡水的西班牙人不同,现在实际控制琉球的正是日本西南强藩萨摩人,虽然名义上琉球依然是我大明的属国,向我大明朝贡称臣。但是现在的琉球国主,乃是日本人所扶持,日本萨摩藩不仅割去了琉球王国北面的大岛,还在琉球的朝堂上拥有着不小的影响力。

    我大明海商、渔船刚刚抵达琉球时,岛上的萨摩人对我大明人士的态度是。警惕和想要进行贸易。但是随着我大明海商、渔船前往琉球岛数量的增多,琉球王国亲近我大明人士的力量增加,现在岛上的萨摩人则开始渐渐敌视我们前往琉球岛的人员。

    从去年夏季开始,岛上的萨摩人就不断的同我驻琉球人员进行摩擦,他们似乎想要证明,琉球虽然名义上是我大明的属国,但是实际却受到他们的控制。

    因此臣以为,想要让琉球和台湾一样纳入我大明的统治,那么在琉球国内清除日本人的势力便势在必行。虽然萨摩藩的船只和航行技术比普通日本藩国要强,但是对于我们大明来说,日本人的船只依然还是海上最差劲的船只之一,只配在日本风平浪静的内海进行航行。

    所以臣想要向陛下申请,对琉球的萨摩藩用兵,我们甚至不需要投入太大的兵力,只要封锁了萨摩藩到琉球的航道,这些失去了国内支援的日本人,就会被琉球人消灭掉。

    没有了琉球及海外诸岛的收入,原本财政就入不敷出的萨摩藩,很快就会破产。只要萨摩藩主岛津氏不想被幕府坐收渔人之利,就必然会向我低头。

    作为日本西南地方的大名,萨摩藩拥有漫长的海岸线,有不少地方很适宜作为港口输入输出货物。如果岛津氏愿意做我大明货物向日本国内走私的中转商,那么幕府对于我大明商船的禁止令,也就不废而废了。”

    对于许心素的提议,朱由检倒是很有兴趣,他只是思考了片刻便决定道:“现在的日本是我大明商品海外排名第一的销售市场,所以大明暂时不会考虑同日本幕府闹翻。

    不过日本幕府既然没有公开挑战大明对于琉球王国的宗主权力,那么东海巡阅府可以对流窜入琉球王国的海盗进行剿匪作战,当然如果有一份琉球王国请求大明出兵帮助剿匪的文书就更好了。

    朕不会干涉你如何去清理琉球王国的日本势力,但是朕希望你能记住几条底线,第一,一旦决定动手,就绝不能失败,不要让海外藩国觉得我大明是外强中干之国;

    第二,作战的区域不要超过种子岛以北,严禁登陆日本本岛作战。朕希望你记住,这是东海巡阅府同萨摩藩争夺琉球控制权的战争,不是东海巡阅府同萨摩藩的战争,更不是大明同日本的全面战争;

    第三,对于琉球的行动,应当安排在丰臣后人被解救之后,不要本末倒置…” 

第31章 崇祯的质问() 
同崇祯密切的交谈了许久,许心素终于心情愉快的走出了嘉乐殿的后殿。虽然他担任了东海巡阅府的最高长官,但是因为东江镇的关系,原本应当归属于东海巡阅府管理的济州岛、朝鲜沿海、海参崴、库页岛等地,现在也大半被东江镇出身的官员所占据了。

    虽然许心素心有不甘,但是他从福建迁往北方可不是心甘情愿的,而是被郑芝龙率领的海盗海商集团逼迫下,才不得顺从了皇帝的意思。

    因此许心素领导下的东海巡阅府,并不如郑芝龙名下的台海巡阅府这么势力单一,福建海商的力量在东海巡阅府内,也不过是同东江镇和内务府管理下的商人们三分天下而已。

    对比起成立台海巡阅府之后实力迅速增长郑芝龙,许心素自然也是想要尽快发展自己势力的,但是因为另外两帮势力的牵制,他并不能如郑芝龙一般毫无顾忌的埋头自己的势力。

    不过今次从皇帝那里得到了准许,倒是让他看到了一个机会,一个解开自己被束缚手脚的机会。还有什么比挑起一场战争,更能让他把东海巡阅府的资源集中起来的机会,就好像郑芝龙他们向广南国收回西贡的战事一般。

    崇祯三年2月8日,作为弥补今年正旦大朝会的缺失,和作为本年度朝廷正式恢复正常运转,朱由检不得不在众多官员的请求下,在皇极殿召开了一次大朝会。

    虽然已经进入了初春,但是从昨日开始,京城又开始飘飘扬扬的下起了雪花,到了天色将明时,整个京城再次被一层银白色的素妆所包裹了。

    当文武官员从午门进入皇极殿前的汉白玉广场时,御路两侧的广场上已经堆积了一层没过脚背的积雪层,天上的雪花虽然开始稀疏了起来,但是天色还一片混沌,就像是极北之地的白夜一般。

    虽然上朝官员们所要经过的路线已经铲除了积雪,但是一些年纪较大的官员还是得到了皇帝的优待,有御前亲卫搀扶着小心向皇极殿走去,生怕这些老人们在这里滑到,给今日的朝会弄出什么不好的新闻来。

    事实上这样的天气上朝,实在不是一件让人心生喜悦之事。住的离皇城近一些的官员,都要五更未到就要从家中动身了。住的更远的官员,则四更左右就要从家里出门了。

    抵达承天门下时,他们虽然可以进六部值房内稍作休息,但是再从六部值房前往皇极殿,同样也是一段极为漫长的步行距离。这一冷一热之间,体质差一些的官员,很容易就在上朝的过程中生病。

    因此,除了一些特殊日子的朝会,大多数时间的朝会,其实到场的官员并不多。那些觉得仕途无望,或是打算出京任职的官员,大多都会请假在家休息。

    但是让人意外的是,今日前来上朝的官员,来的倒是比较齐整,而且还有一小群官员面露紧张,不知在口中振振有词的念叨什么。

    守卫宫门的门官也是一位十多年的老人了,他看着这些官员目无旁视的从身边走过,不由自主的想着,今日有些官员的神情也太过反常了些,希望待会殿上可别闹出什么乱子来。

    吴麟征和几位复起的官员被一位侍卫引到了皇极殿的偏殿内,此前冻得有些发麻的双脚,走入了烧着地龙的偏殿后顿时感到了暖和起来。

    当这位侍卫转身离去,吴麟征便同身边的官员攀谈了起来,当他同身边的官员都通报了姓名之后,才发觉在偏殿的一角,还有一位早就待在这里等候的中年官员。

    看着这位官员身上的服饰,靠近炭盆独自就坐的孤僻模样,闭目养神一副不屑搭理别人的神情,吴麟征便下意识的向身边的官员问道:“那位角落上就坐的是谁?”

    某个将近五十,头发有些花白的官员,望了那边一眼,便压低声音,又是愤恨又是嫉妒的对吴麟征说道:“那是前兵部尚书崔呈秀,也是阉党首领。据说这次把自己的侄女送给了陛下,才换来了一个复起的机会。果然是寡廉鲜耻啊…”

    距离他们数十步距离的皇极殿大殿内,坐在高高的御座上的朱由检双手撑着膝盖,再次看到了好久不见的朝会上的争论。

    朝会开始不久倒也秩序盎然,不过随着礼仪性的三件事务汇报完成,接下来当姚士恒代替内阁向皇帝上奏起复的官员名单时,陆澄源、钱士升等人离开了自己的班序,开始反对这份复起的官员名单,准确的说是反对名单中的某人获得起复。

    这位某人正是前兵部尚书崔呈秀,同崇祯相处了两年多的朝廷大臣们,总算是了解了这位年轻皇帝做事的喜好。

    陆澄源、钱士升等人反对崔呈秀起复的言辞中,终于脱离了君子和小人这套模式,而是针对崔呈秀昔日在任时多有贪赃枉法事迹,因此要求皇帝下令彻查这些案子,而不是起复任用此人。

    当然还有几位正义感过剩的官员,除了弹劾崔呈秀过去的劣迹之外,还对通过了崔呈秀复起任用通告的内阁成员们进行了批评。

    这些官员扩大攻击目标的结果便是,让一些早就想要让内阁换一换人的官员们看到机会,也纷纷参与了弹劾崔呈秀的行动。并且他们除了指责崔呈秀的复起是内阁有人徇私外,还推出了好几件同内阁阁臣身边人相关的案子,试图借着这个机会改变一下朝堂的权力格局。

    当殿内的官员站出来攻击崔呈秀不应当复起的时候,内阁的几位阁臣中,其实很有几位是在心里暗暗赞成的。但是随着参与弹劾的官员将矛头指向了内阁之后,这些阁臣们顿时意识到,他们阻扰崔呈秀复起不过是个由头,真正的目的还是想要让他们下台而已。

    既然事情发展到了这一步,原本只是碍于崇祯的面子才勉强通过崔呈秀复起的几位阁臣,不得不暗示自己的门生故吏开始反击,力保内阁通过起复崔呈秀是正当且合乎于规矩的。

    在皇帝没有正式表态之前,双方的领袖人物都保持了沉默,只是让一些中低阶的官员出面争论,作为代表内阁发言的秘书长姚士恒,不得不顶在了维护内阁命令正当性的最前线,这场面对于他来说,也是生平仅见的激烈了。

    以杨维垣为首的原阉党残余,更是拼了命的支持崔呈秀回归朝廷的命令,他们直接指责陆澄源、钱士升等人就是在掀起党争,而不是就事论事。否则当初崔呈秀回乡守制时,他们就应当上书这些问题。现在两年多过去了,这些人却翻起了陈年旧账,拿出一些难以对证的故事来阻扰一位朝廷大臣的起复,这实在是有些说不过去。

    杨维垣等人的辩护,终于激怒了一大批亲近东林党人的年轻官员,他们不再接受钱士升、陆澄源等人的暗示,把原本集中于崔呈秀的弹劾,扩散到了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组织身上,这些官员不仅要求清算崔呈秀、魏忠贤,还要将朝中所有的阉党余孽都清算一遍。

    这些年轻官员的扩大化攻击,立刻引起了朝堂上的混乱,而杨维垣则立刻退缩的向皇帝拜倒哭诉道:“…臣不过是说了几句公道话,却不了就被打成了阉党余孽。臣实在不知什么叫做阉党,昔日东林党人同气连枝遍布朝野,东林领袖左遗直公然声称:若非同道;即为仇敌。

    这满朝上下,只要不是东林党人,就成了他们口中的阉党丑类。臣不敢替魏忠贤、崔尚书抱不平,但是只要不认同东林党人就成了攀附魏忠贤的党徒,这难道还不算是党同伐异吗?

    若是朝中上下尽是东林党人,则这些所谓的正人君子又将置陛下于何地?若是陛下不认同东林党人的意见,难道陛下就不是我大明天子了么…”

    杨维垣的哭诉顿时让一干东林领袖手忙脚乱了起来,李标、钱龙锡等人终于忍耐不住杨维垣的诋毁,纷纷出列驳斥他的言论,并为东林党分辨。

    “啪、啪、啪…”崇祯突然伸手缓缓拍了数下手掌,终于将殿内自顾争吵的官员们的注意力转移到了自己身上。

    看着殿下的官员开始安静下来之后,朱由检才冷笑着说道:“今年第一次大朝会,朕以为你们身为朝廷命官,起码也会关心一下今年大明各地的春耕工作,和地方上百姓的需求和困难。替朕筹谋一下,要如何治理这个国家。

    结果呢?你们就是这么协助朕管理这个国家的?朕倒要问问各位了,蓟州地方去年被后金军破关而入,百姓人员和财产损失巨大,你们可有提出什么善后之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