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挽明-第3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变化之后,此前同卓尔璧交涉的那位参谋,很快便走到一边观战的关门36部人马面前,对着这些无所事事的蒙古人喊道:“有没有人愿意接受雇佣,每射十箭,给布一匹;射死一人同样给布一匹;我军获胜之后,还会另外加以奖赏。有没有人愿意站出来的?”

    站在这里观战的蒙古人,到有一大半是此前接受了明军雇佣,替明军挖掘壕沟修筑工事的人员。这些人替明军做过事之后,心里倒是接受了同明军站在一起的立场,对于继续接受明军的雇佣倒是没什么心理障碍。

    很快便有胆子较大的蒙古人对着他喊道:“要是不要布匹,可以换取你身上的手套和靴子么?”这位明军参谋身上的手套和靴子,都是用上好的小羊皮揉制而成,也是崇祯给予军官配备的制式装备,看起来非常的漂亮。

    这位参谋只是看了看身上的手套和靴子,便毫不犹豫的对着这些蒙古人说道:“十箭换一双手套,30箭或射死一人换一双靴子。”

    比起之前他许诺出去的布匹,手套和靴子对那些蒙古人显然更有吸引力一些。不一会便有数位蒙古人起身站了出来,想要响应明人的雇佣。

    但是替明军挖壕沟,和直接上阵射箭帮助明军攻击此前的盟友,性质上毕竟还是有些区别的。在这些蒙古人跃跃欲试的站出来之前,关门36部的几位首领便怒气冲冲的向这位明人走了过来。

    听到这位明人引诱族人话语赶过来的卓尔璧等人,显然不是来接受他的雇佣的。卓尔璧拦在了这位年轻的明人面前,语气不善的向他询问这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违背皇上同他们的约定。

    这位年轻的明军参谋却满不在乎的对着卓尔璧等人说道:“违反陛下和你们的约定?好吧,等这场战争结束之后,你可以去陛下面前告我。

    我姓关,关公的关,名山河。记住我的名字,可别在陛下面前告错了人,那我可就有些不好意思了。

    到了这个时候,你们还想置身事外?未免有些自欺欺人了吧。难道你们觉得,要是后金军队逃离了这里,他们返程的时候,会不对你们的部族作出报复?

    现在别挡着我招揽人手,你们的族人可有些等不及想要报名了。”

    关山河轻轻的拨开了挡在了自己面前的卓尔璧等人,继续开始招揽起36部的战士来了。敢于跟着自家首领进入关内的蒙古人,大部分都是想要依仗自己的武勇入关抢劫一把的亡命之徒。

    他们之所以失去了战意,不想再同明军交战下去,并不是因为厌倦了战争,而是跟在后金军的后面东奔西走的,连汤水都没喝到。而且明军的表现也并不像女真人说的这么软弱,起码他们在东路遇到的明军都很能打。

    豁出性命去同明军作战,结果却没什么收获,这些36部的将士们自然也就没什么战心,大家都想着返回草原去了。

    而明人愿意出物资来雇佣他们,却又让这些关门36部的蒙古人,再次提起了对于战争的兴趣。利用自己的勇力去换取一份财物,不管是从明人那里劫掠而来的,还是接受了明人雇佣而得到的,都是这些36部的战士们所期望的。

    虽然走来质问关山河的卓尔璧等人气势汹汹,但是他们的心里其实并没有什么底气,因此当关山河拨开了他们,再次上前招揽为明军作战的蒙古战士时,包括卓尔璧等人都没有再上前阻止。

    正如这位年轻的明人所说,他们已经掩护这些明人袭击了后金的军队,现在即便再来撇清自己,估计山下的后金军队也不会相信他们所谓中立的话语。而如果这个时候再激怒了明军,恐怕此前达成的协议,明军也未必会履行了。

    至于所谓的到皇上面前告状,只要卓尔璧等人脑子没有真的坏掉,自然不会真的这么做。既然他们没有阻止明军招揽自己的族人协助作战,那么如果明军取胜的话,他们只会在崇祯面前邀功请赏,又怎么会去告什么状呢。

    那些蒙古人看到自家的首领围住那位明人军官说了一会话,便退让到了一边,顿时以为自家首领已经同这位明人谈妥了雇佣他们的事务,便纷纷走到了关山河的面前,同他讨论起了雇佣他们的价格问题。

    大约有3、4百名蒙古人接受了关山河提出的雇佣条件,在几位明军参谋的编组指挥下,接替了同村子里的奈曼部对射的任务。有了这批蒙古战士的加入,一只处于下风的明军射手终于扳回了局面,重新把快要突出村子的奈曼部战士压回了村子里。

    而在另一侧,虽然李晨芳率领的那些火枪手极为勇敢,特别是其中100多日本士兵,更是以一种无视生死的态度,在女真人的弓箭下装填着弹药,但火绳枪在射速上的劣势,使得这只火枪兵部队损失惨重,渐渐落在了下风。

    在女真人建立的弓箭手阵地后方,兀鲁特旗的蒙古战士正不停的渡过冰面,在东岸的河滩上整队,这些过河增援的蒙古人大约也有数百人了。

    虽然吴怀不断的调度部队,希望在李晨芳这只阻击部队溃散之前,将面前的蒙古人先赶下河去,但是有了武纳格的指挥之后,此前看上去摇摇欲坠的蒙古军队,现在倒看似还能坚持很久的样子。

    而八里铺前的地方毕竟有限,虽然明军还有三分之一的兵力尚未动用,但这些人马已经很难再加入到,对这些被包围的蒙古军队的攻击中去了。

    于是在滦河西岸的察哈喇等人看来,对岸的战局的关键就变成了,到底是明军先击溃被包围的蒙古将士,还是明军阻挡这边增援部队的那只火器部队先溃散的问题上了。

    察哈喇虽然不敢同武纳格一般也冲过河去,但是催促西岸的蒙古将士加快渡河支援,却从来没有停下来过。兀鲁特旗的蒙古将士,因为武纳格和自家族人都在对岸,倒是渡河最为积极的人马。

    而敖汉等蒙古附庸部族和科尔沁部人马,却始终找借口搪塞拖延过河的命令。察哈喇最后不得不把土谢图汗奥巴强行从营中请了出来,让这位科尔沁部首领亲自督促部下过河,才让科尔沁部人马稍稍听话了些。

    但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从东南方逃回了不少蒙古散骑,他们带回了明军主力大举进攻,杜度贝勒等人下落不明的坏消息。察哈喇还没有反应过来,奥巴已经示意弟弟布达齐中止了科尔沁部人马渡河增援的行动。

    科尔沁部的行动,顿时引起了其他渡河人马的警觉,原本已经走上正轨的渡河行动,顿时又开始变得拖拖拉拉了起来。比较笨拙的将士,依旧闷着头向前走去,而聪明一些的将士便开始张望四周的状况,悄悄的放慢了脚步。

    察哈喇此时已经无暇再关注河面上发生的各种小动作,因为随着那些散骑抵达之后,便开始有了3、5人一队的骑兵逃归的现象,显然此前返回的散骑并没有在撒谎。

    察哈喇顿时有些患得患失了起来,他身边现在除了一二十个女真亲卫之外,成建制的女真牛录已经交给武纳格带去了对岸。

    没有了女真武力压制西岸的蒙古各部人马,他又没有武纳格在兀鲁特旗中的巨大威望,当听到明军主力击溃了拦截的杜度人马,正往这里而来的消息后,还在西岸的蒙古各部首领顿时失去了对于察哈喇的服从,自顾自的讨论起应对的办法来了。

    察哈喇正想着,是不是要把武纳格先叫回来,或是把对岸的三个女真牛录撤回来时。镶黄旗和镶蓝旗带着大队人马败退回来了,除了带回一个昏迷不醒的卓布泰,还带回了多罗贝勒杜度阵亡的消息。

    此前陆续逃回的人马,察哈喇还能将他们拦截控制起来,不让他们同驻扎在此地的人马进行接触,传播拦截明军主力失败的消息。到了这个时候,他终于无法再封锁杜度战败的消息了。

    逃回来的科尔沁部也好,那些女真将士也好,显然不是察哈喇派出的几队科尔沁骑兵能拦截的下来的。杜度战败,明军主力即将到来的消息在军中传开之后,不仅仅是科尔沁部停下了渡河的行动,其他蒙古人马也停下了渡河的增援,一些才踏上冰面的将士,迅速的调转了方向,重新返回了西岸的河堤。

    指挥部下极力抵抗明军进攻的武纳格虽然看不到西岸的情形,但是石桥南面向明军侧翼发起进攻的后金增援部队,却很快发觉了身后的动静。不管是蒙古人还是女真人,都不明白西岸发生了什么事。

    但是看着西岸部队停下了过河的行动,这些东岸的增援部队也不由放缓了攻击,倒是给了快要崩溃的明军阻击部队,一个调整补充人员的机会。 

第712章 兵至() 
如果说察哈喇前一刻还在为杜度带去的2个女真牛录损失了一半人马感到心痛,那么后一刻深感头疼的他觉得,也许这两个女真牛录都被明人留下,才是一件好事。

    镶黄旗这个牛录的备御官卓布泰,被明军的火器所击中,幸亏他身上穿了3重甲,再加上他身上的甲胄又比较出色,因此击中他的弹丸只是击碎了外面的二重甲,便被最后一层的锁子甲背心给挡了下来。

    虽然这发弹丸没有击穿卓布泰身上的三重甲,但是这发弹丸的冲击力,起码打断了卓布泰数根肋骨,让他一直昏迷不醒。

    卓布泰是五大臣费英东的侄子,而费英东又是建州女真势力较大的苏完部的首领。万历16年,苏完部在老首领索儿果的带领下归附努尔哈赤时,努尔哈赤还是势力微弱的起兵初期。

    因此努尔哈赤对于苏完部来投甚为重视,对于苏完部出身将领的信任并不亚于自己的族人子侄。这也使得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之后,苏完部在女真一族之中也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

    努尔哈赤设立八旗时,费英东就是镶黄旗的实际执掌者,还担任了左翼四旗的固山额真。彼时的镶黄旗便是现在多尔衮任旗主的镶白旗,因此在黄台吉登基之后,便一直拉拢苏完部瓜尔佳氏。

    虽然卓布泰只是镶黄旗的一个备御官,但是他在大汗面前的地位,却并不会比正红旗调遣大臣察哈喇低。而镶黄旗被黄台吉指派给儿子豪格担任旗主之后,便一直被黄台吉倾心拉拢,旗下人等已经逐渐将自己视为了黄台吉的嫡系。

    因此败退回来的镶黄旗将士,为了救治备御卓布泰,根本没把察哈喇放在眼里,一个劲的对这位督战大臣嚷着,要求让他们先行撤回遵化,找大夫救治卓布泰。

    这一牛录将士本就算是费英东家族的私产,卓布泰要是当时便死在了阵上,跟随他出征的将士免不了要被处罚一番。但是卓布泰既然没有死在阵上,反而因他们拖延了救治时间而身亡,那么不仅仅他们要受到严厉处罚,便是他们的家人也要为之受罚了,这些镶黄旗将士显然是不会接受这样的结局的。

    毕竟战死于沙场,这是一个运气问题,不能积极的救助主子,这可是忠诚问题。就算是黄台吉,也是不会干涉这种处罚的。毕竟这关系到女真各个亲贵的自身利益,如果自家奴才将主子的生死不放在心上,今后还会有那个女真亲贵会不计生死的上战场呢。

    而对于察哈喇来说,现在可是一个非常时期,武纳格及兀鲁特旗主力,还有三个女真牛录的将士都在对岸奋力同明军作战。现在滦河西岸,就是一些三心二意的蒙古附庸战士,和心存不满的科尔沁将士。

    如果他现在同意,让这些败退下来的镶黄旗将士带着卓布泰继续撤退,那么西岸本就军心浮荡的蒙古人,说不得就要跟着撤离了。

    西岸的蒙古军队要是出现了混乱逃亡的景象,那么正在对岸同明人拼命作战的后金军队,必然是溃散大败的局面。

    察哈喇一边试着说服这些镶黄旗将士,等武纳格回转之后再商议撤退事务,另一边则频频给一边沉默不语的镶蓝旗备御打着眼色,希望他能够出来转圜一二。

    然而不仅这位镶蓝旗备御对他的目光视而不见,便是他身边的那些镶蓝旗将士,也一直保持着沉默。

    镶蓝旗自出征朝鲜遭受重创之后,就一直试图休养生息恢复实力。而阿敏贝勒同那些明人搭上之后,镶蓝旗的日子才算是好过了一些。

    事实上这次入关的八旗将士,镶蓝旗是作战最为消极的军队。镶蓝旗通过开垦河西荒地、伐木、采集山货,同明人那里交换了大量的物资,他们根本就看不上蓟州边民身边的那点财物。

    对于这些镶蓝旗将士来说,这种天气他们原本应当在沈阳家中舒服的享受一年劳动成果,顺便在家中进行造人运动的好日子。

    出兵攻打察哈尔部,他们还能勉强接受,毕竟察哈尔人是后金国的大敌,同镶蓝旗又没有什么利益关系。

    但是中途更换目标,转而绕道伐明,就让这些镶蓝旗将士们有些担心起来了。他们担心的是,刚刚过了几天舒服日子的镶蓝旗,会不会这一次的伐明战争,导致同明人的商贸断裂,他们又要过回原先的苦日子去了。

    更何况,后金将士破关后最喜欢劫掠的明人衣物,在镶蓝旗将士眼中根本不值一提。阿敏同明人交易的大宗货物,首要便是布匹绸缎。

    对于其他女真将士和蒙古人稀罕的明人衣物,对于镶蓝旗将士来说,不过是一些被人穿过的旧衣物,哪里及得上用新布匹和新棉花制作的新衣服。

    用自己的性命去拼搏,结果劫掠到手的只是一些不值钱的旧衣物,镶蓝旗将士自然也就提不起多少战意了。除了几个紧跟济尔哈朗的镶蓝旗牛录,其他人想着的都是如何保存实力,将自己的部下尽可能的带回家。

    杜度逼迫这些镶蓝旗将士跟随他冲锋,实际上已经激怒了这一牛录镶蓝旗人马。这也是为什么,当杜度落马之后,护卫他的镶蓝旗将士根本没人下马救助,而是直接跟着镶黄旗跑路了。

    好不容易带回了30余人,这位镶蓝旗备御官已经心痛懊恼不已,他现在的心思就同这些镶黄旗将士一般,先退回遵化同主力汇合,不能待在这里被明军主力纠缠住。

    在这样的局面下,察哈喇想要等到镶蓝旗将士出声帮腔,显然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他只能硬着头皮同这些镶蓝旗将士扯皮下去,期待武纳格能够尽快返回。

    然而渡过滦河踏上东岸是件不容易的事,从滦河东岸再返回西岸,更是一件极为困难之事。在东岸战斗的这么激烈的状况下,别说武纳格脱身返回西岸,便是东岸一只小部队向着西岸逃亡,都有可能造成战局的崩溃。

    因此察哈喇派出人员想把武纳格叫回来的举动,显然是一个徒劳无功的行动。而他同镶黄旗将士之间的扯皮,虽然驱离了大多数蒙古将士围观,但是如布达齐这样的科尔沁部首领,自然是赶不走的。

    随着察哈喇同镶黄旗将士之间陷入了僵持,西岸的蒙古首领们也开始惶惶不安的收拢了自家人马,做好了万一的准备。而滦河东岸的蒙古将士,特别是石桥南面从河面上渡过的增援部队,此时已经发觉了西岸友军的异常,开始频频向河西张望,这只军队的进攻强度顿时下降了不少。

    察哈喇还没想出一个解决眼下问题的方法时,他放出去的哨探突然快马加鞭的跑了回来,这位哨探带回的正是他们最为担心的消息,明军上来了。

    察哈喇还没开口,一直在边上旁观的布达齐已经急忙问道:“明军来了多少?距离多远?以什么兵种为主…”

    这位哨探显然已经失去了勇气,他看到了远远的一队明军骑兵冲过来,就掉头回来了,因此根本没带回多少有用的情报,只是告诉了众人,明军骑兵距离此处大约还有一里。

    这位后金哨探看到的明军骑兵不是别人,正是吴三桂率领的一只300余人的先锋。

    发觉了后金哨探逃亡之后,吴三桂就勒令停下了队伍,吩咐了几名骑兵上前哨探,又派人回去通知他们已经遇到后金主力后,便在原地休息了起来。

    吴三桂身边伴随的几名亲信家丁,难得成为一次追击者,他们正追击的兴高采烈,听到了将主停下休息的命令之后,不免跑来同他抱怨了几句。

    吴三桂自然不会说,他是畏惧于后金主力就在前面,不敢带着这么少的人马继续冲下去,因此便板起脸训斥了他们一番。这几位家丁碰了一鼻子灰,终于灰溜溜的跑回去照顾自己的坐骑去了。

    他们休息了将近一刻钟,张献忠便带着500骑兵赶了上来,听说前面一里不到便是后金主力,他也立刻下令部下下马喂食马匹,做交战前的准备。

    半刻钟后,何可纲也带着剩下的骑兵赶到了。听完了张献忠和吴三桂的汇报后,他便下令张献忠作为自己的左翼,吴三桂作为自己的右翼,向着前方的后金主力发起进攻。

    在何可纲的部队中,郑芝虎也跃跃欲试的等待着上前作战的命令。他带着上百部下前来勤王时,还是带有几分傲气的。

    他的这些部下都是海上积年老匪,经历过数次海上交战,就连福建水师官兵也是他们的手下败将。

    因此郑芝虎刚开始也并不觉得女真人有多厉害,在他看来明军连续失败,完全是因为明军战力太过薄弱的缘故,就像是被他们打得丢兵溃甲的水师官兵一般。

    不过在见识了几次骑兵作战之后,郑芝虎和他的部下终于对真正的战争有了几分认识,不敢再小瞧边军的战斗力了。

    虽然郑芝虎重新认识了明军的战斗力,但是他对于皇帝始终将他放在身边,不允许他参与战斗,也还是颇有怨言的。在他极力的恳求下,这才捞到了这次作战的机会。

    不过他不是作为骑兵冲锋,而是负责管理两门3斤*炮。吴怀限于地形的限制不能携带真正的火炮,但是滦河西岸这里却有一条宽敞的官道,因此轻便的3斤火炮,倒是勉强能够跟上骑兵的主力。

    作为海盗出身的郑芝虎,对于火炮的使用并不陌生,因此就被崇祯交代了这个任务。 

第713章 冲阵() 
明军骑兵快速逼近的消息,将察哈喇最后一丝侥幸心理也打破了。自从在辽东数败之后,明军对于后金军向来少有主动出击的时候。

    明军没有进行试探就直接冲击杜度率领的阻击部队,已经算是极为反常的事件了。而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