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挽明-第2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明都城的百姓,市井之气也许是多了些,自私自利的小心思也是有的,但是眼睁睁的看着国人同奴兵血战,而自己心安理得过日子的人却并不多。

    如果崇祯没有挑明这些,有些人还能装作不知道皇帝出兵是为了解救遵化军民。但当皇帝义正言辞的发出了质问之后,大多数有些廉耻心的百姓,也只能面红耳赤的向人群后方退去了。

    这些都城百姓实在是被皇帝说的心虚了起来,他们守着如此坚固的北京城,却还想着截留下皇帝和京畿的军队,给自己多加一些安全感。心里豪不顾及挡在建奴之前,现在还生死不知的遵化军民,这实在是有些说不过去。

    作为大明皇帝的崇祯尚且奋不顾身,要赶着前去救援遵化军民,而他们这些安居于城内的人,不仅没有勇气同去,还要来扯皇帝的后腿,怎么看都有些小人行径了。

    旁观的都城百姓尚且如此羞愧,堵在道路上的士民就更为慌乱了。他们敢跑来拦阻皇帝,是因为有一个能够说服自己的大义,就是为了大明的社稷安危。但是现在崇祯不仅完全否定了这种大义,还给他们扣上了一个不顾大局,只顾自家安危的帽子,这显然是搬起了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拦在道路上的士民还没有想出破局的办法来时,夏允彝突然再次上前,拦住了崇祯的马头说道:“陛下身为大明天子,为了百姓之安危尚且不顾自身,学生自幼熟读圣贤经典,又岂敢落于陛下之后。

    臣夏允彝恳求陛下,允许学生跟随军前,替大明百姓出一份力。”

    有了夏允彝带头,在他后方的几十位燕京大学学子,顿时也纷纷向崇祯拜请,希望能够跟随军前,与建奴一战。

    夏允彝等人的出声,顿时打消了还拦在道路上的士民们最后一点坚持。不少人开始默默的起身退向了两侧,连神思不属站在那里发愣的余佑安,也被人木然的拉到了一边,没有做任何抗拒。

    看着面前空出来的道路,朱由检心里顿时畅快了起来。而夏允彝等人反手一击,恰到好处的打消了这些拦路士民最后的一丝勇气,也着实让他开心不已。

    燕京大学学子在这个时候请战,显然大涨了出征将士的气势,这更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可见,现在的燕京大学已经完全从国子监的影响下脱离了出来。

    朱由检对着夏允彝微微点了点头,才开口说道:“说的好,朕改国子监为燕京大学,就不是为了培养一批官僚出来,而是希望能够为我大明培养出真正的国士。

    何为国士?士之才德盖一国者为国士,以天下为己任者为国士。想要成为大明之国士,岂能不心怀百姓之疾苦。身为大学学生而有上阵杀敌之勇气,卫护百姓之拳拳之心,朕岂能不答应你们。

    不过,想要保卫这个国家,建设这个国家,并不单单只有上阵杀敌一条路。身为大学学生,好好学习,尽快掌握学校传授的知识,同样也是在履行自己爱国的职责。

    因此朕允许你们派出5人作为燕京大学学生的代表,跟随朕出征。夏允彝你来挑选,朕只有三个要求:1、一定要本人自愿;2、能骑马;3、家中尚有兄弟。”

    夏允彝再次拜了拜崇祯,便转身带着燕京大学的学生们退到了一边。朱由检对着身后的侍卫吩咐道:“给他们留5匹马,让他们自行去北郊大营报道。”

    朱由检说完这句之后,便对着夏允彝点了点头,就这么一马当前走在了队伍的最前方,向着不远处的德胜门而去了。

    停留了许久的御营大队,终于再次行动了起来。也不知是谁带的头,站立在道路两侧的都城百姓,向着队伍前方的崇祯纷纷高喊,“愿陛下此去万胜,凯旋而归。”

    朱由检对着两侧百姓点头致意,很快就在这一片呼声中出了德胜门。

    在御营最后的车马也消失在德胜门内后,站立在德胜门大街附近的百姓,才三三两两的散去。今天一早,这些百姓汇聚到这里时,都带着惶惶不安的神情,但是等到他们离去,却大多舒展开了眉头。

    有这样一位把百姓放在心里的皇帝,想来建奴这次犯边,应当是不会有什么危害了吧?不少人离开时,心里都是怀着这个想法。

    也有几位穿着平常服饰的百姓,同人流同行了一段路后,便拐进了胡同小巷,然后迅速消失在了这些阴暗曲折的小巷子里了。

    其中一位便匆匆跑去了英国公府的后巷,敲开了英国公府的后门。守门的门子看了一眼,便默不作声的让开了道路,让这位看起来如同寻常百姓的汉子直直的进入了府内。

    不久这位汉子就被公府的大管家引到了正在养病的英国公面前,披着一件银狐裘披风的英国公,依靠在一张锦榻上,听这位家奴诉说了今日清晨在德胜门发生的事件。

    听完之后,这位英国公便忍不住猛烈的咳嗽了起来。在一边伺候的管家正想叫婢女进来服侍,却听到英国公说道:“你们都下去,我同世子要单独说说话。”

    世子张之极对看着自己的管家点了点头,这位管家便听话的带着人离去了,连房门处伺候的两名婢女也远远遣走了。

    虽然此时天气才刚刚入冬,白天还起码有七、八度的温度,但是在这间房间内,却已经燃起了炭火。但即便是如此,张维贤的脸色还是有些发青。

    听到脚步走远,直至渐不可闻,缓和过来的当代英国公张维贤才对着儿子说道:“我的身子看来是不成了,说不定连这个冬天都抗不过去了…”

    张之极顿时有些慌张的说道:“父亲何出此言,不过是些小毛病而已,只要好好将养,父亲很快就能痊愈了。府内上下,都指望着父亲能够继续主持大局。”

    张维贤摆了摆手说道:“不要打断我,我的身体,我自己还不清楚么?

    现在也应该同你交代一些事情了,我张家能不能继续钟鸣鼎食下去,接下来就要看你了。先祖用性命挣来的这份家业,我算是交到你手上了。我现在就问你,你究竟能不能保住这份家业?”

    张之极顿时惶恐的跪了下去,“儿子对祖宗发誓,一定会拼死保住这份家业,不会断送在儿子手上…”

    “如何保?”张维贤突然冷冷出声问道,他脸色突然红润了起来,原本一脸的病容,此时也消失不见了。

    在父亲目光的逼迫下,40多岁的张之极突然像个毛头小伙子一样,变得不知所措了起来。

    看着张之极这个模样,张维贤心里也是不住的摇头。自先祖张辅在靖难之役立功而授英国公后,张家就一直是京城勋贵之首,深受历代皇帝信重。

    但是在这种优容富贵的生活背后,却是张家子弟一代不如一代的现实,除了二代英国公张懋还能上阵之外,其他几代英国公都成了看守京城的守户之犬。

    张玉、张辅这样的大将之才,在张家子弟身上,现在连一点痕迹都看不出来了。以军功而成为勋贵第一人的英国公府,实际上已经失去了自己的根本,只能依靠皇帝的信任而存在下去。

    在以往,张维贤倒也不担心,反正大明也就是这个鸟样了。大明在,张家的富贵就在;大明亡了,张家最多也就是殉了这个王朝就是了。享受了这么多代的富贵,张家也只能同大明同始终了。

    但是现在却不同了,登基不到两年的崇祯,虽然只是冲龄,却是一个极有主见的君王。从这位皇帝登基后不久,就把京营和皇宫侍卫中的勋贵子弟一一调离就知道,这位皇帝不是一个好相与的。

    而崇祯又同其他皇帝登基时不同,在他的上面没有太后、太妃压制,而朝中的文官集团又因为党争而四分五裂,差不多已经失去了牵制皇权的力量。

    辽东建奴之叛,西南土司之乱,加上各地不断出现的天灾,使得大明上下都期待着新皇刷新政治,有所作为。所以崇祯所推出的新政,并没有受到地方官员坚决的抵抗。

    对于新政,其他方面张维贤可以不在乎,但是对于皇帝不停的削弱勋贵和将门在军中的势力,他还是难以忍受的。如果张家失去了对于京畿军队的控制,这英国公府还能存在下去吗?

    依靠皇帝信任而存在的英国公府,如果连京畿军队都无法插手,也就意味着已经失去了皇帝的信任,那么张家又要如何自处呢? 

第603章 观望() 
张维贤正思索着,忍不住又是一阵激烈的咳嗽,原本跪在他面前的张之极赶紧起身上前,替他轻轻的抚拍背部,才让张维贤慢慢的平静下来。

    喝了一口茶汤润了润仿佛要撕裂开来的喉咙,张维贤才发觉自己确实已经老了,有些事情他已经无能无力了。

    张维贤转头看了一眼紧张不已的儿子,才慢吞吞的说道:“我现在最后悔的就是,当年泰昌帝同福王争位的时候,同那些东林党人牵涉的太深。

    我英国公府一向效忠于大明皇帝,实在是没必要去干涉帝位之归属。当年老夫被那些东林党人说动,硬是去掺和了一把,结果到了现在,还是同他们分割不清。”

    张之极小心的回道:“这也不能怪父亲,谁会想到泰昌帝会这么快山陵崩呢?”

    张维贤点了点头,叹了口气说道:“是啊,谁也没想到啊。”说完这一句,张维贤便再次沉默了下去。

    房间内安静了许久,英国公又出声突兀的问道:“这次跟随陛下出征的,有多少勋家子弟?世泽为何没去?”

    张之极楞了一下,才小心的说道:“只有怀远侯家、定远侯、永昌侯、镇远侯、豊城侯几家的子侄,大约9人而已。

    陛下说,此次兵凶战危,没有在军校学习过的勋家子弟就不必跟随了。不光是世泽没去,西宁侯等几家子弟,也同样被留下了。”

    张维贤的脸色顿时阴沉了下来,“兵凶战危?陛下万金之躯都上阵去拼命了,难道他们的性命比陛下还金贵?

    就算陛下拒绝了,难道你们就不能再次恳请?发生了这样的事,为什么不第一时间告诉我?须知,我还没死。”

    张立极噗通一下就跪下了,口中急忙为自己辩解道:“陛下决定亲征也就是这几天的事,此前大家都不知道陛下会亲征啊。

    大家觉得建奴此次来势汹汹,京畿诸军又只能调拨一半,想要守住蓟州城就已经艰难无比了,还要挡住建奴西进京畿,实在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活计,也就没有再次请求上阵了。

    再说了,不管是世泽还是其他勋家子弟,那里是能够上阵的?儿子就算不顾惜这些子弟的性命,也要顾及下那些上阵将士们的士气啊。”

    张维贤盯着儿子看了许久,才摇着头说道:“也罢,也罢。身为勋家子弟,居然连跟随陛下上阵的资格都没有了,这家业还能存在多久呢?

    我这日子也没几天了,今日便叮嘱你最后几件事,你可千万莫要忘记了。”

    “父亲请说。”张立极赶紧小心的回道。

    “第一,从今日起,就闭门谢客吧,家中子弟谁也不许出门,除了宫中来人,其他人都打发了回去。”

    “这?父亲,陛下现在出征在外,京城勋戚可都看着咱们家,要是闭门谢客,岂不是伤了大家的心?而且京中要是有什么风吹草动,我们也好有个准备啊。”

    “准备?准备什么。陛下要是安然返回,那就什么准备也用不上。陛下要是出了什么意外,谁还能绕过我家不成?现在你要做什么准备?给陛下准备敲打英国公府的把柄吗?愚蠢。”

    在父亲的训斥下,张之极顿时住了嘴,张维贤咳嗽了一阵再次说道:“要是陛下能够安然回返京城,就从族内挑选子弟去那个陆、海军军官学校学习吧。去之前告诉他们,要是不能从军校毕业,也就不用回来了。

    让世泽同世杰多多亲近一些,他们毕竟还是亲兄弟,不要弄得和陌生人一样。今后,英国公府就需要他们兄弟支撑下去了。

    另外,把万历25年以后,在保定置办的庄田都整理出来,待陛下凯旋归来,便献给陛下去。”

    张之极的眼睛霍的睁大了:“父亲,这是为什么?保定的田宅我们也是用真金白银买回来,凭什么交出去?陛下也没有这个要求啊。”

    张维贤鄙夷的看了一眼这个儿子,不客气的训斥道:“为什么?要不是凭借着英国公府这个名头,这些田宅会是我们家的产业吗?

    现在京城各家勋戚大多被削减封田,征收田宅,唯我英国公府一直毫发无损,你可知是为什么?”

    “当是我英国公府圣眷未衰。”想了半天之后,张之极才硬着头皮这么回道。

    张维贤摇头失望的说道:“陛下是想保全同我这个老臣的情谊啊,老夫不管怎么说,也是有三朝拥立之功的,陛下不愿意在老夫生前有所行动,这是不想落下一个凉薄的骂名。

    在老夫故去之后,你既无拥立之功,又不得陛下之信任,守着这么多田产,这是想成为陛下竖起来的靶子么?”

    张之极一脸震惊的看着自己的父亲,口中喃喃说道:“陛下平日待人温和真诚,都城百姓也时时称颂陛下仁慈之名,当不至于如此针对我们张家吧?”

    “仁慈?呵呵,顺义的士绅大户、京营的旧军将、河南士绅、卫所军将,他们也会觉得陛下仁慈么?”

    张之极有些犹豫的说道:“这些人平日的确是做的过火了些,否则也不会落得人人喊打的局面。就算陛下出手对付他们,也是情有可原吧。”

    张维贤摇着头说道:“一次情有可原倒也罢了,但如果每次陛下出手都是情有可原,那就不是情有可原了。

    我张家在保定收购的那些田宅,难道都是清白的?够不够的上,陛下再次情有可原的出手?

    陛下是一个想要做中兴之主的人,否则就不会搞出这么多事情来。如果我们站错了队伍,祖先传下来的家业,也许就要到此结束了。”

    张之极思考了半天,终于忍不住说道:“父亲不是一向说,我张家要同大明江山共始终,这个时候难道不应该站在陛下这边么?”

    张维贤看儿子一眼,才说道:“做什么事都需要运道的,陛下想要成为大明的中兴之主,和陛下是大明中兴之主,完全是两回事。

    如泰昌帝,千辛万苦终于继位登基,谁能知道他却只做了一个月的皇帝?当年那些支持泰昌帝继位的大臣们,甚至连一道起复诏书都等不到。

    陛下平日里的言行举止虽然大有明主的气象,但也未必就是陛下的真实面目。俗话说的好:真金不怕火炼。陛下能不能击退建奴,从前线凯旋而归,便是最好的试金石。

    如果陛下过不了这一关,则我大明朝一切如旧,再不必提什么新政。但如果陛下真的过了这一关,挟击败建奴的功勋威望,新政的实施恐怕就要更上一层楼了。

    到了那个时候,我英国公府再不改弦易辙,恐怕就要从陛下身边退场了。”

    张之极迟疑了半天,才小心回道:“向陛下献出土地,难道就是父亲改弦易辙的方式么?”

    “当然不是,那不过是为了取信于陛下,避免陛下继续对张家猜忌下去。我说的改弦易辙,是要让张家重新捡起根本,恢复上阵杀敌的本事,而不是继续在都城做守户之犬…”

    蓟州城北面5里处是无终山,又名崆峒山,相传为黄帝问道于广成子之处,山顶有一处广成子殿,不过已经相当衰败了,只有2名火居道人在此居住。

    此山高度虽然只有300米有余,但是却极为陡峭,站在山顶上可以俯视整个蓟州城。因此茅元仪、左良玉抵达蓟州城之后,就立刻派出了一连士兵占据了山顶,以作为蓟州城的屏护。

    蓟州城九里十三步,以砖石包裹土墙的城墙高达3丈有余。由于城北有山岗阻挡,因此此城只有东、西、南三处开了城门,北面城墙更是砌筑成了圆弧形。

    蓟州城和无终山之间的山岗丘陵地带,此时已经布下了一道高低错落的军寨,以应对从东北方而来的后金骑兵。

    而蓟州城以南,同洲河相邻的近4里空地,还在紧张的施工。数千民夫正忙着挖掘壕沟,打下木墙,试图以蓟州城为核心,北连无终山,南连州河,建立一道阻挡后金军队的防线。

    如果在以往,这道防线是无效的。后金可以穿过州河,绕道东面的十百户出州河山谷,直接绕蓟州城而过。

    但是从去年开始修建的州河水库,距离县城以东大约8里,南依翠屏山,截淋河、沙河和黎河,在州河上游的山谷蓄积起了一个东西宽达70里的大湖,完全遮蔽了蓟州东南的山谷平原。

    虽然这个水库只完成了一期工程,又因为是冬季枯水期,蓄水深度还不到设计深度的一半。但是,已经足够形成一个人造天险了。

    如果后金军队想要从蓟州官道西行,就不得不直接冲击依托蓟州城修建的这道土木长城了。

    而原本征发修建州河水库二期工程的农夫,现在正好被拉来修建这道蓟州防线。蓟州的士绅大族,在在乡守制的前兵部尚书崔呈秀的带领下,更是纷纷捐出了大量物资和动员了大批庄客以巩固这道防线。

    这些士绅大族在保卫自家财产的积极性上,比此前修建州河水库要高的多了。当然,这些士绅大族的目标也就是要保住蓟州家乡,再多一点他们也没兴趣了。

    茅元仪、左良玉的人马抵达之后,蓟州士绅便死活不让他们继续前进至马伸桥,生怕这只部队被建奴击溃,导致蓟州人心大坏,连蓟州城都保不住。

    蓟州城内本来有营州卫和蓟州卫两营军马,作为蓟州镇的后方转运基地,城内也有着大批的军需物资。但是,茅元仪、左良玉两人同样发觉,蓟州城内的军民已经被前方败退下来的官军和难民带来的消息吓坏了,让他们守在蓟州大约还能听命,听说要东进就个个摇头。

    如此一来,他们能够依靠的也就是从京城带来的近万人马,这点人马守城尚可,东进解救遵化,显然力量有所不足。茅元仪、左良玉的主要任务,还是稳固蓟州防线,然后打探当面之敌的情况和遵化城的消息。

    因此,两人商议之后,决定还是先稳固蓟州防线,接应后续人马抵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