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挽明-第1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冯铨想了想才说道:“这总理衙门招募人手的考试,不会只有今年这一次。

    如果今年牧斋兄的亲友没有通过书面考试,不妨去燕京大学进修一年,想来下次考试便应当没有什么问题了。

    另外,余最近翻阅宋史,正想同牧斋兄请教下,关于怀宗赵昺的生平问题…”

    原本还有些奇怪,好端端的冯铨为什么会谈起历史来了,不过他很快便明白了,冯铨的用意是什么。

    聊了一会宋史之后,冯铨突然又说道:“其实,余还有一个更好的建议。如果贵亲友有足够的胆量和才能的话,其实不必通过考试,也能弄到一个官职。”

    钱谦益有些愕然的说道:“这话怎么说?”

    冯铨神秘的笑了笑才说道:“总理衙门管理海外事务,正要挑选一些人员驻扎海外藩国,以调查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维护大明同藩国之间的关系。

    这些人员并不需要什么特殊的资格,只要他们能够通过余和陛下的审查,就能被授予官员的资格,如果能够完成2年的驻外特使任务,就能正式登入官籍。

    所以,贵亲友若是能够不畏惧海外风浪,倒是可以冒险一试。余可以向陛下推荐,牧斋兄以为如何?”

    钱谦益果然生起了兴趣,随口问道:“不知这海外藩国都是什么地方?可是朝鲜王国吗?”

    对于钱谦益来说,海外藩国唯一能够能够让他感觉类似于大明,而不是蛮荒之地的,也只有号称海外小中华的朝鲜王国了。

    其他地方不是路途上风波险恶,便是气候恶劣,恶疾丛生,风土人情同中华绝不类似,不是他们这些士大夫们愿意让亲友去冒险的地方。

    不过,钱谦益显然要失望了,冯铨摇了摇头说道:“朝鲜王国、琉球王国、渤泥王国、暹罗王国还有日本国,这五处地方的人选已经议定了…”

    朱由检在武英殿的办公房内,接见了冯铨带来的五名驻外使节人选。

    冯铨指着这五人一一为崇祯介绍道:“这位是思鲁公次子刘养噩,字星源。虽是邑增广生员,但是颇有才名,是本次担任朝鲜王国特使的人选。”

    随着冯铨的介绍,年逾四十,在皇帝面前还是一副不温不火模样的刘养噩,便上前对着崇祯行礼问了安。

    朱由检低头扫了一眼手上拿着的详细资料,顿时了解这位刘养噩的来历。

    这位刘养噩虽然只是一个区区生员,但是他父亲是故云南左布政使刘汉儒,娶的继室是李精白的女儿,家世可谓显赫。

    刘养噩虽然喜欢读书,但是对于科举之途却不怎么上心。加上年轻时父兄先后亡故,不得不负担起照料家族的重担,也就干脆放弃了举业。

    李精白如今虽然执掌一部,但他也知道自己的根基不足。加上当年魏忠贤掌权时,他在山东弄出了一个麒麟祥瑞,上书曰:厂臣修德而生仁兽。

    因为这事做的太没有风骨,所以不仅东林党人弹劾他,就算是黄立极等人也颇为瞧不起他。

    李精白很清楚,他要想再进一步大约是没有什么可能了,但是现在这个白捡的尚书,他是一定要保住的。

    李精白想要弄几个信得过的帮手,又想替自家人安排一条光明大道,于是不免就盯上了总理衙门这个新设立的部门。

    他一共有两子一女,长子李麟孙不好读书,但好驰马试剑,博弈饮酒。在家乡喜欢聚拢一帮幕府清客为歌诗,酒后拔剑狂歌,为一纨绔子。

    他原本是想要推荐自家长子当一任驻朝鲜特使,2年后返回国内,便能登入官籍而不必再走科举之路。

    不过朝鲜王国虽然是海外藩国,但是却最慕中华文化。这些朝鲜人其他东西没怎么学会,倒是把中国的文化学了一个十足。两班贵族虽然有不会说中国官话的,但是基本没有不会认识汉字的。

    虽然从倭乱开始,朝鲜国也经历了数十年的战争洗礼,但是这些两班贵族依然还是未改重文轻武的恶习。

    身为大明的使者,如果没有一定的才学,就算去了朝鲜王国,也无法同那些两班贵族结下友谊,若是有事发生时,自然也就找不到可用之人了。

    李麟孙虽然有豪侠之气,但是却未必能够折服那班朝鲜王国的两班贵族,也因此被否决了。

    李精白于是就想起了自己那位放弃举业的女婿,在冯铨亲自的考察后,认为这位刘养噩的才学和能力已经足够出任朝鲜特使了。

    朱由检看了资料后,便对着他提了一个问题:“朕想要问问你,如果你在朝鲜王国担任使者期间,后金再度出兵入侵朝鲜,你会怎么做?”

    刘养噩低头思考了一会,才回道:“臣当劝说朝鲜王出兵据守平壤和大同江,然后请东江镇从旁牵制,若是能保住大同江和平壤,则必能保全朝鲜。”

    对于岳父对他的举荐,外表看起来无动于衷的刘养噩,其实内心还是很想出来做些事情的。

    他年轻时因为要照料亡兄遗孤和幼弟、母亲,不得不放弃了举业,专心料理家业。

    但是如今侄子和弟弟都已经长大成人,自家家业也已经稳定,他这名义上的刘家家主,不免就显的有些无所事事了起来。

    虽然就这么在家读书写字,偶尔同几位好友一起聚聚,做些赏花饮酒赋诗的风雅之举,让人看起来显得他的生活极为悠闲。

    但是刘养噩自己,却感觉到了深深的寂寞。虽然性情淡泊,认为自己可以这样过完一辈子。但是他偶尔心底也会出现一种渴望,渴望别人提起他时,能够说一句他便是沈丘刘养噩,而不是什么思鲁公次子。

    因此在接到了岳父的信件后,他左思右想了许久,还是选择了上京,准备谋取这个驻藩特使的职位。为此,他倒是好好的查阅了一遍,关于朝鲜王国的各种资料。

    刘养噩很快便注意到,皇帝并没有认同他的回答,这不禁让他开始思索了起来,他想知道皇帝对他的回答,究竟在何处不满意。

    朱由检想了想便继续说道:“若是大同江失守,后金军兵临汉城,而城内人心惶惶,都无法组织起防御阵线。你又如何劝说朝鲜王怎样行事?”

    刘养噩回想了一下,他过去几日内翻看的,关于大明时报上的几篇文章,顿时毫不犹豫的说道:“臣当请朝鲜王让城别走,只要朝鲜王不陷落在后金军手中,后金就无法克竟全功。

    朝鲜便依然是我大明的藩属国,陛下应当在江华岛或汉江口设立船只,以作接应。”

    朱由检轻轻拍了拍手说道:“说的好。你现在便是我大明驻朝鲜特使了,希望你在外不要忘记我大明的利益是什么。关于担任特使的其他注意事项,让冯学士回去后告诉你好了。这下一位是?” 

第478章 特使人选() 
李安博,丰城侯的族人,年纪30有余,往日在乡的风评尚佳,冯铨提议让其前往琉球作为特使。

    朱由检打量了他一眼,倒也没有考校他,只是平静的对他吩咐道:“琉球王国对于本朝一向恭顺有加,万历朝时还派人向本朝报警,说日本有入侵大明的意向,实在是本朝在海外的第一忠诚之藩国。

    你出使琉球国最根本的任务,便是要维护好琉球同大明的宗藩关系,不可使之出现变化。另外,视情况许可,可以让琉球王派自己的子、侄前来燕京大学学习。

    当然对于那些想要破坏琉球同大明宗藩关系的小人,你也不能软弱退缩,放弃我大明宗主国的权力。琉球和大明之间远隔大洋,中间往来不便,因此朕许你临机决断之权。

    许心素是东海巡阅使,他今后会派驻一些人员船只在琉球,若有不测之事,你可动用他的力量,断然维护我大明同琉球200余年的宗藩关系。

    不过你当明白,若是因为你的缘故,失去了琉球王国200余年对我大明的忠诚,朕可是要拿你是问的。”

    李安博下意识的吞了一口口水,方才对着崇祯说道:“臣就算豁出性命,也要维持住琉球同我皇明的宗藩关系…”

    听完了李安博的保证,朱由检又吩咐了几句,并让他出使之前同许心素多加联系后,便看向了下一个人选。

    渤泥王国的使者是原国子监的一名学官,举人出身,年龄约40岁,为人甚是谨小慎微。

    渤泥王国虽然对大明恭顺,但是却同东亚诸藩国不同,不管是国体还是文化,都靠拢于*王国。

    整个东南亚地区的土人王国,除了寥寥无几的几个国家,还有安南之外,大多同渤泥王国类似,都采取了宗教和政权相结合的*王国形式。

    自郑和之后,大明的威仪已经很久没有在这块地方宣扬了,加上此时正是欧洲殖民者在这一地区势力蓬勃发展的时期,渤泥国的位置对于大明来说,又是通往马六甲海峡的必由之路,所以崇祯想要挑选一位谨慎一些的特使。

    这位学官在崇祯心中印象不错,因此便获得了这个机会。同这位学官交谈了几句之后,崇祯便看向了下面一位年轻人。

    苏越,虽然只是一位监生的身份,但他实际上是四海贸易公司一位董事的侄子。以他的身份,原本倒是不必跑到海外去冒这个风险。

    不过这位是自己主动要求前往暹罗国,四海贸易公司的几位董事也因此向皇帝开口替他说了好话。

    虽然朱由检口头上同意了一半,但是今日确定人选时,他终于还是想要再次确认一番的问道:“这暹罗国气候炎热,虽说一向臣服我大明,国中人物、文化却同我大明大相径庭,你真的决定要前往?这要是去了暹罗,没有两年时间,朕可不会同意调你回来的。”

    朱由检的话语并没有吓退苏越,倒是让他生出了跃跃欲试的感觉,他对着崇祯认真而坚定的回道:“臣已经下定了决心,此去暹罗,不管有什么艰难困苦,都会坚持到底,绝不会半途而废。

    臣听说,暹罗国内稻田处处,森林密布,物产丰饶并不亚于我中土。臣此去暹罗,当为四海贸易公司开辟新的贸易项目,为陛下开辟一新财源。”

    朱由检看了他半天,才展颜笑着说道:“既然你如此有信心,那朕也不说什么了。暹罗有两样东西是我大明必得之物,一是稻米,二是柚木。

    你前往暹罗之后,便可大力开发这两样物品的外运。至于暹罗国内的政治事务,如非必要,我大明应当置身事外。当然,对于暹罗国内的政治力量,你要一一打探清楚。另外如果有什么需要,你也可以同安不纳岛的镇守使杨天生联系…”

    五人中最后一人,是一位做僧人打扮的年青和尚。这人名叫申甫,是3年前从外地入京的一位游僧。

    虽然是一位僧人,但却好谈兵事,自称是幼时得到异人所授,在京中倒是迷惑了不少士大夫和勋贵。

    当崇祯登基时,还不时有人向他推荐。原本崇祯并不在意这种所谓的江湖异人,在他看来不过是一个想要仿效姚广孝事迹的野僧罢了。

    在军官学校建立之后,这种自学成才的口头军事家,很快就会失去用武之地,以后也就是在街头唬一唬市井百姓和一帮书呆子罢了。

    而随着军事制度的完善和武器技术上的革命,战争将会变成残忍而高效的杀人竞赛。在作战方式进行彻底变革之后,基于冷兵器作战的智谋和策略,只会给人增添笑柄而已。

    不够随着崇祯开始图谋日本的财富时,他倒是觉得,这游方和尚申甫,其实还是蛮对日本人的胃口的。

    因此,在让许心素同这位和尚接触后,便亲自点了他的名字,让他出使日本。

    对于这样的任命,申甫倒是大为得意,他千里迢迢来到京城,便是不耐烦在乡下寺庙做一个穷和尚。

    如今能够弄到一个大明特使的头衔,就算是去再远一些的藩国,他心中也是乐意的。

    看着脸上拼命压抑着激动心情的申甫和尚,朱由检想了想便对他说道:“你此去日本责任重大,不仅要维系住中日之间的贸易关系,还要逐步扩大两国之间的贸易规模,并尽力保护我大明商人的在日利益。

    因此对于江户幕府那边,你要尽力同他们周旋,不要让他们撕毁同我大明的贸易往来关系。真到了破釜沉舟的时节,你要尽快向朕报告,或是先同许心素驻江户的代表商议后方可行事。”

    申甫和尚情不自禁的唱了一句佛号,方才忙不迭的答应了下来。当他们五人离去的时候,申甫还给自己弄了一个新的法号,曰:本安禅师。

    当这五人一同离去之后,朱由检才对着冯铨说道:“每个出使的特使,除了制定一个同当地物价联系起来的高薪之后,租房或购房费用实报实销。

    另外,出发前每人发一些公使钱,准许他们用这些钱购买商品,贩运到国外去,所得利益用于补贴使馆费用。

    至于在当地开展行动所需要的经费,则在编制计划之后,另行拨款,总理衙门要对此进行审计…”

    劳累了一日,崇祯方才从武英殿走出,沿着武英殿后的花园小径,向着自己的寝宫走去。

    虽然正值春季,花园中的花草开的颇为热闹,姹紫嫣红的花朵环绕在道路两旁,正是春光明媚的好时节。

    但是还没从天寿山拜祭之行中恢复过来的崇祯,一边舒展着身体,挥去身体上的酸麻之感;一边则目视脚下,不知道在想 什么。自然他也就错过了这片美景了。

    回到乾清宫,还没有踏入上书房,朱由检已经有些急不可能的对身后的内侍吩咐道:“去烧些热水来,朕要去泡一泡。”

    他一边说着,一边踏进了上书房,却意外的发现,自己的正宫妻子,周玉凤正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翻看着一本书籍。、

    “玉凤你怎么过来了?可是有什么事要同朕说吗?”朱由检一边张口问道,一边张开双手站立着,让内侍更换了自己身上的衣服。

    周玉凤急忙起身,绕过了书桌向着崇祯见礼之后,方才回道:“臣妾一时无事,想要弄几本书消磨时间,听说陛下的书房内藏书颇多,因此便来借上几本。

    此外臣妾还熬了一罐甜汤,想要请陛下品尝味道,陛下不妨坐下试一试。”

    周玉凤一边说着,一边主动上前替崇祯整理了一下衣服的皱褶。伊人身上的幽香顿时沁入了崇祯的鼻端,他一时心神荡漾,不由自己的放下了双手,轻轻绕过皇后的腰肢,紧紧的抱了抱她。

    周玉凤倒是没想过崇祯会这么大胆,下意识的小声惊呼了一声:“陛下,不要…现在还是白昼呢。”

    朱由检看着怀中脸色绯红的周玉凤,心中一荡,低下头伏下身子,在她耳边轻轻说了一句:“唔,那今晚可好?”

    周玉凤脸色红的像是滴出水来了,方才悄没声息的点了一下头。感受到怀中佳人紧张到僵硬的身子,朱由检知道这位周玉凤还不习惯于,在人前表露出自己的情感来,他轻轻的吻了吻对方的脸颊,方才慢慢松开自己的手。

    他刚一松手,周玉凤便快步向后退了几步,连头也不愿意抬起了。朱由检笑了笑,便转头打发了其他人出去,好让这位害羞的妻子缓和一下情绪。

    果然,当房间内服侍的几位内侍都撤离了之后,看着房间内只剩下崇祯和自己两人之后,周玉凤才大口大口的喘气了起来。

    “你下次能不能提前打个招呼,你知不知道就在刚刚,臣妾的心都要跳出来了。”周玉凤缓过来之后,便开始有些羞恼的埋怨起崇祯来了。

    坐在位置上的朱由检对着她呵呵笑道:“那朕岂不是看不到,今天这般的美景了…” 

第479章 周玉凤的劝说() 
朱由检同周玉凤调笑了几句,便发现放在自己桌上的,除了甜汤之外,尚有一叠其他东西,他好奇的翻看了一下,随口问道:“你什么时候给我绣了这么多手绢,居然还有人像画,这些都是你送过来的?”

    看到崇祯突然翻出了那些东西,周玉凤心情顿时变坏了,她有些闷闷不乐的说道:“前几日宫内举办了千秋节,臣妾邀请了一些勋贵官员的家眷入宫赏花游园。

    这些个事物,便是其中几位女眷亲手制成送给臣妾的节日贺礼。臣妾挑选了几幅出色,也给陛下鉴赏一二。

    说起这次千秋节,这各家入宫的未嫁之女,倒是颇有几个人品样貌出众的绝色,就算是臣妾见了也有些自叹不如啊。”

    周玉凤一边说着,一边悄悄打量着崇祯的脸色,想要看看他对自己的话语究竟有什么反应。不过崇祯显然没有理解,皇后送来这些事物的真实含义是什么,他只是带着欣赏的目光去翻看这些刺绣和字画,并不时的点评了两句。

    看到如此不识趣的皇帝,周玉凤又是心慰,又是埋怨。她其实是希望,在自己暗示之后,皇帝最好能够主动拒绝的。

    但是现在崇祯看起来完全没理解自己的意思,周玉凤便不得不走到了崇祯的桌前,指着崇祯手上正拿着的一幅画像说道:“这是叶编修次女,闺名小纨,年16,字惠绸。能诗善文,品貌端正,性情也很温柔,臣妾甚为喜爱此女。”

    朱由检看着手上的画像说道:“这画像倒是有些意思,是她自己画的吗?倒是同田妃学的西洋技法颇为类似,利用光线和阴影塑造出立体感来。哎,也不知道田妃给朕画的肖像什么时候能完成。”

    听到崇祯在这种时候提及田妃,周玉凤顿时不乐意的转移了话题说道:“这是小纨的妹妹小鸾所画的,小鸾聪明可爱,品性高洁,又工诗善画。可惜年岁小了些,今年才13岁而已。她这西洋技法,却是自己翻看宫中翻译过来的西洋画书,自学而成的。”

    朱由检这才想了什么,附和道:“奥,我想起来了。就是叶编修最爱自夸的那个小女儿。四岁,能诵《离骚》。十岁能对:枫冷乱红凋,的那位。这女孩子太过聪慧,恐怕未必是件好事。”

    “陛下何以这么说?难道这世上便只许男子才能聪慧不成?”周玉凤顿时有些不满的反对道。

    朱由检笑了笑说道:“我可不是这个意思,只不过现在这个世道毕竟是还是围绕着男子运行的。女子越是聪慧,便越是痛苦。

    特别是像小鸾这样的女子,天分才情并不弱于男子,却被局促在闺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