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挽明-第1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管是文人雅士还是达官贵人,都是不会同一介商贾平等交往的。

    现在郑芝龙却轻易的获得了一个爵位,跻身于勋贵之列,就好像鲤鱼跃龙门一样,每条鲤鱼都希望自己才是跃过龙门的那条,但是它们却同时憎恨着,跃过龙门从此脱离了同伴的那条鲤鱼。

    过于兴高采烈的郑家兄弟,甚至都没有察觉到,环绕在他们身边的目光,并非都是祝福,而是充满了深深的恶意。

    站在人群中的刘鹏,终于忍耐不住嫉妒,头脑发热涨红了脸喊道:“这台湾当初是是颜思齐首领带人打下来的,怎么就变成了郑一官的功劳了,这不是欺君吗?”

    刘鹏喊出声后,顿时引来了殿内众人目光的注视,配合册封典礼的丝竹之乐,也被他突如其来的一嗓子给打断了。

    原本喜气洋洋接受册封的郑芝龙,有被人在后脑勺敲了一闷棍,眼前冒出一片金星的感觉。

    郑芝虎听到了刘鹏的喊声之后,就立刻转身忘了过去,看到居然是和自己不对付的刘鹏在捣乱,他顿时勃然大怒往回走去,想要找这个拆兄长台的小人算账。

    郑彩对郑芝龙封爵也一样眼红,有刘鹏出来搅局,他倒是想要看一场好戏,但是他随即想到了些什么,赶紧上前抱住了郑芝虎的腰,拦着他说道:“阿虎,在陛下面前,不许无礼。”

    有郑彩出手,李魁奇和钟斌才刚刚反应过来一样,慢腾腾的上来帮忙拦住了郑芝虎。

    看着这些海盗马上就要把册封典礼弄成一场闹剧,王承恩不由脸色发黑的训斥道:“你们…”

    “彭、彭…”一连串激烈的木槌,顿时让会场内的人安静了下来。大家的目光再次转向了坐在上方的崇祯,等待他出面处理这件事。

    朱由检可不希望把册封典礼变成一场闹剧,也不愿意第一次封爵就封错了人。看着场内安静下来之后,他才开口严肃的说道:“刚刚那个反对的代表,请走到前面来。”

    随着崇祯的话音落下,刘鹏身边的人顿时拉开了同他的距离,把他暴露了出来。

    刘鹏此时也反应过来了,他刚刚似乎头脑发热闯祸了。不过显然这个时候不是什么认罪的好时机,他只能硬挺着走上前去,站到了郑芝龙边上,跪了下来。

    朱由检看着跪下的刘鹏严厉的问道:“这位代表,报上你的名字,并说明你放对册封郑游击爵位的理由。”

    刘鹏生平第一次感觉自己头脑是这么的清晰,讲的话又是这么有条理,当然这也造就了郑家兄弟和刘家兄弟的一生之仇。

    听完了刘鹏的说法之后,朱由检摩挲着下巴思考了一会才说道:“那么这位颜思齐有后人吗?现在在那呢?”

    郑芝龙双手攥的有些发白,但是表面上还是显得若无其事,不过他心中已经把刘鹏恨之入骨了。

    听到崇祯的问话之后,他立刻低头恭敬的说道:“颜大哥身后只有一庶女,嫁给了微臣为妾。”

    朱由检顿时松开眉头,笑着说道:“那就没什么问题了,岳父立下的功劳,女婿接收也没有什么问题。王承恩,顺便给颜氏也封赏一个夫人封号吧,典礼如常进行吧,刘鹏你也退下吧。”

    看着会场中其他代表默不作声的样子,朱由检突然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走到了下面的会场中。

    走近这些海商代表们的面前,才开口继续说道:“诸位代表不用感到失落,郑游击的爵位不过是刚刚开始,只要各位能为大明立下功勋,大明的爵位同样会落到诸位身上。”

    潘必正不由心动的追问了一句,“敢问陛下,臣想知道,要立下什么样的功勋,才能册封爵位呢?”

    朱由检看了他一眼,又看了看周围同样充满迫切神情,等待他答案的代表们,点了点头说道。

    “这位代表提的问题很好,那么朕便和你们说说,你们应当怎么做才能得到大明的爵位。

    朕这些日子里听了一些有趣的航海故事,永乐三年,也就西人所说的西洋历1405年,此后28年内,郑和七下西洋,无愧为我大明最伟大的航海家。

    但是可惜之后我大明自费武功,中断了对大海的探索,反倒是让一群西方人首先打通了这条航线。

    看到这里,朕不由为我大明的航海先驱们感到扼腕叹息,只差这么一点,我们就能先于西人而首先发现他们所居住的大陆。

    所以,朕在这里下达一个悬赏,凡是能够沿着郑和的航线继续前进,完成郑和的意愿,第一个抵达那些西方人故乡的,或是船长、或是领航者,或是船队的组织者,就能受封男爵。”

    那些在海上讨生活的,不管是海商还是海盗,自然是听过郑和的名声的。至今东南亚地区的土著酋长们,依然还是心慕着大明,正是当年郑和船队的余威所至。

    皇帝的话顿时让这些代表们,从对郑芝龙的嫉恨情绪中脱离出来了,他们同样为这位大明最为杰出的太监七下西洋的壮举而感到心绪澎湃。

    许心素身边的一名代表突然问道:“如果有人雇佣了一艘外国船只抵达了西洋人的故乡,那算不算航行成功了?”

    郑芝虎顿时横了一眼这名代表,鄙夷的说道:“那怎么能算?这样做不是太过无耻了吗?”

    看着几位代表又要争执下去,朱由检顿时抢先开口说道:“打通一条航线最大的目的,是为了重复往返。从大明出发到抵达西洋大陆,再从西洋大陆返回大明,凡是认为自己完成了这趟航行的人,必须要拿出详细的海图和航海日志,在航海委员会的复核认证下,方可获得封爵。”

    几位代表不由好奇的追问道:“什么是航海委员会?”

    朱由检拍着手掌,让人群安静下来之后,才说道:“每一个能够独立指挥船只进行一次安全出航的船长、领航员,都将获得一份航海证书,并自动成为航海协会的一员。

    凡是航海协会的成员,免除一切徭役及户丁银。协会成员可以推举出若干人,成立航海委员会,管理航海协会及有关海外航行的技术问题。

    只要这些船长们验证了递交上来海图的正确性,朕就对此认可。”

    朱由检的方法,非常公平,这些海盗和海商们都连连点头。不过也有些人比较泄气,因为沿着郑和的航线继续向西,很明显对十八芝的海盗更为有利,这些年他们控制了南洋的水面,比起在大陆海商显然更为熟悉东南亚的海况。

    朱由检接着继续说道:“西历1492年,西人哥伦布第一次试图证明,我们所居住的大地是圆形的,虽然他没有完成这一壮举,但是他发现了在大明和西方大陆之间的美洲大陆。

    西历1519…1522年;葡萄牙人麦哲伦率领了船队,完成了首次环球旅行。

    今年是西历1627年,100多年过去了,但是号称天朝上国的大明,却依然没有人能完成一次环球旅行,各位难道不觉得这是所有大明人的耻辱吗?

    让一群西人纵横于大海之上,去探索我们所居住的大地和海洋,而我们则在一旁袖手旁观,大明和这些西人之间到底谁更像是蛮夷?”

    朱由检高昂激动的演讲,终于感染了这些代表们,虽然他们中的有些人甚至连字都不认识,但是身为大明人的骄傲和自豪却从没有从他们身上失去。 

第267章 封爵的希望二() 
郑芝虎甚至已经忘记刚刚对刘鹏的愤怒,对着崇祯高声喊道:“当然不能,陛下。我愿意为陛下洗刷这个耻辱,作为大明第一个完成环球航行的人。”

    虽然代表们一个个都感到热血沸腾,但是却还没有达到郑芝虎这种激动的情绪,毕竟再高的爵位也需要活着才能领取的。

    一些聪明人,开始想着怎么去雇佣一个西方的领航员或是船长,来安全快捷的完成这项伟大的航行了。

    朱由检对着郑芝虎点了点头,赞许的看了他一眼后,才继续说道:“凡是第一个完成环球航行的船长,朕不仅仅会封赏他的爵位,朕还会把他的名字记录到史书上去。后世的百姓也许不会记得朕是谁,但是诸位之中必有一人的名字,将会因此而不朽。”

    “这怎么可能。”这是在场的代表们心中的第一反应,大家瞬间安静了下来。

    然而崇祯脸色凝重,完全不是像在糊弄他们。青史留名,这个以前看起来同他们毫无关系的词语,突然之间就出现在了他们面前。

    在场的代表们都暂时失去了语言的能力,自太史公著史记之后,在留名青史就成了名臣贤士的梦想。

    在这短暂的一刻,会场内的代表们失去了一切蝇营狗苟的小心计算,只想着一个问题,谁能获得这样一个荣誉。

    一名商人代表有些口干舌燥的对着崇祯问道:“陛下,这个荣誉是只给予,在座代表中第一个完成环球航行的人吗?”

    朱由检迅速的否决道:“不,是第一个率领船只完成环球航行的大明人,不过诸位现在比其他人提前得到了这个消息,难道还会落伍于其他人吗?”

    “当然不,我一定会是第一个完成环球航行的大明人。”郑芝虎斩钉截铁的说道。

    不管是刘鹏、还是许心素等人,都对郑芝虎的话不以为然,如果赌咒发誓就能征服大海的话,那么大明早就完成环球航行的探索了。

    看着会场中陡然变得有些紧张的气氛,朱由检笑了笑,重新走回了议长的座位上,双手撑着桌子对着下方的代表们说道。

    “刚刚朕说的两个任务都似乎比较艰难,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现在朕再说说简单一些的任务。

    朕听说在海外有许多无主之地,所以朕给你们一个机会,只要你们能够在海外占据了一块土地,并移民了1000名大明人,连续经营了3年以上,朕一样给你们封爵。”

    李魁奇第一个反应过来,他小心的问道:“陛下,什么样的土地叫做无主之地?”

    朱由检回答道:“和大明有宗藩关系的属国自然不在考虑之中,拥有横渡大洋航海能力的西洋各国的海外领地,在大明没有同他们宣战之前,自然也不叫无主之地。除此之外的地方,就是无主之地。

    在这之前,朕再重申一次,各位在海外贸易及开拓土地时,如果有什么纠纷,必须要交给外贸协会下设立的海商仲裁庭进行调解。

    任何代表敢私下命令自己名下船只进行攻击其他商会船只的,海商代表大会将第一时间剥夺其代表身份,并缩减其所属商会的贸易份额。”

    一些商会代表顿时有些意外的询问道,“陛下,这大会结束之后,还要保留这代表身份吗?”

    朱由检毫不犹豫的回答道:“当然,这海外贸易的事,朝廷也是第一次开始管理,怎么能指望一次就制定出完美无缺的规则呢?制定一部法规然后指望能用上一辈子,无疑是在刻舟求剑,我们决不能干这样的蠢事。

    每一年的10月…11月是季风的间歇时期,朕以为可以把这两个月当做开会的时间。还有朕打算给诸位代表一点小小的福利,在各位担任代表期间,只要没有犯下强奸、杀人的刑事案件,各位代表都享有不必收押入监的权力,并有权向朕提出异地审理的要求。”

    大多数海商对于崇祯所给的权力还是比较感兴趣,这等于是给予了他们等同于地方缙绅的待遇,甚至是更好。

    毕竟地方缙绅只能在自己居住的家乡获得这种潜规则待遇,而皇帝给则是在整个大明治下的特权待遇。

    林广泰不由自主的问道:“那么陛下,这个代表身份是终身的吗?能传给子孙吗?”

    “当然不是,每个代表任期6年,每3年改选一半的名额。好了诸位代表,我们还是继续郑游击的册封典礼吧,完成之后,就进行最后一天的会议了。”朱由检拍着手说道。

    显然崇祯丢出了太多震撼的消息,让代表们无心再关注郑芝龙的册封典礼了。

    开始时*肃穆的爵位册封典礼,结束时却有些草草了事,这让郑芝龙在今后的日子里,严禁部下和亲友谈论,他第一次封爵时的情形。

    大部分的海外贸易规则,海上纠纷进行仲裁的方式,仲裁庭的人员选择等等,都已经在之前磕磕碰碰的争吵中确立下来了。作为海商大会最后一日的会议,只不过是谈了些不重要的细枝末节而已。

    在一个月多点的时间内,62名海商代表林林总总拟定了374条法规,但各位代表准备按照崇祯的吩咐,走上议台进行签名的时候,朱由检突然放下了准备签字的笔。

    “诸位,朕想起来,我们似乎还少讨论了一条。”

    “还少什么?陛下。”几名海商七嘴八舌的问道。

    朱由检看着停在自己面前的代表们说道:“之前我们都讨论了各商会的本年度的海外贸易份额,但是好像缺乏如何调整下一年度海外贸易份额的规定。”

    “陛下,难道不应该按照上一年度的份额继续下去的吗?”有些性急的海商顿时说道。

    朱由检再次敲击了木槌,让代表们安静下来之后,才平静的说道:“海外贸易本身就是风险很大的贸易方式,也许有些人赚到钱就不想继续进行海外贸易了;

    也许有些海商时运不济,因为海难而破产,无法再继续海外贸易了;更有可能的是,有些人把自己的贸易份额转手,坐在家中收取抽佣而不出海。

    诸位难道不觉得,如果出现以上这些情况,对其他努力进行海外贸易,却因为贸易份额不足而休息的海商,是很不公平的一件事吗?”

    “陛下说的不错,如果有些人占着茅坑不拉屎,就应该削减他的份额,交给其他商人。”许心素身边的一名海商代表顿时嚷嚷了起来。

    不管是许心素身边的漳州海商,还是十八芝的海盗们,都吃准了北方这些皇商们之前没有从事过海外贸易的经验,想要借机捞上一些好处。

    看着大多数代表都赞同自己的意见,朱由检便开口说道:“既然如此,朕提议,凡是当年的贸易额度没有达到贸易份额90以上的,下一年度就要消减10的贸易份额。

    当然朕说的是指日本及马尼拉两地,其他地方暂时不设置贸易限额,除非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代表同意。

    至于如何分配,那些多出来的贸易份额,就以各商会进口的粮食数量为准。”

    一名来自广东的海商代表不由有些疑惑的说道:“可是陛下,就算是马尼拉都要向广东进口粮食啊,这海外的粮食未必会比大明便宜啊。”

    朱由检看着他,很平静的说道:“大明的货物运出去,就应该换取他国的物资进来。朕不管你们从那弄来粮食,就算是自己去海外开垦田地都行,但是进口粮食和其他资源是国策,绝不能更改。

    这大明土地上产出的资源毕竟是有限的,金、银既不能吃又不能御寒,可谓是天下最无用的事物了。

    我大明拿生丝、瓷器、茶叶出去,就必须换回粮食和其他物资才行。否则大批的白银不断流入,只会造成国内物贵而银贱,百姓若是连饭都吃不上了,各位难道还能继续进行海外贸易吗?”

    郑芝龙只是微微思索了一下,就干脆的说道:“陛下此言有理,臣以为,不如给每个商会定一个粮食进口限额,要是达不到同样也应该消减这个商会的贸易额度。”

    其他代表有些摸不着头脑,为什么郑芝龙要同意,这个看起来没什么利益的提议。

    不过随即一些海商代表就想起了,这位手中正掌握着台湾的大片土地,可以用来种植水稻,和其他人比起来,郑家先天就拥有优势。

    在一番激烈的争论之后,朱由检同代表们达成了,一个试行三年的临时条款。

    这一条款规定,各家商会的出口物资价值同进口粮食的价值比率,必须不小于3:1,否则协会就会在下一年度消减该商会的出口份额。

    在几名木材商人的坚持下,进口粮食三分之一的价值,可以用修建船只的大木进行折兑,以二分之一的价格进行折抵。

    随着这一条款的讨论结束,第一界海商代表大会终于要闭会了。

    62名海商代表加上崇祯,都在这份文件上签了字,并宣誓共同维护这份文件的权威性。

    由于许多海商代表并不识字,因此只能在太监写好的名字上画圈圈。不少代表浓重的闽粤口音,导致了执笔太监写错了许多名字。

    后世考据这份文件上究竟有那些代表,居然也养活了不少专家。比如刘香的后人就请专家考据出了,刘香正是签署文件的代表成员之一。 

第268章 换位子() 
但朱由检从嘉乐殿返回寝宫时,脚步不由轻快了许多。王承恩一直忍耐着,直到皇帝进入了上书房时,才小心的向崇祯小小的抱怨了一句。

    “陛下,这航海委员会您不让臣等参与,怎么连海外贸易局也全交给了那些商人。每条出海贸易的商船缴纳的保证金,还有船上人员的强制保险费,这可是一大笔钱。陛下,您就不怕那些商人趁机中饱私囊吗?”

    在书桌后就坐的朱由检,一边翻看着放在桌上的文件,一边随口说道:“你们啊,看到钱就迷了心窍。别人过条河都要摸着石头前进,你们看到对岸有块金子,难道连河水有多深都不问,就要往里跳吗?

    这海外贸易刚刚开始,能不能赚钱,能赚到多少钱,都需要他们蹚条路出来。春播才开始,你就盯上别人手中的种子了,今后还会有人替你种地吗?

    你回去告诉那些内侍,眼光要放远一些,手不要伸的太长。你们出外办事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朕的颜面,吃相太难看,就是在打朕的脸。”

    “臣等万万不敢有此想法。”王承恩顿时被崇祯给唬的跪下请罪了。

    随着崇祯开始认真的翻阅文件,书房内顿时安静了下来。半刻钟之后,朱由检带着几许嘲讽的声音打破了这寂静。

    “好么,吴芳元从京营士兵手中清缴的财物不过五、六万两,这连善祥督查顺天府报上来的损失倒有近百万两,去把连善祥给朕叫来。”

    “是,陛下。”王承恩飞快的答应了一声,就快步退出了书房,交代了一名太监去传连善祥去了。

    在崇祯面前,连善祥一五一十的向他汇报了,这些数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