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挽明-第1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原本以为会被建奴带走的两个妹妹,同样死在了建奴的刀下。看着满地的家人尸体,他只是失神了片刻,就忙不迭的逃亡了,连为家人安葬都忘记了。

    不知道饥饿,也忘记了睡眠的他,整整走了一日两夜才逃离了建奴的大军。

    从哪以后他就忘记了自己的名字,也惧怕睡眠,因为一旦睡着,就能看到闭不上眼睛的大妹。

    这种折磨让他觉得,当初是不是应该冲上去抓起那把刀,也许他的人生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越是懊恼于当初自己的行为,就越是憎恨现在的自己。而双手空空如也的他,跑到了山海关之后,为了能填饱肚子,就当了一名士兵。

    快要被自己的回忆折磨疯掉的他,上了战场之后,想要让这些建奴送他去见自己的家人,于是他每战都会出现在最危险的地方。

    然而世事就是这么变化无常,当他一心想要去见身在黄泉的家人时,死亡却开始躲避他了。

    他在战场上的疯狂之举,反而被满桂给看中了,最后成了大帅的一名亲兵。

    但是今天,在京城的会同馆,他过去的伤疤再次被血淋淋的揭开了,这次他终于发觉,逃避过去并不能让他忘记,他对家人的悔恨之心。

    长久淤积在心中的悔恨,在往日被他用对这个世界的愤怒所掩盖了,但是现在却完全被这位少年所引发出来了。这一刻他心里空空荡荡的,有一种万念俱灰的感觉了。

    朱由检对着两名侍女点了点头,说道:“你们先去一边,等会唱几只开心一点的曲子。”

    李月仙忍不住抬头看了崇祯一眼,应了一声,扶着绿萝走下去了。

    朱由检这才回头对着满桂等将官们说道:“诸君都是我大明之栋梁,又替大明守护者关外沃土。我也没什么可以报答各位的,不如就让我敬各位一杯,以做酬谢吧。”

    满桂等人现在那里还喝的下酒,只期望这场噩梦早点结束,不过显然这位少年并不会如他们的意。

    “来人啊。”朱由检高高喊了一声,顿时一群人冲了进来,为首的却是连善祥。

    原来王承恩一出门就去把连善祥叫来了,听着宴厅内高高低低的话语,他们也不清楚里面到底是什么情况,一时也不敢冲进去。

    崇祯这一嗓子,还让他们以为抓人问罪的时间到了。朱由检看着冲进来的10多名侍卫,不由诧异的说道:“我是要会同馆的仆役送几坛酒上来,你们都进来干吗?出去。”

    这下王承恩不干了,“公子还是让老奴在身边伺候吧…”看着苦苦哀求的王承恩,朱由检也只能说了句,“那就除了你和连善祥之外,其他人都退出去吧,顺便让他们把酒送两坛上来。”

    王承恩和连善祥对视了一眼,连善祥终于开口让身后的锦衣卫退出了宴厅。

    吩咐会同馆的仆役重新上了酒菜之后,坐在上首的崇祯看着眼前的杯子说道:“我要敬的都是守卫边关的将士,边疆勇士岂能用这么小的杯子,替我拿碗来。”

    当仆役换上了一套碗筷之后,朱由检便端起碗来向着各位军官开始敬酒,碗有成年人拳头大小。

    崇祯未曾进来之前,招待满桂等人的是赐宴,饮的是高起潜从宫内带来的御酒。

    宫内酿造的御酒有“满殿香”、“内法酒”、“太禧白”、“金茎露”等佳酿,其中“满殿香”、“内法酒”被视为珍品,基本上也就是专门给皇帝喝的。

    “太禧白”浓而不腻,“金茎露”则是清而不冽,味厚而不伤人,称为酒中的君子。

    高起潜带来的便是两坛“金茎露”,但是这酒虽然被士大夫所称赞,却并不为满桂等人所喜。

    现在的大明不是承平之世,他们这些守卫关宁防线的兵将,更是每天都像在等待死亡一样,而大明的兵役制是没有退伍之说的,这种看不到尽头的日子,唯有靠喝酒或是声色才能减压了。

    “金茎露”虽好,但是却嫌味寡了一些,如今会同馆重新上的酒虽烈,却更合这些兵将的胃口一些。

    朱由检刚开始还觉得明朝的酒度数不太高,但是他忘记了现在这具身体不是后世久经考验的老司机,因此一轮酒敬下来明显就喝高了。

    就在这天的下午,东城北大桥胡同口外,一辆马车在此停了下了。

    穿着一身员外打扮的吴襄下了马车之后,便打发走了马车夫,然后独自朝着胡同内走去。这胡同里有一间不大门面不大的杜氏皮货行,吴襄进门之后就有伙计上来伺候。

    吴襄对着迎上来的伙计开口问道:“赵掌柜不在吗?我是来取前天预定好的皮货的。”

    原本笑脸相迎的伙计,顿时警惕的打量了他一眼,才试探的问道:“请问客官贵姓?”

    吴襄整理了下衣服,口中不在意的说道:“姓黄。”

    这位伙计立刻恭敬的说道:“奥,这位客官,赵掌柜就在后院,请您跟着小人走吧。”

    穿过了一道垂花门,又过了一条夹道之后,吴襄面前顿时出现了一个小小的跨院,院子里弥漫的气味,看起了这里是一个堆放皮货的仓库。

    吴襄停留在了院内的空地上,伙计走上前敲了敲厢房的房门,一名中年人应声走了出来。

    这名伙计恭敬的对着中年人说了几句就转身离开了跨院,中年人站在台阶上观察了一会吴襄之后,才狐疑的说道:“袁崇煜为什么不来?”

    吴襄脸色不变的说道:“这不是你该问的,见到了侯爷之后,我自会解释。”

    赵掌柜点了点头说道:“既然如此,那你先进屋吧。”他说着便让开了门口。

    引吴襄进门之后,赵掌柜小心的关好了门,又带着他走入了内室。

    内室并无窗户,因此进门后吴襄感觉眼前一片漆黑。过了片刻才隐约看清了房内的布置。

    不大的房间内,除了一张床及一个大木柜之外,就是一个堆叠着账目的架子,其他别无他物。

    这让第一次来到这里的吴襄感觉有些纳闷,不知道这里有什么玄机。不过很快大木柜就被打开了,里面现出了一个通道,赵掌柜示意他赶快进去。 

第237章 勋贵的反击() 
走过木柜内的通道,另一侧也是一只一模一样的大木柜,显然这处隐蔽的通道,不是最近才打通的。

    吴襄随即就想清楚了,和皮货行相邻的这所宅子,再相邻的应该就是抚宁侯府了。

    “想不到这抚宁侯还弄了一个狡兔三窟。”吴襄一边低头跟着身前的赵掌柜前行,一边猜测着。

    吴襄一路走来,发觉这所宅子内基本看不到什么仆佣,想来平日里应该是空置着的。

    赵掌柜引着他到了西跨院,抚宁侯身边的亲信管家朱有福正站在垂花门内候着。

    看着这位老仆之后,吴襄再不敢像对待赵掌柜一样托大,他打恭道:“多日不见,老管家精神抖擞,两环这厢有礼了。”

    “免了,免了。某不过是一介老奴,不敢劳吴参将问安啊。赵掌柜你先回去吧,这里便交给我了。”看到吴襄的恭敬模样,朱有福心情大好。

    赵掌柜离去之后,看着四下无人,吴襄又袖着手送去了一个小小的锦囊,口中讨好的说道:“元旦将至,小小玩意,送给老管家给孩子们玩耍了。”

    朱有福捏了捏,锦囊内的物事,脸上的笑容就更显得亲切了,“吴参将快快进去,侯爷同灵璧侯正等着你呢…”

    花厅内,灵璧侯汤国祚同抚宁侯朱国弼两人正想对而坐,默然不语。

    吴襄进入花厅之后,立即屈膝对着两位侯爷请安问好。朱国弼吩咐自己的管家出去把守院门后,才对着半跪在地上的吴襄焦急的问道。

    “怎么只有你自己一人,袁承焕为何不来?”

    “袁大人说,此事非同小可,商议的人还是少一些为好,以防走漏风声。”

    灵璧侯汤国祚顿时气愤的站了起来,训斥道:“如此大事,他就派你一个小小的参将前来商议。难不成,还真想把咱们当枪使了?回去告诉那个袁黑子,他要是不出来做个保证,本侯爷就要退出。”

    “灵璧侯不必动气,有话还是好好说吗?”朱国弼和颜悦色的劝说着灵璧侯,安抚住了他的情绪之后,才转头对着吴襄冷冷说道。

    “当初撺掇我们以长芦之盐换取辽人手中的皮毛、东珠、人参的,难道不是袁崇焕吗?袁黑子自己虽然没出面参加交易,但是他弟弟袁崇煜倒腾长芦之盐,关宁军之军粮于建奴,真把别人当做瞎子吗?

    现在陛下出售了长芦盐场,这盐场内的旧账就有可能被人捅出来,到时候大家都要完蛋。我们想出这个不得已的法子,也是为了大家好。

    难不成袁崇焕闭上眼睛和耳朵,他就能撇干净自己的责任了?大家现在都在一条船上,船要是翻了,难道他袁崇焕能独善其身?”

    朱国弼的一连串质问,吴襄始终无动于衷,直到朱国弼停下之后,他才一改刚刚进门卑微的神情,冷静的说道。

    “我辽西诸军,也不认为该继续放任陛下胡闹下去。袁大人虽然不愿出面主持大局,但是他也已经应允,事后会帮助安抚朝中诸位大臣,不至于酿成一场大风波。

    只不过,我想请教两位侯爷,明日这京营义兵鼓噪的事,究竟能不能办好?还有几位侯爷究竟想要做到什么程度?我辽西诸军虽然支持各位侯爷,但是我等可是大明的军队,这谋害陛下的事,是万万不敢掺和的。”

    灵璧侯汤国祚同抚宁侯朱国弼对视了一眼之后,汤国祚才故作轻松的说道:“我等也是大明的功臣之后,焉能谋害大明天子,吴参将你想多了。”

    “不错,我等不过是想要匡扶朝政,剿清陛下身边的奸党,正本清源,恢复我大明之朗朗乾坤罢了。只要陛下废除新政,惩办田尔耕,撤除厂卫,则我等心愿已了。”抚宁侯朱国弼接着说道。

    吴襄眼神闪烁着问道:“既然诸位侯爷如此深明大义,我辽西诸军自然不能袖手旁观,不知诸位侯爷想要我们如何效劳?”

    抚宁侯朱国弼顿时说道:“我们就是希望你们什么也别做,这京营闹事之后,蓟州军很快就会闹饷。到时只要关宁军不动,陛下不过是一个冲龄少年,必然会应允我等所求,则我大明自然就少事矣。”

    吴襄盘算了一下,觉的这个生意值得一做,什么都不用干,只要观望就能分润好处,这有什么不能做的。

    他抬头试探着对两位侯爷问道:“那么事成之后,这督师王之臣和辽东总兵满桂两人?”

    抚宁侯朱国弼爽快的说道:“事后必然调他们二人离开辽东,关外之事,当由关宁诸军做主…”

    送走了吴襄之后,灵璧侯汤国祚对着抚宁侯朱国弼说道:“事成之后,真要把王之臣和满桂调离辽东?关宁军现在已经如此阳奉阴违,真要让他们在关外做主,岂不更要飞扬跋扈了?”

    朱国弼嘲笑的说道:“这朝中大事,什么时候轮得到我们这些勋臣做主了,那些读书人自然会有打算,我们何必多事。只要这次能吓唬住陛下,让他不要多事,我就心满意足了。”

    灵璧侯汤国祚心里有些不甘心,他小声的试探道:“难不成,我们就不能趁着这个机会,把那些朝中的读书人也换上一批?”

    抚宁侯朱国弼顿时吓了一跳,他惊骇的看着汤国祚说道:“你没发疯吧?要是没有这些读书人的首肯,你以为我们能煽动京营、蓟州军闹事?我们要是敢这么干,那些读书人肯定会召集天下勤王军上京的。

    我大明南北二京,各有六部,你以为是为了什么?我们若是敢拥兵行废立之事,南京六部必然是要号召天下清君侧的。其他且不说,只要南京断了漕运,这北京再多的兵也得四散而去…”

    汤国祚顿时讪讪笑着说道:“我只是这么一说,抚宁侯听过就算了。不过这英国公那边,还是不愿意见客吗?”

    抚宁侯朱国弼沉默了一阵之后,才说道:“这英国公毕竟也年老了,有些事大约是不愿插手了。不过现在大事已定,有没有英国公的允许都不重要了。

    明日南城祭祀辽东死难将士,营中将官多数都要前去,这些人不在营内,京营之内谁还能弹压的住,士兵入城闹事呢…”

    当晚在袁崇焕寓所的书房内,吴襄简单的对袁崇焕介绍了,他下午同两位侯爷见面的情况。

    “袁大人,现在我们该怎么做?”吴襄恭手站立在书桌前,恭敬异常,看起来他就像是袁府的一名奴仆一样。

    袁崇焕对面前的情景习以为常,他似乎已经习惯了这些关宁军军官对他的恭敬。

    “你来的时候,复宇是怎么对你说的?”袁崇焕对着吴襄问道。

    “祖总兵已经带4000骑兵驻于山海关外60里处,若是京师有诏,六日内必能抵达京城。祖总兵令卑职告诉老大人,关宁军之动向,老大人可一言而决。”吴襄仔细的回忆了一遍姻亲的吩咐,一字不差的向袁崇焕复述了一遍。

    袁崇焕听完之后,就一直默不作声,直到书桌上的烛光变得暗淡了之后,他才惊醒了过来,拿起剪子剪去了烛花。

    看着复又变得明亮的烛火之后,袁崇焕才下定决心的说道:“你明日便待在房内不要外出,若是事有不谐,我当说服当朝诸公召关宁军入卫神京。

    京中各勋家心思不一,我看这乱子他们能煽动起来,却未必能平息下去。若是能说服关宁军入卫,则朝中大局必有变故,只要能令内阁几位阁老下台,则陛下之新政乏人推行,自会败亡。

    不过陛下召满桂率兵入京,究竟是为了什么?难道你们什么风声都没收到吗?”

    吴襄想了一会才回答道:“陛下公开的旨意是要满大帅入京叙职,并要检阅辽东将士派出的代表。私下的想法,卑职就不清楚了。”

    袁崇焕思索了半天之后,终于放弃的说道:“1500骑兵在郊外,自然能够踏破数倍于此的京营军士,不过在京城之内吗?也发挥不出十分之一的力量,有朝中几位大人在此,区区一个满桂也翻不出什么风浪来。一切就看明日了,你且退下吧。”

    吴襄却没有挪动脚步,而是小心而谦卑的说道:“袁老大人,卑职有一点疑问想要请教大人。若是明日陛下不肯撤除新政,也不愿意召关宁军入卫,我们该怎么办?”

    袁崇焕看着吴襄轻轻哂笑道:“陛下不过是一个冲龄少年,明日京城之内乱兵横行,陛下躲入宫内尚来不及,那里会想到这些问题。

    只要陛下把平乱之事交给孙大人,我等就有了召关宁军入卫的大义名分。陛下肯不肯撤除新政不重要,只要打死了陛下手中的恶犬,陛下手中也就没有了要挟朝臣的武力了。

    今日内阁中的几位阁老,一向都以圆滑著称,既然陛下失去了控制朝政的力量,他们自然会主动求去的。

    今后这大明朝堂之上,终究还是要我等说了算,陛下还是应该先好好学习治国之道,顺便为大明社稷繁衍子孙方才是巩固国本的正道。

    至于吴参将,你还是别胡思乱想了,心怀二意的人,可没人会喜欢的。”

    “老大人多虑了,卑职怎敢有其他想法…”吴襄脸色变了一变,旋即恭顺的说道。 

第238章 大明英烈() 
从宿醉中醒来的朱由检感觉一阵头疼,有那么一刻他还以为自己回到了后世,不过睁开眼看到帐幕外昏暗的烛火,他便明白了过来,自己还是在17世纪的大明皇宫之内。

    刚清醒了一些,便觉得口干舌燥的朱由检便对着外面守夜的太监喊道:“给朕拿杯水来。”

    喝了一杯温水之后,朱由检把手中的瓷杯递回给守夜的小太监,按着额头询问道:“现在是几时了啊?”

    “陛下,已经是寅时末了。”

    听了小太监的回话之后,朱由检揉了揉太阳穴说道:“传人进来替朕更衣吧…”

    由于要准备今日的祭祀,朱由检要穿戴的是一套平时很少穿戴的冕服,青黑色的上衣及红色的下裳看起来非常的典雅大方,可惜现在没有全身镜,他看不到自己穿上这套典服的样子。

    三名太监正伺候他穿上衣服时,王承恩也进来当值了。朱由检张这双手,突然开口问道:“昨晚朕喝醉后,有做过什么出格的事吗?朕都不记得昨天喝醉后做了什么了。”

    王承恩的脸色变得有些精彩,但还是小心的回道:“陛下喝醉之后,并没有做什么出格的事,陛下不必介怀。”

    “这么说来,朕的酒品还是不错的啊。”朱由检称赞了自己一句,他又想到了一些事,于是继续问道:“那个无命,后来怎么样了?”

    “臣已经把他抓入诏狱了,陛下。”

    “怎么回事?朕什么时候下过这种命令了?”朱由检顿时恼怒的回头注视着王承恩说道。

    王承恩低着头有些心惊的说道:“此人居然敢对陛下大不敬,就算陛下不在意,但是此事若是传出去,朝野上下恐怕会议论纷纷,说陛下你宠幸武人,而无视大明之上下尊卑啊。

    而且要是臣不把他抓入诏狱,日后满桂将军岂不是成了阴蓄死士,图谋不轨之人了?陛下要用满桂,就不得不先处置了此人,以绝后患啊。”

    朱由检看了王承恩许久,才说道:“你亲自去,现在就把人给朕放出来。朕今天要祭祀辽东死难将士,让他替朕执戟。”

    王承恩还想再劝劝崇祯,“可是陛下,此人生性顽劣,不堪陛下驱使啊。”

    崇祯转回头,背对着王承恩说道:“这世上哪有脾气温顺,又能日行千里的良驹。不堪驱使就要除去,今后朕身边还能留下些什么人?

    更何况,朕今日就要祭祀辽东死难将士,却又为些许冒犯杀死辽东壮士,这不是在欺天吗?不必再啰嗦,赶紧去放人,让他换上祭祀的礼服。”

    王承恩终于还是泱泱不快的离去放人了,显然在他心里,敢威胁崇祯生命的人,就应该先去除了才对。

    不过在崇祯的威严之下,他终于还是不敢自行其事。说来奇怪,在信王府的时候,王承恩对崇祯是宠爱多于敬重。进宫登基之后,倒是渐渐开始畏惧起自己带大的少年皇帝了。

    锦衣卫诏狱内,无命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