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醉卧江山-第2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则在岳飞等人没有北上之时,童贯就已经领兵在北地巡边,并驻军在北地多时,所以说他们的进度其实并没有比蒙古大军领先太多。

    而根据情报,萧干和耶律大石之所以没有抵达涿州,是因为他们收到了命令,半途便转道,往中京方向救援解围去了!

    相对于中京,漫说小小一个涿州,便是幽州丢给大焱,都不算得一回事儿!

    这么说难免有些托大,但对于辽人而言,确实如此。

    在他们看来,他们的骑兵纵横天下,而大焱缺马,只能培养训练大量的重甲步兵,研究以步制骑的战术,这样既浪费人力,也浪费大量的财力来配置盾甲等军备。

    加上大焱的军队出了名的腐朽,不堪一击,又有童贯上一次的大败,所以辽人认为,即便涿州和方圆几个州府丢了,很快就能够打回来,因为大焱人根本就不算对手。

    可蒙古大军却不同,他们同样是草原上的部落,同样是人人上马皆能战的骁勇凶蛮部族,他们使用的同样是骑兵,而他们的骑射本事,甚至比契丹人还要强!

    彼时蒙古高原上分布着好几个强大的游牧民族,诸如蒙古、塔塔尔、篾尔乞等等,他们与早先的契丹部族一样,都没有自己的文字。

    他们仍旧过着极其原始的生活,各部族之间为了赖以生存的草原领地,长期相互强夺,无论是牲口还是人口,都是他们强夺的对象。

    这也导致蒙古各部族混乱不断,草原上永无安宁之日,而在这样的形势之下,他们毫无疑问地臣服了辽国。

    辽人对同样是游牧民族的蒙古人并没有丝毫的怜悯,因为他们太清楚自己民族崛起的轨迹,他们也生怕蒙古人会像他们一样疯狂崛起。

    所以辽人开始无限制地压迫和剥削蒙古部落,不断地掠夺他们的人口和牛羊,让他们无法强大起来。

    可即便是这样的逆境困境之中,蒙古部族仍旧出了个英雄人物,他就是乞颜部的首领耶速盖!

    耶速该四处奔走,将诸多部族团结起来,趁着辽国内部纷乱不断之时,逐渐凝聚了力量,使得蒙古部族不断的壮大发展!

    然而在一次部族大会之中,他却被世仇塔塔尔族人给毒害了!

    耶速盖死了之后,蒙古部族又人心惶惶,开始呈现分裂的趋势,可这个时候,泰赤兀部的首领帖木勃哥站了出来,再次将诸多部族给团结在了一起。

    而大焱从海上救回来的那位哈纳木,便是帖木勃哥的儿子!

    帖木勃哥是个拥有雄才伟略的大豪杰,蒙古各族在他的带领下,越发的壮大起来,辽人已经无法在无视他们的强大。

    可辽人自家后院起火,自顾不暇,又哪里还有余力去控制蒙古部族。

    也就因为这样,蒙古各部族便像羽翼渐渐丰满的雄鹰,终于开始朝辽国这条迟暮的病狼,露出了狰狞的铁爪和锋利的尖喙!

    只是帖木勃哥也没有想到,辽国虽然日暮西山,虽然接近分裂,但还有着不可忽视的兵力,更拥有萧干和耶律大石这样的骁勇智将。

    他们这次举全族之力进攻中京,本以为能够一举取代契丹人,而成为草原上的王者,可最终还是被赶回来的萧干和耶律大石给击溃了!

    消息传到涿州之后,郭药师也是懊恼不已,难怪林牙大石会派张昌林前来,命令自己死守涿州,原来他和萧干的大军,早已退回去解围中京了!

    按说这消息对于童贯来说,应该是最大的好消息,萧干和耶律大石的援军没来,郭药师又表示了投降,他为何迟迟没有挥军过河,进驻涿州?

    郭药师收到的消息来源于辽国北庭的内线,堪称绝密之极,在他看来,苏牧是如何都没有办法获取这样的情报的。

    在苏牧仍旧不知情的情况下,若他郭药师斩杀了苏牧这个大焱使者,再度回到辽人的怀抱之中,辽人还会不会接受他?

    如今萧干和耶律大石已经荡平了蒙古部族的反叛,下一步就该真正转移到燕云这边来了。

    而在此之前,燕云的门户涿州,仍旧需要他郭药师来把守,从大局利益来考量,萧干和耶律大石应该不会为了一个区区的张昌林,而拒绝郭药师的回归。

    可童贯那边没有任何消息,他郭药师又该如何做选择?

    其实郭药师也是太过低估苏牧,凭什么他能够获取的情报,苏牧就无法获得?

    作为皇城司的绣衣暗察,作为绣衣指使军的老祖宗,高慕侠早早就跟着童贯北上,整个北地都安插了皇城司的密探,这种级别的战争,又岂能瞒得住天下人?

    童贯那边确实仍旧没有消息,然而苏牧确实收到了跟郭药师相差无几的情报,甚至于收到情报的时间点都相差无几!

    据绣衣指使军的密探所言,这份情报同样来源于辽人的北庭,而且具体细节更加的详尽。

    那名绣衣指使军的密探出于保护线人的原则,自然不可能轻易透露线人的身份。

    可苏牧乃是绣衣暗察,是指使军的老祖宗,这位一问起,当然是要回答的。

    而苏牧其实早就有了自己的推测,他只是想知道那人现在的身份罢了。

    当密探将那名线人的名字说出来之后,苏牧也是哭笑不得。

    “褚子周。。。这名字也是够了。。。”

    苏牧猜得没错,这份情报正是来自于潜伏在萧神女身边的燕青,在抵达北庭之后,他便与皇城司的暗察子取得了联络,相信今后还会有更多的情报传出来。

    只是苏牧眼下并没有心思考虑燕青的处境,以及他在北庭的趣事和他的那些女人,因为他需要考虑的事情更加急迫。

    童贯到底在想些什么?

第四百六十六章 按兵不动的老种() 
当徐宁带着护军回到大营,将涿州方面正在白沟河下游建筑防御工事的消息带回来之后,童贯也是心头大喜。

    如此一来,即便苏牧的劝降不成功,那么他们也找到了一条突破界河的路线,拿下涿州也就不需要再强渡白沟河。

    甚至连一向沉稳的种师道老相公,都表示出急切的求战意向。

    他本来就不主张招降郭药师,以他西军的实力,只要童贯不阻挠,不在暗中下绊子,不贪功冒进,那么拿下涿州根本就不是什么难事。

    在他看来,招降郭药师所带来的潜在风险和今后的隐患实在太大,倒不如真刀真枪大干一场。

    老种相公素来以沉稳著称,可对待涿州常胜军和郭药师的态度却极其激进,其中原因也并不是三言两语能够道尽说明的。

    总之收到这个消息之后,他甚至有想过干脆放弃苏牧这个使者,抓住这个绝佳的军机,直取涿州便可。

    然而童贯和曹顾却极力反对这个提议,种师道也只能草草作罢。

    而当柴进和朱武带着苏牧成功劝降郭药师的消息传来之后,童贯总算是扬眉吐气,甚至还找来种师道,将柴进等人所报的细节,都吹了一遍。

    在他看来,苏牧占据了绝对的主动,先发制人不说,更是另辟蹊径,从甄五臣入手,抓住了郭药师的痛处,使得郭药师进退维谷。

    而后岳飞等人横空出世,斩杀了辽使,将郭药师逼入绝地,毫无选择,只能灰溜溜投诚大焱,这样的结果,比先期预想的要好上百倍,堪称一次完美的招降!

    在这样的结果面前,种师道自然也无话可说,任由童贯红着脸膛欢喜了一场,这才决意翌日便派先锋兵团渡河,接收涿州的城防。

    当然了,像他们这种层次的将帅,自然担忧在阴沟里翻船,所以也当心郭药师会诈降。

    在这件事上,他们对苏牧也颇为抱怨。

    若郭药师真有诚意,就该孤身过河,来到北伐军大营,献上自己的降书。

    若他郭药师信不过大焱,也可将自己的儿子,甚至甄五臣这样的关键人物,派来北伐军大营走走,这样才是真的有诚意。

    只听他口头答应下来,没有半点干货在手,苏牧便将柴进和朱武等人给派了回来,实在让人有些腹诽。

    不过当朱武和柴进将苏牧嘱托的话说出来之后,无论是童贯还是种师道,都彻底无语了,反倒是曹顾笑得合不拢嘴。

    苏牧说,有赖于曹家小县主的好手段,郭药师已经中了蛊毒,漫说控制郭药师,便是随时杀死他,都只不过是举手投足的小事罢了!

    虽然他们不知道巫花容如何能够接近郭药师,更不知道苏牧每次应邀前去与郭药师喝酒,都会带着巫花容,但他们却很清楚,郭药师的性命都捏在了他们的手中,这个招降也就铁板钉钉了。

    只是想一想,郭药师死在涿州,更来到北伐军大营,完全是两码事。

    将郭药师杀死在涿州,常胜军只能四分五裂,甚至还会激起常胜军士兵们的恐慌和愤怒。

    可如果将郭药师带到北伐军大营,加以控制,那么才能够顺利接受常胜军和涿州。

    在这件事上,苏牧终究还是太过想当然,并没有童贯种师道和曹顾等人的老辣。

    只是他们也没有想到,苏牧其实早就考虑过这个问题。

    在童贯没有拿出诚意之前,郭药师不可能亲自到北伐军这边献降,即便苏牧下了最后通牒,想让郭药师这么轻易就孤身献降,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可如果继续跟他磨下去,说不定又会出现新的变数,便如同现在收到这样的情报一样,郭药师肯定又要生出异心来了。

    而如果让郭药师的儿子前来北伐军大营献降,其实意义也不大,因为郭药师本身对常胜军的影响力,还没有甄五臣来得深沉,他的儿子就更加不顶事。

    再说了,郭药师这种结义弟兄都能杀一堆而眉头都不皱一下,眼睛都不眨一下,为了大局牺牲一两个儿子,或许他还真干得出来。

    至于让甄五臣前来献降,倒不是苏牧没想到,而是郭药师不可能会同意。

    他宁肯自己前往北伐军大营,也绝不可能让甄五臣离开涿州,更别说让甄五臣直接与大焱的高层接触了。

    他一直就忌惮着甄五臣在常胜军中的影响力,一旦甄五臣与大焱高层达成了什么秘密协议,他郭药师也就彻底完蛋了。

    所以说并非苏牧没有考虑周全,而是如今的局面,便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童贯和种师道等人也不会想不到这些,只是时间迟早的问题罢了,他们都已经是老人家,晚上其实并没能睡太多,闲着也是闲着,很快就能够想明白苏牧所面临的窘境。

    所以到了第二日,童贯便升帐议事,主题自然是接收涿州和常胜军了。

    然而这场军议却被一则军报给硬生生打断了!

    那是一份急报,来自于辽国中京,便是泰赤兀部的帖木勃哥率领蒙古部族攻打中京,久攻不下,结果被突然赶回来的萧干和耶律大石部轻松击溃的消息!

    按说这个消息与涿州这边的情势那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两码事,可童贯收到这个消息之后,却与种师道曹顾私下商议了大半天,直到午后,才再度走出来。

    诸多将士就等着他的命令,在他们看来,无论是常胜军还是涿州,都是一块肥肉,是莫大的战功!

    拿下涿州,他们就完成了大焱接近百年来无人能够做到的壮举,对于他们而言,这是一桩丰功伟绩!

    而拿下涿州之后,便能够如同大战略那般,直面幽州,夺取幽州,建立不世功勋!

    童贯和种师道曹顾还没有定论,诸军将士其实已经在争夺入驻涿州的先锋军名额了!

    与雄州莫州不同,涿州的地理位置价值更高,虽然只是招降,但敌人闻风丧胆,纷纷来投,纳头便拜的戏码,可不正符合大焱那些文官们百夷臣服,蛮虏来朝的口味么!

    然而众人期期艾艾,等来的却是童贯的优柔寡断,他竟然宣布,暂时搁置对涿州的接管事宜!

    漫说柴进和朱武等人,便是寻常将士们,对于这样的决定,也是摸不着头脑,而又愤慨难当的!

    眼看着涿州就在眼前,唾手可得的一块大肥肉,童贯竟然开始瞻前顾后了!

    北伐军的人都知道苏牧就是今次的招降使者,虽然对于苏牧能否承担这样的重任,众说纷纭。

    可消息传回来之后,绝大部分人还是衷心为苏牧感到高兴,毕竟他们现在的练兵之法,就是出自于苏牧之手,甚至于莫州雄州能够拿下,都少不了苏牧的一份功劳。

    你童贯让人苏牧冒险渡河,去招降郭药师,人苏牧没二话就去了,如今也成功招降了郭药师了,你童贯却缩了,还将苏牧丢在了涿州,这是人干的事儿么!

    可他们终究只是普通人,很难站在童贯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和如今的局势。

    当初童贯坚决北伐,是因为他们暗中给予了帖木勃哥的泰赤兀部大量的援助,给了蒙古部族很大的便利,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与蒙古部族结盟,协同作战。

    也正是因为有蒙古部族这样的潜在震慑力,他们才敢肆无忌惮地在燕云地区作战。

    因为蒙古部族就像一柄悬在辽国头顶上的尖刀利刃,随时可能落下来,即便无法夺取辽国的性命,也能够让他头破血流。

    所以童贯和种师道都能够对涿州幽州指手画脚,因为他们知道,蒙古部族会帮助他们分摊足够的压力,让辽国人无法顾及这么多。

    甚至于蒙古部族能够将辽国的大部分兵力都牵制住,使得他们能够成功收复燕云。

    可谁都没有想到,童贯暗中扶植的蒙古部族,竟然如此不堪一击,才短短几天的时间,就被萧干和耶律大石击溃,逃回了草原深处的老家!

    没有了蒙古部族这样的盟友,没有了他们对辽国的潜在震慑,童贯的北伐军便如同上一次一样,需要直面萧干和耶律大石。

    而萧干和耶律大石刚刚才将数万蒙古部族的骑兵打得溃不成军,不得不说这也给童贯的心里留下了极大的阴影,甚至让童贯曾经在白沟河惨败的记忆,又再一次地涌上了心头。

    他正是因为有蒙古部族这样的盟友,才能够与西军老统帅种师道分庭抗礼,如今盟友没有了,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与种师道之间的差距。

    所以对于接收涿州这件事,他已经没办法自作主张了。

    种师道本来就不赞成招降郭药师,如今主动权从童贯转移到了他的手里,他自然也需要斟酌这里头的利弊。

    而种师道作为坐镇西陲数十年的沙场老将,自然有着自己的考量。

    虽然杨挺徐宁甚至高慕侠等人每日都来征询,盼望着种师道能够出兵涿州,生怕郭药师变卦,会对苏牧不利。

    然而种师道仍旧是无动于衷,没有人知道他究竟在想些什么,而童贯没有了蒙古部族这样的盟友,也不敢再跟种师道叫板,起码在短时间之内,他是不敢再这样叫板了。

    而更让他惊诧的是,几日之后,他收到了一条更加惊人的密信,密信上声称,蒙古部族之所以会溃败,是因为帖木勃哥的儿子并没有被送回到蒙古部族,而是以辽人俘虏的身份,出现在了中京的战场之上!

    正是因为哈纳木的出现,使得帖木勃哥心神大乱,而萧干和耶律大石及时赶到,才扭转了战局!

    当初曹顾将哈纳木送抵汴京,是官家亲自下令,派人护送哈纳木前往蒙古部族的,倒是是谁这么大的胆子,中途对哈纳木下手?

    亦或者说哈纳木仅仅只是中途被辽人截获,背后并没有更多更深沉的阴谋?

    对于童贯这样的人而言,想让他相信这背后没有阴谋,实在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无论如何,蒙古部族是别想指望了,眼下他只能与种师道精诚协作,否则这场北伐怕是重蹈覆辙也说不定了。

    而种师道按兵不动的同时,涿州那边的郭药师也终于做出了自己的最终选择,苏牧到底将面临怎样的境地,他又该如何去应对?

第四百六十七章 林牙大石和萧干() 
三月里本该温暖怡人,可北地仍旧寒风肆虐,北风又干又烈,像一根根无形的魔爪,撕扯着脸庞和手脚的肌肤。

    涿州以北居庸关以南的一片平原上,风沙漫天,一支望不到头的大军正在轰隆隆行军之中,那马蹄声与脚步声撼动着大地的脉搏,掀起的尘头在北风的吹袭之下不断壮大,仿佛一片巨大的魔影,笼罩着这支大军。

    在风尘之中行进的大军便如同从黑暗世界之中释放出来的恶魔大军一般,让人望而生畏。

    这支军队以马军骑兵为主,骑兵们都带着驮马,驮马的背上除了他们的甲包和长枪硬弓之外,还有他们三天的军粮。

    这就是被辽人奉若神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林牙大石的亲军!

    耶律大石算是皇族的成员,他的这支亲军乃是辽国皇帝亲自交给他的翰鲁朵骑军!

    所谓翰鲁朵,有点像大焱的皇城司,即皇帝陛下的亲军,用来保卫皇账,乃是皇帝陛下亲兵之中的亲兵。

    辽国每一任皇帝上任的第一件事,便是控制这支翰鲁朵军,并将自己的亲信部队融入到翰鲁朵军之中。

    而翰鲁朵也成为老皇帝最大的一份遗产,随着皇位交给新任的皇帝,辽国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国祚,随着每一任皇帝的不断扩充,翰鲁朵已经成为了最恐怖的军队之一。

    这样的军队体制,能够有效地捍卫皇族,当然了,辽国人并没有大焱的文官体系,无法有效地进行分权,以致于翰鲁朵不断坐大,这样的军队若失去了忠心,便是皇帝和皇位的最大威胁。

    或许辽国皇帝也认识到了类似翰鲁朵这样的制度漏洞,所以让汉人来掌管南院,引进汉人的礼教制度和官僚制度,限制和削弱军队大佬的权柄,加强中央集权,用充满了汉人智慧的朝堂官职,层层削弱,使得皇帝陛下能够不受掣肘和威胁。

    辽国是唐朝之后比较典型的草原民族,在没有引入汉人官僚制度之前,他们的部族军队拥有着极大的权力,那些军队的统领几乎拥有一地诸侯的地位和能量,许多时候都让皇帝感到非常的不安。

    耶律大石能够得到翰鲁朵骑军,虽然只是一小部分,但已经足够说明天祚帝对他的信赖程度了。

    从居庸关南下之后,耶律大石便带领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