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李,你遇到什么怪事了吗?”韩宁问我。
我点了点头,“我遇到了她。”
“irina?”韩宁立刻猜到。
赵欣哼了一声,“又是那个女人?”
“嗯,不过我不知道她到底是幻觉,还是真实的!”
“irina都说了什么?”韩宁很感兴趣。
“irina说她并不认识我,还说现在红山岛是1932年。哦,对了,她说她从日本来到中国,一直生活在红山岛。”
“这怎么可能?”赵欣不屑一顾,“哦,我的意思是,如果她真的出现了,也不可能是1932年啊!”
韩宁皱了皱眉,“老李,假设irina是真的出现过,你们是怎么相遇的?”
“哦,我看到了一座山,然后正想去调查一下,irina就出现了,她拉着我的胳膊,说那边有危险,紧接着,三爷带着大队人马出现了。幻觉里,她还是救了我一命。”
我一说完,众人脸上满是错愕,我赶忙问他们怎么回事。一旁的倩倩声音颤抖,“老李,三爷的人马的确是到了。”
我心里一沉,“三爷来了?这下糟糕了,三爷被我们害得不浅,肯定不会放过我们,咱们下面的路要走得更小心。”
“如此说来,irina出现的事情,不一定是幻觉?”赵欣咬着手指说。
我看了看身后的青石板,忽然有一个奇怪的想法,如果说irina的出现,不是幻觉,会不会自己发生了短暂的穿越?不对,我记得当时irina和我同时看到了三爷的队伍,不可能这么多人同时穿越。我仔细分析,恍然大悟,会不会是irina穿越了?
如此一来所有的事情都说的通了,irina从1932年的红山岛短暂穿越到了现在,之后看到了我,她不认识我也情有可原,发现三爷的队伍也可以解释。至于后来irina突然消失,也许是她回到了1932年,显然irina也意识到了事情有些奇怪,可能是因为担心我的处境,于是在青石板山留下了线索,1932年到今天,57年的时间,青石板上的字被腐蚀殆尽,也合情合理。
我把自己的想法跟大家说了一遍,如果没有黑岩岭和陆家村的遭遇,别人一定把我当成疯子看待,可如今,在寝族人,陆家村,还有当前被红花环绕的红山岛面前,我的这些离奇遭遇变得合情合理。
我问他们五个人是怎么找到这里的,韩宁告诉我,在电厂,我被发现后,韩宁本来想救我,可后来听到我说的话,知道我不想让他现身,后来见我没有生命危险,便离开了电厂,赶往宫殿跟赵欣他们会和。
“你们有没有抵达红山宫殿?”
“当然,不仅如此,我们还遭遇了你提到过的恶魔替身。”
我大吃了一惊,“没有受伤吧!”
韩宁摇了摇头,“我听你说过,那玩意行进速度极慢,所以我警告大家不要慌张,至少逃跑到现在,恶魔替身没有追归来。”
我佩服韩宁的冷静,其实自己也知道恶魔替身行动缓慢这件事情,而且我也大可不必这么害怕。不过看到矮胖子被恶魔替身吞噬的场面,着实让我失去了理智。
瘦干和倩倩得知矮胖子遇难的事情,唏嘘不已,虽然他们都不喜欢矮胖子,不过毕竟相识一场,所以还是感叹了一番。
“老李,事到如今,下一步该怎么办?”
“一条路,还是去宫殿,那里极有可能隐藏着逃离陆家村的大门”
第五十章 郑和()
直到目前为止,可以确认的是,红山岛上有三爷,刀疤男和师爷,还有我们在内,三队人马,形势十分危急,红山岛不大,这三队人不相遇已经是个奇迹。之前大家还在抱怨,说一小时的白天时间不够用,可眼下却希望天永远都是黑的,这样就可以更好的掩护自己。
三人分析了一下当前的形势,我最担心三爷,三爷心狠手辣,又跟我们结下了梁子,自然也是最危险的敌人,不过关于如何对付三爷,大家没有好的办法,为今之计是小心谨慎,不能让他们发现我们的存在。刀疤男一伙不太了解,可也必定是奸诈小人,不过鉴于大家没有利益冲突,所以危险等级自然降低了一些。
除此而外,岛上并没有出现任何危险动物,到处都是巨大的红花,给了我们心里上的安慰,至少不会有寝族人出没,不过我们知道,红花似乎对恶魔替身不管用,否则它们也不会出现在宫殿门口,所以眼下最大的威胁就是宫殿门口的恶魔替身。至于恶魔替身,韩宁提议利用它们行动缓慢这一弱点,引开恶魔替身。我觉得这个方法可行,不过唯一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让恶魔替身把自己堵在角落里,那样的话想跑都跑不了,只能慢慢等死。
六个人在支好的帐篷里休息了一天,对下一步的事情做好了计划。
话不多说,第二天,六个人开始步步为营,重新朝宫殿方向出发,这一路上,大家十分小心,不敢走大路,只能在树林里穿行,瘦干打前哨,韩宁断后,我带着三个女孩子走在中间,这样可以最低限度保证不被人发现。因为红山岛的面积并不大,虽然我们走的慢,可不到半天,我们便来到了宫殿的附近,瘦干出去打探情况,我们跟韩宁在营地商量怎么引开恶魔替身的事情,这时瘦干突然慌慌张张的跑了回来,“不好了,宫殿那边都是死人,有几十具尸体。”
我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立刻来到宫殿门口,大家也都跟了过来,透过树林,果然发现红山宫殿的门口,躺着很多尸体,不仅如此,不知道为什么,地上的恶魔替身都不见了。我跟韩宁面面相觑,示意瘦干和三个女孩子在树林里埋伏,准备掩护,我跟韩宁走了出来,仔细观察周围的地面,确认的确没有恶魔替身后,才招呼大家出来。
韩宁指着其中一具尸体,告诉我,“老李,这是三爷的人,这个旮旯头我印象很深,好像是个小头目,咋咋呼呼的。”我仔细检查这些人,发现他们个个牙关紧闭,样子十分痛苦。韩宁低头撬开其中一个人的嘴,脸色一变,赶紧又合了回去。
“怎么回事?”
“老李,这些人的嘴里,有黑色的肉球,好像是恶魔替身的肉球!”
我大吃一惊,“你是说这些人把肉球吃到了嘴里?”
韩宁点了点头,“虽然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做到的,不过这些肉球似乎在这些人的嘴里,没有变化成恶魔的形状。”
“难不成这是克制恶魔替身的方法?可这也太残酷了。”
在场的所有人都很震惊,很难想象之前这里发生过什么。我小心翼翼的看着这些人,里面并没有三爷,说明三爷可能还活着,这对我们来说是莫大的危急,三爷到底在什么地方,是已经进入了宫殿,还是埋伏在周围?我越想越担心,心说此地不宜久留,还是尽快进入宫殿为妙。
来到大山的脚下,面对着眼前巨大的石门,其实红山宫殿,只不过是一条开凿在大山内部的大型隧道而已,之所以别外人描述成宫殿,一是因为当时它的作用,是对抗寝族人,所以被神化了,二是因为见到过宫殿的人很少,为了掩人耳目,所以取了一个跟本身外形不相符的名字。所以,在我看来,与其叫红山宫殿,不如叫红山仓库来的准确。当然这些都是师爷给出的信息,具体里面什么样子,谁也没见过。
石门上左侧有一个回弹式的闸刀开关,料想就是打开石门的关键,我用力拉动开关,面前的石门轻轻的向两侧滑动,声音不大,很难想象,五米多高,重达万斤的石门,开启时声音会这么小。随着石门的打开,面前漆黑一片,我示意大家不要轻举妄动,一个人往里走了几步,忽然,被什么的东西绊倒了。我抹黑用手摸了摸,那东西硬邦邦的,摸起来冰冰凉凉,我赶忙退了回来,将手电筒的亮度调到最低,这一照不要紧,吓得我魂不附体,原来硬邦邦,冷冰冰的竟然是一副人的骸骨,韩宁也发现了异常,将手电筒打开,我也将手电筒的亮度跳到最大,四下里照了照,所有人都震惊了。
石门后面并不是什么通道,而是一座大厅,面积有上千平米,地面上到处都是白花花的人的骸骨,横七竖八,散落一地。三个女孩子吓得不轻,韩宁和瘦干到底见过大世面,三个人呈扇状队形,走进大厅,四处查看,三个女孩子暂时留在门口。
“老李,这些骨头,是新的!”韩宁惊道。
我心里一沉,其实刚刚摸到这些骨头的手,我就觉得有些潮湿,刚开始我还以为是环境所致,没想到这些骨头本身是新的,不仅如此,这些骸骨的形状十分特别,就好像死亡的当时,正要往外爬,却又爬不出去一样。我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想让韩宁和瘦干退回来,可就在这时,身背后传来了哗啦啦的响声,等我回头的时候,大门关闭了,三个女孩子留在了外面。
我不敢大声喊叫,跑到门口四下里看,没有发现任何开关,外面的三个女孩子也没有任何的动静,我算了算时间,如果外面的开关还管用的话,她们应该早就把门打开了,一定是遇到了什么困难,我使劲砸了砸石门,希望外面能听到并给我回应,可无奈这石门太厚重,手敲上去根本发不出任何响声,将耳朵贴在门上,同样也听不到外面的一点声音,我开始心里发慌,韩宁和瘦干同样着急,却一点办法都没有。
三个人心急如焚,可事到如今,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还有外面的三个女孩子中,赵欣谨慎睿智,倩倩身手不凡,玲玲聪明,遇到事情应该可以解决。三人决定深入宫殿,看看有没有什么开关可以讲大门打开。经过商议,我们决定让瘦干留在这里等消息,我跟韩宁进去看看。
经过探查,这座大厅的尽头,有一条天井,很隐蔽,直上直下,下面黑通通的什么都看不到。井壁上有铁质的铁扶手,扶手上印着纳粹的标志,很明显,应该是后来德国人修建的。我跟韩宁一前一后,进入天井,天井并不长,估摸着也就两层楼的高度,来到下面,发现井壁上有一道铁闸门,两人轻轻将闸门打开,后面瞬间投来刺眼的光芒。
走出闸门,后面是一条长长的走廊,我一眼看到了走廊尽头十几米高的大铁门,我发誓自己曾经见过这扇门,这扇门跟黑岩岭鬼子军事基地的大铁门一模一样,我心里一热,忽然觉得从这里出去的希望大增。两人顺着走廊来到铁门近前,发现铁门的一侧有一个喇叭一样的东西,不过并不是开关,这是唯一跟当初我见到的黑岩岭鬼子军事基地铁门不一样的地方。这一发现令我更加肯定,铁门是从这一侧开启的。
我跟韩宁说了这个想法,韩宁也很高兴,不过眼下赵欣他们还没有进来,所以一切还不能确定。
走廊两侧是一件一件的办公室,大部分的门都锁着,不过这难不倒韩宁,我们一间一间的打开看,里面大部分都是电器控制箱,而且大部分还都在运作,我们仔细查找每一个控制箱,不过上面写的都是德文,无法知道哪一个是控制外面石门的,我们不敢轻举妄动,深怕碰错了什么,弄坏了铁门,连家都回不去了。
不过其中一间办公室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这是一间类似档案室的地方,一进门,巨大的黑十字符号令人颤抖,我跟韩宁四下里找了找,发现大部分都是德文书,也有少部分中文,写的都是关于古代历史,大部分都是出版过的刊物。
我看到屋子里的办公桌,开始挨个抽屉翻开,里面大多都是一些日常的工作文件,都是德文,自己水平不高,也看不懂,就在我即将失望离开的时候,抽屉下面一个黑色的手提袋吸引了我,那东西就好像磁铁一般,而我的眼球仿佛瞬间变成了一块生铁,生生被它吸引。
小心将手提袋拿了出来,里面是一本破旧的手抄本,封面上只有两个字,写着中国古代的一位航海里程碑的人物,‘郑和’
第五十一章 郑和的航海日志(免费章 节)()
我跟韩宁在纳粹的档案室里发现了关于郑和的而一些简介,其中有一本破旧的手抄本,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郑和出海的目的众说纷纭,有的说是问了寻找建文帝,因为靖难之役后,朱棣并没有确信建文帝已死,更有传言说建文帝乘船南下,逃离神州,《明史》写道:成祖(指朱棣)以武力夺权,入正大统,而建文帝去向则为国之大疑。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郑和、李挺等众曾奉旨,查访建文于内陆,积数年不遇,成祖遂命郑和、王景弘率舟泛海,寻诸海上。不管永乐皇帝朱棣是出于掩人耳目,还是另有所求,下西洋的意图势在必行,
传言郑和当选领军人物绝非偶然,其中,相貌因素在有一大部分,朱棣听术士称:“三宝姿貌才智,内侍中无与比者。臣察其气色,诚可任。”朱棣于是选择了郑和,这句话也成为了郑和惟一一段关于形象的记载。相貌堂堂,是朱棣选择郑和担负这一使命的原因之一。
我将继续翻阅手中的笔记,上面写着‘郑和七次航海日期’,可看了后面的内容,同样令人失望,日志内容字数不多,只有不到几千字,大概内容是:
1403年到1405年,全国共建造和改造了2000艘以上的船只,与造船同时,水手的招募与训练,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1405年7月,郑和船队从江苏浏家港出发,航行600海里,到达福建长乐的太平港,船队将在这里进行休整,等待冬季海上的东北季风带领船队穿越南中国海。据称郑和时代的远洋航行,专靠季风驱动,夏季御西南风而来,冬季逐东北风而去。郑和前3次下西洋,都是以印度西南的大国古里为终点,他们一边等待季风,一边进行贸易。
1412年12月18日,郑和第四次下西洋。在印度洋上航行了1个多月,郑和船队接近了波斯湾的忽鲁谟斯,即今天的霍尔木兹海峡。
1421年的5月9日,郑和奉命启程,开始了他的第六次航行。
1425年3月,郑和被任命为南京的守备使,那一年,郑和已经54岁。
1430年,六月初九,宣德皇帝颁布《遣太监郑和等赍诏往谕诸番国诏》,命郑和第七次出使西洋,1432年1月12日,郑和从长乐出发,开始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次远航。
1432年
3月7日,船队抵达爪哇。
7月24日,船队抵达旧港。
8月3日,船队到达满剌加。
11月28日,船队抵达锡兰山。
12月10日,船队到达古里。
1433年
1月17日,抵达忽鲁谟斯。分舟宗船队不仅抵达了西亚和非洲东岸,甚至可能超越以往任何一次航行,抵达中国人从未到达过的“际天极地”
1433年3月,船队在忽鲁谟斯等待季风返航,但此次郑和再也没有机会回来。
1435年,36岁的朱瞻基突然驾崩,大明王朝的航海史诗,彻底划上了句号。
文章里面还有一些各地风俗以及郑和见闻的介绍,大多都是一些贸易见闻,接送各国使臣,还有展示明朝大国国富民强的词语,对我们来说并没有太大用处。
韩宁在门口探风,见我俩满脸失望,问道:“怎么回事?有没有发现?”
我将手抄本扔了过去,“读读历史吧!”
韩宁一脸的无奈,“老李啊!这次咱们来红山宫殿,该做的事情看似都做完了,经历的也够多了,可我怎么觉得,好像什么事情都没做一样?”我心里有些失落,不过眼下也只能安慰,毕竟,我们从这里出去都是问题。
韩宁接着说道:“老李,我觉得你对赵欣的态度好像有些变化。”
我心里一沉,韩宁的话没错,自从知道赵欣的身世后,我就产生了怀疑,从一开始说出赵氏家族大墓,到发现陆家村,赵欣一直没有表现出她知道陆家村的事情,可她是护法的女儿,不可能不知道自己是陆家村人一说,另外,在小艇上漂流时,她在巨脑的干扰下,做出了祈祷的动作,而这个动作就是陆家村护法跟寨主一同祭祀时的动作,如果说她不知道自己的身世,又怎么会做出这个动作来?
有一种可能性,赵欣可能一早就知道陆家村这个地方,在我父亲留下来的地图上找到陆家村时,赵欣已经萌生了让我帮她找到这个地方的想法。可转念一想,赵欣这一路并没有害过自己,如果说单纯的想利用我找到陆家村这个地方,倒也没什么,可不管怎么样,我心里还是有些忌惮,但我暂时还不想把这层窗户纸捅破。
心里正琢磨,忽然发现,韩宁已经好长时间没说过话了,扭头一看,他正抓着手抄本,皱着眉头,看起来很专注的样子。如果是一般人,我不会觉得奇怪,可韩宁不一样,我知道他的性子,这种历史书他不会感兴趣,最多看几眼,然后给我扔回来,难不成是放风实在无聊,看着个打发时间?
可是接下来韩宁的举动却引起了我极大注意,只见他前后翻动书页,之后又将手抄本反复颠倒,好像里面有什么东西要掉出来一样。
我忍不住问道:“你咋了,犯病了?”
韩宁也不理我,依旧摆弄着手里的手抄本,我被韩宁的举动吓了一跳,不会是鬼上身吧!
“阿宁,你到底在看什么?”
韩宁嗯了一声,奇道:“我好像看到了‘郑和航海日志’几个字!”
“郑和航海日志?”我差点喊了出来。
我心里也是一惊,心说郑和航海日志不是已经被销毁了吗!?我的脑海里出现了几个关于郑和的不解之谜,首先就是郑和的航海日志是不是被销毁了?中国近代文献记录的郑和的航海记录并不多,明朝的历史档案,卷帙浩繁,但郑和船队的第一手资料《航海日志》却至今没有找到。也正因为如此,许多基本问题至今仍是一团迷雾,甚至是什么人出于什么动机销毁了这批档案,也说不清楚。
正史中没有记载,几种明人笔记上提到是刘大夏销毁了这批档案,但似乎还是证据不足,“事出有因,查无实据”,还不能定案。
比较流行的说法有这么几种。
首先是顾起元的《客座赘语》卷一说,刘大夏“取而焚之,意所载必多恢诡谲怪”,烧毁的动机难以服人。陆树声《长水日抄》却是另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