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本三国一路人-第6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瑜也楞了楞,但马上就回过味来,亦向孙尚香笑道:“你在吴郡召募战士的时候,我一直在夷州游历。而我游历之时,陆夷州到也没对我做过什么限制,因此我也曾去夷州学院的士官学校中旁听过数日。夷州许多通俗易懂的军旅用词,真正实用起来可比我们以前用的那些文绉绉的军令强得多了……一般征召来的军中士卒,又有几个识文断字的?这连带着,我也不由自主的用上了这些自夷州军校中学来的用词。”

    话到这里周瑜不由得长叹了口气,脸上也露出了些许的忧虑:“不得不承认,陆夷州的治国之才,只怕这世间罕有人及。单是这士官学校的设立,就已令其他诸候难以望其项背。无论是名门富庶之后还是寒门子弟,哪怕就是寻常的百姓子弟,只要胸中有志,便可报考士官学校并且学习到军旅之法。再到学成毕业从军入伍之时,夷州不但大小尉校无缺,令行之时能畅通无阻,而且能从诸多的尉校中脱颖而出者,必为良将之才。”

    再叹了口气,周瑜便连连摇头:“相比之下,我们江东的治政与军旅体系就未免显得有些陈旧而落后。单就挑选将校之事而言,仍颇赖幕僚举荐。若是举荐之人心存私心,亦或是讲究人情面皮,则充将佐之位者……唉!”

    孙尚香在夷州呆的时间远比周瑜要长得多,自然知道周瑜的担心不无道理,不过对此孙尚香也没有什么办法。再怎么说,孙尚香也是江东的郡主,没理由会不关心东东方面的发展。在夷州为质时期,孙尚香学到了不少东西,也不止一次的写信回吴,向孙权介绍夷州的一些方展方式。

    但这时问题就来了,主要就在于夷州的主体格局与江东很不一样。总的来说,可以说夷州这边一直以来就没有什么世家豪族的存在,因此陆仁要执行一些变革性的政令时,基本上就不会与世家豪族的利益产生冲突……当然在最初的时候,陆仁也是想办法让当时的糜氏、陆氏、甄氏尝到了不少变革带来的甜头,但相应的限制陆仁也从来就没有手软过。

    但江那边就不一样了。要知道在三国史之中,宗族势力最为坐大的可能就是江东一方。比如吴郡这里就有着“吴之四姓”,强势如孙策,还不是一样要进行一定的拉拢?而当世家豪族的利益受到了威胁,孙氏的日子也好不到哪里去。孙权就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才会在一继位之后就马上调整治国策略,改孙策的过于强势却把人都得罪尽为怀柔拉拢,借助世家豪族的支持来稳固孙氏的统治。用后世学者的话说,孙权就是在玩“江东化”。

    有点扯远了,反正这会儿的意思就是孙尚香虽然有把不少夷州的治理方式发回给孙权,让孙权去参考与借鉴,但因为这些事物都直接的触及到了江东方面各世家豪族的利益甚至是特权,因此被反对并且到最后不了了之也是正常事。

    就拿士官学校的事来说,举荐人才去当官带兵什么的,本来就是世家豪族争取政军利益的一大手段,你来个士官学校不是断了世家豪族的一条大财路吗?那江东的世家豪族会同意才怪了!反正要编些什么说辞本就是这些人的强项,不愁找不到合适的说辞。

    却说周瑜在这里郁闷着,孙尚香自然也跟着郁闷。不过孙尚香看看氛围,觉得这样下去不像个事,于是赶紧的找话把话题给扯开:“仲兄,且恕尚香直言,这北境隆冬的天气真的是太冷了。到不是尚香畏寒,只是如此严寒的天气,我们带来的这些生长于温暖南方的江东子弟大多都会适应不了,纵不畏寒却也会身无战力。尚香不明白,仲兄为何不应陆夷州之言,到明年开春之季再率众来此?”

    周瑜接着摇头:“尚香啊,我正是因为知道此时的北境严寒难耐,所以才更要带兄弟们赶来此间。因为我们江东子弟若是不能尽快的适应这北境的严寒气候,那么要在这北境作战并斩将立功,乃至扬我江东之威,都只会是一句空话。”

    孙尚香小吓一跳:“听仲兄话里的意思……难道是要在这北境的隆冬之季里练兵?”

    周瑜用力点头,孙尚香这里却已经傻了眼。不过傻眼归傻眼,孙尚香到不是不能理解周瑜的用心,于是乎当下也就没再多说什么。但是但是,孙尚香并不知道周瑜其实还有一些话没有向孙尚香坦白……确切的说,是周瑜也不好向孙尚香坦白。

    孙尚香是于秋初归吴,做下建业城里的那场事情后到现在也才不过三、四个月的事。孙尚香在一些人情关系的事情上比较二百五,但不表示周瑜也会跟着二百五。三、四个月,江东那边难保孙权会产生什么变故,而一但有变,周瑜又因为人在夷州并不在孙尚香的身边,就难保孙尚香这里又会出点什么事。

    因此周瑜也是为了避免夜长梦多,额外的又发生一些什么事,所以才会急急的带着孙尚香离开江东地界。只要一离开江东地界,避开孙权的控制范围,那周瑜与孙尚香的行动就会方便得多,也不会再惹来些什么不必要的麻烦。而这些话,周瑜又如何能向孙尚香说出口来?

    再一个关键点,是陆仁和陈宫的设想虽然瞒得过不少人,却又哪里能瞒得过周瑜?周瑜是带着扬威的心思来的,又哪里肯放过这样的大好机会?

    二人嘴里说着话,目光则在码头上扫来扫去。周瑜与孙尚香的情况不比得夷州船队,毕竟他们是带了兵来,此刻自然需要陆仁这边的专人来接应,因此这会儿也只能是在这里干等。

    正说话间,一员年轻小将出现在了二人的面前行以军礼:“孙郡主,末将在此久候了……这位想必就是赤壁一役火烧曹军战船的周瑜周公瑾吧?艾久闻大名,如雷灌耳矣!今日得见,幸也!”

    孙尚香认得来将,正是陆仁麾下年轻一辈中的领军人物邓艾邓士载,当下就给周瑜作了一番介绍。说起来邓艾虽然是与刘晔驻守于辽东,但现在的主战场基本确定是在辽西,陆仁自然也会作出一些调整,所以邓艾就被调来了辽西。辽东那边要是打起来的话,有人老黄忠和黄忠的儿子黄叙在,还是有人带兵的。至于会安排在菊花岛接周瑜……邓艾有陆仁徒弟的身份,干这个活也比较合适。

    双方各自客气了几句之后,周瑜也就趁机仔细的考较了一下邓艾。而一番考较下来,周瑜心中又是一阵轻叹:“如此良才,为何不是仕于我江东?”

    该客气的都客气完了,邓艾就领着孙尚香与周瑜去往菊花岛要塞中的府衙。不一会儿的府衙之中,邓艾与周瑜、孙尚香又少不了一番场面上的客气话。直到各自落座、酒菜送上之后,邓艾才话归正题,举杯向周瑜问道:“公瑾来此助战,却不知道带来了多少江东健儿?”

    周瑜淡淡一笑:“不多,五千余众矣。”

    “五千!?”

    邓艾忍不住扬了扬眉头。虽然他已经从陆仁拍来的电报里知道了这个数字,但还是忍不住皱了皱眉道:“只有五千余众?这……是不是也太少了点?”

    周瑜大笑:“不少!忆想当初,瑜与伯符仅以三千余众便攻取下了江东诸郡。今日北上击胡,又何需太多的兵马?”

    邓艾心说得!早就听陆仁说过周瑜的狂傲是深深的刻在骨子里的,时运不济的时候是能勉强的压一压,可是机会一来,你仍旧会是狂得没边!

    这会儿邓艾还没开口,那边的孙尚香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周瑜提及了孙策当年的光辉往事,连带着就引发出了孙尚香的胸中豪气,当下亦豪迈的道:“不错!当年伯符大哥仅以三千子弟便拿下江东,今日尚香与仲兄便当以五千江东子弟扫讨胡虏,以扬我江东子弟之威!”

    邓艾心说这都哪儿跟哪儿啊!孙策当年搞定江东,又真的是只凭从袁术那里弄来的三千兵马不成?这里面牵扯到的事情非常的多的好不好?只是眼下又不好说破什么,只能是赔上个笑脸再举杯敬酒,说几句诸如“豪气干云”之类的话。因为陆仁在电报里交待过,某些事情别太和周瑜、孙尚香较什么真……

卷 三第两百三十回一 打起来了 3() 
入夜三更,周瑜的房中却还亮着灯光。【。aiyoushenm】

    门外忽然传来了孙尚香的声音:“仲兄,这么晚了怎么还没睡?”

    “尚香吗?进来吧。”

    “进什么进?你房门闩住了。”

    “……等等。”

    房门打开,孙尚香先是往屋里探了探头之后才步入房中,一眼就看到了被周瑜挂在了墙上的地图,问道:“仲兄是在想些什么?”

    周瑜的目光又回到了地图上,沉吟道:“少了一支。”

    孙尚香道:“什么少了一支?”

    周瑜怀抱起了双臂:“陆夷州布置的部队少了一支。按现在的战况,吕玲绮、陈公台镇守于锦州,拓跋玉、慕容紫英镇守于菊花港,邓艾坐镇在菊花岛……”

    孙尚香道:“这没什么错吧?”

    周瑜摇了摇头:“尚香你的心性终究是太过直率了点,很多相关的事情你想得不深。”

    顿了顿,周瑜的手指点上了地图:“据我所知,锦州就是当初的柳城,是当年乌丸单于蹋顿的王城所在,陆夷州在拿下辽西之后选择在柳城原址上新建锦州,除了锦州位于辽西核心之地,有战略核心的意义之外,其实还有更深的一层意思在里面。”

    孙尚香有些茫然了:“什么啊?”

    周瑜看看孙尚香那……嗯,用现代的话说就是一脸萌蠢的模样,也实在是忍不住伸出手曲指在孙尚香的脑门子上敲了一下。说起来,以前周瑜还是弱冠少年,孙尚香则还是个小女孩的时候,这种事也常有:“笨尚香!柳城是辽西诸多部族公认的的祭天之地,对辽西大大小小的部族来说其意义非比寻常。有些事我说得太深你可能不会明白,那你不妨这么想一下,假设你带着一支族人常年的游离在外、背井离乡,那么在你心中最希望回到的地方是哪里?”

    孙尚香几乎是不假思索的回应道:“当然是希望能回老家去。”

    周瑜道:“那么在回到老家的时候,肯定会做的事又是什么?”

    “当然是重修祖坟、祭祀先祖……哦!我明白了。”

    周瑜点点头:“锦州就是这样的地方。”

    孙尚香道:“三族联军现在在围攻锦州固然是在情理之中,但现在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吗?”

    周瑜道:“锦州的守将不对。哦,我的这个不对说的不是能力,而是意义。这么说吧,陆夷州当初能拿下辽西,其中有很大的一层原因是扶持了拓跋玉和慕容紫英,用这二人是鲜卑贵胄的身份统合了不少的鲜卑部族。再接下来锦州新建,以拓跋玉今时今日(大祭司)的身份,怎么说也应该是留守在锦州才对。但是现在你也看到了,拓跋玉是呆在了菊花港而并不是锦州。”

    孙尚香道:“我听得有点晕……仲兄,我是不是可以这样来理解?锦州是辽西的治所,而拓跋玉则是陆夷州指派的辽西刺史,那么按道理来说,拓跋玉不管怎么样都应该是留守在锦州城里才对?”

    周瑜点头:“是这个意思。”

    孙尚香摊了摊手:“那现在这样好像也没什么不对的吧?强敌来犯,一地之首不能有失,所以暂时前往别处,打仗的事交给部下去完成。”

    周瑜道:“所以你没有看到陆夷州隐藏在这种看似合情合理的安排之下的深意。辽西有正规驻军两万,我敢肯定都是陆夷州麾下的精锐之师。而三族联军虽然有十余万众,真要是和陆夷州的这两万精锐之师碰上,我也敢说绝对占不到什么便宜。换句话说,陆夷州如果只是想把这十余万的三族联军给赶回漠北,那么这些三族联军不太可能能像现在这样围住锦州城和菊花港。”

    孙尚香一愣,细想了好一阵之后才点头道:“这么一说到也是哦!陆夷州麾下的正规士卒训练严格、战力强悍、武器精良。而且吧,我能看得出来陆夷州在训练部队的时候,有很多专门是如何对付骑兵的战术。这样的部队拉出去,有个一万来人就完全可以抵挡住数万骑兵。”

    周瑜这时小心的左右看了看,然后才凑到孙尚香的耳畔低声道:“所以我根据目前的战况分析出陆夷州的目的不是抵挡,而是聚歼!”

    孙尚香吓一跳,赶紧同样的左右看了看之后再低声道:“聚歼?十几万?陆夷州的胃口会不会太大了点?陆夷州的兵马精归精,可再怎么说也只有两万余人,聚歼十几万会不会……”

    周瑜冷冷一笑:“到现在你还以为陆夷州放到辽西的只有两万余人?尚香,这两万人其实只是辽西固有的兵力,其他的诸多兵力你还没有算进去。”

    伸指在他们现在所处的菊花岛上点了点:“邓艾率领了八千人,算上我们江东子弟的话就有一万三,这样就有三万多了。刚才我不是跟你说过拓跋玉呆的地方不对吗?尚香你别忘了,拓跋玉是现在辽西公认的大祭司,依附于她名下的乌丸、鲜卑等部族原本就是游牧部族,他们只要上了马再拿起武器就是出色的骑兵。我大致的诂算了一下,真到某个时候拓跋玉一声令下,菊花港马上就可以聚集起至少三万的游牧骑兵。

    “但是现在你也看到了,这样的一支部队,拓跋玉一直到现在都还没有下令召集,那么是她不想吗?不是吧?应该是时机未到,甚至很可能已经召集起来了,但却躲过了众人的视线,由别道前往了他处以做准备。”

    话到这里周瑜停了下来,眉头也再一次的紧锁了起来,孙尚香见状就问道:“先前仲兄说陆夷州安排的人马少了一支,说得就是这一支吗?”

    周瑜摇头:“不是说这些,因为这一支隐军的用意已经被我看到了,所以算不得是隐军。我想说的是……甘宁哪去了?陆夷州手下的两员大将就是甘宁和黄忠,而且这二人先后从夷州率军出发,黄忠现在是镇守在了辽东,但甘宁怎么没有在辽西出现?

    “对辽西这边,我们终归是外人,有很多事不方便让我们知道,我们也不可能去问甘宁是去了哪里。但我们可以肯定,甘宁作为陆夷州的心腹大将,就这么没了身影肯定是去了最为关键的地方并且蓄势待发。”

    孙尚香点头。

    周瑜的目光又回到了地图上,沉吟道:“所以我在看出陆夷州有对来犯之敌的聚歼之意后,就开始推算甘宁可能是去了哪里。而在我看来,甘宁最可能的就是去了这两个地方!”

    孙尚香顺着周瑜所指的地方看了几眼,到也马上就明白了许多:“这是三族联军退还漠北的两个要道。仲兄你的意思是……甘宁绕道去堵住退路了?”

    周瑜道:“应该错不了。这两个地方一但被甘宁给堵住,三族联军的十几万人基本上就等于是被困在了辽西。现在我搞不清楚的,却是接下来的仗陆夷州是准备怎么打。按我的推算,陆夷州差不多到了要先来一次反击的时候,把三族联军给打怕……尚香,现在你该明白我为什么要急着赶过来了吧?要是来晚了一些,咱们根本就捞不着仗打,那么我们来了又有什么意义?”

    “那仲兄你是怎么想的?”

    周瑜笑了笑,却没有说话。

    ————————————————————

    兵法云:军争为利,无利而不往。

    三族联军围攻菊花港已经好些天了,而他们为什么会想把菊花港给打下来?说白了还不就是因为他们需要钱粮?

    他们来打辽西,本身就抱着打不下辽西也得捞够本的心思,而菊花港作为辽西最重要的吞吐港口,实际储备下来的钱粮军需不会比锦州少。毕竟当时的陆路运输能力比较有限,菊花港自己又是水陆交通重镇,重兵镇守之下钱粮军需什么的自然是少不得的。如果三族联军能够拿下菊花港,也就意味着他们能够得到大量的军需,进可继续围困锦州,退也可以带够收获。

    不过菊花港真不是那么好打的,因为陆仁又哪里会不清楚菊花港的重要性?作为进取和稳固辽西的重要桥头堡,可以说就是扛杆上的支点,而这个支点要是不够结实又哪里能行?

    事实上在锦州城还没有建设起来之前,菊花港就已经接受过多次的战火洗礼,大规模的则有两次。有了这些战火的洗礼,却也使得菊花港的守备愈发的完备。三族联军想拿下菊花港?再多努努力吧!

    不过三族联军到也不是一点作为都没有,至少菊花港外围的村庄小镇被三族联军给洗劫了一个遍。而菊花港除了重点防护的主要吞吐口岸,或者说是官方的吞吐口岸之外,那些民办型的小型口岸差不多都被三族联军给毁了。

    没办法,这就是战争,而陆仁毕竟在兵力上有劣势,不可能全都顾及得到,所以只能选择适当的放弃。再说句很阴暗面的话,陆仁不管这些民办型的口岸,也是有意的想激化依附于自己的外族属民与三族联军之间的矛盾。

    不过为了拖住一部份三族联军,缓解一下锦州城那边的压力,陆仁和陈宫还设下了一个引诱敌军的圈套,那就是作出一副菊花岛上的守军动不动就想要偷袭三族联军的假像,说白了就是隔三差五的派出一些“登陆舰”去菊花港附近的一些地区登陆。有的是真打了几下,占了点便宜就溜了,有的则是有意或无意的被三族联军发现,然后就扔下一地的钱粮闪人。

    再一个,就是之前的那些“钉子户”,这时也成为了这种引诱战术的诱饵,也就是说菊花岛会派船来接应这些“钉子户”撤离。而这些“钉子户”在三族联军看来那就是油水和奴隶,因此对抓获这些“钉子户”都抱以了十二分的热情。

    而这一日的入夜之后,又有十来只舰船靠近了海岸,而在海岸上也出现了不少的人头,看情况应该是菊花岛上的船只又来接走“钉子户”了。而很“不幸”的,这个情况被一些巡夜的三族联军给发现了,于是乎马上就有大批的三族联军发出呼啸之声,纷纷的赶往事发地点来“发财”。

    接下来的情况又让三族联军大感意外,就是、据说,这几只船居然在海岸那里搁浅了!?

    鲜卑骑兵冲到近前时,不少人跳下了马背,顺着靠岸船只的舢板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