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本三国一路人-第5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呆着。

    得到这个消息时,邓艾很明显的松了口气。之前按邓艾的推算,公孙渊的大军如果马上回军的话,五十公里的路用不了多久就能赶回来。就算是步兵一时半会儿的回不来,公孙渊手下另外的一万骑兵又难道是吃素的?

    现在公孙渊没收到消息,就意味着邓艾还有一些时间进行布防和休整。有这样的一点时间,已经足够邓艾玩些花招的说

    转眼便已是次日的近午时分。

    蹄声隆隆之中,约有数百骑出现在城寨之下,当先骑尉远远的便向城寨喝喊,要城寨打开寨门,准备迎接公孙渊的大军。只是喝喊许久,城寨之上并无一人应答,骑尉怒气上涌,立刻就拍马上前准备开骂。

    说起来也可能是这些天不停的赶路,这骑尉累得有些昏了头,也不想想这城寨之上的气氛有那么些的不对头。他这里靠近之后几句话才刚刚喝喊出口,城头之上便有一支羽箭激射而出。骑尉于啐不及防之下,这支羽箭不偏不倚的正中其心口,接着自然就是坠落于马下。

    骑尉身后的众骑立时愕然,还不及反应过来,山道两旁人旗影闪动,漫天的箭雨亦随之而来。不过片刻之间,这数百骑就全都成了刺猬不过最后面的几骑总算是反应快些,而且前面有人挡着,一见势头不对立时就掉头开溜。百忙之中回头一望,发觉墙头的旗织正在换成夷州军旗。再听呐喊之声响彻山间,一时间根本就不知道对方有多少军兵,只能是落慌而逃。

    邓艾在墙头见少量有意放走的辽东战骑已然逃远,立刻命令打开关门,让之前埋伏在山道两侧的两千士卒退回城寨之中。至于留在那里的军旗什么的,邓艾也懒得理会。本来就是放在那里吓人用的,撤掉干嘛?

    到两千人撤回城寨之中,道路上的布置也于时完成,邓艾又下了一个命令:

    “把关门给我彻底堵死!”

    早就准备好的木料、石块、泥土在不停的送入关门廊洞之中,用不了多久关门便已被完全堵死。邓艾是要挡住公孙渊,这关门对他来说根本就没有用处,万一被攻破反而麻烦,不如干脆堵死。而关门堵死之后,要做的就是等待公孙渊大军的攻击。

    另一头,公孙渊没用多久就接到了逃回来的战骑的回报。至于这回报,则听得公孙渊心惊水已其实说白了不外乎什么“我军退还之路已被夷州军兵截断”、“夷州军兵极多”之类的。邓艾先来这么一下,目的就是要让辽东军兵搞不清楚城寨中的实际兵力,进而扰乱辽东兵马的军心。

    很不幸的,公孙渊还就真的上了这个当。说实话,公孙渊会上这个当也不意外。姜游的夷州海运能力之强,公孙渊作为夷州曾经的贸易伙伴之一,还是比较清楚的。其实早在公孙渊出兵之初,公孙渊就有考虑过姜游可会随之而来的报复。按照公孙渊的设想,这一仗只要打赢,姜游的北方军团肯定会被打残,右北平哪怕是落到鲜卑的手里,自己也同样能赚到足够的好处,也不怕已经伤了元气的姜游从海上进行什么报复未完待续。

卷三 第一百零一回 西塞烽烟(二)() 
前文有述,公孙渊的三万大军在通过了西塞山之后,在西塞山西侧五十公里左右的地方驻留了下来,本意是想等步度根和菊花港先打起来,到了差不多的时候他再带兵过去捡便宜,但是因为菊花港的战事出乎于公孙渊的预料,所以在收到步度根军团已经全灭的消息之后,公孙渊知道自己再在带兵过去绝对讨不了好,加上甘宁的舰队在辽东海域露了面,公孙渊就决定退军回襄平去保守辽东。

    五十几公里,换算成汉制大概是一百二三十汉里的样子,公孙渊的三万大军如果是全力赶路的话,一天一夜也就差不多了。当然了,由于天气冷,而且道路上还有春雪未消的缘故,这三万人的路是赶得很辛苦的。

    但是再辛苦也得赶,因为公孙渊知道陆仁的海运实力非常强大,特别是现在菊花港那边的战事终结,陆仁手头上的兵力可以抽调出来。一但被陆仁抢先用海运的方式把兵力转送到他处来截断自己的退路,那么他手上的这三万人多半就讨不了好。但是担心什么就来什么,现在退路让人断了不是?

    闲话少说,公孙渊不是不懂军事的二百五,很清楚他在西塞山这里被截住,如果不能尽快的攻破关隘,等到菊花港那边的局面一稳定下来再派援军过来,那他的三万大军没准就得交待在西塞山这里,当下急忙下令全军全速前进,务必要以最快的速度把西塞山山道给打通。

    公孙渊离开辽东前往菊花港时带了三马人马,其中步兵两万,骑兵一万。因为并没有进行过什么战斗,这三万人的建制完整,没什么损失。看上去好像是挺不错的,可是对于公孙渊来说,这三万人本来是打算去菊花港发财的,现在却是用来攻打本属于自己的一处要道关隘,这种事,可能放谁的身上都会很不好受。

    再不好受也得打!不然就全死在这里了!

    夜已渐深,西塞山山道之上尽是一片宁静之意,只是虽然宁静,在这静夜之中却少了几分本应同有的详和城寨之下遍地尸身,使得这山间弥漫着一股浓厚的血腥之气,亦使这这原本应该宁静详和的夜色,无端端的多出了几分肃杀之意。

    城寨的墙头之上灯火通明,照得墙下十余步的范围内亮如白昼。邓艾此刻就站在墙头上,举目向山道的那一头远远眺望。许久过去,邓艾缓缓的收回目光,在墙下众多尸身上徐徐扫过,眼中却也隐隐的闪过了几许嗜血红芒,口中亦在无声的轻咏着他早些时候从陆仁那里学来的诗辞: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邓艾是不是嗜杀之人,这个很难说清楚。但有一条很明显,就是邓艾的建功立业之心极盛,因此他很需要“万古枯”来为他铺就“一将功成”的台阶。现在有这样的机会,他自然不会留任何的手。今日午后的一役,邓艾可以说是身先士卒,在城墙上或刀或弩的,被他亲手击杀的辽东士卒几乎过百。而这一打,除去邓艾的建功之心外,邓艾的心头还有一份这样的感觉:

    “两军对阵,浴血搏杀,这才是一个大好男儿当行之事!”

    邓艾正在无声轻咏,身后却忽有人登墙唤道:“将军!”

    邓艾应声回望:“你来了!辎重器械可都送达?”

    副将点点头并向邓艾交令。之前邓艾主要是分为了三队,自己亲率一队三千余人赶往西塞山阻截公孙渊,二队去挡住襄平方面可能会开过来的辽东援军,第三队就是由现在的这员副将负责将粮草军械送到城寨这里来。而当这员副将登上城墙时,随军工匠已经在忙着安装军旅用的轻型发电机与探照灯。

    顺便说一句,邓艾的陆军兵团总共是一万人左右,但也并不是全数都在邓艾的麾下,其中有两千最精锐的火枪兵暂时留在了甘宁那里,以满足甘宁那边一些相应的登陆作战的需要,所以邓艾的实际兵力为八千左右。而在这次分兵的时候,邓艾的西边是三千人,阻截辽东那边的也是三千人,剩下的两千人则是分成了两队,每队各一千人,分别往东侧和西侧运送物资。现在物资送达,邓艾手头上的实际兵力是四千左右。当然了,舰队的人员不算,再有后续的物资的话,也是由舰队里的人手来完成。

    此刻副将扫了一眼墙下山道,略显遗憾的道:“看样子我错过了首战。”

    邓艾微笑道:“放心,今日首战不过是小打小闹。往后的十数日中,只怕咱们的硬仗打都打不完!”

    副将点点头,再抬眼望了望山道两侧的战旗,忽然迟疑着向邓艾道:“将军,那些旌旗是不是也太太容易被人看穿了?”

    邓艾也抬头望了几眼,轻声冷笑道:“我还就怕公孙渊看不穿。不过还好,看今日首战,公孙渊到也不是那么笨的人。”

    “啊!?”副将被闹了个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

    邓艾知道自己的这位副将很多时候头脑会转不过弯来,于是弯腰拾起了几块碎石摆出了一个大概的地型图再向副将解释道:“西塞山固然是公孙渊归还辽东的要道,但若真的无法打通的话,公孙渊完全可以绕道而行,从北面绕过西塞山,经由草漠之地归还辽东。”

    顺手再将一个小石子放在西塞山山道的位置:“如果我军在此的兵力充足,公孙渊于自知无法攻克城关之下,恐怕马上就会掉头绕道,如此一来我们卡在这里就没有意义了。按照主公的意思,逼得公孙渊取北方道路绕回辽东当然也可以,但最好还是在把公孙渊的三万人马在西塞山这里给吃掉。全都吃掉有点不太可能,毕竟我们手头上的兵力就这么点,但能吃掉多少就是多少,吃得差不多了公孙渊率领残部绕向北道,我们也追赶不上。”

    再抬眼望了一眼林木之间的旌旗,邓艾微笑道:“我故意弄出这些容易被人看破的伎俩,就是要让公孙渊知道我们在此处的兵力其实不多,然后让公孙渊以为我们因为兵少而心虚,想诱骗得他绕道而行。”

    副将迟疑道:“将军之意,是要将公孙渊完全的牵制在这里?”

    邓艾点点头:“若是公孙渊往北绕道,北面的草原、荒漠地势空旷,而我们的将士主要都是步兵基准,进入草漠一则不利于大军追击,二亦难以聚而歼之。但若是将他们卡死在西塞山一带,公孙渊便是插翅难逃。所以我们不但要挡住公孙渊,更要主动的吸引公孙渊来强攻。因此我才故意向公孙渊示之以赢弱,表面上好像是要靠玩弄一些伎俩才能勉强挡住公孙渊的三万大军,如此一来公孙渊便会一意强攻此地。”

    副将显得有些犹豫:“要是公孙渊强攻数日未果,继而改道向北又当如何?将军,毕竟我们基本上可以说是没有什么后续援军的,主公手上能调派给你的兵马基本上都调派给你和甘兴霸将军了,如果再行增调的话,夷州守备会薄弱下来,难保江东不会生出些什么想法。”

    副将也没问挡不挡得住的问题。作为夷州军事学院毕业的高材生,能成为邓艾的副将之一自然也有些本事,对防守战也颇有心得。此时细看过周边地形之后,心中对四千来人防守住这座关卡十天半个月还是比较有信心的。

    邓艾这时却微笑依旧:“放心,只要我们能先诱导住公孙渊五日左右,公孙渊再想绕道却也来不及了。日前探马来报,公孙渊于退兵的路上多有派出战骑四下劫掠粮草,沿途不少的村庄被其掳掠殆尽不说,稍往北一些的游牧部落亦为其所掠。”

    副将恍然道:“公孙渊的粮草不多了?”

    邓艾点点头。其实会发生这种事,也在邓艾的意料之中。早在公孙渊出兵的时候,夷州方面打探到公孙渊全军上下所携带随军口粮大概是三个月左右的份量,这也是当时的作战一个比较标准的携带量。

    然后公孙渊的出兵时间其实大致上只是比步度根稍晚一些,也就是说当步度根在菊花港城下打了两个月的仗的时候,公孙渊的三万大军也一直在消耗着他们手里的粮草,到菊花港战事终结的时候,公孙渊手上的粮草也消耗了两个月的份量。再接下来菊花港有一个十几天的安顿时间,公孙渊手上的粮草又消耗掉了大概半个月的,所以到公孙渊退军的时候,随军的粮食最多还能维持半个月左右。不过如果不是有邓艾突然出现拦在了西塞山的话,公孙渊有这半个月的粮草也足够这三万人马回到辽东。

    其实按照公孙渊的本意,是想在差不多的时候赶去菊花港,把菊花港给打下来之后还怕没有粮草补给?但却没想到步度根会被击败,公孙渊这里的粮草就没了进项。不过这时其全军上下的粮草还是够顺利的返回辽东的路上的口粮而已,然后就是在路上靠骑兵去打打草谷,保证有那么点的赢余而已。

    现在邓艾来了这么一下,公孙渊的三万大军无法顺利返回辽东,粮草供给肯定会出问题。当然了,如果公孙渊聪明一点,这个时候就开始绕道往北的话,三万多人马省着点吃,并且再打劫一下沿路的游牧部落,七分饥三分饱之下回到辽东也是可以的。虽然会饿得难受,但至少能把这三万辽东精锐给带回去。只是在这里多拖上几天

    这可不是几天粮草的问题那么简单。公孙渊晚绕道几天,很可能就意味着菊花港那边在腾出手来之后会派出骑兵进行追杀,而现在的公孙渊大军七成左右可是步兵来着。再一个比较关键问题就是菊花港派出来的追杀部队会放任公孙渊去进行劫掠性的补给?你敢出来一队就吃掉一队!

    此外还有一条,就是公孙渊如果绕道的话,步兵的行进速度偏慢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没有追兵的话,步兵要走大概将近一个月才能回到辽东属境。而现在的时节尽管已经是初春,但以北方严寒的气候,在入夏之前也仍然会有大雪降下。雪一降下,骑兵都难走得要命,步兵就更别提了,要是身后还有追兵的话,那尼互更是雪上加霜!菊花港派出的追兵也不用打得太凶,只要再多拖上个十来天,公孙渊的三万多辽东兵马就算不饿死也都冻死当北方严寒的天气是开玩笑的不成?

    当然了,严寒的气候对菊花港派出来的追兵也会有影响,不过菊花港派出的兵马不用担心补给的问题,而且必要的时候只要赶到海边,大批的船支可以直接把追击的兵马给接回去。

    因此,这最初诱敌强攻的几天是很关键的几天。除了要挡住公孙渊之外,更要向公孙渊示之以弱,好让公孙渊以为这里完全可以一口气打通,结果使公孙渊失去退兵的最佳时机。

    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如何引诱公孙渊来强攻,对此邓艾到不怎么担心。今天的首战,邓艾已经看出公孙渊有试探的意思,不然也不会只是扔下了几百具尸体之后就退了回去。反过来邓艾这里也没有尽全力,到是故意的让公孙渊发觉山道两侧的旌旗都只是摆设。

    邓艾相信此刻的公孙渊已经断定西塞山城寨这里并没有多少兵马,完全可以一举攻克。而接下来的,就是配合着公孙渊的想法,用一个个“惨胜”来坚定公孙渊可以一举攻破西塞山城寨的想法。只是这场戏想演好,却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天方大亮,西塞山山道上已然是杀声振天。

    一队又一队辽东步兵有如不要命一般的向城寨发动猛攻,邓艾则率领着夷州士卒凭依着城寨拼命死守。邓艾固然是想演演戏,但真打起来的话,四千多兵力面对四万多大军怎么说都有些不够用,想留手也着实是留不了。万一演戏演得城寨被攻破,那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既然戏演不了,那还是实打实的打吧!

    话虽如此,邓艾还是耍了一点小花招,就是他命令一部份士卒哪怕没受伤,也得在身上缠上几道绷带再涂上点血。至于血战场会找不到血迹?此外副将运来的军械中,如拆装型的轻型投石架、速射型连弩,邓艾也并没有全部取用,只是视战况而定。总而言之就是在尽可能的给公孙渊造成邓艾这边后力不继的错觉。当然了,也仅仅是错觉,真到不行的时候,邓艾可会毫不犹豫的把全部家底都拿出来。

    就这样,一下子便是一天的时间过去,而不过六、七米高的寨墙之下,早已堵起了近一米多高的尸堆。

    “给我滚下去!!”

    城寨墙头,邓艾发出了一声暴喝,手中长矛疾刺之下,刺中了一名才刚刚登上墙垛的辽东兵的小腹,锋利的矛尖直接刺穿了这名辽东兵并不坚固的皮甲与身躯,带着血迹却又闪着寒光的矛头出现在了辽东兵的后腰。

    若换作旁人,此时一般都会撤手拔出长矛之后再接后招,可邓艾却并非如此,而是近乎于凶残的再将长矛向前推出几分,直到整个矛头都透过辽东兵的后腰,使得这可怜的辽东兵完全被长矛挑起。而在之后短暂的一瞬间,邓艾就如同将一具敌兵尸身挑在了自己手上的长矛上一般,带给人的感觉是残酷与血腥。

    邓艾是不是嗜杀之人,但在战场上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没有半分的情面可讲,也不可能有半点的手去留。因此邓艾绝不会介意自己在这个时候扮演一个残忍嗜血的修罗杀神。但凡是热血男儿,在血战的战场上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别人眼中威风懔懔的神,不管是战神也好,还是杀神也罢,甚至是恶魔都不要紧,最重要的就是能够有竖立起一个形象。而将敌人有如穿冰糖葫芦一般穿在自己的武器上,不正是一个最好的pse吗?

    如果可以的话,邓艾真的很想一直保持着这个pse,但现在的战场之上并不允许他这么去做。刚才也说过,长矛透体而过之后,一般人都会选择撤手拔出长矛再接后招,可邓艾是很干脆的一松手,辽东兵那带着透体长矛却还没有完全死去的身躯就此从墙头坠落下去,身躯带着矛杆还顺便砸着了几个仍在拼命想攻上墙头上去的辽东兵。

    再看墙头的邓艾已经顺手抽出了腰间的佩刀,唰的一下向刚在垛墙上露出个头的辽东兵斩去。这辽东兵尚来不及举盾,邓艾的刀锋已经斩在了其侧额之上,红白混合的液糊之物几乎是喷射而出,这时的画面似乎已经不是“血腥”这个词能够形容得了的了未完待续。

卷三 第一百零二回 西塞烽烟(三)() 
尸身尚未从攻城梯上坠将下去,邓艾身侧两个夷州士卒已经将手中的战戟向前探出,戟锋与戟牙之间的戟钩顶在了攻城梯的两根主杆之上,那样子到有点像晾衣服用的画叉顶住了晾衣架。再看这两个夷州兵都一手顶住了戟尾,一齐发力向前猛推。

    在这两个夷州兵发力时的怒喝之中,攻城梯的顶端被推离了墙头。梯底扶持的辽东兵这时根本就无法稳住攻城梯,整个攻城梯就此向另一个方向倒下,仍在梯上的辽东兵也赶紧跳离梯上,高处的人也难免会重重的摔上一下。

    “将军让开!”

    听到这个声音,邓艾急忙闪身让过,却见另外两个夷州士卒用一口行军用的大锅装着满满一锅烧得通红的木块赶了上来。赶到墙垛上二话不说,一整锅的通红的木块就这样倾泄而下,墙下也随即响起了一片的惨叫之声。

    听着这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