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本三国一路人-第3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唉,我自己都不知道这话该怎么去说了。或许在原有的历史里面,司马懿在诸葛亮死后长叹一声天下奇才,就是在认同诸葛亮是自己真正的知己,而我现在对你大概也是差不多的心态吧不过咱哥们儿比那俩货幸运一点,好歹也有过几年真正的知交之情。

    “现在你走了,我觉得我到像那个司马懿一样,没有了能够限制住自己的对手,接下来很多的事就可以放心大胆的去做你也看着吧,没有了你对我的束手束脚,没有了你对我意图的判断,我能够做出来的事,或许能够让很多大人物都瞠目结舌算了,总之就是一句话,你他喵的别怪我对你见死不救就行。当时我人在济州,真要赶去柳城救你的一条小命还真不是什么难事。”

    说着,陆仁从怀中摸出了一个精巧的小盒子不是这个时代的盒子,而是雪莉从基地里带来的科技货,盒子里放的是几粒真真正正能把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救命药丸。这是雪莉在穿过来的时候,为了预防万一而特地带来的。

    只是当时的陆仁虽然人在济州,又哪里敢往柳城跑被曹操给逮住了的话那又算是什么事而陆仁在接到当时赵雨发出的电文之后选择了登船归还夷州,又何尝不是在强迫着自己去做一些违心之事

    。。。

第二百七十回 大局走向() 
汉建安十二年秋中,平定乌丸的曹操回到邺城。,

    按照郭嘉临终时给他的建议,曹操开始着手把自身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从许昌渐渐转移到邺城,铜雀台也于此时开始修建。同时曹操大量辟用青、冀、幽、并四州的知名士子,既得到了大量的人才助力,又间接的起到了稳定境内安定的作用。

    河北即定,曹操的下一个目标就是荆州与江东,因此留下了数万大军在邺城引水修建玄武池训练舟船水战

    所有的所有,似乎与历史原来的进程别无二致。但也有一个最大的不同之处,那就是在曹操回到邺城之后,当即上表朝庭诏告天下,宣布海外夷州正式并入大汉版图且自成一州,同时任命陆仁为夷州牧,加抚夷将军,再就是给了一个萌县亭候的爵位爵位就是扯淡了,因为萌县在许昌南面,把这里封为陆仁的食邑,难道是要陆仁去许昌那头领食邑

    此诏一出,天下皆惊而各个诸候当中,最为吃惊的无疑就是江东孙权。

    吴郡,孙权府。

    方面黄发、身材高大的孙权正紧皱着双眉,在厅中不停的转着圈,背在身后的手中拿着一份许都细作传回来的密报。

    “夷州,夷州夷州在东海之滨,与我江东往来不足千里的海路,但有事发则难以防范。而且陆仁本是曹操帐下之臣,现在曹操封陆仁为夷州牧,是不是意味着曹操与陆仁暗中早有勾结如今曹操占据河北,天下坐拥其半,南下荆襄、江东是肯定的事,突然冒出这个么夷州,难道说是在为今后的攻略作准备介时江东会在长江与沿海两面受敌”

    正思索间门人来报:“启禀吴候,周公瑾、鲁子敬求见。”

    孙权的眉头稍稍舒展开一些:“来得正好。快快有请”

    不多时这江东四英中的二英被门人引入厅中,礼罢就座周瑜便先告罪道:“瑜奉吴候之命驻守柴桑训练水军,本不当轻离。实是天下局势突变,瑜心中忐忑,欲与吴候共语议事,故此未曾应诏便即赶来吴郡。望吴候恕罪。”

    周瑜在这些方面一向是很小心的。他与孙策是兄弟之交,但与孙权却不尽然,彼此之间的关系其实非常微妙。论身份年齿,周瑜虽然是孙权的臣子,但孙策临终时是要孙权对周瑜“以兄事之”,换言之就是有一层对孙权的监督、警视的意思在里面;

    另一方面,孙权在承袭孙策的官爵时,可以说完全是靠周瑜、张昭等几个人给强行撑起来的,而周瑜更是直接带兵赶回来弹劾住了许多蠢蠢欲动的豪族。孙权能安然的“坐领”江东,周瑜无疑是功劳最大的一个。

    正是因为如此,孙权甚至对周瑜都有几分惧意,可反过来周瑜也怕。身为一个臣子,能立下大功当然是好事,但如果到了“功高震主”的地步则是另外一回事。

    周瑜与张昭不同,因为张昭是一个完完全全的文官,不像周瑜手中掌握着兵权,江东目前的精锐水军基本上都在周瑜的辖下。朝堂议事,张昭可以进言直谏甚至开骂,别人不会认为有什么不妥,因为那是张昭的本份事。

    可周瑜呢他却绝对不能这样做,周瑜和孙权彼此间的关系如果一个处理不当,比如说周瑜对孙权稍微有些不敬,或是孙权对周瑜有那么一点点的不放心,那么江东必然大乱其实到建安十二年为止,江东的山越动乱还没完全摆平,各地持观望态度的豪族也很多,要是孙权与周瑜之间有什么不和闹出点事来,后果可是不堪想像的。因此,在为了江东的同时也为了自己,周瑜不管在任何场合对孙权都是必恭必敬,好不给旁人落下半分的口舌。

    这边孙权大度的摆了摆手道:“公瑾心忧国事,何罪之有况且就算公瑾不赶来吴郡,孤亦在筹措着差人去请公瑾来此相商。如今公瑾已至,孤无忧矣”

    客套过后侍者将茶点奉上,孙权示意从人全部退下,向周瑜问道:“公瑾来此,想必是为了夷州之事吧”

    周瑜皱起了眉,默然的点了点头。柴桑离许昌要近一些,这个消息周瑜比孙权先收到也不是什么怪事。

    孙权把细作传回来的信缓缓的放到桌上,复问道:“那对于此事,公瑾有何高见”

    周瑜沉吟了许久,转头望了望鲁肃,微微的点了点头。

    鲁肃会意,接过话题道:“主公,且容肃先说几句如何”

    孙权点点头,示意鲁肃可以先说。

    鲁肃理了理思绪道:“主公可知曹操北征乌丸之时,其奇兵偏师走的是哪条道路”

    孙权道:“这个孤尚未得知。”

    鲁肃道:“曹操走的是海路。万余精兵偏师由南皮登船,绕至山海关后方登岸,然后两面夹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下山海关。”

    孙权惊道:“海路万余精兵登船绕道曹操军兵尽出青徐,素以步骑闻名于天下,却从未听说过曹操有如此强大的海运实力”

    鲁肃道:“曹操没有,但有一个人有。”

    “谁”

    鲁肃苦笔道:“还能有谁当然是昔日许都城中的尚书仆射,人称三年境内丰的陆仁陆义浩。”

    孙权也反应了过来,摇头道:“也只能是他了。不过他的海运之能竟然有这么强万余精兵越海而袭,再算上辎重器械,这得要多少舰船他不是在老老实实的行商贩货吗怎么却又做出这样的事来到是子敬你又是从何处得知的这些”

    鲁肃道:“主公,肃旧日里亦多有商贩之事,自出仕后虽不再行商,但宗族中人仍有不少行商族人,每逢陆仁海外商队去往徐州、吴郡之时,肃之族人便会有许多云集至这两地购置货物,因此与现在的陆氏、糜氏也算是往来甚密。月余前肃一族弟来吴探肃,饮酒间向肃提及此事肃方得知。”

    孙权沉思了许久,把目光又投向了周瑜:“公瑾,夷州之主是陆仁,那对我东吴”

    周瑜应道:“恕臣愚味,夷州对我东吴是敌是友,臣亦看不出来。这陆仁臣与他也有过数面之缘,算得上是点头之交。其人看似寻常,但心思见识远在臣之上。子敬探知之事固然不假,臣亦探知这数年间陆仁在夷州不但常与我江东多有互市往来,与河北与北境各处更是互市颇繁。还有传闻说曹操兵至南皮之时,陆仁曾送去了大批的精良衣甲器仗相助曹操。若传闻属实,陆仁暗中相助曹操就不是什么怪事。”

    孙权道:“陆仁当初自曹营中出逃,那他就不该如此才是。”

    周瑜道:“天下之势,唯利而动。想那陆仁弃官从商,凡事更会较之以利,且天下女子不少,陆仁当初虽因一女子之故而与曹操翻脸,但他的身边从未缺过绝色美女,这等小小怨恨若是时日稍久,冲淡掉心中仇怨也在情理当中。”

    鲁肃又接上了话道:“主公,还有一些事肃不知当讲不当讲。”

    周瑜楞了一下便望向鲁肃,眼光显得有些犹豫。这个孙权并没有留意到,只是向鲁肃示意但说无妨。鲁肃随即翻出了一本小册子顺便说一下,陆仁早就有能力大规模的制作记事本和铅笔,到了夷州之后这两样东西开始走上正规生产与销售,另外陆仁还在制作钢笔。而这些东西贩到各地之后,因为方便使用,为各地士子所追捧。所以鲁肃的手上有一份也正常。

    指点着册中道:“就商言商,肃在得知陆仁与我东吴互市后曾着人探查过,陆仁贩来江东的器物以文具、衣物、精食、调料等杂物为主,多为民生之物,像珍珠、大贝、玳瑁、茶叶、上等琉琉这一类嗜好、奢侈也有一些。另外他会从东吴收购走大批的生丝、原麻、矿石、草药。只是除此之外,他数次贩去河北的衣甲、器仗、粮草等军需之物却从未贩与过我东吴。”

    孙权一下子没听明白,必竟孙权不像鲁肃是商人出身,一时间搞不清楚这里面的事物关系。

    那边的周瑜稍稍释然,补充道:“早年间臣与陆仁也定下过契约,由他在柴桑的船坞为我东吴水军建造战船,此事吴候也早就知晓。只是柴桑船坞所能造出来的船多为中、小型战船,只适合江河水战,稍大一些的船只仅建造出过五只,且利于运输却不利于作战。就在不久前,柴桑的陆氏船坞忽然向臣提及再也接不了订造之事,具言乃是人丁、工匠缺乏,臣为此暗中查探过,陆氏船坞七成以上的熟练工匠都已不在,想必是陆仁已转运去了夷州。如今的陆氏船坞仅能建造一些寻常商船或是为水军维修战船而已。”

    孙权现在更是听得云里雾里,于是很干脆的摆了摆手道:“二位,你们说的这些到底与夷州之事有何关系孤不才,实在是听不明白。”

    周瑜与鲁肃对望了一眼,周瑜示意由鲁肃来说。鲁肃清清了喉咙道:“主公,依肃之见,陆仁乃内政长才,如今又在军需之物上对曹操尽力相助,对我东吴却从未有过半分。若是假以时日,以曹操青、徐、冀数州之精锐,再辅以陆仁的衣甲、器仗、战船之助,实为我东吴心腹大患。”

    。。。

第二百七十二回 诰至夷州() 
却说陆兰把食盒中的糕点放到陆仁的案头,见陆仁一脸的惊愕外加卫生眼,就在原地转了个圈笑道:“大人,这身衣裳是我新做好的,好看吗”

    “好看好看”

    陆仁猛然回过神来连连摆手道:“不是说这个这家里的衣服你怎么穿到外面来了坦肩露背的四处乱跑,你就不怕惹出事来”

    陆兰道:“这不是天气太热了吗本来我是想换身衣服再出来,蔡姐姐却说不必了。大人没事的啦咱们这里比我穿得还少的女子都有。”

    陆仁哑然,他也是一时兴起,随意的画了一些这一类的衣服图样给陆兰,让陆兰闲着没事的时候当是做着玩。后来做出来一些在当时看来可谓不伦不类的衣服,也只是任由家中那几号女将在家里穿着,若是出门还是会换上比较正式的衣服。

    但可能是女美的天性作怪,最后连初时有些排斥心态的蔡琰最后也都穿习惯了。后来家中请来的那些女佣看着眼馋,暗地里有向陆兰请教这种衣服该怎么做的,回去后找裁缝另行制做。更有甚者把自己省吃俭用换回来的上好布料偷偷的交给陆兰,央求陆兰代作一下。

    陆兰的耳根子偏软,加上平时如果不是陆仁特意指派的话,她其实也是没什么事可做,便通通的来者不拒全都接了下来,闹得她有时也会忙得不亦乐乎。对此陆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至少陆兰有事可做的时候虽然会忙上一点,但看得出来陆兰过得很充实。

    只是他没想到,有他这个“夷州第一家”的佣人做榜样,这一类的衣服竟然在夷州渐渐的流行开来,一些胆子比较大的女性干脆就直接穿出街,随之而来的便是很高的回头率。

    说起来夷州眼下的女性远比男性多,陆仁又为了尽最大可能的利用人力,一直在尽力的去解放女性的劳动力,几年下来夷州这里的女性胆子在当时来说简直有些大得可怕。

    哭笑不得的抓了一阵头皮,陆仁挥手道:“行了行了,小兰你要是没别的事就赶紧回去。哦,记得晚上帮我烧一道糖醋带鱼。突然间很想吃来着。”

    陆兰应了一声,又和雪莉在那里小声的交谈了几句才下楼离去。陆仁见状颇为好奇的问道:“你们两个刚才在说什么悄悄话”

    雪莉又白了陆仁一眼道:“女孩子家的小秘密,主人你就不要过问了。”

    陆仁尴尬的道:“也是也是,女孩子之间的事情,不该我过问的事我就不过问了。”

    雪莉笑道:“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主人,陆兰现在穿的这种清凉夏装是主人你给出的图样吧”

    “嗯。怎么了”

    雪莉走到陆仁的身边,意外的帮陆仁打起了扇子,颇有些讨好的意味,嘴上开始和陆仁打起了商量:“主人啊,这种清凉夏裙看上去很漂亮,陆兰说穿在身上也很舒服,您看能不能让陆兰按我的身段做几件给我”

    “雪莉你什么时候也讲究起这些东西来了”

    正和雪莉半正经半不正经的商量着事,有人从码头赶了回来,一上楼就大叫道:“宗主,码头刚刚派人传信过来,河北方面的船队回来了按船上打过来的旗语,说是许都派来的使节也随船而至,请宗主马上去码头迎接一下。”

    陆仁面色一变:“许都派来的使节赵雨那里怎么没发个电报回来”

    这里要说一下,曹操从北境归还之后,赵雨和田畴因为有功,被曹操一并带去了邺城。而当时陆仁手头上的几部电报机因为还很原始的缘故体积较大,需要有专门的摆放地点,所以赵雨的电报机是安置在了赵雨的船上。现在赵雨人在邺城,船却是停留在了南皮,赵雨又哪有办法给陆仁发电报而且由于当时的交通与通讯落后的缘故,孙权等人收到了许昌方面的密报,陆仁这里却还没有收到消息,所以都还不知道曹操已经给他建州拜牧。

    但不管怎么样,朝庭派了使节来是件大事,陆仁自然是得赶紧的跑去迎接。

    船队的旗舰船头,一个三十来岁上下,布衣竹冠的文士正面容冷峻的向夷州码头眺望。只是细看过去,面容虽然冷峻,眼光中却带着几分不甘与无奈。看着看着,他忽然没来由的长长的叹了口气。

    有人慢步走到文士身边随意的行了个礼道:“启禀上使,前面就是夷州码头了。请上使权且回舱,我家宗主会在码头相迎的。”

    文士转回身,望了眼这个人看似恭敬实则不屑的神色,默然的摇摇头,大步走回舱去。这个撇了撇嘴,靠在桅杆上心道:“雨统领没回来,却带了这么个人回来,一看就知道是个很难对付的人,这些天里面说过的话不足百句”

    码头这边陆仁众人都已陆续赶到。当陆仁看见甘宁与史阿二人站在一起低声商议着什么时马上就跑到二人身边问道:“我说二位,你们该不会是在商量着想这个吧”

    说着陆仁用手指在喉间划了一下,甘宁则阴笑道:“要是来人我看着不爽,会直接就”比了个砍头的手势。

    史阿冷冷道:“若是大人不愿在大庭广众之下取其性命,史某夜里去一趟便可。”

    陆仁心说行啊,一个想当众刺杀,另一个又说想神不知鬼不觉的暗杀我身边什么时候冒出两杀神出来了想也想不的连连摆手道:“别别别,二位且听我一句,没有必要的话不要害他性命。且看来人如何,说不定事情还有回旋的余地。”

    甘、史二人同时重重的哼了一声,转过身去。陆仁翻个白眼,领着众人站到码头上等船队靠岸。当船队徐徐降下风帆,向码头靠将过来,并在岸边搭好舢板,那文士走下船只准备与陆仁相见时,陆仁已经看清了文士的相貌,暗自惊道:“怎么来的竟然是他”

    来人是谁光武嫡派子孙刘晔,刘子阳

    “联以不德,汉延至今今授陆仁为大汉新郡夷州郡守,领抚夷将军勿负联念,钦此”

    夷州的主议事厅中,刘晔读完了这道亢长无比却又没什么实质性内容的圣旨,恭恭敬敬的把圣旨交到了陆仁的手上,然后目光便望向了看地上跪着的陆仁众人。

    跪在那里的众人心态各异,陆仁是颇有些感慨万千。不管怎么样,现在至少总算是把夷州提前并入了大汉的版图。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与各方诸候周旋到底,而眼前的刘晔,就是首当其冲要应付的人物。船队的旗舰船头,一个三十来岁上下,布衣竹冠的文士正面容冷峻的向夷州码头眺望。只是细看过去,面容虽然冷峻,眼光中却带着几分不甘与无奈。看着看着,他忽然没来由的长长的叹了口气。

    有人慢步走到文士身边随意的行了个礼道:“启禀上使,前面就是夷州码头了。请上使权且回舱,我家宗主会在码头相迎的。”

    文士转回身,望了眼这个人看似恭敬实则不屑的神色,默然的摇摇头,大步走回舱去。这个撇了撇嘴,靠在桅杆上心道:“雨统领没回来,却带了这么个人回来,一看就知道是个很难对付的人,这些天里面说过的话不足百句”

    码头这边陆仁众人都已陆续赶到。当陆仁看见甘宁与史阿二人站在一起低声商议着什么时马上就跑到二人身边问道:“我说二位,你们该不会是在商量着想这个吧”

    说着陆仁用手指在喉间划了一下,甘宁则阴笑道:“要是来人我看着不爽,会直接就”比了个砍头的手势。

    史阿冷冷道:“若是大人不愿在大庭广众之下取其性命,史某夜里去一趟便可。”

    陆仁心说行啊,一个想当众刺杀,另一个又说想神不知鬼不觉的暗杀我身边什么时候冒出两杀神出来了想也想不的连连摆手道:“别别别,二位且听我一句,没有必要的话不要害他性命。且看来人如何,说不定事情还有回旋的余地。”

    甘、史二人同时重重的哼了一声,转过身去。陆仁翻个白眼,领着众人站到码头上等船队靠岸。当船队徐徐降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