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本三国一路人-第3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陆兰说到这里的时候,脸上那由心而发的笑意却又浓上了几分:“小兰永远都不会忘记,那个时候是有个人掐住了小兰的双颊,使小兰紧咬的牙关渐渐松开。然后、然后……”

    “然后怎样?”吴国母听得都有些犯了急。

    陆兰的俏脸红了又红,这才涩涩的微笑道:“那个人是将汤粥含在口中。嘴对着嘴才勉强将汤粥给小兰喂下。也就是那几口的汤粥,把将死的小兰重新救了回来。老夫人,那一年的小兰还只有九岁。”

    吴国母明白了过来,讶然道:“你说的‘那个人’,其实就是陆仆射吧?”

    陆兰点了点头:“自那以后,小兰就以一个侍女的身份追随在了大人的身边。只是虽然名为侍女。但大人却从来没有把小兰当成一个普通的侍女看待。别的不说,只说小兰会的这些歌舞音律、琴棋书画,全都是大人他教授给若不是有着大人的教导,今时今日的小兰虽然有着几分姿色,但充其量也就是一个入不了老夫人您贵眼的庸脂俗粉而已。再复一言。大人他对小兰那可是恩重如山,小兰都不知道该如何报达大人。”

    吴国母点头赞许道:“好孩子,这才是好孩子。”

    话到这里吴国母忽然反应过来,惊道:“兰丫头,难道说你?”

    陆兰的嘴解泛起了些许的苦涩,稍显黯然的摇摇头道:“大人他是什么身份?小兰就算是再调皮顽劣,却也知道小兰根本就配不上大人。其实在最初的时候,大人他因为早就心怀归隐之意,也早就准备为小兰找一个好人家,好让大人在归隐之时也能够走得安心一点。而那个时候,大人是准备把小兰交付给曹公的长子曹昂曹子修的。只不过那时的小兰年纪还小,不太懂这些事情,还是后来年齿渐长,这才渐渐想明白的。”

    吴国母沉吟道:“曹公的长子曹昂曹子修?嗯,老身听说过。不过他后来战死在了宛城……那后来呢?”

    陆兰道:“曹子修死后,大人的这个打算自然就作了罢。而其他的一些人物,大人又不放心将小兰交托过去,所以在小兰及芨的时候,这件事就这么耽误了下来。市井传闻说小兰是大人的房中禁脔,其实真的是误会了大人。想大人当年在许都的时候本身就政务繁忙,再加上前前后后的又发生了那么多的事,大人他自顾尚且不暇,又哪里还顾得过来小兰的事情?”

    这番话别的还好,唯独陆兰在说出那句“小兰是大人的房中禁脔”的时候,吴国母有留意到陆兰的神色连变都不变一下,没有丝毫的波动,显然陆兰对这些传闻根本就不屑一顾。照这种情况来看,要么陆兰是脸皮厚到了某个程度,要么就是陆兰心中坦荡。相比之下,吴国母相信陆兰肯定是后者,心中到是因此而安心了不少。

    这时陆兰也仍然在接着诉说:“老夫人,想必说到现在您也已经明白小兰的心思都在大人的身上,但小兰却也不是那种没羞没骚的女子。如果说当初没有发生那么多的事,然后大人他把小兰送嫁与谁的话,小兰自然会守好一个妇道人家应有的本份。”

    话到这里陆兰的神色再一次的黯然了下来:“可是事情往往都会出人意料……老夫人您应该听说过婉儿姐吧?”

    吴国母缓缓点头:“当然听说过。记得当初曾经还有人戏称陆仆射身边的侍女婉儿姑娘,其实是名符其实的许都之花,只可惜……”

    陆兰低垂着头,轻声道:“老夫人您是不明白婉儿姐在大人的心中是多么的重要。而在婉儿姐故去之后……原先的大人吊儿郎当、放/荡不羁,可是在婉儿姐故去之后,大人他就好像完完全全变了个人一样。小兰一直跟在大人的身边,比谁都清楚大人的心里是有多么的难受。每当看到大人他一天天的憔悴下去,小兰的心里也不好受。也许就是从那时候起,小兰就在心中暗自起誓,想要像婉儿姐那样守在大人的身边,直到大人他不肯要小兰了为止。”

    “……这让老身该如何说你?是该说你真是个好孩子,还是该说你是个傻孩子?”

    陆兰默默的摇了摇头:“好也好,傻也罢,小兰从来就没有为自己作出的决定后悔过。说起来,大人他也明白小兰的心思,但老夫人您知道大人他曾经说过什么样的话吗?”

    “陆仆射说过什么?”

    陆兰回想起了那次在水镜书院的对话,轻轻的诉说道:“大人他说,不希望小兰成为另一个婉儿姐。此外大人还明明白白的告诉小兰,小兰会有那样的想法,不见得就真的是喜欢大人,或许更多的是因为小兰想向大人报恩。大人他不想因为小兰的报恩之心,而误却了小兰的终身。所以最后大人对,小兰在没有真正想明白到底是喜欢还是报恩之前,大人不会碰小兰一下,而且在哪天小兰如果真的遇上了真心喜欢的人,大人他会给小兰自由,让小兰自己去选择自己的终身所托。”

    吴国母彻彻底底的呆住了。作为一个讲究古时礼教的人,她很难理解陆仁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决定,但偏偏又不是完全不能理解。或者说陆仁与陆兰之间的这些事,有些超出了吴国母的道德观之范围,但吴国母偏偏又硬是说不出来这里面到底有什么不妥之处。

    良久之后,吴国母才摇摇头轻叹道:“如此说来,你年已双十却执意不嫁,就是想如当初的婉儿一样,守在陆仆射的身边?”

    陆兰点点头:“是的。或许这样守在大人的身边,小兰总有一天会明白到底是真心的喜欢大人,还是只是对大人有报恩之心。或许这样会拖上个十年二十年,甚至可能都会终身而不嫁,但小兰不会后悔。”

    话到这里陆兰的话锋一转,语气坚定的道:“不过,如果哪天大人确实是因为有什么需要,因而不得不将小兰送嫁于谁的话,小兰也绝不会有半句怨言。大小对小兰恩重如山,小兰万死都难报其一,又怎么能为了小兰的一己之私,而坏却了大人的大事?”(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七回 随风飘远() 
“不过,如果哪天大人确实是因为有什么需要,因而不得不将小兰送嫁于谁的话,小兰也绝不会有半句怨言。大小对小兰恩重如山,小兰万死都难报其一,又怎么能为了小兰的一己之私,而坏却了大人的大事?”

    陆兰的这番话顿时就让吴国母顿时没了言语,同时也意识到以陆兰的聪明伶俐,多半已经看出吴国母此番的用意,所以在最后才会说出这样的话来。而吴国母的心思虽然没有孙权与鲁肃那么多的弯弯绕绕,却也知道现在的这件事千万不能对陆仁与陆兰进行什么强行之举,不然的话只会惹来十分严重的后果。

    许久过去,吴国母终于长叹了口气,转而向陆兰微笑道:“兰丫头,你在老身这里已经呆了好几个月了。现在尚香已然归还数日,老身对你这丫头就算是再舍不得,也该让你跟着陆仆射回家去了。唉,尚香这丫头怎么就不能像你这丫头那么懂事呢?罢了罢了,今天晚上你再陪老身好好的吃上一顿饭,明日一早,老身亲自派人送你去陆仆射那里吧。”

    ————————————————————

    转眼次日,陆仁这里才刚刚起来,陆兰就已经站到了陆仁的榻旁,双手叉着小蛮腰,向榻上的陆仁与貂婵坏笑连连。也幸亏这种事在陆仁的身上不是一次两次,不然陆仁和貂婵非得大发雷霆不可。

    不过惊讶万分却还是有的,因为陆仁自己这里正头痛着要怎么应付这一次的事件,陆兰却已经回来了。迟疑之下向陆兰问清楚了事情的经过之后,陆仁马上就明白这是吴国母心软了。而有吴国母在里面帮忙说话的话,孙权那里也绝对不敢再有点什么动作。

    既然如此,陆仁当机立断。马上就带着貂婵和陆兰离开城池前往陆氏码头。反正按现在的情形当然越早离开越好,其他的事那还是回头再说吧。

    至于孙权那里会有着什么样的反应,陆仁已经顾不上了。毕竟真要说玩心眼、斗心机,陆仁深知自己绝对不是孙权那帮子人的对手。而陆仁又不是诸葛亮,在孙权这帮子人的眼7↓7↓,中,却偏偏又有着在某种意义上不比诸葛亮差的才干。

    周瑜在原有的历史上想杀诸葛亮。主要的原因是在于恨诸葛亮没有为孙吴所用,从而担心诸葛亮日后会成为孙吴潜在的威胁,而在赤壁之战后的事实也证明了周瑜的这种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事。基于这一点,陆仁当然也得考虑考虑自己的人身安全。

    当然了,现时点的陆仁对荆楚、吴越地区的人而言,只不过是一介很会赚钱,而且比较有手段的布衣商贾。另外陆仁在明面上从不过问任何一方军政方面的事,只是老老实实的赚自己的钱、交自己在商场上必须得交的朋友,所以也没有谁认为他会有什么威胁可言。但这也只是暂时的表面现相而已。

    不过另一方面。陆仁毕竟不是诸葛亮却又有着另一层的意义。其实即便是诸葛亮,由于时局不同的关系,陆仁想来想去也想不出周瑜或孙权会有什么要除掉他的理由,所以陆仁几乎敢断定在自己的某些事情泄漏出去之前,孙权也好、周瑜也罢,九成九的仍会是想利用自己。

    反正说来说去,陆仁知道自己只要尽快离开,事情至少不会恶化下去。所以之前就有让貂婵代他来传话,让停靠在吴郡陆氏码头的船团作好随时都可以启航出发的准备。而现在这个时候。这个提前作好的准备显然就是派上了用场。

    陆仁要走,招呼当然还是会派人去向孙权那头打上一个,孙权这头自然也要派个人过来意思上那么一下。当然孙权是不可能亲自来的,再加上这回的事情和正规的政务也靠不上边,所以最后是孙尚香过来给陆仁他们送个行。

    按正常的礼数,陆仁作为主人与孙尚香见了一下面。彼此间再说了几句客套话之后,就把这些事扔给了貂婵,反正孙尚香与貂婵之间的关系比较好。另一方面,陆仁从现在开始要尽可能的减少与孙氏集团里的人的接触,不然等回到荆襄的时候。他在刘表与蔡瑁的面前也会不太好说话。

    闲话少说,只说在临近傍晚的时候,孙尚香回去之后向孙权与吴国母大致的说了一下情况,事情总算是告一段落。

    ————————————————————

    却说陆仁在吴郡这里又多停留了一日,就赶紧的让船队启航出发,数日之后就回到了夷州小城。不过这一回来,陆仁到是很意外的看到了一个人——徐庶徐元直。

    “元直,一晃半年有余,一切可曾安好?”

    徐庶微笑着向姜游点了点头,表示大致上没什么问题。至于徐庶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出现在夷州这里……

    之前徐庶按陆仁的吩咐,以水镜先生的弟子“单福”的身份先投奔刘备,除了帮一帮刘备……其实陆仁是想由徐庶来保证刘备这一时期的走向别走偏。

    还有就是想看看徐庶会不会如历史上那样死心塌地的跟着刘备,如果真要是出现那样的情况,陆仁也可以早作准备。除此之外,陆仁也是想让徐庶在刘备的手下得到锻炼的机会。

    而以现在的情况嘛,徐庶虽然在刘备的帐下,但要说重用却还差了一点,不过再怎么说,现在的徐庶也终归是刘备手下的军事参谋长。而这次徐庶会突然跑来夷州,却是徐庶自己向刘备请的命,搭乘糜贞的船队到夷州来向陆仁求点援。至于求的什么援……说白了就是刘备最近的手头比较紧,而陆仁因为人不在荆州,糜贞作不了这个主,只好专门派人到陆仁这里来一趟。

    却说陆仁在吴郡这里又多停留了一日,就赶紧的让船队启航出发,数日之后就回到了夷州小城。不过这一回来,陆仁到是很意外的看到了一个人——徐庶徐元直。

    “元直,一晃半年有余,一切可曾安好?”

    徐庶微笑着向姜游点了点头,表示大致上没什么问题。至于徐庶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出现在夷州这里……

    之前徐庶按陆仁的吩咐,以水镜先生的弟子“单福”的身份先投奔刘备,除了帮一帮刘备……其实陆仁是想由徐庶来保证刘备这一时期的走向别走偏。

    还有就是想看看徐庶会不会如历史上那样死心塌地的跟着刘备,如果真要是出现那样的情况,陆仁也可以早作准备。除此之外,陆仁也是想让徐庶在刘备的手下得到锻炼的机会。

    而以现在的情况嘛,徐庶虽然在刘备的帐下,但要说重用却还差了一点,不过再怎么说,现在的徐庶也终归是刘备手下的军事参谋长。而这次徐庶会突然跑来夷州,却是徐庶自己向刘备请的命,搭乘糜贞的船队到夷州来向陆仁求点援。至于求的什么援……说白了就是刘备最近的手头比较紧,而陆仁因为人不在荆州,糜贞作不了这个主,只好专门派人到陆仁这里来一趟。却说陆仁在吴郡这里又多停留了一日,就赶紧的让船队启航出发,数日之后就回到了夷州小城。不过这一回来,陆仁到是很意外的看到了一个人——徐庶徐元直。

    “元直,一晃半年有余,一切可曾安好?”

    徐庶微笑着向姜游点了点头,表示大致上没什么问题。至于徐庶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出现在夷州这里……

    之前徐庶按陆仁的吩咐,以水镜先生的弟子“单福”的身份先投奔刘备,除了帮一帮刘备……其实陆仁是想由徐庶来保证刘备这一时期的走向别走偏。

    还有就是想看看徐庶会不会如历史上那样死心塌地的跟着刘备,如果真要是出现那样的情况,陆仁也可以早作准备。除此之外,陆仁也是想让徐庶在刘备的手下得到锻炼的机会。

    而以现在的情况嘛,徐庶虽然在刘备的帐下,但要说重用却还差了一点,不过再怎么说,现在的徐庶也终归是刘备手下的军事参谋长。而这次徐庶会突然跑来夷州,却是徐庶自己向刘备请的命,搭乘糜贞的船队到夷州来向陆仁求点援。至于求的什么援……说白了就是刘备最近的手头比较紧,而陆仁因为人不在荆州,糜贞作不了这个主,只好专门派人到陆仁这里来一趟。却说陆仁在吴郡这里又多停留了一日,就赶紧的让船队启航出发,数日之后就回到了夷州小城。不过这一回来,陆仁到是很意外的看到了一个人——徐庶徐元直。

    “元直,一晃半年有余,一切可曾安好?”

    徐庶微笑着向姜游点了点头,表示大致上没什么问题。至于徐庶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出现在夷州这里……

    之前徐庶按陆仁的吩咐,以水镜先生的弟子“单福”的身份先投奔刘备,除了帮一帮刘备……其实陆仁是想由徐庶来保证刘备这一时期的走向别走偏。

    还有就是想看看徐庶会不会如历史上那样死心塌地的跟着刘备,如果真要是出现那样的情况,陆仁也可以早作准备。除此之外,陆仁也是想让徐庶在刘备的手下得到锻炼的机会。(未完待续。)

第一百八十回 暂还夷州() 
却说6仁在6兰被吴国母放回来之后,急急忙忙的就命令船队启航出,数日之后就回到了夷州小城。r?an?。??不过这一回来,6仁到是很意外的看到了一个人——徐庶徐元直。

    “元直,一晃半年有余,一切可曾安好?”

    徐庶微笑着向姜游点了点头,表示大致上没什么问题。至于徐庶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出现在夷州这里……之前徐庶按6仁的吩咐,以水镜先生的弟子“单福”的身份先投奔刘备,除了帮一帮刘备之外,6仁也是想由徐庶来保证刘备这一时期的走向别走偏。

    再有一个,就是6仁想看看徐庶会不会如历史上那样死心塌地的跟着刘备,如果真要是出现那样的情况,6仁也可以早作准备。毕竟刘备拉拢人心的本事,6仁偶尔想想都觉得心中泛寒。

    最后最后,6仁也是想让徐庶在刘备的手下得到锻炼的机会。

    而以现在的情况嘛,徐庶虽然在刘备的帐下,但要说重用却还差了一点,不过再怎么说,现在的徐庶也终归是刘备手下的军事参谋长。而这次徐庶会突然跑来夷州,却是徐庶自己向刘备请的命,搭乘糜贞的船队到夷州来向6仁求点援。

    至于求的什么援……说白了就是刘备最近的手头比较紧,想找6仁帮忙整些军需物资。但是6仁这个时候不在荆州,糜贞又作不了这个主,刘备只好专门派人到6仁这里来一趟。不过对于徐庶来说,在办正事的同时,还可以回来看望一下自己的老娘。

    这些对6仁来说都不是什么大事,毕竟基本上都在6仁预定的计划之内。唯独让6仁觉得有那么点好笑的事情,是徐庶与诸葛亮居然“擦肩而过”了……准确的说,是诸葛亮夫妇就是搭乘糜贞这一次的船队回的内6,但是诸葛亮在柴桑的时候就下了船,诂计是顺路考察东吴那边的情况去了。而徐庶却是在糜贞回航的时候,在江夏那里上的船。所以这对好朋友就这么生生的错过了一次见面的机会。

    不过徐庶会在江夏登船也是在情理之中。原本应该在建安十二年才死的黄祖。由于6仁的从中使坏,早早的就将江夏太守由黄祖换成了刘琦。刘琦是亲刘备派,6仁又在暗中与糜竺有约定,每次的船团都会有糜贞“特意”交给糜竺的夷州土特产。所以刘备那头会有人来接收一下这些赚钱的东西也很正常。

    这些事如果刻意的去隐瞒反而容易惹人生疑,所以不如索性表现得大方一点。再说6仁与糜竺之间有姻亲关系,以照顾自家亲族为名弄些东西给糜竺,谁也不能说些什么。因此徐庶借着这个便利悄悄的登上船只,也没有什么人留意到。

    总之。徐庶就这么来到了夷州,这会儿正与6仁并肩站在码头上,看着繁忙的船工们从船上搬卸货物。

    “元直啊,我想我在江东那边出的那点事,早有细作报知给了刘景升与蔡瑁吧?他们又都是什么反应?”

    徐庶道:“请兄长安心,庶在听闻到这些事的时候就有命人在暗中散布消息,说兄长行商于吴楚之间本就是行险之举,如不多以财物结交各方官吏群豪,只怕商队会寸步难行。但凡是商旅,这都是难免的事。而刘景升年事已高,本就疏于理事,听闻此讯的时候只是一笑了之;至于蔡瑁嘛,兄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