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本三国一路人-第2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是几声长叹之后,老太太接着道:“除此之外,尧儿你曾多次向为娘提及这荆州恐怕不能久呆的道理。为娘虽然见识短薄,但这里面的轻重又哪里会分辩不清?只是……听说在那夷州之地,领首者是陆、糜两大宗族。陆仁是陆氏宗主,这不必多提,而那糜氏宗族,又因为糜家小妹正式嫁为彼妇,与陆氏便为姻亲之家,彼此间自然是亲厚有加。可我们甄氏一族与陆仁并非是什么亲厚之交,到那夷州之后我们甄氏一族又算是什么?所以为娘是想着在迁居到夷州之后,绝不能屈居于那两族之下,至少也要与糜氏一族平齐,不用看他们的脸色行事,故此为娘今日对陆仁的痛骂,也是在自抬身价……”

    甄家老太太的这番话说出来,看着有些好笑吧?无错小说网不少字其实还真不怎么好笑。说起来在历史上这种事可绝对不少,经常有一些谁谁谁谦恭有礼却得不到尊重,谁谁谁拽得跟个二五八万似的却偏偏买他的帐的事情发生。说得不客气点,你谦恭有礼别人会以为你心虚,你摆出一副拽拽的样子,别人却会以为你的后台背景够硬……

    这用现代的词说就是要会装13。只是装13也得有个限度,像甄家老太太想在陆仁的面前装一装13,结果却一脚踢到了铁板上,变成了典型的装13被雷劈。当然最主要的是陆仁压根就没碰过甄宓,所以陆仁的心里一点都不虚。要是陆仁真的碰了甄宓,心中多少有些犯虚之下,这场事会是什么结果搞不好就不太好说了。

    而甄家老太太会骂蔡琰……这只能说是甄家老太太在私心作怪之下犯的一个大错。这么说吧,甄家老太太当时以为陆仁把甄宓给那个了,心里面就想着怎么去破罐子破摔,进而更是在想着如何才能为自家的女儿以及宗族争取到最大的利益。

    蔡琰的身份是陆仁的正妻,也就是说只要蔡琰还在的话,甄宓就只能是陆仁的侧室,这就令身在名门世家的甄家老太太有些接受不了。话又说回来,哪个当妈的又愿意自家的宝贝女儿去别人那里当小的?

    也因此甄家老太太对蔡琰才会格外的看不顺眼,一时气极迷心之下才会对蔡琰也开了骂。而当时这老太婆想得也可笑,居然想着最好是能让陆仁在羞愧之下把蔡琰给降为侧室,然后把她的宝贝女儿甄宓给扶了正。再这样一来,正室的亲族不就能够得到最大的利益了吗?

    所以最后只能这么说,这位甄家老太太有些小女人的狡猾,但在眼光见识上还是差了许多,以至于最后才把事情闹到了现在的这个份上,闹得甄尧都不知道该如何在陆仁的面前开口。这是陆仁看穿了一些事,而且心里面终究还是在打着甄氏族人的主意,不然在一怒之下甩手就走,甄家老太太就只能在江夏这里干瞪眼。所以说这位甄家老太太吧,其实还真有那么些“自作孽、不可活”的味道……

    甄尧耐心的听完了甄家老太太的话,脸上除了苦笑还是苦笑。要按他说,他的这位老娘想事情也未免想得太简单了点。可是现在事情已经闹到了这个份上,又要甄尧如何去向陆仁开口?而甄家老太太看出了甄尧的难处,苦叹了一声再猛一跺脚,气苦道:“罢了罢了,到底是为娘我得罪了陆仁,且待明日为娘亲自去向陆仁告罪,再求他将我们族人送去夷州吧。”

    因为陆仁没有搞甄宓,甄家老太太这里的一系列设想自然就落了空。至于到了夷州之后所谓的宗族排位,差一些就差一些吧,说得难听点陆仁和你们甄氏又不是什么姻亲宗族,又凭什么要对你们格外的照顾?而在这种前题之下,甄家老太太自然也不敢再奢求什么。

    再就是陆仁说他没碰过甄宓,甄家老太太虽然没有看到过甄尧手上的那封信,对此却也不敢怀疑什么。要知道陆仁当时可是吼出了让甄家老太太自己去验证甄宓还是不是个处的粗鄙狠话,甄家老太太就算是再不明白事,还能听不出来陆仁吼出这些话来时的底气?

    再退一步来说,当时已经把陆仁给惹火了,要是再进一步把陆仁给惹毛,进而真的不管三七二十一的把甄宓给送到荆州来,介时不管甄宓还是不是处,整个甄氏一族那得丢多大的人?不但丢人,甄氏一族接下来的前途命运又该怎么办?难道就呆在荆州这里半死不活的混着,然后等着曹操的大军南下?再然后甄氏一族在战乱之中分崩离析?真到那时,甄宓这个大美人不但不会成为什么倚仗,诂计反而会成为标准的红颜祸水。

    不过甄家老太太这一跺脚发狠,甄尧就赶紧的拦住了他的老娘,然后不住的摇头道:“母亲,这事……还是明天让孩儿去吧。其实陆仆射只是一时恼怒而已,等他的怒火稍稍消退,再看在子良的面子上,应当也不会为难我们甄氏一族。”

    “子良?你是说那个……”

    甄家老太太后面的词还没说出来,甄尧就赶紧向她连连摆手,示意自家的这位老娘可千万别再依着性子去犯那种混。且不说甄氏姐妹在信中早有言及,甄尧好歹也在荆州这里住了一段时间,自然有从张放的口中打探到陆诚在陆仁那里是什么地位。这本来关系就不怎么样,又因为甄宓的事和陆仁闹了这么一场。而甄家老太太要是还不知好歹,以后的日子嘛……甄尧可不敢去想。

    反过来,如何把握好、利用好些关系,才是一个聪明人的做法……(未完待续。)

第八十四回 走走停停() 
陆仁与甄家之间的这场事很难解决吗?

    其实真心的一点都不难。这一类的事情,其解决的关键往往仅仅是在与其中一的方能不能抛下面子、放低姿态。而陆仁在这件事中占据着绝对的主动权,加上心中有底,所以要放下面子去求人的一方不会是陆仁,只能是甄家一方。

    甄氏一族想去夷州休养生息,陆仁又何尝不是在打着甄氏一族的主意?眼见着甄尧苦着脸、拉下了面子来求自己,陆仁也乐得顺着这个台阶下。反正对陆仁来说,你们甄氏一族的姿态别那么高、别那么傲就行。而在好些年后,甄尧在提及此事的时候,在庆幸自己这次能作出正确的选择而使得甄氏一族日渐兴旺的同时,也忍不住用带着几分戏谑之意的语气道:

    “人嘛,该不要脸的时候,还是别去要脸的好。”

    闲话少说,甄氏一族在这里的也就三百来号人,以陆仁船队船只的运载能力,真要塞的话一艘船就能全都装下来。总之,把这些人都接上了船、安排好了舱房之后,陆仁就辞别的大有依依不舍之意的刘琦,率领船队离开了江夏。而在临走之前,陆仁请刘琦帮忙留意一些事情,刘琦当然是满口的答应了下来。

    这次的出航陆仁就没再去柴桑,而是直接顺流直下,一直到了海昌的时候才在海昌稍稍的停留了一下,主要的目的也仅仅是和陆逊打个招呼而已。

    可能有人会说陆仁为什么不把陆逊给弄到夷州去?陆仁不是不想,而是以当时的时局,陆逊出仕在孙权的麾下也有些迫不得已。孙权需要得到江东本土豪族的支持,反过来江东豪族如果不是想与孙权之间彻底的闹翻脸的话,对孙权当然也要有所表示。

    而且孙权在接上孙策的位子之后,一改孙策时代那种“不支持就杀”的作风,对江东本土豪族的示好、拉拢等等的事情做得很到位,换言之孙权就是开始实行孙氏集团内部成员的江东化。当然也可以理解为孙氏集团被江东豪族给“被融合”。反正孙权在意的只是孙氏集团姓不姓孙、自己是不是这个集团的掌权人,对集团内部成员的主体构成是淮西军团、是流亡北士,再或者是江东豪族之类却并不是很在意。

    不过如此一来,当初的那些江东豪族到是开始慢慢的接受孙氏集团,像“吴之四姓”中就已经有不少人正式出仕在孙权的麾下,一方面借此来提升自身家族的政治影响力,另一方面也是在向孙权表示支持。而在这种趋势之下,陆氏宗族自然也要跟随大流走向,不然慢慢的只会被其他的江东豪族视为另类,然后再加以排挤。

    陆氏宗族眼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当然是陆仁。但陆仁有自己的打算,当然不会去出仕在孙权的麾下,那么这个差事就只能落在了陆逊的身上。本来这个事应该是交给正牌家主陆绩来做的,但陆绩直到现在的建安八年都还没有正式着冠,就只有让可怜的陆逊顶上去了。话又说回来,建安八年的时候,陆逊也才二十四岁而已。

    陆仁对这个事除了无奈之外也没别的什么办法。混了这么些年,陆仁深知这个时代的宗族观念的可怕。而吴郡陆氏虽然有一部份人迁居到了夷州,但宗族主体却仍在吴郡。陆仁在吴郡陆氏又不是正牌的家主。说得难听点陆仁在吴郡陆氏就像是一个挂着名的宗族长老,根本就没什么话语权可言,所以就算是想让吴郡陆氏都迁居去夷州也没啥人会听他的。

    再说这种事可牵扯到了祖宗的乡土基业,这对一个宗族来说可是头等大事。因此即便是陆仁、陆逊、陆绩三个人一起下令迁居,也可以想见得到会有多少人持反对的态度。既然如此,陆仁自然不会吃饱了没事的去犯这种众怒,反正吴郡陆氏在差不多的时候就能向夷州那边输出一些人口也就行了。而且有吴郡陆氏在吴地当夷州产品的直销集团。好处终归还是有的。

    陆仁与陆逊只是匆匆的见了一面就启航出发,毕竟眼下在陆逊这里也没什么事情要做。不过陆逊有和陆仁商量着,意思是让陆仁顺路经过吴郡老家的停留的时候。顺便去做一做陆绩的思想工作,也就是让陆绩好歹也在孙权的麾下出个仕、当个几年的官,向孙权作出个表示之后再辞官回家去当他的学者。

    说起来陆绩这小子一直都对出仕当官之类的事情不感兴趣,感兴趣的是诗辞歌赋与学术研究,而在历史上他的几部著作到也小有名气。这样的一号人要他去当官,并且在官场上混迹一番,确实是有些难为了他。但是陆仁和陆逊都考虑到了现在江东的大势走向,陆绩作为吴郡陆氏的正牌家主,在孙权的麾下混个几年的官场的确是件很有必要的事,所以陆仁也只能答应下来。

    话多且烦,船队在从海昌离岸之后,用不了多久就能抵达吴郡。而陆仁就算是没接受陆逊那个去给陆绩作思想工作的请求,船队本身也要在吴郡的陆氏码头这里倒腾一些货物以及进行前往夷州的相应补给,所以船队就暂时停靠在了吴郡。

    琐碎之事用不着陆仁亲自去处理,到是甄氏一族这些北方人在这数日的舟船旅程之中有不少人很不适应,晕船呕吐的事已是屡见不鲜,正好这几天让他们在陆地上缓缓劲。不过陆仁早在最初帮糜氏一族迁居夷州的时候就有考虑到这方面的事,而且几年下来夷州小城一直在不停的把战乱地区的流居往夷州搬,所以晕船药这种东西一向准备得很充足。甄氏一族的人虽然不习惯这种长时间的舟船之旅,但好歹也没谁出什么大问题。

    陆仁去找陆绩作思想工作的事没啥可说的,反正相应的说辞翻来复去就那么几套,陆绩又不是什么笨人,自然知道这里面的轻重。而相比之下,值得一提的反到是甄尧和甄家老太太在下船散步缓一缓劲的时候,亲眼目睹了吴郡陆氏现在的繁盛兴旺,心里面酸溜溜的很不是个滋味,但同时又对自家宗族在抵达夷州之后的前途充满了希望。

    吴郡陆氏现在很兴旺吗?答案是肯定的。吴郡陆氏当初虽然在孙策席卷江东的时候陷入了莫大的危机之中,但那时的孙策总归还有着一些顾忌之心,对陆氏宗族并没有下过什么狠手,所以陆氏宗族在那个时期虽然局面相当的危险,但因为没有和孙策起过什么正面冲突的缘故,宗族本身并没有被伤及元气。接下来孙策遇刺身亡,孙权为求稳固政权,更加不会轻易的去动江东豪族,就使得本已处在危崖边上的陆氏宗族大大的松了口气。

    而另一方面,早在建安三年的时候,陆仁与糜贞联手打通了徐州、吴郡、夷州的航道,那时的夷州虽然是才刚刚起步还弄不出什么油水,但糜氏在徐州还有着相当的实力,自然会与吴郡陆氏联手,两家之间形成一个商贸往来的关系。也就是在那个时候起,吴郡陆氏由于陆康之死而受到打击的宗族经济实力便已经开始渐渐的恢复。

    接下来糜氏一族虽然丢掉了徐州那头的地盘,但夷州小城却已经初步的发展了起来,故此许多夷州小城那里的特产,仍然给吴郡陆氏带来了较为可观的收益。以建安五年的年末为分界点的话,吴郡陆氏就已经做了两年左右的生意,自身的经济实力已经很出色了。

    再到建安六年的时候,陆仁带着雪莉跑去了夷州,着实的花了些心思和时间来强化夷州小城的产业系统,吴郡陆氏自然就成了第一受益者,毕竟那个时候陆仁还没去荆州,没能打通与荆州之间的商贸联系,夷州小城出产的东西当然是先往吴郡陆氏那里运。

    这么说吧,到建安八年的时候,吴郡陆氏已经跑了四年多快五年的商,前前后后所获得的收益可不是个小数目。而一个宗族有了大把的钱,想不兴旺起来都难!再由于陆氏宗族的收宗收益基本上全都是来自于航运,因此他们对自家的码头格外的重视,近一年来可花足了气力在宗族的码头建设上。单就现时点而言,陆氏宗族的码头已经完全可以称之为一个合格的小型港口,其软硬设施甚至比起襄阳那边的码头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而这样的一个地方,在陆仁的船队靠岸倒货的时候,自然是热闹非常。反观甄氏宗族眼下就这么三百来号人,看到别人宗族的动静这么大、这么热热闹闹的,心里会不犯酸那才怪了!用现代的词汇来形容,那可真是满满的羡慕嫉妒恨。

    但是甄尧手上有甄氏姐妹的信,里面告诉了甄尧夷州小城现在正处在一个起步的阶段,甄氏宗族如果能及早的赶到夷州,那么就意味着甄氏宗族能够抢到先机,越早赶到就能够越早的分到大蛋糕。而现在陆氏宗族的热闹情形,又仿佛是在证实着甄氏姐妹在信中所言非虚,故此甄尧才会在羡慕嫉妒恨的同时,对自家宗族的前景又充满了希望……(未完待续。)

第八十五回 有点扯淡() 
吴郡陆氏的大宅院。

    “公纪,这些事情你明白就好,晚些时候你去吴候的宾馆(不是现代意义的宾馆,在那个时代宾馆的意思是招贤馆,也可以理解为招聘点)自荐吧。”

    陆绩苦着脸向陆仁点了点头。要说陆绩今年其实才刚刚行过冠礼,小伙子也很帅气。不过因为要去做自己没兴趣的事,脸色自然是有些难看。而在沉默了一下之后,陆绩便向陆仁问道:“兄长,你为何又不去出仕?”

    陆仁呵呵一乐:“别拿我说事,你是你、我是我。真论起来,我也只不过是旁枝末系,这种事当然还是得你这个直系子弟去才行。你可别忘了,我在族谱上都不知道自己应该排在哪个位置,所以到现在都还没能编入族谱。”

    这话一说,陆绩无语,陆仁则是在心中偷笑。陆仁根本就是个凭空冒出来的家伙,身世也都是瞎编出来的,能在吴郡陆氏的族谱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才是怪事。这是陆仁的身份高、名气大,不然说不定陆氏族人还会以为陆仁是个想混进陆氏宗族的外姓之人。

    再看陆绩无语了一阵之后,轻轻摇头道:“早年间天下纷乱,族中多有离散之人,故此族中无法考较入谱者颇多,似兄长这般的情形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实在不行,兄长便与我、伯言载在同辈,然后再稍加标注也就是了。”

    你说陆仁哪会在意这个?就算不载入陆氏族谱,现在的陆氏族人又难道会将他陆仁视为外姓之人?陆仁现在可是他们陆氏的招牌人物!谁又会吃饱了没事去自砸招牌?

    当下陆仁就随意的笑了笑,说了声“你看着办就行了”,然后就指了指自己带来的一个小木头箱子道:“喏,这里面是《逍遥剑仙传》的第二卷,我和你文姬嫂嫂可花了不少时间才编写出来的。”

    陆绩一见大喜过望,忙不迭的接了过来,打开之后一张一张的小心阅读。口中还道:“太好了!真是等得我心焦之极!第一卷的结尾处,赵灵儿为了保全李逍遥和林月如,甘愿被石长老带走,我一直想知道赵灵儿与李逍遥能否再有重逢的一天。”

    陆仁看着陆绩那迫不及待的样子,不由得暗自扶额,心说这他妹的叫什么事儿啊?想自己自穿越以来,盗版《仙剑》系列的音乐已经是家常便饭。可只是这样到也罢了,自己之前在夷州的时候,吃饱了没事把《仙剑奇侠传》的情节编成故事讲给陆兰那帮子人听干啥?

    其实当时陆仁也是在百忙之余一时兴起,客串了一下说书先生算是消遣。真论起来就和一个正常的男人在与朋友们聚会喝酒的时候少不了会吹一吹牛、打一打屁的情况差不多。本以为当时大家的兴头一过也就没事了,却没想到陆兰、赵雨、吕玲绮这帮子人一听就听上了瘾,一有空就问陆仁接下来的故事编了没有。

    如果只是这样到也罢了,最让陆仁感到意外的,是像蔡琰这样的成熟女性都劝陆仁把这个故事好好的编构完整,于是就有了由陆仁口述主体骨架,然后由蔡琰进行笔录并加以润色的《逍遥剑仙传》的第一卷在夷州的问世。

    而此书一出,立刻就在夷州小城流传开来……准确的说,当时蔡琰也只完成了一卷的书稿。而夷州小城虽然有小规模的造纸坊,但由于自身发展程度的限制,陆仁和雪莉也还没考虑过现在就把印刷工艺给弄出来的事。

    毕竟当时的夷州小城总共也才不过一万两、三千的人口,各处的人力缺口都很大。把造纸坊给弄出来主要是为了满足一些行政上的需要,但印刷制品的话当时真没有那个必要。因为有些相关的东西还没弄出来,连带着初期的投入就会比较大,再以夷州小城目前的人口数量。把印刷制品给弄出来也还得不到什么收益。

    所以夷州那头的流传,主要是陆兰、赵雨、吕玲绮这几号人在看过了蔡琰写出来的书稿之后,再由他们讲给手下的人听。然后这些人又讲给别人听……简单点说就是口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