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上,请您雨露均沾-第4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情此景,那拉氏不至于想不到婉兮又有喜的可能;只是,她不敢相信,更不愿相信。

    终究婉兮这会子年纪也不小了,刚掉了一个孩子不过七个月;又刚失去永璐,按说自然应该心力交瘁了去,如何还能又是按着一年一个儿的频率,再有了孩子去?!

    婉兮静静瞟着那拉氏,从那拉氏的神色里,已然看得明白那拉氏的内心活动。

    婉兮便更加不慌不忙,更加带着柔韧的喜色,一句一声缓缓道,“回主子娘娘,妾身啊,已然又有了喜;太医说,胎气已经有三个月了,已然坐稳,可以往外说啦~”

    。

    那拉氏宛若顶梁盖儿上劈响了一个炸雷!

    她呆呆望住婉兮,半晌眼前还是一片炫目的白,有些回不过神来。

    其余后宫,如忻嫔等,也皆是变色。

    皇帝也与婉兮并肩而立,长眸斜睨着那拉氏的神色,缓缓道,“至此,皇后总该明白,朕为何执意要让令贵妃从‘天然图画’挪出来,住进原本唯有你住的正殿去了吧?”

    “朕啊,一方面是想叫令贵妃暂且忘了刚刚失去小十四的伤心;另外一方面,更是要让这正殿的福气来护佑着此时这个新来的孩子,叫他福泽绵长,健康成长。”

    “皇后所居的正殿,福气自是这后宫里其它的宫殿都无法相比的。故此朕便一眼就挑中了这儿……”

    “令贵妃这个孩子,若养得好,朕也愿意相信,这也是托了皇后的福。故此朕相信,皇后必定会每日都为这个孩子诵经祈福,是不是?”

    那拉氏原本眼前的白光还没散尽,叫皇帝这话说得,更觉着两耳旁都轰鸣了起来。

    可是她却不能不顾着中宫的身份,当着这众目睽睽,不得不朝皇帝缓缓躬身施礼,“妾身,恭喜皇上。”

    皇后行礼,在场所有的嫔妃、皇子、公主、宗亲、福晋们便也都呼啦全都跟着跪倒,齐声道“恭喜”。

    皇帝这便笑了,拉过婉兮的手来轻轻拍了拍,“今晚虽说是皇贵妃的头夜,咱们心下难免哀戚。可是皇贵妃一向都是深体朕心之人,她若知道令贵妃这个喜讯,那她今晚在天上,也必定是含笑看着的。”

    “若此,丧事虽叫人哀伤;可是喜事却能接踵而来,那这丧事,便也可变成一场欣慰之事。咱们如此送皇贵妃一程,也必能叫她含笑重入轮回。”

    皇帝说着将婉兮托付给了婉嫔,自己上前拉住了和嘉公主。

    父女一同入内,皇帝走到皇贵妃榻边,静静凝视她遗容良久。

    继而,从自己腰间的活计荷包里,取出一枚赤金的花钱儿,亲手塞入了皇贵妃的口中……

    守过这头夜,子时便要将皇贵妃遗体挪至吉安所停灵,等待殡宫造成,再挪至静安庄殓葬……故此皇帝此时此举这便是,送葬之前的,最后一份心意了。

    这一枚金钱含在口中,可帮皇贵妃守住一缕命气,期待她葬入地下,便可转生了。

    (活的皇贵妃跟皇后一样,独一无二,所以不需要封号哈。一般不称作“纯皇贵妃”,只叫“皇贵妃”就是了。)

第2357章 17、五月宜除毒(七千字毕)() 
皇贵妃的遗体于当晚午夜,移至吉安所停灵;数日后便将正式奉移至静安庄装殓。(当晚都要挪走,因为满人旧俗,婚丧嫁娶都在晚上进行哈~)

    只是皇贵妃苏婉柔的情形有些特殊,在她之前,所有得了皇贵妃位号的,都已经葬入了皇帝百年之后的地宫;皇贵妃苏婉柔是第一个不能与皇帝合葬的皇贵妃。

    而她的位分又是皇贵妃,已是“二妻”,不同于妾室,故此不可直接葬入妃园寝。

    《钦定礼部则例》载:“妃园寝规制,总建琉璃花门三,前为享殿五间,东西庑各五间,燎炉一。前为门三间,覆以绿琉璃,绘五采,饰以金,缭以周垣。大门外东西厢房各五间,守卫官军班房各三间,均朱饰。门前石桥一。”

    “如特建皇贵妃园寝,添建明楼一座。”

    “内营圹,妃以上用石,嫔以下用砖,各按位次安葬。”

    皇帝因此下旨,将现有妃园寝进行改建,按着皇贵妃规制,添建绿瓦明楼一座。

    宫中凡事皆等级森严,便是从这“绿瓦”一事上,便已确定皇贵妃园寝将永远低于皇帝陵,连锁棺石都不能用帝陵中所用的龙山石;而皇贵妃苏婉柔也因此,丧仪规制低于同眠于帝陵中的几位皇贵妃去。

    生,皇子皆为她亲眼所见,失去继承大统的资格;死,她成了第一位无法祔葬的皇贵妃。

    而按照旗俗,侧室不可祔葬,便由此,皇帝已是明白将她归入“侧室”,即便有皇贵妃的位号,也都枉然。

    这一番添建,又要额外需要一两年的工夫去,故此皇贵妃苏婉柔在静安庄中,要安睡久一些,等待最后的奉安。

    。

    四月,就这样,随着皇贵妃苏婉柔的薨逝,而伤感地落下了帷幕。

    五月,这一番哀伤仿佛还不肯远去。五月初一日,又逢日食。

    皇帝下旨修省。

    日食为上天对帝王的最大示警,此时又经历了三月、四月间接二连三的皇子夭折、皇贵妃薨逝之事,无论前朝后宫,无人敢不恭谨。

    “真也不知道这是怎么了,宫里接连两个月已经出了这么多的事儿去,怎么这刚到五月,就又日食了呢。”语琴走进来,边走边叹息。

    语琴的病终于渐渐好了起来,只是病虽好了,身子依旧还是懒懒的,神情更是恹恹的。

    婉兮抬眸看一眼窗外。虽说是日食,可并不是暗黑如夜。今年这一场日食,天光尚好。

    婉兮便点头,“钦天监的禀报说,京师的日光分数原本要比山东、山西二省还少呢,可是姐姐看,这天光仍旧明亮;那山东、山西二省所见日光,必定比咱们这儿更亮。”

    “若此,便是日食,便也没什么好忌惮了。兴许也是上天只为这三四两个月的事儿,做一个最后的总结吧?”

    语琴便笑了,“你啊,果然是朵解语花儿。什么不好的事儿,叫你这么一解说,谁的心下便都纾解开了。”

    婉兮明白,语琴是说皇上。

    “我啊,总不及你,我便总是想着,这上天必定还是在示警给皇上,就是说这后宫里虽然已经故去了这么多人,可是还有该死的人没死呢!”

    “皇上也是太过仁厚了,总以为上天示警,是说他这身为天子的有哪里做的不好;可是依着我看,上天根本是在降罪给那个身在中宫之位的人!”

    语琴眸光幽凉,玉蕤等听了,便也不由得都是扬眉。

    经过了皇贵妃苏婉柔头夜那晚的事儿,婉兮如何不明白语琴心中的愤慨去。

    “那今儿的日食就是好事儿,这说明苍天真的有眼。那咱们便只需等着就是了,总有一天,她将欠咱们的,都还回来!”

    。

    日光虽幽暗些,但是借着窗外天光,婉兮还是看见了跟在语琴伸手的女孩儿。

    十三岁的女孩儿,年纪尚小。却有语琴的几分风度,娉婷秀丽,楚楚可怜。

    婉兮忙问,“这位,可就是姐姐说到的那位妹子?”

    语琴这才轻叹一声,“可不就是她么?忙过这阵子的事儿去,我今儿也觉着,是时候带她来给你行礼请安了。”

    那小陆氏忙怯生生上前。显见着刚进宫来,对于宫里的礼数还不熟稔,这便有些手忙脚乱,不知该如何行礼。

    语琴叹口气,“行万福礼就是。”

    那小陆氏却惊着,回眸慌乱地望向语琴去。

    婉兮便也明白是什么事儿了,便含笑抚慰,“汉人的万福礼,与旗下的万福礼,名儿虽然一样,实际上却不一样儿。汉人的万福礼,只是颔首低眉、躬身屈膝而已,你便觉着不够大礼,在我面前儿是失礼了去——可事实上,旗下的万福礼,与汉人的全然不是一回事。”

    “旗下的万福礼,是从唐代的肃拜大礼传承而来,需以两手按腿,行三叩首。若是福晋、女子因为头上的首饰越来越多,不能叩首,便以抚鬓礼、抚翅礼、举手礼来代替叩首——故此啊,你姐姐说要你给我行的万福礼,便是旗下的规矩,是半点都不失礼的,你别怕。”

    语琴也是抬手捏着额角,显得有些头疼,“可不是!好歹如今也因了我一起入了旗了,便该按着旗俗行旗下的礼数。英廉当日引荐你时,却都没教给你去么?”

    婉兮倒是颔首微笑,伸手按住语琴的手。

    她明白语琴的心情。语琴母家当真是这些年没少了出罗烂,语琴自己也最不愿这个妹子进宫来;可是既然人都已经来了,又终究只是个十三岁的小女孩儿,何苦吓坏了她去。

    “你多担待吧,”语琴叹口气,“虽说跟着我母家一起入了旗了,可终究是从小在苏州长大的。也是这一二年才从苏州来京里,旗下的规矩一应的都还不懂。”

    那小陆氏忙跪倒就叩首,婉兮忙笑着叫玉蝉给扶起来,松开语琴的手,腾出手来去接过那小陆氏的手来,上下仔细打量了,问,“小名儿叫什么?”

    那小陆氏便红了脸,悄然抬眸偷偷瞟一眼语琴。

    婉兮便垂眸轻笑,“叫我猜猜,既然是一家的姐妹,又是同一辈儿的,必定名字里也有个‘语’字。”

    那小陆氏百年整张脸都更红了,羞涩垂首,轻声道,“回令贵妃娘娘,奴才小名儿叫——语瑟。”

    婉兮便笑了,朝语琴悄悄儿眨眨眼。

    如今的语瑟才十三岁,语琴却进宫都二十年了,这语瑟便是出生在语琴进宫之后的。陆家既然已经出了一个语琴,自然会希望家中的女孩儿都有如此贵重的命格,这便猜都能猜到,是按着语琴名字的路数走的。

    所谓大琴小瑟,琴下头就是瑟。其实都不必语瑟自己言明,婉兮也早已经猜到了。

    婉兮不想惊着语瑟,便含笑点头,“语瑟,好名字。‘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又有‘半江瑟瑟半江红’,瑟瑟者,绿珠也。瞧,语瑟你的名儿里便当真是‘有声有色’。”

    语瑟笑了,抬眸怯生生却是明亮亮地凝视住婉兮,“实则,庆妃娘娘的名儿才是最好,注定了与令贵妃情同姐妹。”

    婉兮扬眉,“哦?这话儿又是怎么说的?”

    语瑟有些怯怯,又偷偷瞟语琴一眼。

    婉兮拍拍她的手,“便说吧。总之这会子有我替你做主呢,你姐姐好歹给我三分薄面。”

    语瑟这才笑了,“庆妃娘娘的‘琴’字,测字先生说过,上头为二王,本为相争之势;可是二王下头却是‘今’字,‘今’比‘令’字少一点……便妙在这‘少一点’上,注定庆妃娘娘不会与令贵妃娘娘二王相争了去,而反倒会成为一辈子最过命的好姐妹去。”

    婉兮听得也是张大了眼睛。

    语琴的名字,可是打小就有的;而她这封号的“令”字,却是封嫔的时候儿才有的。可是这解释却当真是妙,回眸想想,倒仿佛当真是冥冥之中的一种注定。

    也怨不得她与陆姐姐这些年相依为命走过来,虽说也曾经险些中了旁人的计而闹起来,却终究全都逢凶化吉了去。

    语琴也是红了脸,自己虚弱着,便吩咐晴光和潋滟,“你们两个还杵着做什么,还不去将她扯过来,好好教教她规矩去!这些外头人的浑话,她也好意思到你令贵妃主子面前来说!”

    婉兮却是大笑,作势将晴光她们给拦住,朝语琴眨眼,“既是姐姐的妹子,这便好歹也该叫我一声姐姐吧。我不管,便是姐姐不答应,我也先叫一声小妹了。”

    婉兮扭头吩咐玉蝉,“快去,将新裁得的荷包里,选一大一小两对最好的,捧来送给小陆姑娘去。”

    当听得“小陆”二字,殿中人都忍不住微微一个恍惚。

    太巧了,虽然不是同一个字,听起来却也是一样儿的。

    婉兮倒是轻垂眼帘,拍着语瑟的手,“小陆妹妹便也别见外,寻常也来我宫里走动走动。你姐姐若有什么暂且顾不上的地方儿,你尽管来找我,跟我说。”

    “我啊,从小没有本生的姐妹,就一个哥哥,故此可愿意多收几个姐姐妹妹,在一起才热闹去呢!”

    玉蕤便也含笑走上来,拉住语瑟的手,“小陆姑娘也到我殿里去坐坐,我也有些见面礼想送姑娘,却不知道姑娘喜不喜欢,还是请姑娘过去挑才好。”

    语瑟便也随着玉蕤出去了,语琴轻叹一声,歉然对婉兮说,“你竟然对她如此……倒叫我心下更不得劲儿。”

    婉兮摇头,“傻姐姐,她再怎么着,也是你陆家本家儿的妹子。我便是不看她,我也得看你去呢。为了小鹿儿的事儿,你直到此时还如此着,叫我心下又如何过得去?有个自家妹子进宫陪伴着,倒也能叫姐姐宽宽心去,我便自然是高兴的。”

    语琴轻叹一声儿,“我今儿过来,倒不是只为带她来给你行礼的。还是玉蕤聪明,瞧出来了我是另外有话要与你单独说。”

    婉兮点头,“姐姐说。”

    语琴凝眸望住婉兮,略顿了顿。

    婉兮便也半垂眼帘,心下已是有了眉目,“姐姐是要说兰贵人与鄂常在的事儿么?姐姐说吧,也到了该说的时候儿。虽说小鹿儿的离去,倒没牵连上她们,可是我接下来又有了此时这个孩子,为了这个孩子的未来起见,姐姐那门户,依旧需要打扫干净了才好。”

    。

    婉兮点头,目光谨肃下来,“从前因为小鹿儿,皇上倒是将自己的茶室‘清晖阁’挪出来,给我们景仁宫里的住着。如今小鹿儿去了,我便自然要请皇上的示下,从‘清晖阁’里挪出来。也免得那两个再生出旁的心思来。”

    严格来说,“清晖阁”是属于“九洲清晏”的,也就是位于皇帝的寝宫范围内,本不属于后宫的寝居之地。那里更是皇帝自己钟爱的茶室,都是因为小鹿儿,皇帝才特恩叫景仁宫里的人住过去。

    那边距离皇帝的寝宫实在太近,语琴很是担心兰贵人和鄂常在趁此向皇上邀宠。

    “鄂常在倒也罢了,我看她没这个胆子,也没这个本事。”语琴静静凝视着婉兮,“真格叫我不放心的,倒是兰贵人。她年轻貌美,又心高气盛,后头还有那位老太太撑着腰杆子,她什么事儿都敢做得出来。”

    婉兮垂首思忖,“所以,姐姐的意思是,更希望能将兰贵人挪出去,而宁愿暂且留着鄂常在?”

    这倒是与婉兮之前的打算,正好相反了。婉兮和玉蕤更想将鄂常在挪出去。

    语琴轻轻点头,“你的考量我也知道,只是,你这会子除了要防备愉妃和鄂常在之外,也更要顾虑到皇太后那边儿。皇太后好容易如今稍微倾向咱们一点儿了,可咱们若在我那宫里再与兰贵人冲突起来,反倒便将这一点儿好感都给打没了。”

    “虽说将兰贵人挪出去,这件事本身也可能叫皇太后不快;但是这样做总是‘短痛’,比将来日日在一个宫里相处,再摩擦出龃龉来的长痛,可要更好些。”

    婉兮也是点头,“姐姐说的自然有理。只是该如何将兰贵人挪出去,又不引皇太后不满,总归需要咱们想个周全的理由才是。”

    语琴眼帘轻垂,“我倒有个狠招……”

    。

    五月初五日,端午。满人俗称“五月节”。

    因还在园子里,皇帝奉皇太后至“万方安和”设宴,亲自为皇太后侍宴。

    “万方安和”位于后湖西侧,东邻杏花春馆,西南湖外为山高水长,为一组“卍”字形的建筑,故此旧称“万字房”。

    此处造型独特,风景秀丽,为先帝雍正爷最为喜爱园居之处。故此每年端午节,皇帝都会在此处侍奉皇太后进宴。

    “万字房”四面临水,西边有一戏台。此戏台设计别致,优伶在西北,皇帝在正殿,则形成隔水相望,仿佛有美人兮,在水一方。

    今年因五月初一的日食,皇帝下旨修省,这便连今年的龙舟竞渡都给免了;虽然没有了传统的赛龙舟,可是还有这样看戏的消遣,倒也叫节日的气氛并不减少。

    皇帝今儿朝冠上戴艾草尖,身穿蓝棉纱袍、红青棉纱绣二色金龙褂。另外,腰间的黄带子上还拴龙舟大小荷包和五毒小荷包。

    这一应的穿着,虽说有内务府承应着,可是婉兮也没闲着。那挂在朝冠上的艾草,内务府的大臣们可不敢动手来挂,总归是婉兮制好了,亲手挂上的。

    还有皇上腰上的荷包,那个龙舟形的就是婉兮亲手缝制的——尽管,做完了怎么看都不像条龙,反倒像个大长虫……皇帝大笑,反倒说“好”,说是因为日食,真正的龙舟竞渡都免了,这腰间的荷包更不能是清楚的龙舟形状,反倒是这样转了,才更为妙。

    不仅皇帝这样穿戴,皇太后、皇后、内廷主位们,头上也都戴五毒簪、艾草簪,或绸布制的老虎簪。

    婉兮因怀着孩子,不敢劳累,便也只给皇太后、皇后进了各一对亲手做的艾草花儿;其余便只是给小七、啾啾做了簪子。

    此时宫里的小公主,除了小七和啾啾之外,也就只剩下忻嫔所出的八公主了。婉兮虽说略有犹豫,最后还是也做了跟小七与啾啾一模一样的艾草花儿,叫给八公主送了去。

    戴不戴是她们母女的事儿,总归做得了,就是自己心安了。

    。

    欢宴之上,婉兮与那拉氏一左一右,分别领班一众内廷主位、宗亲福晋。皇帝倒是站在皇太后宴桌边儿,亲自给皇太后夹菜。

    众人看戏的看戏,看孩子们嬉闹的则更是满脸的笑。

    殿前早设了大桌,桌上远近堆叠起了各种形状、绑着各色彩线的粽子。粽子摆在金盘里,一众年纪小的皇子、公主、皇孙们,人人掌着一张小弓箭,都去竞射。

    谁射中了的粽子,便赏给了谁吃;射不中的,便噘着嘴站在一旁不甘心,倒是忘了旁边的眼桌上小山似的堆叠的满是粽子呢。

    小七和啾啾也跟着竞射。便连婉兮都有些惊讶,小七的箭技竟然了得,几乎每一箭皆能命中。

    啾啾就可怜兮兮一点儿,终究是小孩儿,这还不满两周岁呢,走路都像个不倒翁似的,个头儿还没那桌子高呢,自然怎么都射不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