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婉兮托着香腮,睁大眼睛瞧她:“因为这个字最好认?”
二妞大笑,继而绷起脸来严肃地说:“咱们庄子上都是花田,咱们最熟的除了花儿,就是叶。现在姑娘是花儿,那奴才就愿意当那绿叶,总陪着姑娘去。”
一句话又险些说出了婉兮的眼泪来。婉兮伸过手来将二妞抱在怀里,用力点头:“好,你自己挑的,那就一定是好的。那从此在宫里就叫你‘玉叶’了,好不好?”
二妞使劲点头:“奴才可算有个好听的名儿了。从前总是被‘二妞、二妞’的叫,可不好听了!”
献春也在旁边含笑拍手:“玉叶……这名儿真好听。我好像眼前都看着了那空山新雨后,滚着露珠儿的翠莹莹的叶子去。”
二妞也忙起身,“多谢姑姑。”
………题外话………还有。
二卷104、稳妥()
9更
玉叶进宫,对于婉兮来说真是意外之喜。
她既名字都取好了,便叫献春也将那个小女孩儿给带来。
小女孩儿眉清目秀,盈盈巧巧,婉兮看着也是喜欢。便也将那几张花笺指给她看,“可有你?”
那女孩儿认真看了,不由得道:“蓝田日暖玉生烟?”
婉兮微微一怔:“难得你会这句!”
那女孩儿含羞笑了:“回主子的话儿,奴才喜欢‘玉烟’二字。”
婉兮便一拍掌:“好,从今儿起,你就叫玉烟了。”
献春便也过来施礼:“……主子不如也赐我个名儿。奴才现在已是永寿宫的人,倒该用永寿宫的名儿去。”
婉兮便含笑:“别了。你跟她们又是不同,况且我都叫惯了的。刚好不容易能把你的名字叫出口,这若是又换了,回头我该又叫不出来了。”
献春便也没坚持,心下明白主子还是顾虑着皇后那边,便作罢。
献春带了玉烟回屋,婉兮将玉叶留在身边,低声嘱咐道:“我现在有个差事要派给你。你刚进宫,脸儿还生,你便去储秀宫走一趟,想法到前院的偏殿去见了陆小主,就说是我叫她这些日子万万多当心些,别叫人给做了筏子去。”
玉叶听了也微微一怔:“姑娘的意思是……?”
婉兮点头:“贵妃忽然旧疾复发,我怕有人故意说是宫里有人下毒。那陆小主便是第一个担了嫌疑的。可是我现在不方便过去,便需要个面生的人去提醒她。”
玉叶便认真点头:“姑娘放心,奴才这就去。”
婉兮还是一把给拉回来:“你刚进宫来,这后宫又多,模样从外头按起来又一样,你怕是还没去过储秀宫;更没见过陆小主的模样。”
玉叶便笑了:“可是奴才认得字,这宫门尚不是都有陡匾呢么!陆小主就算奴才不认得,可是奴才会听音儿,等进了储秀宫后定然听准了是哪位,奴才再说话就是。”
婉兮便笑着松了手。
原本她只是想找宫里新来的女孩儿,利用脸生,在这个时候去储秀宫传个话。其实还是有点不放心的,不过幸好这个女孩儿竟然是二妞,她便自然放下心了。
玉叶到储秀宫的时候,储秀宫里正是人最多的时候儿。
皇帝在寝殿里看望贵妃,皇后等一众主位便也都一同陪着。
各宫主位带来的女子便都候在殿外,或者站在廊下避风,或者寻到茶房去寻一碗热茶了。
玉叶仗着脸生,便闷头朝左右偏殿走去,直到确定了听见有女子清清楚楚地叫“陆小主”的时候儿,玉叶才叩门求见。
且说在寝殿里,皇帝自在暖阁里握着贵妃的手。皇后及各位嫔妃都在暖格外陪着。
皇帝亲传来了太医院的医政、从前给贵妃看病的张梦准,以及后来的郑良,并传了这几个月来的脉案,亲自一页一页查看。
郑良偷偷给贵妃用的虎狼药自然是不敢写在底档里,故此皇帝能看见的也还都是从前那些温和调理的方子。皇帝便不由得皱眉:“这些方子倒也都是合宜的,怎地这突然说复发就复发了呢?”
二卷105、遗愿()
10更
贵妃自己倒坦然,只捉了皇帝的手,絮絮地诉说着这些年的情意,还有乞求皇帝照料她母家……一切听起来,都已是言身后事。
皇帝也不由得难受,攥紧了她的手:“你别跟朕说这些话。你不会有事的,朕定想法子救你。”
贵妃却是含笑摇头。
尽管形容已然枯槁,可是因为又回想起当年的情意,她的面上还是浮现起羞涩的红晕。
“皇上可还记得,当年在潜邸,妾身曾陪着皇上重辑古琴谱。散落的部分,妾身与皇上不断尝试琴弦,一个音一个音地补回来。”
皇帝也落泪下来:“何止古琴谱,你还陪朕重新辑录了宫中所藏的古铜镜。由你亲自画了纹样,做成盒子,将古铜镜编录成册……”
“这些都是风雅之事,却也都是杂事,朕不能由皇后相陪。因为皇后是贤妻,皇后会劝谏朕应多做些‘有用’之事。”
“朕也不能找娴妃陪朕做。因为娴妃家族是老满洲,她对这些风雅之事压根儿不懂。”
“唯有你……云思,唯有你。不以为朕是做闲事,反倒专心陪着朕将那些琐碎一样一样做完、做好。”
“这些年……尤其是朕登基以来,实在是冷落了你。朕此时想来,实是对不起你。”
贵妃含笑摇头:“得皇上这样的话,妾身已是知足。妾身唯独遗憾,不能再陪皇上多做一些这样的‘闲事’;妾身更没能给皇上生下一男半女……妾身着实有愧于皇上。”
皇帝摇头:“那些都是身外之事,不打紧的。朕只希望你能好起来。”
暖阁外,一众嫔妃都有些心烦意乱。娴妃更是起身走了好几个来回。
皇后叹息一声:“倒是难得你与贵妃这些年不睦,此时你还能这样焦急地走几回……倒也不枉贵妃这一生与你相遇一回。”
娴妃忍不住停步回身,望住皇后冷冷一笑:“都这个时候了,皇后还说这话,又是几分意思?!皇后如今这样稳坐,难道不是等着储秀宫的窗户都洞开了,将她直接从窗户顺出去?!”满族丧葬,尸体走窗不走门
皇后不由得皱眉:“娴妃,你这说的是什么话?”
挽春不由得上前向娴妃一礼:“回娴主子,皇后主子照料纯主子和六阿哥母子平安,累病了这一年。直到今儿身子还未曾大好,今儿是看贵妃主子,便什么都顾不得了。皇后主子实在不宜与娴主子一样,这般健步如飞。”
“够了……”皇后伸手拉回挽春:“这是什么时候,你又忘了你自己是什么身份?这些话便都不说也罢。”
念春忙扯挽春一下:“别忘了,皇上在里头呢。别跟她置一时的气,回头反叫主子难为。”
皇后闻声回眸,赞许地看了念春一眼。
暖阁内,隐约听见外头的话语声。油尽灯枯的贵妃,眼中闪过一串了然的光。
她伸手攥紧了皇帝的衣袖:“皇上……妾身还有一宗最大的心愿:妾身伴驾近二十年,深知皇上的心愿便是立嫡子为储君。端慧太子故后,皇上直到今日尚未有嫡子,妾身知道皇上心下难安。”
“故此妾身愿以自己这最后的心愿,祝祷皇上和皇后,早生嫡子……”
二卷106、薨逝()
贵妃直到这一刻,最后的心愿竟然还是这个。皇帝眼中也不由得含泪,紧紧攥住贵妃的手:“你……有心了。惟愿,她能明白。”
皇帝又陪着贵妃说了好一起子话,后来是怕贵妃劳累了,这才出来。
皇后忙亲自起身迎上来,瞧见皇帝的眼圈儿已是红的。
皇后便深深叹一口气:“……依皇上看,妾身是否该提前做些预备了?撄”
这里人多,皇帝没多说话,只伸手拉住皇后的手,便朝长春宫走。
储秀宫跟长春宫紧挨着,皇帝进了长春宫坐下,这才叹息一声:“提前做些预备也好。”
皇后也是踉跄两步:“难道当真已经……不中用了?”
皇帝抬眼瞥她一眼:“提前预备,亦有冲喜之意。朕只指望着,该预备的预备了,她反倒就好起来了。偿”
皇后微微一怔,急忙福身:“妾身失言。”
皇帝转头望向窗外:“人,迟早迟晚都有这样一天。总归是今日如何待人,来日也同样被人如何对待罢了。皇后,一应预备的事体,朕便交给你了。念在你们多年相伴的份儿上,你纵在病里,也多用些心吧。”
皇后忙道:“皇上放心,妾身定竭尽所能。”
。
整个正月里,纵然贵妃病重,可是皇帝该出席的重大节项却还都不能停。皇帝依旧如常出席各项庆典,正月十五元宵依旧奉皇太后至圆明园观看火戏。
宫里总归是皇后亲自带着太医院,竭力用尽各种法子施救罢了。
过了元宵节,贵妃的情形不见好转,反倒已是时常陷入昏迷。每一次仿佛都要醒不过来了。
正月二十三,皇帝下旨进封贵妃高云思为皇贵妃。
同日也一并追晋大阿哥的生母哲妃为皇贵妃。
这已是最后的冲喜法子,都是希望贵妃能因为这一进封,说不定一时欢喜,便熬过来了。
可惜进封皇贵妃的喜悦并没能帮油尽灯枯的贵妃再燃火苗,贵妃还是于两日后,薨。
。
因还在正月里,且这是宫中,不宜停尸,故此按着规矩,贵妃在弥留之际便已由内务府派人向外挪。
当贵妃薨了的消息确定传来时,她已然储秀宫寝殿中。
皇帝独自站在寝殿里,望着贵妃曾经的床帐,不由得怔怔出神。
皇后无声走进来,含泪扶住皇帝手臂:“皇上……万万请保重龙体。”
皇帝定定回眸看了皇后一眼,继而点头:“朕没事。贵妃已经不是朕第一个亡故的后宫。在她之前,哲妃走了,仪嫔也走了。朕纵然难过,却早已学会适可而止。”
“朕不止是贵妃一人的夫君,朕还是这天下的皇上,朕没有恣意一己之事悲恸不休的权利。朕只是来看看这里,送她一程吧。”
皇后也是垂泪道:“皇上说的是。人间最伤离合,没想到以我们此时的年纪,竟然便已经历过这些离别。”
皇后拭泪,然后抬起泪眼望住皇帝:“接下来当务之急,便是为贵妃拟定谥。这事一向由礼部来办,他们会从历代嫔妃谥中没有用过的里头选出几个来,皇上从中定夺即可。”
………题外话………小情人儿们,快乐哟~~~
二卷107、谥号()
皇帝却摇头:“不,皇贵妃的谥,朕已经想好了。”
皇后不由一怔:“皇上已经想好了?不知是哪几个字?”
皇帝走到书案边,拿起贵妃素常用惯的墨笔,抬笔写下“慧贤”二字。
皇后看罢便是一惊,不由得也走上前,另外写下两个字的满文:“皇上所拟,可为这两个字?”
皇帝便点头撄。
皇后不由得手一松,墨笔跌落。
“慧”字倒也罢了,偏是这个“贤”字一向都是给予正室的谥。无论是汉字还是满文的写法,都恰恰就是那个该给予正室的谥偿。
所谓“贤妻”,这个字一向是多少身为正室的女子一生所追求的盖棺定论。
。
桌上的纸上,皇后亲自写下的两个满文字被跌落的墨笔点上了个大大的污点。
皇帝不由得偏首望向皇后:“皇后这是怎么了?”
皇后已然控制不住自己的泪,撩袍在皇帝面前跪倒:“妾身哀恸云思的离去……妾身这近二十年来与云思朝夕相处,早已情同姐妹。妾身还记得乾隆元年时,由郎世宁为皇上和当时潜邸进封的几位主位画像,画完了就连皇上都说,妾身与云思的相貌、神情已经越发相似。郎世宁那个洋人甚至已经分不清哪个是妾身,哪个是云思……”
“故此妾身斗胆相求:待得妾身那日到来,皇上便也请赐妾身与云思相同的‘贤’字为谥吧……”
。
皇帝反倒笑了,抬眸定定凝视皇后。
“皇后何出此言呢?你比我还小着一岁,你我算到今年也都不过三十五岁,尚在盛年。你又何苦说什么谥?”
皇帝竟然一时并未应允,皇后心下更是爱上,跪在地上便不肯起身:“皇上所言极是。只是……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云思与妾身年纪相当,此时却也还是去了……故此妾身不得不心下早有念想,也免得那日突然来临,妾身再什么都来不及向皇上诉说……”
皇帝却坐下,依旧并未允准,只是又拈了笔在手。
“既然给了云思谥,那同日追晋为皇贵妃的哲妃,朕也要给一个谥。皇后怎地不对哲妃的谥挂心,而偏偏对云思的这般放不下?”
。
皇后便又是微微一怔。
“皇上还要给哲妃谥?”
皇帝不由得抬起眸子来,对上皇后那一对哀伤的眼。
“皇后这话说得,叫朕意外。怎么,皇后觉着朕此时不该给哲妃谥?”
皇后微微一惊,急忙垂首道:“回皇上,妾身绝非对皇上追晋、追谥哲妃有半点异议。只是哲妃追封,也只在妃位,按着宫规这一回即便是再做追封,也应当追封为贵妃而已。可是皇上却直接将哲妃追封为皇贵妃,越过了贵妃一级,已是违了规矩。”
“故此妾身还是斗胆谏言,此番皇上不宜再同时为哲妃追谥。或者再等一等,以时间先后补上这个区分也罢。”
皇帝却笑了:“皇后是提醒朕,即便此时为云思离去而伤心,却也不该忘了宫规,不该违了祖宗定下的规矩去?”
皇后只能深深垂首:“妾身不敢。只是妾身既为中宫皇后,便有责任提醒皇上。”
皇帝再不说话,只是落笔在纸上写字。
二卷108、晋位()
3更
一气呵成,皇帝将白纸竖起来给皇后看:“哲悯,这便是朕给哲妃的谥。明日朕便与云思的‘慧贤’二字一并颁旨。”
皇后微微张口,却已知圣意难违了。
皇帝放下笔墨,这才轻叹一声:“你的心意,朕也明白。你做的都是一个皇后应该做的,朕不怪你。只是哲悯皇贵妃为朕潜邸时第一个入侍的,算得上是朕的第一位妻妾,且为朕诞育大阿哥,朕自当追晋为皇贵妃。”
皇后只得垂首:“谨遵圣意。”
正月二十六这日,皇帝下旨,分别赐两位皇贵妃以谥。
消息传到永寿宫,献春听了便忍不住轻叹一声。
“怎么了?”婉兮问。
宫中嫔妃虽然不必为贵妃穿孝,婉兮却也交待宫里人都拣些素淡的衣裳来穿。她自己也褪去了那些鲜艳的簪钗。
只是她终究刚刚进封,故此内务府呈进来的衣裳和首饰多为鲜艳颜色的,且皇帝由爱她“海棠春睡”的娇憨模样,故此内务府呈进的衣裳里尤其以海棠红为多。她不得不跟献春开了柜子,从过去的旧衣裳里寻出几件素色的来,再按着贵人的身份重新在袖口、领口上补上几道花边儿,以示区分身份罢了。
“皇上对贵妃的情意,却也不过如此吧~”献春叹息着道。
“皇上登基那年,皇后自不必说,后宫里除了皇后之外,最为煊赫的就是贵妃。贵妃是独封贵妃,同样是潜邸侧福晋,位分上却直压过了娴妃去;且皇上援引前朝旧例,也要内外命妇同样进宫给贵妃行礼贵妃享受到的礼遇几乎与皇后持平。”
婉兮也是微微惊讶。
“可是……贵妃的身后,却是两位皇贵妃并尊,再也没有了独一无二。”
婉兮倒是不觉得:“皇上亲封了皇贵妃。即便是冲喜,可是贵妃好歹也还是在皇贵妃位分上留过两日的。且你瞧皇上为贵妃亲拟的谥。‘贤’字可一向都是给正室的,已是超越了规制去。”
献春只是淡淡笑笑:“可是皇上也同日追封了哲妃为皇贵妃,谥也是同日颁下。虽说贵妃的谥有个‘贤’字超了规制,可是哲妃的追封也越过了贵妃,从妃位直接追晋为皇贵妃,这自然也是超了规制。如此两位还是并列,倒看不出皇上对哪一位有特别的私恩去了。”
婉兮垂下头去,对这事儿倒并无介意。
献春轻叹一声:“显然皇上此时对贵妃的心,与当日早已是不同了。依着奴才看,是皇上心里有了更要紧的人,对于贵妃离去虽然难过,却已不似当年那般了。”
婉兮这才红了脸,抬眼望过来:“姑姑!你又想取笑我!”
献春便也笑了:“若当真说超规制,主子如今这以贵人位分便独住永寿宫,宫门前摆着这样大的龙形影壁,这才当真是超了规制去呢!”
正说着话,忽然见外头来了人。婉兮透过窗子一看,竟然是李玉。
李玉来并不稀罕,可是李玉今儿是捧着圣旨来的。
婉兮忙下地,穿好大衣裳,出门跪迎。
李玉含笑道:“贵人魏氏接旨:晋贵人魏氏为令嫔,钦此。”
二卷109、令嫔()
4更
婉兮一时有些懵了。
她刚进封为贵人尚不足一个月,此时六宫上下都沉浸在贵妃薨逝的悲伤之中,皇上怎么忽然就进封她为嫔了?
献春也是一时欢喜得忘了反应。
李玉将含笑提醒:“这可是殊恩,奴才在宫中伺候这么些年,这样的事儿还没见过几宗。令主子必定也是欢喜傻了,都忘了接旨。”
婉兮这才反应过来,忙扶达儿头,以示三叩首,然后高高举起双手接过圣旨。
李玉还没忘了提醒:“令主子……这个封可不就是永寿宫正殿里御笔亲题的匾额里的那个‘令’?”
婉兮还没完全回过神儿来,叫李玉这一提醒,心下也方哗啦一亮。
初封贵人那晚,皇上曾经搂着她问过,“可知爷给你想了个什么封”。彼时她一来当真并意,二来已是乏累了,故此并未深想。
哪里能想到,他给她的封便是这个“令”字。
如此想来,便明白了他为何要独独给她留着永寿宫;又为何要郑重下旨叫这个永世代不可移动……原来在他心里,是早已将这个字许给了她的。
李玉便打千儿告退:“奴才第一份儿便是来的令主子的永寿宫,奴才接下来还要去别宫传旨,不敢耽搁,这便先行告退。”
婉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