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地下有灵,会是个什么心情,会不会托梦给你们,可是我现在的心里很难过,我没有力气去斥责你们了。”
说着,王枫转头看向丁善庆,厉声道:“你不割,我们帮你割,来人,把他的辫子给割了!”
“是!”几名黑鹰战士分别拽住了丁善庆。
“住手,住手,老夫誓死不割!你这个离经叛道之徒,将来九泉之下,有何颜脸去见孔孟诸圣。。。。”丁善庆拼命挣扎,破口大骂,可是他一把老骨头,又如何是虎狼般的黑鹰战士对手?
“喀嚓!”一声,一条斑白的大辫子被剪了下来,但战士们并不罢休,而是喀嚓喀嚓剪,给丁善庆剪了个板寸,末了,还拿了面镜子给他照照他看清楚自己的新形象。
丁善庆呆若木鸡,怔怔看着镜子里的自己,他的信念,他的理想被逐分逐寸的摧毁,他只觉得赖以支撑他生存下去的依托没了,心里空荡荡,落不着边。
“身是大清人,死是大清鬼!姓王的,老夫做鬼也不放过你!”丁善庆突然怪叫一声,脖子一缩,头一低,向不远处的一块假山冲去,竟要以死来殉这根辫子。(。。)
ps: 谢谢月=月的两张月票与会计机构负责人的打赏~~~~
第六一零章 不为尊者讳()
。Shumilou。bsp; o
战士们哪能让丁善庆就这样死了,伸臂一拽,就把他给拽了回来。
在丁善庆眼里,死亡不但不可怕,反而是获取名节的一条捷径,为大清,为义理殉身,这得是多大的荣耀啊,却偏偏,王枫不让他死,他只能以极端仇视的目光瞪向王枫。
王枫连看都不看他一眼,向下喝道:“给你们五分钟时间,自己把辫子剪了,过期不剪者,由我们动手,实在有顽冥不灵之辈,那可别怪我们不客气了,拿剪刀过去!”
“是!”战士们纷纷上前,数百把剪刀被递到了人群当中,有的人刚一被塞到手上,就把剪刀重重扔下地,还有的人犹豫不决,向左右看去,似乎在等别人先剪。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王枫掏出怀表看了看,冷声道:“还有最后一分钟了,不要以为你们人多,我就不敢拿你们如何,我告诉你们,我们的军队正在长沙城里剿杀谋反作乱者,而长沙之前,我们攻破了无数圩寨,杀些人对我们不算什么,我希望你们考虑清楚,不要自己误了自己,还有三十秒。”
战士们围在广场四周,虽然没有端枪,但枪尖都上了刺刀,那一排排明晃晃的光芒,那弥布满场的肃杀气氛,给每一个人都带来了沉重的压力。
“别。。。。别开枪,我剪!”一名学生终于扛不住压力,手忙脚乱的把辫子剪去。
“我也剪,你帮我一下,快点,快点。没时间了。”有了第一个人带头,就好象瘟疫在以恐怖的速度扩散,很多人都慌忙提起剪刀,互相帮忙着剪辫子。
“唉!”丁善庆不禁重重叹了口气,气节呢?气节在哪儿?都是一群不忠不义之悲啊。
可是没过多久。他的眼神又亮了起来,还有两百多人没剪,在他看来,这两百多人无疑是我大清的忠实子民。
“去,帮他们剪了!”这两百多人,大多数都是和丁善庆年纪差不多的老学究。他们思想僵化,眼界狭窄,接受新思想,新思维的能力奇差,王枫也不多废口舌。挥了挥手。
“是!”数百名士兵两三个一揪,掰头的掰头,拽辫子的拽辫子,扭胳膊的扭胳膊,怎么粗暴怎么来,一阵阵的喀嚓喀嚓声响过,伴着哭骂声,最后两百多条辫子被剪了下来。
“啪啪!”王枫双手一拍。把注意力吸引过来,又道:“现在宣布第二条命令,自即日起。二程与朱熹移出天下文庙,理学只作为研究与历史考证之用,退出教学舞台,人不得再传播理学,政府招考公务人员也不以理学为录用标准!”
“离经叛道,天理不容!”
“不教文章义理我们吃什么。喝什么?”
“不让学理学,那我们学什么?”
一时之间。下面喧嚣尘上,每个人都愤怒的大吼。也顾不得周围荷枪实弹的士兵了,剪辫子虽然难以让人接受,可这只是个习惯问题,真不让留,慢慢也就适应了,但是不让教理学,这是砸长沙全城几千名教书老先生的饭碗啊!
“哼!”周秀英轻哼一声:“别看他们叫那么欢,说到底,不还是为个钱?我敢保证,你如果每人给一百块钱,他们立刻不叫。”
“我可没那么傻。”王枫嘀咕了句,就双手一压,大声道:“大家都安静,我既然砸了你们的饭碗,自然要给大家安排条生路,教书先生可以教少数民族与贫苦农民读书识字,一切的费用,包括薪资都由政府支付。
另外同学们你们也不要急,未来一两个月内,将有来自于江浙的老师教你们现代科学技术与数理化知识,同时,岳麓书院经改造后更名为长沙理工科学校,对于基础教育部分,是不收学费的,学完基础课程,你们的知识足够养活你们全家。
当然了,如有人想深造,只需缴纳不多的深造费用,也许,你就是走在时代前列的弄潮儿。
不过我知道,不是每个人都能付得起学费,对于这部分人,只要你们想学,会有政府教育部门向你们期限不等的无息货款,另有皎皎者,可以由政府出资,享受公费去美国留学待遇。
大家不要怪我罗嗦,当今世界,时代在向前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益,理学已经逐渐散发出了腐朽没落的气息,只有跟得上时代,才不会被历史淘汰,我不管你们是否能接受,你们都必须接受,你们是湖南的精英,是上天的宠儿,我相信各位会作出最正确的选择!”
学生们倒是安静了下来,甚至很多人的眼里焕发出了神彩,那个时代的内陆年轻人,虽然不如沿海地区的眼界开阔,可是近十来年,随着洋人不断深入中国内地,带来了新的知识与新的思维,对于一些洋玩意儿多多少少也了解一些。
而老先生那边则是再次喧闹。
“什么?让我们去教化外蛮夷和泥腿子识字?不行,不行,我们都是斯文人,哪能自降身份,坚决不同意!”
“够了!”王枫突然面色一沉,厉斥道:“少数民族就不是我们中国人?当然,由于历史的原因,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一直都比较落后,可这恰恰需要我们去帮助他们,带给他们先进的文化知识,帮助他们走出大山,走出封闭的村寨,与我们融为一体,至于农民,你们更没有看不起农民的资格,不是农民耕种土地,你们吃什么,喝什么?识两个字就了不起了?
政府给你们安排了出路,你们有权不接受政府的安排,但是,我把丑话说在前头,以后穷困潦倒喝西北风不要怪政府,甚至如果有谁敢谋反作乱,煽动社会不满情绪,那就别怪我们予以毫不留情的镇压,今天我言尽于此,大家都回去吧,回去好好想一想!”
教书先生们也就是口头叫两嗓子发泄下不满,真要造反,那是万万不敢,而王枫已经下了最后通牒,这一下子就把嚣张气焰给打掉了,均是议论纷纷的向外走去。
丁善庆狠狠瞪了眼王枫,大袖一甩,也要离开,王枫却唤道:“站住!”
“嗯?”丁善庆缓缓转过头。
“丁院长,想不想死?”王枫缓缓问道。
“为皇上尽忠,为义理殉道,老夫引颈以待,求之不得!”丁善庆往正北方拱了拱手。
王枫又问道:“我砸了朱熹的像,下令把二程和朱熹移出文庙,想必你心里气恨难平吧,想不想痛骂我一顿?”
“朝思夜盼!”丁善庆浑然不惧的应道。
王枫却呵呵一笑:“那我再问你,天下文人恨我入骨,你想不想我背负上千古骂名,把我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嗯?”丁善庆意识到了一丝不对劲,混浊的老眼惊疑不定的打量了王枫片刻,似乎在猜测王枫究竟打着什么算盘,不过王枫笑咪咪,神色不露端倪。
好一会儿,丁善庆才收回目光,可是他发现,那视死如归的气势竟于不经意间泄去了一小点,当即暗骂一声狡猾,赶忙腰背一挺,冷着脸道:“望眼欲穿!”
“哦~~”王枫点了点头,问道:“丁院长,你第二和第三个心愿都没完成,就这样去死,你不觉得憋屈?”
“你究竟想说什么?何不直言?”丁善庆颇有种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不耐烦道。
王枫伸出两根手指,淡淡道:“我给你实现第二和第三个心愿的机会,你要不要?”
丁善庆突然发现他看不懂王枫了,心里嘀咕了一阵子,才蛮乎道:“说来听听又有何妨?”
王枫也是突然面色一肃,正色道:“丁院长,我想请你主持修《清史》,当然了,如果你有精力,重修二十四史我也鼎力,我会在考古与各有关方面给予倾斜,你可以在《清史》中痛骂我,详细陈列我的所作所为后人知道,我究竟干了些什么,不过,我提两个要求,第一,实事求是,第二,不为尊者讳!”
在前世,易教授曾于名声最盛时夸下海口,声称要重修中国史,而且与以往的帝王将相史不同,这是一部全新的,专门反映劳动人民的中国史,当时王枫一听就知道他是在哗众取宠。
因为说句实在话,劳动人民以个体来看,都是小人物,小人物能有什么历史?无非是鸡毛蒜皮,柴米油盐,屁大的事,这样的史即使修出了也不会有人看。
事实上,历史从来就不存在必然性,是由一个个的偶然事件叠加而成,决定历史走向的也不是普通大众,而是各路风流人物,即所谓的帝王将相,只有他们的事迹才为世人关心,所以从一开始,易教授就没把握住重点,真正要想修出一部与众不同的史书,前提条件不是记载的主体,而是是否客观,即不为尊者讳。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为尊者讳的传统,可以想象,以易教授区区文人身份,他只要敢不为尊者讳,立刻会有无数人跳出来指责他,他也会于一瞬间失去的名声与财富。
所以不难理解,易教授重修中国史的豪言在炒作了一阵子之后,就不了了之了,他本人也从此深居简出,从的视线中逐渐淡出,这没办法,牛比吹炸了,没脸出来啊。
第六一一章 纠结的丁善庆()
。Shumilou。bsp; o
中国人历来讲究成王败寇,胜利者人格完美,心怀天下,是理所当然的高大上,失败者则是卑鄙阴险,残暴不仁,被钉在了一根根的历史耻辱柱上。
可是真实的历史是否如此?胜利者就真的那么完美,失败者也真的那么不堪吗?答案显然不是。
不为尊者讳,表达的深层意思即是不以成败论英雄,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是非分明,公平公正,不因一功而遮百恶,意味着颠覆中国自周武伐商以来的约定成俗,然而近三千年的传统岂是说颠覆就颠覆?它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决心,也不仅仅是勇气,还需要有强大的力量作为后盾!
无须讳言,王枫有革弊迎新的决心和勇气,但是他更有实力,在民盟军中,他一言九鼎,在民众心中,他众望所归,他有能力打破沿袭了三千年的陋习,还历史一个真面目!
他的愿望是,历史不应该是统治阶级愚民惑民的工具,也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历史是客观事实,每个人都有权力了解真实的历史,对历史上的风云人物作出自己的见解。
丁善庆却惊呆了,他没想到王枫竟然邀请他主持修史,要知道,在一般人眼里,修史不算什么,可是在专家眼里,能有资格修史,尤其还是主持修史,那都是文学界*的泰斗名宿啊!
太史公不用多提,在史学界的地位无可撼动,就拿班超、班固、刘晔、房玄龄、欧阳修等诸多名宿大家来说,谁不是在青籍上留下了千古史韵?修史对于一名文人具有无可非凡的意义!
一瞬间。丁善庆的脸都泛起了一丝潮红!
可是他很快冷静下来。
王枫是什么人?是他的政敌,是他在思想上的对立者。更是践踏他尊严的罪孽祸首,就在刚刚。当他面砸毁了朱熹塑像,摧毁了他的精神!
如果是咸丰邀请丁善庆修史,他做梦都会笑醒,但偏偏邀请他的是王枫,是他眼里的短毛、逆贼、离经叛道者,这种感觉他心里五味杂陈,他沉默了。
“哧哧~~‘王枫又冷冷一笑:“丁院长,前面我砸朱熹像时。你跳出来对我破口大骂,我还当你是个不畏强权的了不得人物,说实话,你老人家迂腐是迂腐了点,又有些奴才气息,不过就冲着这一点,我还是挺钦佩你的。
但是,现在我很失望,我看错人了。不为尊者讳,说起来简单,却需要掀翻一座座的神坛,为一个个罪大恶极的人物正名。他需要大无畏的勇气与不顾一切的决心,这是太史公所具有的品质,而你。只是一个受满清奴化教育洗脑的可怜虫罢了。
我敢断言,你的心里没有公义。你只是个沽名钓誉,瞻前顾后的伪君子。
我也不知是否鬼迷心窍。竟然会对你起了欣赏,唉,走眼了,看走眼了啊,算了,我这个人还是很尊老爱幼的,你不愿意,我不勉强,世上的名宿大家又不止你一个,你不修无所谓,我还怕找不到人?去吧,去吧,你走吧。”
说着,王枫还连连挥手,一副赶人的模样。
“你”丁善庆已经记不得今天是第几次怒火冲天了,可是他敢保证,没有一次如这次让他心脏一阵阵的抽痛,这是对自己在人格上的侮辱啊!
他差一点就要厉声喝骂,然后接下修史的重任,在《清史》中狠狠的鞭鞑王枫,揭露他残忍嗜杀,离经叛道的真面目,可是等等为王枫修史意味着什么?是不是等同于自己认同了他的歪理邪说,也认同了民盟军才是正统?别人,包括自己的许多弟子会不会因为自己改而为他效力?
果然是打的好算盘啊,以激将法利用自己!
“哼!雕虫小技!”丁善庆不屑的冷哼一声,转过身子,就要以离去来表明自己识破了王枫的心思,可是一只脚刚刚抬起,他又有些犹豫了,这没办法,修史对于一名文人来说,诱惑不下于一名瘾君子面对着一屋子各式各样的毒品!
大清朝从顺治二年到乾隆四年,断断续续,历时九十四年修了《明史》,后于乾隆年间,国力最盛之时花十三年修《四库全书》,一般来说,修史需要投入庞大的人力物力,只有政治稳定,国力强大之时才会修史,以目前咸丰朝风雨飘摇的现状来看,根本没有修史的可能。
反而是民盟军,如果真的取大清而代之,因着中国新朝给旧朝修史的传统,他有为大清修史的义务,更何况民盟军虽未统一全国,却根基扎实,辖境民生安定,百业兴旺,经济发达,军事强盛,具备修史的能力。
如果自己拒绝了王枫的邀请,他肯定还会邀请别人,天下的儒学宗师不是他一个,北京城就有好几人的名声不下于他,比如前年殿试一甲一名,高中状元,年仅二十九岁的翁同龢,在学术上的造诣连他个老前辈都不敢轻视,他不敢保证别人会否有他那样的气节,万一抵挡不住引诱去帮王枫修史呢?
这个世界,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一想到可以名扬青史的机会就这样被自己拱手送给了别人,丁善庆的心里不平衡了,他的眼前不自禁的浮现出了《清史》修成之时,那个人接受各方庆贺的场景,那一册册刊印的《清史》上,主编的位置印着那个人的名字!
而本来这个位置应该是丁善庆三个大字啊!
丁善庆毕竟不是圣人,利禄他可以乎,可是名声对于他的吸引力无比巨大!
只不过,一想到王枫离经叛道,禁绝理学,砸毁朱熹塑像,还把二程与朱熹移出文庙,他就气恨难平,一时之间,名声与气节在他心里斗个不亦乐乎,面孔布满了挣扎,就像中了定身咒一样,那只踏出的脚也迟迟放不下来。
这时,杨水娇突然怪笑一声:“哎,想想或干年后,《清史》被编撰出来,某个老头翻开一看,全都是对我们家王总司令的歌功颂德,不知道会不会气的吐血呢。”
“嗯!”周秀英用力点了点头:“那个老头痛恨王总司令,可是别人未必如此,当写到与王总司令有关的事迹时,怎么着,也得笔下稍微留点情面吧。”
一听这话,丁善庆的心里愈发的不平,不仅名声被别人攫取,就连他最痛恨的王枫也有可能被美化为圣人,那是死都不瞑目啊,当下转过身子,瞪着王枫道:“王司令曾说过,修《清史》的基本要求是不为尊者讳,此话可当真?”(……)
ps:谢谢san123的两张月票和暗暗_啊啊的打赏~~~~
第六一二章 走访苗寨()
很多人都是说一套做一套,所谓的推己及人,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不为尊者讳,用在别人身上可以当热闹看,可是当史书出现了对自己不利的记载,还能淡然视之吗?
丁善庆有点怀疑王枫是不是在钓鱼,先把自己钓上勾,然后怎么写还不是他说了算?不禁以怀疑的目光打量过去。
王枫却是心情沉重道:“古代中国,对史官要求具有直书其事,不掩其瑕的道德操守,齐太史身膏斧钺,董狐秉笔直书,反映出了中国古代文人不畏强权的气节,这是何等的令人向往?
可惜自唐宋以降,尤其到了近现代,不仅是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日益下滑,就连编史的人都忘了自己该做什么,在做什么,你看看《四库全书》?通篇阿谀奉承,歪曲事实,好好的一部通史,硬是被纪晓岗修成了大清朝的歌功颂德史。
当然,他有身不由己的原因,在清朝高举的文字狱屠刀之下,我们应该要理解他,可是丁院长,当你拿起《四库全书》,看着那一篇篇辞藻华美,却似是而非的文章,你是什么心情?或者是,根本就没有在意过?
我可以告诉你,我的心里,只有悲哀、愤怒和难过!”
说着,王枫深深叹了口气,又道:“汉武帝能容太史公,我为何容不了你?我这个人,最不怕别人说三道四,只要你尊重客观事实,不肆意歪曲丑化,我是不会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