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周始皇-第1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次跳出来的是赵国。

    时间到了六月初,安邑魏宫之内,诸国的争吵在魏侯的强力压制之下,终于有了一个初步的结果,虽然吵了两个月,比起齐桓晋文当初号令天下共同朝见天子的效率差了许多,但在魏侯看来,终究结果还是差不多的。但就在魏侯开始做着十几国诸侯齐齐纳头拜向自己,不,是自己身旁的周天子,一边向天子献礼一边口中称颂着魏侯匡扶王室的伟业的美梦的时候,却突然传来了坏消息,一下子就把魏侯的心情搞坏了。

    坏消息是中山国使者哭哭啼啼的跑进宫中说的,原来自赵国大夫气呼呼的跑回邯郸之后,赵君不知哪根筋想转了,竟然大手一挥,十万赵军兵锋向东南,全面入侵中山国了。

    这中山国的前身是北方狄族鲜虞部落,为姬姓白狄,虽然也是周文王之后,但却并非是周王室的封国,却是自己建国,且建国时间也大大晚于那些个封国,中山国夹杂在晋国齐国燕国等大国之中,生存不易,但却养成了中山人的不屈不饶。其国家曾于魏文侯时被吴起所灭,但却又侵占了赵地重新建国,夹在赵国东西之间,所以自建国之后便一直是赵国的心头大患。

    上代中山国虽然是魏国所灭,但到了魏武侯后期,考虑到中山国已远离魏国却插在了赵国之中,所以魏国又接受了中山国的礼物,成为了中山国的宗主之国。前次魏国挟持天子的消息传出,齐秦两国出动,赵国也曾派兵攻打中山国,一是赵国还不敢直接与魏国对阵,二也是打着襄助天子的旗号能自己干点私活以解决中山之患,但赵军连中山国的长城都还没有越过,魏军就已大败齐军,慌得赵国将军连忙回国布防。

    应该说,对于魏军的强大,赵国还是有点惧怕的,毕竟这个时代的赵国赵武灵王还未诞生,燕赵之地虽民风彪悍,但其实在这个绝大多数人都吃不饱吃不好的时代,中原地区的民风也同样彪悍,所以,对上正处于建国以来最顶峰的魏国,赵国应该是不敢直面的。

    想也想得到,赵国这是想趁魏侯会盟天下,没有精力去顾及其他事情尤其是战事,不想耽搁了会盟时间的时候,以强大的兵力一鼓作气,迅速拿下中山国,以解决这个不是内患的内患,然后再全力布防,阻击魏军可能随之而来的报复,最终通过谈判赔钱来解决问题。

    不用宁越等人分析,周扁瞬间就想到了赵侯的打算,不得不说,从表面上来看,这个计划可行性非常大,然而在这个关头,了解后世真实历史轨迹的周扁,却不得不为赵国的命运而捉急。

    因为在魏惠王登位中期,魏军曾一度攻破邯郸,占领邯郸数年之久,然后是在败于齐国围魏救赵之后,在以齐国为首的一堆诸侯压力之下,才放弃了邯郸城,赵国才得以还都邯郸。那么现在的魏侯,登位才三四年,正是锐气十足的时候,且又新败了三国,军队上下士气高涨,周扁相信,以魏侯的魄力,绝对会在会盟天下之后,迅速北上,挟天子和诸盟国之威,再大败赵国,甚至一举兵围邯郸,再甚至提前攻破邯郸,都不是没有可能。

    并且更重要的是,后世真实历史轨迹上,赵国丢了邯郸,是齐国围魏救赵,那么再来看看现在的齐国,刚刚败于魏国,数万士兵的损失,不超过一年的时间,不说齐国还有没有军队,单是朝野上下能够一战的决心,他们有吗?

    所以不能指望齐国。

    然后再看看真实的历史轨迹上,在围魏救赵之前,魏国攻打赵国和韩国的同时,还有秦国趁机出兵,造就了少梁之战的威风,同时也减轻了韩赵两国的压力,这是发生在邯郸被攻破之前,按当前时间来算,也是好几年之后。那么现在,还会有秦国来替赵国减轻压力吗?

    答案也是否定的,秦国也刚刚大败,周扁也清楚的知道,对于现在的秦公来说,日子一定不好过,因为国内的老贵族压力太大了。虽然周扁也将希望投向了秦国,但计划是在一年之后铺开,到了那个时候,谁知道邯郸城外会发生什么。

    那么还会有谁能够救赵国,或者为赵国减压,韩国?楚国?周扁都摇了摇头,赵侯现在出动,他只能依靠自己。

    或许在赵国看来,虽然不敢与魏国争锋,但自保应该是足够的,但在这个时代,或许只有周扁坚信,赵国绝不是魏国的对手。

    周扁已经开始在为赵侯悲哀了,在魏侯人身的巅峰,送上了这么一份大礼,让魏国对赵国动手连理由都不用再找了。

    但最令周扁感到郁闷的,不是赵国的悲哀,而是自己的计划就要因为赵国的举动而被打乱了。

    就按照刚才的分析,赵国对上魏国必败,且无人来救,那么就会进一步增加魏国的威望和士气,如果魏国占领了赵国的土地,魏国的国力也就会随之而增加,那么还能指望秦国或齐国在短时间内有勇气来打破魏军的传奇么?

    周扁认为,堪忧。

    并且魏侯现在是没有称王的野心,那么在打败了赵国,甚至占领了邯郸之后,四下无敌的感觉,会不会让魏侯的野心膨胀,忽然发现再打着周天子的名义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呢?那自己人在魏侯手中就只剩一个作用了。

    想到此,周扁就一个哆嗦,这事绝对有可能。

    不,决不能让这事发生。想到了这里,一个哆嗦之后,周扁立即就握紧了双拳,既然想到了这种可能,那么自己就要尽最大的力量,去阻止这件事的发生,去阻止魏国的强大,尤其是在自己回洛阳之前的强大。

    消息传回来的当天,周扁和宁越等人就立即围着一幅简单的众诸侯国地图,紧张的商议到了天黑。

    宁越王孙满樊馀等人都不是傻子,周扁将心中的担忧一说,他们就立即明白了,虽然他们不明白为何大王一口断定赵国绝不是魏国的对手,但他们也相信,魏军总是创造奇迹,不得不防。

    但可惜的是,一直到天黑,众人技穷,都没有想出一个好的点子出来。

    次日,对周扁来说,又是昏昏沉沉的一天,脑袋皮都想破了,就是没想到破局的最佳方法。

    越是清楚后世真实的历史轨迹,就越是明白此时魏军的强大,就越是担忧当前的时局。

    大家也讨论过了六个计策,第一个方案,还是鼓动齐秦两国在魏国攻打赵国时,同时偷袭魏国,秦国自河西向安邑方向,齐国自濮阳向大梁方向,来一个升级版的围魏救赵,不过难处在于如何说服齐秦两国出兵和出兵的方向,以及如何把握好出兵的时间,外交难度还是蛮大的,不过可以备选。

    第二个方案,用手段来说服赵侯撤兵,不过想想中山国使者都来哭了,显然赵军已经打到中山国国境了,再退兵也不太可能,并且不管退不退兵,既然已经打了,那么借口就已经送给魏侯了,除非赵侯亲自来赔罪,不过想想也不可能,所以这个方案是最先被否决掉的。

    第三个方案,奉魏国为宗主国的小国众多,若是能再挑动一个大国去攻打某个小国,引得魏侯动怒,或许魏国又会兵分两路,就算不兵分两路,魏国也会在痛击赵国之后立即调转兵锋,而不会像后世真实历史上那样围住邯郸城直到破城,那这样就减轻了赵国的压力。但问题就在于哪个小国不好选,去挑动哪个大国也不好选,秦国被魏国压迫的根本就不与其他国家相连,可以首先排除掉,齐国和韩国就不知道国君还有没有那个胆子,估计是没有的,不然就直接实施方案一了,然后就是楚国,可现在楚国正在两面用兵,东边对越,西边对巴,且楚国国内贵族实力庞大,国君权力不足,就不知道楚国有没有决心北上。

    方案四,则是重点针对楚国,楚国虽然有前面说的这么多问题,但毕竟地广千里,带甲百万,且楚国对魏国的战争多次失利,连魏国的大梁就是从楚国手中抢过来的,所以可以尝试说服楚国北上,直接攻取魏国的大梁之地。

    方案五,偷偷支援赵国,帮助赵国抵挡魏国的攻击,可关键是王室没有力量去支援赵国,人财物都没有,像后世墨攻那样一个人就能帮助一个国家去抵挡另一个国家的事情,周扁相信如果这个时代有一个人能做到,那就是自己,来自后世,周扁还是有这个自信的,比如洛阳就挡住了十万韩军,但更关键的是,自己能去赵国吗?如果派别人去,周扁相信作用不是很大,除非从安邑到邯郸来回通信不断,自己遥控邯郸战场,不过想想可能性也不大,这个时代可没有电话,哪里能做得到通信畅通呢,尤其又是魏军围城的时候。还有一个难处就是,如何让赵国相信自己派去的人。不过总归这个方案还是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的。

    方案六,和方案五类似,不过不是王室支援赵国,而是说服齐秦,尤其是齐国支援赵国,直接支援还不如出兵,所以可以说服赵侯暗中支援,比如偷偷送去些粮草兵械啊,再比如偷偷送去些士兵,直接划归赵军,如果被魏军俘虏了,理由周扁都替齐国想好了,就说自己是齐国志愿兵,瞒着国家偷偷跑去帮赵国打的,齐侯根本不知情。这个方案倒是可行,可实施的关键还是在于如何说服齐君。

    当然所有的方案都有一个共同的难点,甚至是一个致命的关键之处,那就是如何将王室摘开,让魏人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是周王室在背后的动作。

    所有的方案,几乎都是分散魏军的精力或增强赵国的实力,目前看来,每一个都不容易实现,实现也不一定就能解决问题,也就是说,最佳的方法还是没有的,实力还是不行啊,周扁郁闷的拍了拍脑袋。

    又经过一天的紧张讨论之后,终于定下了六个方案齐头并进,一起实施,虽然看起来好像很宏大,但周扁知道,虽然这个六个方案之间并不互相干扰,但对王室来说最大的问题乃是没有人力,没有财力。

    虽然是六个方案,但其实只针对四个国家,齐、秦、赵、楚,齐国方面就只能交给缑落了,周扁将遣使追上缑落,那么缑落的任务首先就是要与齐国的高层联系上,然后劝联系人进谏齐侯在关键的时候出兵救赵,如果不出兵就秘密支援一下赵国,这其实也是两个方案只不过方案六成了方案一的备选。

    秦国方面没有什么好的人选,只能通过商业通道看看能不能联系上秦国可靠的人,因为去年的约定,王室产业将会为秦人提供一些烧酒,只看到时候能不能替秦人出一下主意,基本也与劝齐国是一样的方案,所不同的就是能不能帮秦国夺回河西,看暗组的人能不能在河西为秦人提供一些情报了。

    赵国方面则可以联系上郭纵,那个与王室有联系买卖铁器的巨商,他是邯郸人,想来与赵国高层甚至赵侯都通的上话,本来王室与郭家的生意来往就是隐秘,王室中人以个人的身份隐晦的向郭家人表达下对时局的担忧,想来还是不会引起魏人注意的,这个就交给了在洛阳的白圭,因为郭家就有个郭横长驻洛阳,周扁相信通过郭家还是能与赵国搭上桥的。

    最后是楚国,可惜的是一直以来,王室都对楚国不太了解,对楚国国君的性格,国力的强盛和兵力的分布,对楚国国内大小势力的分布,都不是很了解,对楚国的臣子和贵族也没有一人有结识,然后关键的是,王室也没有好的路子和人选去结交,所以这话可以这样说兵到用时方嫌少,周扁只恨时不我待啊,最终只得修书一封给白圭,让通过白家以往的商业路子去沟通一下。

    四个方向同时用力,周扁也都着重的强调,不要暴露王室在其中的作用,周扁知道这样很难,会让人办起事来束手束脚,瞻前顾后,但周扁没有办法。其实周扁也仔细想过了,只要自己的努力起到了作用,那就算日后魏侯知道了王室在其中的作用,也不会将自己怎么样,最多再多挟持几年,然后王室这边给个解释,说是某个臣子私自的行为,不过就要送上这个臣子的性命了,周扁当然不愿意这样做,所以对于自己身份的隐蔽,反复的进行强调。其中也只有秦和赵那是没有办法的要暴露一点点身份的,但周扁也要求一定要找到对方可靠的人。

    望着那些个信使或坐马车直奔洛阳,或乔装打扮奔向东西,周扁的心里也开始充满了期待,这是自己第一次对这整个天下的时局加以强力的干涉,会收到预期的作用吗?

    然而就在所有的信使都离开了之后,周扁召集宁越等三人继续讨论时,樊馀一句随口冒出的话,一下子把周扁的心给弄乱了。

    樊馀说的是,“我若是魏侯,或许会当即就派兵去中山国,现在离九月会盟还有三个月,魏赵相邻,三个月足以帮中山国打败赵国的进攻,然后再会盟天下,岂不更有威信力?”

    这样的话,周扁所做的所有努力都来不及了,于是周扁望向了宁越。后者点点头道,“的确,赵侯是以为魏侯没把握在三个月时间内打败自己,所以才会出兵,而魏侯连胜三国,又都是速胜,那么在魏侯看来,还是有希望三个月内打败赵国的。”

    “并且最关键的是,赵兵已经打到中山国了,而魏侯将会盟的日子定下来到今天只有十几日,也就是说赵国出兵根本就不知道魏侯还有三个月的时间来做事,所以这样看的话,魏侯的心就不好猜了。”

    是啊,最终还是要看魏侯的心,周扁郁闷的接受了这个事实,但仔细一想,又觉得魏侯在会盟之后出兵还是可能性大些,因为这位魏侯的性格周扁太了解了,那就是好大喜功,毕竟三个月的时间只能像对付齐国那样打败赵国,无法让赵国伤筋动骨。

    终于,魏侯并没有让周扁猜测太久,第三天就有了答案给出。

第七十章 简单阅兵() 
这是中山国使者跑到魏侯面前哭泣的第三天,虽然魏宫门前的来来往往闲人们根本不知道宫中到底发生了何事,但当魏宫大门轰然洞开,其中数架马车在上百武士的护卫下整齐的开出时,仍然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其中便有些闲汉无事,跟在后面看着热闹,直到将车队送出了城门或者有士兵来驱赶。这也是在安邑常有的事,所以也并没有人在意。

    然而现在却有有心人在背地里收集这些看似平常的消息了,中午时分,消息在城中央区域的一座小院子里汇总,下午被送到了约定地点,然后被看似闲逛的王室小护卫悄悄带入了宫中,呈到周扁面前时便已经是下午申时了。

    “自东门而出,路口向北,看依仗是出使大国,那么不是燕国就是赵国,这肯定就是魏国派往赵国的使者了,魏侯并不想在会盟之前用兵。”宁越分析道。

    “若真的派出了使者,那肯定便是魏侯不想马上用兵了,看来是我们多虑了。”周扁抹抹头上的汗说道,天气已经热了起来。

    “这样吧,为了确认消息,晚上还是提两壶美酒去拜访一下公子昂吧。”宁越拱手道。

    “好吧,拜托了。”周扁微微一笑。

    打探消息基本都是宁越和王孙满的事,主要对象就是公子昂等交好王室甚至同情王室的公子贵族们,而在安邑王室最拿的出手的就是烧酒了,所以这边备了不少,当然也让公子昂等喝了不少。

    晚上并没有让周扁等太久,天还没有完全黑的时候,宁越便迈着酒步踱了回来。

    虽然满身酒气,但宁越其实并没有喝醉,反而一见到周扁就精神抖擞了起来。

    “大王,臣下幸不辱命,已经确认魏侯不会在会盟之前出兵了。”宁越的脸由于喝了酒还泛着红光。

    “如何确认?”周扁问道。

    “酒过三巡,臣下故作无意中说起听说过中山国使者的事时,公子昂就直接笑道,今日君侯已经安排了一位将军前往赵国做说,你猜是哪位将军?”说到此,宁越顿了顿,却又好似马上就反应过来了似的忙摆摆手。

    “这都是公子昂说的,不是臣下想要叫大王猜,而是那公子昂要叫臣下猜。不过臣下自然是猜不到的,所以笑了笑后公子昂就说了,是罗阳老将军。”

    “罗阳?本王还真没听说过。”周扁摇摇头。

    “回大王,这罗家乃是魏国老牌贵族,罗阳那是曾追随魏武侯征战的人,功高劳苦,罗家子弟也多从兵,第三代人罗文罗武大王都是见过的。”

    听到宁越这话,周扁一回忆,那个叫做罗文的,原来是魏侯最先安排护卫自己的那个千夫长,不过后来换成巴宁了,倒还是有点印象,是个严苛的军人,那个罗武,好像也听说过,作战挺勇猛的,在对齐一战中由于送战书而立了功。

    于是周扁点了点头表示还记得。

    “大王,再说那酒宴上说到这,公子昂就笑了,口中说道,这罗阳是能充当使者的人吗。然后就有公子昂身边几个门人凑趣道,那为何君上还派他?公子昂却是笑而不语,再问时,他便说道,这正是君上的高明之处啊!然后这件事就说到这儿了,不过魏侯的意思,臣下却是明白了。”

    “怎讲?”周扁问道。

    “前面说过,这罗阳乃是个将军,年纪也挺大的了,不过这并不是重点,关键的地方在于,这个罗**本就不懂出使之事,也从未当过使者,然后据说此人脾气暴躁,不擅言辞,只是作战勇猛,是个十足的粗人。”宁越笑着解释道。

    “这样的人也能出使?”周扁奇道。

    “是啊,这罗阳人虽粗,但爵位却高,乃是魏国上卿,武侯亲封的,所以一个上卿出使,倒也是极为看重赵国了。不过魏侯也就高在这里,因为罗阳虽然高贵,但脾气暴躁,所以让他出使,极有可能当场与赵侯吵起来,别说劝退赵军,激得赵军直接来打魏国都有可能,所以魏侯这是明面上去劝退赵军,但实际上魏侯根本就不想赵军撤退。”

    听到此,周扁也忍不住的点了点头,看来日后选使者也很重要,为了达成目的,选对人真的很重要,从魏侯这里,也能学到东西。

    “那好吧,既然确定了魏侯不准备现在出兵,那就要好好防备几个月之后魏侯来个大的,我们还是按原计划执行。”周扁点头道。

    这次的担忧和求证只是个小插曲,很快周扁就将之抛在了脑后,继续研究如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