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齐侯绝不会将责任拉到自己身上,只听其黑着脸大吼了一声,“田仲,传令前军,加大攻城力度,有回头张望者,杀!”
“诺!”老将军闻声一抱拳,便驱赶着战车向濮阳城下的战场奔了去。
其实后方起火,前方会有所担心,害怕后路被抄,害怕后背受敌,此乃人之常情,又岂是一句杀便能解决问题的么?
眼见田仲老将军的战车在几十名亲卫的护卫下向濮阳城奔去,齐侯的心里也稍稍安心了一点,便又将目光投向了魏军来袭的地方。
不过这一看,却是双眉皱起,原来自己的军队竟被那一万魏兵杀得节节败退,甚至连后面压阵的四万齐军,也隐隐有些骚动,甚至在跟着一起后退。
此时齐军面向魏军来袭的方向,那么身后自然便是濮阳城了,若是大军节节后退,难道要背靠濮阳城来作战么?
这是齐侯无法容忍的,这种情况齐侯也绝对不能让其发生,于是齐侯立即下令要求齐军拼命抵住,同时指挥两翼齐军向前,欲对来犯的一万魏军形成包围之势。
齐侯这是想吞掉这一万魏兵。
可是魏军会让他如愿以偿吗?自然是不会的,只见那魏军统领爨襄将令下达,魏军很快便开始整体向南移动。
本来齐军是在濮阳以西的,所以阵势也自然是南北向,魏军是从西南而来,到达齐军面前时稍微转了下角度,变成从正西向东冲来,所以现在这一整体向南移动,渐渐的魏军移到了齐军左翼,与齐国左军杀到了一起。
而就在魏军移到齐军左翼之时,突然西南方向又扬起灰尘,很快数千人马,便出现在了齐侯的视野之中。难道魏军还有后续部队?唬得齐侯也有些不安。
好在斥候很快就送来消息,这是那五千回国的卫军。闻之齐侯这才将心放了下来,再仔细看向齐魏双方交战的地方,却只见本来魏军面东齐军面西的,现在却变成了魏军面北,齐军面南了。
这明显是魏军故意为之,因为齐军阵形是南北向的,所以魏军如此能承受更少的兵力,当然更多的齐兵还在由北边向南边来的路上。
或许真能吃下这拨魏兵吧,兵力的悬殊,让齐侯还是信心十足,望见局势趋于稳定,齐侯微微点了点头。而至于那五千卫兵,则直接被齐侯忽略了。
却没想那五千卫兵冲到魏军之后,却并没有如齐侯所愿那般会去替魏军挡住齐军南下的右翼军,而是突然加速向东跑去,直看得齐军上下目瞪口呆,这卫军是要干什么呢?
直到这卫军从魏军身后穿了过去,向东跑过几百步后又折而向北时,才有齐人反应了过来。
“濮阳兵这是要入城!”
也不知是谁高喊了一声,又立即提醒了齐侯及一堆将军,来不及去查看是谁最先发现,齐侯脸色又变了,立即便下令齐军分出一万人来,去追赶濮阳兵。
要知道若是野战,这五千濮阳兵齐侯并不会看在眼里,可若是放入城去,那就为守城立即添加了许多力量,而放在城墙之上,这五千人或许就能抵挡五万齐兵了。
所以齐侯决不能让这五千人入城,甚至还有脑袋转的快一些的齐将,还寻思着是不是跟在这五千濮阳兵的身后,也摸入城去。
不过齐侯的愿望虽好,但现实却是骨感的。因为那剩下的不足一万魏兵,横在了齐军与卫军之间,死死挡住了齐军追赶卫军的步伐,便是后面的齐军想要绕过去,也得多花不少路程。
这时那五千濮阳兵再也顾不得许多了,拼了命的向濮阳南门跑去,没多久便跑到了南门之下,熟识的将军一喊,濮阳南门便立即大开,五千兵丁鱼贯而入,直到最后一个濮阳兵入城时,齐军才刚刚赶到几十步外,这是濮阳南城墙上一阵箭雨射下,逼得这些齐兵不得不放慢了步子,而濮阳南门那厚重的两扇大门,也轰然关上了。
眼见这一切就在自己面前发生,齐侯几乎气炸了肺,立即就将所有的怒气都发到了还在场中的近一万魏军身上,几番命令下发,数万大军加快向魏军包围而去。
不过魏军会让齐军包了饺子吗?当然不会,而事实上魏军今日的主要任务除了干扰齐军攻城外,就是护送这五千濮阳兵入城,这也是卫军将领在返回濮阳之前就与魏侯达成的意见。
所以,如今眼见这重要的任务已完成,而干扰齐军攻城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于是魏将爨襄一声令下,后军断后,前军撤退,大军交替向西南撤去。
愤怒的齐军一直尾随了几里路,直到追不上了为止,因为魏军跑步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要知道一个合格的魏武卒,可以身负相当于半个人重量的甲胄武器和口粮等,半日行军就达一百里,然后下午还可以干一仗。
魏武卒体力之强,无需多言,所以在没有骑兵的时代,魏武卒想把齐军甩掉,简单至极。然而即便身披重甲,等齐军退去后,还是留下了一路的尸体,至于伤兵,在这种情况下,也只会被追击的齐军杀掉,于是最后,在爨襄之下,只余七千多魏兵了,要知道那可是数千于己的齐军啊,当然齐军的损失也不小。
而最重要的是,濮阳城今日又拿不下了,被魏军这么一干扰,再加上这追击,齐军又耗费了几乎一整天,无奈之下,齐侯只得将攻城的力量撤下,早早的收了工。
士卒们自然高兴,因为可以早早歇息了,不过齐侯又犯了愁,又是一个两难的选择,摆在了齐侯的面前,因为齐侯悲哀的发现,如果坚持攻城,那么便无力去消灭这拨可恶的畏惧,若是想要围歼这拨魏军,只得调集所有兵力,而放弃攻城了。
是魏军还是濮阳城,是名还是利,齐侯犯难了。
不过,在照例分成了两派的齐军将领争论下,在又是大半夜的辗转反侧之后,齐侯终于下定了决心,那便是继续攻打濮阳城,因为齐侯最终决定不能半途而废。
至于那几千魏军,齐侯也决定了,为了避免其影响攻城部队,便将一万精兵,一万病兵横在了濮阳城西南五里之外,这样就可以把来犯的魏军堵在攻城部队的视线之外了。
于是齐侯后半夜倒是睡了个好觉,次日清晨天刚刚亮,齐国大军便又出现在了濮阳城西门外。
然而现实却又是残酷的,不说那增加了兵力的濮阳城更加难以攻下,单是今日这兵力布置便犯下了大错。
齐侯是将两万兵力横在了魏军前来的方向,可人是活的,七千魏兵不会绕过这两万齐军么?要知道五里之外,若是以五里为半径,则两万齐军只能占据二十分之一的圆弧,然后又能管住十分之一,魏军完全可以从侧面绕过去,而不惊动这些齐军。
而事实上,魏军就是这么干的,当然他们首先干掉了齐军的斥候,话说不管是古代的斥候,还是后世的侦探兵,都是高危兵种,尤其是斥候,不仅会被自己的君主杀掉,更会被敌军杀掉。
所以,当七千魏军从正南方向突然杀出时,齐鲁三万后军,再加上攻城的两万齐军,竟全部乱了阵脚。
正所谓出其不意攻其无备,齐军完全乱成了一团浆糊,士兵们跑的遍地都是,后军往濮阳城退,而攻城的士兵则抢着往回跑,自己人跟自己人撞到了一起,这损失竟比由魏军直接造成的还要大。
而等到齐军终于收集了一部分军队,形成了有效反击时,狡猾的魏军竟然撤退了。
是的,爨襄接到的命令是干扰齐军攻城,而不是与齐军硬磕,毕竟有实力上的差距,杀个措手不及还可以,真要干起来,这七千魏军或许真能一个都逃不出生天。
所以爨襄见好就收,在回援的两万齐军形成包围之前,安全的撤了出去,一直向西南退去。
这会齐侯可是动了真怒了,不管那城下乱糟糟的一团,自己带着一万中军以及回援的两万大军,吊着魏军尾巴追了上去。
这一次,愤怒了的齐军一直追出去几十里,直到天黑,直到看不见路,直到扈从将领劝服齐侯下令安营扎寨,而此时,离着濮阳城已有足足三十多里地了,而那重甲的魏兵却依旧仅仅差了两里路远。
而当夜,齐军传令兵便给后方军队带来了齐侯最新的命令,那便是放弃濮阳城,集中全部力量来消灭这拨像苍蝇一样讨厌的魏军。
次日天未亮,齐军之中便又有大量的斥候被放了出去,然后等到天蒙蒙亮时,两万大军便开向西南方向,就在今日,齐侯誓要将魏军追上。
然而今日齐侯又气愤了,斥候不断回报就在前方两里处,但却就是追不上。不知不觉中,一日里竟又追出去近百里路,而齐侯还是浑然不知如果自己再这样追出去会遇见什么。
不过此时,魏将爨襄却是满心的兴奋,因为魏侯交待的任务不禁完成了,还完成的如此出色,爨襄已经能望见闪亮亮的赏赐和前途,就在自己眼前了。。。。。。。。。。。。。。不好意思今天才发现11月8日,又接受到kyan-lian打赏10000起点币,这真的足以让我感到激动,激励,甚至是感动,我都这样三天打鱼,n天晒网了,还有读者如此慷慨,如此支持,让我感激之情,如何言表!
第三十三章 下定决心()
到了第三日清晨出发之后,齐侯终于意识到了不对。【 】因为又追了几里路后,前方斥候便送回了最新的消息,魏军准备渡过濮水了,而齐侯立即带大军加快速度赶过去,不料追到濮水边时,只余那空荡荡的三丈宽小河,以及那烧掉了大半的浮桥残渣在顺水下流,齐侯终于意识到了不对。
的确很不对头,已经追出去快两百里地了,再往前便是魏国城市桂陵了,而离着大梁也只剩三百来里远,就算没有人提醒,就算齐侯本来就不怎么懂兵事,齐侯都知道前面很危险了。
而齐侯向来都是很惜命的,所以仔细望了望这清澈的濮水,这千年都未曾变名的濮水,之后,齐侯便下达了此次西征一来最正确的一次命令,全军回撤。
大军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回去时竟也半日里行了五十里地,在午时扎营歇息之后,齐侯便等来了追上来的四万后军。
望见整整齐齐的大军,旌旗飞扬,枪戟如林,齐侯不禁又犹豫了,要不要渡过濮水再追过去呢?
幸好有随行的一众将军以及那新晋行军司马给劝住了,然后又是好一顿争论,对于接下来齐军的行动,一群将军们还是没有争出结果,而齐侯也听得愈加烦躁,终于在忍耐了半个时辰之后,齐侯下令先回到濮阳城南的大营再做打算。
不过此时已经离了原先的营地有一百多里地了,所以再回到大营时,已经是第二日的正午了。
而这次一回到大营,齐侯便得到了一个好消息,由于搜刮了一批药草,以及后方马陵邑又送来了一批药草以及医师,近十万生病的大军,几天功夫竟完全病愈了六万多人,而剩下的近四万人也都能正常行动,只有少数几百人依旧病重得难以下地。
听到这个消息,齐侯多日来的阴霾终于一扫而空,又是上十万大军在握,齐侯的雄心竟又回来了。
其实这病好的这般快,在物质生活匮乏的古代,虽然没有抗生素之类的药物,但也并不是一件很稀奇的事情,淋了多日的雨,无非是感冒发烧而已,后世现代都有话说感冒吃药是一个星期好,不吃药是七天好,可见这病主要还是靠人自身恢复。而古人一般都会比后世现代人要更能适应艰苦的环境,虽然平均寿命还是短一些,但多数人的身体素质,还是会比后世人要强。
而用罢午饭后,齐侯竟一个人难得的静下来思考了一会,是的,齐侯的确开始了思考,或者说总结。
有一会后,齐侯的临时行宫里,一个传令兵匆匆离去,片刻后,行军司马段干朋小步快跑,躬身钻进了行宫。
“段干爱卿,此次出征,开局不佳,寡人思索了许久,得出了一个结果,欲说与爱卿,望爱卿向寡人分说一二。”
双方分君臣行礼坐下后,齐侯便开门见山说道。
由此看来齐侯倒是有心了,战国时期士子何求?不过是一能让自己出名立万的明君,所以听见齐侯如此爱思考,段干朋一下子就激动了,立即就拜倒在地。
“请君上明说,臣下若有所思,敢不述说?”
于是轻咳一声后,齐侯开口了。
“寡人以为,我军屡次被区区一万魏军挑恤,又屡次追之不上,乃是我军勇士太少,士兵斗志以及战力,均不能与魏兵相匹,据被俘魏兵所述,此次一万来犯魏兵,全为魏武卒。魏武卒者,魏国之精兵,由此观之,实至名归。”
“故而,寡人决定,重开昔日齐庄公之勇爵,设立我齐军技击之士,选拔民勇任持戟者,以国家之力训练之,若有功则以国家之财赏赐之,成就一支强兵,以与魏武卒抗衡!”
齐侯的声音透着坚定,然而说完话后,却俯首看向面前躬着身的段干朋。
“如此,爱卿以为如何?”
段干朋则立即从坐垫上直起身来,膝行两步上前,五体投地拜倒,高呼道,“君上英明!齐国有君如此,何愁不兴?有君主时刻想着练兵,齐国何愁不强?”
望见段干朋的姿势,齐侯满意的点了点头。
“只是,爱卿,自吴起之后,魏武卒成名已有数十年之久,我大齐如今才设技击之士,来得及吗?”
“来得及,如今魏军四处征伐,昔日老兵多已阵亡,或许要不了多久,魏军便要从巅峰上走下,或许,将魏军从巅峰上拉下的,正是君上。”段干朋抬头说道。
“好!说的话!”齐侯一拍巴掌,竟从坐垫上站了起来,走向段干朋面前,将之扶起。
“爱卿高才,还望爱卿全力辅我!”
“朋,敢不效命!”段干朋也有些激动了。
“只是不知我大齐技击之士何日能练出,又何日能与魏武卒一较高下?”齐侯悠然叹道。
“只要君上下定决心,此次出征回临淄后,便下令在全齐境之内,选拔十五岁以上,二十岁以下身高力强之男儿,以三个月的时间来选拔,再以二十个月的时间来训练,则两年后,便是君上的技击之士,闻名天下之时。”
“寡人亦以为然。”齐侯满脸笑容,似乎已经望见了段干朋所描述的未来。
“那这选拔之事宜,就交由爱卿,具体事项,待回临淄后,在与爱卿详细商议。”
于是满脸知遇之恩的段干朋又跪了下去,“多谢君上!”
然后很快又被一代明君齐田因齐给扶了起来。
君臣少不得又是一番套话。
不过这君臣二人独处的时光,并没有享受多久,就被匆匆跑入的老将军田仲给打破了。
田仲可不管君上这行宫中还有谁,一跑进来便大吼道,“君上,老臣拜见君上,濮水以南的斥候回来了,说是在濮水以南数里地外发现有魏国大军,约莫有五万,估计这会已经全部渡过了濮水,直奔濮阳而来。”
一听田仲这话,齐侯也顾不得再与段干朋谈理想谈人生了,刷的一下就站了起来,“仲卿此言当真?”
不知为何,一听见魏国大军来临,齐侯心中竟一时有点茫然,还记得刚发兵时的茫然,而前几天被那一万魏武卒所勾起的烦躁,也历历在目,所以,齐侯一时竟呆在了那里。
而段干朋也一下子站了起来,“田老将军,那五万魏军周围可还发现有其他魏军?还有宋军也在其中吗?”
望见同样激动的行军司马,田仲却只是白了段干朋一眼,然后向齐侯行礼道,“君上,老臣所言确实,是多名斥候回报,在那五万大军里不仅有宋国旗帜,还有王旗,并且,最重要的是,那五万魏军周围十里之外,均再无一个魏兵踪影。”
说着说着,老将田仲的双眼里就透出了渴望。“君上,如今我大军能战者不下十二万,区区五万魏军而已,不若正面撼之,以破之!”
田仲毫不遮掩自己对与魏军一战的渴望。
不过齐侯却是摇摇头,“请容寡人一思。”
而这时,一旁的行军司马段干朋则跳了出来忠实的履行起自己的职责来,只见其拱手低身向齐侯道,“君上,臣以为不妥。前有一万魏军回撤,魏侯焉能不知我有十五万大军在此,为何还以五万之众渡过璞水而来?想必魏侯是有所准备的,君上不可不防,不如退守马陵,以观魏军动向。”
段干朋这意见可谓是老成持重,不过老将田仲却是不答应了,瞪圆了双眼向段干朋吼道,“区区五万人马,能玩什么招?孺子手不能提剑,也敢谈兵事?”
尔后又转头向齐侯道,“君上,我大军此次南下所为何事?无非便是与魏军一战,使天子还都洛阳,如今机会就在眼前,魏军兵力不足我军一半,且周君就在魏军之中,老臣以为,能战,且能胜,何不战之?”
这话说的,齐侯顿时有种砰然心动的感觉,是啊,此次自己兴军而来,所为是何?而眼下,机会不就在面前吗?
突然这是又闯入一位将军,一跪倒在地就大呼道,“君上,臣闻魏军此次前来,兵力不足我军一半,此时不战更待何时啊?”
而那位将军之后还跟着另外一位全身披挂的老将,等前者说完后,众人的视线才被吸引过去,只听其高呼道,“君上,古书云,天与不受,必受其咎,君上当断啊!如今军心大振,士气高涨,若不战,则军心受损,日后再见魏军,则必将上下军心不稳啊!”
听了这两位的话,齐侯突然有点口干舌燥,是的,或者说,齐侯意动了。
再回头望望,却见一旁的行军司马段干朋脸色发青,双唇一张就欲发话,而这时,齐侯突然决定了,于是立即转过头去,面向那三位将军喝道,“寡人已有决策,立即擂鼓召集军中众将,中军帐内议事!”
“诺!”三位将军顿时大喜,立即就是高声作答,尔后告辞退了出去。行宫之中顿时一片寂静。
转眼间震天的召将鼓点在行宫之外响起,齐侯回头望着那半响不做声的段干朋笑笑,“中军升帐在即,爱卿随寡人一同去罢!”
“诺!”段干朋低头答道,尔后跟着长袖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