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帝图-第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素来都是内外有别。若是能有个汉中本地的商户许可,身份证明,那自然就无往而不利了。”青年满怀信心道。

    “汉中本地商户身份证明?我等外来商家,哪里去弄得?”忠叔和少年同声问道。

    青年冲二人神秘一笑,“其实这个说难也难,说易也易,两位若是信得过在下,在下可以帮这个小忙。你等虽是外乡客,想必也有听说过我扶风韦氏,于这三辅、汉中、乃至西凉,都有些人脉,这等小事自然不在区区话下。不过,这个…”

    “有什么难处,兄台只管讲来。”少年急忙道。

    旁边的忠叔却是知道,那人必是要钱的意思,一时也拿不准这人是不是个骗子,有心想要提醒自家公子,又不知该如何说起,只得道:“这位兄弟,有话不妨直说,若有真东西,些许花费,我等也不是拿不出来。”

    “哈哈,这个老哥是个明白人。东西自然是有,但是想必两位也该知道,这种东西也是来之不易,所谓的人脉人情,也都是要靠长年累月精心维持的。不过两位也别害怕,以为某是诓骗两位,先给你们看看东西,若是满意,再说其他也不迟。”说着,从宽大的袖子中,拿出一份东西来,递给锦衣少年。

    少年接过来,小心打开,竟然真的是一份商家证明。

    只见上面抬头写的是:益州汉中郡。接下来六个大字:商贾营业执照。

    再下面,是两排小字:兹有什么什么商户,经营什么什么产品,经益州汉中府衙核准,特发此证,准予经营。

    下面是年月日,还有申请人,核发单位。

    就看这整个证明的格式,就知道这个东西绝对不是其他地方能做得出来的。

    “看到没,这下面可是益州汉中太守府的大印。至于这上面的空处,你们自己可以随便填,想填什么商户填什么商户,想经营什么产品,经营什么产品。怎么样,有了这个东西,保证你们到汉中将会财源广进,从此一帆风顺。”

    “好,好,果然是好东西。不知兄台需要多少才能割爱?”锦衣少年已经急不可耐了。

    忠叔虽然还有些疑虑,但确实也被吸引,一时也没有立即出声反对。毕竟这种格式的商贾凭证,其他州郡是没有的,也只有蜀中才有。

    “相逢即是有缘,某与两位也是投缘,这东西虽是难得,送与两位也是物有所值,适得其所。这样吧,两位就看着给些酒钱就可以了。”说着,青年轻轻地伸出了一个手指头。

    “一金?”少年觉得很满意,“好,忠叔,给钱。”说着,就准备去拿桌上的那份商贾凭证。

    不想,那青年却轻轻摇了摇头,顺手就把东西收了起来。(未完待续。)

第106节 蜀中的律法3() 
(求订阅求支持)

    “十金?”就算是少年,锦衣玉食惯了,也觉得很吃惊。“不就是一张破纸吗,要这么多金子?”

    “小兄弟,咱是货卖识货人,若是不识货,还以为某是骗子呢。既然如此,那咱们就只能就此别过了,祝两位前途一帆风顺,多多发财。”姓韦的青年,说着冲两人拱了拱手,起身就要走。

    “慢着。”

    少年急忙一把拉住。

    “兄台勿恼,东西我们要了,忠叔拿钱。”

    钱货两讫,交割完毕,青年即匆匆离去。

    少年得了好东西,很是兴奋。“忠叔,不想在这个小小的同福客栈,竟然让我等办成了这等大事,省得了我们在汉中再费一番功夫了。”

    忠叔看着少年这么高兴,一时有些语塞。

    “公子,老奴有些话不知当说不当说?”

    “忠叔,娘亲说了,这一路上都得听你的,你有话尽管说。”

    “老奴觉得,此行恐怕不会太顺利,这个东西也不知道真假如何,咱们能不用先不要用,公子看可使得?”

    “忠叔你太谨慎了。也好,小心行得万年船,就照你说的办。”少年点头应了。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大早,众人起了个大早,有了昨天买到的木牌,倒是很顺利的就过了曹军的关卡。

    走了还不到五百米,前面又一个关卡,赫然就是汉中设在斜谷口的关卡。

    只见关卡前的道旁,立了一个牌子,上写:辰时至申时放行,余者禁止通行。

    “站住,接受检查。哪里来的,干什么的,到哪里去?”哨卡的军卒盘问道。

    “军爷好,我等是河北的,到汉中贩卖些粮食,请军爷行行好。”说着,忠叔不着痕迹的就往军兵的手里塞了一块银子。

    不想,一下子惹怒那军卒,啪的把银子往忠叔怀里一摔,喝道:“干什么?想行贿不成?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弟兄们,给我好好查查,看是不是粮食?”

    “诺!”

    一声令下,就上来好几个当兵的,挨个车辆自己检查。

    “报告,都是粮食,没发现异常。”

    那个似乎是当头的军卒,听了报告有些意外。

    这时候,锦衣少年也急忙来到前面,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忠叔见他过来,急忙一把把他拉到自己身后。

    那军汉狐疑的在忠叔脸上扫了几遍,“新来的吧?奶奶的,你他娘的没事你瞎紧张个什么劲儿?净耽误大家时间,没看后面都排队等着吗?快走,快走,赶紧滚。”说着挥手就放行了。

    忠叔和少年还以为又得要刁难一番,不想就这样就放行了。

    过了斜谷,后面基本上一路通畅。

    阳平关和汉中城门口的军卒,根本连检查都懒得检查。

    两人这才发现,这汉中的关卡,宽进严出,出去的车辆查的似乎很严,而进来的车辆和货物,查的似乎很松。这和其他地方的情况,确实是大相径庭。

    进了汉中城,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异常的热闹和繁华。

    “忠叔,接下来我们要怎么办?”

    不说这对主仆在汉中如何展开生意,返回来还说成都的刘璋。

    刘璋这一年多倒是过得悠然自得。

    一对双胞胎如今越长越好看,越长越可爱,学爬学走学说话,两个孩子占据了刘璋大部分时间,刘璋有时候甚至忘了自己叫什么了,忘了自己还是益凉州牧,忘了自己身处两千年前汉末三国时代了。

    偶尔,刘璋会去学府转转,到工科院视察一下,看看雷神之怒的进展,兴趣上来了,也会去看一下马钧研究改良的那个踏/弩。

    马钧的踏/弩是兵曹和军方关注的重点。

    马钧在原来连弩的基础上,做了突破性的改进。

    原来的连弩,每射一箭,都需要拉动扳手重新扣弦。连弩和强弩的区别就在于,连弩有箭匣,箭匣可以自动上箭,不像普通弩那样还要手动上箭。上箭,扣弦,是两个动作。

    而踏/弩,马钧把手板上弦,改成了脚踏上弦了。

    踏/弩本身也比连弩复杂了很多。采用了复杂的齿轮传动装置,通过脚踏方式,使得齿轮转动,不停的拉动弓弦上弦。而且,整个踏/弩,也不是像连弩那样,只有一个弩机,而是上下一列八个弩机。八个弩机的机簧,通过齿轮组,一边跟扳机相连,一边跟脚踏的上弦的齿轮组相连。

    弩机比普通的强弩弩机大了许多,弓弦也更加粗大结实。

    而箭匣也由以前的竖插式,改为横插式。

    弩箭本身比强弩的弩箭还要大一号,粗一号。箭簇也弃用了普通的破甲箭的箭簇,改用了新型的浅十字锯齿形箭簇。刘璋看过这种弩箭的效果,其穿透力,可谓穿金裂石。挨上一箭,就是骡、马等大型牲口,也得当即趴下。

    整个踏/弩的装置,前面可以加挡板,中间留个视野区,用铁丝网加以防护。后面跟装置相连的,是一个单人座椅,射手坐在上面,脚下踩着,上面一手控制方向,一手负责扳机。

    装置的最下面,安有四个轮子。可以推着走,也可以拉着走。

    这个东东,说是冷兵器时代的巅峰之作,超级无敌杀人大杀器也毫不为过。绝对比投石机之类的,要高出无数个技术等级。

    踏/弩现在已经开始小规模量产了。

    至于刘璋秘密进行的雷神之怒的火枪,样品也早就出来了,不过目前距离定型量产,还遥遥无期。因为又遇到新的技术难题了。

    难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就是退弹壳的问题。

    弹壳总是不能自动退出来。

    这样就会很麻烦。

    刘璋也只能按下性子,让黄承彦等继续研究,短期内看来是指望不上火枪了。

    刘璋只能哀叹,为啥别人刷科技树刷的那叫一个轻松,怎么一到自己这里,每走一步都艰难无比。

    从刘璋内心来说,还是不看好马钧的踏/弩,刘璋还是坚信自己选择火器的正确性。连弩,踏/弩,这些兵器最终没有流传下去,除了这些兵器本身固有的使用缺陷外,内部结构复杂,不易制造,损耗率高,是大问题。严重限制了这些兵器最终的传承。

    就是蜀中现在的连弩,也存在着损耗率过高的问题。

    一言以蔽之,那就是,容易坏。(未完待续。)

第107节 蜀中的律法4() 
(求订阅求支持)

    在战场上,越是厉害的杀器,一旦不起作用,失效或者坏了丢了,那对战力的影响可太大了。

    所以,刀剑能沿用千百年,自有其道理。

    但是刘璋对刀剑不感冒。

    刘璋现在需要能防身的大杀器,刀剑他又不在行。

    要是有把手枪就好了。

    可惜…

    刘璋在家舒舒服服相妻教子的日子,很快就到头了。

    产假也休得够长的了。

    这一天,刘璋正左拥右抱着两个孩子,在家打屁乘凉呢,不想徐庶就风风火火满头大汗的冲了进来。

    “主公,大事不好了!”

    “元直,你好歹也是个代理州牧,怎么这么沉不住气,就算天塌下来那不还有,还有你顶着的吗,哈哈哈。”

    “你还好意思笑,两个州,一个州你当甩手掌柜,另一个州,两年多了,你更是连去看上一眼都没有。如今祸事来了,还是因为凉州的事,现在已经搅和得益州也不安生了。”

    刘璋听他说得严重,急忙让人把孩子抱走,这才又问道:“元直,你一向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究竟是何事让你觉得棘手?”

    徐庶闻听,递上一份公文给刘璋,“主公先看看这个吧。”

    刘璋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道:

    自本月十一日开始,多家作坊工厂之雇工,相继开始罢工,学校学生亦同声响应,开始****。更有甚者,彼等开始串联,每日结队游于街市,堵于府衙,手持标语,高呼口号,同声沆气,皆要求我蜀中即刻出兵凉州,主持正义,撵走军阀盗匪。如今汉中工商等俱受影响,汉中多军工,卑职惶恐,唯恐有人图谋不轨,酿成巨祸。请州牧大人及州衙尽快决断,如何平息事端。切切。

    是汉中太守李恢,亲自发来的公文。

    刘璋看完,有些哭笑不得。

    没想到,这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罢工罢课示威游行,竟然被人用到了自己身上。

    难道是有人看自己太闲了,非得给找点儿事情干不成?

    “这种事情,肯定不是自发的,必然有人组织串联,联调局可有查出些眉目?”刘璋好歹看过无数革命剧,现在这革命快要革到自己头上了,不能不让他惊醒,虽然罢工游行的人,用请愿为由,但也难保没有其他图谋。

    “已经查过了,确实是有人组织。领头的主公也认识,就是那个天水的姜囧。汉中务工的凉人居多,这些人一呼百应,很容易就被煽动起来了。现在虽然还没有失控,还没有什么过激的行为,但是我很担心,万一被不良居心之人利用,定生不测。汉中是我蜀中的军事基地,工业、商业、农业等基地,是我蜀中前出天下的跳板,实在是乱不得。必须得立即平息才好。”

    汉中的重要性,不用徐庶提醒,刘璋也知道有多重要。

    光是蜀中目前五分之三以上的兵力都集中在汉中,就该知道汉中有多重要了。

    而且,汉中也是蜀地各郡县中,目前工业化商业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很多地方甚至已经超过了成都。

    “又是这个姜囧。”刘璋有些头疼。难道这货天生就是来闹革命的?或者也是什么党员穿越来的?怎么这么喜欢闹事?就不能老老实实待在实验室里,吃药试药吗?听说这个姜囧是个怕老婆的,要不要把他老婆弄过来管管他?刘璋满脑子都是些乱七八糟的想法。

    “已经详细调查了,目前还没有发现有其他势力介入的迹象。可能是因为事发突然吧,大家都还没反应过来,时间长了就难说了。汉中凉人很多,这些人目前诉求比较一致,所以容易被煽动,而这个姜囧也似乎很有号召力。”

    “这是要逼我们出兵凉州阿。”刘璋哀叹一声。“张松呢,难道就没有制定相应的法律,限制这些扰乱治安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让卫尉署的人,直接把人驱散不就可以了吗?”

    “目前,尚无相应的律法。雇员罢工,学生****,这些都构不成犯法,就是游街喊喊口号,也算不得犯法,所以卫尉署也没理由干涉,更别说抓人了。至于张松,日前已经去了汉中,说是有一桩案子,需要他亲自过去处理。”

    “什么案子,需要张松亲自过去处理?”刘璋皱了皱眉。

    徐庶有些迟疑,不过还是回道:“有一桩案子,据报说可能牵涉到前汉中太守张任,以及庞龙,汉中方面一时不知该如何裁决,所以就行文到州衙这边,张松这才过去。”

    “牵涉到张任庞龙?”刘璋闻听又是一皱眉。“庞龙呢?

    “庞龙也去了汉中备询。”

    庞龙也去了汉中?刘璋觉得事情可能不会那么简单。

    “这什么案子,中间不会有别的什么事情吧?”

    “案子的大概,我也有所了解,说是有一个河北来的商队,不但使用假的营业执照企图蒙混粮库官吏,还有企图行贿,当场就被卫尉署的人给抓了。被抓以后,这些人还声称和张任有旧,又拿出了一块庞龙随身的玉佩为证。因为涉及到蜀中两位要员,卫尉署,审计署,还有法曹,都比较谨慎。我也有问过庞龙,他也没说个明白,就急急忙忙去了汉中,其中曲折也不知究竟如何。”

    “谨慎?只怕是兴奋吧,终于查到大案子了。”刘璋调侃了一句。

    以他对张任和庞龙的了解,说这两人徇私舞弊,断无可能。

    怎么调查,怎么断案,这是审计署和法曹的事情,自己也好在旁边看看这些人是怎么办事的。

    但是凉州的事情,罢工罢课的事情,还是要尽早解决。

    “张松刻薄寡恩,庞龙桀骜不驯,这两个人去了汉中,适逢汉中又有这么大的变故,庶担心事态会恶化。”

    “想消停安稳几日也不行,看来凉州是非去不可了。我原本想等到瓜熟蒂落,一切准备就绪,再出兵凉州,但是有人等不及阿,非得逼着我们出兵。

    也罢,我们就先把这个凉州牧的帽子戴踏实了。不过,我去凉州,有几件事情,还需要元直先预做筹划一番。”(未完待续。)

第108节 逼上凉州() 
(求订阅求支持)

    “主公请讲。”

    刘璋斟酌了一番,这才说道:“凉州易平,却从来难安。凉州北面是草原戈壁,多匈奴人,南面是高山大川,多羌人氐人,西面是西域,胡人多多,自古就是混乱。想要长治久安,须得多管齐下。

    我这边出兵凉州,蜀中须得及时准备好官吏队伍,我军攻克收复一地,相应的官员官吏都要到位,收复一地,稳定一地。

    除了官吏,还须得有蜀中的富家商户。凉州贫瘠已久,需要有外来资金激活经济,商贾可算是第二军团。

    当然,州衙和学府都要多多派人,去考察一下凉州具体可能的经济方向。”

    “商贾之事好说。凉州自来就是沟通西域和中国的通道,若消弭了盗匪,商贾自然会蜂拥而至。至于官吏,我这边可以提前着手准备。”徐庶点头道。

    “第二件事,我轻装急行,你安排人将成都生产的手雷,随后尽数用骡马运往汉中,此次凉州再战,只能靠这些手雷建功了,沿途要安排得力人手小心护送。”

    “主公只管放心。”

    “另外,雷神项目还是不能放松。凉州乃民风剽悍之地,环顾皆强敌,没有强大的武力,难以长久立足。若得有一日火枪成军,我才能心安。”

    “不如让马钧加入雷神计划吧,那小子虽然嘴笨,但是脑子好使,只看他弄的那个踏/弩就知道了,工科院一般人也弄不出来。”

    “你们四个商量着办吧,不过雷神项目很多实验很危险,他还小,弄些简单的事情给他。雷神项目不是分三个部分吗,而这小子对机械部分比较精通,让他跟着黄公,多关注关注机械设计部分。火枪的机械设计部分,要比他那个踏/弩可是简单多了。”

    “好吧,我回头找他们商量一下。”

    “最后一件事,虽然不是急事,却是大事。成都汉中,皆是商业繁荣,人口密集,外来务工人员众多。汉中有今日闹剧,未尝异日成都就没有。我意州衙要预做筹划,提早应对。”

    “主公的意思是加强监控?随时将可能的苗头扼杀在萌芽之中?”

    “不是,元直你误解我的意思了。我的意思是,州衙要及早安排法曹等部门,尽早立法,将这种行为予以规范。”

    “主公的意思是要立法加以禁止,还是别的意思?”徐庶又再次问道。

    “古人治水,尚且还知道堵不如疏,难道我们还不如古人?元直可知,为何自古而来,凡是王朝,到最后总是民乱四起?其实都是败在这个堵上面了,败在自己不能自我改良自我进步上了。”

    “主公说的甚是。

    《国语》有言: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主公之论,深合圣人治国之道。”

    “什么圣人治国之道。道理很简单,民怨民怨,有了怨气你就得让他发出来,甚至他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