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帝图-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幕后推手。我想他应该是曹操的人。而且我还可以断定他还没有走,必定还在成都。

    还有仅仅凭借一封手信就说动吴懿,写信之人已经昭然若揭了。信中必然许以重利。而能打动吴懿的重利,除了州牧大人,就只剩下长安的那位大公子了。所以,我断定那封信必然是大公子写的,只有大公子才能许下让吴懿足已动心的筹码。大公子应该是想要入川了。”

    “照你这么说,我们更应该马上知会主公了。一个是那个什么先生,你说他还没跑,我们要布置人力抓他。还有,你说州牧大人的大公子可能要入川了,这事情太大了,必须要赶紧告诉主公,早做防备才是。”

    “文长,老魏,所以你还不够成熟阿,为将为帅,还需要多多学习。俗话说,每临大事要静气,这才是为将为帅者该有的气度。

    那位先生是在,但我们不能大张旗鼓的四处搜铺,那样只能打草惊蛇,把他给吓跑了。而且,我们还可以留着他,好看看有哪些势力随他起舞。

    至于那位大公子,更是容易。我们只需一纸空文,就能让他来不了蜀中。”

    “庞阿,你知道你最可恶地方是什么吗?你最可恶的就是,说话总是说一半留一半,就不能痛痛快快一次说个干净吗?你再这样,我真要去告诉主公了。“

    “说给你听也无妨。我们只需在大汉新报上,发表一篇文章,猛夸一通益州兵卒,也即东州兵如何的威武雄壮,如何的大杀四方,就可以了。”

    “这样就行了?这跟大公子入川有什么关系?”

    “本来就很简单。朝廷本来就对刘益州有疑虑,我们猛夸益州兵马雄壮,只能更加加深朝廷的疑虑,如此一来,定然要紧紧扣着州牧大人的两位公子不放。这样的话,大公子想要入川就成了泡影。”

    “就这么简单?”魏延还是不敢相信,“我还有个问题,你怎么就断定是大公子,而不是二公子呢?”

    “简单阿,你猜。”

    商法通过后,就是谈合作的事情了。

    又是一通昏天黑地的吵闹。

    最后形成如下决议:

    一、成立十三家联行。由蜀中商会和十二个世家联合组成的商业行会,简称十三家联行。十三联行在商法的许可下,进行运作。

    二、蜀中商会负责接洽产品的研发、生产、批发等。与各科研院接洽新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与各商家接洽产品的批发。蜀中商会的批发价格,不得低于同类产品的最高价;零售价格,不得低于其他十二世家的零售价。

    三、蜀中商会须向产品的研发人或机构,支付购买产品的专利权。

    四、十二世家,可以从蜀中商会申请拿货,进行买卖。同一地区,各家之间不得以价格相争。一经发现,即开除会员资格。

    五、十二世家,可以从蜀中商会申请购买产品生产权,包括付费购买产品的专利权。

    六、十三家联行的话事比重为,蜀中商会百分之五十一,其他十二家百分之四十九。各家的话事比重依据各家从蜀中商会的认购产品总额比重。话事内容包括,新成员的接纳,商法讨论,商业行为协调等。

    七、若有商家违犯商法,十三家联行将统一行动,进行制裁,不配合者,视同自动退出联行。若联行制裁不动的,则可以提请官府支援,或文或武。

    “太守大人,近日盛传大人招募之新军,战力堪忧。以后若有外间商家,侵犯我蜀中利益,伪造滥用我等之产权,大人之府衙及兵卒,可堪一用?”堪堪会议将要结束之时,有人不合时宜的提出了一个问题。

    “府衙招募之新军战力如何,大家只管对比东州兵之战力,即可略知一二。我这里就不废话了。没有别的问题的话,大家就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刘璋很不耐烦的回道。

    “比照东州兵?听说前几日,新军和东州兵联合操演,被打的一败涂地,不知大人之信心,来自何处?”提问之人,显然不打算放过刘璋。

    “是吗?胜败乃兵家常事,岂可以一时之输赢论高下。”刘璋脸不红心不跳,一点都不不好意思的说道:“东州兵能以区区几十人,弹压平息几千人的动乱吗?不能吧。东州兵驻军蜀郡多年,蜀郡的匪患猖獗,还不是靠府衙的新军才一一剿灭的。好了,没问题就散了吧。”

    至此,前前后后,折腾了将近一个月,商法和十三家联行才算正式浮出水面。其中,刘璋名下的各种产业,都划入了蜀中商会,算是十三家联行中,代表官方性质的,其他十二家算是民间性质的。十三家联行,算是官民合作的方式。

    蜀中商会的重点,将转向到产品的调研、生产和批发,而十二世家则重点负责终端销售。当然,蜀中商会也可以做产品零售,但产品价格不得低于其他家的。

    其他家如果想要自己生产,则需要向蜀中商会申请并购买产品的生产权和专利权。当然,申请的这些都是因为该产品的专利权在蜀中商会手中。

    其他家若有新产品新技术新发明,也可比照成都商会的模式,对外发售,不过都需要在府衙申请专利报备,即前面商法所说的专利条款。

    起点中文网qidian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34节 立不轻废2() 
整个联行的合作方式,看似刘璋做出了巨大的让步,把自己的几个畅销产品的销售都让了出去,但是,刘璋也不是全无所得。首先,就是把蜀中的几乎所有大的世家,都绑在自己的战车上了;其次,刘璋利用本次合作,一下子把自己商业网络,膨胀了无数倍;再有,就是快速引入了大量资金,可以加快刘璋一些计划中的工程建设,而且,批发的价格不比现在的市价低,自己也没多少损失,而其他人能赚多少,则看他们自己的本事了;最后,就是示范效应了,有这个典范在,必然有外部资金和势力想要进来,想要效仿。

    招商引资,商多则民富。

    商法全文刊登在大汉新报上了,等于对外部公开了。但十三家联行的合作方式,则没有对外公开,属于商业秘密。

    商法新立,加上世家豪族的加入,新的合作模式的启动运营,诸多事情繁杂,就算是刘璋这个当惯了甩手掌柜的,都忙的头脚朝天,昏头黑地。

    商法初立,自然就会有很多事情冒出来,很多纠纷,总得磨合一段。

    没办法,刘璋也不管张松有没有投效自己的意思,直接去信给刘焉,把张松要了过来,任命张松也为府衙主簿,兼司法曹,专职处理商法的事情。即便张松无意投靠自己,仍然是刘焉的亲信,也可用俗务缠住他,防止他插手大汉新报的事务过深。

    但是刘璋还是小瞧了这个小个子。

    张松不但插手了大汉新报的事务,还要插手成都学府的事务。

    “大人,可听说过管夷吾狐白破代还有买鹿制楚的故事?”

    “没听过,管夷吾是那个帮助齐桓公九合诸侯的管仲吗?”刘璋问的一点儿都不觉得难为情。

    “没错,就是管鲍之交中的管仲。话说管仲相齐后,和桓公商议如何对付北方的代国。管仲说,代有白狐,极其稀有,我们可以高价收购白狐之皮毛,代国上下听了,定然争相去猎取,如此不久,就会荒废农耕。代之北有其宿敌离枝,南有强齐,不久即会归降于我。果然,不三年,代全国来归。这就是狐白破代的故事。”

    “子乔先生果然博闻强记,博通古今。那买鹿制楚又是怎么回事?”刘璋一点儿也不觉得枯燥,丝毫也不觉得自己无知,还是不耻下问的追问道。这是非常典型的经济战呀,这可是距离后世两千好几百年呀。刘璋太佩服这个管仲了,可惜自己现在手下缺少这样的人才,就连正经的管理经济的人才也没有。

    “管仲相齐,尊王攘夷数合诸侯,奈何南有强楚,不尊王化,多与中原争雄,于是齐楚成水火之势。桓公问计于管仲,桓公说,楚强敌也,力敌恐不能胜,若一旦失利,则损了颜面,为之奈何?

    管仲说,打还是要打的,但不是现在,听闻楚地产麋鹿,可高价收购之。

    于是桓公就建了百里的鹿苑,并派人携巨款到楚国去高价买鹿,单价到八万钱一只。并告诉楚国商人,贩鹿到齐国,可得重金之赏。

    而管仲则阴令人在国内大肆储存收藏粮食。

    楚王听闻齐国高价买鹿大喜,乃与众臣商议,皆说鹿乃为祸之禽兽耳,而钱乃国计民生之本,今齐人以钱换鹿,且出高价,不若大肆索之,多多换钱。于是楚全国上下忙于捉鹿,而荒废了农田。等到楚国缺粮,欲以钱换粮之时,齐又封锁边境,断绝交易,仅以少量之粮食,运到楚地南方,拉高粮价,使得楚地粮价涨到一石四百钱之多。

    三余年,楚便降服,归于王化,奉周室为天子。

    这就是管仲买鹿制楚的故事。”

    “受教了。子乔先生说了这么多,可是别有所指?但请直言无妨。”刘璋就是再笨再迟钝,如今也看出来这个张松啰嗦这么多,必定是有话要说了。

    “大人闻一知十,当不用松赘言。大人前有商学院,今又立商法,兴商之心,路人皆知。然则,商人重利轻义,易为人所驱使如代、楚之祸者,不可不预之。”

    “子乔可是担忧粮食之事,无碍。我早已令府衙抬高粮价,而且也控制着剑南春酒的产量,粮食只有流入,少有流出,所以这个不用过于担心。”

    “属下说的不是这个,属下担忧在于商道大兴,容易乱了风气,失了控制,人皆以逐利以为先。”

    “子乔多虑了,所以我们才要利出一孔,先立商法呀,有商法规范,无碍的。”

    “大人,自儒道大昌,而诸家渐衰,法虽为法,却多以人治。虽有商法,亦难挡滔滔商贾之逐利之心。窃以为,治国理民,当一边驱民以利,一边驭民以法。是以,法之重,重逾九鼎,为国之基。为今之务,当别立法学院,一则精研诸法,二则培育法治人才,使法有所依。大人以为如何?”

    看来这个张松很是推崇法家呀,这么的坚持不懈。之前大侃韩非的法治,现在又要建什么法学院,不知道新建个学院,是要花很多钱的吗。“子乔先生之言,诚为大善。然则,何不就挂靠文学院之下,为何要另立一院。如今成都学府,学院林立,而且各学院大都有财政收入。一旦法学院成立,无有赚钱之道,势必势弱而无人问津,岂不坏了先生本意。”

    “只有别立一院,才能彰显大人法治之决心。至于钱粮等乃小事耳,一来府衙当补助一二,二来法学院自可帮人诉讼,赚钱易事耳。”

    刘璋一想,可不是吗,法官和律师,那可是两大非常非常赚钱的职业。“我自是很赞同先生的,只要子乔能说动几位校长和其他诸院院长,尤其是文学院的蔡院长,我是没意见的。”

    算了,且使出拖字诀,到底如何,就随他去吧。

    “大人不可。法之为法,规矩天下,世人多有不喜。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说的就是这个。若要诸院同意,必不可得。此事须得大人乾纲独断才行。”小个子张松,真是咬定刘璋不撒嘴,不达目的不住口。

    “如此,就依先生之言。”刘璋在抵挡了无数个回合后,终于缴械。

第55节 兴亡() 
初平三年,冬十月。

    南中叛乱,震动蜀地。时蜀郡太守刘璋临危受命,率众千余,轻兵突进,渡泸水,入南中,于皎平渡大破南蛮联军,斩首五千余,俘三千,遂围滇池。又于滇池城外,计破蛮人象阵,蛮人胆寒,孟尤出降。孟尤既降,倍言蛮人艰辛,及其兄孟获之死冤屈,言非有叛意,实乃情势逼耳。太守乃详查之,方知有曹贼暗中使人刺杀孟获,嫁祸刘璋,致使南中糜烂。乃大索曹贼之间于南中,获汉蛮数人,皆直认不讳,遂明正典刑,昭告天下。

    事毕,会盟诸部,于雪山之巅,祭天地之灵,通古今之好,约为兄弟,永不背离。神鬼为证,勒石记之。

    南中为啥会发生二次叛乱,最关键的就是孟获之死。

    所以,孟获之死必须要有个明确的交代,要给南中各部各族百姓一个明确的交代。否则,想要南中真正的长治久安是不可能的。

    这也是为啥刘璋要把孟获之死强栽在曹老大头上的原因。

    曹老大名声现在比较臭,现在背这个黑锅最合适。

    最重要的是,不管是刘璋还是刘范,谁背这个黑锅都不合适,至于孟尤,他背的话,缺少说服力,南中各族肯定不太相信,因为那是他亲哥哥。所以,曹老大躺枪了。当然,曹老大在整个事件中,也不清白。

    后世有人曾经给诸葛武侯写了一副对联,上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下联: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上联说的就是平定南蛮之事。

    虽然平定南蛮,打是必须要打的,但打解决不了根本问题。降了复叛,叛了又降,是很多多民族地区的顽疾,就算是后世亦然,更不要说现在的汉末三国纷乱时期了。

    根本问题其实还是民心问题。

    民心未附,或者说民心不附。

    诸葛亮真正解决南蛮问题,用的就是攻心为上,就是靠攻心收服的民心。诸葛亮的攻心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蛮人自治,蛮人自治解决了文化习俗上的差异。因为,不同民族间的统治,会因为文化习俗的差异,造成官府和百姓之间种种的不和谐,种种的矛盾,天长日久积累下来,就会酿出巨祸。而自治,则规避了这些风险,算是比较好的解决了这方面的困境。

    二是出资招募蛮人勇士,组建了威震三国的无当飞军。招募蛮人入军,相当于用财政补贴了蛮人,另一方面,也把蛮人中的青壮年都集中收入蜀汉军中,等于把蛮人可能叛乱的生力军给拿走了,所以蛮人叛乱的风险也就大大降低了。

    至于演义里的七擒七纵,则完全不是重点。

    刘璋现在要解决南蛮问题,也要面对民心这个根本问题。

    为此,刘璋在滇池多待了一个月的时间。

    首先是发布安民告示,声言,通过汉蛮双方的协力调查,发现南中叛乱事件的幕后黑手真正元凶,是十恶不赦的曹贼曹操曹孟德,是他派人暗中刺杀了刚与蜀中通好的蛮人头领孟获,然后四处造谣生事嫁祸给刘璋,从而激起了蛮人的不满而酿成大祸。告示还宣称,通过汉蛮双方的通力合作,已经抓获了数名曹贼买通的汉蛮奸人,俱已认罪不讳,将择日公开宣判,明正典刑。

    其次,刘璋还发布通告,晓谕南中各部,声言他和孟获的前约仍然有效,而且声言,干活给钱,天经地义。

    然后,刘璋又行文给刘焉,推举自己的手下石韬,继任益州郡太守,蛮人孟尤、兀突骨等为辅。

    另,安排白墨等人,筹建成都学府南中分校。

    又安排魏延甘宁等人,招募当地各族勇士到新军军中,再从新军中选拔优异之人进入飞军。

    刘璋通过军政两方面努力,将南中收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等到石韬等人赶过来以后,刘璋这才安排班师回成都,至于南中的一应事项,也都交给了石韬白墨孟尤兀突骨等人。

    临行前,刘璋给众人交代了今后的工作重心,四个字:改善民生。

    其实南中,主要是益州郡,大部分是后世的云南一带,这里山清水秀,风景优美,物华天宝,物藏丰富,绝对是个好地方。唯一的缺点就是比较闭塞,交通不便。云南产茶、药材、各种矿产,银矿铜矿等等,但是好东西运不出去。看过茶马古道的就知道,想从云南运点儿货物出来,有多难了。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如今当地民智未开,还不知道什么东西值钱,守住个聚宝盆当洗脚盆用。

    刘璋告诉石韬,让他多跟工学院和商学院联系,多在云南开发出一些提高民生的项目。还非常严肃的告诉石韬,让他注意把握好,要求各族利益均衡,不能有偏废,要一视同仁。

    刘璋告诉石韬,富人喜欢安逸,穷人才不得已闹事造反什么的。只有让大家都去挣钱发财,都过上好日子,南中才算彻底平定。

    “知道我为什么没杀你吗?”皎平渡前,站在不久前的战场上,刘璋眯着眼睛,微笑的问前来送行的孟尤。

    刘璋班师,于皎平渡,立碑设祭祭奠此战中死难的亡灵。祭品用的正是馒头。刘璋这当然是跟诸葛大大学的。

    “属下愚钝,请大人赐教。”孟尤依着汉官的做派,回道。

    “我来南中,已经杀了成千上万的人了,再多杀一个你这样的叛乱者也是合情合理,杀了你,还会有无数的南中的酋长头领,排着队来为我所用,帮我治理和管理南中。那么,你知道我为啥偏偏要留下你,偏偏要选中你?”

    “属下惭愧,属下不知。”

    “很简单,我留下你,就是要你赎罪。你看看那边,还有那边,那些个土包,那下面埋葬着成千上万的南中子民,还有更多的因你们叛乱而死去的汉人、蛮人、氐人、土人等等,他们都因你而死。你要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你要给他们一个交代。给他们的子女亲人一个交代,给他们的亡灵一个交代。

    叛乱谋反,依照汉律,夷三族。你南中有多少人可杀?你以为就杀不完吗?历史上,多少家族兴衰,多少王国更替,屠家灭族破家灭国者无可胜计,你蛮人也想因此而烟消云散身死族灭吗?

    看看你的族人,他们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是他们懒吗?是他们不够勇敢不够勤劳吗?还是说完全是因为汉人官吏盘剥于他们?我告诉你,都不是,是你和你的族人太愚蠢。

    你以为你占领南中,独立了,你的族人就摆脱穷困了吗,就能够丰衣足食了吗?你凭什么,你们凭什么?你们会种地吗,会养蚕会纺纱织布吗?会锻造铁器制造兵器工具吗?且不说你们能不能守住南中,就说你们的粮食哪里来,衣物哪里来?汉人都被你们打跑了,杀光了,你们吃什么,穿什么?还要回到山里打猎吗?当野人吗?那你们出来干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