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帝图-第1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个人又对上了。

    “我大汉的商队,不需要别人保护,自有我汉军保护。”庞龙摇了摇头,然后又说道:“我大汉不需要别人来保护,只需要大家一起来赚钱,一起来发财。我还是把我的意思说清楚的吧。

    我们借这个商道,是租借的形式,商道内的居民,所有人,从此都要遵守我益凉的律法,受我汉军的保护。我会在沿途设立都护府,并派军队驻守。所有过往商户,都要得到沿途大汉都护府的许可。都护府负责处理商道内的军政等所有事务,贵方不得以任何理由插手或干涉。若有人在商道内作奸犯科违法乱纪,逃出商道,贵方有义务要帮忙缉拿归案,不得袒护包庇。当然,若有人在商道之外违反了贵方的律法,逃到商道内避祸,我方也有义务给贵方提供一切必要的支持。商道的租金,以商道内的财政收入,刨除正常开支,赢利部分,贵方百分之四十九,我方百分之五十一。也就等于一家一半。

    还有就是关于出兵的事情。出兵不是让你们来保护商道的,是让你们来协助我们,一起打通西进商道的。你们也都不要说什么五万十万了,你们各自出精兵一万,记住是精兵。一南一北,从南北两个方向,”庞龙说到这里,让人挂起了一副地图,“你们两国,分别从这里和这里出兵,然后一路只管往西打过去,直到海边。粮草军械你们自备。打个对穿以后,再杀回来。”

    “那汉军呢?”两人同时问道。

    “我汉军会从正中横切过去,直插安息的国都泰西封。拿下泰西封以后,我军也会一路往西,直到大海之滨。”

    庞龙这么一说,两人还比较满意,毕竟才出兵一万,而且汉军是主力,直插安息的国都,必然会吸引住安息国的大军,这样的话,他们两边的压力就小了很多。

    “大人,其实安息国以前有跟大汉接触过,他们应该无意跟大汉为敌。大人要不要考虑先派人跟他们谈谈,先礼后兵?”月氏使者提议道。

    “谈肯定还是会谈的。不过,做买卖嘛,得讲究个利润最大化,我们现在要是跟他们谈了,谈租借商道之类的,肯定价钱不会好到哪里去了,必须得先打一打,打完才好谈。就以追击匈奴的名义吧,先打过再说。”

    “大人英明!”两位使者立即奉上马屁。

    送走了河北使者,又接见了几个康居、大月氏的使者,饶是庞龙这样年轻气壮的,也不免有些心力交瘁,怪不得老师天天想偷懒,真是累人。

    接下来还要思考安排西行进军等事宜,大军西进,要搞定康居、大月氏,还有安息等强国,一步也错不得。

    庞龙正埋首在公文堆里的时候,甄宓悄悄走了进来,奉上了一杯香茗。

    “大哥哥,别太辛苦了。”

    “咦,是你啊,你怎么来了?”庞龙接过茶杯,难道露出一丝轻松的笑容。

    “大哥哥,你太辛苦了。”

    “唉,我以前总是埋怨老师耍滑头,不愿意担事,什么都推给下面人,什么都朝徐元直那里一推就不管了,现在我才发现,坐在上位的人真难啊。什么都担心,什么都放心不下,交给下面总是担心他们做不好,自己要全管起来吧,又精力有限,分身乏术。”庞龙说着话,脑袋又扎进了公文堆里去了。

    “可惜我只是一介弱质女流,也帮不上大哥哥什么忙。”

    “没事,你只要好好的就行。”庞龙头也不抬,随口应了一声。

    “我要回去了。”甄宓低声说了句。

    庞龙头也没抬,随口应了句,“喔,好,好。”

    “人家说人家要回去了!”甄宓踢了一下桌子腿,叫道。

    庞龙这次听清了,抬头道:“你还没走啊,你不是说要走吗?”

    “我是说我要回去了!”甄宓气得跺了一下脚。

    庞龙这才有点儿反应过来。

    “回去?回哪里?凉州?还是汉中?”

    “人家要回家了,回冀州!”

    “回冀州?”庞龙终于放下了手里的公文,有些吃惊道:“回冀州?回冀州干什么?那里说不定很快就要打起来了,你现在回去干什么?我还说什么时候把你娘亲也接过来呢,你这个时候回去太危险了。”

    “庞龙哥哥,我就知道你放心不下人家。娘亲派人捎信来了,说她生病想我了,我得回去看看。等我娘亲病好了,我就把她一起接过来,到时候你可不能不管我们。”甄宓拉着庞龙的胳膊撒娇道。

    “好,只管都接过来,今后几年谁知道河北会是个什么情况,西州这边天高云阔的,来这里至少心情会好些,也不至于生病。”庞龙拍了拍甄宓的手,然后冲外面喊了一声,“邱杰!”

    “到!”邱杰应声出现。

    “安排两个得力的兄弟,护送甄家小娘子回去,一定要保证安全。”

    “放心吧,头儿!”

    “不用那么费事了吧,我就和甄家商队还有河北的使者一道走就可以了。”

    “没事,就让他们跑一趟溜溜马吧,再说我也想知道河北具体是个什么情况。”庞龙隐约中觉得哪里有些不太对,但也没仔细琢磨。

    “那好吧。我还以为你都是为了人家好,谁知道你还是在想什么天下大事。”甄宓噘着嘴,一生气,甩手就跑了出去。

    “看什么,还不赶紧派两个弟兄跟着,跟他们一道回冀州,顺便看看冀州的情况。”庞龙没好气的瞪了一眼邱杰。

    “诺!”(未完待续。)

第25节 东来客() 
北方双雄的对峙,不但牵动着蜀中、荆州等诸多名人高士的心,甚至远在西域的庞龙也被卷了进来,而江东的孙策集团也不可避免的要被北方的局势所吸引。

    年内剿灭袁术的行动中,孙策集团获利最大,侵吞了原有袁术在淮南之地的大部分领地,九江、庐江等都被孙策收入怀中。孙策势力,不单单再是江左之地了,而是跨有长江两岸了。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处在下游而已。

    当然,孙策能获利这么多,跟曹操放水有关。曹操获悉袁绍灭掉公孙瓒以后,立即把主力部队都北调了,剩下的都是摇旗呐喊不出力的,所以,孙策一方最后成了剿灭袁术的生力军,所以也获利最大。

    后世中国最繁华之地,江淮之地,都被孙策据而有之了。

    可惜这个时候的江淮之地,还仅仅是江淮之地。

    寿春城内。

    “没想到曹军也这么弱,还得靠我们才消灭了袁术逆贼,哈哈哈。”

    “程叔说得是,曹军也是血肉之躯,一样贪生怕死,要说悍勇,还得是我江东儿郎,哈!来来来,正好新年刚过,策敬大家一盏,众家兄弟,共同举杯,饮胜!”

    “饮胜!”众人轰然而应。

    饮罢一轮,孙策手按桌案,看着手下众文武,慢慢说道:“刚才程叔说得虽然有些道理,但真实情况大家也都心知肚明,要不是曹军精锐全数北上,也不会把这么一大块肥肉留给我们。当然,关键是我江东儿郎也不是脓包,也是好样的,一点儿不输给曹军的青州兵虎豹骑。

    所以要啰嗦这么几句,一个是不想扫了弟兄们的兴头,另一个,也是提醒大家不要太过骄狂。眼下北方双雄对峙,这才是真正决定大汉命运的时刻,而当此时,我军如何以对,也将决定着我们江东今后的命运。

    在座的诸位,要么是百战沙场的将军,要么是学富五车的智者,今天趁着这个酒宴,大家畅所欲言,也都说说,我江东,当此之时,该如何应对,当何去何从。”

    孙策一番祝酒词,给这个新年庆功会,奠定了基调。

    “曹贼乃天下共敌,若袁本初讨贼檄文一发,天下恐怕莫不响应,我们也跟着一起讨伐曹贼就好。”

    “胡说,曹贼有朝廷在手,有天子在手,又会有几个人响应袁本初的号召。现在早不是当年讨伐董卓的时候了。各方势力各自都拥兵自重,大家只会观望的多些,不到两边分出胜负,估计不会出手的。”

    “等分出胜负就晚了。”

    “还是静观其变的好。我江东初定,也需要时间治平修齐。”

    ……

    一时间,大家都众说纷纭。

    看到下面乱糟糟的,孙策只得一抬手,制止了大家的七嘴八舌的争吵,然后开始点将。“子布先生,你是我江东文臣之首,不如请先生先说说吧。”

    “主公抬爱,老夫只得勉为其难。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如今汉室已颓,曹操也罢,袁绍也罢,皆非能浑一天下弥合不平之明主能臣。方今之计,莫若谨守门户固本培元,隔岸观火静观其变为好。江东虽偏处一隅,却自有风物,为主公成就一番事业也未可知。”

    张昭的意思,还是静观其变,曹操袁绍都不是明主,咱们也没必要掺和。

    “肃不敢苟同。”

    张昭的话音刚落,就有人跳出来表示反对。

    众人一看,正是鲁肃。

    “子敬先生有何高见,但说无妨。”

    “主公,子布先生。子布先生刚才也说了,袁曹皆非明主良臣,既然如此,我们更不能坐等其分出胜负。若等到那时,获胜之人必定南侵,到时候我江东势弱,必然化为齑粉矣。为今之计,唯有扶弱除强,相机获得最大利益为上。”

    “那以子敬之见,袁曹孰弱孰强?扶哪个除哪个?”张昭不悦问道。

    “自然是袁强曹弱,自然是扶曹灭袁了。”

    “哼,书生之见。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有朝廷在手,有大义在握,如何能说是弱,青州兵虎豹骑,皆是虎狼之师,弱到哪里了?袁绍不过是势大,但算不上是强,至少袁曹之间,一时还难以分辨孰强孰弱。这个时候,我们贸然站队,何其不智?”张昭立即把鲁肃训斥了一通。

    “子敬说的,或者有些不准确,但立意是对的。紘也以为,当此之时,坐观袁曹之争恐非良策。此争必将决定我大汉未来之命运,我们不能只是当个看客,我们最好还是能影响战局为好。子布先生说的固本培元当然是没错的,不过,若能影响乃至左右到战局则更好。”

    “子纲先生,如何个影响左右战局,怎么样的局面才是对我们最有利的?”孙策忍不住问道。

    “如何影响,这个就要靠大家群策群力了。比如我们可以派人去两边调停,尽量让两边和为贵,或者小打小闹即可,不至于大打出手就好。这是将战局往相持的方向引导。

    或者,我们就像子敬刚才说的,帮一个打一个。扶弱打强是一种选择,助强灭弱也是一种选择。最终选择哪个,就要看哪方胜对我们有利了。

    或者,就如子布先生说的,坐山观虎斗,相机而动。

    至于怎么样的局面对我们有利,这个应该很容易想到,自然是袁曹之间不胜不败又两败俱伤,这才是对我们最有利的局面。当然,这种情况对其他势力,也是最好的局面。”

    张纮一番话,说得大堂内众人都纷纷点头。

    孙策沉思半晌,接着点将道:“公瑾,你也说说吧,你是我军军师,全军方略还是要看你的。”

    “主公抬举了。主公,各位先生,各位将军。袁曹之争,其实就是我江东的机会,若能抓住机会,我江东的大业可期。

    子布先生所说之策,虽然老成持重,但失在缺少锐气,缺少进取心。没有足够的雄心壮志,便是想要在江东偏安,亦难长久。”

    张昭听了,脸色有些不太好看。(未完待续。)

第26节 东来客2() 
周瑜继续道:“子纲说的很好,就是有些过于想当然耳。袁曹之争,他人能干预影响的情况非常有限。只看曹军主力快速北调,就知道双方的争斗必然是不死不休,必然为一方被彻底消灭而告终。袁曹之战,势在必行,双雄并立,只能存一。外来势力,想要影响乃至左右战局,几无可能,更别说调停之类的了。

    至于子敬所说,扶弱锄强,想法是没错,但是扶的对象错了。”

    周瑜将三人的说法全都批驳了一通,说张昭的说法太保守,张纮的建议太想当然,鲁肃就更离谱,把强弱对象都弄错了,把该帮谁打谁都弄错了。

    这三个人可都是目前江东的文臣代表,文臣精华,二张、鲁肃,于治国理政上都是一把好手。张昭和鲁肃大家都比较熟悉,张纮其实也非常厉害。有一个典故就是跟张纮相关的,真正的历史上,话说袁绍讨伐曹操的时候,让手下的陈琳写了一篇檄文,曹操看了以后,头风病都给骂好了。张纮看了以后,就称赞陈琳写得好,陈琳就说我这跟你相比,那是小巫见大巫了,还差得远呢。这就是小巫见大巫的典故由来。可见这个张纮的道德文章也是极其厉害的。

    就是这样的三个人,三种不同的关于袁曹之战的应对提案,皆被周瑜批驳为不可行。

    尤其是张纮的说法,本来很获大家的赞赏,包括孙策在内,都非常赞赏,分析的太好了。但是周瑜却直接斥为想法太天真,太想当然。因为他认为,袁曹之争不可避免,不可阻挡,任何想要影响乃至左右袁曹战局的想法都是极其不靠谱的。

    “敢问公瑾,你说某说的袁强曹弱错了,难道你认为袁弱曹强,难道我们应该帮袁绍打曹操?”鲁肃刚才被张昭斥责了一顿,就已经很不服气了,听到好友周瑜又说自己连强弱都搞错了,忍不住立即就出声质疑。

    “首先,你所谓的袁强曹弱,不过是简单的依据地盘大小兵力多少来做的判断,这是很浅薄的看法。地盘大,兵力多,不代表就强。一个公孙瓒,袁绍就花费了好多年,可见袁军的战力很成问题。这样的一个强大,就像袁绍的名声名望一样,都是一种虚浮的表面现象,而不是一种实有的强大,不是一种真正的强大。反观曹操,屠黄巾败吕布收张绣灭袁术逐刘备,愈战愈强,青州军虎豹骑就算是关西的刘璋军,也要忌惮三分,更何况曹操手里还握着朝廷,掌握着大汉天子。

    就算抛开强弱不论,我们也不能随便帮助曹操。

    不说曹贼乃天下共敌。

    就说曹贼跟我们山水相连,而袁绍跟我们则是远在天边,就冲这一点,我们也不能帮曹贼。曹贼对我们来说是敌,而袁绍我们则可以援以为友。帮助曹贼我们能得到什么好处吗?曹贼会把袁绍的地盘分给我们吗?就算给我们了,有用吗?中间还隔着曹贼的势力和地盘,我们也拿不到手。所以,我们此时可以抛开袁曹孰强孰弱且不管,只看现实的利益和好处即可。我们帮助袁绍打败曹操的话,我们就可以得到曹操治下大片土地和人民。我们可以趁袁曹相争的时候,出兵攻占徐州,也可以相机侵占豫州兖州。

    刚才子敬说的有一点没错,即我们不能坐等袁曹之争结束了再有所举动,必定要在袁曹相争的时候,积极参与进去。否则等袁曹之战结束了,那就没我们机会了,说不定胜利的一方,转身就会对我们下手。”

    “公瑾之论太过市侩现实了。曹操毕竟掌握着朝廷,我们攻击曹操,必得出师有名才好。”

    张纮表示不太赞同。

    攻打曹操,那就是反叛朝廷了,没有合适的理由是不行的,民心士气都站不住脚。

    ……

    正辩论得热火朝天的时候,有侍卫报,孙权、黄叙、诸葛瑾三人求见。

    孙策连忙请三人晋见。

    “拜见大兄。”

    “黄叙、诸葛瑾拜见主公!”

    三人分别进来见了礼。

    “好好好,来来来,先入座。”孙策起身相迎。等到三人入席就坐,这才问道:“三位大校长,不在东吴大学忙着,今日怎么得空来江北,而且是联袂而来,不会是有什么要事吧?”

    东吴大学,目下坐落在丹阳秣陵,即后来的建业。这个地点,是经过风水先生堪舆之后,定下的校址。

    “大兄明见万里,我们三个过来,自然是有些许小事想跟大兄汇报,也跟诸位先生汇报一声,请大兄定夺,列位先生也一起参详一番。”孙权朝孙策拱手道。

    “喔,那就说说看吧。”孙策终于有些轻松了,刚才被众人唇枪舌剑折腾的够呛,现在好了,孙权等人来了,中断了刚才激烈的争论,也给孙策缓了口气。他可不认为孙权能有什么大事,顶天了也就是学校那点儿事。“大家也一起听听,看看是什么大事。”孙策轻松一笑。

    “来人,抬进来!”孙权朝外面喊了一声。

    接着就见两名军士,抬着一个沉甸甸的大箱子,走了进来。

    “子言,还是你来说吧。”孙权跟身边的黄叙商量道。

    “好吧。”黄叙应了一声,然后起身走出坐席,来到箱子面前。

    “主公,列位,这就是我年内回成都的收获。”说着,黄叙把箱子打开了来,箱子里赫然是满满的一大箱子书。

    “子言,你带了这么多书来想说什么问题?这是不是就是你从成都搜集到的教材?听说子言你在成都,因为成都叛乱之事,也受了牵连,所以才耽误了很久,可有此事?”孙策问。

    “多谢主公关心,确实因赵韪叛乱之事,受到了些牵连。不过近日徐庶已返回成都,问明了事情始末,就把我礼送回来了,还送了我们一整套成都学府的教材。”

    黄叙这里没有详细讲述自己在成都的遭遇,只是简单的一句话就带过了。

    其实事情是这样的。(未完待续。)

第27节 东来客3() 
黄权当日听阿奴随便说了一句,说什么:黄三黄叙黄权,怎么这么多姓黄的,不会有什么事吧?阿奴当时是随口一说,她当时也就是对黄三产生了疑问,所以随口说了一句。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黄权就上了心,不但立即把黄三看管了起来,就连黄叙也随后被他限制了自由,软禁在了黄忠府上了。

    黄叙自己也是因为当日出现的时机太不巧了,而且后来还跑去请来了援兵,再加上他自己私下里还在秘密搜集成都学府的教材,种种事情,让他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地方。

    徐庶回来以后,黄权就跟徐庶汇报了黄叙的事情,徐庶见了黄叙,问明了情况,又找了阿奴和狐笃确认了一下,就把黄叙给放了。

    徐庶不但把黄叙放了,还自己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