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帝图-第1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天就算了吧,待会儿还有很多人来呢。你既然对她这么有信心,想必一定不会让我失望。小姑娘,你叫什么名字?”

    “回大人的话,小女子甄宓,字如意。甄宓见过大人。”

    “甄宓?你是上次那个河北甄家的?甄家小娘子?为了你,庞龙跟我闹了好长别扭的那个甄宓?”

    “正是小女子,给大人添麻烦了。”甄宓又朝着刘璋福了一福。(未完待续。)

第60节 请君伴我西域行7() 
(求订阅求支持)

    “原来是…”原来是甄宓,后世大名鼎鼎的洛神甄宓,刘璋喃喃道:“怪不得,难怪阿。”

    “难怪什么?”蔡琰在旁边奇道。

    “没什么,我是说难怪庞龙那小子被迷的五迷三道的,果然是个绝色佳人,看来文姬你的艺术学院后继有人了。”刘璋急忙把庞龙拉出来当垫背的。

    “哼,我的眼光还能有差?”蔡琰显然对自己的得意弟子很满意。

    “大哥哥也…不是庞大人也一起去西域吗?”甄宓问道。

    “庞大人?你是说庞龙阿,你叫他庞大哥就可以了。他是我的弟子,你是小蔡院长的弟子,你叫他大哥或者师兄就可以了。”刘璋纠正道,庞大人这个称呼他这个师父听着有点儿别扭,“他不去,他还有事要忙。”

    “庞龙那小子呢?他为什么不去,你不是一向喜欢把他带在身边的吗,其他两个弟子,也没见你经常带在身边的。”刘璋收了仨徒弟,也就庞龙经常跟在刘璋身边,其他两个徒弟,寻常都很少能见到刘璋了,刘璋现在总是在外面跑。

    “庞龙去军营了,他平时事情也挺多的。留下庞龙是让他看家,我总不能把人都带走吧,总得留几个看家的吧?”刘璋本来打算让李严领第五军回汉中,和李恢一起坐镇汉中,留下魏延庞龙配合徐庶在凉州,自己带领张任法正去西域。

    “庞龙才多大的孩子,你什么事情都安排给他,你这个当老师的也真够可以的。离开了庞龙你就没人了吗?”蔡琰一看自己得意弟子不开心了,立即就跳出来为甄宓出头,“我可给你说好了,小庞不去,我们也不去了,你看着办。”

    刘璋脑袋一疼,女人就喜欢添乱啊。

    罢了,好男不跟女斗,刘璋无奈之下,只得道:“罢了,怕了你们了,唉,我可先把丑话说前头,庞龙即便是去西域,也是一样要忙的,只怕你们能待在一起的时间也多不到哪里去。”

    这边,甄宓听说刘璋同意让庞龙也去西域了,立即就转忧为喜了,脸上又有了笑模样。

    刘璋同志在旁边,看得唏嘘不已,暗自感叹,庞龙这命真好,看来这一朵鲜花要插到牛粪上了。也罢,自己的徒弟,自己这个当老师的也得出点儿力气,至少也得破坏了袁家两个儿子以及曹家两个儿子,未来的好事。想到这里,刘璋陡然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十分巨大,万一庞龙这小子不争气,或者甄宓这丫头最后把庞龙给踹了,可就糟了。自己徒弟长成那样,目前好像还没有表现出对女色有什么喜好,万一搞砸了,可就太失败了。

    众人谈笑间,又不断的有人过来。

    有国渊带着文学院的,有吴普带着医学院的,有农学院的,有工学院的,有法曹杨阜,还有很多商贾世家。

    刘璋此次召集大家来,就是为了商讨布置去西域的事情。

    此次去西域,刘璋打算能一劳永逸的解决西域问题,而不是简单重建西域都护府了事。

    看看人到的差不多了,刘璋开始做西行动员。

    “想必大家都听说了吧,听说我们要去西域了。没错,朝廷早就要求我们益凉官府去西域重建西域都护府,我们之前没去,是因为我们一直在做准备。做什么准备呢,就是在做你们的准备。之前凉州新定,你们各自手上的事情都很多,都抽不出身来。现在差不多了,各自都安定的差不多了,所以才召集你们前来,准备前往西域。西域是个好地方,到了西域,我可就看你们的了,你们可得各显神通。”

    “主公,你这么说我们就不太明白了,前往西域,不是主要看战阵征伐,或者治平理乱吗,跟我们有什么关系?我们都是些搞学问的,文治武功都帮不上忙。”

    “好,这个问题问得好。

    你们中有学者,有商贾,有艺人,为什么要找你们来,是因为我需要你们,西域需要你们,需要你们去征服西域!”

    “征服西域?征服西域那不该是军队干的事情吗?我们怎么去征服西域?”

    “大汉的军队早就去过西域了,但是西域还是西域,西域还是西域人的西域,而不是大汉的西域。我们这次去,是要将西域变成大汉的西域,彻底的,一劳永逸的,解决掉西域问题。凡我益凉军队踏足的地方,我希望你们也能到达,而且我还希望,你们的足迹能够永存当地。

    你们放心,益凉的军队自然是要随行的。但是只有我们在座的各位的足迹,紧跟着大军的足迹,踏遍西域山山水水,西域才可能彻底归化,才可能彻底归于王化,也才有可能真正一劳永逸。

    我们这次的重点是,经济搭台,文化唱戏,我需要的是,要让我华夏的文明之光,照亮西域的每一寸土地。

    这个支谦和尚,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我专门提到他,不是要跟大家介绍他之前的那个案子,我是想给大家介绍佛教、佛教弟子、佛教弟子的传教。支谦和他的同道者们,他们常年累月的奔走世间,他们为了传教,为了弘法,为了普度众生,他们可以忍饥挨饿,可以忍辱含垢,可以不辞辛苦,可以舍生忘死,他们能做到,为什么我们这些总是口口声声要为天地立命的圣贤弟子做不到呢?西域久不入王化,是因为他们不慕我华夏吗?不是,是因为我们去得太少了,是我们这些自命不凡的文人去得太少了。别人就算是再慕我华夏,也不可能总是过来求我们吧?我们干嘛不送过去,即便他们原来不喜欢,也许我们送过去以后就喜欢了。就像佛教一样,如今大汉境内的佛教徒佛教信众越来越多,为什么?还不是有很多像支谦这样的,在四处奔走,无私的传教吗?为什么我们华夏那么多典籍,经史子集,诸子百家,诗词歌赋,礼乐唱和,不去朝周围,朝西域,去散播啊?

    难道我们这些圣贤弟子,我们这些自诩不凡的华夏子孙,还比不过一个异族的光头?我们让番邦的异端邪说在我大汉大行其道,却不能将我们的煌煌大道,传之外邦,为什么?忠孝节义,仁义礼智信,天地君亲师。我们总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我们总是自说自话有用吗?我们为什么不去付诸于行动?为什么我们不能让:普天之下,皆成王土,率土之滨,皆成王臣?

    要怎么才能让普天之下皆成王臣?

    唯有思想,唯有文化。

    唯有大家都说我们的语言,都写我们的文字,都读我们的典籍,都习我们的文化,都遵我们的律法!唯有如此,唯有普天之下皆华夏,方能普天之下皆王臣。

    这才是我们最该输出的东西!这才是我们对世界、对人类的最大的贡献!

    这就叫文明输出!”(未完待续。)

第61节 西域行() 
(求订阅求支持)

    公元一九七年,汉建安二年,秋八月,刘璋出兵西域。

    刘璋令李严领新军第五军回镇汉中;令张任法正领新军第四军坐镇凉州,听命于徐庶调遣;令张任接替李严,兼任凉州卫尉;令甘宁领飞军大部,留守凉州,重点执行绝计划;刘璋自己带领魏延庞龙杨秋的新一军,带领大批的文人艺人学者商贾等,一万多人,大队人马出兵西域。

    刘璋此次带走的,有新军第一军全部,还有五百飞军,以及整编后的杨秋的骑兵三千人。刘璋把杨秋的几千投诚骑兵进行了整编,留下了六千人,然后将这六千人一分为二,分别编入新军第一军和新军第四军,命名为第一军暂编骑一旅和第四军暂编骑一旅。

    新军军制,千人为校,三千人为一旅。旅的军事主官为旅将,偏将衔。

    新军军制,什、都、校、军、帅,而三十为队,主官为队长;三百为统,主官为都统;三千为旅,主官为旅将;三万为集团军,主官为军团长或者殿帅。

    所以最后要留下杨秋的骑兵部队,是因为不管是凉州,还是西域,都是地势平坦,地域广大,都是适合骑兵驰骋,是骑兵的天然用武之地。刘璋手下的骑兵都是飞军,总共也不到两千人。飞军本身是为了执行特殊军事任务而训练的,不是按照骑兵标准训练的,也不可能拿来当骑兵用。但是,不管是凉州,还是西域,目前都需要有一定数量的骑兵才行,所以刘璋只得留下杨秋的部队,而且一分为二,凉州三千,西域三千。

    刘璋把骑兵名为暂编,表明他对骑兵还是持有很大的保留意见,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又给撤了。

    刘璋给骑兵的装备,跟新军略有不同。除了新军的基本装备外,骑兵统一配了汉刀作为近战兵器。另外,骑兵除了头盔防护外,又配了胸甲,就是类似于古罗马的那种板甲。因为骑兵骑在马上,上半身不需要太灵活,所以适合这种板甲。而骑兵的远程兵器,则统一配备为强弩,不像新军那样强弩和连弩混搭。还有,为了增加骑兵的机动能力,刘璋把平常新军随身携带的个人行装,睡觉用的被服,用背带固定在马背上,平时当马鞍,睡觉时用作被褥。别看这个小小的改动,极大增强了骑兵的机动能力。很多人以为骑兵的机动能力在于换马,其实不完全正确,其实在于休息,人和马都需要休息。好的休息,才能保证好的机动能力。

    总体来看,刘璋给骑兵的配置,介于匈奴骑兵和凉州铁骑之间。

    刘璋自己称之为轻骑兵。

    刘璋此次出兵西域,是自汉光武以来,大汉对西域的最大规模的一次用兵,也是规格最高的一次。东汉自建立以后,就极其不重视西域,西域三通三绝,后来连西域都护府都降为西域长史府了。班勇建立西域长史府的时候,才带了五百军卒,可见朝廷的重视程度了。当年,光武帝刘秀根本就无视西域诸国,要求新朝廷在西域设立都护府的请求,闭关而绝之曰:东西南北自在也。后来西域诸国求之再三,并送来了质子,这才恢复了西域都护府。后来还是几经波折,数次断绝。到东汉末年,更是连西域长史府也停了。

    刘璋此次出兵西域,其规模在两汉整个历史上,也是规模空前的一次大行动,只有汉武帝时两征大宛可以媲美了。

    话说当年,张骞从西域载誉归来,献给了汉武帝一匹宝马,汉武帝一见就惊为天马,可是张骞却说,这个不算什么,还有更好的马,在西域的大宛据说有一种马叫做汗血宝马,那马才是真正的宝马。汉武帝一听就按耐不住了,立即派遣使者,携带了大量的金银财物,甚至用金子铸了一匹金马,向大宛国求取汗血宝马。结果,使者千辛万苦,万里迢迢,好不容易到了大宛,大宛君臣一看,这么多财宝,结果见财起意,杀了汉使,昧下了财物。消息传到长安,刘彻大怒,于是任命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发大兵两万多远征大宛。结果,由于路途太远,粮草接济不上,最后汉军大败。最后草包将军李广利只带了几百人逃回了敦煌。

    刘彻闻报,气坏了,这是他即位以来,少有的大败仗,少有的奇耻大辱。

    于是勒令李广利不得进关,令桑弘羊负责军需,调十万匹军马,十万头牛和骆驼运输物质,同时还有五十万只羊作为随军的肉食运往敦煌,至于调用的军队足足有20万,甚至还特意派了几名水利专家同行。

    李广利再征大宛,已不是第一次的情况可比。二十几万大军,数万运送辎重的民夫,浩浩荡荡的在沙漠中行进,好象一股势不可挡的洪流。

    二次出征大宛的汉军,此次一鼓作气,屠轮台,灭郁成,然后兵临大宛城下,绝水攻城。城内军民虽拼死抵抗,奈何水道被绝以后,士气大降,于是城内的大宛贵族发动叛乱,绑缚了大宛国王和逃来避难的郁成国王,送给汉军,请求归降。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汉武帝两征大宛。

    战后,大汉在西域威望高涨,几十年中西域诸国不敢妄动,后世班超等出使西域,几人几马就能降伏一个国家,甚至汉朝的使节可以随时废立其国君,调发几国军队攻打敌对国,皆莫敢不从。

    但是,汉武帝两征大宛,其实劳师远征靡费巨万,甚至不能说是多成功的战例。因为最后的大宛城也不是破城而降,李广利也不愧是草包将军,到最后也没有攻破大宛城。若是寻常有些骨气的将军,是不可能接受大宛的投降的,遭受了之前两次的奇耻大辱,先是杀使,后又败军,两次奇耻大辱,怎么可能还会接受对方的投降,必定是要破城屠城才行的,而不是简单把国王杀了了事。

    “老师若只是重建西域秩序,没必要出动大军吧?西域路途遥远,粮秣恐怕不济,我军出动大部,恐重蹈武帝时贰师将军之覆辙。”

    西行路上,庞龙即说出了自己的担心。

    实际上,刘璋第一次出兵凉州的时候,已经有过一次教训了,粮草补给跟不上的话,你带的兵越多越是问题严重。(未完待续。)

第62节 西域行2() 
(求订阅求支持)

    “若只是重建西域都护府,当然没必要出动大军了。可是我们此次,是来征服的。文攻武卫,我们虽说是来文攻的,但是没有武卫的话,文攻就很难落到实处。我们要一劳永逸的解决西域问题,那就是要在西域进行一场彻底的革命,这可比打上几场大仗还要艰难的事情,必须得有精兵强将武力威慑才行。

    而且,西域自汉以来,就摇摆在汉匈之间,要想真正解决西域问题,想要不动用强力武力,想要讨巧,那是没用的。这个世上,说句很多人不爱听的话,谁的拳头大,谁的刀剑锋利,谁的弓弩强悍,谁的话就是真理。我们想要别人听我们说话,当然要先亮亮拳头,否则别人听都不会认真听。”

    “可是,我们这么多人,光是粮秣补给就是个大问题,为一个西域,犯不上耗费这么多人力物力财力。”

    “放心吧,我们带了这么货物,就是为了解决粮秣问题的。我说过了,我们这次是经济搭台,文化唱戏。经济,才是我们进军西域的首要目标。两汉以来,世人皆以为西域是我们大汉和匈奴博弈的角斗场,其实错了,远不止此。现在西域的功能还没有完全显现,北匈奴西迁以后,卡断了东西贸易通道,让西域的作用大为降低。其实,西域是我们大汉,通往西边诸夷的必经之路。在西域之西,在葱岭之西,在遥远的西方,还有很多国家,各色人种,有大秦大食等国,我们只有掌控了西域,撵走了匈奴人,才能重建这条贸易通道。有了这条贸易通道,财富就会源源而来。你老师我,干别的不行,但是如今为止,还没有干过赔本的买卖。要想得到,咱们得先付出。不把西域弄明白了,想要赚大钱也赚不稳当。”

    益州,成都学府。

    如今成都学府外面,也鳞次栉比的建起了一排排的建筑物,俨然已经成为城区了。一家茶寮之内,两个学府学生模样的年轻人,正在品茗手谈,边手谈,边聊天谈天畅论天下。

    “子明兄,我真是看不懂校长大人,你说他为啥不去着眼于中腹紧要之处,却跑到西域去经营什么边边角角,而且还是带着大军,这不是虚耗国力是什么?我本来还以为,他之前一再推脱不愿去西域,没想到他是不去则已,一去就是大动干戈。这也太不合人主风范了,西域随便遣一偏将去即可,值得劳师动众吗?西域自汉以来,派去的都护也不过是一骑都尉,他可倒好,堂堂的益凉州牧,亲赴西域,还带着大军。”

    “校长大人一向如此,能让我等料到,他就不是校长了。凉州早先发布的狼律,也许跟校长这次西域大举出动,是有关联的。”

    “狼律我们之前不是探讨过吗,非得有数年甚至数十年之功方可,现在根本一点效果都没有的时候,就急急忙忙跑过去,这不是前后矛盾吗?”

    “你觉得校长大人只会弄个简单的狼律出来?你怎么知道他还有没有其他手段?就像之前汉中的以皮换粮,谁知道他后面还隐藏着个赚钱的计划。都以为他是拼着浪费无数粮食,也要把草原上的毛皮买光。本来都以为他这是个赔本的买卖,结果校长大人转眼就赚的盆满钵满了。咱们以为狼律是绝户计,那只是咱们表面看到的,谁知道他这里面还有没有别的我们看不到的。”

    “肯定有的。再说了,这个狼律本身也不简单呢,能想到狼律这样的计策,除了校长大人,我看也没人能想出这样的计策了。一般人,拘泥于兵法限制,总是有迹可循,唯有校长大人这样的,总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可惜了,校长这样的,总是不务正业,我们这马上就毕业了,本来我还想跟着校长大人干呢,现在看,跟着校长大人前途堪忧阿。”

    “那你有什么想法?”

    “子明,你觉得如今这天下大势会是个如何变化?”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恐怕这天下得要纷乱一阵了。”

    “说详细一点儿,怎么个纷乱法?”

    “关西就不说了,偏离中原,用你的话来说就是这边角之地。北方如今看来袁绍已成定局,中原就是曹****,而江南,就是江东和荆州了。有什么好说的。”

    “你这说的就是眼见的东西。我是说袁曹能并立?江南这江东和荆州能并立?还有,子明你是怎么想的?咱们两个今天能不能说几句实话,我知道,孔亮肯定不是你的真名,我这个也不是我的真名,咱们俩能不能说几句真心话?你毕业后是怎么想的?你是想去研究院还是去哪里?你的尊姓大名叫什么?”

    “仲达,你那么关心我干吗?”

    “关心你还有错了,再说了,我这也不是害怕今后万一咱俩对上了,我好绕着你走不是?这样,我先说行不行,我是河内人,真名司马懿,字仲达。校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